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初析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初析摘要:本文介绍了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河坝固结灌浆试验情况,通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对设计灌浆施工参数及工艺流程进行验证,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优化,掌握固结灌浆合理的施工工艺措施,为全面展开坝基固结灌浆做好技术准备。
关键词:拦河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下水库位于哈拉沁沟与大西沟交汇处上游,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拦沙坝及左岸泄洪排沙洞组成。
拦沙坝和拦河坝均采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拦河坝设计最大坝高73.0m。
坝基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质构造表现为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发育有高陡倾角多微张裂隙;坝基面以微风化未卸荷岩体为主,岩体的透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并随着埋深增大有所降低,局部小断层发育地带形成强透水凹槽。
固结灌浆的施工受混凝土施工影响,分坝段、分高程、分阶段进行,工期要求紧、施工强度高,为了验证固结灌浆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进行生产性试验。
2 生产性试验2.1试验布置及设备选定拦河坝8#坝段上游侧六排孔,左右桩号0+114.000~0+132.000m,上下游桩号上0+005.00~下0+008.500m。
该坝段最先浇筑、l117和l118大裂隙斜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中入岩8.0m孔四排,计24个孔,入岩5.0m孔两排,计12个孔,混凝土面高程1331.0m,盖重混凝土厚约3.0m,为防止混凝土底板发生抬动破坏,布置了1个抬动变形观测孔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抬动变形监测。
投入2台潜孔钻、1台地质钻机、1台套灌浆泵进行生产性试验施工,并采用业主指定的捷通(jt)型自动记录仪进行压水灌浆记录。
生产性灌浆试验自2012年5月30日开始,至2012年6月4日结束,并于2012年6月7日至6月10日实施灌后检查孔施工,共完成固结灌浆孔36个,钻孔进尺345.7m,灌浆进尺248.9m,注入水泥26926.4kg;固结灌浆检查孔2个,钻孔19.0m,压水试验3段。
固结灌浆生产性灌浆试验施工方案(4.16修改)
固结灌浆生产性灌浆试验施工方案(4.16修改)
一、试验背景
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固结灌浆是一种常见的处理劣质地层的方法。
为了确保效果,生产性灌浆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固结灌浆生产性灌浆试验的施工方案。
二、试验流程
2.1 简介
生产性灌浆试验的流程包括材料准备、设备调试、试验方案确定、现场操作等步骤。
2.2 材料准备
1.水泥:选用高标号水泥。
2.掺合料:按设计比例配制。
3.混凝土外加剂:根据设计要求选用。
4.混凝土搅拌罐:确保干净无杂质。
2.3 设备调试
1.搅拌罐:检查罐体密封,保证正常搅拌。
2.输送泵:清理管道,确保流畅。
2.4 试验方案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浆液比例、混凝土强度等关键参数。
三、现场操作
3.1 现场准备
1.安排工作人员,分工明确。
2.搅拌罐摆放,确保安全。
3.泵车进场,就位。
3.2 施工过程
1.确保搅拌物料比例准确。
2.连续搅拌,防止坍塌。
3.泵送混凝土,操作流畅。
3.3 现场监测
1.实时记录搅拌参数。
2.测量固结灌浆的坍落度。
3.确保混凝土质量。
四、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固结灌浆的工艺参数,评估试验效果。
五、结论
通过固结灌浆生产性灌浆试验的施工方案,可以得到合理可行的工艺流程,为下一步实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六、参考文献
•XXXX
•XXXX
以上是固结灌浆生产性灌浆试验施工方案的Markdown文档,供参考。
某枢纽混凝土拱坝工程坝基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灌浆区声波测试报告
某枢纽混凝土拱坝工程坝基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灌浆区声波测试报告发布时间:2022-02-17T09:26:42.066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9期作者:温利利唐利花刘伟[导读]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灌前和灌后的声波检测了解基岩的内部特征,来分析评价固结灌浆的效果。
本次试验灌前灌后孔基本均在同一位置。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摘要:以某枢纽混凝土拱坝工程中坝基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灌浆为例,应用声波检测对灌浆孔分别进行灌前、灌后全孔段声波无损检测。
通过检测,了解灌前、灌后基础固结灌浆围岩的声速值变化情况;确定固结灌浆后一定龄期的检测孔全孔段围岩声速值;通过数据分析评价此次固结灌浆效果并得出结论,通过在实际应用发现的一些问题给以讨论和总结,使超声波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一发双收测井;声波透射法测桩;换能器一、概述根据某枢纽混凝土拱坝工程固结灌浆声波检测技术服务协议,我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承担某混凝土拱坝工程坝基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灌浆区的声波检测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灌前和灌后的声波检测了解基岩的内部特征,来分析评价固结灌浆的效果。
本次试验灌前灌后孔基本均在同一位置。
二、检测依据为达到本次检测的目的,现场检测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2014和《JH二级枢纽拱坝坝基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要求》823H-G408-05(A版)及本次检测的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根据现场测试资料,获取了固结灌浆处理前后岩体的声波特征,通过这些资料的对比分析,为固结灌浆处理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提供依据。
三、检测时段2020年10月16日、2020年10月18日完成了灌前物探孔声波测试,2020年11月28日完成了灌后物探孔声波测试。
四、现场检测2020年10月16日、10月18日和2020年11月28日在发包方和监理方见证下分别进行了某枢纽混凝土拱坝工程坝基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灌浆区灌前灌后声波测试工作。
灌浆生产性试验
