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

合集下载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件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件

1 改善身体健康
传统体育养生学通过运 动和养生方法提高身体 机能和免疫力。
2 提升身体素质
训练身体的力量、柔韧 性和耐力,使身体更强 健。
3 增强心理素质
通过锻炼身体,传统体 育养生学也能提升心理 健康。
现代人遵循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建议
均衡的饮食
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取适宜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概念与起源
传统体育养生学探究传统体育和养生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追溯到古代文明, 人们就开始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和心灵的益处。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 的理论为传统体育养生提 供了基础。
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与身体的健康息 息相关,传统体育养生学 借鉴了经络学说的原理。
脏腑学说
传统体育养生学研究各个 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影响, 提供了针对性的养生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实践方法
1
气功
通过套路演示和套路分析,气功帮助调整呼吸和练习身体平衡。
2
武术
基本功介绍和武器操作演示让身体发展力 Nhomakorabea、灵敏度和耐力。
3
太极拳
太极拳的套路演示和套路分析强调身体和心灵的和谐。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益处
适度的锻炼
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保持身体活跃。
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得到恢复。
结论
历史地位
传统体育养生学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平衡。
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更多地关注传统体育养生学将有 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体育养生学》PPT 课件

中华古代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

中华古代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

阴阳协调学说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 阴阳是互为依存的,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 方而独立存在。 * 虚则补之 * 热则凉之 * 实则泄之 * 冷则火之
(上海市药膳协会秘书长: 吴鼎坤先生)
形神相因学说: 是指形体与精神的结合。并互为因果。 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
恒动学说: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生物界生命 活动有其恒动的特性。传统养生始终以 恒动观点为指导思想,认为经常从事适 量的身体活动,是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的有效手段。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对养生的概念有较正确的理解。 认为,要长寿就要养生,其方法: “顺生”即顺应人们生理机能、自然等生活规 律; “节欲”即生活要有节制,对于声色、饮食、 起居、衣着之事,都要适度,否则对身体有害; “去害”即要去掉那些对健康有害的因素; “主动”,即运动,这是《吕氏春秋》可贵的 养生思想。
(2)“滋味动静,生之养也”



管子主张“齐滋味而时动静。”养生要 “顺天之道”,而饮食营养、适当运动则是人 维护生命的第一需要。 “齐滋味”,是说食品营养要多样化不偏 食,才最有利于养生。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管子讲养生是把滋味 动静联系在一起提出的。而且要求滋味动静都 要适当。达到“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 (《中匡》)的目的。
唐代:以动养生的理 论得以发展。 孙思邈(581-682), 今陕西耀县人,医学家。 名言:“人欲劳其形, 百病不能成”。
孙思邈
宋代:以动养生的理论得 以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套 炼身术--《八段锦》
明清年间:太极拳的创编 和发展,进一步充实了传统养 生的理论和方法。
二、传统养生学说
我国传统养生学说最显著的特点 是强调预防保健的思想,提倡保养在 先。《黄帝内经》中指出:“圣人不 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 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 晚乎!”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学是一门研究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教学概览《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
科教学计划》而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了解体育养生学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态势,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
的基础理论和养生方法,理解传统体育养生的机理及其作用。

(四)课程编号:B00024。

(五)学时数和学分:54学时,3学分。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绪论
知识点:课程的概念、学习的目的,及其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发展简史
知识点:传统体育养生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完善过程。

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础理论
知识点: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论,天人相应论,形神合一论,经络论。

第三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特点及分类
知识点:主要特点,几种分类。

第四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本法则
知识点:传统体育养生术练功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要领和原则。

第五章传统体育养生方法
知识点:几种传统体育养生术的历史、动作特点、练习方法、功能作用。

1。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是指中国古代从事体育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华民族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和健康文化智慧,包含了体育运动、饮食、药膳、按摩、气功等多种方式,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涵和应用。

一、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的“道教”、“佛教”、“武术”等学问在探究人体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例如,太极拳门派有太极、太极剑、太极扇、太极拂尘、太极推手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都强调身体的动静结合,内外相连,强调在稳定的环境中,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彼此较为协调的健康体位。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带着宁静的心态,慢慢地调节心率和呼吸,达到缓解疲劳、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多种效果,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养生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方式,如踢毽子、打太极球、跳功夫舞、叠杯子等等,都是根据古代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二、饮食护身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饮食护身是通过食物的摄入和控制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提升。

