子宫内膜样腺癌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子宫体癌子宫内膜发生的癌大多数为腺癌

子宫内膜癌子宫体癌子宫内膜发生的癌大多数为腺癌
36
(四)老年性阴道炎以血性白带 为主要症状,但应注意同时合并 子宫体癌之可能。 (五)原发性输卵管癌 “三联 征”,分段诊刮阴性。 (六)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 腔积脓,病理检查可确定,但应 注意两者并存。
37
八、预防 由于确切病因不明, 目前尚无预防良策。
38
对绝经期前后妇女不应滥用雌激
素,当有必要使用时,应以短期、
间断及小剂量为宜,并同时加用




对有子宫体癌高危因素的妇女要
提高警惕,当出现阴道流血时,
应严密随访,以防发生子宫体癌。
39
九、治疗主要为手术、放疗和化


应根据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
以及患者全身状况决定治疗方案。
目前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
以放疗、激素及化学治疗。
40
(一)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尤其早期病例。
Ⅱ期
Ⅱa (G1,2,3) 宫颈内膜腺体受累
Ⅱb (G1,2,3) 宫颈间质受累
22
Ⅲ期
Ⅲa (G1,2,3) 癌瘤累及浆膜和 (或)
附件和(或) 腹 腔细胞学阳性
Ⅲb (G1,2,3) 阴道转移
Ⅲc (G1,2,3) 盆腔淋巴结和(或) 腹
主动脉淋 巴结 转移
Ⅳ期
Ⅳa (G1,2,3) 癌瘤侵及膀胱或直肠
25
五、临床表现 (一)阴道出血 绝经后出现阴 道持续性或不规则出血;尚未绝 经者可有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 (二)阴道排液 少数病人在病 变早期有水样或血性排液增加, 晚期并发坏死感染时,可出现恶 臭脓血分泌物。
26
(三)疼痛 一般仅发生在晚期,
当子宫颈管被癌肿组织堵塞导致
宫腔积血或积脓时,可出现下腹

子宫内膜样癌8项免疫检查对照表

子宫内膜样癌8项免疫检查对照表

子宫内膜样癌8项免疫检查对照表一、子宫内膜样癌概述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类型,来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该病好发于更年期女性,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月经不规律等。

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8项免疫检查对照表介绍为了更好地诊断和评估子宫内膜样癌,免疫检查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8项免疫检查对照表:1.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是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特定抗原,从而确定肿瘤的来源、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在子宫内膜样癌中,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良性和恶性病变,以及评估肿瘤的侵袭性。

2.HE染色检查:HE染色是病理学基本染色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通过HE染色,可以观察子宫内膜样癌的组织学类型、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3.CD105检查:CD105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

在子宫内膜样癌中,CD105阳性表达提示肿瘤血管新生旺盛,恶性程度较高。

4.CD34检查:CD34是一种内皮细胞标志物,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细胞。

CD34阳性表达意味着肿瘤内存在活跃的血管新生,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5.VEGF检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调控血管新生的重要因子。

在子宫内膜样癌中,VEGF阳性表达提示肿瘤血管新生活跃,病情进展较快。

6.PTEN检查:PTEN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调控细胞生长和凋亡。

PTEN 缺失或突变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病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7.Ki-67检查:Ki-67是一种细胞增殖抗原,表达于细胞周期的G1期、S 期和G2期。

Ki-67高表达提示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较高,病情恶化风险较大。

8.ER/PR检查: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是子宫内膜样癌的治疗靶点。

ER/PR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子宫体内膜样腺癌PLAGL1和ER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体内膜样腺癌PLAGL1和ER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体内膜样腺癌PLAGL1和ER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标:本探究旨在探讨子宫体内膜样腺癌(EMCA)中PLAGL1和ER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我们收集了51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认的EMCA患者的组织样本,以及相同数量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样本。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的PLAGL1和ERβ蛋白表达量。

同时,我们对EMCA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评估了PLAGL1和ERβ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PLAGL1在EMCA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5.6% vs 15.7%,P<0.001),而ERβ的表达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PLAGL1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7)、FIGO分期(P=0.012)和转移(P=0.037)呈显著相关。

