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导言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对学生的个性和品质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它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和定位。

本文将探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关系,并就如何发挥两者的优势提出一些建议。

学校体育的意义与价值学校体育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教育课程,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

学校体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

此外,在学校体育中,重视团队意识的培养,强调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竞技体育的意义与价值竞技体育是指以比赛形式为主导的体育活动,其目的是展示个人或团队的技能和能力,并通过竞争来决出胜负。

竞技体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并努力追求胜利;二是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与挑战来提高自我;三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竞技体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互补关系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

学校体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而竞技体育则更加突出个人技能的发展和竞赛成绩的突出。

两者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基本技能;而竞技体育则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更高层次的动力和潜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如何发挥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优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综合规划: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应该在学校教育方案中得到充分规划和重视,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使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相辅相成。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

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

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能收到预想效果。

3)社会性: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应社会问题。

4)差异性:体育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

题目浅谈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题目浅谈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题目:浅谈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作者:王佐学校赵冬梅内容摘要: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者不同的目的、任务、功能、性质等发展既独立,又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为了更有效的区别联系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服务于教学、训练、竞赛,因此从多方面、多因素地考虑分析二者的实质和共同的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从而为我们教师、教练员更好的从事和开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补充。

主题词: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关系正文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善与蓬勃发展,体育事业结构体系的建立也不断地完善和系统。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者不同的目的、任务、功能、性质等发展既独立,又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为了更有效的区别联系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服务于教学、训练、竞赛,因此从多方面、多因素地考虑分析二者的实质和共同的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从而为我们教师、教练员更好的从事和开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补充。

一、研究方法: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对有关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以专家访谈法为辅。

二、分析与讨论:(一 )明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概念,划分两者结构所谓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织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而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通过对两者概念的比较我们进一步了解,可以明确认识到两者都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实施不同的功能,完成不同的任务,因此就二者组成结构进行粗略划分(见图1)由图所示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即体育教育主要包括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体质、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及培养,其对象是在校学生;竞技体育包括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其对象是运动员;两者既保持着独立性,又存在着相关性,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以及体育竞赛都要有可靠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它包括场地、器材设施等,这是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所必需的重要措施。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陈秀宇,敬龙军(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在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阶段,建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合作机制一直是我国加快推进体教融合实践的方向。

从最初的“体教结合”到现在的“体教融合”,体现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在培养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创新。

由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理念、目标导向不一致的原因,实践中的探索与改革并没有促成两者走向协同,“理念统一、目标一致、资源互补”的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

只有教育和体育系统共商理念、强化共同认知基础,目标共建、构筑以体育人的平台,资源共享,畅通协同培养机制,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文主要探讨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关键词:体教融合;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协同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及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青少年工作已经成为了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的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坚持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两条腿走路”,培养“五育”并举的新时代竞技人才。

《意见》深刻论证了新时代下青少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此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乎我国建成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建设,但我国青少年存在体质水平每况愈下,并衍生出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等现实问题以及竞技体育领域出现人才的青黄不接现象成了阻碍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拦路虎。

实现青少年的竞技人才培养,仅依靠学校体育或竞技体育两独立个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让双方联动构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资源共享、消除分歧的协同培养机制。

因此,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以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为载体,形成两者协同培养机制,推动体教融合的深度发展,对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努力培养竞技后备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研究探讨·241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范一兵【摘要】竞技体育是以人为主体的身体活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都是参与竞技运动的主体。

竞技体育是指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去挖掘与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能,将征服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成绩作为主要目的一种活动过程。

1.1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往在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二者的关系上,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把二者看成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事物,不主张学校体育引进竞技体育。

此种观点认为,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竞技体育则是搞训练,为竞赛、争冠军、拿奖牌,是少数竞技精英从事的运动,所以不宜把竞技运动引入到学校体育中来;第二种倾向是认为学校体育要尽量多地采用竞技运动技术,甚至认为学校体育改革要以竞技体育为导向,把学校搞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

进而在把竞技体育导入学校体育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不折不扣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在身体能力、心理和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潜力,使体育课变成了专项运动训练课。

其实,以上两种看法都带有偏激。

竞技体育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每项新的运动成绩、新的纪录,都标志着人类运动能力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竞技体育是一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竞技体育中树立的公正、公平、民主、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成长都具有教育意义。