古代医药中有很多养身膳食和药膳,如五谷养脏汤、五色茄子羹、鱼汤羹等等,都是在不同方向上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接纳性。

除此之外,控制盐分和饮食讲究合理搭配,也是根据饮食妙趣悠长的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三、按摩艾灸按摩艾灸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摩、艾灸,都是针对皮肤、经脉、筋骨、肌肉、淋巴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手段。

例如,太极功法中常被用来帮助排泄体内毒素、调节脏腑和气血等。

除夕吸附穴、梁丹灸等,也是普遍常见的中医疗法。

在最近的研究中,艾灸被发现有抵制病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状态等大量的好处。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天人合一2、行气术3、导引术4、养生5、中国传统养生学二、思考题1、中国传统养生学的概念就是什么?2、中国传统养生学有哪些主要特点?3、中国传统养生学思想主要包括那些内容?4、“我命在我,不在爱天”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养生学什么思想特点5、中国传统养生学包括哪些主要的养生方法?第一章传统养生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静功2、动功3、武术二、简答题1、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容?2、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分类?3、传统体育养生的功能?三、思考题1、传统体育养生就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2、传统体育养生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试述长期进行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锻炼,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哪些作用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历史渊源一、思考题1、古代养生活动的发端与哪些因素有关?2、“动以养生”与“静以养生”学派就是什么时候形成的?、3、古代医家、道家、汝家、神仙家对养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4、简述早期的道教的养生理论与方法5、传统体育养生的兴盛在什么时期?有何特点?6、新中国成立后健身气功取得了哪些进展?第四章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基础一、简答题1、什么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2、阴阳学说包括的基本内容?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4、以人体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系统”简述各系统的传统体育的养生机理,5、脏腑学说在传统体育养生中的应用有哪些?6、为什么说精、气、神学说就是传统体育养生之本?二、思考题1、联系人体试述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与认识人体的方法,2、联系传统体育养生法,试述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与精气神学说的基本观点,3、联系传统体育养生实践,试述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理论第五章传统体育养生学与现代科学一、简答题1、传统体育养生的生理效应有哪些?2、养生心理思想有哪些?3、传统体育养生的社会作用。

二、思考题1、用生理学知识分析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特征。

传统体育养生概念、分类、功能参考幻灯片

传统体育养生概念、分类、功能参考幻灯片

典故:
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 通,除百病。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 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典故:
导引,谓筋骨,动肢节……导引按蹻,中人用为 养神调气之正道也。按为折按皮肉,跷为捷举手足。
以外练为主的动功——易筋经
特点: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 注重脊椎的旋转屈伸。
练法要求: 1)注重易筋练膜,习武练勇。 2)强调肢体运动,使身体运动强度增大,体现出
中国传统体育重形体运动的特点。 3)在练法上,先练内功再练外功。内外结合强身
壮力是技能演练的基本要求。
保健功
A、概念: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功法。
形意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少林拳: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
二、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功能: 1、培补元气
A、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 B、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配合导引、按 蹻、健身术。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 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b、停闭呼吸法 吸呼停法:吸气时舌尖轻抵上腭,口齿轻闭,随
着吸气将小腹慢慢鼓起,同时意念将气引至丹田。 随后进行呼气,呼气时舌抵下齿门,口齿微开,将 气缓缓呼出,同时小腹慢慢收回。呼气后,呼吸停 顿1~2秒钟。
吸停呼法:吸气时舌抵上腭,小腹随吸气慢慢 鼓起,同时意念将气引至中丹田。吸气后,呼吸停 顿1~2秒钟,舌抵上腭不动。停顿后,缓缓呼气, 舌抵下门齿,小腹慢慢收回。