在长期随访中,PLAGL1高表达者的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LAGL1低表达者(P=0.021和P=0.027)。

而ERβ表达水平与EMCA患者预后无关。

结论:PLAGL1是EMCA的重要潜在预后标志物,应用PLAGL1作为EMCA的预后评估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子宫体内膜样腺癌;PLAGL1;ERβ;免疫组织化学;预后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GL1 andERβ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EMCA).Methods: We collected tissue samples from 51 EMCA patients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as wellas the same number of normal endometrial tissue sample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LAGL1 and ERβ in tissue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we conducted long-term follow-up of EMCA patients and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PLAGL1 and ERβ expression on patient prognosis.Results: The expression rate of PLAGL1 in EMCA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endometrial tissues (75.6% vs 15.7%, P <0.001), while the expression rate of ERβ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LAGL1 over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size (P=0.007), FIGO stage (P=0.012), and metastasis (P=0.037). During the long-term follow-up, thesurvival rate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high PLAGL1 expression were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low PLAGL1 expression (P=0.021 and P=0.027,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Rβ was not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EMCA patients.Conclusion: PLAGL1 is an important potentialprognostic biomarker of EMCA. The application of PLAGL1 as a prognostic evaluation index of EMCA has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Endometrial carcinoma; PLAGL1; ERβ; Immunohistochemical; Prognosis。

《子宫内膜腺癌》课件

《子宫内膜腺癌》课件

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可能 会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因此 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关爱。
患者自我管理与健康指导
健康饮食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 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的摄入。
适度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患者应进行适量的运 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肿瘤复 发的风险。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不 良情绪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阴道分泌物异常
白带增多,伴有异味或颜色改 变。
疲劳和贫血
由于失血导致的贫血和乏力症 状。
晚期症状
腹部肿块
子宫增大,可触及腹部 肿块。
体重下降
由于肿瘤消耗导致体重 明显下降。
尿频、尿急
肿瘤压迫膀胱引起的泌 尿系统症状。
疼痛
骨盆、腹部或下肢的疼 痛,可能是肿瘤转移的
表现。
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子宫、卵巢等器 官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素直接影响肿瘤的生长、扩散和恶性程度,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02 03
临床因素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程长短、治疗方式等也会影响预后。一般来 说,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病程短、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
生物学因素
某些基因、激素、免疫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例如,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而激素治疗也可能影响肿瘤的 生长和扩散。
年龄分布
子宫内膜腺癌多见于中老 年女性,其中50-60岁为 发病高峰期。
地域差异
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率存 在地域差异,城市地区的 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02
子宫内膜腺癌的症状与诊断
早期症状
01
02

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

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

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子宫内膜腺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1],子宫内膜样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85%[2],患者发病年龄轻,恶性程度低、预后好。

本人以2010-2012年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2012年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包括切除样本和诊刮)患者,年龄最大72岁,最小28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或有息肉样物。

1.2方法24例样本均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um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2结果2.1巨检肿瘤大部分见于子宫体部,肿瘤直径1.3cm-5.5cm,平均3.2cm,呈菜花样、息肉样。

病变的内膜组织增厚,表面粗糙、隆起、不整齐,切面灰红色或粉红色,与周围分界不清。

2.2镜检镜下肿瘤由不规则、复杂的腺管构成,腺管排列拥挤、紊乱。

细胞向腺腔内生长形成乳头或筛状结构,并见实性癌灶,细胞异形性明显,细胞大小不一,胞浆粉染,核仁清晰,染色质粗颗粒,核分裂像多见。

子宫内膜间质消失,瘤旁内膜腺体增生。

2.3病理诊断24例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4例浸润肌层>1/2,8例浸润肌层<1/2,2例浸润宫颈。

3讨论组织学特点:子宫内膜腺癌是指具有浸润肌层和远处扩散潜能的原发子宫内膜的上皮性肿瘤,可分为两种类型“I型子宫内膜腺癌又称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长期雌激素刺激有关,内膜由增生、不典型增生进而发展为内膜样腺癌,此类腺癌ER和PR阳性率高,患者发病年龄轻,恶性程度低,预后好;II型子宫内膜腺癌又称非子宫内膜样腺癌,(非雌激素依赖性)具有代表性的为浆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在萎缩子宫内膜基础上发展成癌。