竞技体育不只是高水平竞技运动。

如果我们把竞技体育只规定为高水平的竞技运动,那么,社会体育中的大众竞技体育和学校中的竞技体育等,也就势必会失去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

而实际生活中大众性、学校性、业余性的竞赛是大量存在的并受到群众的欢迎。

在学校大张旗鼓地开展竞技运动,在社区甚至在家庭都应该鼓励开展那种普及性、趣味性强的竞技运动。

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过程。
学校体育与竞技 体育亲缘 亲近的 一个重要 原因是 它们有共同的表达方 式 即人 的肢 体语 言 ( 体 动作 、 身 身体练习等 ) ;他们 的第二 个类 似 之处 在 于都 有 走 向 比赛的倾向 ,但 不同之处 是前 者把 比赛作为 一种手段 ,
而后者把 比赛作 为一 种 目的 ;第三个 类似之处 是这 两 种活动都主要发生在青 少年儿 童时期 ,即生 长教育 阶

670 7 0 0)
要:竞技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 的主体 ,也是人类文化宝库 中灿烂夺 目的瑰宝 ,学生群 体是人类文化遗 产的继 承和发扬
者 ,学校教育应该有 目的有计划地将这部分文化遗产 的继承和发扬 任务纳入学校体育中来。 关键词:竞技体育 ;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 步 ,各种体 育健身 运 特 色的体育 问题 。要解 决这一 问题 ,必须 弄清两 者 的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J u a fLn a gE u ainColg o r lo ic n d c t l e n o e
V0. 5 No 3 11 . S p. 2 0 et 06
竞技体育是学校体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 玉 七
( 沧教 育学 院艺 术与体 育 系 。 临 云南 临 沧
炼 、体育训练 、体育竞赛等 多种组织 形式 ,以增进 学 在 以 自己的方式描述 和构造 未来人类 的特征 。学 校体 生 体质,促进学生身心 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 终身 体育 育侧重 说明这种特 征的必要 性 ,而竞技 体育侧重 探索
意识 、兴趣 、习惯和能力为 目标 而进行 的一种 有计划 、 各 种特 征的可能 性。对人类 而言 ,这两方 面都 是必不 有组织 的教育活动 。 ( 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竞技 体育与学校体 育的协调 发展问题 一直是 很多 专家学者 关注的问题 ,也是新世 纪要解 决的具有 中 国

学生体育竞赛与竞技体育竞赛的比较研究

学生体育竞赛与竞技体育竞赛的比较研究

3 学校体育竞赛与竞技体育竞赛的效 益 比 较
2 0.பைடு நூலகம்
3 1竞技 体 育竞赛 的效 益 . 竞 技 体 育 竞 赛 的 效 益 主 要 有 : 进 社 促 的 , 人 追 求 的 , 参 加 比赛 , 些 运 动 员 个 来 这 为 的 资金 赞 助 多 是 国 家 、 府 , 以 其 结 果 无 会 稳 定 与发 展 , 社 会 提 供 规 范 的竞 争 范 政 所

会文 化 生 活 , 动 体 育 文化 的传 播 与 发展 。 推 3 2学 校体 育 竞赛 的效益 . 学 校 体 育 竞 赛 的 效 益 主 要 有 : 加 学 增 校之 间的 相 互 沟通 , 强学 生 之 间的 交流 , 增 调 的 管 理 机 制 、 赛 系 统 内外 的 协 调 机 制 、 竞 激 丰 富 学 校 文 化 生 活 , 动 学 生 参 加 社 会 实 发 工作 积 极 性 和 创造 精 神 的 激 励 机 制 , 这 践 的 积 极 性 。 . 是 保 证 我 国 体 育 竞 赛 活 动 朝 着 健 康 、 确 3 3效 益 比较 正 轨 道 运 行 的 内在 机制 。 从 以 上 的 观 点 来 看 , 技 体 育 竞 赛 更 竞 2. 学 生体 育竞赛 的 办法 的设 定 1 注 重 社 会 效 益 , 进 社 会 和谐 发 展 , 设 良 促 建 竞 赛 组 织 安 排 比 赛 或 集 训 的 时 间 在 节 好 的 社 会 秩 序 。 生 体 育 竞 赛 关 键 还 是 以 学 假 日, 并按 地 区 组 织 分 区域 比赛 , 后 各 区 学 生 为 本 , 进 学 生 身 心健 康 成 长 , 养 学 随 促 培 为 的 前 几 名 再进 行 比赛 。 外 , 各运 动 项 目 此 将 生 积 极 的 心 态 , 学 生 的 文 化 生 活 创 造 更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一、三个基本形态的概念1、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

