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dd293c46f1aff00bed51ee5.png)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篇一:人与永恒的读后感】
最近看了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感触良多,我很欣赏他的作风,这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
这本书全是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我偏爱那些用随笔、格言、手记等散文形式写作的哲学家,我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
这里较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和自然,更多的直觉和洞见。
这里没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着为了体系的需要而拉长或截短活的感觉和思想。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
学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后,更加觉得他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
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平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
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
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看《人与永恒》的读书心得优质范文5篇
![看《人与永恒》的读书心得优质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2287e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c.png)
看《人与永恒》的读书心得优质范文5篇看《人与永恒》的读书心得1今天,我要谈谈我读周国平先生的哲理随感集《人与永恒》的一些所思所想。
周国平先生的这本《人与永恒》,在我看来,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这本书很好读。
这个好读是从书的结构形式上来说的,这本书不厚,大约260页,分为26个主题,每一主题又分为若干小节,每一小节里面大都是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短的不过十来字,长的也就一百来字,在当今这个社会发展变化飞快,人心浮躁,阅读也越来越快餐化的时代,读这样一本书可以说比较轻松容易;二是这本书有点意思。
这个有点意思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写这本书的作者有点意思。
这本书的作者周国平先生,虽然研究的是哲学,但是天性不喜欢做深奥的学问或实际的事务,总是被一些例如生与死、爱与孤独等大而无当的问题所吸引和折磨,欲罢不能,六年里随手写下一些小杂感,每次写完就锁进抽屉,谁也不让看,没想到这些小杂感最后汇总起来,就成了这本书。
其次,书的内容有点意思。
就像作者说的,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
在人类心目中,永恒又是最大的谜。
而且,又由这人与永恒两个最大的谜,派生出了诸如爱与孤独、幸福和痛苦、女人和男人、自然和生命等无穷的人生之谜。
上述这些谜都是你、我平时日常生活中都会面对、思考的问题,而且作者又赋予文字以自我生命的体验和灵动,读起来既非常亲切,又富于哲理,所以说有点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因为这本书很好读和有点意思,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像读教科书或者专业书籍一般,那么严肃。
我们可以边喝咖啡,边听音乐,边阅读这本书;也可以躺在草坪上或者在乘坐飞机、火车等旅途中,百无聊赖时,打开这本书进行阅读;也还可以邀请三五好友一起阅读,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我则更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坐在台灯明亮的书桌前,或者躺在温暖舒适的被窝里,安静用心地去阅读。
因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够让我更好地去用心去感受,去思考,与书的作者进行一次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
[周国平人与永恒]人与永恒
![[周国平人与永恒]人与永恒](https://img.taocdn.com/s3/m/adf3f12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0.png)
[周国平人与永恒]人与永恒篇一:[人与永恒]读人与永恒有感作文读《人与永恒》有感(一)今天,我要谈谈我读周国平先生的哲理随感集——《人与永恒》的一些所思所想。
周国平先生的这本《人与永恒》,在我看来,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这本书很好读。
这个"好读"是从书的结构形式上来说的,这本书不厚,大约260页,分为26个主题,每一主题又分为若干小节,每一小节里面大都是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短的不过十来字,长的也就一百来字,在当今这个社会发展变化飞快,人心浮躁,阅读也越来越"快餐化"的时代,读这样一本书可以说比较轻松容易;二是这本书有点意思。
这个"有点意思"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写这本书的作者有点意思。
这本书的作者周国平先生,虽然研究的是哲学,但是天性不喜欢做深奥的学问或实际的事务,总是被一些例如生与死、爱与孤独等大而无当的问题所吸引和折磨,欲罢不能,六年里随手写下一些小杂感,每次写完就锁进抽屉,谁也不让看,没想到这些小杂感最后汇总起来,就成了这本书。
其次,书的内容有点意思。
就像作者说的,"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
在人类心目中,永恒又是最大的谜。
"而且,又由这人与永恒两个最大的谜,派生出了诸如爱与孤独、幸福和痛苦、女人和男人、自然和生命等无穷的人生之谜。
上述这些"谜"都是你、我平时日常生活中都会面对、思考的问题,而且作者又赋予文字以自我生命的体验和灵动,读起来既非常亲切,又富于哲理,所以说"有点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因为这本书很好读和有点意思,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像读教科书或者专业书籍一般,那么严肃。
我们可以边喝咖啡,边听音乐,边阅读这本书;也可以躺在草坪上或者在乘坐飞机、火车等旅途中,百无聊赖时,打开这本书进行阅读;也还可以邀请三五好友一起阅读,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ed182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b.png)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人与永恒》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欢迎大家的阅读!《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篇1一直在琢磨精心挑选哪本书来写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我在无数次的抉择与舍弃中终于邂逅一本与我产生共鸣的书籍,其中周国平先生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人生的展望和总结,对于我这个正处于人生萌芽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颇有感悟和启迪的,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沉淀的心情细细咀嚼字里行间的深邃灵魂的洞悉,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在他生命的尽头对人生经历和体验的呐喊和思量,周国平先生正由于历经生活与事业的不断磨练而羽翼丰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浓缩的精华——《人与永恒》。