右岸导流隧洞下游段回填、固结灌浆试验大纲1 概述右岸导流隧洞下游段回填、固结灌浆工程即将启动,为进一步验证各种灌浆参数、得出较为实际、合理的耗灰量,拟选取3#导流隧洞1+134.595~1+173.595Ⅳ类围岩(导尾非结合段)及1+362.595~1+400.095Ⅲ类围岩(导尾结合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回填、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2 试验依据(1)《水利水电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5148—2001(2)《灌浆监理实施细则》(3)《导流隧洞回填、固结灌浆施工措施》(4)《导流隧洞工程施工技术要求》3 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验证灌浆方法、浆液水灰比、灌浆压力、布孔形式等灌浆参数,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各种灌浆参数进一步完善、合理化,以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灌浆施工。
(2)通过灌浆试验,根据试验段地质情况和相应的耗灰情况,分析得出更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耗灰量。
4 地质简介导流隧洞下游段围岩体由褶皱基底构成,从进口至出口穿越的地层依次为:固民组Pt2y1、Pt2y2,落雪组第一至第十段(Pt2L1~ Pt2L10)薄层~极薄层大理岩化白云岩,岩体缓倾结构面及微裂隙,岩层走向与洞轴线夹角较小,夹角为10~30°,岩体破碎,以Ⅳ类围岩为主,局部为Ⅲ围岩。
5 试验段选择及孔位布置5.1 试验内容及孔位布置根据导流隧洞下游段灌浆总体安排,拟选取3#导流隧洞1+134.595~1+173.595Ⅳ类围岩(导尾非结合段)及1+362.595~1+400.095Ⅲ类围岩(导尾结合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回填、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试验段桩号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实验内容和部位选择如下:5.1.1 导尾非结合段实验内容和部位(1)试验一:3#导流隧洞1+134.373~1+155.595段按照环间分序,环内加密原则进行回填灌浆生产性试验。
回填灌浆孔间排距3.0m×3.0m,深入岩石0.1m,顶拱回填灌浆孔每环6个/7个交错布置,共46个。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报告22
5.2.1物探孔灌前压水成果统计表5.2.1—1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物探孔灌前压水统计表从压水情况统计表来看,物探孔灌前压水透水率普遍较大,其中有两段是无压无回情况。
5.2。
2物探孔灌前、灌后声波波速对比5。
2。
2.1灌前、灌后单孔声波波速对比:提高率8.18%.从上表可以看出,灌前相对高波速测点的比例在灌后有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测点单孔声波≥3。
25km/s的比例从灌前的75。
7%升至灌后的93.45%。
5.2。
2。
2灌前、灌后跨孔声波波速对比:速提高率9。
6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灌后全部孔的跨孔声波≥3.25km/s的比例为100%,跨孔声波<2.00km/s的比例为0。
0%,灌后测点波速<2.0km/s的最大连续长度为0.0m.其中物探孔跨孔声波≥3.25km/s的比例从灌前和灌后均为100%,物探孔灌前、灌后均无小于<2.0km/s的声波测点。
5。
3各次序孔透水率成果Ⅰ序孔共计13孔,压水53段,除有四段是无压无回外,最大透水率为479.17Lu,最小透水率为1。
21Lu,平均透水率为37.14Lu。
Ⅱ序孔共计12孔,压水48段,除有三段是无压无回外,最大透水率为132.22Lu,最小透水率为0Lu,平均透水率为16。
54Lu。
加密灌浆孔,共计16孔,压水32段,最大透水率为52。
1Lu,最小透水率为0.0Lu,平均透水率为7。
83Lu。
Ⅱ序孔较Ⅰ序孔降低了20。
6Lu,降幅达55.5%.加密灌浆孔较Ⅱ序孔降低了8。
71Lu,降幅达52。
3%,符合灌浆一般规律。
图例35#坝段试验区固结灌浆透水频率曲线图为Ⅰ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为Ⅱ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为Ⅰ序孔透水率频率累计曲线;ⅠⅠⅠⅢ为II 序孔透水率频率累计曲线;为Ⅲ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为Ⅲ序孔透水率频率累计曲线;Ⅲ图5。
2-1 各次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5.4各次序孔单位注灰量分析Ⅰ序孔共计13孔,灌浆53段,最大注入率为251.6Kg/m,最小注入率为4.3Kg/m ,平均注入率为46。
苗尾导流洞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报告
云南澜沧江苗尾电站导流隧洞工程导流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水电十四局苗尾项目部2010年01月23日一、概述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的澜沧江河段上,是澜沧江上游河段一库七级开发方案中的最下游一级电站,上接大华桥水电站,下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最上游一级电站——功果桥水电站。
电站距大理、昆明公路里程分别为207km、544km。
苗尾水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电站建成后可改善下游灌溉用水条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电站正常蓄水位1408.00m,相应库容6.60亿m3,电站装机容量1400MW(4×3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64.45亿kW⋅h,保证出力346.6MW。
苗尾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冲沙兼放空洞、引水系统及地面厂房等组成。
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1414.80m,最大坝高139.80m,坝顶轴线长576.68m,坝顶宽度12.0m,上游坝坡1:2.0,下游坝坡1:2.0。
工程区内地层主要为中侏罗系花开左组上下段的变质岩和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
中侏罗系花开左组岩性由砂质绢云板岩、变质钙质砂岩、变质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砂岩及少量绿泥绢云千枚岩组成,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主要为崩坡积层、冲洪积层和冲积层。
电站施工区岩层总体产状为N5︒~20︒W,NEE或SWW∠75︒~90︒,区内倾倒变形发育地段岩层倾角变缓为30︒~70︒。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断层、层内错动带及节理较为发育,结构面的优势方向为NNE,次为NE。
受区内特有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控制,工程区泥石流、崩塌、倾倒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较为发育。
导流隧洞固结灌浆试验区部位的岩层为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围岩不能自稳,变形破坏严重。
