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杨》教案(优秀6篇)
《白杨》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找到的《白杨》教案(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白杨》教案篇一一、出示图片,引生入境上课前,出示有关课文背景的戈壁图片。
师:这里常年干旱,草木难生,清一色的粗砂,清一色的碎石,清一色的丘陵,清一色像被水泥浇注过的荒漠,清一色的不知多少年未见过水滴的河床,真是满目荒凉,荒不忍睹,这里就是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茫茫大戈壁,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话,你会送一个什么词给它?(荒凉、茫茫、浑黄一体)可以说这里的环境相当恶劣。
(板书:环境恶劣)师: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白杨就生活在这样艰难的环境当中,请大家齐读课题----《白杨》。
师:翻开课本第10页,回顾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写下了自己对白杨树的看法,谁来说一说你写的内容。
(点生谈感受)师:你们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高大挺秀的白杨像卫士一样守卫着边疆。
二、通过对话,了解白杨师:文章究竟是怎样具体描写白杨的呢?请同学们先自由组合读读父子三人的对话。
(点人读)提出要求: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从父子三人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可以画画有关的句子。
师: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高、直、像大伞)师:多么高大挺拔的树!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唯有一排白杨从眼前闪过,给旅客们带来意外的惊喜,难怪兄妹俩会展开争辩。
师:看着可爱的小儿女在争论,文中的父亲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呢?自由读一读爸爸的话。
(出示小黑板)(点人读)师:我听出来你刚才强调了“哪儿”这个词,想象一下,白杨树可能生长在哪儿?师:那请你试着把它填进去,读给大家听。
(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些地方?请你用相同的方法填进去读一读)eg: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茫茫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季爱燕《白杨》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学习新课:教师板书课题:白杨生齐读课题。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自己对白杨有哪些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与小组同学交流问题。
3.练习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1-3自然段教师指名读1-3自然段,说说大戈壁滩给你怎样的印象?(荒凉、没有生机)师引读:没有------没有-------没有------。
天和地的界限------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头脑中形成画面。
教师出示新疆戈壁滩的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6%96%B0% E7%96%86%E6%88%88%E5%A3%81%E6%BB%A9%E7%9A%84%E5%9B%BE%E7%89%87&ie=utf-8&in=8105 &cl=2&lm=-1&st=&pn=4&rn=1&di=244191408000&ln=1997&fr=&fm=rs3&fmq=1363584489874_ 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4&-1&di244191408000 &objURLhttp%3A%2F%%2Fdata2%2Fa%2Fph%2Flarge%2F071217%2F18247268 321c806c05a7737830e55e9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77p77_z% 26e3Bv54AzdH3Fu5p5s52AzdH3Fri5p5AzdH3Fd0dmnbAzdH3F&W500&H379&T10898&S22&TPjpg)(/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6%96%B0% E7%96%86%E6%88%88%E5%A3%81%E6%BB%A9%E7%9A%84%E5%9B%BE%E7%89%87&ie=utf-8&in=8105 &cl=2&lm=-1&st=&pn=4&rn=1&di=244191408000&ln=1997&fr=&fm=rs3&fmq=1363584489874_ 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36&-1&di17107221755 0&objURLhttp%3A%2F%%2Fattachments%2F201011%2F1%2F130044_1288616 4640Fqd.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x7laa_z%26e3B4y_z%26e3B1tstnma_z%26e 3Bv54AzdH3Fi54jAzdH3Ffrwvj_z%26e3Brir%3F7t1%3D8naa99%2615%3Dwsk74%26rtvt1%3D90m a99%2625p5%3D7r&W1600&H1200&T10049&S160&TPjpg)看着画面再读第一自然段。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6【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绍”“边疆”等词语;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⑶了解白杨的特点。
2、能力训练点:⑴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⑵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⑴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⑵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3、疑点:⑴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来念书?⑵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4、解决办法:⑴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
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白杨》教案(最新10篇)
《白杨》教案(最新10篇)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
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指导:《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指导:《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想】《白杨礼赞》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单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时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注意画出文中有关描写白杨树的内容。
2.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
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3)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教师朗读第四部分内容。
要求:教师朗读时,学生画记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3)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学生讨论后归纳:(1)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3)从字面上看。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白杨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⑴认读生字词: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巩固练习:晰()介()疆()析()价()僵()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白杨(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设想: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坚韧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形式,探究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白杨树的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请运用拟人的方法,写一段话描述白杨树在风雪中的坚强。
3.结合白杨树的精神,谈谈你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
(五)总结归纳,500字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掌握了课文内容,探讨了白杨树的精神内涵。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将这种精神付诸实践,努力成长。同时,不要忘记对课文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课文的主题,分享更多关于白杨树的故事。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坚韧的品质,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汲取力量。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从而珍惜资源,爱护大自然。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自然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感知基础,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白杨》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够引起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又能够启发他们对人物品质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对环境、人物、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把握能力。然而,对于课文中一些抽象的描写方法,如象征、拟人等,学生可能还较难理解,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在情感态度方面,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全面提升。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萧萧课题3.白杨二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化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化含义,学习边疆建立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情感态度价值观:歌颂了边疆建立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化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借物喻人。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进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才能。
2.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重点字形区别。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文章的写法和父亲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情怀。
教学方法读议法读、思、评、悟相结合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络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考虑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考虑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现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二、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三是文道统一原则。
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
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情景教学法。