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2、大众体育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

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者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上1 学校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早操和课间操;科学的信息和保健措施。

2 大众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政府机构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人民团体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体育群体和体育社团;大众体育实施的载体和形式(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锻炼小组;单位组织的活动;街区组织的活动;健身俱乐部)3 竞技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三、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联系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联系:①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源泉,它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大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大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①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唯一资源。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作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然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学校体育应当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相互融合和互动。

学校体育主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而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则着重于竞技水平和成绩的提高。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开展校内外联赛、校园运动会等活动来实现。

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在学校获得基本的体育训练,又能够参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活动,提高竞技水平。

其次,学校体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目前,有些学校仅仅把体育教育当作传授技能的工具,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多种体育项目,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同时,学校也应当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加强对体育明星的宣传和推广,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再次,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之间应当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方面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而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则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训练和竞技平台。

为了实现协调发展,学校和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组织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选拔机制。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培训班和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支持力度。

优质的体育设施和专业的教练团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

政府可以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资源。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相互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以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措施的推动,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机理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机理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机理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曾楠楠 陈道裕(宁波大学,宁波 315211) 摘 要 本文基于对宁波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探讨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机理,为促进教体结合的体、教两部门有效联合与共同发展提出协同发展对策。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协同发展 机理 1 前言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登上金牌榜首位,取得历史性突破,被肯定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也随国情、经济体制、体育目标的转变加入新的内涵。

奥运会后的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要融入教育大环境,教体结合毋庸置疑将是一种趋势,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会成为一个大的战略转移。

在旧体制下,独立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体育部门如何与教育部门做到共同培育优秀竞技后备人才;在教体结合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怎样更好协调共同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 宁波市中小学校体育发展现状2.1课程开设通过调查,宁波市各类中小学校中,按教学计划开足体育课教学活动的中学占86.1%、小学89.9%,说明宁波市对学校体育教学规范化水平比较重视,对体育课的挪用和占用已越来越少,教师和学生已越来越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也存在着开设不足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编制紧缺、没有经费聘请兼职教师。

2.2场地设施中、小学运动场地的达标与否,是根据国家建标[1996]640号文件中的关于《中小学校建校标准》的相关规定来评定的。

宁波市中、小学运动场地达到标准的学校只占3,无田径场的学校也有近3。

农村达标的学校要高于城镇;高中学校要好于初中和小学。

2.3教师配备宁波市教育局和11个县(市)区教育局都配备了专职体育教研员,负责宁波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业务指导及管理。

中小学校师资配备相对不足,小学师资不足的有28.75%、中学有28.34%。

2.4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体传校)、体育训练点学校、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已形成一定项目的规模。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在当今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备受关注,而体教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理念和模式,为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教融合的内涵与意义体教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同时也让教育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能够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其次,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拥有广泛的学生群体。

在体教融合的模式下,能够更广泛地挖掘有潜力的学生,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

再者,推动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体教融合,能够培养更多热爱体育、懂体育的人才,为体育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当前,学校体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

同时,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待提高。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我国在一些项目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人才选拔渠道单一、训练体系不够完善、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

此外,竞技体育人才的退役安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的必要性一方面,学校体育能够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储备。

学校拥有庞大的学生群体,通过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和竞赛,可以发现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初步的训练和指导。

另一方面,竞技体育能够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优秀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

同时,竞技体育的先进训练方法和理念也可以引入学校体育,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1、从定义本质上来说,学校体育是为了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素养,从而获得心理与生理益处。

大众体育则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普及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目的的。

竞技体育则更加注重体育竞赛的结果,通过竞争,在赛场促进国家或个人的升迁。

2、从受众群体来说,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强调全民健身,从学生时期开始就为受众群体提供教育服务。

