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单元测试题

姓名 等级 时间 一、填空。

1、甲数的43正好与乙数的3

2

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

2、一种农药的药液和水的比是1:2000,现在药液650g ,应该加水( )kg.

3、学校食堂有一批大米重167t ,每周用去161,能用( )周,每周用去16

1

t ,能用( )

周。

4、一台拖拉机53小时耕地3

1

公顷,这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 )公顷,耕地1公顷需要( )

小时。

5、0.1t :50kg 的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cm,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cm 2..

7、一种盐水有120g ,盐和水的比是1:5.如果再放入5g 盐,那么盐和水的比是( )。

8、4.5与它的倒数的比是( ):( )。 9、

()2=( ):15=12

()=8:( )=0.25 二、判断。

1.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

2.大、中、小三个数的比是1:2:

3.( )

3、大牛与小牛的比是4:5,大牛的头数比小牛少5

1

。( )

4、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前项和后项一定是质数( )

5、加工一批零件,甲7小时可以完成,乙9小时可以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9.( )

三、选择。

1、比的( )不能为0. A 、前项 B 、后项 C 、比值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它们高的比是( )。

A 、1:1

B 、1:2

C 、2:1

3、减数是被减数的5

3

,差与减数的比是( )。

A 、2:5

B 、2:3

C 、3:2

4、甲数是乙数的4

1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A 、4;1

B 、1:4

C 、1:5

D 、5:1

5、10升汽油倒出101,再倒出10

1

升,还剩( )。

A 、9升

B 、8.9升

C 、8.1升 四、计算题

1、把下面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69

:0.75 2:0.45 0.7:2

0.375:4

3

8cm:0.5m 3时20分:50分

2、能简算要简算。

39÷1713 41+54÷43 (157+177)÷17

7

53÷61÷31×31 43÷56+43÷6 241÷(10÷95)

3、解方程。

158÷x=54 21x +32x=21

8

3-3x=31

4、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6

5

是40 ,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32加上4

3

的和是1,这个数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144cm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度数比是4:1,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底角是多少度?

3、用来消毒的碘酒是把碘和酒按1:50的比混合配制而成的。现在有30g 碘,可以配置这种碘酒多少千克?

4、四年级3个班共做好事180次,一、二、三班做好事次数的比是4:5:6。三个班各做好事多少次?

5、学校募捐活动中,四、五年级捐款钱数的比是3:4,四年级捐款1800元,五年级捐款多少元?

6、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40,约分后等于5

2

。这个分数是多少?

7、甲乙两车从相距108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比5:4,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甲乙两个厂共有工人200人。如果从甲厂调15人到乙厂,两个厂人数的比就是3:2。乙厂原来多少人?

9、一批图书按5:3分给一、二年级,已知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分了40本,这批图书共多少本?

最新202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试题及答案

人教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数 学 试 题 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的答案选出后,必须使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一、判断题。对的在答题卡上涂A ,错的涂B 。(5分) 1、3.6÷0.3=12,所以3.6能被0.3整除。 ( ) 2、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 3、5620÷70=562÷7,因为562除以7的商是80,余数是2,所以5620除以 70的商也是80,余数是2。 ( ) 4、88008000的零都可以不读出来。 ( ) 5、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5厘米,大圆面积与小圆面积之比是5:2。( )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给出的答案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在答题卡上涂黑,涂错或不涂均为零分。(10分) 6、A =2×2×3×3,那么A 有( )个因数。 A.2 B.4 C.9 D.10 7、下面年份中,二月份是29天的年份是( )。 A.900年 B.2015年 C.2008年 D.2014年 8、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没有关系 9、下面的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1463 B.2115 C.2415 D.32 24 10、-2℃比-5℃高( )℃。 A.-3 B.3 C.7 D.-7 11、如果a ÷b = 5(a 、b 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 、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A 、a B 、b C 、5 D.0 12、一个比的前项扩大10倍,后项缩小10倍,则比值( )。 A.扩大10倍 B.扩大100倍 C.缩小100倍 D.不变 13、一个纯小数的小数部分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0.112123123412345…… 第一个数字8出现在小数点右边的第( )位上。

