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名词解释全新

合集下载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1、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2、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它是指能够引起一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

3、脑死亡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4、高渗性脱水主要特征是:矢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超过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310mmol/l以上。

5、低渗透性脱水的主要特征:失钠多于失水,血钠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在280mmol/l以下。

6、等渗透性脱水:钠与水成比例丢失,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

7、血清钾浓度超过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8、PH是间接反映溶液氢离子浓度(H+)的标志,是(H+)的负对数值。

9、动脉血CO2分压是血浆中呈物理状态的CO2分子生产的张力。

10、标准碳酸氢盐是全血在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11、实际碳酸盐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实际体温和血氧饱和度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12、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13、碱剩余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将1L全血或血浆滴定PH至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14、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之间的差值,即AG=UA-UC。

15、代谢性中毒CELL以液H+和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6、呼吸性中毒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发性生高为特征的酸拣平衡紊乱,17、代谢性拣中毒: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而导致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8、呼吸性碱中毒: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

19、氧分压:以物理形态溶解在血浆内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20、氧容量:PO2为5.33KPA,温度为38度时在体外100 ml血液内红蛋白(HB)所结合的氧量。

21、含氧量:在100ml血液实际的含氧量,主要是指HB的实际结合的氧和极小量溶解于血浆的氧。

病生及临床表现

病生及临床表现

病生及临床表现病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一系列特征和症状。

本文将从病生的定义、病因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生的定义病生,又称为疾病,是人体异常状态的一种表现,通常是由于某种病因引起的。

病生可以是器官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可以是整体身体状况的变化。

二、病因病生的发生通常有多种病因,以下是常见的病生病因:1. 感染: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可以导致机体出现病生。

2. 遗传:遗传因素也是病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某些基因突变会引发特定疾病的发生。

3. 免疫系统失调: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会导致机体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引发病生。

4.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也会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不同的疾病在表现上会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1. 发热发热是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典型症状,通常伴随身体不适、头痛、咳嗽等。

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具体疾病而有所不同。

2.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肺炎、哮喘等。

病人可能感到气短、呼吸急促,甚至伴有胸痛等症状。

3. 疼痛疼痛是很多病生的共同表现,病人可能出现头痛、胃痛、牙痛等症状。

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具体的疾病有关。

4. 疲劳疲劳感是很多慢性疾病的典型表现,病人可能感到无力、乏力、精神不振等。

长期的疲劳感会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

5. 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是很多胃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胃炎、肠炎等。

病人可能感到恶心、食欲不振,并伴有呕吐。

6. 皮肤变化皮肤变化是很多疾病的外部表现,如湿疹、皮疹等。

病人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丘疹等症状。

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临床表现。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病生及其临床表现。

鉴于每位病患的具体情况不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行。

总结:本文从病生的定义、病因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对病生进行了探讨。

病生是常见的疾病,通过了解病生的临床表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1.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

2.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脑死亡: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4.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细胞内外液均减少,细胞内液减少更明显。

5.低渗性脱水:又称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稍增多。

6.等渗性脱水:主要特征是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保持在280~310mmol/L﹙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7.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8.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mol/L称为低钾血症。

9.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10.动脉血PaCO2:是指血浆中以物理状态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值为33~46mmHg。

11.标准碳酸氢盐SB:是指全血在标准状态下,PaCO2为40mmHg,血氧饱和度在100%,38℃的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12.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体温,血氧饱和度,PaCO2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13.缓冲碱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阴离子﹚总和。

14.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量与为未测定阳离子量的差值,即AG=UA-UC.15.碱剩余BE:指在38℃,血红蛋白完全氧合,PaCO2为40mmHg的条件下,得1L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等于7.4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

病生名词解释 (10个名解考9个,本科需记住英文)

病生名词解释  (10个名解考9个,本科需记住英文)

病生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2.疾病:(disease)是在疾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病理过程。

是指不同器官系统的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4.脑死亡(brain death):是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5.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6.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又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7.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水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成比例的丢失,此时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又称低容量性正钠血症。

8.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指患者肾排水功能降低,或再输入大量水,使细胞内外液容量均增加,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9.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0.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由于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的体液酸碱度稳态破坏。