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今天我么一起学习袁鹰的散文佳作《白杨》,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视频看完之后,谁能最先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谁就会被老师聘请为本节课的“教学小助手”。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播放视频《小白杨》师:听过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生:《小白杨》师:这首歌是歌唱谁的?生:边防战士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画面(观察很认真)通过歌词(很会学习)请两位做小助手,让小助手到台前宣读他的'任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白杨树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像白杨树一样坚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课文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可能还需要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可能对白杨树的成长环境和生长过程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白杨树的生命力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像白杨树一样坚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白杨树的生命力和品质。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白杨树的成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标注。
2.图片和视频:准备与白杨树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展示。
3.教学PPT:制作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4.学习任务单:准备学习任务单,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和完成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的成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课文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2.象征手法的理解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复习1.听写生字2.复习象征手法二、研读课文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呢?明确:表面上是写树,其实处处在写人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7-8段是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学生自读,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什么?明确:总的形象:力争上游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外部形态: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淡青色(质朴)内在气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4.指名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讨论:(l)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采用了什么手法?本段可以分成两个层次1—4句是第一层,5—8句是第二层作者欲扬先抑,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式暂退一步: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承认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用拟人、对比手法赞美了白杨树(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5.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讨论:这段赞美白杨树和第1、4、6、8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教师归纳:作者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通,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阐述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论述,更加鲜明地强调白杨的象征意义6.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写白杨树的,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写白杨树的,这一段写什么呢?它与白杨树有关系吗?明确:这一段是描绘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它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明确: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8.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何在?明确:讲解: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9.了解本文多种抒情方式三、课堂小结:1.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加以理解。
2、讨论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
教学流程:一、回顾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后,你对白杨树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也可补充课外知识)2、这节课,我们继续合作学习,来品味课文的魅力。
二、品味课文内容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部分,重点练习朗读,并加以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2、学生自由结合讨论交流。
3、大家学习的气氛很深厚,能不能把你的体会、感受和我们说说?(全班交流)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也不动摇。
”学生会爱读,交流中会概括白杨树的特点,可由学生板书。
指导朗读,读出对白杨的赞美。
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自己的心。
”学生会爱读,更会思考,爸爸表白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含义。
借机指导朗读。
⑶“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成长起来。
”学生会爱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其中含蓄的深情。
4、小结:文章写白杨,赞白杨,实则是为了赞颂边疆建设者,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使人回味无穷,大家在写作时可以借鉴。
三、质疑看来你们已经深深地品味到文章表现魅力,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需要我们帮忙?四、朗读练习请你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有选择性地练习感情朗读,可以几人合作分角色读,也可以尝试背诵积累。
(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自己朗读的风采)五、总结课文内容1、学生总结收获。
2、教师总结课堂的闪光点。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课,请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2、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应该写些什么?3、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的重点内容是不是单纯写白杨?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暗示文章借物喻人的手法。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具体分析,掌握象征手法的基本特点。
2、理解象征、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技巧表达效果。
3、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导入:1、全文都在礼赞白杨,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生答)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呢?(生答师补)《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 ,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热烈的歌颂他们和他们的精神、意志。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二、象征手法及其作用1、(讲授)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
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的写作手法。
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
2、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那些课文用这样的写法?(生答)《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繁密盛开的花穗赞美生命的顽强不息。
(师补)刘禹锡《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句是局部象征,以直冲云霄的白鹤象征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
3、(讲授)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是临时的,不同于传统的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托物”与“言志”间的联系是相对稳定的。
如“腊梅”象征傲霜斗雪的坚强、淡雅朴素。
“菊”象征高洁、清秀。
这种写法帮助《白杨礼赞》冲破了国民党政府的“审查” 。
三、精读精讲第5 段,具体分析白杨树形象的描写方法,初步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1、作者为何单单选择白杨树来象征抗日军民和民族精神意志,而不选择别的物?(1)学生从课文和写作背景中找原因。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杨》是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白杨树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课文通过描绘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的生长过程,表现了白杨树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寓意了人们应该具备的坚强意志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和寓意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主要信息和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勇敢面对、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和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和寓意,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坚强不屈的精神力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分析问题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白杨树的图片、视频等,用于展示和讲解。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白杨树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白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白杨礼赞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旋律高亢优美的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
屏幕投放“象征”: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二、自主学习(1)思考白杨树象征什么?学生交流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
由此导入本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然后进行朗读交流。