按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G1)、中分化(G2)、低分化(G3)腺癌,其中以高分化腺癌居多。

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 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
病因
1| 2| 3|
雌激素依赖型—占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 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好,雌孕激 素受体阳性率高,预后好。
非激素依赖性—发病与雌激素无明显关 系,属少见类型,恶性程度高,分化差, 雌孕激素受体多呈阴性,预后不良。 子宫内膜增生、绝经后延、遗传因素、 体质因素。
查 1.病史及临床表现:
子宫粘膜下 肌瘤、内膜 息肉
宫颈管癌、 子宫肉瘤、 输卵管癌
2.B 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形态、有无 赘生物、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及深度,为 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3.分段诊刮:最常用、最有价值。先宫颈、后
宫腔。以免穿孔。
4.宫腔镜检查:直视取材,减少漏诊。(扩散 危险?)。 5.其他:宫颈搔刮及子宫内膜活检、细胞学检 查、MRI、CT、CA125.
Ⅳ期
Ⅳa 癌侵犯附近器官 如直肠、膀胱
Ⅳb 癌有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1 2
(1)阴道流血 (2)阴道排液:血性、浆液性、脓血性、恶臭。 (3)下腹痛及其他
子宫增大、触痛(感染)、宫颈管内癌组织
脱出、宫旁结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各种异常阴道 流血
萎缩性阴道炎
诊断: 症状 + 体征确诊依据是病理组织学检
Ⅰ期
癌局限于宫体 Ⅰa 宫腔长度≦8cm Ⅰb 宫腔长度>8cm
根据组织学分类:Ⅰa及Ⅰb又分为三个亚期:G1:高分化腺癌 G2:中分化腺癌 G3:未分化癌
子 宫 内 膜 癌 临 床 分 期
Ⅱ期

子宫内膜样癌分级标准

子宫内膜样癌分级标准

子宫内膜样癌分级标准子宫内膜样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为了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制定了子宫内膜样癌的分级标准,以便区分其恶性程度和预后风险。

以下是关于子宫内膜样癌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低分级(Grade 1)低分级的子宫内膜样癌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程度,形态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相似,细胞排列有序,细胞核较小,染色质较少。

细胞分裂活跃度低,细胞核分裂很少见。

该分级的癌细胞生长缓慢,侵袭性相对较低,转移风险也较小。

二、中等分级(Grade 2)中等分级的子宫内膜样癌细胞形态略有不规则,细胞核变大,染色质增多,细胞核分裂增加。

细胞排列较为紊乱,但与高分级相比,细胞形态仍较为规则。

这种分级的癌细胞生长速度适中,侵袭性适中,转移风险相对较高。

三、高分级(Grade 3)高分级的子宫内膜样癌细胞形态高度不规则,细胞核明显增大,染色质更加深染。

细胞分裂活跃度极高,细胞核分裂频繁。

细胞排列紊乱,呈现出非常不规则的形态。

该分级的癌细胞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转移风险明显增大。

四、其他分类标准除了上述的分级标准,有时还会使用其他标准来对子宫内膜样癌进行分类。

例如,分级标准可以根据癌细胞的核分裂指数、肿块的大小、侵袭深度等指标来界定。

这些标准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子宫内膜样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分级标准对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低分级的癌细胞生长缓慢,侵袭性和转移风险相对较低;中等分级的癌细胞生长适中,侵袭性和转移风险适中;而高分级的癌细胞生长快速,侵袭性和转移风险明显增大。

此外,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可以辅助分级,以提供更精准的治疗建议。

对于患有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来说,及早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分级标准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什么是子宫内膜腺癌

什么是子宫内膜腺癌

什么是子宫内膜腺癌现在的人们可以说是闻癌色变,癌症是我国的一大绝症,早期的癌症还可以得到治疗,晚期的癌症可以说是很难彻底治愈。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什么是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癌症状有哪些?一起来看一下吧。