第二讲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 ppt课件

第二讲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  ppt课件

ppt课件
13
(二)、东汉时期 1、医家张仲景:主张调养护理身体以适应四季
的变化;合理的饮食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导引、吐 纳可防病、治病。
导引:是一种以保养精气神为主,身心并炼,内 外兼养的整体性健身养生方法。 它包括:(1)、引 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运动身体;
(2)、导气,配合肢体运动进行呼吸吐呐,调节 体内气血运行;
1,辛 治疗作用: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 活血作用。 不良反应:辛味药太多能耗气伤阴。 2,甘 治疗作用:能补助、能缓、能和、有补 虚、和中、缓急、调和药品性等作用。 不良作用: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3,酸 治疗作用: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 用。 不良反应:酸味药太多能收敛邪气。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1
养生家陈直对先秦时期“春多酸, 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原 则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在具体运 用上明确提出了:“当春之时, 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 气”;“当夏之时,宜减苦增辛 以养肺气”;“当秋之时,其饮 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 而增苦,以养心气”的观点,这 种饮食原则的好处在于既不使当 旺之脏气过于亢盛,又不使所克 之辨气有所伤代。
庄子提倡:顺应自然“调理四时”、 “清静养神”的“无为”观,利用气功和导 引的运动养生方法延年益寿;
孔子则认为:“仁者无忧”、“仁者寿 “、”大德必寿“,心地光明有利于健康、 长寿。同时提出“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 逸过度者,疾共杀之”。-------认识到身体 健康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
ppt课件
4
(一),养生科学的概念
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既与先 天因素有关,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而且后天因素的影响是更重要的. 先天条件优越的人,如后天不善于 保养,也难免早衰或夭亡.反之,先 天条件差的,只要善于在后天进行 较好的保养,依然可以健康长寿. 因此,要想延缓衰老,达到健康长 寿的目标,必须从养生入手.

传统体育养生学练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练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练习题第一章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名词解释:1、养生:2、行气术:3、导引术:4、天人合一:5、中国传统养生学:选择题:1、中国传统养生术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心理修炼,其实质反映出()趋向特点。

A.天人合一与整体把握思想B.动静适宜于形神统一思想C.内倾思维与反观自心思想D.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2、()是生命之根、生命之源,人的形体精神都由这一根本要素所决定和支配。

A.营气B.元气C.真气D.精气3、“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划时代的养生观念,它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养生学()。

A.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B.动静适宜于形神统一思想C.内倾思维与反观自心思想D.气一元论思想判断题:1、反观自心、注重内在体验、强调发展人的内脏器官的功能,这种养生方式体现的思想是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

()2、重视精神与形体的同步炼养和发展,并相互促进,反映的是形神统一思想。

()3、导引术,是一种以呼吸促进内在气血运动为主的养生方式。

()简答题:1、中国传统养生学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中国传统养生学包括哪些主要的养生方法?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名词解释:1、静功;2、动功:3、保健功:4、五禽戏:选择题:1、()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庄子.刻意》中:“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A.行气B.静功C.导引D.内功2、下面属于以外练为主的动功的是()A.五禽戏B.易筋经C.八段锦D.太极导引判断题:1、“导引”偏重人体对气的锻炼,以引气为主,具有宣导气血的作用。

()2、动功与静功是相对而言的,它通过练功者肢体运动的不断变化,意气相随,起到体内气血畅通、疏通活络的作用。

()3、五禽戏相传为华佗所创,五禽指的是虎、鹿、熊、马、鸟。

()4、腹式呼吸是指吸气的时候肚子鼓起来,吐气的时候肚子凹进去。

()5、按摩法在古代归属于导引,而现在的按摩法,多为他人按摩,故逐渐从导引术中分离而成为独立的医学分科。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学 ppt课件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学  ppt课件

九窍:头部七窍(目、鼻、口、舌、耳)及前阴、后阴为九 窍
四肢百骸:上下肢、头
ppt课件
28
3、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
重人贵生的生命观,其要点有三:
第一、“生”,指生命。它来源于自然,并与自 然构成有机整体,是“精气之所集也”。
第二、人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就是“贵生”。应 观察天地变化之机,分辨万物生长之利,以促进 生命的发展,使万物各尽其年。
ppt课件
23
②与康复医学的异同:康复医学的研究对象
特指疾病已被控制而其造成的影响尚未得到
完全纠正这一特定领域,如病愈后衰弱体质
的复壮,骨折愈后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的恢
复,脑出血停止后丧失功能的恢复,人工替
代部分(如假肢等)的功能锻炼等。其中如体
质的复壮也属于养生学的内容,而其余的则
更接近于治疗学的内容。至于人工肢体及其
ppt课件
22
(二)养生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①与老年医学的异同:二者都研究衰老的原 因,探索延缓和控制衰老的途径、方法,保 持老年人的健康、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等 内容;不同点在于老年医学局限于老年这一 特定的人生阶段,以此期间的疾病及其诊疗 为研究内容,养生学则不包括治疗部分,也 不局限于老年这一年龄段。
ppt课件
1
前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的养生文化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医学告诉我们: 中国人的健康之道来源于养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
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终于用自己的聪明才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第二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基础理论