学生交流的句式为(投放大屏幕):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三、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2)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3)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4)为什么篇末写楠木?四、精讲解疑(1)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2)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义作铺垫。
(3)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思考:(5)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在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直说的方式改写本文,以便更好地理解象征的写法。
)五、课外拓展:探究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章该如何写?六、作业布置以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任选其一为题,写百字以内的片段文,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白杨》教学设计《白杨》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阅读教学必须抓住“学习语言”这一根本。
只有抓住“语言”这一本体,才能让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得以充分落实。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教学要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
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在语言的学习中得以构筑的。
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接受过程来看,它需要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接触语言符号→形成物象→提升意象→构筑思想。
因此,本教学设计试图在逐层深入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白杨世界1、播放课件:课件的背景音乐为歌曲《小白杨》,画面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
2、学生看完课件后交流感受:⑴你们看到了什么?⑵看完后有什么感受?3、作家袁鹰曾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写下了《白杨》这篇课文,我们想不想跟随作家袁鹰,走进白杨树坚强而又美丽的世界?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白杨(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在于酝酿学生学习的心理场,激发学生走进白杨的欲望和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张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提出以下要求:⑴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⑵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⑶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检查自学情况:⑴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⑵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为下一步解读白杨物象铺垫。
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阅读。
)三、解读物象,勾画白杨轮廓1、勾画白杨生长环境——大戈壁的轮廓师: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学生自读自划──全班汇报交流。
句子一: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句子二: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重点词语:茫茫;没有──没有──也没有──;浑黄一体。
2、勾画白杨的轮廓: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白杨》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通过了解白杨的品质,悟出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已经把白杨这课背景资料了解一下,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文中父子三人走进新疆,走进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白杨二、领略白杨的形态美1、看教学挂图,观看白杨的样子和它的生长环境,对白杨的外观有较直观的认识(解读:大戈壁、浑黄一体)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投影:寻人启事我是一棵贪玩的小白杨,生长在遥远的西部大戈壁,前几天,我一人悄悄地跑出来玩,直到现在还没有回家。
我的爸爸一定会很着急的,我也很想我的爸爸,可我找不到我的爸爸了。
同学们,我的爸爸的特征是__________,如果你们有谁看到我的爸爸,请告诉我,我一定让我爸爸重谢你。
小白杨月日根据这个启事,同学们自己读2~14自然段,边读边画,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然后归纳一下帮助完成寻人启事。
三、体验白杨的精神美1、分角色朗读2~14自然段看看谁的话意味深长。
(爸爸的话单单是讲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吗?还讲了什么?)2、指导读14自然段。
3、从中你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精神?四、欣赏建设者的奉献美1、小白杨找到爸爸后给兄妹送来了,信中说兄妹的爸爸与大白杨有许多相似点。
(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来找这相似点,可以小组组讨论。
2、兄妹看了这封信后,有许多疑惑,他们只知道一些最简单的事,读──那么他们不知道什么,读──(出示投影片,引读16自然段)。
3、你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4、小白杨还送给兄妹一幅画:父亲变成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兄妹俩变成两棵小白杨。
你能告诉我小白杨为什么送这幅画吗?说说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通过自读感悟、全班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1、视频《戈壁风光》。
2、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新疆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并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段,知道了这一课主要讲爸爸在去新疆的路上,通过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来表白自己的内心。
那么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又表白了自己的什么心愿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感悟白杨特点
1、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课文的1~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爸爸绍白杨的话,然后认真读读这几句,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
(提示读书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情境等。
)
2、全班交流:
⑴找生读句子。
⑵交流:
①第一句:抓住从来理解,谁能换个近义词来读读?
(比如:向来、一直、一向、历来等。
)
师: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都是这样。
②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引导学生举地名来说说哪儿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哪儿生长。
(比如:城市、农村、荒坡、沙漠、高原、路边等。
)
师过渡:现在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大戈壁生根、发芽。
下面我们就去大戈壁看一看。
(播放课件:戈壁风光。
)
师引导:目睹了白杨的生活环境,再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话,我想你们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使生体会到白杨的生命力顽强。
)
③第三句不管遇到狂风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引导学生想象白杨遇到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时的情景,从而体会到白杨的坚强不屈的品格。
师:同学们,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城市需要,它就默默无闻地舒枝展叶,绿化城市;农村需要,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防风挡沙;戈壁需要它,它就扎根戈壁,成为铁路线上的卫士。
看,风沙刮来了,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雨雪打来了,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干旱袭来了,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洪水涌来了,白杨像磐石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此时,你对白杨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敬佩、崇敬)
现在,你就放开声朗读这段,把自己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吧!
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三、领会爸爸的心愿
1、师: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找生读14、15自然段。
2、交流:
师: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话里有着深刻的含义,而此时孩子们还不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生结合课文回答。
3、师导:课文中用了三个只知道,实际上暗含着孩子还有许多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念书;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
4、师: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弄明白:
为的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也就是爸爸的心愿。
5、师小结:
边疆建设者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
不正体现了他们像白杨一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吗?让我们怀着这种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再读一遍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吧!
齐读。
四、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杨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动摇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这种表面写白杨这种物,实际上是写边疆建设者这类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1、自己读16自然段,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指导学生用充满自信、希望的情感来读。
五、总结升华,进行练笔
1、的确,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不计其数,他们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献出了生命。
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几张照片来体会一下新疆建设者为祖国所奉献的一切吧。
(播放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新疆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
)
2、看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下面就写下来吧,可以用各种形式,比如诗歌、书信等。
3、交流练笔。
4、小结: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白杨一样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我想你们这些小白杨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