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人生

国学与人生
国学与人生

国学与党性修养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要申明的是:国学与党性修养都是内涵非常宽泛的课题,本人才疏学浅,只能向大家汇报、交流自己这几年学习国学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涵。

今天与大家主要交流如下几个内容:1、什么是国学?2、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3、国学的要指——易道儒释,

4、国学与党性修养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晚清时期。当时,西方国家科技发展迅猛,凭借坚船利炮,到处攻城略地、全球殖民;而清政府抱残守缺、妄自尊大、不思进取,导致国家积贫积弱。一批思想先驱寻求救国图强之路,引入西方文化,包括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称为“国学”,以有别于外来的西方文化即“西学”。

要讲清楚什么是国学,应该把握如下几点:

1、儒学不等于国学。

虽然儒学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2000多年里被历代统治阶级奉为指导思想。但是,道学、佛家学说在构建中国思想文化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使中华民族成为多民族的大家庭等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次从大乱走向大治的一定历史时期甚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国学应该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儒、释、道、医、武等,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2、国学具有开放而非封闭、包容而非排斥的传统,是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向西方取经,一次是唐僧去当时的西方印度取回佛学真经,一次是五四运动后,取回马列主义真经。佛学自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唐朝六祖慧能创立禅宗、将印度佛学改造为汉传佛学后,成为国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列主义自“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也应该纳入“新国学”的范围。但“新国学”尚处于构建阶段,体系、内容都还在探讨中。

3、国学热中的冷思考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不断上升,民族意识和文化主体意识增强,反思历史,回归传统,重建中华文化体系已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反而下降,人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寻根热”、“国学热”愈演愈烈,儿童读经、国学班、国学论坛、祭孔热、汉服热、国学讲坛等等层层不穷,其中合理的成分居多,但也存在国学被庸俗化、浅薄化、商业化、娱乐化的趋势,甚至过去被否定掉的封建落后思想、行为也借尸还魂、沉渣泛起。

另一方面,国学门类繁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导致思想、主张具有多元甚至矛盾的特点,必须与时俱进,认真加以甄别;同时,要有包容的心态。否则,将无所适从。

我们认为,中华文化、民族精神重建的目标应该是:和谐精神、公民意识、自由创新、契约精神。和谐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公民意识、自由创新、契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比较缺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眼睛向外,实行“拿来主义”。因此,“新国学”的构建不仅要向老祖宗取经,对中国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且要吸取西学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可泥古不化,也不可固步自封。

二、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1、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国学的人文思想弥补

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里,西方各国凭借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在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弊端。尤其是20世纪,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发展到极致,泛科学主义盛行,甚至在民族、人种之间适用动物界“弱肉强食”的社会进化论法则,强力政治和斗争哲学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战争、内乱频仍,社会、族群严重分裂,人类有史以来两次最残酷的世界大战先后爆发,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悲剧;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岌岌可危,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凸显。为此,西方国家思想先驱们在内的全球思想、社会、人类学者们都在深刻反思西方文化、工业文明的弊端和出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与日本学者迟田大作进行了一次跨文化、跨世纪的对话。两位学者一致认为,人类必将因为过度

的自私和贪欲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两位思想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学思想和大乘佛法。无独有偶,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后发表感言,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思想和智慧。

2、拯救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

长期以来,我们陷入一个误区,执行的实际上是全盘西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政策,十年文革期间,更是登峰造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断代。长此以往,中国人除了老祖宗遗传给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的躯壳外,我们躯壳内的思想、意识、灵魂基本上都被西方文化同化了,虽然河山依旧在,国土没有被西方列强殖民,但是我们的灵魂已经被征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比国土被殖民还要可怕。因此,已故佛学协会会长、安徽老乡赵朴初曾经痛心疾首地表示“如果不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3、重建精神家园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全民族的精神支柱、信仰支柱摇摇欲坠,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信任感、公平感急剧下降。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呼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佛学认为,境由心造,境随心转。同时同境,人们的感觉不同,关键就在心态不同。欲望太多,欲壑难填,永无幸福可言,幸福就会总是在山那边,可望而不可即。有诗为证:

解人颐

清. 胡澹庵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因此,人生幸福的根源在于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物质上,知足才能常乐;精神上、学习上,不知足才能不断提升境界,看破、放下、自在。有一副对联说得好:

名利如云,失必有得,得必有失,何必患得患失?

人生似梦,去便是来,来便失去,无须争来争去!

三、国学指要——易经与道儒释

本人曾就学习国学的体会,写过一篇感想诗,在此与大家分享。

中华文化道源头,

伏羲八卦为起首。

儒门释户道相通,

从来三教一祖风。

道学三品精气神,

释户三宝佛法僧,

儒门三宝礼仪仁,

炎黄子孙应体认。

科学发展促和谐,

人与自然家国企,

精满气足且神旺,

得此三宝自长青。

名利得失与权位,

妄念执著分别心,

看破放下得自在,

无私无我应践行。

忠孝仁义礼智信,

己所不欲勿施人,

已达达人惠人众,

孔孟教诲须遵循。

积极作为淡名利,

出世入世在自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铁肩道义文化承!

通过这首诗,大致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以易经为源头,主干是道、儒、释。三家兼收并蓄,相互交融,故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从来三教一祖风”。学习国学应把握两点:1、大道至简,领会精髓;2、把握脉络,了解主干。

下面,我们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易经》开始,沿着中华文化的主干道、儒、释逐步深入,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精髓。

唐朝的虞世南说:“不读《易》,无以为将相。”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南怀谨先生称“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我们儒学的文化,道学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本土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有人说,道学是易经阴阳学说中“阴”的发挥,儒学是“阳”的发展。《老子》里有88句经文来自《易经》,中医《黄帝内经》满书都是阴阳、太极、五行。

《易经》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当时,人类刚刚走出茹毛饮血的丛林时代,开始思考宇宙、天地、自然、人生。传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视地理、中察人事”,一画开天地,以阳爻、阴爻为符号工具,创立了原始八卦:乾卦、坤卦、离卦、坎卦、震卦、巽卦、兑卦、艮卦,每卦三爻,分别代表天、人、地。八卦分别代表自然界中的天、地、火、水、雷、风、河泽、山岳。实际上,一卦所包含之现象何止千万种。而后天八卦,则由八卦演绎到64卦,每卦由三爻变为六爻,每两爻指代天、地、人三才,天、地、人又分别由阴阳构成。