第二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基础理论

第五节 经络学说
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相乘与相侮 相乘:持强凌弱 相侮:反侮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 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治疗:控制传变,确定原则,制定方法
第二节 精气神论
道教术语。起源于先秦哲学与医学。 精: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 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神: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
动的最高统帅。 日月星;水火风;精气神。
第三节 天人相应论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天人合一思想第一人:庄子 《春秋繁露》董仲舒将天人合一思想汇总成哲学思
阴阳的可分性:指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交感交错 2、阴阳的对立制约 3、阴阳的互根互用 4、阴阳的消长平衡 5、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阴阳格拒 阴阳互损 阴阳失调 阴阳偏胜:阳偏盛、阴偏胜 阴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 阴阳亡失
一、守神全形 “神”为主导,“神明则形安”。
清静养神、四气调神、气功练神、节欲养神、修性 怡神。
二、保形全神
“形伤则神气为之消”、“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 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 兴复之基乎?”张景岳
养生、养心、养神、养形。
张景岳
(1563-1640),又名
张介宾,字会卿,别号 通一子,汉族,明末会 稽(今浙江绍兴)人。 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 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 大。
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 或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 同一交点的,既相关的基础上的。不相关 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

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

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

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一、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传统体育养生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

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它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

传统体育养生历史悠久,包含着许多极为精湛的实践和理论。

几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文化──包括哲学思想、宗教思想,乃至身心修养、中医理论等,都有着许多方面的融摄。

二、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传统体育养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导引和武术两部分。

此节就导引部分做重点介绍。

导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在与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创造的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和理论。

它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运用等方法,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以及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导引功法流派繁多,内容丰富,按照导引锻炼三要素:调身、调息、调心,基本可分成三大类:以调心、调息为主,身体姿势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不断加强意念对自身的控制能力来养生治病的,归为静功;以调身、调息为主,增强身体姿势变化对气机运行的影响,通过姿势和呼吸的调整来养生治病的,归为动功;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归为保健功。

三、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一)可防病治病养生,又称摄生,就是“治未病”。

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

传统体育养生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心神修养,来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致病因素中存在情感的因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不足以致病。

但是,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传统体育养生学

传统体育养生学

传统体育养生学Ⅱ课程教学大纲Longevous The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号:10121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总学分:2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为迎合养生广大的市场需要,培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外,更能启发学生们热爱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基础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今后从事养生保健功法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上,主要有①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②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理论与基本方法。

③掌握有关养生的生命机制。

④开拓思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4学时)第一节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养生、体育的概念辨析;什么是传统体育养生?养生、健身、强身、保健等用词的差异;体育的意涵,气功、武术属于体育吗?第二节传统体育养生方法概述介绍传统体育养生的主要内容有二,其一,直接价值为养生-气功类,其二,附带价值为养生-武术类。

并附带介绍非体育的中华养生方法。

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生命机制探索(12学时)第一节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哲学基础介绍“有无层层编码”与“层层交互作用”的宇宙事物构成哲学观。

并进而提出,宇宙事物构成的理论假说,奠定养生理论的哲学基础。

特别明确唯物与唯心之辩;时空的本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本质。

学习思考生命之构成为何?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观点介绍介绍阴阳、五行的概念及相应的养生观点。

