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潜规则
调和油配方竟成行业“最高机密”
调和油配方竟成行业“最高机密”调和油配方竟成行业“最高机密”1 玉米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究竟含多少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基油,消费者是一头雾水。
本地油企揭秘,一些企业,什么油便宜兑什么油,什么油贵标什么油,比例成了最高机密,整个行业一直秘而不宣.日前,中储粮旗下一款调和油首次打破行规,把各种油料配比公布了出来,引发业内震动。
油企率先公布配比我市调和油大多沉默近日,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旗下一款调和油率先公布了经权威机构鉴定的配方:大豆油、菜子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芝麻油、橄榄油、茶子油配比分别为47.50%、41.40%、6.00%、2.50%、1.00%、0.40%、0.60%、0.60%.武汉市场上的各品牌调和油,尚在沉默.在中百仓储一家门店里,调和油有10几种,大豆调和油、花生调和油、茶籽调和油、玉米橄榄调和油等,种类繁多,其各自所含油脂成分少则两三种,多则八九种,但均未标出不同成分所占比例。
5升装的中昌山茶调和油卖89元多,同品牌的食用调和油则只要50多元。
因为添加的油料不同,价差达二三十元。
中商平价粮油买手王海介绍,现在居民用调和油的很多,在超市,调和油占到三成。
厂商想怎么兑就怎么兑什么油贵标什么油现在,调和油几乎都没有标出成分比例。
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詹杏芳说,一些生产企业在丰厚利润的诱惑下,虽然以营养价值高、价格高的油品冠名调和油,但实际上其所占比例很少,主要成分其实是那些价格低的食用油。
也就是什么油便宜兑什么油,什么油贵标什么油。
比如,有的食用调和油里还说有初榨橄榄油,有可能压根没有添加,其主要成分是大豆油,甚至兑入了更廉价的棕榈油。
调和油国标迟迟未出台具体比例检测尚有难度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站长熊宁介绍,2005年国家就开始制定《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三年后,还曾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其后多次传言该国家标准呼之欲出,但至今未出。
调和油颜色鲜艳可能是添加了色素
调和油颜色鲜艳可能是添加了色素许多调和油的颜色看上去比传统油鲜艳,对此,专家表示,不排除额外添加色素的可能性,有人做香油时就会额外加点酱油,给油染上焦糖色。
在购物网站上搜索“调和油色素”,果然出现相关产品,卖家称:“本色素能把各种食用油调成黄色、棕色、金红色、棕红色”。
老百姓如何吃上满意的食用油呢?专家建议,最好别轻信调和油的夸张宣传,除非厂家明确注明调和油的配制比例,并拿出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否则老百姓还是吃得不明不白。
追求橄榄油保健效果的人,最好购买大品牌单纯的特级初榨橄榄油。
专家建议大家可以自己配制调和油,比如把一份橄榄油、一份茶籽油、一份芝麻油等量配在一起,保健功能就不错。
“只要配好了,味道会更香。
”健康饮食小常识。
调和油不能说的秘密
调和油不能说的秘密
宗春霞
【期刊名称】《食品指南》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人们对食品营养结构越来越看重.优质植物油的消费量不断增长。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
高端食用油开始被老百姓熟知.特别是国外进口初榨橄榄油更受青睐。
不过.这些“身穿”绿色外衣、包装精美的“贵族”食用油价格不菲,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宗春霞
【作者单位】本刊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
【相关文献】
1.《不能说的秘密》中的秘密景观 [J], 李清;
2.不能说的秘密 [J], 黄晓璐
3.不能说的"秘密"之个人信息保护 [J], 张颜
4.不能说的"秘密"之隐私权 [J], 张颜
5.不能说的"秘密"
之我的身体我做主 [J], 张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用油不妨换着吃
食用油不妨换着吃
市场上的调和油品种多种多样,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玉米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不过,近日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揭露当前调和油行业存在的“潜规则”:用低价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却用高价油品来为调和油命名。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公开表示:“比如橄榄调和油、芝麻调和油,其实橄榄油、芝麻油在其中的占比还不到1%,而是加入了大量廉价的棕榈油,市场售价却不菲。