为什么只有六十四卦呢?而不可以是六十五卦或一千零八十卦呢?因为我

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了自然界的一个大秘密——“自相似结构”,从六十四卦再

拓展下去,会无比庞大复杂,但六十四卦以外所描述的所有现象都是包括六十四卦之内的“自相似结构”。

《易经》经历了神农氏也说是夏朝的《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卦)、黄帝也说是商朝的《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周文王的《周易》(以乾卦为首卦),共上古、中古、下古三个阶段,伏羲、黄帝、文王三位圣人乃至周公(象辞)、孔子(系辞)的不断演绎、发展,所以史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易经》,包括《周易》和《易传》两个部分。《易传》亦称《易大传》、《十翼》,传统的说法是孔子对《周易》的解释,共十篇,挖掘、阐述了《易经》的人文哲理。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易经》认为,“一应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构成宇宙的两个最基本元素,阴阳相济、刚柔有应,阴阳互跟,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互相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经》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万物一元”(宇宙大人体,人体小宇宙),“天人合一”,强调天、地、人和谐相处,把人与自然看做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心与身四个层面都要和谐相处,要求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发展的时候,统筹兼顾,全面和谐发展,既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也不能无视社会公平、正义、伦理、道德。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易经》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

《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从此奠定了中国文化整体、全息、系统、辩证的文化传统,孕育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华文化传统。现代科学如量子力学等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易经》整体、全息、系统的观念。

解说乾、坤两卦。

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刚踏入社会、新单位,要低调,不能锋芒毕露);九二,现龙在田,利见大人(有了一定基础、才能,有助于当好助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了一定成绩,当不能翘尾巴,晚上要三省吾身,这样才能逢凶化吉);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要么鲤鱼跳龙门,要么继续潜伏,无怨无悔才能远离祸端);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德才位兼备,利于大展宏图,应该有所作为,显示真才实学,不宜尸位素餐);上九,亢龙有悔(高处不胜寒,得意勿忘形,慎权、慎独)。用九,见群

龙无首,吉(人才济济,都把自己当做组织普通一员,而不是以领袖自居,团结协作则战无不胜)。

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见微知著,战略远见);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正直、外圆内方、大气,无恶习,是金子终会发光、成功);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恪守正道应该坚贞不移,如跟随领导创业,当秘书、驾驶员等,即使成不了大事,结局也不赖)。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大肚宰相,谨言慎行,无过错,无赞誉,往往最安全,汉相萧何故事);六五,黄裳元吉(功成名就,挂满军功章,位尊德谦,很吉利);上六,战龙于野,其血玄黄(阴阳交会,暴风雨即将来临,如二龙交战,将两败俱伤)。用六,利永贞(六爻既阴,阴极生阳,柔能克刚,利于永守坚贞)。

道学

道学的经典有《老子》、《庄子》、《淮南子》等。道学的炼丹术(外丹)对西方化学、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医也是从道学派生出来的。

道学的创始人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想各有侧重,《老子》侧重君学,《庄子》侧重人学。君学是执一统众的帝王之学,人学为回归自然的真人之学。由于道学的政术与民主政体天然相合,而与家长制的独裁政权多有冲突,故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多对道学不太感冒,而推崇“家天下”的儒术。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从大乱走向大治以及“汉唐盛世”等一定历史时期,都是黄老道学发扬光大的时期。

道学文化包括究天人之际的自然观,察古今之变的历史观,穷性命之源的生命观三个层面,集中了自然、社会和人体生命的智慧。

《道德经》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道德经·42章》)。这段话是道学关于宇宙创生和演化的基本图式:在宇宙创生之前,道从虚无空灵状态(也就是“无”)中化生出先天混沌一气(也就是“一”),继而分出阴阳二性(也就是“二”),再依次转化为信息、能量、物质三大基本要素(也就是“三”),再由信息、能量、物质化生出万物纷纭、生机勃勃的世界。道学的宇宙图式,已被现代天文学的大爆炸理论以及量子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

道学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不赞成儒学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庄子提出:“天与人一也”(《山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大宗师》)。

可见,道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本身的超越性,反对人和社会的异化,以回归自然为目标。这种与大自然为友的回归自然的思想,纠正了西方文化破坏自然生态的弊端。

儒学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思想在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被统治阶级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影响非常深远。儒学典籍众多,经典著作有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等。

儒学主张: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已所不欲勿施与人),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或“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德、朋友有信”)、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中庸之道、中和之道,反对战争征服,崇尚以德服人,“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儒学思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孔子只是当时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比如孝道文化,大舜逆来顺受、孝感天下,被尧帝禅让天下;周朝以孝立国,自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直至周公,代代坚守孝道,打下周朝延续八百年的根基。所以《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儒学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小学》攻洒扫应对、基本礼仪,培养做人的基本品德;《大学》的关键则在“明明德(搞懂并培养做人、建功立业的大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并制定了一条修行路线图:“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学还首倡“士大夫精神”。孔子的学生曾子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宋代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士大夫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历代士大夫,以匡世济民为己任,加强自身修养,涌现出范仲淹、文天祥、曾国藩、孙中山、毛泽东等一代代名留青史的伟人。

需要说明的是,儒学尤其是有别于在西方的“宗族制度”、祖先崇拜等思想,对传承和光大中国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宋明以后,掺杂佛学、道学或玄学思想的理学或新儒学,提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性”等主张,与原始儒学思想越行越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形成超稳定的中国社会结构、闭关自守的观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因此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极力抨击、唾弃。因此,我们应该拂去蒙在原始儒学表面的尘垢,焕发其本来的思想光辉,乃至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原始儒学思想进行重新诠释和发展。