属于Ⅴ类围岩。
强风化~弱风化上段的强卸荷带的变质石英砂岩、绢云板岩,岩体破碎,岩体呈薄层状,层间断层及层内错动带发育,结构面结合很差。
二、试验区确定根据技术要求及招标文件要求,在进行固结灌浆以前需做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C标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大纲一、概述引水隧洞C标围岩以IV1类、IV2类、V类为主,岩石主要为炭质板岩,围岩以软质岩为主。
隧洞垂直埋深300m~350m。
岩石层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大于80°,几乎与洞轴线平行。
引水隧洞开挖为马蹄型,混凝土衬砌后过流断面为φ6.28m的圆型。
为确保固结灌浆耐久性能满足隧洞内水高水头长期运行的要求,必须在正式进行固结灌浆施工前,先进行固结灌浆试验。
对设计技术参数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摸索在本地层固结灌浆的合理施工参数。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将选择洞室围岩具有代表性的洞段实施,6#洞下游混凝土全部衬砌完,现已进入灌浆施工,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将择在6#洞下游一区S14+831~S14+855(V类围岩,洞长24m)及二区S14+783~S14+807(IV2类围岩,洞长24m)施作。
二、固结灌浆试验的任务2.1 验证固结灌浆设计技术参数如孔排距和布置方式的合理性、以及研究利用固结灌浆起到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
2.2 确定安全经济的施工程序、方法和灌浆材料及其配合比,提出固结灌浆的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
2.3 研究提升固结灌浆II序孔灌浆压力的可能性。
在采取防止地层抬动措施的条件下,能否使固结灌浆II序孔的最大灌浆压力达到1.4MPa,隧洞1.0~2.0倍内水水头压力(即1.4MPa)。
提出提升灌浆压力的措施。
经过疲劳性和破坏性压水试验,期望能满足防渗、抗变形耐久性的要求。
三、固结灌浆试验选址根据本工程工期及地层结构,根据混凝土目前浇筑情况及监理工程师指示,选择变形段较为有特征Ⅴ~Ⅳ2的洞段,建议试验地址拟在S14+783~S14+807(IV2类围岩)及S14+831~S14+855(V类围岩)进行固结灌浆试验,在固结灌浆试验前先进行该段回填灌浆。
这样,所得到的灌浆成果资料,更符合实际地质条件,更具有代表性。
灌浆试验完毕后,试验区即可作为固结灌浆的一部分,从而可以节省灌浆工程量,亦不影响工期。
梨园水电站引水隧洞Ⅳ、Ⅴ类围岩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梨园水电站引水隧洞Ⅳ、Ⅴ类围岩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摘要:梨园水电站引水隧洞Ⅳ、Ⅴ类围岩固结灌浆设计总量约6.4万m,灌浆孔深入围岩7m。
本文对引水隧洞Ⅳ、Ⅴ类围岩固结灌浆一段灌浆和分段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采用一段灌浆和分段灌浆施工质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且相差不大,但采用一段灌浆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施工进度,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工程概况梨园水电站由四条引水隧洞引水发电,布置于电站左岸。
引水隧洞由进口渐变段、圆形标准段、圆形渐变段、斜井段、下平段组成。
隧洞开挖过程中,揭露的Ⅳ、Ⅴ类围岩完整性及力学性质普遍较差,虽然采取了加强支护措施,但部分洞段还有明显的持续松弛甚至开裂现象。
为保证施工安全及隧洞运行安全,在开挖支护阶段及混凝土衬砌后对Ⅳ、Ⅴ类围岩进行全洞段固结灌浆,灌浆压力1.0MPa~1.5Mpa,衬砌范围灌浆孔预埋,灌浆孔直径不小于50mm,深入围岩7m。
固结灌浆设计总量约6.4万m,施工工期紧,难度大。
二、试验目的1、论证固结灌浆方案、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
2、根据试验所确定的吃浆量和吸水率,选择最优的浆液配合比和通过改善浆液的性能,从而达到提高固结灌浆效果的目的。
3、确定施工所需的技术参数。
试验拟定的具体参数为:①固结灌浆孔间排距为2m,梅花形布置;②分段灌浆参数:采用自外向内分段灌浆法,第一段灌浆3m,第二段灌浆4m;全段灌浆参数:采用全段一次性钻孔、灌浆,孔深为7m;③采用YT-28手风钻,孔径42mm;④水灰比采用四个比级,按2:1→1:1→0.8:1→0.5:1由稀到浓逐级更换;⑤最大设计灌浆压力为1.0MPa,在最大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小于0.4~1.0L/min,继续灌注30min作为灌浆结束标准。
⑥采用机械灌浆法封孔。
三、试验内容3.1引水隧洞第一单元(引3#0+632.0~引3#0+617.0)上半洞采用分段灌浆法,试验洞段长度为15m;固结灌浆孔间排距为2m,孔深7m,梅花型布置,共布设8排孔,每排有灌浆孔10~11个孔,共计84个孔;施工顺序采用环间分序、环内加密的原则进行,环内、环间均分为两个序,灌浆采用自外向内分段灌浆法,第一段灌浆3m,第二段灌浆4m。
补充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报告2
4.7.2 压水试验方法 (1)简易压水试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 。
压水20min ,每5min 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
其成果以透水率Lu 表示,按式4.7.2-1计算。
LPQ q = (式4.7.2-1)式中:q —透水率,Lu ;Q —压入流量,L/min ;P —作用在试段内的全压力,MPa ; L —试验段长度,m 。
其中,全压力P 严格按照(DL/T 5148-2001)附录A 执行计算。
(2)单点法压水试验单点法压水试验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148-2001)附录A (灌浆工程压水试验)执行。
① 压水试验压力值:灌前试验孔压水试验压力均为灌浆压力的80%,超过1.0Mpa 取1.0Mpa 。
② 压入流量稳定标准:在稳定的压力下,每3~5min 测读一次压入流量,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 时,本阶段试验即可结束,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值。
③ 压水试验成果以透水率q 表示,其计算公式见式4.7.2-1 4.8 制浆各序孔均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且水泥细度要求通过80μm 的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
(1)浆液制备模式——集中制浆、统一送浆、现场配浆① 在平台设置一座72m 2制浆平台,能储存300吨水泥,内设两台高速搅拌机。
② 使用输浆系统将原浆输送到灌浆现场。
采用储浆桶储浆,3SNS 泵送浆,Φ32mm 管路输浆。
③ 在灌浆现场,严格按照设计配比进行按需配浆。
利用双层搅拌桶的上桶配制浆液,下桶与灌浆泵相连作灌浆桶。
配浆时,测定原浆密度,根据浆液调制表,用上桶刻度控制原浆加量,浆液配制好后放入下桶进行灌注。
(2)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小于4h 。
(3)灌浆结束后,立即清洗好设备及管路,以保持后续灌浆时的畅通性。
4.9灌浆4.9.1 灌浆方式方法(1)灌浆方式:循环式(2)灌浆方法: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或“综合灌浆法”。