”专家建议,企业应该对调和油的名称和各种油脂的含量进行明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另外,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油脂的主要差别,除了风味之外,主要是脂肪酸种类和比例之间的差异,大概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高,亚油酸特别丰富,难以凝固,耐热性较差,主要有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
这类油适合做炖、煮菜,用来炒菜的话尽量别把油烧到冒烟才下菜。
第二类是各类脂肪酸比较平衡,其中油酸最丰富,低温下会浑浊,耐热性较好,有花生油、米糠油、芝麻油等。
这类油脂适合用来炒菜,但不适合用于爆炒或油炸。
第三类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放冰箱里不凝固,耐热性较好,主要有橄榄油和茶籽油。
第四类是饱和脂肪酸相当多,稍凉一点就会凝固,耐热性最好,主要有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等。
食用这类油时最好不要高温加热,可以用来凉拌或涂面包片等,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营养价值。
范志红提醒,各种油换着吃最健康,而且最好是在一、二、三类的不同类别中替换,否则所得到的脂肪酸基本一样,起不到替换的作用。
对于饱和脂肪酸太高的第四类油脂,除了运动量很大的人之外,不建议经常食用。
食用调和油最新标准
食用调和油最新标准食用调和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品种之一,它是以不同的食用油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多种脂肪酸组成的混合脂肪酸。
食用调和油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适宜的烹饪性能,因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食用调和油的生产和销售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首先,食用调和油的原料选择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食用油标准。
食用调和油的原料主要包括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多种食用油原料。
这些原料需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食用油质量标准,不能使用劣质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进行生产。
同时,食用调和油的原料比例应当合理,不得使用过多的劣质原料进行混合,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食用调和油的生产工艺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食用油生产标准。
生产企业应当拥有合法的生产资质和生产设备,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选,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卫生和环保,严格执行相关的卫生标准和环保要求,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环保合格。
另外,食用调和油的包装和标识也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包装材料应当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包装材料。
产品标识应当真实准确,标明产品的原料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并进行选择。
最后,食用调和油的销售和流通环节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销售商应当从正规渠道采购产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销售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储存和运输,确保产品不受污染和变质。
同时,销售商还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综上所述,食用调和油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品种,其生产和销售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促进食用调和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企业和部门能够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用调和油产品。
食用调和油为什么不好
食用调和油为什么不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之前的时候人们炒菜最经常用到的食用油都是动物油,如今人们也是从身体健康方面出发,都觉得动物油的油脂成分过高,所以都选择调和油来食用,但是某些人认为调和油对身体无益,那么到底调和油为什么不好?为什么不能买调和油呢?