佛学

佛学发源于同属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摩尼,因此也被称为释学。原始佛学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等宗教、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东汉以后,佛学传入中国,逐步被改造为中国佛学,分为汉传佛学、藏传佛学两支,其中汉传佛学由六祖慧能奠定基础,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随着佛学的发展,有些僧侣对佛祖的教诲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宗派,主要分为“小乘”和“大乘”二派。东汉时期、公元前后,佛学传入中国,大、小乘思想一起被传入。到唐代,形成了八大宗派:三论宗、瑜伽宗、天台宗、贤首宗、密宗、律宗、净土宗、禅宗。佛家的经藏分为经、律、论“三藏”,佛经是指佛祖亲传或认可的佛法,律藏指阐述佛学各种戒律的典籍,论藏是佛祖灭度后历代佛学大师对佛经的解释。佛学经藏号称600多部,其中《般若波罗蜜多咒心经》被称为佛经的序言,《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被称为佛经的总纲,因为这两部经多佛学的般若性空论、心性学说进行了最权威、最简明的阐述。

中国佛学既继承了佛陀创教的基本精神,同时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容和方法,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佛学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平民宗教、和平宗教。

佛家的主要思想有:色空不二;万有因果;因果通于三世;六道轮回;六度成佛。

色空不二的思想在《心经》、《金刚经》中阐述的最全面。其中《心经》有两个译本,唐朝玄奘法师所翻译的版本,据说是在他西行取经途径四川时,从一

位病僧处口耳相传得来,在取经途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全文仅261字,与后世在西藏发现的版本对比,前后却少了一些内容,也与常规的佛经前有佛祖加持,地点、人物介绍,后有佛祖的肯定或赞许不符。因此,藏文版更为全面。但是,玄奘的译本流传更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万有因果:佛学认为,宇宙的生成,不是神所创造,万物的变异,也不是上帝支配,而是因缘(即是具备了该物生成或变异的各项条件)和合而生。

所谓因果律,就是研究事物原因结果的法则。现代科学上亦有因果律,但科学上的因果律,只适用于物理的变化。而佛法上的因果律,却适用于心的变化,物的变化,心物混合的变化。认为,万法即空,因果不空。佛祖所传的四万八千法门、方法,只是方便众生修行成佛,由此岸到般若无量智慧彼岸的“船和桨”。

因果通于三世:由万有因果思想派生而来。三世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前生今生来生,而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首先是因与果的关系。当世人的富与贵、贫与贱、成就大小,与其祖先尤其是祖父母、父母种下的因有很大关系;当世人的富与贵、贫与贱、成就大小与其本人前半生种下的因有很大关系;当世人的富与贵、贫与贱、成就大小与其本人前世种下的因有很大关系;当世人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其本人本世、后世的富与贵、贫与贱、成就大小,而且影响后代子孙的富与贵、贫与贱、成就大小。其次是缘的重要性。当世人不能仅仅依靠祖辈和前

世的庇荫坐吃山空,还必须自身努力。祖辈和前世的庇荫是因,自身努力是缘,最后的富贵、成就是果。就像种子是因,阳光、雨露、空气、土壤、浇水施肥修剪是缘,最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人生的硕果。

六道轮回:佛学认为,宇宙间存在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因所造的身、语、意三业有善、恶、无记三性,导致众生在六道中轮回。

六度成佛:佛学认为,宇宙的本性、人的本性是清净、空灵(六祖慧能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生都有佛性,都可成佛。但因为贪婪、嗔恨、愚痴、傲慢、怀疑,不守杀、盗、淫、妄、酒等戒律,导致自性被蒙蔽,不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因此要通过修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善,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口四善,不贪、不嗔、不痴意三善)、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可得度成佛(明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地藏菩萨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净,方证菩提”,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如出一辙。

四、国学与党性修养

国学的智慧对经营人生、加强党性修养启示非常多。如易经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道家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兵家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之上者”;儒家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民本思想;佛家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顿悟思想,转识成智等。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仅谈谈国学对加强党性修养方面的三点启示。

1、身心双修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强调人的心与身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其中,人的身心和谐是其它和谐的基础。只有身心和谐、心平气顺,才能身心健康,才能与人友好相处、与社会友好相处。佛学、道学、中医都认为,人体内存在经络、脉轮、穴位,是气的通道;而气推血行。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就会淤阻。不通则痛,久则生癌。而气又受制于心神、意念。我们不快乐往往不是生活的苦难、压力导致,而是心境、成见、习性导致,

所谓境由心造、境随心转。因此,只有修心养性,才能气顺,气顺才能身体健康。修心的重点就要体悟佛家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看破名利、得失等外在的东西,放下贪婪、嗔恨、愚痴、傲慢、执着、分别以及过多的欲望,多看人是、多认己非,就会做到面临各种考验、磨难和困难险阻,都如如不动,不生烦恼。

心灵的四君子汤: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害人。要经营幸福人生,就要学君子“量大、不争、和气、助人”。

从医学的角度看,治病有几个层次:

调心、调神佛医、道医层次

中脉、脉轮特医层次

经络中医层次

肉体、细菌西医层次

至于修身、养生,《黄帝内经》开了一剂药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要按照《易经》的阴阳大道去生活。具体来说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三味药。

饮食有节:就是不时不食,该吃饭时就吃饭,不可饱一顿、饥一顿,搞得肠胃功能紊乱;不可暴饮暴食,尽量少饮酒,饮酒不可过量;尽量适用当季的瓜果蔬菜。

起居有常:遵从日出阳生、日落阴长的自然规律,早起早睡,晚上11-凌晨4点,睡眠质量最佳,事半功倍,因此,不可长期熬夜,打乱人体生物钟。

不妄作劳:人有生、老、壮、死,每个年龄段的身体状况不同,应该从事从事相应的工作;在身体不适、生病、怀孕、生育等特殊时期,应该注意休息。

2、忠孝为本

忠诚包括对国家、组织集体、上级、同仁、家庭成员。忠诚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是反省功课之首。自古以来,如岳飞、史可法等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总是被世人传颂,被载入史册,而秦桧、汪精卫等背主叛国者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世世代代遭受人们的唾骂!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孝悌是人性的基础、人之根本,本立才能道生。自古以来,有道德学问的人都是孝子。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

本与?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入手,推而广之,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自古以来,事业成功者往往都是忠孝的典范。成功的企业家大多也是忠孝的楷模。不少有远见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把忠孝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故事:日本一家企业的董事长,要求入围的几名应聘人员回家给母亲洗脚,并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树立好好工作,报答父母的意愿。

