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良好生活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读书心得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是陈嘉映先生从事哲学工作三十多年来,在伦理学领域发表的第一部专著,是对哲学中与我们生活最切近的伦理学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清晰论述。

陈嘉映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教授,在《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一书里,他以闲散的聊天口吻、雅致的随笔文风、依循历史与生活的脉络,带领我们穿越思想的丛林,领悟伦理学之于人生的要义。全书从伦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写起,续之讨论善恶问题、知行关系、行动理论,从亚里士多德到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以及何为良好生活。其中,作者对功效主义提出了批评,对人生之目的、利益最大化等议题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同时以分析哲学家特有的敏锐和现象学家特有的绵密,对快乐、幸福等基本概念做了深刻细致的辨析。

这本书不像许多哲学书,上来个会拿各种大词大事吓唬你。若读文句,平易至极,确实一点点被勾进去,欲罢不能。等出来的时候,说不定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就像爬山,登顶过的人未必要脑袋发光才显得特殊,看没看过风景总是不同的。

“我究竟该怎样生活”这个命题,不仅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难题,也是贯穿人一生的焦点。他写道:“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走好教育这条路,贴切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我们同样可以有自己的良好生活。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教师正是这样默默无闻地付出、无怨无悔的一群人。教育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想与学生的未来、学校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从事教育十几载,从不敢懈怠,因为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不只是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它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命运。

教师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要抓住各种机会善待学生,如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实践活动中等等,尤其要善待那些近来表现不佳而被你警告过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边缘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一颗颗脆弱却又充满渴望的心灵渐渐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做一个火把,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冰霜,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当我们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你幸福与否,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你就会觉得天空不再那样昏暗,也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闲时间分不清界限。他们随时可能被学生、家长“打搅”,随时就进入工作的状态,许多教师几乎忽略、遗忘了休闲。所以,教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几缕闲暇,这样,他的人生不会枯燥,讲课不会干涩,才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以言表的。对于教育工作者,应该理解他们望子成龙望

女成凤的急切心态,在对家长进行理性说服的基础上加以情感的感化,表达对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并同时提出一些理性的建议。教师要学会提升自己的智慧,老师大都有一颗对学生充满热爱的心,兢兢业业工作,期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共同携手教育好孩子。当家长对你充满了信任,对你的工作予以理解、支持,愿意开诚布公地讨论孩子的学习、成长时,你会发现善待家长,家校共育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

让我们走好教师这条路,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享受一段教育的良好生活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