11.缺氧(hypoxia):由于机体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而引起的机体代谢、功能、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63. 缺陷病毒: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称为缺陷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即为缺陷病毒,本身不能复制,必须在HBV或其它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64.虫媒病毒:是指一大类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在人、家畜及野生动物间传播疾病的病毒。
65.日本乙型脑炎:即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性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50.缺陷病毒:可以表现为包膜表面缺损、衣壳缺损、病毒酶的缺损以及病毒复制周期不完整等,但其根本原因是病毒基因组有缺损。这种病毒不能单独复制与合成完整的子代病毒,但若与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同时感染细胞时,则这些缺陷病毒可以复制。
51.顿挫感染:是指有些宿主细胞不能全部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必要因子,致使所复制的病毒为不完整的、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亚颗粒。这种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又称流产性感染。
1.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2.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3.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4. 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5. 无菌: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6. 生长因子:某些其生长过程中需要的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有机物质,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10.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
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11.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12.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亚健康: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未达到明显病理性的程度。

疾病: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指全脑(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系统生物学:是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多层次、多系统研究各个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用计算生物学方法整合各组学数据来定量描述和预测它们的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的科学。

程序性死亡:泛指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细胞遵循一定的遗传程序主动的“自杀”过程。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其特征是细胞出现皱缩,胞膜出芽,形成凋亡小体,蛋白裂解,染色体凝聚,DNA特征性裂解,并最终被相邻的吞噬细胞所吞噬。

细胞坏死(necrosis):指严重的损伤因素如缺氧、高热、强酸、强碱等引起的细胞死亡,主要变现为细胞和细胞器肿胀,随后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出,引起炎症反应。

凋亡小体: 细胞凋亡时,质膜和内质网迅速内陷、包裹,将细胞分隔成大小不等的不连续的泡状小体。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等渗性脱水(正常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脱水热:指机体严重脱水后,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机体散热受影响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

病生名词解释总结

病生名词解释总结

病生名词解释总结病生1.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内的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通过细胞内复杂的级联信号转导,进而调节胞内蛋白质的活性或基因表达,使细胞发生相应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2.细胞受体是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3.膜受体一般为跨膜糖蛋白,具有膜外区、跨膜区和细胞内区。

4.核受体本质上为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因子,其配体为脂溶性分子。

5.细胞信号转导过程是将细胞信号通过受体或类似物质将信号导入细胞内并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蛋白的构象、活性或功能变化,从而实现调控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6.受体下调当体内配体持续升高时,配体-受体复合物可被细胞内化,内化后配体及部分受体被降解,部分受体返回胞膜重新利用,可致自身受体数量减少,称为受体下调。

7.受体上调持续高浓度的配体与受体结合,除可引起自身受体下调外,还可引起其他受体明显增多,称为受体上调。

8.受体增敏受体对配体刺激的反应增强称为受体增敏。

9.受体减敏受体对配体刺激的反应衰退称为受体减敏。

10.老化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功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

11.衰老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功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12.完全康复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全恢复正常。

13.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14.脑死亡人类个体死亡的判断标准。

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判断标准为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度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15.植物状态/植物人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主观意识丧失,但患者仍保留皮层下中枢功能的一种状态,仍保持自主呼吸功能。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亚健康: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

脑死亡:全脑功能(大脑、间脑、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

失水少于失钠,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水中毒:当给处在ADH分泌过多或肾排水功能低下的患者输入过多的水分时,引起水在体内潴留,并伴有包括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脱水热:脱水时,皮肤蒸发水分减少引起的机体散热受阻。

高钾血症:低钾血症:脑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脑容积增大。

阴离子间隙(AG):血清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减去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

即AG=UA-UC,正常范围为12±2mmol/L,反映了血浆中固定酸根的含量。

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

代谢性碱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

呼吸性酸中毒:因通气障碍引起的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CO2潴留)。

呼吸性碱中毒:因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

乏氧性缺氧:由于外呼吸(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缺氧,属于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由于Hb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

大多血氧含量减少,而血氧分压正常。

循环性缺氧:由于单位时间流经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 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氧中毒:由于长时间吸入氧分压过高的气体,而引起的细胞损害、器官功能障碍。

发热℃。

过热: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病生名词解释完整版

病生名词解释完整版

1、健康(health )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infirmity ),而且应该是躯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所处的一种完好(complete well-being )状态。

2、基本病理过程:简称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中都可以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发热、水肿等。

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病理过程,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同的病理过程。

3、疾病(disease )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5、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etiology agents ),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 )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有: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 分钟仍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及固定;④颅神经反射(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习题:名词解释1.体液:机体中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大多以水为溶剂形成的溶液称为体液。

2.电解质: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3.跨细胞液(第三间隙液):胃肠液、汗液、尿液、脑脊液、关节囊液等属细胞外液的特殊部分,形成过程中需消耗能量,约占体重的2%。