大众体育则是以所有体育运动人士为受众群体,旨在拓展自己的运动技能,将体育文化普及开来。

竞技体育则以选手、训练师以及教练、裁判、比赛组织者为主要受众群体,为他们提供赛场的舞台和机会,实现最大潜力。

3、从运动层次来看,学校体育主要是让学生接受体育系统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水准以较低要求为主;大众体育注重培养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健身意识,以健身和参与为主;而竞技动来实现最大的决胜关键,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性,强调水准的提高。

1、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有共同的背景,都旨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消除歧视的原则,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为健康人群提供参与机会。

2、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均依据教练和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以提升全民的能力为核心,以普及全民健身、提高大众的体育技能为主要目标,保证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共同发展。

3、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各自都有不同的性质,各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但他们之间又具有联系和相互融合,承担着相同的使命,维系着普及体育运动及文化传播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为全民健康提供重要的支撑。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一、三个基本形态的概念1、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与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

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与基本途径。

2、大众体育大众体育就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

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就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者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上1 学校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早操与课间操;科学的信息与保健措施。

2 大众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政府机构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人民团体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大众体育实施的载体与形式(以个人与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锻炼小组;单位组织的活动;街区组织的活动;健身俱乐部)3 竞技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三、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联系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联系:①学校体育就是大众体育的源泉,它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大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大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就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①学校体育就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就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唯一资源。

学校体育学1

学校体育学1

学校体育学1、试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一、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拒之门外。

1)正确看待竞技体育的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的教育、社会化作用、对个性化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应该成为学校体育的总要内容。

2)竞技运动具有多层次的特征,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活动层次的竞技运动。

既不能将其全盘地吸进学校体育里来,也不能拒之校门外。

对于那些高水平、以争夺金牌为目的的金牌运动,特别是商业性极高的和运动技术水平很高的竞技运动,不适合在我国目前学校体育里开展。

而面对多数人可参加的群众性竞技体育的竞技运动(初、中级水平),则应该在学校里广泛开展。

实践证明,普及性、群众性竞技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①把先进的竞体文化作为学校体育的内容,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②以部分竞技体育运动手段为主作为学校体育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

③通过掌握竞技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并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④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巩固了体育课学习的内容,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还锻炼学生的意志和陶冶情操。

由此可见,现代学校体育不能缺少竞技体育运动,竞技体育运动也只有在学校体育中普及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本身的文化功能,才能通过广大青少年向社会传播,扩大其积极影响。

二、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1)就学校而言,不能无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状况而直接照搬竞技体育运动,应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竞技体育运动作“教材化”处理。

竞技体育运动教材化在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已有初步体验,如有的改掷标枪为掷降落伞,有的将实心球代替铅球等等。

竞技体育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

使之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合群体参与,适合教学组织、场地器材设备和季节气候。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一、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
更多动力去学习,在同学间更有协作精神;
2. 提升身体素质: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增强体能,有助于
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自身体重;
3. 提升精神素质:参与体育的学生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价值观,他们
更有耐心、更愿意奋斗,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各类竞技运动的普及
1. 普及常见的体育运动:学校应该加强推广常见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让学生了解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2.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羽毛球、
游泳、太极拳、跆拳道等,从而能满足体育运动的需求;
3. 开展竞技运动:可以开展一些竞技性质比赛,通过参与竞技运动,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有表现的空间;
三、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情
1. 积极参与运动: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给予他们承
认和赞赏,从而能够激发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 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给予他们合理的奖惩机制,强化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3. 多安排体育运动时间:学校还可以多安排体育运动时间,在正式课程外多安排一些体育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体育运动空间和时间。

总结而言,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受益于体育教育,学校应该实施健康、有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以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质、提高学生精神素质。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校园的体育活动与学生的竞技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士、研究生、高校学生和体育教师都应该明白,多学科和多层次的体育运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搭建了基础。

从学生的角度看,良好的体育基础是竞技运动的基础,基础的功夫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竞技运动,并使他们在竞技能力上取得一定的成就。

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竞技运动的基本技能,也可以为学生搭建一条学习与竞技之间的桥梁,以进一步获得更高水平的竞技能力。