调和油不好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调和油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进行调和,虽然调和以后的食用油炒起菜来与正常食用油没有区别,并且价格实惠,但是这样勾兑出来的食用油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混合以后的食用油会存在食物相克的危险,即使有质量保证也不能保证完全的安全,同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长期以往对身体也是非常不利呢;另外,有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也会在其中添加某些成分来增加食用油的口感,所以应该避免购买调和油。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在选择食用油的时候,尽量要选择有机类型的食用油;还要观察食用油的配方,尽量选择真正的大豆,油菜籽油等。
棕榈油“垄断”餐桌:调和油不能说的秘密
棕榈油“垄断”餐桌:调和油不能说的秘密目前,食用油市场存在标识混乱、概念繁多、调和油比例不明等诸多乱象,普通消费者对此疑虑重重。
然后,食用油不仅仅存在于我们自己家的餐桌上,餐厅、酒楼,甚至各种各样的食品零嘴,都不缺少它的身影。
而威胁健康的阴影,也无处不在。
“花生调和油中实际上花生油所占比例不到5%”、“一滴橄榄油也能叫橄榄调和油?”……食用调和油虽然是各大企业毛利较高的产品,但一直为市场所诟病。
而粮油企业也以商业机密为由对各自食用调和油的配方比例严格保密。
本报记者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地区粮油批发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尽管各冠名调和油的油种不同,但是标签标注时将油种从大到小依次标注,而大豆油、菜籽油是调和油中含量最大的油种,一般都会超过40%。
中储粮小包装食用油公司人士明确指出,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等,冠名油种的占比不会超过总油量的10%。
企业所做的是概念炒作,追逐更多利润。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表示:可能厂家不愿意公开配方有一个潜在原因,就是公开配方等于公开成本。
没有了盈利卖点,这是主要品牌企业都是不愿意做的。
而更让外界担心的是食用调和油中棕榈油的存在,棕榈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营养品质比猪油还差。
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
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食用调和油乱象种种归根结底是新国家标准的难产,而难产原因,除了涉及是否公布配方比例等外,检测手段缺失也是主要原因。
调和油的隐秘配方中储粮油脂营销公司透露,市场上的冠名油种调和油,冠名油种不会超过10%,有些企业甚至不到1%记者在北京和上海市场上看到,目前调和油产品五花八门,包括有花生调和油、浓香花生调和油、原香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橄榄葵花油、橄榄香调和油、大豆调和油、山茶调和油、芝麻香调和油、花生芝麻香调和油、核桃花生芝麻调和油、芥花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等等,市场上以其中一油种冠名的调和油不下十余种,再加上未冠名主打特色等调和油,市场上的调和油不下20多种。
低价橄榄调和油里的猫腻
调 和 油 ,在 当 地 很 流 行 用 来 送 礼 ,特 别 是 送 给 一 些 老 年 人 。一 到 过 节 ,销 售 就 特 别 好 ,每 天 卖 上
1 9
资讯 z n
两 三 百 盒 都 不 是 问题 。
记 者 采 访 过 程 中发 现 ,部 分 超 市 也 在 销 售 行 业 龙 头 品 牌 的 橄 榄 调 和 油 。 但 是 这 些 标 明 了 橄 榄
字 , “ 调 和油”几个 字则要小 得多 。
离 这家 超市 3 公 里 远 的上 桥 路 欧 德 隆 超 市 内 ,一 款 5 升装 的福满 源特级初 榨原香橄 榄调 和油 ,
外 包装 上印有 “ 精 选 西 班 牙 进 口原 油 调 配 ” 的 字 样 ,一 瓶 售 价 6 5 元 。 销 售 商 说 ,之 所 以 这 么 标 , 是 因 为 当 地 人 喜 欢 橄 榄 油 ,只 要 标 有 “ 橄 榄 ” 字 样 的 油 就 能 畅 销 ,像 这 款 标 着 “ 特级 初榨橄 榄” 的 油 就 更 好 卖 了 ,每 个 月 至 少 能 卖 出 2 0 0 0 箱 ,也 就 是 8 0 0 0 瓶 。这 名 销 售 商 还 透露 ,如 果 批 发 的 话 ,价 格 可 以 便 宜 到 2 0 0 元 一 箱 ,也 就 是 5 0 元一瓶 。
市 和 粮 油 市 场 销 售 的低 价 橄 榄 调 和 油 进 行 了 调 查 ,发 现 普 遍 存 在 以 次 充 好 、以 假 充 真 现 象 。
低 价橄 榄 调 和 油 大 行 其 道
在 宁 波 宁 海 县 东 海 路 上 的一 家 华 联 超 市 , 当记 者 提 出 想 买 些 礼 品送 给 老 人 时 ,销 售 员 立 刻 向 记 者 推 销 起 了一 款 商 标 为 好 彩 福 的原 香 橄 榄 调 和 油 。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食用调和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品种之一,它是由不同种类的植物油经过一定比例的混合而成。