4.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蛋白质所产生的渗透压。

5.晶体渗透压: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物质即晶体物质所产生的渗透压。

6.高钠血症:血清钠浓度高于145mmol/L。

7.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

8.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9.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即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

病生——名词解释(最终版)

病生——名词解释(最终版)

病生——名词解释(最终版)病生---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亚健康:亚健康是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5.脱水(各型):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6.水肿(包括显隐性):显性水肿: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AHA12GAGGAGAGGAFFFFAFAF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7.水中毒:低血钠性体液容量过多,当给处在ADH分泌过多或肾排水功能低下的患者输入过多的水分时,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并伴有包括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即出现水中毒。

8.积水:体腔内过多液体积聚称为积水。

9.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同时有机体总钾含量缺乏。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0.代酸: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

代碱: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呼酸:是指因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下降。

呼碱:是指因通气过度,使血浆中 PaCO2原发性升高而AHA12GAGGAGAGGAFFFFAFAF导致的血液中pH升高。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1、疾病:指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我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

3、低渗性脱水:因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出来所引起的组织缺氧。

动脉血氧含量大多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5、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6、发热: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或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是指在内外致炎因素(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摄氏度的病理过程7、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受损或调节障碍,致使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8、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舒缩或泵功能障碍,以致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一种病理过程9、心脏前负荷:又称容量负荷,是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10、氨中毒:此学说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而导致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11、假性神经递质:指肝性脑病患者脑内产生的生物胺,例如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但生理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故称为假性神经递质12、低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3.5mmol/L的状态13、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5.5mmol/L的状态14、呼吸性碱中毒:因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称为呼吸性碱中毒15、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细胞外液氢离子增加或碳酸氢根离子丢失而引起的血浆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原发性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16、休克肺:休克时,肺血液灌流降低而且持续,引起肺淤血、水肿、出血、局限性肺不张、微血栓栓塞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的病理改变,称为肺休克。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1脑死亡:全脑(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各部)的功能发生了不可逆性的停止。

2健康:不仅是没有病痛,还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康宁的完美状态。

3适应:组织和细胞在内、外环境中,在各种有害因子的持续作用下,通过调整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得以存活的过程。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

4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子的作用而转化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因受损伤后而发生代谢障碍所致,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6肉芽组织:是由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7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8再生: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丧失后,由缺损邻近的同种细胞增生填补的过程。

9修复:是指机体的细胞和组织受到损伤所造成的缺损后,由周围同种细胞的再生或纤维性修复的过程。

10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所发生的医学观防御为中心的防御性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与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11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的内源性化学介质。

17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

18蜂窝织炎:弥漫性化脓性炎。

19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的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在局部形成肿块。

20异型性:是肿瘤组织在细胞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21转移:是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到达到他处并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性质相同的新肿瘤的过程。

22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经久不愈,有可能转变成癌。

23原位癌: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全层,尚未突破基底膜的癌。

24低钠血症:是指血清Na+浓度<130mmol/L的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25高钠血症:是指血清Na+浓度>150mmol/L的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病生名词解释完整版

病生名词解释完整版

反常性碱性尿酸中毒时尿液一般呈酸性,但在高血钾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远曲小管上皮Na+-K+交换增强,导致肾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故称之为反常性碱性尿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当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后者被吸收而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称之为肠源性紫绀。

发热激活物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热限:发热(非过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通常达不到42℃,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内生致热原: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发热时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小儿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称为热惊厥。

致热原(pyrogen)是指具有致热性或含致热成分,并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人体和动物发热的物质。

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适应反应。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在热应激原或其他应激时细胞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或应激蛋白。

劣性应激(distress)是指由于应激原的作用过于强烈,引起病理变化,称之为劣性应激。

急性期蛋白: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期蛋白。

热休克蛋白: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P)指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相关疾病是指如果应激作为重要条件或诱因在某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作用,通常称之为应激相关疾病。

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general Shwartzman reaction,GSR)给动物静脉内注射小剂量内毒素,间隔24小时给同一动物静脉内再次注射内毒素时,由于该动物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已处于封闭状态,致使该系统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能力降低,并无法使微内毒素灭活而引起DIC。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低渗性脱水:也叫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Na+>失水血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特点失水>失钠血清Na+>150mmol/L 血浆渗透>310mmol/L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等渗性脱水: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离子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高钾血症:血钾浓度大于5.5mmol/L低钾血症: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脱水热:由于脱水引起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障碍,使体温升高称脱水热,主要见于高渗性脱水的婴幼儿。