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众多学校都在增加体育课程的比重,使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身体机能,增强体质。

体育活动与竞技运动的关系,也在于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竞技心理素质。

校园的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培养兴趣、科学投入、自律训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这些特质无疑也是竞技运动成功的前提条件。

另外,校园体育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具有超越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使他们在竞技运动中获得更高的成就。

总之,校园体育与竞技运动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学校应该积极推广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竞技运动条件,以便于学生发展其身心,激发竞技精神,获得更高的竞技能力。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近年来,体育和竞技运动在中国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成为家长和学校重视的话题之一。

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和竞技运动的学校教育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因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深入论述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是一种重要的学术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体育竞赛,学生学习技能,掌握知识,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学习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其次,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力,增强记忆力,检测学生的身体状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力抗击疾病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礼仪操守,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仪表。

此外,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学习体育和竞技运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和把握学习重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加快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与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身体素质,以及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体育
和竞技运动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和繁荣昌盛也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体育和竞技运动的教育,以实现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的全面发展。

小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辩证关系

小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辩证关系

小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辩证关系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辩证关系。

学校体育是指学校组织的体育教育活动,其核心是以培养身体素质为目标的综合性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则是指参与各种体育赛事,以获得好成绩或胜利为目的的专业性体育运动。

两者在现代社会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辩证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体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教育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累计性体育锻炼。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不仅健康、快乐,而且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然而,学校体育只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基础”,它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更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体育乐趣和向往的竞技追求。

这时就需要竞技体育出现,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专业的体育运动形式,人们可以在其中以高节奏、高难度的比赛中,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并且获得身体与心灵上的满足。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仅只是在锻炼身体,更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社会经验与人生感悟。

由此可见,虽然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竞技体育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延续,更是学校体育得到落实和强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竞技体育的推动下,学校体育的校园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有可能成为莘莘学子们追求的梦想,逐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竞技体育中的专业化、商业化等因素也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时,过度强调竞技体育方面的表现,会使学生产生“以赢为主”、“为胜利而战”的错误价值观念,忽略了身体素质、精神风貌的全方位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在学校体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在竞技体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课题申报】体育教育与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培养

【课题申报】体育教育与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培养

体育教育与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培养课题申报一、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体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运动基本功和身体素质的关键环节。

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的培养力度不够,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的体育比赛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因此有必要开展《体育教育与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培养》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通过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质,增强体质素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学生身体健康问题。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 优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通过研究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的培养,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优化学校的体育管理体制。

4. 推动体育教育改革。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回顾体育教育与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培养的理论基础。

综合梳理体育教育与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培养的相关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分析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的培养策略。

通过调研和实践,分析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的培养策略,挖掘和总结体育比赛与竞技体育的培养经验。

3. 探索学校体育比赛管理的优化路径。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探索学校体育比赛管理的优化路径,提出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

4. 检验培养策略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通过实验设计和实施,检验所提出的培养策略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为体育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调研问卷、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研究
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

竞技体育
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体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且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的探讨对明确二者的
关系、完善体育理论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对广大的体育实践工作者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
3研究的基本步骤
2007年12月—2008年2月选题
2008年2月—2008年3月查阅文献资料
2008年3月—2008年4月调查问卷设计、发放、回收和访谈
2008年4月—2008年5月数据统计与分析,撰写论文
4预期研究结果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进行强健并完善学生体质的教育,学生应该在强健身体的基础上,尽量掌握健身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原理,学会健身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以便终生受用。

用不应去争当专项运动员,甚至以损伤身体为代价去拼命夺金牌,这不是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

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们的体格、体能、心理、智力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为取得优异竞赛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高超的技艺性、高尚的娱乐性等特点,并严格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竞赛,成绩得到社会承认。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未来竞技体育训练机制形成发展的基础。

5条件与保障
资料充足,能保证论文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李祥. 学校体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舒盛芳.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矛盾[J]. 怀化师专学报, 1999,(2)
[4]杜江伟,郭秀兰,贾巍.略谈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5] 张勇平,刘景裕,彭鹰.浅析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文化差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0.(1)
[6] 甘健辉. 论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J].柳州师专学报,2006,(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