《人与永恒》这本书对于周国平先生来说感到十分出人意料,他提到是他随笔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他根本没想到要发表,但后来却成了最受欢迎之作,许多读者包括我在内都十分喜欢这本书,都把它翻烂了,或者把其中的许多句子抄在笔记本。
它对于作者而言,记录的仿佛是思念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脑里,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怀疑,因此获得了包括我在内的读者的喜爱。
《人与永恒》是作者许多年里陆续写下的,对于对于同一问题难免有不同的说法,会给人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恰恰是这种不想抹平矛盾,追求表面统一的不同寻常的做法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找到了在人性与人生之间的那一丝真实和平衡。
人生种种大谜,谁也不可能找到最终的谜底,也许每个谜都有无数个谜底,因而就没有谜。
似乎周国平先生的兴趣就在于猜谜,而当每次似乎谜底被猜中,却发现真正的谜底游离我们后退一步时,我们就觉得这谜底更有趣了。
全书的标题来源于书中的第一个题目最后一个题目的合并。
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
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两极之间有幻化无穷的人生之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11d3392360cba1aa811dab1.png)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点滴生活思考,但令我万没有想到,文字的巧妙排列组合竟然渗透出如此令人叹服的人生哲理。
“人是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具有什么意义的生物,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但也正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对自己的存在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
”人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其实可贵的并不在意义本身,而是在于寻求的过程!生或死,爱或孤独,自然或生命,真实以及美,等等,这些都是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读完了这本书,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不一样的思考,尤其是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不断玩味。
我喜欢那些用随笔散文等形式写作的作家,仿佛徜徉在哲学的天地里。
他们的文章里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感情和自然感悟,有更多的直觉以及洞见。
作者的伟大在于他的朴实。
看了《人与永恒》后,更觉得他的朴实是我所向往追求的,谁都会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感觉的。
一直渴望恬静而平和的生活,不需要太多欢笑,同样也不要有太多痛苦;一直害怕遇到困难阻碍,害怕跌宕起伏,狂风大起的海面将我整个淹没。
看了《人与永恒》才明白过来,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什么,是生命力居然如此乏弱!周国平先生通过平淡的叙述,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看法及两者的关系。
虽然只是几段文字,但却足以撼动我的心灵,让我不禁对自己以前的人生产生种种思考。
人渴望平淡,不是真正喜欢这种显得有些无聊的生活,不是排斥轰轰烈烈的人生。
相反,正是因为人们向往精彩纷呈的人生,从而产生了惧怕得不到,害怕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法,那有为何不接受平淡呢?至少这样做不会有所谓的失败。
书里说道:“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承受不住大喜大悲,是害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和磨难。
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
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平静的湖水。
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60f07e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2.png)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人与永恒》读后感最近读了《人与永恒》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个超有智慧的朋友聊天,不过这个朋友总是说些让人深思的话,搞得我这脑袋里像有几只小蚂蚁在爬,痒痒的,忍不住一直琢磨。
书里对人性的探讨可太有趣了。
它说人啊,有时候善良得像个小天使,看到路边的流浪猫都想抱回家喂饱;可有时候又会冒出点小邪恶,比如会嫉妒同桌考试比自己分数高。
我就想起自己,有次帮邻居老奶奶提东西,心里那叫一个美,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大好人。
结果没过几天,因为朋友得到了我一直想要的限量版玩具,我就偷偷在心里嘀咕,这情绪变得比翻书还快,真是有点不好意思。
关于爱情的部分也让我直点头。
它说爱情就像一场甜蜜又危险的冒险。
两个人好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冒着粉色泡泡,一起吃个冰淇淋都像是在天堂。
可一旦吵架,就像暴风雨来临,恨不得把对方变成一只小老鼠,一脚踢开。
我爸妈就是这样,平时恩恩爱爱,可偶尔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我在旁边看着都觉得好笑又无奈。
还有对死亡的思考,这可有点沉重,但又不得不让人正视。
书里说死亡就像一扇神秘的大门,门后面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我就常常想,等我老了,头发花白,牙齿掉光,那时候面对死亡会不会害怕呢?会不会后悔自己没多吃点好吃的,没多去几个好玩的地方呢?读这本书,就像是拿着一面镜子,把自己照了个通透。
我发现自己有好多小毛病,也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觉得人生就是吃喝玩乐,现在才知道,原来背后还有这么多深刻的东西值得去思考。
这《人与永恒》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悄悄地在我心里种下了思考的种子。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琐碎日常,无论是开心的欢笑,还是难过的泪水,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并非绝对,而是在不断交织与转换。
对于生命的进程,从出生时的懵懂,到成长中的探索,再到面对未知的死亡,都需要我们以更坦然和智慧的态度去接纳。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它让我这个原本稀里糊涂的人,开始慢慢走向对人与永恒的深入探寻之旅,而且我还挺乐意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看看还能发现什么新奇的感悟呢。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https://img.taocdn.com/s3/m/500f941989eb172dec63b701.png)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读一本好书,写下读后感,以下就是来自笔为整理的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散文集【第一篇】:《人与永恒》读后感“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含意的人动物。
”在苍茫大地上,有朝生暮死的飞虫,有乔松之寿的乌龟,当然,也有居于其间的人因。