代谢性酸中毒:以血浆[HCO3-] 原发性减少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呼吸性酸中毒: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碱中毒:以血浆[HCO3-] 增加或H+丢失引起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碱中毒:以血浆H2CO3原发性减少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缺氧:凡因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使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的病理过程。

低张性缺氧:由于吸入气中氧分压降低或外呼吸功能障碍所致的缺氧,也称为乏氧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也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循环性缺氧: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流量减少或静脉淤血,血流速度减慢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hypkinetic hypoxia) 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组织中毒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 )发绀:毛细血管内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休克:多种病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病生名词解释全新

病生名词解释全新

病生名词解释I .疾病(disease)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出现自稳调节紊乱和异常生命活动。

2.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3. 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 )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

4 .病因(etiology agents )作用于机体能引起疾病(具有决定性)并赋予疾病某些特征(具有特异性)的因素。

5. 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 )能有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导致胎儿出生时就患有某种疾病。

6. 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 )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决定或影响疾病发生,发展或转归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7. 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 )能加强病因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8 .发病学(pathogenesis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9. 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 )病因去除后,机体的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形态结构完全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机体自稳功能恢复正常。

10 .死亡(death)死亡是机体生命的终结,其标志是心跳,自主呼吸永久停止。

II .脑死亡(brain death )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同时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停止。

特点: 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昏迷以及大脑无反应性;无自主运动;颅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1 .脱水(dehydration )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体液容量减少2%以上),而不能及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

2.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失钠多于失水,血活钠小于130mmol/l ,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 ,细胞外液量减少。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性水肿,全新衰竭特别是右心衰竭的时候,根据水肿液的分布的不同可表现为皮下水肿,腹水,胸水等可称为心性水肿。

心脏肌源性扩张:心肌拉长不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

向心性心肌肥大:是指心脏在长期过度的压力负荷作用下,收缩期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导致心肌肌节并联性增生,心肌纤维增粗,室壁增厚。

离心性心肌肥大:指心脏在长期过度的容量负荷作用下,舒张器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导致心肌肌节串联性增生,心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腔扩大。

心肌重构:心力衰竭时适应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心肌及心肌间质在细胞结构,功能及遗传表型方面所表现的适应性,增生性的变化。

死腔样通气:包括解剖死腔通气和肺泡死腔通气。

总的死腔通常称为生理死腔,解剖死腔指停留于器官,支气管中不参与气体交换的气量。

肺泡死腔指气体虽可进入肺泡但不能参与气体交换的部分,一般出现在(1)进入肺泡的气量超过对应的毛细血管血流动脉变化所需的量,超过的部分即是;(2)在只有通气而无血流的肺泡中。

静脉血掺杂:通过短路的静脉血液未经动脉化而直接掺入动脉血中,称为静脉血掺杂。

肺性脑病: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轻度升高可直接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进一步升高则刺激作用丧失,而出现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血中二氧化碳分压为正常的二倍时,病人经常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称为二氧化碳麻醉或肺性脑病。

等压点:呼气时,气道内压是正压,压力由小气道至中央气道逐渐下降,在呼出的气道必然有一部分气道内压与胸内呀相等,该处称为等压点。

Respiratory failure(呼吸衰竭):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至于在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同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病理过程。

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限制性通气不足)呼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通气不足。

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阻塞性通气不足) 呼吸道阻塞或者狭隘引起的气道阻力异常升高所致的通气不足。

病生-名词解释大全

病生-名词解释大全

病生名词解释大全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drug targe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名词解释病生

名词解释病生

名词解释病生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drug targe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生名词解释---------------------------------------------------------------------------------------------------------------------------------------------------1.疾病(disease)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出现自稳调节紊乱和异常生命活动。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3.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

4.病因(etiology agents)作用于机体能引起疾病(具有决定性)并赋予疾病某些特征(具有特异性)的因素。

5.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能有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导致胎儿出生时就患有某种疾病。

6.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决定或影响疾病发生,发展或转归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7.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8.发病学(pathogenesis)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9.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病因去除后,机体的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形态结构完全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机体自稳功能恢复正常。

10.死亡(death)死亡是机体生命的终结,其标志是心跳,自主呼吸永久停止。

11.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同时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停止。

特点: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昏迷以及大脑无反应性;无自主运动;颅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1.脱水(dehydration)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体液容量减少2%以上),而不能及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

2.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细胞外液量减少。

3.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4.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水和钠等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代偿后血浆渗透压仍处于正常范围。

血清钠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5.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血钠少,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

体钠总量增长或不变。

患者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6.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指血清钠小于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

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等容量性三种。

7.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指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