第三节生命之本质与机制引导学生探索生命之本质意涵;生命之软、硬件结构机制及生命之构成与现象特徵。

应用“有无层层编码”,与“层编交互作用”的哲学理论,深入探索生命之本质与机制,透彻了解生命为何物?学习思考生命与无生命的本质差异。

第四节人体的生命机制引导学生从中西医的观点,探索人体生命机制之基本特徵与构成,相应的控制原理和运行机制。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在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调养气血、提升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项目从古代至今,在庙会、民间聚会、家庭传承等多种场合中得到广泛传承和普及,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体育养生项目,是指通过一系列具有运动性质的活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调整身心状态和延缓衰老的一种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特点在于它们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医养生理论和民间传统技艺,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法和配合内外力的技巧来达到养生目的。

这些项目包括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武术等,每一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养生效果。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注重身心的统一,强调内外兼修,追求健康的内在力量和身体的和谐发展。

这些项目通过舒缓呼吸、柔软身体、调节内外力的方法,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合理的放松和活动,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了肌肉的柔韧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同时,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也注重养生者心态的调整和修养,通过专注和静心的练习,提升了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抵抗各种身体和心理压力。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一种宝贵的健康财富。

它们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技巧,达到了身体健康、心理修养的双重目的。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追求的增加,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这些传统项目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为我们的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展开阐述。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如下: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进行概述,介绍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传授武术套路和传统体育养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专项教学、训练、裁判以及指导群众养生健身能力,和崇武、尚德的课程,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养生方向的专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09年9月修订)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2.理论要求:掌握武术套路与传统养生方法的基本理论。

3.技术要求:重点掌握竞赛套路和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套路,了解不同拳种的技术特点和风格;掌握气功“三调”、四种健身气功功法及传统气功功法等。

4.教学训练等要求:应具有从事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管理能力。

裁判要求:达到武术套路二级裁判水平;健身气功五段位。

5.科研等要求:了解科研方法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查阅、收集信息资料,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具有相应的自学能力。

(四)课程类别:040205C05。

(五)学时与学分:648学时,27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武术套路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第一节武术的概念知识点:武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武术定义第二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武术的三个特点、武术的价值功能第三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运动形式的分类、套路练习形式分类、拳术、器械的名词解释和运动特点第二章武术套路的教学与训练第一节套路教学的原则和特点知识点: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武术教学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套路教学的阶段与教学步骤知识点:阶段的划分、套路动作的组成和动作要素、教学步骤实施和主要任务第三节教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点:语言法、直观法的作用和内容;练习法及其主要形式;完整与分解教学区别点和内在联系;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步骤第四节儿童、青少年武术训练与训练的基本方向知识点:基本方向的意义、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训练阶段的划分第五节套路训练的组织与实施知识点:训练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训练的要求和方法第六节心理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知识点:心理训练概念、心理训练的任务、竞赛心理训练调节和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七节刀、枪、剑、棍的技法知识点:刀、枪、剑、棍的形成与发展、棍的各种称谓和种类;刀、枪、剑、棍术的特点、方法、棍术技法的基本要点第三章武术套路编创与图解知识第一节创编套路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套路的组成、创编的原则第二节创编的程序和方法知识点:创编的步骤、创编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武术技术图解的一般方法知识点:图解概念;一般方法的内容第四节武术技术图解的学习方法知识点:看图学练和速记的方法和步骤第四章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是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数:36学时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技术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表(一)理论课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内功养生是一门独特的科学,以及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特点和作用等。

第一节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内功养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广泛,功法众多。

主要介绍富了有代表性的导引、吐纳。

静坐、站桩行功、卧功和内丹功、武术内功等。

第二节内功养生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内功养生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价值,如自我修练、内练为主和意念引导等特点,及养正祛邪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等作用。

第二章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知识点:主要介绍了古代养生的发端、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古代内练养生术的发展及古代养生学与炼养术的繁荣等。

第三章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模式知识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模式,是在中国古代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它同古代思维模式和哲学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到道家、儒家、医家等各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人贵生”“元气论”“天人合一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动静适宜”的中国传统养生思想。

第四章传统养生基本理论知识点:中国传统养生学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传授武术套路和传统体育养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专项教学、训练、裁判以及指导群众养生健身能力,和崇武、尚德的课程,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养生方向的专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09年9月修订)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2.理论要求:掌握武术套路与传统养生方法的基本理论。

3.技术要求:重点掌握竞赛套路和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套路,了解不同拳种的技术特点和风格;掌握气功“三调”、四种健身气功功法及传统气功功法等。

