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016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卷(考试版)
新课标卷Ⅲ历史2016高考真题新课标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3)历史部分答案第Ⅰ卷24.B 25.B 26.C 27.A 28.C 29.D 30.D 31.A 32.D 33.A 34.D 35.A第Ⅱ卷40.(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6分)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8分)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7分)41.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分)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45.(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8分)(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7分)46.(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
(5分)(2)戊戌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意义;辛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
(10分)47.(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8分)(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7分)48.(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016历史真题(新课标ⅲ)(含答案解析版)(1)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4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4分)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4分)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D .奢靡风气瓦解传统伦理5.(4分)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 .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6.(4分)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 .反对向西方学习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4分)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8.(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9.(4分)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A .宗教意识淡薄B .反对神灵崇拜C .注重物质生活D .强调人的价值10.(4分)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历史】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Ⅲ卷(精校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全国丙卷)第Ⅰ卷24.(2016·课标全国Ⅲ,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5.(2016·课标全国Ⅲ,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6.(2016·课标全国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7.(2016·课标全国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8.(2016·课标全国Ⅲ,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29.(2016·课标全国Ⅲ,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30.(2016·课标全国Ⅲ,30)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Ⅲ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B】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B】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C】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历史
答案:C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 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解析:本题以市镇经济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解题逻辑思维是“雇 工态度的变化(现象)——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本质)”。此题再次 启示我们复习备考千万不能忽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答案:A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 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 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2016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新课标Ⅲ卷) 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6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一、单选题:共12题1.《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2.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A。
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B。
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D。
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认为:“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为解决“前此选举”所带来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的举措是A。
九品中正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 D.郡县制4.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A.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C。
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D.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5.中国古代曾出现内阁,近代英国形成内阁制。
二者都A.标志着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B.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C。
对君权构成了有效的制约 D.可参与国家的重大事务6.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
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7.“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三权鼎立是治国之本C.以儒学作为变法指导思想D。
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三套选择题
27.(2016·全国卷I)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 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 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7.(2016·全国卷II)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 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 隆年间 () B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7.(2016·全国卷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 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 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A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5.(2016·全国卷I)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 来说明当时 D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5.(2016·全国卷II)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 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 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D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5.(2016·全国卷Ⅲ)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 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B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全国卷3)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
选项A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
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
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是共同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
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
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贵州省遵义市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三次联考试题