中国现代教育过于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而忽视人文道德,孩子缺乏基本的礼仪,加以独生子女政策,孩子在家众星捧月,俨然小皇帝、小公主,颐指气使,对长辈、父母的话甚至一言九“顶”,走上社会后独来独往、封闭自私,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力行八荣八耻,应从恢复孝道入手,一些地区在中小学中尝试开展《弟子规》教育,不失为办法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依据中华传统美德,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八荣八耻”,即: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忠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义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智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勤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仁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信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礼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俭

3、不昧因果

说到不昧因果,先给大家讲一个“野狐禅”的故事。

史书记载,唐朝著名的创立僧院丛林制度、废佛教徒乞食为自食其力的百丈禅师每天讲经说法,听众当中有一个老人,他每天都来听,所以大家对他很熟悉。人家问他住在哪里,他说他住在后山。每会必参加,大家都很尊重这位老居士。有一天,这位老人向百丈大师请教。说他自己过去生中也是一个讲经说法的法师,有人向他问一个问题,说:「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回答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他这一个答复答错了,因为这个错误,他堕落到畜生道(堕到狐狸五

百世)。所以求百丈大师帮忙。百丈大师说:「好,明天我在大众面前讲经的时候,你把从前别人问的这个问题,再提出来问我。」所以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他就出来请教:「请问老和尚,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给他改了一个字:「不昧因果。」两者的区别是,「不落因果」,就没有因果了;而「不昧因果」,则是对因果很清楚,一点也不迷惑。佛经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有因果,即是说宇宙万物都逃不脱因果律,佛陀、菩萨等大修行者也不能逃脱,而只能顺应因果律,在“因”上下手,种善因,避恶因。顺、逆境缘都要以平常心,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来处事待人接物。

袁了凡行善改变命运的故事(《了凡四训》:年轻时遇到一卦师,算出一辈子的命运,其后屡屡应验,包括那年应试得中第几名、中举、娶妻、不育等,以至人到中年后听天由命、自暴自弃。幸得南京紫金山一得道高僧开示,从此一心向善,行善布施,逐渐改变了命运,官职提升、喜得贵子。

万有因果律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都报”。现在社会上,当官的不为民做主,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现象严重;做企业、经商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无恶不作,毒奶粉、苏丹红、毒大米、瘦肉精等严重伤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食品事件屡屡发生;子女逃避赡养父母的义务,甚至青少年杀害父母的案件时有发生。凡此种种,都是在造恶业,早晚会得到应有的报应,此生不报,来生、子孙后代也会受到果报。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要我们长存一颗感恩、向善的心,不攀援富贵,安贫乐道,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党员、领导干部只要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会知足常乐,安度一生。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试题 总分值 100.0分 您的考试成绩:84.0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 题. 中国的文化理念中,真正爱情的唯一目的是婚姻,没有婚姻保证的爱情是生命 的悲剧。()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A 您 的答案: A 第2 题.到了《易经》的时代,中国人实现了由抽象观念到具象观念的转变;把握了世界变化的基本规律;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哲学基础。()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B 您 的答案: B 第 3 题. 韩非子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B 您 的答案: B 第 4 题. 《易经》是关于变化的学问,变化的核心是阴阳。()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A 您 的答案: A 第老子说:“善为《易》者不占。”

5 题. A. 正确 B. 错误 标 B 准答案: 您 B 的答案: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的诗句。 第 1 题. A. 虞姬 B. 杨贵妃 C. 西施 D. 昭君 标 A 准答案: 您 A 的答案: 诗经中最晚的作品大约成于()。 第 2 题. A. 战国 B. 春秋 C. 商代 D. 西周 标 B 准答案: 您 B 的答案: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 第 3 题. A. 春秋 B. 战国 C. 商代 D. 西周 标 D 准答案: 您 D 的答案:

第4 题.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是() 的名言。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韩非子 标 准答案: C 您 的答案: B 第 5 题.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记载于()。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三国志 标 准答案: A 您 的答案: 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 题. 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A. 自然技术科学 B. 人文 C. 哲学 D. 社会科学 标 准答案: ABCD 您 的答案: ABCD 第 2 题. 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人释放情绪的是()。 A.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 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 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发弄偏舟。 D. 自古逢秋悲寂寥 标ABC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故事的汉字》 《有故事的汉字》是一套帮助儿童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优秀读物。《有故事的汉字》通过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引领你探寻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的演变,让你彻底弄清汉字的前世今生,轻轻松松学好汉字。 推荐理由 作者以生动而又不失严谨的笔触向小朋友们讲述每个偏旁、部首的意象和代表事物,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汉字,在每个汉字的后面作者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传统国学故事,为孩子们丰富国学根基、涵养心性添砖加瓦。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弟子规》 ——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 约1100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是教育小朋友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敬师长、和别人平等相处,懂礼貌、讲信用等,而这些是一个人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础。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三字经》 ——中国文化史纲 约1100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

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和推荐。《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学了《三字经》,就等于将中国文化史纲记在脑子里了,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帮助!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千字文》 ——童蒙识字教材首选 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一篇韵文,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且脉络清晰,熔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知识于一炉。学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轻松开始阅读,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论语》 ——中国人的“圣经” 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老子》 ——中国人的智谋奇书 约5000字,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就是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就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研究领域;企业家张瑞敏则运用《老子》;从小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解说词) ——岭南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建设记略 (字幕: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 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猎猎作响的人文大旗! 岭南学校创办于2001年4月,十年来,学校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砥砺风雨,发展壮大,现在已是桃李溢园,享誉东莞!(影像资料:学校大门) 一、决策篇(字幕: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专题片配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人格构成的冲击很大,加上当前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部分学生家长急功近利,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内心浮躁,现行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用,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涵养的缺失。身为校长的贺国新同志认为以经典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弥补这种缺失的一条最可行途径,学校自2005年始倡导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就是希望中国文化从根救起。着眼未来和发展,铸造个性与特色,岭南学校为自己的发展明晰了一条思路。

学校以“立君子志,养君子德,践君子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为办学宗旨。以“胸怀感恩,心存敬畏”为校训,以“温文尔雅,谨信笃行”为校风,以“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为学风,以“博学修身,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为形象口号,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影像资料:字幕: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影像资料:贺校长同期声) 二、理念篇(字幕: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专题片配音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典诵读”。(出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等书籍的图片) 早在1994年,学者王财贵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海内外华人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读经活动。(王财贵来岭南学校讲学的视频、图片)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培训心得2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的培训学习,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此次培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幸福人生内训课程