有趣的是,只有人类惶恐于此命——长生不老,是人们追寻的终极。
可是人们殊不知啊,人,本就是永恒的。
每个人出生,老去,死亡,又重新投胎为人,如此往复,不正是永恒的吗?已经得到了永恒,每一个瞬间才变得重要、值得珍藏。
若是为了追求永恒的而忽视永恒中的每一个segment,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我压根都不太喜欢哲学,一年特别是在半年第三世界哲学史的熏陶后,更是闻哲学色变。
与其他哲学家相异,写信给周国平的文字不是写给他们“圈内人”看的。
西方哲学用生动的文字表达高深的哲学思想,是周先生的一大本领。
《人与永恒》算是他的一些随笔,你却能看出他领悟的那些人生的真谛。
周国平人与永恒家教随笔【第二篇】:《人与永恒》读后感初次接触周国平,是在很久之前,书店看到他的桑泰《妞妞》,翻了介绍,知道是写他女儿的。
又一次去书店,看到小半个展馆放的都是他的书,才知道他写过许多书,了解到他是学哲学的。
后来关注王小波,看小波的书,也认得了那句名言“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遂对其另眼相看,也开始热议他的书。
去年曾淘到一本《妞妞》,鼓气再三,还是没敢翻开,实在怕自己承受不了要不然那种悲伤。
如今发现他的书旋即再版,没流泪还是出手了,就从《人与永恒》这本有名的随笔集开始探寻他的罢。
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里面是一条一条的随笔,按照相似的主题并肩分类到一起。
第一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二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三条……第四条……好吧,我不抄了,看这情形,只怕要抄上以大半本书了,改变策略,这本还是加入里头书的行列,时常翻看、多多回味吧。
他的文字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不愧是学过哲学的,感觉他的话都好有哲理啊,有些需要闭上双眼,驱除杂念,仔细地咂摸咂摸其中的滋味。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034f0b2e87101f69f319523.png)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下面是整理的《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 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2c7a19eaf45b307e971976a.png)
导语《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下面整理了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 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
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
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人与永恒读后感_1
![人与永恒读后感_1](https://img.taocdn.com/s3/m/9df2cc0d6edb6f1aff001fe5.png)
人与永恒读后感
【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
周老七年的随意点滴,猛然回首,竟筑成了一本《人与永恒》。
里面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生动的词藻修饰。
有的只是看似消极,却极具质朴的东西——“只有质朴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心灵”,因为它简洁地丰富,平淡地深刻。
它只是需要我们用一颗安宁的心去细细咀嚼,并与周老对话,产生共鸣,亦或各抒己见。
书中,关于死亡、关于时间与永恒、关于幸福、关于男人女人、关于态度、关于精神现象……太多存在于“人与永恒”之中的关于。
其中,全然都是生活的点滴,都是我们无意或有意刻下的颜色。
看时,感慨周老思想的独特与广博,但那毕竟是别人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一直说着别人的理论和思想的博学家并非我、我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当然,我们也不一定有能力成为博学家)
以前中学的课本中,毕大妈眼中的幸福是:如金色的马车,从我们身旁走过,而幸福就是掠过后,我们捡起的鬃毛。
我们往往轻易与之错过。
周老眼中的幸福是:一个心思诡谲的女神——眼光并不势利,权利能支配一切,却支配不了命运。
金钱能买来一切,却买不来幸福。
而我眼中的幸福呢?。
《人与永恒》读后感作文五篇
![《人与永恒》读后感作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5f077b8bd63186bdebbc5d.png)
《人与永恒》读后感作文五篇#《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1#《人与永恒》是一本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头脑里,但人们总是忙于生活的琐碎,忘记了思考。
作者却将它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用散文的笔调写了他的哲学思考,每一句都令人深思。
这本随感集有点偏哲学思考类的,因为真真正正的哲学,会让一般读者觉得有点枯燥无聊,读不下去,所以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些比较优秀的哲学解读,比如周国平老师的一些书籍很受启发。
这本就很适合,我感触最深的是《孤独》和《读书》,读完之后我脑海里某些片段就慢慢地清楚出来。
这本书讲的内容广泛,语言平实丰盈。
读这本书,产生了对人生命的思考。
未来遥不可及,又不得不感叹时光流逝,浩瀚星辰人生渺小。
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多人都可能难以抉择。
根据二八定律的正态分布,只剩20%的精力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每天到凌晨依旧失眠。
对未来的隐隐担忧。
精神的煎熬是致命的,尤其价值观的冲击与破裂。
对司空见惯的念叨心生烦扰。
不知道这是不是延迟的叛逆。
选择很重要,勇气次之。
不知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未来,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是彻头彻底的失败者。
究竟是能力有限还是打压太深,不得而知。
但这,在所认知的世界观里,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对自己深深的失望,精神与灵魂的纠结体。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自己认同的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人生课题。
想要另辟蹊径偏离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终究难矣。
明天会怎样呢?经历了这一切,回首往事,却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勇气与坚持。
人与永恒,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哲学quot;和太强的人在一起,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会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强弱相当的人在一起,才同时感觉到两个人的存在,两点之间展开无数的可能。
有些人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通常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自己乏味.可是既不愿意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effd79f5335a8102d220e5.png)
人与永恒读后感
【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
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33a31a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0.png)