为了确保食用调和油的质量和安全,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标准,对其生产、加工、贮存等环节进行规范,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首先,食用调和油的原料选择是国家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原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食用调和油的品质,国家标准规定了食用调和油所使用的原料种类和比例,以及原料的质量要求。
这样可以确保食用调和油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符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保障了食用调和油的质量。
其次,国家标准对食用调和油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从原料的接收、储存、榨油、精炼、包装等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包括生产设备的选择和维护、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生产人员的操作规范等。
这些规定可以有效地控制食用调和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食用调和油的质量指标进行了规定。
包括色泽、透明度、酸价、过氧化值、铅、铬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食用调和油的品质和安全性。
严格执行这些质量指标,可以有效地保障食用调和油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最后,国家标准还对食用调和油的包装、贮存和运输进行了规定。
食用调和油在包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保证产品在这些环节中不受污染,不受损坏,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食用调和油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才能保证食用调和油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希望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食用调和油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放心的食用调和油产品。
央视曝调和油乱象 食用油的健康常识有哪些
央视曝调和油乱象食用油的健康常识有哪些*导读:央视曝调和油乱象,实际上很多调和油都是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看看央视曝调和油乱象的经过。
*央视曝调和油乱象2018年4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王牌栏目《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食用调和油乱象,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财经媒体到大小自媒体均纷纷转载,节目中底线是吃不死人,不是地沟油一语点燃了消费者的怒火。
记者在一家工厂目睹了调和油的加工过程,密封的油罐连接着各种管道,不同品种的植物油按比例被抽到搅拌罐中,经过20分钟左右的混合搅拌,直接从管道进入灌装线,通过灌装成为包装精美的调和油。
这些调和油的配料表中不但标明了配料油,还专门标示了配料的具体含量。
负责人透露,温州市场上未标明具体含量的调和油,其实都是以前的老包装产品,由于最近对调和油产品的监管越来越严,倒逼生产企业更换新包装,规范产品标识。
在这家厂的样品展示区,记者找到了一款初榨橄榄调和油,配料表中标示:玉米油含量95%,橄榄油含量5%。
这种净含量5L装的调和油在温州市场上每桶零售价约七八十元,在这里的出厂价只有32元。
记者参照当时的国际标准油价核算,橄榄油每吨4万多元,每桶油标称添加5%,成本在10元左右;玉米油每吨约7000元,每桶油标称添加95%,成本在30元左右,不算包装和加工费用,整桶调和油仅原料成本就已经达到了40元,每卖一桶油至少亏损8元钱以上。
负责人后来承认,企业不会做亏本买卖,通过大量添加廉价的转基因大豆油降低成本,但是为了好卖又不惜谎称采用价格相对较高的玉米油。
该厂销售总监表示,现在这些低端油万变不离其宗。
万变不离其宗意思就是,里面的总配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写了山茶油,一定要放一点山茶油进去,一个是对得起良心,还有一个要经得起检查。
最起码工商查不会查出问题,吃不死人,不是地沟油,这是最基本的。
记者对周边其他一些调和油加工厂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种偷工减料的现象并非个例。
食用调和油市场的“潜规则”和知识盲点
