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陈述例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陈述提纲(彩色部分为需要特别加强的地方)
1.简短回顾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的经过(您对专业的期望值)
老师您好,由于我申请的是两个不同的专业,所以“经过”是分开写的,自己花了很长时间回想、整理、修改、定稿,最终才呈现在您的桌面上的。由于出国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一个milestone,所以我自己不敢马虎,导致的结果就是文章有些长,且两个专业的“经过”没有重叠的内容
Banking:
最初着迷于货币银行学,还是从我不知道这个专有名词开始的。那时候也只有五六岁,会跟着父母到银行办理简单的存取资金,更会把每月省下来的零花钱办个“零存整取”的业务,一个月里最高兴的日子就是看见自己名下帐户的数字又有所增长,那时就觉得银行真是神奇,我只要把钱放在哪里,自己不用劳动,就能挣到钱(利息),觉得真是件一劳永逸的好事情。可幼年时期的我只是进行最单纯的存钱,来年取钱都很少,根本没有投资的概念,更是没听说过“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形象地比喻了。刚上小学时,父母为了培养我理财的观念,让我掌握了家里的经济大权。刚开始时,父母怨声载道,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自己不会合理分配资金,只知道往银行的帐户里存钱,而忽略了家里日常开销还需要资金,同时也低估了生活用品的市场价格,甚至只分配了十元钱供给一个星期的食物开销,由于日常生活周转资金的缺乏,导致家中生活质量开始明显下降。随后,父母告诉我一些简单的理财知识,我也做了市场调查,了解了生活必需品和食物市场价格,制定出了合理的月开销支出金额。知道家里的钱,一部分要进行储蓄,一部分要用于投资,还有一部分是要小费的。
长大一些,正好赶上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股票、基金、房地产等投资项目在中国持续走红,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我也在基金市场上进行了投资。在投入资金之前,我就明白在理财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自己的“贪欲”。于是,我先是一小笔一小笔资金的注入,分产业分公司的注入,由于我手中持有资金数额有限,等我把最后一笔资金投入市场后,在开始回收第一笔投资。最后,当大部分的中国股民被套牢在股市中时,我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了。这次经历,让我知道,学会理财的重要性,他能让我实现资金的最大化,能让我在有限的时间内,赚取最高的利润。也让我了解到,储蓄虽然风险小利息固定,但获利金额少,而高风险高利润的股票基金甚至房地产市场,虽然充满了金钱的诱惑,但也不要让自己陷得太深。这个过程使我认识到自己的贪欲和市场的凶险。
从高中时起,我就对银行的起源、发展和运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我在学校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有关的书籍和期刊。至今仍然记得一篇文章,作者没有从什么Pareto Efficient 出发,而是从人口结构,就业压力出发,阐明为解决就业必须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中小企业,而银行需要利率自由化对不同风险的客户差别定价,以避免由于“逆向选择”而出现“惜贷”的现象,保证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发展,从而解决就业问题。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因为彼时,中国正处于经济改革转型时期,很多人“下岗”失去了就业岗位,那么这篇文章正好针砭时弊的为中国的这种特殊现象提供了一条解决之路。
在进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习了货币银行学这个课程之后,我更加肯定了自己对于这门课
程的兴趣所在。让我知道了,要想把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只看到直接融资市场(股票、债券市场)而忽视间接融资市场(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信托,保险等)。明白了,在客观上,直接融资市场是一个相对“透明”的市场,公开的信息很多,有大量的数据可以做实论研究,因此绝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这个领域。但是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的中介——银行,却在整个贸易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中国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来说,间接融资比例高达90%以上,那么,关注这个市场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保险的高资金量和稳定现金流对于任何金融机构的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emerging market,金融市场实际上有很大“非理性”的成分。进一步的,即使是在成熟的市场也会发生“金融危机”——这是一种经济现象,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可能更密切些。由于我自己对心理学的热爱,在大学期间,我已经选修了学校里所有与心理有关的课程。在学习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之后,我意识到金融实务运作中了解真正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一些管理类的课程,了解组织的运作和异质性,比认为企业只是交给定市场结构的下自动利润最大化的“无生命体”要好得多。在学习金融学的时候,我尽量注意把经济学理性的框架和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管理学)的框架融合起来,以便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金融机构的运作和市场的发展。
在大学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自己全局的眼光,把金融,宏观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财经》中国最权威的经济金融期刊也成了我常规的课外读物,也成为了我电脑上的主页。
Business:
从小我就是一个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交流的孩子,或许是性格使然,让我对着这个对“情商”要求很高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在小学时期,就有自己的商业意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认识世界的深入,也让我逐渐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我就会自己把每天的开销详细记录下来,并且自己赚取零花钱——利用节假日卖晨报。首先这要感谢我父母对我的“启动资金”的支持,然后还要感谢他们不像中国的其他父母,对这唯一的孩子“overprotected”,相反他们鼓励我接触社会,并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型的生意。最后我要感谢,自己天生是个“earlybird”,让我能在凌晨四点的时候爬起床,去进早报,甚至比那些大人都还要早半个小时,由于我年龄小,客人都对我很照顾,所以我的报纸总是第一个卖完,渐渐的我发现买报纸的时间成本太高,利润小,而且对于我这个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会占用很多学习的时间。所以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向学校同学买文具,那时候中国的文具都很单一,式样简单且价格昂贵,学生只有在市郊的批发市场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文具,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从批发市场一次性以批发价最低的价格购回文具,再限量销售给同学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具是独一无二的,我便从这个点切入,在一个学校不进行批量销售,做到保持产品的唯一性,那怕一支笔,也不会在这个学校找到第二支一模一样的,唯一性使得我的销量和利润都大幅度提高了。这些早期的经营活动,不仅让我的零花钱变充裕了,而且让我对经济和金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初中的政治经济课上,我第一次接触了“国际贸易”这个词,当时简单的认为国际贸易就是指国家相互之间交换各自的产品那么简单。深入的了解之后才发现,国际贸易其实并不仅仅是指世界各国之间产品的交换还包括服务和技术(专利、商业秘密(KnowHow),知识产权,著作权)的交换活动,是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之上的国际经济联系,是一个立足于世界范围内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