什么是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子宫内膜癌症状1、疼痛由于癌肿及其出血与排液的瘀积,刺激子宫不规则收缩而引起阵发性疼痛,这种症状多半发生在晚期。

如癌组织穿透浆膜或侵蚀宫旁结缔组织、膀胱、直或压迫其他组织也可引起疼痛,往往呈顽固性和进行性加重;且多从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

2、阴道排液子宫内膜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因腺癌生长于宫腔内,感染机会较宫颈癌少,故在初期可能仅有少量血性白带,但后斯发生感染、坏死,则有大量恶臭的脓血样液体排出。

有时排液可夹杂癌组织的小碎片。

倘若宫颈腔积脓,引起发烧、腹痛、白细胞增多。

3、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为大量出血。

不仅较年轻或近绝经期患者易误认为月经不调,不及时就诊,即使医生亦往往疏忽。

个别也有月经周期延迟者,但表现不规律。

在绝经后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癌患者一般无接触性出血。

晚期出血中可杂有烂肉样组织。

4、其他晚期患者自己可触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宫或者及邻近组织器官可致该侧下肢肿痛,或压迫输尿管引起该侧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致肾脏萎缩;很多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1. 引言子宫内膜癌是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它通常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随着病情的发展,癌细胞会浸润至更深层次的组织中。

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子宫内膜癌的分类子宫内膜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类型,约占所有子宫内膜癌的80%。

它通常由腺体内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来,病理形态学特征是腺体的不规则增生和变异。

腺癌可以进一步分为分化良好、中度分化和分化差的三个亚型。

2.2 浆液性癌(serous carcinoma)浆液性癌是子宫内膜癌中较为恶性的一种类型,约占子宫内膜癌的10-20%。

其病理形态学特点是癌细胞的高度异型性和分化不良。

浆液性癌具有快速生长和侵袭的特点,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2.3 黏液性癌(mucinous carcinoma)黏液性癌在子宫内膜癌中相对较少见,仅占5%左右。

它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是癌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黏液,细胞核通常较小,胞质丰富。

黏液性癌的侵袭性较低,但往往表现为较大的肿块。

2.4 内分泌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内分泌型子宫内膜癌约占子宫内膜癌的10%。

它是由子宫内膜的内分泌细胞发展而来,通常形成多个小腺体。

内分泌型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形态规则,并且较为缓慢生长。

3. 组织学分级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对于评估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根据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级系统,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三个不同的分级:•G1级:肿瘤分化良好,癌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轻度异型,细胞分裂率低;•G2级:肿瘤分化中度,癌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核中等至重度异型,细胞分裂率中等;•G3级:肿瘤分化差,癌细胞形态高度异型,细胞核重度异型,细胞分裂率高。

同发于卵巢和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同发于卵巢和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同发于卵巢和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同时原发于卵巢和子宫的子宫内膜样癌临床少见,而且确认其为原发或是转移尚有一定困难。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偶遇1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预后。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近2年来无诱因月经周期缩短、量少。

2007年3月12日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厚达1.0cm,予黄体酮60mg肌注1周后出现阴道流血而就诊。

患者一般状态良好,血、尿、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入院后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为 6.5 cm×6.0cm×6.8cm,子宫内膜厚 1.0cm,右卵巢内见2.0cm×1.5 cm无回声区,左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宫腔镜检查见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复合性增生。

行子宫全切术,术中见子宫内膜呈絮状,质脆;术中取病理做冰冻切片,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恶变。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改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术后,大体标本见全子宫及双附件大小为10.0 cm×6.0 cm×6.0 cm,子宫剖开见内膜厚0.8 cm;右卵巢为2.5 cm×2.5 cm,左卵巢为2.0 cm×2.0 cm;输卵管为6.0 cm×0.5 cm。

镜下标本见子宫内膜腺体形状不整,排列紧密,腺上皮细胞核大深染、有异型,癌细胞浸润浅肌层;右卵巢内见不规则腺体,有异型。

免疫组化检查示子宫内膜ER(+)、PR(+);卵巢CA125(+)。

病理诊断:(1)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浸润浅肌层;(2)右卵巢微小子宫内膜样腺癌。