2016年6月72真相Quality Observation市场观察文/屠洁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
最近几年,受营养调配理念的引导和冲击,调和油的消费比例不断扩大,市场上也出现了众多名称、概念新颖的食用调和油。
在超市发现调和油在名称标示、配料比例、营养界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市场调查:什么油贵 就贴什么标签食用调和油是一种高毛利率产品,调和油生产企业往往是用价格低的食用油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却用价格高的食用油来为调和油命名,这是当前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的“潜规则”。
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深海鱼油调和油,这些调和油大家都可以在超市的货架上可以看到。
但这些产品中的花生、橄榄、深海鱼油等比较贵重的原料,在调和油里的比例究竟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例如从一款花生浓香调和油的外包装上看到,其配料表中食用调和油市场的“潜规则”和知识盲点食用油有着不同的脂肪酸含量,调和油能将食用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进行控制,经科学调配从而达到人体的营养均衡。
大豆油里调和上一些花生油,能提升不少香味,所以不少饭店都爱用调和油保证炒菜的效果,调和油成本只有优质花生油一半。
目前国内的食用油消费中,调和油能占到三分之一,而且其市场份额还在上升。
可是目前针对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迟迟未能出台,所以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不强制公开。
这样一来,一些厂商倾向采用低价油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或肆意夸大宣传单种油的含量,总结起来就是什么油便宜就用什么油做主要成分。
有的橄榄油在其中的占比还不到1%,就自称橄榄调和油,反正也不用标注比例,吹起牛来也毫无压力。
而有的还加入了大量廉价的棕榈油,市场售价却不菲。
这么做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损害了行业的发展前景。
国标难产:什么油兑了多少很难检测受阻“检测关”,食用调和油国标难产。
吃油别太专一,营养师从不买调和油
吃油别太专一,营养师从不买调和油
“民以食为天”。
吃是一件大事,吃得健康营养更是一项关乎民生幸福的大事。
吃也是一门学问,吃错了、吃多了就吃出病来了。
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到底该选择哪种?本栏目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选用指南,首篇介绍食用油的选择和使用,希望能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1很多调和油都是卖噱头
超市的食用油区,谷物调和油、坚果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等新品种层出不穷。
不过,在营养专家看来,很多调和油都是在卖噱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仔细查看一些谷物调和油后会发现,配料表中大多数是比较廉价的油,“往大豆油、葵花籽油里加一滴橄榄油,就可以叫橄榄调和油,价格就高出两三倍。
”调和油的业内潜规则是,哪种油贵就按哪种油起名、定价,哪种油便宜,就在配料时多加。
按照标准,大多数食用油按品质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那是不是等级越高就越好呢?辽宁营养学会副会长王兴国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等级越高,只代表精炼程度越高。
级别越高的油,在加工过程中流失的营养往往越多,精炼程度越高,除去了有害物质,但同时也去掉了很多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
“选择时,不必太在意等级,可以按照口感选择,比如不喜欢大豆油的豆腥味,就可以选择一级大豆油,它比三四级的口感好;你喜欢花生的香味,就选择压榨花生油。
”
而对于“浸出”的油含化学残留的说法,朱毅说,压榨和浸出针对的是。
2023年食用调和油面临行业洗牌
食用调和油面临行业洗牌新国标将出台,各种调和油的配比都将被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清楚注明调和油中含多少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市民将可以通过标签一目了然了。
记者日前获悉,食用调和油的新国标正酝酿于近日出台,届时各种调和油的配方以及各油种的比例都将被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清楚注明。
业内专家表示,新国标出台后目前市场上调和油品质参差不齐的局面将得到转变,部分掺入香精以次充好的所谓调和油也将被淘汰出局。
多油种低比例品质参差业内人士介绍,调和油是几种食用油产品混和而成的特别产品,最早在广东、沿海地区等市场诞生。