六年级数学求比值和化简比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求比值和化简比练习题 化简下列各比。 (1)56 :1524 (2)30分钟:1.5小时 (3)15 吨:400千克(4)0.875:74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9.6:315 (2)360千克:0.45吨 (3)25厘米:12 米(4)45分:23 时 一、填一填.(42分) 1.10:36=(),读作()。 2.4/()=()÷12=9:()=25%。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边长与周长的比是():(),边长与面积的比是():()。4.A是8.4,B比A少3.6,A:B=():(),比值是()。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它是()三角形。 6.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6㎝,长宽的比是7: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种盐水,盐与水的比为1:10,现有这种盐水共550克,其中盐占()克,水占()克。8.():5=9/15=27÷()=()%=()成。 9.():2=11/4=():()=()/12=()% 10从甲地到乙地,小李用了4时,小张用了3时。小李和小张所用的时间的比是():(),他们的速度比是():()。 11.一块铁与锌的合金,铁占合金的2/9,那么铁与锌的质量之比():();合金的质量是锌的质量的()倍。 1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 ,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13.甲、乙两篮各盛有35个鸡蛋。如果从甲篮取出5个鸡蛋放入乙篮,那么乙篮与甲篮的鸡蛋个数的比是():(). 14.40克盐放入2.5千克的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是( ):( ),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 ).在浓度为5%的盐水中,盐与水质量比是( ):( ),水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 ). 15.某班女生比男生多1/4,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 16.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4:1,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 ):( ),面积比是( ):( ).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1,那么它们的表面积比是( ):( ),体积比是( ):(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10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 ) A.都不能为0 B.都可以为0 C.前项可以为0 D.后项可以为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知识点教案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一系列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不仅要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比”。通过设计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活动,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3.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过程。 在应用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先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经验,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包括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策略有了切身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比的意义…………………………………………………………………………………1课时2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3比的应用…………………………………………………………………………………1课时 1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附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仔细审题,正确填空.(共36分,每空3分.) 1.( ):24=8 5= 10÷( )=20:( ) 2.小李6分钟走480米,小明5分钟走250米,小李速度与小明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六(1)班有男同学24人,女同学18名,男同学与女同学人数的比是( ),女同学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4.一个小礼盒内装有皮蛋、盐蛋和鲜蛋.三种蛋的个数比是3:2:7.由此可知,这个礼盒内皮蛋的个数是盐蛋的,鲜蛋的个数是三种蛋的. 5.幼儿园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用消毒液与水按1:200的比配成消毒水给小朋友洗手,如果配置消毒水10.05千克,那么需要消毒液( )千克;现有80千克水,要配置这种消毒水,需要消毒液( )千克. 6.研究表明,8岁以上的儿童按5:3安排一天的活动时间与睡眠时间是最合理的.今年上6年级的小明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 )小时才是合理的.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共8分,每题2分.) 1.在某届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中,日本队与韩国队的比赛结果是0:3,这也是一比.(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3.淘气和笑笑今年的年龄比是6:7,明年两人的年龄比一定是7:8. ( ) 4.六年级订阅《学习方法报》和《学习报》共30份,它们的份数比不可能是1:3. (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共12分,每题3分.) 1.一个比的比值是3,比的后项是4 1,比的前项是( ). A.21 B.4 3 C.12 2.在8:9中,如果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加上16 B.乘2 C.乘3 3.园林处有9吨黏土和24吨沙土,现要把黏土和沙土按1:3的比配制成新土,最多可配制( )吨新土. A.32 B.33 C.36 4.小刚把一包糖果分给军军和亮亮,按3:5与按7:9来分,结果( ). A.按3:5来分军军分得多 B.按7:9来分军军分得多 C.两种分法军军分得同样多 四、化简下列各比,并求比值.(共12分) 32:5 4 43:0. 5 0.52m:13cm 五、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共32分,每题8分.)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六(1)班48名学生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主题为“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环保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5.六(1)班参加本次活动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妈妈在本月的收入中支出的钱数和储蓄的钱数的比是3:5,月底结算时发现,支出的钱数比储蓄的钱数少1200元.妈妈本月的收入是多少元? 3.小红家后院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用篱笆将菜地四周围起来,则篱笆的长度是40米.如果菜地长与宽的比是3:1,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4.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学校运来200棵树苗,老师栽种了 10 1,剩下的按3:4:5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哪个年级分到的树苗最多,是多少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