2 讨论资料表明约15%~20%的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子宫的内膜样腺癌同时发生,而且,当肿瘤局限于两个器官时,患者预后很好,提示两者均为独立发生,都起源于米勒系统;只是在少数情况下,肿瘤是从一个器官转移至另一个器官。

鉴别肿瘤是转移还是不同器官同时发生,主要依靠临床病理学表现,也就是肿瘤的分期、分级、组织学类型、大小;以及血管、输卵管及子宫肌层是否被累及,是否为双侧性卵巢受累形式,是否有子宫内膜的增生及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最重要的还是对患者的随访。

子宫内膜样癌病理分级标准

子宫内膜样癌病理分级标准

子宫内膜样癌病理分级标准
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子宫
内膜癌症类型,其病理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核的异型性和核分裂率来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子宫内膜样癌的分
级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化程度、核异型性和核分裂率。

首先是分化程度,通常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三个等级。

低分化的肿瘤细胞通常表现出较少的组织学成熟度,而高分化的肿
瘤细胞则更接近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分化程度的评估可以通过观
察肿瘤细胞形态、腺体形成和细胞架构等方面来进行。

其次是核异型性,即肿瘤细胞核的形态和大小是否正常。

核异
型性通常是指肿瘤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质的异常变化程度。

核异型性的评估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

最后是核分裂率,即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见的核分裂数量。

核分裂率高通常表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

根据这些标准,一般来说,子宫内膜样癌可以分为低级别、中
级别和高级别三个分级。

低级别的子宫内膜样癌通常具有较好的预
后,而高级别的子宫内膜样癌则具有较差的预后。

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

当然,具体的病理分级标准还需结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一)简介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

多见于老年妇女,高发年龄50~60岁,年轻患者有增多趋势。

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近二十年间内膜癌发病率仍稳定居高不下,而死亡率却明显上升。

死亡率的上升除与老年、肥胖、内科并发症多等相关外,与晚期病例,高危组织类型增多,及一些患者未能受到适宜诊治相关。

目前对两种类型内膜癌的病理及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手术、化疗、激素治疗亦积累了更多资料,临床研究更加深入;对年轻早期患者的保守治疗亦作了一定探索。

但在治疗中对术前影像学评估价值,术中肉眼及病理冷冻切片检查对肌层受累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均尚存争议。

为进一步改善预后,妇科肿瘤医师应进一步识别、区分高危内膜癌患者,进行适宜治疗,以期降低死亡率,达到最佳疗效。

(二)诊断1.病史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70%),围绝经期20%~25%,<40岁约5%,发病与肥胖、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52岁以后绝经)。

(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特别是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或长期应用他莫昔芬(Tamoxifen)患者。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LynchⅡ综合征。

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HNPCC)患者其内膜癌发病危险为40%~60%等。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若有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出现应行分段诊刮,明确诊断。

LynchⅡ综合征者亦可在完成生育任务后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

2.症状(1)阴道出血:①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内膜癌的几率愈高。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倍(23% 和1.6%)。
.
5
内膜增生与内膜癌
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为良性病变,绝大部分预后 好,仅有少部分可在10 年左右发展为癌 单纯增生 随访15年1%可发展为癌
80%病变可自然消退 复合增生 随访13年,3%可发展为癌,
83% 消退,经孕激素治疗85% 可逆转
非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级与癌: 轻-15%;中-24%;重-45% 对孕激素治疗反应
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23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carcinoma
子宫内膜粘液腺癌
Mucinous carcinoma
.
24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
39
手术分期(Stating laparouomy)
开腹、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探查盆腹腔 对子宫外可疑播散处活检(冰冻检查)
单用雌激素一年,20%子宫内膜增生;
内膜增生以腺体病变为主、伴有少量间质病变,少 数可以发展成癌。其特征为腺体形状、大小不规则, 腺体/间质比例升高。
伴有细胞学不典型性的内膜增生常可发展为子宫内 膜癌。
.
4
内膜增生与内膜癌
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单纯增生极少进展为 子宫内膜癌。
伴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容易进展为癌。 核异形性的存在是最值得注意的特征。 不典型增生进展为癌比无不典型增生高10
只能试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于治疗后周期 性取内膜,
用孕激素治疗后又复发者
不能耐受孕激素副作用者行子宫切除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定义有子宫内膜发生的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通常伴有腺体分化、具有浸润子宫肌壁及远处扩散的潜能。