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国标,长期以来调和油市场都存在品质参差不齐的局面。
调和油混合的单品油数量从三种到十二种都有,不同品牌的调和油的价格相差两三倍。
此外,调和油中各种油的比例也不全都。
一些负责任的大企业会自觉在产品标签上标上花生油的等级和比例等信息,但不少小厂家则在调和油里加入大量的色拉油,而价格相对高、质量相对好的花生油成分就少。
知情人士透露,市场上大部分调和油中花生油加入量仅为象征性的8%左右,而一些中小食用油企业采纳了更低的花生油配比标准。
有的企业甚至将花生油香精掺入油中以次充好。
据悉,花生油香精、芝麻油香精等产品原本用于饮料、糖果等行业,但现在不少小型油脂企业已成为香精香料公司的主要客户。
据悉,《菜籽油》、《花生油》等8项食用油国家强制标准从2022年10月1日开头相继出台,这些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能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甚至要求明示原料来源和加工方式。
但食用调和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企业都是依据1998年制定的食用调和油行业推举标准或企业标准在组织生产,这无疑让一些不法企业钻了空子。
有专家也指出,过去调和油长期以来无法出台国标,主要缘由是不同的企业生产的调和油成分不尽相同,而且各种成分的配制比例也不一样,导致调和油品种繁多,难以出台统一标准。
检测手段的限制也使部分油脂公司有可乘之机。
新国标将标明各油种比例据了解,调和油新国标中特殊提出了企业必需标明产品配方与比例的要求。
别让廉价迷了眼--食用调和油标准缺失的背后
别让廉价迷了眼--食用调和油标准缺失的背后
清风
【期刊名称】《大众标准化》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rn"油"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占
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我们的一日三餐离不开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等是许多家庭喜爱的烹饪油料,而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问题花生油和调和油的曝光,却为我们揭开了食用油的纯正谎言,一时之间在老百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用油.与此同时,食用调和油的标准问题也逐渐被提上了议程,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缺失与消费者健康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在标准缺位的背后是一个个不法企业道德与良知的丧
失和消费者生命与健康的受侵……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清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别让电子迷了眼r——对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思考 [J], 杨
霄
2.别让CAI课件迷了眼——对数学课堂教学运用CAI课件不合理的质疑与反思 [J], 吴新芳
3.标准缺失滋生食用调和油行业潜规则 [J],
4.别让梦想迷了眼——作物解决方案新解 [J], 闵加礼;
5.别让Gmail的图标迷了眼 [J], 林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不建议吃调和油
为什么不建议吃调和油
因为少量吃调和油并不会产生危害,但是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肠胃不适、肥胖等。
1、造成肠胃不适:调和油不宜多吃,因为含有大量的脂肪,如果过量的吃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的负担,比如出现食欲下降或者恶心的症状,如果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呕吐。
2、导致肥胖:调和油中含有大量的油脂,也会导致人体的肥胖,如果自身有慢性疾病,很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调和油能够补充人体代谢所需的能力,但是过量食用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建议适量食用。
小心!超市里这种油容易有猫腻,吃了会伤肝,教你买对油!
小心!超市里这种油容易有猫腻,吃了会伤肝,教你买对油!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看看油的排名就知道它有多重要。
最近网上就有一种说法:调和油是最差的油,这是真的吗?(图片来源:网页截图)每天要吃进肚子的油,到底该怎么挑?怎么吃?今天小薇帮你避坑,挑对最适合你的油,让你不纠结~调和油是最差的油?先上结论:分情况看!调和油,其实是把两种以上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在营养上和组成上会比单一的植物油好,所以是很多家庭的选择。