人与永恒读后感第1篇: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读后感导读: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下面是的《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阅读!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关于人与永恒的读后感心得5篇
![关于人与永恒的读后感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d579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a.png)
关于人与永恒的读后感心得5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与永恒的读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
关于人与永恒的读后感心得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他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其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幸福和痛苦、时间和永恒等多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
其中《自然和生命》篇章給身处与泥土打交道的我带来一股清风之余,也使我开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对于生命的含义,也许大部分人所联想到的是人生。
然而“天下生命原是一家”,自然是生命的原始起点,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心,世间最难以控制的东西,在一片小小的自然生命中得以复苏。
春天,暖暖的空气开始怀抱着你,渐渐萌芽的枝条开始无限地伸入广阔的天空。
随风飘扬的柳絮在阳光中显得朦胧而悠散。
一年之计在于春。
你也许正在忙碌地制定种种目标以丰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绝自然的人生是充满寂寞和孤独的吗?那是心无法在自然生命中释放的寂寞和孤独。
夏天,你还记得浓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驳树影吗?你还记得在烈日下被晒的微微发烫的脸颊吗?你还记得气宇轩昂的少年迎风吹拂的白衬衫吗?这些温暖和美好的小细节构成了难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迟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拥抱你。
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为,是一种安静地潜移默化的力量。
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弹奏出生命的乐章,夏日的微风将生命吹成绽放的花瓣。
秋天,这个季节在构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时更让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
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欢乐和悲伤之中交替延续的。
生命的妙处在于不是像知识那样可以言传身教,更多的在于感悟。
一片旋转凋零的落叶,一朵来自晴空的浮云,一只飞翔于红霞的孤鹫,所藴含的是生命的启示。
思绪融入这自然生命的本质,那么你也会迁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听话的停留在发丝上,手心的温度也随着一阵呼啸而过的风迅速下降。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a6e359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a.png)
《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点滴生活思考。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 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 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 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 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 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 诗人生活在瞬时中, 他们都不会老”。
我偏爱那些用随笔、格言、手记等散文形式写作的哲学家, 我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
这里较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 有更多的质朴和自然, 更多的直觉和洞见。
这里没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用不着为了体系的需要而拉长或截短活的感觉和思想。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
学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后, 更加觉得他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 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
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 我喜欢平静的生活, 与其浪费时间争吵, 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在世界万物中, 人是最大的谜, 在人类心目中, 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 生与死, 爱与孤独, 自然与生命, 真实, 美, 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 这是人的伟大之处, 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 寻求生命的意义, 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 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 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 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 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 快乐与悲伤, 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 就这样形成两种人, 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 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 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 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 一路寻找一路走, “生”在脚下延续, “意义”可能在心里, 可能在脚印里, 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 有自我感知, 有精神品级, 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 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 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 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 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 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 就如庄子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0b0a0d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4.png)