组织类型子宫内膜样癌伴鳞状分化型绒毛腺型分泌型绒毛细胞型粘液腺癌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腺癌鳞状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病因及发病机制雌激素依赖性的(80%-85%):✧无抵抗的雌激素长期刺激✧多囊卵巢综合征✧正常情况下发生在围绝经期无排卵周期✧老年女性无抵抗的雌激素替代疗法非雌激素依赖性的(15%-20%):✧基因突变多发生在年龄较大者Ⅰ型Ⅱ型年龄年轻(40岁以下)年老(40岁以上)与雌激素关系雌激素依赖非雌激素依赖组织学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侵袭性一般强,进展快级别低级别高级别P53 20% >90%MSI、PTEN、ras 20-40% ——预后较好较差大体单个肿块或向腔内突出较常出现弥漫增厚子宫内膜癌分化➢Ⅰ型Ⅰ型宫内膜(子宫内膜样癌及粘液腺癌)分级1级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5%2级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6%~50%3级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50%注:在分级时要除外鳞状/桑葚化生。

出现奇异型非典型核,肿瘤分级应该提高一级(即:从1级到2级或从2级到3级)也有可能表明是Ⅱ型子宫内膜癌分化。

重度增生高分化腺癌腺体增生++ ++间质浸润—+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形成宽纤维血管轴心的2级甚至3级乳头●脱落成簇的细胞●细胞立方核圆而不是柱状,常位于顶部●可见巨型嗜酸性巨型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奇异核、多核肿瘤细胞●30%病例可见沙砾体●当肿瘤呈腺型生长是腺体结构复杂呈“迷宫样”●常与透明细胞癌伴随●较浆液性癌少见(占子宫内膜癌1%-5%,Ⅱ型的5%-10%)●胞质透明,单个突向腺腔靴钉样细胞●核大明显异型常形成多核奇异核●瘤细胞排列成管状、乳头状、实性●沙砾体少见●偶尔胞浆嗜酸●可与浆液性腺癌伴随●子宫内膜良性部分呈萎缩状态分化程度镜下特点高分化(1级)腺管排列拥挤、紊乱,细胞轻度异型,结构貌似增生的内膜腺体中分化(2级)腺体排列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向腺腔生长可形成乳头或筛状结构,并见实性癌灶,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易见低分化(3级)癌细胞分化差,很少形成腺样结构,多呈实体片状排列,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FIGO(2009年)子宫内膜癌分期分期肿瘤范围Ⅰ期肿瘤局限于宫体ⅠA 肿瘤浸润深度肌层<1/2ⅠB 肿瘤浸润深度肌层≥1/2Ⅱ期* 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Ⅲ期肿瘤局限和(或)区域扩散ⅢA 肿瘤侵犯浆膜层和(或)附件ⅢB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ⅢC1 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Ⅳ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ⅣA 肿瘤浸润膀胱粘膜和(或)直肠粘膜,和(或)远处转移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其他淋巴结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治疗Ⅰ期、Ⅱ期手术Ⅲ期、Ⅳ期放疗、化疗Ⅰ期患者年龄<40岁,有生育要求可保守治疗,(持续性孕激素治疗)宫颈粘膜受侵者保守治疗是否可行?年龄≥40,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Ⅰ期患者出现以下情况●Ⅱ型或鳞状细胞癌或分化Ⅲ级●侵犯肌层大于1/2●肿瘤直径>2cm行子宫双附件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取样术Ⅱ期患者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双侧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内膜样腺癌级别的判断标准

子宫内膜样腺癌级别的判断标准

子宫内膜样腺癌分三级,分别是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级别不同,恶性程度不同。

1、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这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按照分化程度分为三级,分别是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其中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较低,病程进展缓慢,患病早期积极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较好。