固结灌浆试验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施工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新疆施工局合同编号:TRLG2012/C-1-I No:2013第008号由施工单位呈报一式六份,审批后退施工单位一份。
塔日勒嘎水电站工程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厂房生产性试验大纲审查:校核:编写: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三月目录1、试验目的和任务 (1)2、试验依据 (1)3、试验区域及工程量 (1)4、试验孔进度安排 (2)5、试验孔人员及机械配置 (2)5.1机械配置 (2)5.2劳力组合 (2)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投入本试验工程的主要施工人员详见下表: (2)6、施工总体布置 (3)6.1施工用水 (3)6.2施工用电 (3)6.3施工平台 (3)7、灌浆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 (3)7.1灌浆施工工艺 (3)7.2灌浆施工步骤 (3)7.3特殊情况处理 (7)8、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8)8.1质量保证措施 (8)8.2安全保证措施 (9)9.提交试验报告 (11)9.1试验灌浆的全过程 (11)9.2灌浆成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试验成果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报告附件 (11)厂房生产性试验大纲1、试验目的和任务为了使灌浆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更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在现场灌浆作业开始前根据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人的指示,先进行固结灌浆试验。
试验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灌浆试验论证拟采用的施工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效果上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推荐合理的施工程序,良好的施工工艺,提供有关的技术数据如布孔方式、孔距以及浆液比重、压力等工艺参数,同时检查各种灌浆机械设备的性能等。
苗尾导流洞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报告
云南澜沧江苗尾电站导流隧洞工程导流隧洞固结灌浆试验报告水电十四局苗尾项目部2010年01月23日一、概述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的澜沧江河段上,是澜沧江上游河段一库七级开发方案中的最下游一级电站,上接大华桥水电站,下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最上游一级电站——功果桥水电站。
电站距大理、昆明公路里程分别为207km、544km。
苗尾水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电站建成后可改善下游灌溉用水条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电站正常蓄水位1408.00m,相应库容6.60亿m3,电站装机容量1400MW(4×3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64.45亿kW⋅h,保证出力346.6MW。
苗尾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冲沙兼放空洞、引水系统及地面厂房等组成。
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1414.80m,最大坝高139.80m,坝顶轴线长576.68m,坝顶宽度12.0m,上游坝坡1:2.0,下游坝坡1:2.0。
工程区内地层主要为中侏罗系花开左组上下段的变质岩和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
中侏罗系花开左组岩性由砂质绢云板岩、变质钙质砂岩、变质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砂岩及少量绿泥绢云千枚岩组成,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主要为崩坡积层、冲洪积层和冲积层。
电站施工区岩层总体产状为N5︒~20︒W,NEE或SWW∠75︒~90︒,区内倾倒变形发育地段岩层倾角变缓为30︒~70︒。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断层、层内错动带及节理较为发育,结构面的优势方向为NNE,次为NE。
受区内特有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控制,工程区泥石流、崩塌、倾倒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较为发育。
导流隧洞固结灌浆试验区部位的岩层为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围岩不能自稳,变形破坏严重。
属于Ⅴ类围岩。
强风化~弱风化上段的强卸荷带的变质石英砂岩、绢云板岩,岩体破碎,岩体呈薄层状,层间断层及层内错动带发育,结构面结合很差。
二、试验区确定根据技术要求及招标文件要求,在进行固结灌浆以前需做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
冗各电站大坝坝基固结灌浆试验报告
目 录1.概述 (2)2.编制依据 (2)3.试验目的 (2)4.固结灌浆试验施工 (3)5灌浆质量检查 (6)6.试验成果分析 (7)7.结论及建议 (8)附件 (8)大坝坝基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1.概述1.1工程概况冗各水电站位于贵州省罗甸县逢亭镇,地处蒙江支流格凸河与涟江汇口下游22km处的干流河段上。
坝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36″,北纬25°28′32″。
距上游双河口电站河流长度18km,距下游石门坎电站公路里程约7.5km,距离雷公滩电站公路里程约12.2km,距罗甸县城约38km。
蒙江河槽及其左岸为大面积灰岩出露区,岩溶十分发育,呈峰丛洼地及垄脊槽谷地貌,溶蚀锥峰起伏,峰脚高低不一,相互连接成峰丛。
峰丛间为溶蚀洼地或漏斗分布,分布密度3.2个/Km2,其底面常能见到落水洞或竖井,且有少量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
较大型的洼地、漏斗一般顺地层走向及构造线方向呈串珠状展布。
河谷多呈“U”形峡谷。
1.2坝基固结灌浆工程量河床部位坝基固结灌浆孔排距为3m,孔距为3m,灌浆孔为梅花形布置。
上游二排固结灌浆孔入岩深15m,其余固结灌浆孔入岩深8m,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 注1 有效进尺 m 2223共计256孔2 无效进尺 m 2502.编制依据(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2)《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T5331-2005;(3)《蒙江冗各水电站大坝工程招标文件》;(4)《大坝河床部位坝基固结灌浆设计图》。
