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梅岭三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节课上完,感受颇大.
一是教学思路清晰严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节课在设计上表现出一种结构上的建筑之美。整堂课层次清晰,结构严密,推进自然。从介绍背景、疏通文意,到赏析精妙词句、理解作者的远大志趣,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没有浮光掠影的分析,也没有流于形式的表演,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是问题与情境创设巧妙,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走进文本,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三是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拓宽了师生对话的空间。既有老师的范读,帮助学生感受陈毅的血战到底的决心,又有学生的自由读,通过分析精妙词句,达到对诗歌的解读,还有小组的辩论、探究,越辩越明,最后我语我文的范例,升华课堂。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最让人遗憾的就在于设计时一味追求环节的“巧妙”,过分强化了学生“学”的作用,有些内容并非学生自己自学就能会的。
学生的阅历及阅读的经验限制了我们农村的孩子,视野的狭窄,并不是自主学习就能完全解决的,该讲的应该大讲特讲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全
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熟读梅岭诗文,力求成诵能吟。
2.体会豪迈情怀,铸成浩然正气。
3.品味精妙词语,陶冶睿智文心。
一、背景资料: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
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课文分析
1.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2.这两首诗侧重点不同,都具体的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通过下面图解说明。
┌───┬─────────────┬──────────┐
│.....│内容概括.................│表现的革命精神.....│
├───┼─────────────┼──────────┤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
│.....│难创业的征战途程,申.....│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
│.....│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命精神。............│
│.....│死后必要招集旧部
英.......│...................│
│.....│魂,继续战斗。...........│...................│
├───┼─────────────┼──────────┤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
│.....│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
│.....│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神。...............││.....│报告慰死
者。.............│...................│
3.难点在于借助想象和幻想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轨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斥天国地获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三、小结
这两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
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诗歌鉴赏,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梅岭三章》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教学设想
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
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二个课时进行教学,这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由单元主题,引出《梅岭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