不过调和油当中,各种油类成分的调配比例究竟是多少,是否有其他添加剂,就很容易有猫腻。
比如之前曝光的一款某品牌山茶橄榄油,实际上配料表最多的是玉米油和菜籽油,而橄榄油和山茶籽油含量特别少。
(图片来源:商品截图)所以,买调和油前,一定要看清楚配料表上,各种油类的比例,新国标《GB2716-2018植物油》要求包装上必须标注配比,排名越靠前,含量越多。
如果碰上只写配料名称,没有具体含量,宁愿不买。
真正不能碰的油,是这2种:01自榨油自榨油虽然更香(也更贵),但不一定更健康,此前央视《焦点访谈》曾做过一期“土榨油”专题,就发现土榨油当中暗藏太多猫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土榨油存在花生霉变、花生油作假(加了花生香精或者其他油)、未精炼、无质检证明等问题。
(图片来源:《焦点访谈》栏目)自榨油的原料,从选料到加工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监管,容易受到黄曲霉菌污染,因此自榨油很可能存在黄曲霉菌超标的问题,长期食用有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图片来源:《焦点访谈》栏目)而且因为自榨油未经过精炼,当中含有很多杂质,会使得自榨油:•更容易氧化;•炒菜时会产生更大的油烟,从而危害呼吸系统的健康。
02反复使用的油很多人喜欢把油炸食物用过的油,再次利用。
要知道,反复炸过的油,很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以及致癌物,比如丙烯酰胺、杂环胺等,增加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风险。
尤其是花生油,反复使用3次时,致癌物升高超10倍:(图片来源:微博截图)平时挑哪种油最好?根据炒菜习惯和适合人群,小薇给大家整理好了挑选表格,大家可以挑适合自己的油:另外,选油时还要注意:✔油要换着吃:不同油的脂肪酸比例不同,长时间只吃一种油,不利于脂肪酸均衡,所以,油的种类要经常换着吃(比如最近橄榄油和花生油搭配吃,下次就换成菜籽油和亚麻籽油)。
从价格看调和油质量
从价格看调和油质量作者:王龙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10年第06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营养结构越来越看重,优质植物油、植物调和油的消费量不断增长。
近段时间,笔者对植物油市场进行调研,经过对调和油的价格、标识的分析,发现其价格混乱,“标识欺诈、以次充好”现象已演变成行业潜规则,质量安全状况堪忧。
植物油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植物油,如花生油、纯山茶油、菜籽油等;一类是植物调和油,如茶籽调和油、茶籽橄榄调和油等。
其中植物调和油约占植物油市场的85%。
某品牌净含量5L的茶籽调和油的配料分别为:山茶籽油、芝麻油、菜籽油,超市标价为58元。
从表面来看,这瓶油成分明晰,价格也不贵,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成分中品质相对较高的山茶籽油含量多少,却无从知晓。
按照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2004)的要求,调和油产品必须按成分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列举各种配料,定量标注各种成分配料的含量。
那么,上述调和油的生产企业为何不定量标注各成分油品的含量?又是否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注各种配料油品?为此,笔者对当时各种油品的市场价格进行了详细地调查。
中国食用油信息网油脂市场的报价换算后为:茶籽油32元/千克,芝麻油28元/千克,菜籽油8.2元/千克,茶籽油品质最好,价格最高。
5L茶籽调和油的重量测定为4.70千克,比水稍轻。
从数学的角度稍作分析,假设此品牌5L 调和油中的山茶籽油的含量为x千克,当芝麻油的含量低到接近于0%时,山茶籽油含量的理想值x达到最高,那么有方程式:32x+8.2×(4.7-x)﹦58元,不难得出茶籽油的重量为0.82千克,含量仅为17.4%。
在这种比例下,剩下的82.6%成分必须是品质低、价格低的菜籽油。
如果企业和超市要获取共计15%利润以保证经营运转,那么,从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的山茶籽油的最高含量仅为9.6%。
笔者还抽查了一瓶净含量为5L的某品牌花生调和油,标注价格37元,成分依次为: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
标准缺失滋生食用调和油行业潜规则
标准缺失滋生食用调和油行业潜规则
佚名
【期刊名称】《质量与市场》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 调和油初衷满足"黄金切割律"rn食用油里含有三类对身体很重要的脂肪酸,脂肪酸吸收是否均衡,是营养健康的关键.它们分别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同等边三角形,三者相互依靠、缺一不可.1:1:1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等权威机构推荐的人体膳食脂肪酸的完美比例.调和油正是营养学家针对这项问题而提出的,将几种不同的植物原料按照科学的比例,通过特殊的工艺调和配制而成的食用油,它可以帮助人体达到膳食营养均衡.