2、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可手术切除病灶。

若能彻底切除肿瘤,无需再辅助治疗;若切除不彻底,需放化疗辅助治疗。

3、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患病后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远端转移。

发病早期手术治疗时,通常需联合放化疗辅助治疗。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定义: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恶性肿瘤。

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故又称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肿瘤。

其中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激素依赖型爱。

年龄分布:绝经后50到59岁妇女最多;60%绝经后,30%绝经前;高发年龄58岁,中间年龄61岁;40岁以下患者仅占2%—5%;25岁以下患者极少。

病因雌激素长期持续性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1)常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疾病伴存: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2)子宫体癌综合征(内膜癌高位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三高因素);未婚、不孕、少产、绝经延迟(3)有近亲家族肿瘤史病理特点大体表现(1)1、可发生在子宫各部位,宫体部位较多;2、不同组织类型的癌肉眼无明显区别;3、侵肌时子宫体积增大;4、侵润肌层癌组织境界清楚;5、呈坚实灰白结节状肿块;内膜癌在宫腔内呈两种生长方式:(1)弥漫性(2)局限性病理特点腺体增生、排列紊乱1、腺体侵犯间质,出现腺体共壁。

分化好的肿瘤可见腺体结构明显,分化差得肿瘤腺体结构减少,细胞呈巢状、管状或索状排列2、腺上皮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核呈异型性,核大、深染细胞分期症状和体征75%均为早期患者,极早期可无症状。

阴道出血:阴道流血是最常见症状,包括性交出血、未绝经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个别也有闭经后出血;绝经后阴道持续性出血或间歇性出血。

子宫内膜癌虽不是占绝经后出血的最多因素,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排除的因素。

阴道排液:出现在阴道流血前。

少数主诉白带增多;晚期合并感染科有脓血性白带伴臭味。

疼痛:宫腔积液或积脓可引起下腹痛;腹腔转移时可有腹部胀痛;晚期癌侵润周围组织时刻引起相应部位疼痛。

全身症状:腹腔转移时可有腹部包块、腹胀、腹水,晚期可引起贫血、消瘦、恶液质及全身衰竭。

【辅助检查】细胞学检查:仅从宫颈口吸取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用宫腔刮勺、宫腔毛刷、宫腔吸管或宫腔刷吸取分泌物涂片,可提高阳性率,准确率达90%~97%。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病理 1.巨检 ①弥散型 子宫内膜大部分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并凸向宫腔 伴坏死出血,癌灶可侵入深肌层或宫颈 ②局灶型 多见于宫腔底部或宫角,癌灶小,息肉或菜花样 易浸润肌层
子宫内膜癌
病理
子宫内膜癌
病理 2.镜检和病理类型 ①内膜样癌(最常见,占80%-90%) ②浆液性癌 ③粘液性癌 ④透明细胞癌 ⑤癌肉瘤
子宫内膜癌
转移途径 1.淋巴转移---最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最常见转移途径(分期依据) 3.血行转移---少见、晚期
子宫内膜癌
分期 1.Ⅰ期癌肿局限于宫体 2.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3.Ⅲ期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 ⅢB肿瘤累及阴道和(或)宫旁组织 ⅢC盆腔淋巴结(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Ⅳ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和(或)远处转移 ⅣA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 Ⅳ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子宫内膜癌
治疗
子宫内膜癌
治疗
Ⅰ期--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 1.内膜样腺癌G2/G3级; 2.高危病理类型,如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原癌; 3.肌层浸润≥1/2;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肿瘤位置低(峡部受累)
子宫内膜癌
高频考点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病理类型--内膜样腺癌 ※子宫内膜癌最主要转移途径--淋巴转移 ※子宫内膜癌灶初期转移方式--直接浸润 ※子宫内膜癌主要症状--绝经后阴道流血 ※子宫内膜癌最有价值的检查、首选检查--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
子宫内膜癌
病因
3.遗传因素 ——家族性子宫内膜癌、乳癌、结肠癌等
4.体质因素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子宫内膜癌NCCN

子宫内膜癌NCCN

近日,美国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15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