幸福人生内训课程大纲(1阶段) 一、老师开场 自我介绍及课程价值介绍:因为合一!所以幸福!也就是通过合一智慧,清除我们心灵花园中的杂草和垃圾,然后播下幸福的种子,让幸福的花儿在心中尽情地绽放。 二、开场破冰 1、教问好、鼓掌\点头、微笑、确认说“YES”及做高手训练; 2、课程安排介绍:体验式、教练式、封闭式; 3、抗干扰测试,1+1=3,抓老鼠 4、心态、心境、心能的三个层面,做手指变长的体验。 5、体验学习的四个要素:全然、放下、觉察、观照。 6、犹太人的文化传统:一、用今天的付出去换取明天的幸福;二、尊重教育的价值。 三、合一智慧 1、什么是合一:那就是:通过爱,接近“一”。 《易经》的泰卦,说的就是这个“一”的境界。而“一”是最大的母亲,宇宙万物皆源于“一”。如果我们人能得“一”,就是得道的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最容易让我们接近它,那就是爱。爱是普通人进入“一”的方便途径。那个“一”的场是泰,是通,把人的心灵、肉体的气脉都打通,在爱中就可以走入“一”的神性之门。“一”的境界是生命的核心。 当你懂得爱时,“你”个人就存在,只有爱存在。要变成那个爱! 合一有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在合一。也就是我们首先要爱自己,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而我们在生活担当着许多的角色。就象你是某某人的儿子、父亲、丈夫、妻子、朋友、雇员,因为有这么多的属性,我们内心经常会有不同的对话。有许多的分裂与冲突。这个对话与冲突随时可能上演。因此我们想时常保持一份觉察,当这些对话与冲突对我们的内心有影响时,我们要及时关掉这个对话。这就是合一,内在的合一。 在更高的层面,你会发现你和你的父亲是一体的,你和你的母亲是一体的,你和你的丈夫是一体的,你和你的朋友是一体的,那就是更高层面的合一。还要更高的层面,你会发现你和狗是一体的,你和蚂蚁是一体的,你和猫是一体的,你和狮子是一体的。再更高的层面,你发现你和所有的植物,周围的环境是一体的。再更高的层面,你和宇宙是一体的。再更高的层面,你发现你和神是一体的,事实上你就是神。这就是终极合一。 2、什么是智慧: 智慧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聪明,是一种看破本质,化解难题的能力。智慧是人生的夜明灯,照亮黑暗,驱散恐惧,消除烦恼,带来自由快乐。智慧是一种深邃的洞察力,通过深入地观察,了解了内心世界的真正本质,使人有能力打破迷惑的心态,透过深入地了悟,得到智慧,内心自然而然达到明澈的境界,得到安详与和平。 合一智慧就是通过爱,得到“一”的智慧,它不是宗教,它只是很清晰地描述了如何运用爱让我们合一,而创造全新的生命; 3、调整好你与父母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第一位的。那么,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怎样的呢,所有的关系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因此,你们会完完全全地反射出你与你父母之间的发生的事情。现在,你与家人,朋友,以及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第二讲教案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 第二大专题教案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孔孟及其思想;掌握孔孟思想的知识体系;明了儒家思想体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孔孟思想精髓;引导学生运用智慧改善自己为人处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倡导学生尊师重道,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运用知识改造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孔孟其人的基本知识;孔孟思想学说的主要内容、儒家经典论语的解说、经典故事的为人处事实质;掌握孔孟及其儒家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转型时期对于引导大学生为人处事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这些就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知识,也是要求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基本内容 4、《易经》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推荐看曾仕强教授的讲课视频。 5、抓核心词,教会大家学习——孔孟之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集合 6、尊五美、摒四恶 五美:1)惠而不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多从大局、人民利益考虑事情)

2)劳而不怨——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 3)欲而不贪——廉洁从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4)泰而不骄——平易近人、泰然处事 5)威而不猛——心服口服、刚柔并济 四恶:1)不教而诛——对部下、民众多教化于民,上行下效 2)不戒视成——不事先订好规章制度,事发后埋怨指责 3)慢令致期——不严格要求,不监督,出事后责怪下属 4)出纳之凝涩——领导人心胸狭窄 7、仁者爱人——两个实例(日本人折枝母亲、乾隆配康熙狩猎的故事) 8、为国以礼——徳治与法治并重、通俗讲就是治理国家要依靠老百姓自己内心加强修养,遵循礼法、礼制;管理者要按照礼法制度教化民众 9、以和为贵——中国人最大的审美:对称;改革的力度与社会承受度有机相结合 10、仁义礼智信——仁者要爱惜民力;义:针对个人修养而言就是要求行得正、站得稳;言行合一;仁义就是1、推己及人;2符合社会发展的标准,不能带着一种浓厚的党同伐异 11、孝亲尊师——百行善为先;百善孝为先 12、孔子以前的文化,收集于孔子;孔子以后的文化,放置于孔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3、《论语》这部经典一共25篇;《论语》仁者的叮咛;见微知著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试题 总分值100.0分 您的考试成绩:84.0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题.中国的文化理念中,真正爱情的唯一目的是婚姻,没有婚姻保证的爱情是生命的悲剧。 () A. B.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A A 第2题.到了《易经》的时代,中国人实现了由抽象观念到具象观念的转变;把握了世界变化的基 本规律;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哲学基础。() A. B. 标准答案:正确错误B 您的答 案: 韩非子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 A. B.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4题. 正确 错误 B B 《易经》是关于变化的学问,变化的核心是阴阳。() A.正确 B.标准答 案:错误A 您的答 案: A 第5题.老子说:善为《易》者不占。”