【总页数】2页(P52-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印刷厂的“潜规则”再谈行业标准 [J], 韩国锋
2.别让廉价迷了眼--食用调和油标准缺失的背后 [J], 清风
3.乳品行业生产用潜规则对付检测标准化 [J], 辛思亮
4.乳品行业生产用潜规则对付检测标准化 [J], 辛思亮
5.国家和行业标准存缺失老化“打架”现象 [J], 朱宁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和油潜规则:只标成分不标配比 以最贵配料油冠名
不同品类食用调和油售价相差一大截
名为橄榄调和油,可能很难吃出橄榄油的味道;名为亚麻籽调和油,吃起来可能更多是大豆油的味道。
近年来,调和油以其独特的营养搭配理念,受到不少家庭的青睐。橄榄油、山茶籽油、深海鱼油等高端油品纷纷加入到调和油配料中,售价也高出普通调和油一大截。然而,由于调和油的成分配比缺乏国家标准,很少有食用油企业在产品说明上注明配料勾兑比例,消费者根本无法从外包装上得知调和油中高端油品的具体含量,厂家也多以技术机密为由拒绝透露。
国家标准难产8年
调和油在成分配比方面的混乱,与国标难产的确有很大关系。据沈建福教授介绍,早在2005年,国家就开始着手制定《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并多次征求专家和企业意见。但8年过去了,调和油国标仍然处于难产中。
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油检测方法是最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犯愁。"
价高油料冠名成潜规则
虽然各种调和油的配料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命名都遵从同一"潜规则",即配料中哪样油贵就用哪样油冠名,而非占比最多的油品,这无形中抬高了调和油的身价。比如,市区一家大型超市内,2.5升某品牌大豆油仅卖21.9元,普通调和油卖35.5元,而鱼油调和油则卖47.9元。
根据去年开始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注主要成分信息,并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记者查阅大量调和油配料表发现,多数食用调和油是以最廉价的"大豆油"作为基础油品,再辅以橄榄油、鱼油、山茶籽油等调和而成,而作为辅助的这些高端油种往往被冠名到产品名称中。比如上述售价达47.9元的某品牌鱼油调和油,其配料表中依次为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鱼油、芝麻油。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被冠名的"鱼油"含量仅排在倒数第二位。
以某品牌橄榄调和油配料表为例,其中就包括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等油料成分,但这8种油品的配方比例却不得而知。另一款某品牌的花生调和油,配料表中也仅标注含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各油品的比例同样不详。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沈建福教授说,调和油仅仅是多种油品按比例调和而成,这过程中并没有化学变化,其物理变化只是让各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更加均衡,以利于人体吸收。"制造调和油,简单地说就是把几种油倒在一块,工艺上没什么神秘的,只是厂家把配比当成技术机密不愿公开而已。"
调和油只标成分不标配比
橄榄调和油、坚果调和油、深海鱼油调和油、山茶籽调和油、花生调和油……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粮油批发市场内,各种食用调和油摆满货架,金龙鱼、福临门、鲁花、多力等品牌应有尽有。然而,不管是哪种品牌的调和油,或者是哪个类型的调和油,除了在产品包装说明上注明各配料的成分外,都没有标注各配料油的比例,尤其是冠名配料油的比例。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食用调和油检测方法多困难,至少应该先就食用调和油的冠名方法做个规范,消除对消费者的误导作用。比如,规定橄榄油的含量必须高于30%或50%,才能叫橄榄调和油;或者规定只能以原料中含量最高的油品来冠名。"正是因为调和油的配比不强制公开,很多食用油企业才敢采用成本较低的油品作为调和油的主要原料,并大肆宣传调和油中价高量少的高端油品,最终伤害的只是不明就里的消费者。"
林老板说,消费者购买调和油时最好查看下配料表,如果冠名的油种排名太靠后,价格又不菲,这款调和油就不值得购买。
都市快报 记者 邵霏祥
来源:浙江在线
中 国
食 品
"橄榄油、山茶籽油、花生油等油品属于高端油种,用它们来命名调和油更有吸引力。"粮油批发商林老板说,国家对调和油比例没有标准,而大豆油、玉米油等油品价格又比较低廉,厂家难免会在"调和"上做文章。
沈建福教授说,调和油一旦勾兑完成,就很难检测其具体配比,因此目前调和油中被冠名的油品含量有多少还只能看企业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