遵义市201 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本卷共有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法家思想的熏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25.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26.“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
”从以上材料可以知中书和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A.正确决策B.限制皇权C.分权制衡 D.推翻旧制27.明清时期兴起了一股咒金思潮,反对者借孔子之名咒骂金钱“孔圣人怒气冲,骂钱财,狗畜生!朝廷王法被你弄,纲常伦理被你坏……”。
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抑商政策大行其道 B.商人败坏社会风气C.社会秩序需要维护D.社会等级观念盛行28.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确切而论,句中省略处应是A.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B.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C.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29. 1935年《妇女共鸣》中强调说:“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
同年的《读书生活》则反驳说:“五四以后,‘他’‘她’和‘斗也’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及其影响.青铜器本身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D项正确.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A 项错误.材料中“追颂祖先功德”表明宗法制并没有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的铭文体现在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错误.故选D.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对汉承秦制的理解.汉初实行黄老学说,道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是继承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故B项正确.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故C项应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B.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考查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价值.艺术的价值需要自身来体现,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价值和唐太宗时代相符,朝廷特别推崇他,因而两相作用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故C项正确.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故ABD三项应排除.故选C.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商业的发展.考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材料反映的雇工地位的提高,市原因是城镇和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故排除D项.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排除BC两项.故选A.5.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考查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根据题干“甲午战后”“英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A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梁启超属于维新派,主张改良思想,故排除.白话文运动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改良思想的开端应该是在19世纪60、70年代,由早期维新派提出,代表人物如王韬和郑观应等.故D项错误.故选C.6.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考查清末新政和张之洞的思想的根本目的.“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这些词都是外来词,禁止使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D 项正确.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学习西方,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故排除AC两项.故选D.7.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考查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要抓住关键词“1932年”“抗敌”等,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故D项正确.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体现不出来,故排除AB两项.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故C项错误.故选D.8.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抓住题干时间“1980”,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故排除B项.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故排除C项.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故排除D项.故选A.9.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材料“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的是反对神,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故排除AB两项.注重物质生活材料并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故选D.10.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查美国工业革命.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符合史实,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故C项错误.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故排除BD两项.故选A.11.如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查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图是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图片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反映了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D项正确.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都不符合题意,属于干扰项,应排除ABC三项.故选D.12.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利.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曲折历程.考查对法国总统权力的变化的认识.题干反映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了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总统权说明权力增大,这有利于维护政局稳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应排除.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答案】(1)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中国的社会救济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博得“仁政”美誉而实施.英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圈地运动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出台.救济方式:相同点:都有政府力量参与,起到主导作用;都关注的是社会弱势群体;救济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都有法律保障.不同点:中国救济办法比较单一笼统,涉及的人群比较狭小,强调刑罚的惩戒;英国的救济划分详细,涉及的人群比较广泛,出台了专门的法律.(2)发展:从产生原因看:战后国家动荡与社会主义竞争是直接诱因,减少贫富差距;涉及内容更广泛,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领域;1948年艾德礼首先宣布建成社会福利国家制度;从发展过程看,经历了兴起、日渐完备、1973年经危受挫、1980年缩小规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英两国福利制度.考查中英两国福利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救济方式的异同以及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发展.(1)第一小问从材料里面概括基本上能得出答案.“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可以得出共同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护社会稳定;根本目的主要从两国具体的国情上进行思考.第二小问比较异同,相同点从政府作用、资金来源和关注对象上思考.不同点,使用的法律、保障的群体上思考.(2)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内容才可得出答案.主要从产生原因、涉及内容、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概括.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答案】信息:1898年秦皇岛、三都澳、岳州开放,标志着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开始.说明:这些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有本质的不同,即权自我操.清政府自行开放形势扼要之区,商贾荟萃之地.原因是近代重商思想发展的结果;以自开抵制约开,挽回利权;解决财政困难.