B. 错误 标准答 安. B 案. 案: 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1题?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的诗句。您的答 A. B. C. D.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2题. A. B. C. D.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3题. 虞姬 杨贵妃 西施 昭君 A A 诗经中最晚的作品大约成于()。 战国 春秋 商代 西周 B B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 A. B.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春秋战国商代西周D D 第4题?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是()的名 言。 A. B. 老子庄子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 孔子韩非子C B 第5题.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记载于()。 A. B.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A 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题.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 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的基 A.自然技术科学 B.人文 C.哲学 D.社会科学 标准答 案: ABCD 您的答 案: ABCD 第2题.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人释放情绪的是()。 A.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发弄偏舟。 D.自古逢秋悲寂寥 标准答 案: ABC 您的答 案: ABC 第3题.下述诗句中歌颂礼义,倡导人伦的是()。

传承崇实文化 奠基幸福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258552.html, 传承崇实文化奠基幸福人生 作者:范希望冯丽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02期 题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之一,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文化会具有永恒价值,彰显出学校办学品位。城区一小正是汲取学校历史上崇实学堂的内涵,提炼出“尚德崇实、知行致远”的文化精神,成为学校办学旗帜。 清光绪十五年,时名孝义厅的柞水县治开办了一所官办学堂——崇实学堂,讲求做人品正,做事踏实,讲究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崇实学堂几经变迁,最终定名为柞水县城关小学,2016年9月更名为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 百余年来,城小汲取“崇实”精髓,弘扬“崇实”精神,把准时代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一步一步丰富着“崇实”的文化内涵,崇实文化在淬炼百年之后,积淀成为“尚德崇实、知行致远”的文化精神,在“崇实做人、崇实学习、崇实健体、崇实特长、崇实实践”五个方面落实,回答了城小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校园环境因文化活动有了生命力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学生会在审美、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无形中受到环境熏陶和感染。城小不仅重视校园环境硬件建设,还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校长程先照谈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投入1.5亿资金,建成了商洛市同类小学中第一个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运动场,第一个科普种植园,第一个室内篮球馆,第一个录播教室,第一个校园电视台。建成各类部室24个,其中馆藏图书7万余册。建成了多媒体教学、教学科研管理、电子备课、班班通为一体的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教学与交互式教学相统一。建成“勤实楼”“博实楼”“智实楼”“学实楼”,墙壁上张贴的“崇实”诗句名言,让学生随处都可以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 城小每学年都会更换一小时大课间活动内容,做到“年级有项目、班级有特色”。排演了千人功夫扇、百人花棍舞、百人拉拉操等大中型团体特色节目,成立了以“三大球”为主的球类、棋类、体操类训练队10余个,体育社团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定期举行一年两次小型运动会,两年一届综合运动会,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2016年该校两名男同学参加了商 洛市青少年运动会,包揽了男子乒乓球单双打冠亚军。2016年6月学校获“全国足球示范学校”称号。 学校开设了写字、书法课,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通过汉字书写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水平。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国学》的范畴很大,但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是指以儒家哲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人类已经有好几千年历史了,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他们不仅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很多生活中的智慧,假若没有这些智慧也就无法取得如此的成功,比如说他们的爱心,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智慧等等。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具有高智慧的普通百姓。正是因为有了智慧,他们不仅为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获得了不少人的尊重与爱戴。可以说,我国几千年的国学经典名句,对我们的智慧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我们的一生具有极大的影响。 学好《国学》就是要学好国学中的经典智慧名句,唯有如此,我们每个人就能成为一个懂得学习、懂得生活、懂得做人、懂得发展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人类才会永久和谐共处。 《国学》文化中不凡糟粕的东西。假若能将古今伟人名人具有人生智慧的经典名句编写成《智慧国学》,并在学校或是公益性社区开展相关教学,不仅能有效提升国民智慧,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国民的道德修养。但是,近几年热起来的《国学》逐渐没有市场了,除了应试教育因素外,也与其中不少糟粕有关。为此,本人精选了一百多条具有人生智慧的经典名句提供给相关人士参考。 因为不少家长至今仍然看中应试教育中的成绩,家长重视孩子的分数远比重视道德修养强。加上市场经济等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道德匮乏已经到了不得不有效重视的时候了。这种有效重视就是要在社区在公益校外教育中普及“国学智慧经典名句”的学习,这是提升国民道德修养之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不少多才多艺的人退休后,大多只能在家自娱自乐,至多在住宅小区带领居民跳跳健美操等等。我们国家应在城镇与农村建立起公益活动的社区,提供一个舞台让爱好公益活动的人士发挥他们的余热。退休后的老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有益于他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能在老人群体中开创一种无忧无虑自娱自乐的群体生活方式之先河。 公益活动不仅仅是扶贫助学,也应该是互帮互助。像目前我国不少养老院已形成了互助组织,甚至还自力更生种植蔬菜瓜果,在劳动中自娱自乐,获得心身健康。同时,像我国的精粹文化的气功、针灸、保健、智慧国学、演讲口才等等有利于健康人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能在社区中发扬光大,一定能造福一代代人。 1、孔子曰(yuē):学而时习之,不亦(yì)说乎? 注解:曰——说;时——时常;习——温习;亦——也;说——高兴;乎——吗。 【译文】孔子说: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2、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孔子说:好朋友从远方来看我,不也高兴吗?

《幸福人生系列课堂》幸福人生之自我管理篇

《幸福人生系列课堂》 价值雕刻模块:幸福人生之自我管理篇 员工职业素养提升修炼 【课程前言】 职业素养修炼,是每个职场人士的必修课。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获得职场辉煌的通行证,也是每个企业对员工的最起码要求。 职业素养的提升修炼应该进入到自我管理的水平,员工只有自觉主动的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礼仪等,才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成就企业。 本模块《幸福人生系列课堂》主要通过国学,尤其是经典国学读本《弟子规》的解读来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素养修炼的文化营养,同时也为职场人士提供圣贤的行为指南。 【课程对象】 企业中基层员工,企业新员工,所有职场人士 【课程时间】 1-2天 【课程大纲】 一、孝顺父母,增强使命 1、孝顺父母的四个阶段、五个层次 2、家中孝顺子,公司忠义男 3、弟子规中如何教导我们为人儿女 a、恭敬的对待父母的耳提面命 b、细心周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 c、游必有方,坚守正当的事业 d、勿以恶小而为之 e、顺其所好,去其所恶

f、端身正意,光耀门楣 g、爱憎不存于心,唯有孝不变 h、开导父母,劝谏父母的艺术 i、父母唯其疾之忧 j、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二、友爱兄弟,尊敬领导 1、长幼有序主要表现在礼仪为先 2、弟子规中的礼仪细则 a、兄弟如同事,和睦同事就是尊敬领导 b、同事之间不和睦无外乎两件事情:财物,言语 c、凡事要长者先,幼者后,长幼分明 d、及时准确的响应领导的工作安排 e、尊重名分,善于让功,懂得藏锥 f、一分恭敬,一分忠义 g、应答得体,声若和弦 h、领导如父母,同事如兄弟 三、谨慎为人,慎终如始 1、小心驶得万年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时间管理:一寸光阴一寸金 3、学会自理,养成好习惯,日常生活井井有条 4、支出符合身份,不盲目攀比,人敗败在一个奢字 5、醉酒乱性,大丈夫不为也 6、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文质彬彬 7、事缓则圆,事恭则成,事忙多错,事难则惧,事轻则敗