3.试验目的(1) 确定适宜的灌浆孔钻孔工艺及方法;选择灌浆段裂隙冲洗方法;测试岩体灌浆前透水率;(2) 选择并推荐使用适宜的灌浆方法及其施工工艺、灌浆材料和浆液配合比;(3) 验证设计灌浆参数的合理性。
4.固结灌浆试验施工4.1施工布置4.1.1施工供风251钻机供风由钻机自带的20m3柴油空压机供风。
固结灌浆生产性灌浆试验施工方案416修改
固结灌浆生产性灌浆试验施工方案1 概述1。
1工程概述本试验计划主要针对砼面板堆石坝趾板及左、右岸灌浆洞的固结灌浆.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计划在19#趾板进行生产性试验,先进行固结灌浆试验,然后进行帷幕灌浆试验,固结灌浆具体工程量见表1—1。
灌浆试验工程量表表1-11。
2 试验目的1。
2.1 论证趾板基础等岩层的可灌性。
1.2。
2 确定帷幕、固结灌浆采用的材料。
1.2.3确定浆液比级变换参数,以及最佳灌浆浆液比级。
1.2。
4确定帷幕、固结灌浆的压力(范围值)。
1.2.5提供布孔孔距、排距参数及灌浆施工工艺。
1。
2.6通过试验了解帷幕灌浆效果。
2主要依据2。
1《趾板固结灌浆平面图》(1/3~3/3);2.2《趾板帷幕灌浆平面图》(1/3~3/3);2。
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148-2001);2.4本工程施工采用的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规程和规范;2。
5本工程有关的招、投标文件;2。
6国内外已建类似工程的有关资料和经验;2。
7本工程所具有的特殊性.3临建设施布置根据施工工期安排,结合各施工期间的施工强度以及灌浆施工用水的特殊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风、水、电以及制输浆系统进行布置。
3.1施工道路利用已有的施工道路,并结合坝体填筑施工道路布置,满足生产需要。
3。
2施工用水在施工现场合适位置放置一个4m3水箱,用潜水泵从集水坑抽取以供灌浆用水. 3。
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按就近原则从7#变压器处接取,施工用电总功率约200KW。
在工作面设置主配电柜,各钻探灌浆用电由主配电柜引出到各自电箱。
3.4施工照明灌浆施工照明用电从主配电柜处接取。
施工现场安装高效节能灯,施工照明需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3。
5污水处理灌浆施工污水排放将设置污水排放系统,将灌浆污水从趾板前排水沟汇聚用污水泵抽至制浆站旁污水池,经污水泵抽至上游围堰左岸坡脚二级沉淀池,经二级沉淀处理后排到大通河。
3。
5制输浆系统3.5。
1制浆站修建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上游围堰下游坡坡脚以左处修建标准化制浆站,采用相对集中的制浆方法。
高寒地区RCC重力坝固结灌浆工艺性试验
高寒地区RCC重力坝固结灌浆工艺性试验摘要:某RCC重力坝地处高寒地区,冬季寒冷且历时较长,曾观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为-49.8℃,多年平均气温为2.7℃。
通过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对设计灌浆施工参数及工艺流程进行试验,掌握更为合理的固结灌浆施工工艺,为后期的坝基固结灌浆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
关键词:高寒地区;RCC重力坝;固结灌浆;工艺性试验Abstract: a RCC gravity dam is located in high altitude, and took a long winter cold, have observed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is 49.8 ℃,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2.7 ℃for many years. Through the consolidation grouting productive experiment, with grouting design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and process flow test, grasps the more reasonable consolidation grouting technology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late for the dam foundation consolidation grouting make full preparation for technology work.Keywords: alpine region; RCC gravity dam; Consolidation grouting; Technology test一、工程概况该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为RCC重力坝,最大坝高121.50m,全长1570.Om。
水库总容24.19亿m3,调节库容19.18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739m,死水位680m。
固结灌浆试验报告【经典word范本可参考】
目录1工程地质概况 (1)2试验区的选择及孔位布置 (1)3固结灌浆试验施工 (2)3.1钻孔 (2)3.2灌浆材料 (2)3.3灌浆设备 (2)3.4灌浆压力 (2)3.5压水试验 (2)3.6灌浆工艺 (2)4灌浆资料成果分析 (3)4.1灌浆完成工程量 (3)4.2单位注入量和灌浆次序关系的分析 (3)5灌浆效果检查 (3)5.1各次序孔在其灌浆前压水试验检查 (3)5.2检查孔压水试验检查 (4)6结论 (4)1工程地质概况副坝座落在右岸,防渗齿槽压浆板建基面为强风化上限,在压浆板5m进行固结灌浆,因副坝地质条件复杂,为保证灌浆质量,在大规模灌浆施工之前先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
edl)主要分布于整个坝段,由碎石土、粉质粘土组成,可塑~硬塑第四系残坡积层(Q4状,结构较松散,野外标准贯入试验N=9~25击,厚约1.0m~4.9m。
B)混合花岗岩、黑云母变粒岩,分布于整个副坝区,脉岩主基岩为中生代第二期(Γ5要为闪长(玢)岩,整个坝址均见有零星出露。
基岩岩体垂直风化分带明显,全、强、弱、微风化带均有分布,而且花岗岩地区特有的风化现象—球状风化、槽状风化亦有表现。
其中F8、F9、F10断层通过副坝,产状为270°-285°/NE∠65°-75°,系逆平移断层,宽度为8.0-15.0 m,断层主要由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等组成,泥质、钙质胶结,并有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现象,失水易干裂,见倾角60°-80°裂隙极发育。
岩体风化较深,全风化层厚度2.10m~20.40m,强风化层厚度1.70m~17.30m,断层带附近全强风化深达35m。
2试验区的选择及孔位布置根据现场条件,本次固结灌浆试验区选定在副坝桩号1+261~1+276.0段,该部位地层岩性在副坝基础防渗齿槽施工范围内具有代表性。
固结灌浆孔呈方格型布置,孔距为2.0m,同时灌浆孔中心距结构缝距离至少为0.4m,上游排固结灌浆孔距上游排帷幕轴线2m,下游排固结灌浆孔距下游排帷幕轴线1.5m。
最新大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
大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审定:审核:编写:二0一五年七月二十九日大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1.工程概述本工程枢纽主要由上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存水库~尚吉引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上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204.30m,最大坝高89.30m,坝顶宽度8m,坝顶长338m,上存至尚吉引水系统总长约1019m(进水口至岔管中心),由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和压力管道组成,进水口为塔式进水口,底板高程144.0m,引水隧洞开挖断面为底宽2.5m,直径4.1m的扩底圆形断面。