4.教学训练等要求:应具有从事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管理能力。

裁判要求:达到武术套路二级裁判水平;健身气功五段位。

5.科研等要求:了解科研方法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查阅、收集信息资料,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具有相应的自学能力。

(四)课程类别:040205C05。

(五)学时与学分:648学时,27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武术套路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第一节武术的概念知识点:武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武术定义第二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武术的三个特点、武术的价值功能第三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运动形式的分类、套路练习形式分类、拳术、器械的名词解释和运动特点第二章武术套路的教学与训练第一节套路教学的原则和特点知识点: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武术教学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套路教学的阶段与教学步骤知识点:阶段的划分、套路动作的组成和动作要素、教学步骤实施和主要任务第三节教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点:语言法、直观法的作用和内容;练习法及其主要形式;完整与分解教学区别点和内在联系;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步骤第四节儿童、青少年武术训练与训练的基本方向知识点:基本方向的意义、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训练阶段的划分第五节套路训练的组织与实施知识点:训练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训练的要求和方法第六节心理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知识点:心理训练概念、心理训练的任务、竞赛心理训练调节和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七节刀、枪、剑、棍的技法知识点:刀、枪、剑、棍的形成与发展、棍的各种称谓和种类;刀、枪、剑、棍术的特点、方法、棍术技法的基本要点第三章武术套路编创与图解知识第一节创编套路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套路的组成、创编的原则第二节创编的程序和方法知识点:创编的步骤、创编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武术技术图解的一般方法知识点:图解概念;一般方法的内容第四节武术技术图解的学习方法知识点:看图学练和速记的方法和步骤第四章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传统体育养生是指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来保持健康和增强体质。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体育养生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养生方式,备受人们关注。

那么,传统体育养生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传统功夫。

传统功夫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咏春拳等多种拳术。

这些传统功夫运动以舒缓的动作、深层次的呼吸和融合了哲学思想的内涵而闻名,它们能够帮助人们调整身心状态,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也有很好的效果。

其次,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是中国悠久文化的瑰宝,它包括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多种武术形式。

传统武术不仅是一种优秀的自我防护技能,更是一种优秀的体育锻炼方式。

通过学习传统武术,可以有效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增强体质,提高灵敏度和协调性,对于改善身体素质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此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传统民间体育。