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

单选题(共5道,20.0分) 第1题.在《周易》中,乾代表(),坤代表()。( 4.0分) *口 A.阴;阳 ■ B.阳;阴 * r C.义;仁 r D.仁;义 正确答案:B 第3题.以下关于《易经》六爻叙述正确的是:( 4.0 分) A. 初爻、上爻代表地;二爻、三爻代表人;四爻、五爻代表天 B. 二爻、三爻代表地;四爻、五爻代表人;初爻、上爻代表天 C. 初爻、二爻代表地;三爻、四爻代表人;五爻、上爻代表天 D. 二爻、三爻代表地;初爻、上爻代表人;四爻、五爻代表天 正确答案:C 第4题.“所谓几者,始动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见而未著者也。”这句话的是谁说的? (4.0 分) A. 孔子 B. 程颐7 第2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分) ■" A.《孔子》 r B.《庄子》* a C.《老子》9■s D.《易经》 正确答案:C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 (4.0

C.韩康伯 E_U D.金景芳 正确答案:B 第5题?“《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强调()的重要性。( 4.0 分) A. 计谋 B. 德性V C. 能屈 D. 能伸正确答案:B 判断题(共28道,80.0分) 第1题?《易传》中提到的“天”,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自然而然”,“自然”最大的特点就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2.0分) B.错 正确答案:A 2.0 分)第2题?“克己复礼”指的是要克服与“礼”不合的思域,强调要完全恢复周礼。( A.对 B.错9 正确答案:B 第3题?“穷变通久”就是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中“穷”为贫穷的意思。(2.0 分) A.对 Ip L_J B.错< 正确答案:B 第4题.孔子认为,正名的根本在于正文。( 2.0分)

【反思】听课反思诵读国学经典启迪智慧人生

【关键字】反思 听课反思诵读国学经典,启迪智慧人 生 国学典范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国学典范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国学典范的学习,一方面提升他们的审美理念,另一方面建构起他们的正确的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完备而健全的人格。 那么如何调动起学生诵读国学典范的积极性,让国学典范更好地走进课堂?朱红甫老师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前两天,在郑州春晖小学,我有幸聆听了朱红甫老师的一节国学典范课:《论语》——《12、坚贞刚毅》,深受感触。这节课,朱老师设计精巧、构思新奇、悬念丛生、寓教于乐! 课堂之初,朱老师没有急着揭示课题,而是出示一张骏马的图片,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孩子们有的说是一匹正在奔驰的骏马,有的说是一匹健壮的马,有的说是一匹千里马……当学生回答千里马时,朱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千里马有什么特点吗?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求知的欲望,目光中饱含期盼。朱老师告诉孩子们,千里马特别忠诚,无论发生什么事,对主人不离不弃,这一德行深受人们的称赞。同时,朱老师告诉孩子们,千里马在古汉语中称之为“骥”,接着展示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朱老师通过示范读、知名读等形式,指导孩子们诵读。紧接着,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说一说还有哪些事物,因为良好的德行受到人们的称赞。孩子们纷纷畅所欲言:小草很坚强,梅花不怕寒冷……朱老师很巧妙地引出了这节课需要学习另外一句名言: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朱老师由此及彼,由千里马到松柏,然后联系到做人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德行,接着展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第三句名言: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朱老师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孩子的记忆情况,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准确记忆,课堂效率极高。 做人应该有志气,有志向,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道理,朱老师和学生分享了一则历史故事——《苏武牧羊》。面对匈奴人的威逼利诱,苏武为什么不投降呢?当朱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时,有孩子迅速站起来,大声回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国学典范名句,而且能够活学活用。 看到学生们能够感悟到典范名句蕴含的哲理,朱老师顺势展示了本节课孩子们最后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

一场真诚朴实、温暖感人的幸福人生演讲 ----刘余莉老师在“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型公益论坛上的演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也是中共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教授)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 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 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 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经典? 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巨著; 同样,现在中国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 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是如实的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是如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了,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我们的祖辈们的经历经验方法思想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之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领悟其中奥妙。他们留下这些书文给后代们,自然希望我们传承这些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国学经典诵读

新集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读至善至美书,做自信自强人”的育人目标,努力引领百花学子快乐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优秀诗词、名篇警句,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诵读交流中,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语言能力。 二、组织机构: 组长:马德辉 副组长:杨志亮、杨文元、赵玉贵 成员:台银忠、马世武、剡俊虎、马军、刘黎明 三、大赛宗旨: 公平、公正、公开,体现人文精神。 四、大赛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五、大赛目的: 展现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校形成文明、求知的浓厚氛围,强化读书意识,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六、大赛时间:待定 七、大赛地点:教学楼前 八、参加对象:全校师生 九、主题演讲题目范围 国学经典文章(包括文言文、古诗词、诗歌、现代文)。 十、大赛要求: 1、演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文体不限,但必须为国学经典。

3、诵读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如果超时则按规定给予扣分。 十一、报名方式: 经各班自行筛选后,每班至少推荐1名至多推荐2名选手参赛,于4月30日中午将名单及演讲稿上交到团委办公室刘老师处。 十二、评委安排: 杨志新、海娟娟、王伯虎、剡俊虎、景丽兰、苏国珍、魏兆玲、苏发莲、海小兰、安克虎 十三、奖项设置: 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4人)。 十四、大赛流程: 1、经各班筛选后,每班上报1至2名选手参赛。 2、由参赛选手抽签决定比赛先后顺序。 3、主持人致开幕词,宣布到场评委。 4、宣读评分标准 5、比赛开始 6、台银忠主席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 7、领导公布本次朗诵会的比赛结果并颁奖。 十五、附件:1.评分标准 2.报名统计表 新集中学团总支 2015-4-30