《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读后感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阅读!《人与永恒》读后感1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点滴生活思考。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我偏爱那些用随笔、格言、手记等散文形式写作的哲学家,我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
这里较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和自然,更多的直觉和洞见。
这里没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着为了体系的需要而拉长或截短活的感觉和思想。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
学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后,更加觉得他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
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平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
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
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宿命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孤独,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理解孤独的人学会珍惜自己,能领悟人生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不会做爱的奴隶,不会丢失自己。
对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很难让别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
所以,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学会深刻。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知。
理解孤独的人,内心会冷暖自知,会眼神清亮,是一种智慧。
“人生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具有什么意义的生物,这就算人的伟大之处,
但也正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对自己的存在意义没有明确的标准。
”人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其实可贵的并不在于意义本身,而是在于寻求的过程!生或死,爱或孤独,自然或生命,真实以及美,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读完了这本书,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不一样的思考,尤其是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不断玩味。
我想,夜巡寻求人生意义这条大陆从以开始就被分成了无数条小路,而每条小路只能走一个人或者极少数情况下一类人。
忙碌的上班族,节假日时抽空外出踏青,暂时抛开一切发烦恼,躺在草坪上,晒着温暖的阳光,也许他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人生就是要像这样无忧无虑地放松休息才能叫做有意义啊!”整天无所事事在家的老人,某一天突然发现了一件事点燃了他新的兴趣与激情,便重新开始忙碌起来,也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人生就是要这样让自己忙碌起来,有事可做,才叫做有意义。
”年过中旬的科学家,为了科研奉献了大半辈子,过年时和好久不见的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也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人生就是要像这样和家人在一起才有意义啊!”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有经历启示得出的答案也就不同;也许经历类似,但人和人的思维角度不同,由同一件事得出的答案也还是不同。
其实“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不是一个针对既定事实发问是问题,而是源于自身生活经历,经思维加工凝练对自身人生的一种神话与概括的提问。
因此,想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与其一味地抽象地思考,不如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没好好地走完人生,也许拼搏后成功的那一刻,或是失败的那一刻,或是其他一些特殊的时刻,你也许就会恍然大悟——人生就是要这样才叫有意义。
我喜欢那些用随笔散文等形式写作的作家,仿佛徜徉在哲学的天地里。
他们的文章里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感情和自然感悟,有更多的直觉以及洞见。
作者的伟大在意他的朴实。
看了《人与永恒》后,更感觉他的欧式是我所向往追求的,水都会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感觉的。
一直渴望恬静而平和的生活,不需要太多欢笑,同样也不要有太多痛苦;一直害怕遇到困难阻碍,害怕跌宕起伏,狂风大气的海面将我整个淹没。
看了《人与永恒》才明白过来。
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什么,是生命力居然如此乏弱!
书里说:“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承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海派不再平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和磨难。
所以,我屈服于平淡,跪倒在了阻碍面前。
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平静的湖水。
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
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
换了和痛苦才是我们应具备的表情。
然而,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时候,我们倒像是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没有表情,被一个个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笼罩着。
我们总生活在眼前,忘记了永恒和无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生命这个词,一定有无数的人追求过。
但它却一直笼罩着一张神秘的面纱。
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便会为他会绘制出了一张张不同的脸谱。
而此刻展现在眼前的一张脸证在告诉你:“痛苦和换了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
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即无欢乐,也无痛苦。
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是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无论我的人生是否平淡,无论我前方是否艰难险阻,都会欣然接受。
我一定会努力去感受---生命力那种存在的充实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