传统民间体育是指一些源自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大绳、打陀螺等。

这些活动简单易学,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进行。

这些传统民间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对于改善身体素质和增强体魄有着积极的作用。

最后,传统体育养生也包含传统体育保健方法。

传统体育保健方法是指一些传统的养生保健方式,如按摩、针灸、拔罐、刮痧等。

这些传统体育保健方法通过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筋骨,对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传统功夫、传统武术、传统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保健方法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体育养生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素质,还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保持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传统体育养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享受其中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特点: 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2、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4、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
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
动功——外功
A、概念:练功时以多变的肢体运动形式为特点,调 身、调息为主,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对气机运行影 响的功法。注重锻炼筋骨、肌肉、皮肤,故又称“ 外功”。
B、特点: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调身导引为主。
C、分类:以内练为主的动功 以外练为主的动功
典故: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 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淤。 《吕氏春秋》
4、调和气血 A、以形体动作促进气血流行。 B、以意念来导引气的运行。
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5、调理脏腑
A、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 活力。
B、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 以纠正其偏差。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念和内涵 第二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容和分类 第三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特点和功能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念和内涵
1、概念: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个分支,是 通过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 控制,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各部 分机能,诱发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 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是一门涉及 身心互相作用的复杂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人体 科学。
d、胎息法——脐呼吸: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 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稍停再作复。 呼吸要绵细、缓慢、均匀,意守要在若有若无之间。
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 胎息
以锻炼意念为主的静功
a、意守:指功法锻炼过程中,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身体某一
2、分类: 自我按摩法:推、拿、按、压、擦、揉、捏、点 自我拍击法:拍、击、叩、弹、啄
二、武术
1、概念: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 功法运动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 项目。
2、分类: 套路运动: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搏斗运动 功法运动:柔功、内功
第三节 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和功能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 户枢终不朽也。华佗
以内练为主的动功——八段锦
分类:文八段——坐势八段锦 武八段——站势八段锦
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动作名称: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 5、摇头摆尾去心火 6、双手攀足固肾腰 7、攒拳怒目增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
A、是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整体锻炼,逐步地 调整人体生理、心理功能,加强机体的健康效应; B、注重加强人体内部运动,调整人体内部机能; C、它动作一般具有柔和、缓慢、均匀的运动特点; D、动作结构简单、运动量小,不受年龄、性别、体
质、时间、季节、场地器材的限制。
第二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容和分类 一、导引——静功、动功、保健功 二、武术——套路运动、功法运动
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使人的思想、情绪、意识逐渐安静下 来,排除杂念,使大脑进入一种宁静、虚空、轻松的境界。 通过意守,可以帮助排除杂念,逐渐入静,达到“凝神聚气 ”的练功效果。
b、意守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
专注于丹田,进行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自然放松 ,心平气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
以外练为主的动功——易筋经
特点: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 注重脊椎的旋转屈伸。
练法要求: 1)注重易筋练膜,习武练勇。 2)强调肢体运动,使身体运动强度增大,体现出
中国传统体育重形体运动的特点。 3)在练法上,先练内功再练外功。内外结合强身
壮力是技能演练的基本要求。
保健功
A、概念: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功法。
感觉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 气时再将肌肉放松。
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轻轻收缩腹肌, 呼气时再将它放松。
b、停闭呼吸法 吸呼停法:吸气时舌尖轻抵上腭,口齿轻闭,随
着吸气将小腹慢慢鼓起,同时意念将气引至丹田。 随后进行呼气,呼气时舌抵下齿门,口齿微开,将 气缓缓呼出,同时小腹慢慢收回。呼气后,呼吸停 顿1~2秒钟。

2、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学科性质:
A、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个分支,是一 门涉及身心互相作用的复杂生命现象和规律 的人体科学;
B、以传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具有养 生学、传统体育的特征;
C、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关注实践练习;
D、已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 经验。
3、与医学的区别: 医疗方法:主要靠药物的性能和医生的技巧来 进行治疗康复,对病人来讲,自身是被动。
形意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少林拳: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
二、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功能: 1、培补元气
A、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 B、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配合导引、按 蹻、健身术。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 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种主动性地对形体和精神的自我调节、自 我补益 、自我增强锻炼手段与方法。
静功
A、概念:是指在练功过程中练功者的形体和位置
基本保持不动,并结合意念运用和呼吸调整,以达 到锻炼身体内部机能为目的的导引功法。
B、分类:以锻炼呼吸为主的静功 以锻炼意念为主的静功
以锻炼呼吸为主的静功
a、腹式呼吸 顺腹式呼吸: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在
典故:
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 通,除百病。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 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典故:
导引,谓筋骨,动肢节……导引按蹻,中人用为 养神调气之正道也。按为折按皮肉,跷为捷举手足。
传统体育养生: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 自身的锻炼,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 动,达到增强健康、防病治病的效果。
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 一般体育运动特点: A、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追求高、难、美、新。 B、追求人体外在的强壮和健美。 C、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和外在变化。 D、对场地、体质都有很高的要求。
吸停呼法:吸气时舌抵上腭,小腹随吸气慢慢 鼓起,同时意念将气引至中丹田。吸气后,呼吸停 顿1~2秒钟,舌抵上腭不动。停顿后,缓缓呼气, 舌抵下门齿,小腹慢慢收回。
c、丹田呼吸法 上丹田:头顶百会或两眉间印堂穴 中丹田:膻中穴或巨阙穴(脐上六寸处) 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分,包括关元、气海,神
阙、命门等穴位。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
2、平衡阴阳 阴阳调和则精神充旺,邪不能侵,得保健康。 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最为主要的因素。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尽终其 天年,度百岁乃去。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3、疏通经络 A、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 B、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
动形以达郁 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气之所由起。
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 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抱朴子》
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一、导引
1、定义:气功的古称,是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
吐纳的传统健身法。 “导”,有疏导、通导的意 思,指的是导气;“引”,有引伸,引导的意思, 指的是引体。
2、作用:伸展肢体、宣导气血、防治疾病,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