国学中的人生智慧

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2010年12月29日 12:24 来源:新华日报参与互动(0)【字体:↑大↓小】 徐小跃,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导。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 中国古代先贤圣哲们最关注的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人生。作为思想文化的“国学”始终一贯地观乎“心性”、“生命”、“人生”,一句话,“观乎人文”。 儒家所谓的“学问”乃是心性的学问,生命的学问。做学问的终的就是要把“跑掉的心”(“放心”)找回来。 人既要有“乐观”的精神,也要有“达观”的心境,还要有“冷观”的智慧。这“三观”体现了多重性的生活方式,亦反映了儒释道互补的特性。 中国人的灵魂是有多重性的。 在儒家高唱“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家高唱“夫虽在庙堂之上,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也”,佛家高唱“既在孤峰顶上,又在红尘浪里”的声响中,“以出世的心做入世事情”遂形成中国人共同的向往和追求。 “儒是牡丹,道是菊,佛是莲”

国学寄寓“经史子集”,“儒道佛”乃其精华 “国学”这一概念是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有感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损害,遂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以此重新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并提升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由此可知,“国学”概念的出现其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 何谓“国学”?对“国学”的定义,时下有多种。但在我看来,可把问题简单化。“国学”是“国故之学”的简称。分而言之,“国”,专指中国,“故”是过去的意思,“学”是指学术、思想。合而言之,“国学“就是指中国过去的学术思想,也即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存放在哪里?要了解这一点,我在这里借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以述之。中国古人将不同性质、内容的书籍分为四类,即“经”、“史”、“子”、“集”。“国学”就是保存在这“经”、“史”、“子”、“集”当中。“经”主要指儒家的典籍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经”有《六经》、《七经》、《九经》、《十三经》之说。“史”指各种体裁的历史书籍,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子”主要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及道教佛教方面的著作。“集”是总集、选集、别集,还有诗、词、赋,像《楚辞》《乐府诗集》等。 如果要问“国学”的精华是什么?那就要说到“儒道佛”了。有的学者就把“国学”主要归结为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文化。在中国过去就有这样的说法,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教:儒、道、佛。可见,中国人是多么看重这三家。 对作为“国学”主要组成部分的儒道佛三家,我们最应该了解的是什么呢?回答是:思想。因为思想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和核心。而思想是由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所构成。真正要进入国学的殿堂,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一定要对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有所把握。 国学观乎“心性”、“生命”、“人生”,一句话“观乎人文” 中国古代的先贤圣哲们具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中国圣贤最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亦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人生。古人云:“思以其道易天下”。就是说,中国古人思考着用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即“道”来改变天下。说白了就是,他们建立学说、提出思想的目的乃是:改变天下、和谐社会、净化人心、安顿生命。 群经之首的《周易》有这么一句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强调的是通过关注“人文”,以达到变化和成就天下以及天下人之心的目的。这里出现了为大家非常熟知的一个概念——人文,这是当下许多人都喜谈的一个概念,“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等等。但你要问他究竟什么叫“人文”?恐怕很少人能明了它的深义。《周易》是这样给“人文”下定义的,它说:“文明以止,人文也。”意思是,能止于文明的即是人文。这是对作为人并能够成为人而提出的标准。中国古人告诉你作为一个人,要知道“当其所为”和“不当其所为”。也就是说,人一定要知道你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这里有不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 山观实小孟彩娟 最新世界排名前十大奢侈品 1.信仰和理想 2.真诚和慈悲 3.质朴和童心 4.品德和责任 5.快乐和健康 6.魄力和信心 7.睡眠和假期 8.胸怀和心态 9.良知和道德 10.经历和故事 你拥有这些奢侈品吗?这些奢侈品用钱能买到吗?怎样才能拥有呢? 小结:学习国学经典,并积极力行,慢慢就会拥有精神的财富,奢侈品随之而来。这就是人生的智慧。智慧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一种人生,我们希望自己的身体好,工作好,希望家里的先生好,家庭好,希望小孩一切都好。要让人生圆满,要让自己心想事成,必须得有智慧。 一、为什么学? 接下来再给大家讲个故事《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一个生活充满苦恼的问题人去拜访一个智者,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问了好多问题。 智者说:你的问题太小了,我听不见也看不见,所以我无法回答。 那人问:那我怎么样才能让你听见看见呢? 智者说:你静静跟随我一年,等问题长大了你再问,我一定会给出一个你满意的答案,你说好吗?

那人怀疑而不满地说:你也许并不智慧,根本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到一年后谁知你会不会再往后推呢? 智者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岂能言而无信? 这时,智者身边的一个弟子插嘴道:你就相信吧!我当初和你一样,就是这样解决的!我担保你! 那人非常好奇,又问智者的弟子道:那你最后问了哪些问题呢?他又是如何回答你的呢? 智者的弟子说:我即使告诉你也是没有用的,唯有你经历了,你才会明白……。你还是先把心安下来,跟随、听话,到时不就知道了吗? 那人因为要得到答案,所以就无奈地答应跟随在智者身边。 很快,一年时间到了。在一个夜晚,智者拿着油灯,把那人带到一个漆黑杂乱的房间。智者把油灯挂在墙壁,然后坐下来提醒说:根据约定,现在你可以问任何问题,我立刻就回答你! 那人沉凝片刻,然后惊奇而欢喜地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那么多的问题都不见了呢? 智者并没有回答,仿佛没有听到,只是将身旁的灯吹灭,黑暗立刻吞噬一切,只听见智者的声音:请帮我倒一杯水好吗?我先润润嗓子。 那人问:我看不见,怎么倒水呢? 智者说:我告诉你就行了,你照我说的做就可以了。 那人虽不理解,但因为敬畏智者,也不抗拒,就问:水在哪里呢?杯子又在哪里呢? 智者说:都在你背后的墙角。 于是那人便跌跌撞撞地走到墙角,在黑暗中摸到了水壶和水杯,倒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