【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考查对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主动开设30余个商埠的认识.题干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分析时要抓住时间1898到1910年,通过识图可知,列强压抑下,中国主动开放30个口岸,几乎在东南沿海,提取一个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注意所提取信息明细必须源自于材料,不管文字本身还是图片,信息点千万不要有遗漏,答论据时可以从这些通商口岸开辟的本质、原因、目的等角度进行说明.15.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答案】(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和意义.(1)本小问的内容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关键词“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儒家礼制”归纳概括即可.(2)本小问的意义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再结合第一问组织答案即可.结合所学可知,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16.材料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摘编自《严复集》(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答案】(1)认识:提倡主权在民,反对主权在君;国家人民的公产,君主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2)评价:在19世纪末,提倡开民智,直接动摇了君主论的基础,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在20世纪初,宣传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使改革和革命两股思潮竞相赛跑,皇族内阁出台后,立宪派导向革命阵营,加速清朝灭亡;民国初年,他承认民智低下的事实,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默许,但并不认可袁世凯用帝制取代民国.严复是一个学贯中西、尊重国情、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解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民主思想.考查对严复的民智思想的认识和评价.(1)本小问的认识只需概括材料即可.“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可以得出提倡主权在民,反对主权在君的认识;“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可以得出国家人民的公产,君主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的认识;“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可以得出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的认识.(2)本小问的评价需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解答即可.抓住“不同历史时期”这个关键词,从三个时间段进行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国初年.17.材料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难以维持;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英、法、德等国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霸权主义的奠定;威尔逊个人思想的形成.(2)原因: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并没有给予他全力支持,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共和党的挑拨导致公众舆论压力巨大;英、法操纵巴黎和会会议进程,猛烈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考查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背景和受阻的原因.(1)本小问的背景,要从一战这个大背景下思考,结合美、欧、俄国三者状况以及威尔逊个人思想的形成归纳解答即可.(2)本小问的原因,需要从美国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如国内:政治因素并没有给予他全力支持,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共和党的挑拨导致公众舆论压力巨大等.国外:英、法操纵巴黎和会会议进程,猛烈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等.18.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答案】(1)原因:受国外大学管理办法影响;国内大学校长独揽大权.(2)特点: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做法,把西方大学管理方法引进中国;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让各位老师参与其中;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组织选举产生各教授会,规划各的教学工作.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做法,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和新文化运动.考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特点以及对蔡元培的贡献的评价.(1)本小问的原因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关键词“留学期间”“校长独揽大权”等信息.(2)第一小问的特点只需要从材料概括即可.“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贡献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再结合第一问组织答案即可,尤其要放在新文化运动这一大背景下思考.。
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试题卷一、选择题(每空4分,共48分)1、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到1945年8年的全面抗战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人员损失共584267人,其中伤290467人,牺牲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踪87208人。
读下图(图1),下列表述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图1①图1没有包含1931年至1937年间的军人伤亡,也没有包含东北抗联的伤亡②人民军队紧密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战③许多人为抗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④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部队只牺牲了1位将领,而国民党部队却牺牲了100多位将领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2、“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A.平均地权 B.民权主义C.发展实业 D.实行社会救济5、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2016高考历史全国卷3套试题及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长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开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锋利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说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场丧失 B.商品经济根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公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制止刊载。
【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绵阳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24.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反映了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 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答案】B【名师点晴】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权利的高度集中,地方自主权限有限。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的始终: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二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的统治25.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手工业发展 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大一统局面形成 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答案】A【名师点晴】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特点:①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③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④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⑤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⑥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隋唐商品经济的发展26.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
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学科网学易大联考】2016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 卷】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24. 春秋前期,列国主要政务官和军队高级长官均由世袭的卿大夫充当,三家分晋以后,“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卿大夫)”。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 分封制度已经瓦解 B.血缘和政治相分离 C. 官僚制度正在形成 D.专制皇权大大加强25. 北宋人陈舜俞在《都官集》中说:“千夫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犁牛稼器无所不复于人……以乐岁之收五之,田者取其二,牛者取其一,稼器者取其一,而仅食其一。