上存坝址位于长泰县城西北32km处上存溪,河谷呈较开阔的“V”型谷,两岸地形不对称,左岸地形坡度约30~45°,右岸地形度约30°。
在坝轴线下游有一条冲沟。
自然河床宽30~35m,正常蓄水位201m时河谷宽266m。
上存坝址左岸低高程和右岸高高程见有基岩裸露,岩性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岩石坚硬致密。
坝区基础共发育F1、F2两条断层,断层破碎带宽一般0.1~1.5m,充填碎裂岩,构造角砾岩,两盘见断层泥。
坝区全风化带不限埋深:左岸1~7m,右岸3~7m;强风化带下限埋深:左岸2~11m,右岸3~13.5m;弱风化带下限埋深:左岸13~27m,河中12~14m,右岸22~57m。
上存~尚吉引水隧洞地表高程在130~370m之间,山体较雄厚,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洞室上覆弱~微风化岩体,厚100~220m,岩体较完整,地质构造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好。
坝基岩体防渗采用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进行处理,固结灌浆除加密孔外,孔排距均为3m,按梅花形布置;固结灌浆孔深度分别为5m(浅孔)、10m(深孔)、10~15m(加密孔)。
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于2015年月日开始,并于2015年月月日完成。
2.施工依据1、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 326-2005);4、《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5、《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 264-2001);6、《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 62-1994)(SL 62-2014);7、《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2006);8、《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 266-88);9、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C4标施工合同文件(合同编号:FJFY/C4)第七卷技术条款10、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上存大坝基础处理图》,图号为2001006-S513(SC)-07、08。
大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
大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审定:审核:编写:二0一五年七月二十九日大坝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大纲1.工程概述本工程枢纽主要由上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存水库~尚吉引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上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204.30m,最大坝高89.30m,坝顶宽度8m,坝顶长338m,上存至尚吉引水系统总长约1019m(进水口至岔管中心),由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和压力管道组成,进水口为塔式进水口,底板高程144.0m,引水隧洞开挖断面为底宽2.5m,直径4.1m的扩底圆形断面。
上存坝址位于长泰县城西北32km处上存溪,河谷呈较开阔的“V”型谷,两岸地形不对称,左岸地形坡度约30~45°,右岸地形度约30°。
在坝轴线下游有一条冲沟。
自然河床宽30~35m,正常蓄水位201m时河谷宽266m。
上存坝址左岸低高程和右岸高高程见有基岩裸露,岩性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岩石坚硬致密。
坝区基础共发育F1、F2两条断层,断层破碎带宽一般0.1~1.5m,充填碎裂岩,构造角砾岩,两盘见断层泥。
坝区全风化带不限埋深:左岸1~7m,右岸3~7m;强风化带下限埋深:左岸2~11m,右岸3~13.5m;弱风化带下限埋深:左岸13~27m,河中12~14m,右岸22~57m。
上存~尚吉引水隧洞地表高程在130~370m之间,山体较雄厚,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洞室上覆弱~微风化岩体,厚100~220m,岩体较完整,地质构造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好。
坝基岩体防渗采用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进行处理,固结灌浆除加密孔外,孔排距均为3m,按梅花形布置;固结灌浆孔深度分别为5m(浅孔)、10m(深孔)、10~15m(加密孔)。
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于2015年月日开始,并于2015年月月日完成。
2.施工依据1、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 326-2005);4、《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5、《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 264-2001);6、《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 62-1994)(SL 62-2014);7、《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2006);8、《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 266-88);9、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C4标施工合同文件(合同编号:FJFY/C4)第七卷技术条款10、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上存大坝基础处理图》,图号为2001006-S513(SC)-07、08。
五马水库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成果分析
灌 浆孔采 用 “ 全孔 灌浆 封孔 法 ” 行机 械封孑 。即 进 L 当灌 浆孔 按规 范要求标 准结束 后 ,把余浆 置换成
0 . 5比级的水泥浆 , 在最大设计灌浆压力下 , 循环灌注 3 n即可结 束 , 8坝段 一 4排 一Ⅱ一 1 0mi 如 1 s 号孔 。
段。
3 灌 浆施 工技术 要点
施 工 中试验 孑严 格 按 照分 序加 密 原则 进 行灌 浆 , L 先灌 I 序孔 , 灌 Ⅱ序孔 。灌 浆采 用孔 口封 闭灌 浆法 后 进 行 , 岩灌 浆 段 长 6m, 孑 一 次灌 注 ; 浆 方式 采 基 全 L 灌
用循 环 式 ; 灌浆 压力 为 04MP ; 浆 浆液 应 由稀 至浓 . a灌 逐 级变 换 。 施工 中采 用水 灰 比为 3 2 105四个 比级 ; ,,,.