血浆呈高渗状态,但总钠量可增多,不变或减少。

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等容量性三种。

1.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多数情况机体伴有缺钾。

2.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极少伴有细胞内钾含量增高。

3.超极化阻滞(Hyperpolarized blocking)低钾血症中,由于钾浓度降低,细胞内外钾离子比值增大,静息状态下钾外流增加,静息电位负值增加,与阈电位距离增大,导致细胞兴奋性降低。

4.去极化阻滞(Depolarized blocking)重度高钾血症中,由于钾浓度升高,静息电位负值减小,与阈电位距离过小,导致肌肉细胞膜上快钠通道失活,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丧失,肌肉无力。

5.反常性酸性尿(Paradoxical acidic urine)低钾血症中,细胞K+移出↑、进入↑,机体呈代谢性碱中毒。

但肾小管上皮细胞由于H+过多,H+-Na+、H+-K+↑,导致反常性酸性尿,加重代谢性碱中毒。

1.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机体的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的病理过程。

2.固定酸(fixed acid):是指不能变成气体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的酸性物质,又称非挥发酸。

如硫酸、磷酸、乳酸、酮体、乙酰乙酸。

3.碱剩余(base excess, BE):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所消耗的酸碱量,不受呼吸的影响。

4.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AG)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和未测定阳离子的浓度差值。

5.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6.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属于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血浆乳酸浓度>5mmol/L,可能由肝硬化,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CO中毒,pO2过低等造成。

7.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属于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由于糖尿病、长期饥饿、乙醇中毒导致血浆酮体上升。

8.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compensated metabolic acidosis)当机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细胞组织内外离子交换,肺和肾代偿作用,pH值得以维持正常,称此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HCO3-]↓/ [H2CO3]↓≈20:1,pH≈7.3,酸、碱指标:Pa CO2↓,AB、SB、BB ↓,AB<SB,BE负值↑9.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decompensated metabolic acidosis)当机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作用达到极限,pH值<7.3,称为失代偿性酸中毒。

[HCO3-]↓/[H2CO3]比值<20:1,pH<7.3,酸、碱指标:PaCO2↓或正常、AB、SB↓、BB,AB< (=) SB ,BE负值↑10.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血浆原发性[H2CO3]升高、pH呈降低趋势的病理过程。

11.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增多、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12.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1.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时,体温上升超过正常体温0.5℃。

2.过热(hyperthermia)机体的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以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

3.致热原(pyrogen)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一类耐热的物质,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种。

4.发热激活物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再经一些后继环节引起体温升高的各种物质。

5.内生致热原(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6.寒战(shivering)感觉寒冷的同时伴有全身不由自主的颤抖、肌肉收缩的表现。

7.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fastigium):核心温度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自感酷热、皮肤蒸发↑、皮温↑、皮肤和口唇干燥的时期。

发热时相的第二相。

8.热限(hyperthermic ceiling 或febrile limit)致热源静脉注射引起的发热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致热源剂量,发热效应就不再增强,体温上升被限定于一定高度,称为热限。

9.下丘脑终板血管区(organum vasculosum laminae terminalis,OVLT)内生致热原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脑血管区,即下丘脑终板血管区,该区位于第三脑室壁的视上隐窝处。

1.缺氧(hypoxia)当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从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以致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 O2)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3.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max)标准状态下,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4.氧含量(oxygen content, CO2)指100ml血液内实际含氧量。

5.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

6.动–静脉氧差(A-V d O2)指动脉血氧含量(CaO2)与静脉血氧含量(CvO2)的差值。

7.P50Hb氧饱度为50%时的氧分压。

8.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指由PaO2降低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

9.大气性缺氧(atmospheric hypoxia)吸入气体氧分压过低导致的低张性缺氧10.紫绀(cyanosis)是指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加且超过50g/L 时,皮肤粘膜呈现紫兰色的现象。

11.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

12.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emia)就是血液性缺氧。

13.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食用大量新腌咸菜或腐败的蔬菜,大量硝酸盐经胃肠道细菌作用还原成亚硝酸盐,由肠道黏膜吸收后,引起高铁Hb血症。

患者皮肤、黏膜(口唇)呈现青灰色。

14.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15.缺血性缺氧因为总血流量减少造成的循环型缺氧成为缺血性缺氧。

16.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发生障碍,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导致的组织细胞缺氧,称组织性缺氧。

17.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高原空气稀薄导致低张性缺氧,引起的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肿胀18.氧中毒机体吸入高压氧,超过一定的压力和时程,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紊乱或导致的病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