”这说明了( ) A.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得到解决 B.租佃成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 C.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土地经营 D.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26.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 ) A.理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理学观念普及到民众生活 C.商品经济推动理学的繁荣 D.理学思想有世俗化的倾向27.明代中叶以后,内阁大学士实际上已起到丞相的作用,但是有实无名,职权始终不明朗;清代则明确规定,内阁大学士“掌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僚”。
这一规定表明清代A.内阁大学士有实有名B.内阁已可以参与决策 C 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 D.内阁重要性大大提升28.康有为在其《大同书》里强调“去家界为天民”即实现个体自由,其中特别揭露了传统家庭和社会对妇女的残酷迫害。
但后来其实际做的只不过是不让自己的女儿缠足,成立“不缠足会”而已。
这说明( )A.康有为思想趋于落后B.改革的策略基于现实C.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强D.康有为关注妇女解放29.《晚清对外贸易研究》指出:1894—1911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由17万担增加到63万担,增长了近4倍;但同期生丝出口值由420万海关两增加到一亿海关两,增长了两倍半左右。
这反映了( )A .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B .晚清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C .中外贸易不等价交换扩大D .中国沦为列强商品销售市场30.《中华苏维埃选举细则》规定:乡苏维埃代表,工人每13人选代表1人,其他居民则为每50人选代表1人。
全国苏维埃代表,城市居民每1500人选代表1人,农村居民每6000人选代表1人。
这一规定主要为了( )A.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D.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31. 下图是河北省某县颁发的“自留地使用证”,它反映出( )A.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B.农村土地经营的灵活性C. 人民公社化保证了农民的利益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露端倪32. 公元前406 年,雅典海军打了一场大胜仗,但是统帅远征军的六位雅典将军被公民大会宣判死刑。
他们被指控不必要地让士兵在残破的小艇中溺亡。
一些不怀好意者煽动民众的情绪,导致公民大会违反了数条正当审判必要的程序。
最终那六位将军甚至没有机会陈述辩词而被宣判死刑。
后来,雅典人很快对这一判决感到后悔,并对那些欺骗了大家的人提出控诉。
这一故事的出现说明( )A.雅典民主缺乏宪政框架支持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公民大会已被少数贵族控制D.雅典民主是少数人暴政 33. 右图是一幅讽刺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
漫画中俾斯麦挥动着长长的鞭子,各议员胆怯地萎缩在各自的桌子下。
漫画作者意在( )A.推崇俾斯麦的铁血政策B.揭露俾斯麦掌控了议会C.说明德国未实行议会民主D.讽刺德国民主立宪不健全34. 1929年胡佛政府通过“复兴银行公司”为大量失败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设立“联邦农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小麦;后来几乎是在经济学家一致反对的情况下通过新关税法,25 000多种产品的关税平均提高了59%。
这些措施( ) A.严重恶化了经济危机 B.加剧了美国与各国之间矛盾 C.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D.体现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35. 参考消息网,2016年4月6日报道:外媒称加拿大国际贸易部近日表示,加拿大有可能加入由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并对加拿大没有成为亚投行创始国表示惋惜……去年加拿大与美国、日本一道抵制这家银行,而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却成为了创始国。
这表明( ) A.美国经济实力大大下降 B.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加强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D.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l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
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传统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911年晚清政府制定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条规。
该条规分为户籍的管理、人籍、户籍、罚则四个部分,确立了户籍管理形式的统一、平等和保障私权的近代户籍管理原则。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规定警察只是对户口调查负监督之责,调查户口的具体事务则主要由“地方自治策事会或乡长办理,以总策或乡长为调查长,策事或乡策为调查员” 。
1931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分通则、籍别登记、身份登记、迁徙登记、变更登记、登记申请、罚则、附则等内容。
1932—1941年国民政府相继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保甲条例》、《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等,通过保甲连坐的办法强化对民众、乡村的控制。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演变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3分)4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历史上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地区之间曾发生过大规模流动,请在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中选择其中两个地区,概括科学技术传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海瑞(1514—1587),广东琼州琼山(今属海南)人。
他认为“知县知一县之事。
一民不安其生,一事不得其理,皆知县之责。
”“浮沉取名,窃取官爵,非知县也”。
从这一思想出发,抱着革弊兴利的决心,海瑞于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初到达淳安任上。
淳安,地瘠民贫,所产只有茶、竹、杉、柏。
田亩悉归豪右,穷者卒岁不粒食,百姓“疾苦万状”,“民之逃亡者过半”。
海瑞下民间,访其故。
盖由于赋役不均,浮粮数多,大户转嫁。
“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
贫者产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
不均之事,莫甚于此。
赔貱(赔垫,赔补)则困苦,困苦不堪,相继逃亡,皆虚税所压为之,不可不加意也”。
又淳安位于新安江下流,诸官舫日五六次,夫役迎往,费不可支。
于是定《兴革条例》三十六项,悉心规划,认真清丈土地,度田定税,均平赋役。
同时雷厉风行清查积弊,严行革除一切陋规,裁冗费,革冗役,息词讼,惩贪官,肃吏治,民困渐苏。
——摘编自张树林《明朝海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海瑞进行变革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海瑞进行变革的内容及其效果。
(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1689年、1690年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先后发表了两篇《政府论》,阐释了与霍布斯不同的社会契约观。
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的人是凶恶的,一定会产生战争。
通过让渡形成的公权力从而遏制内外战争,实现和平。
洛克则认为,自然状态的人是自由、和平相互合作的,公权力的产生不是为了制止战争,而是为了保护自然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自然人相互合作,构成共同体,他们委托其中一部分人组成政府。
这样的政府不是霍布斯的专制君主,而是有限政府。
君主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来自于上帝,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洛克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为防止专制,他提出分权的主张。
——摘编自徐伟清《权利让渡:从人民主权到政府公权力》(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与霍布斯在社会契约观上的主要不同及其原因。
(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与霍布斯思想的共同影响。
(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英美为了自己在德国的利益,对德国消极对抗《凡尔赛和约》持宽容态度……在扩军的同时,德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这时适逢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更为德国军国主义的发展和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摘编自李世安《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分裂,原有的纳粹德国武装力量被解散,德国以后将不准再拥有军队。
美英苏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德国应该被分裂为同盟国家的占领区。
法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占领区,应该成为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的一员。
——摘编自《雅尔塔会议协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英美法等国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