灌 浆孔 以 05比级 的水 泥浆液灌 浆 结束 后 ,该孔 .
不进 行机 械封 孔 , 8坝段 一 3排一I s 如 1 — 3号孔 。
机械 封 孑 完 成 后 , 孔 内水 泥浆 液 凝 固后 , 浆 L 待 灌 孔 上部 空余 部 分孔 深采 用 水 : 泥 : 比为 111的水 水 砂 ::
一
灌 浆 的浆 液 为 纯水 泥 浆 液 ,材料 主要 为水 泥 和
座 以供 水 发 电为 主 , 有农 业 灌 溉 、 兼 防洪 、 殖 、 养 旅 根据 五 马水 库工 程 土建 叭 标 合 同文 件要 求 及监
游等 综合 利用 的小 ( ) 一 型水 库 。
理 人指 示 , 在坝 基 固结灌 浆 前进 行 固结 灌 浆试 验 。通
4次 读 数 , 于最 终值 的 1%或 最 大值 与 最 小值 之 差 小 0
青海省直岗某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方案_secret
直岗xx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 (1)2、试验目的与内容 (1)3、施工依据 (1)4、试验点选取及灌浆孔位布置 (1)5、施工用风、水、电布置 (2)6、施工工艺 (2)7、固结灌浆质量检测 (4)8、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9、施工劳动力及主要机械设备、材料计划 (5)直岗xx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黄河直岗xx水电站枢纽位于青海省xx县与xx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坝址距上游xx 水电站7km,距xx公路里程109km,距国家铁路干线——xx线xx驿车站77 km。
电站正常蓄水位高程∇2050m,最大坝高42.5m,总库容1540万m3,总装机容量192Mw,多年平均发电7.62亿kw.h,电站以发电为主,枢纽由主河床土石坝、右岸平底泄洪闸、河滩式电站厂房、安装间和副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坝址区岩性为粉沙质粘土岩、粘土质粉沙岩、砂岩、砂砾岩等,以粉沙质粘土岩、粘土质粉沙岩为主,层理较清晰;砂岩、砂砾岩呈条带状夹层或不规则透镜状分布,上覆盖洪积相间的亚粘土和砂卵砾石层。
本工程基础固结灌浆依据设计图,厂房段为4668m,泄洪闸为5280m。
2、试验目的与内容本次基础固结灌浆试验为生产性试验,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地层和地段的试验性灌浆,了解灌浆材料、灌浆压力、浆液浓度、孔距等主要灌浆参数,为以后大规模灌浆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2.1灌浆前后采用压水试验、测试岩体波速等方法检测固结灌浆的效果;2.2推荐合适的灌浆材料配比和灌浆机具设备,选定活性掺料及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2.3为设计、施工提供有关技术和工艺参数,如:孔距、排距、孔深、灌浆压力等;2.4 对岩体破碎带、层间溶隙等提出特殊的工艺和灌浆材料要求。
3、施工依据-459-007);3.1《厂房与右岸重力坝基础固结灌浆、锚杆及排水孔设计图》(HND/J028S-421-001),3.2《泄洪闸基础固结灌浆及锚筋布置图》(HND/J028S3.3《直岗xx水电站工程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要求》(HDN/J028s-6-003);3.4《直岗xx工程岩基固结灌浆试验技术要求》;3.5《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C标生产性固结灌浆试验大纲一、概述引水隧洞C标围岩以IV1类、IV2类、V类为主,岩石主要为炭质板岩,围岩以软质岩为主。
隧洞垂直埋深300m~350m。
岩石层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大于80°,几乎与洞轴线平行。
引水隧洞开挖为马蹄型,混凝土衬砌后过流断面为φ6.28m的圆型。
为确保固结灌浆耐久性能满足隧洞内水高水头长期运行的要求,必须在正式进行固结灌浆施工前,先进行固结灌浆试验。
对设计技术参数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摸索在本地层固结灌浆的合理施工参数。
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将选择洞室围岩具有代表性的洞段实施,6#洞下游混凝土全部衬砌完,现已进入灌浆施工,固结灌浆生产性试验段将择在6#洞下游一区S14+831~S14+855(V类围岩,洞长24m)及二区S14+783~S14+807(IV2类围岩,洞长24m)施作。
二、固结灌浆试验的任务2.1 验证固结灌浆设计技术参数如孔排距和布置方式的合理性、以及研究利用固结灌浆起到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
2.2 确定安全经济的施工程序、方法和灌浆材料及其配合比,提出固结灌浆的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
2.3 研究提升固结灌浆II序孔灌浆压力的可能性。
在采取防止地层抬动措施的条件下,能否使固结灌浆II序孔的最大灌浆压力达到1.4MPa,隧洞1.0~2.0倍内水水头压力(即1.4MPa)。
提出提升灌浆压力的措施。
经过疲劳性和破坏性压水试验,期望能满足防渗、抗变形耐久性的要求。
三、固结灌浆试验选址根据本工程工期及地层结构,根据混凝土目前浇筑情况及监理工程师指示,选择变形段较为有特征Ⅴ~Ⅳ2的洞段,建议试验地址拟在S14+783~S14+807(IV2类围岩)及S14+831~S14+855(V类围岩)进行固结灌浆试验,在固结灌浆试验前先进行该段回填灌浆。
这样,所得到的灌浆成果资料,更符合实际地质条件,更具有代表性。
灌浆试验完毕后,试验区即可作为固结灌浆的一部分,从而可以节省灌浆工程量,亦不影响工期。
具体部位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
四、固结灌浆试验孔布置固结灌浆试验孔布置拟采用:孔排(环)距3.0m,每排布8孔,并排分布;具体布置详见固结灌浆试验孔布置图,应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
五、固结灌浆试验工程量固结灌浆试验工程量分为2个区:一区为8排,每排8个孔,共64个孔,桩号S14+831.00~S14+855.00孔深8.0m,计512.0 m,抬动孔1个,孔深7m;二区为8排,每排8个孔,共64个孔,桩号S14+783.00~S14+807.00,孔深7.0m,计448.0 m,合计总工程量960.0m。
抬动孔1个,孔深6.0m。
六、固结灌浆试验工期根据本次灌浆试验的试验内容和工程量,试验工期需20天。
试验结束后,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提交试验成果分析报告。
七、固结灌浆试验内容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灌浆试验孔布置方式、孔深、灌浆分段、灌浆压力及压力提升措施、浆液材料及配合比、注入率等试验参数,均按监理工程师指示选定。
八、灌浆试验施工8.1 施工布置8.1.1风、水、电系统(1)灌浆试验施工用风采用空压机供风,风压大于0.6MPa。
(2)施工用水,采用遂洞外储水池供水,供水能力满足施工要求。
(3)施工用电采用系统供电。
灌浆试验施工动力线铺设至试验区,安装一个600A空气开关,供电总负荷200kw。
8.1.2制、供、灌浆系统(1)在灌浆试验区搭设一个简易制、供浆系统,系统占地面积为40m2。
配置ZJ-400型高速制浆机、1m3储浆桶、通过SNS-130/20型灌浆泵中转送浆至试验区。
(2)根据灌浆试验工程量情况,在试验区布置两套灌浆系统,各配置2台SNS-130/20型高压灌浆泵,灌浆泵的最大工作压力10MPa,且有足够排量和稳定的工作性能,其压力摆动范围不大于灌浆压力的20%;一个TTB-400型立式双层搅拌桶;灌浆记录仪选用水利部长江科学院生产的GJY-Ⅵ型记录仪,仪器出厂前已通过计量检定中心严格检验,进场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检定合格证书等;灌浆塞选用具有良好的膨胀性和耐压性能,并易于安装、拆卸;灌浆管路选用可承受6.0MPa最大灌浆压力的高压(钢编)管。