相比2014年指南而言,2015年第二版与第一版指南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更新相同,仅在讨论部分新版指南做了相应的更新,现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一、2015年指南(第二版)主要更新1. 新版指南将旧版指南中的“FIGO 2010分期”修正为“FIGO 2009分期”。

2. 讨论中新增“病理学”部分,强调术后病理诊断的内容及流程,指出术前活检病理标本确定的组织学分级与术后子宫切除标本的组织学分级不一定相符合。

有研究提示有15%-20%的术前标本在术后组织学分化会升级。

术中肉眼判断切除子宫标本浸润肌层的深度的准确性也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一个研究提示G1的准确度为87.3%,G2为64.9%,G3为30.8%。

结合近期的研究表明利用前哨淋巴结显像的病理超分期技术(如连续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以提高肿瘤微转移病灶检测准确率的潜在重要性。

3. 对于怀疑肿瘤扩散到子宫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术前新辅助化疗。

4. 放疗原则上指出阴道残端愈合后应尽早开始术后辅助放疗,最好不超过术后12周。

二、分期新版指南采用FIGO 2009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的分期标准(表1,表2)。

表1 FIGO 2009子宫内膜癌分期表2 FIGO 2009子宫平滑肌肉瘤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期注:Ⅲ期是指肿瘤病灶浸润腹腔内组织而不仅仅是子宫底突向腹腔;子宫癌肉瘤的分期和子宫内膜癌相同。

三、2015 NCCN子宫肿瘤诊疗指南(第二版)主要内容对于子宫肿瘤患者,术前建议进行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内膜活检及胸片,非必要性检查包括肝肾功检查、生化检查。

如果患者年龄<50岁且有明显的子宫内膜癌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可考虑进行遗产学咨询和基因诊断。

(一)子宫内膜样腺癌1.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初始治疗对于子宫内膜癌,治疗前大致可分三种情况:肿瘤局限于子宫体;肿瘤侵犯宫颈;肿瘤超出子宫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诊断:阴道癌

18/3病检示:(阴道壁物)子宫内膜样腺 癌伴坏死。免疫组化结果尚未回。20/3肠 镜下取直肠新生物病检:(直肠粘膜) 腺癌。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患者目前 诊断明确:阴道癌Ⅳ期,建议患者行放 化疗,患者由于个人原因拒绝,并要求 出院,反复劝说无效,予以办理。


门诊资料:2017.3.13县妇幼保健院出院 小结一份(白带常规:霉菌0-2/HP;尿 常规、心电图正常,彩超:双肾膀胱未 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正常(HB 132g/l);凝血功能: PT 12.40S,APTT26.09S,血浆纤维蛋白 原 3.52g/l,TT12.72S;感染性疾病筛查 均阴性;AFP 1.6ng/ml,CEA 2.8ng/ml, CA199 3.72U/ml,CA125 10.42U/;宫颈 TCT正常。)
子宫内膜样腺癌伴坏死+直肠腺癌
概况

性别:女 年龄:70岁 职业:农民 病例特点:主诉: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4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6.10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为淡红色,量 时多时少,伴尿急、尿灼烧感,大便为黑色硬结,1次/日,间断感头晕, 为眩晕,无头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腰腹部疼痛,自行抗炎治疗无 明显好转;于2017.3.7竹山县妇幼保健院行妇检:外阴发育正常,已婚经 产型,阴道见少量血性分泌物,阴道壁充血,右侧阴道壁上端7-10点处 见一大小约3*2mm菜花状突起,质糟脆,轻触碰糟脆组织即脱落,触血 阳性,宫颈萎缩,充血,子宫小于正常,活动可,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 常。10/3病检(2017000100,武汉迪安医学检验所)回示:(阴道壁赘 生物)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伴明显坏死。今为求进一步治疗,门 诊以“阴道癌”收入我科。 起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如上述,体力、体重无明 显下降。 既往史:1983年行结扎术,2009年摔跤至腰椎骨折;否认“高血压、糖 尿病、冠心病、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 史。

查体:T36.6℃ P76bpm R20bpm BP100/70㎜Hg NRS评分 0分,神清,查 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 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心音有力,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 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 音2次/分。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对 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阴道壁物)子宫内膜样腺癌伴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