8.1.3通讯联络现场通讯采用对讲机、电信手机,制浆站与灌浆中转站之间采用信号灯、电信手机进行联系。
8.2施工程序(1)灌浆试验施工程序抬动观测孔钻孔、观测装置安装→固结孔分序施工→检查孔压水检查→资料整理、分析、提交报告(2)灌浆试验施工程序说明:灌浆试验施工必须遵循逐渐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按固结Ⅰ序孔、Ⅱ序孔、检查孔的顺序进行。
(3)一个钻灌孔的作业程序固结灌浆试验:孔位测量放样→钻机定位、校正→钻孔(一段终孔)→孔内冲洗→验收→卡塞阻塞→风、水联合冲洗→压水试验(选取总孔数的5%)→灌浆→提取孔内装置→下一段工序→置换式全孔灌浆封孔→孔口补封8.3 施工方法8.3.1固结灌浆试验孔(1)孔位放样灌浆试验孔位,采用测量控制点用钢尺放样,严格按照孔位布置图布置孔位,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并作好明确标识;各区段内钻孔应统一进行编号。
固结灌浆孔的编号原则依次顺延,编号规律:GSX-A-B-C。
其中G为固结灌浆;S为试验区代号;X为区域段号;A为排(环)号;B为次序;C为灌浆孔号。
说明:如GS1-1-Ⅰ-3表示固结灌浆试验1区中第1环Ⅰ序孔第3号孔。
(2)钻机就位钻机按照试验孔分序就位,就位后采用角度尺校正钻机的水平度和主轴的垂直度。
(3)钻孔①固结灌浆钻孔设备采用YT-28型汽腿钻机,孔径φ50mm。
实际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②抬动观测孔和质量检查孔采用YT-28型汽腿钻机。
③抬动观测孔钻孔深度6.0m及7m,以便准确测得变形抬动值,防止灌浆串漏对观测装置的影响。
采用千分表在试验孔冲洗、压水、灌浆过程中进行抬动变形观测。
抬动变形范围控制值:压水≤150μm,灌浆<300μm。
观测装置安装详见见下图。
抬动变形观测装置图(4)钻孔冲洗及裂隙冲洗钻孔结束后,采用风、水轮换进行冲洗,冲洗压力:风压采用10%~20%灌浆压力,并不大于0.5MPa;水压采用80%灌浆压力,但不超过1.0MPa。
冲洗至回清水后延续10min结束。
裂隙冲洗方法:采用高低压脉冲冲洗的方法,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但不超过1.0MPa。
冲洗时间可至回水清洁时结束或不小于20min。
串通孔按群孔阻塞,并联冲洗的方式进行。
(5)压水试验①灌前的压水试验按简易压水方式进行,压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但不超过1.0MPa,压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岩体透水率q值的计算值。
②质量检查孔使用单点法进行稳定压水试验。
③吸水量的稳定标准:在设计压力下,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当试验成果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时,试验工作即可结束,以最终流量读数作为计算流量。
Ⅰ、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
Ⅱ、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
④压水过程使用GJY-Ⅳ型灌浆自动记录仪记录。
(6)灌浆①灌浆方法:基岩段长小于6.0m的全孔一次灌注,大于6.0m者由浅而深(自上而下)分段灌注,第一段宜为2.0~3.0m,其余孔段不得大于6.0m,应始终将灌浆塞卡在衬砌段层上或附近,以使接触带在不断提高压力的多次重复下,得到完全的灌注。
当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按现场监理的指示,也可全孔一次灌浆。
原则上采用单孔灌注,对串通孔或吸浆量较小地段同一排上的灌浆孔也可采用并联群孔灌注,且并联孔数一般不宜多于3个。
②灌浆方式:各孔第一段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的灌浆方式,射浆管口距孔底距离不大于50cm;以一各段采用纯压力式灌浆。
③阻塞:阻塞在孔口砼面的位置。
④灌浆材料:水泥:灌浆试验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灌浆用水泥的品质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之规定。
水: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掺和料及外加剂:灌浆试验需要在浆液中加入掺和料及外加剂时,加入的种类及数量,应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制浆材料必须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计量。
纯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间,使用高速搅拌机时大于30s。
浆液在使用前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大于4h,否则做废浆处理。
⑤灌浆压力本工程砼厚度较小,灌浆基本上属于无盖重灌浆,限制了高压灌浆的采用。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在抬动变形值控制范围内,暂定第一段灌浆压力为0.5~0.6Mpa;第二段第一段以下灌浆段的灌浆压力按下式计算:+αhP=P式中:P——灌浆段的灌浆压力(MPa);——第一段的灌浆压力(MPa);Ph——阻塞器栓塞以上的岩石厚度(m);α——系数,根据岩石破碎情况具体确定,一般部位可取0.05,断裂构造发育带,破碎带、强透水带等部位取0.025。
⑥浆液水灰比及变浆标准Ⅰ、浆液水灰比固结灌浆浆液水灰比初拟采用2:1、1:1、0.8:1、0.6:1(或0.5:1)四个比级进行,开灌水灰比为2:1。
注浆量大的部位灌注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比(质量比)水:灰:砂为0.8:1:1。
具体配比根据现场灌浆试验及设计、监理指示确定。
Ⅱ、变浆标准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改浓一级浆液灌注。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⑦灌浆过程使用GJY-Ⅳ型灌浆自动记录仪记录。
⑧灌浆结束标准在设计规定的压力下,当吸浆量不大于1.0L/min后,群孔注入率不大于0.8L/min时,继续灌注30min,即可结束灌浆工作。
⑨封孔灌浆结束后,孔口敞开,射浆管下至孔底,机械压入浓浆(0.5:1)置换孔内稀浆,直到孔口返浆比重与进浆比重(0.5:1)一致时,采用机械封孔,压力采用该孔段最大灌浆压力,水灰比采用0.5:1的比级,在设计规定压力下,停止吸浆持续灌浆10min(即注入率不大于1.0L/min),该孔封孔即可结束。
若是孔口向下的孔应采取闭浆措施,使孔内的浆液达到初凝后,均采用砂浆进行人工封孔, 孔口抹平、光滑并与砼表面齐平。
8.3.2特殊情况处理(1)灌浆过程中,如发现冒浆、漏浆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处理。
(2)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采用一泵灌一孔,同时灌注。
否则应将串浆孔用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串浆孔再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
(3)施工中必须采用一切措施防止灌浆中断,若因故中断,按以下办法处理:尽快恢复灌浆,否则立即冲洗钻孔,而后恢复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