A C D E 甲 乙 人教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仔细填空:(每空1分计18分) 1.据统计,2016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428925482人,读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人,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人。 2.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按3:1的比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放大前的图形的面积比( )。 3.在 3 1 、3.3、33.3%、0.3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4.12的因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5.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接头处不计),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这个圆柱的高是( )米。 6.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合格的和不合格的数量比是24 :1,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 7.把1.2千克∶24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8.宿迁到南京大约2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这幅地图的数值比例尺是( )。线段比例尺是( )。 9.一个圆锥形容器盛满水,水深为18厘米。将圆锥形容器的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水深为( )厘米。 10.“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10月16日凌 晨7时23分安全着陆。它在空中共飞行了( )小时( )分。 二、精心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如果a×b=0,那么( )。 ① a=0 ② b=0 ③ a 、b 都为0 ④ a 、b 中一定有一个为0 2.1、3、7都是21的( )。 ① 质因数 ② 公约数 ③ 奇数 ④ 约数 3.两根同样2米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 43,从第二根上截去4 3 米。余下部分( )。 ① 无法比较 ② 第一根长 ③ 第二根长 ④ 长度相等 4. 在右图的三角形ABC 中,AD :DC=2:3,AE=EB 。 甲乙两个图形面积的比是( )。 ①1 :3 ②1 :4 ③2 :5 ④以上答案都 不对 5.某校六一班有45人,男女生的比可能是( ) ①3:5 ②3:2 ③4:3 三、认真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缩小了10倍。( ) 2.把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配成盐水,盐水的含盐率是5%。( ) 3.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的比是1 :1。( ) 4.小明应完成的作业量一定,他已完成的作业量和未完成的作业量成反比例。( ) 5.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多 3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比》过关题一、填空题。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 9 。” 这里把()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关系式是:() 2、15÷()=5:8= ( ) 40 = () 3、4:5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果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4、一份稿件,甲要4小时打完,乙要5小时打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工作效率的比是()。 5、长方形的长是宽的5 4 ,长和宽的比是():()。 6、长方形的周长是36cm,长是10cm,长与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7、大正方形的边长是5cm,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cm。大小正方形的边长比是(),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8、一本书,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3 4 ,未看的与已看的页数比是(),已看的占总页数的(),未看的占总页数的()。 9、学校买回280册图书,按4:3的册数比例分给高年级和中年级同学,高年级分()册,中年级分()册。 10、甲、乙两个房间的面积比是3:5,乙房间的面积是20平方米,甲房间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判断题。 1、8:3= 8 3 。() 2、比的后项不能为0。() 3、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1 10 ,盐和水的比是1:9。()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5、如果比的前项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同时加16。()6、如果甲:乙= 3 4 ,那么,乙:甲= 4 3 。()三、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6:8= 7:28= := := 2 5 := 2 9 : 1 3 = 四、化简下面各比。 68:17= :2= 1 20 : 1 40 = 4: 1 20 = 18:54= := 五、解决问题。 1、某化工厂按1:4的比配制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第四单元:比 教学内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情境导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每题2分,共24分) 1.():10==18÷30=()%=()折。 2.有3,5,6三个数,再添上一个数()可以组成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3.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均不为0),则甲数乙数=() ()。 4.如果,那么m=(),n=()。 5.如果x=6y,那么x和y成()比例。 6.一部电视剧的总集数一定,每天播放的集数和播放的天数成()比例。 7.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3.6 cm,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km。 8.比例尺100:1,表示把实际距离()后画在图纸上。有一个机器零件长1.5 mm,画在图纸上的长是30 cm,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9.一个三角形的底是9 cm,高是6 cm,把它按1:3缩小后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10.在比例35:10=21:6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增加30,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才能使该比例成立。

11.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60圈,从动轮有30个齿,每分钟转()圈。 12.右表中,如果x和y成正比例,“?”处填(); 如果x和y成反比例,“?”处填()。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 1.两个比不一定能组成比例。() 2. ,a:b=3:2。() 3.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 4.按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图形,图形的形状不变。() 5.在一幅平面图上,图上距离3 cm表示实际距离60 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 6.如果x=6y,那么x和y成反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题1分,共6 分) 1.六(1)班有56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A.2:3B.3:4 C.4:5D.5:6 2.下面的比中,不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A.0.9:2.4 .12:32 C.43:12 D.1:23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检测试题及答案【新】

人教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认真审题,细心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8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万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千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上都是零,这个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2.把 8 5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 )米,每段占全长的( )。 3.六年级毕业典礼上,学生会会长小华按照3个黄气球、2个红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会场。则第32个气球是( )颜色的。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与直角的比是2:3,另一个锐角是( )。 5.A=B +1,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6.时钟的时针长10厘米,从12点到3点分针尖端经过的路程是( )。 7.把一个底面半径5厘米、高0.5米的圆柱形钢锭,铸成底面积大小不变的圆锥形钢锭,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的比是( )。 8.妈妈说:“我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多6”妈妈今年a 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明的年龄,写作( );如果妈妈今年30岁,那么小明今年( )岁。 9.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 )比例,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成( )比例。 10.六(1)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0只船。每只小船坐3人,每只大船坐5人。租用的小船有( )只,大船有( )只。 二、仔细推敲,正确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比的前项乘以2 1 ,后项除以 2 ,比值不变。 ( ) 2.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它们一定等地等高。 ( ) 3. 折 线 统 计 图 更 容 易 看 出 数 量 增 减 变 化 情 况 。 ( ) 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一定平行 。 ( ) 5.图上距离一定比实际距离短。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题2分,共12分) 1.一个小于1的数,它的倒数一定比原数( )。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 【课内检测】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判断. ①5 3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②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③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④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3 4 倍. ( ) 【课外训练】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1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4、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0 1 ,糖与水的比是( ). 5、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比》达标检测 【知识要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内检测】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8∶5=24∶( ) 42∶18=( )∶3 3、化简下面各比. 21∶35 65∶ 94 0.8∶0.32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5、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课外训练】 1、化简下面各比. 35140 0.4∶32 0.3吨∶150千克 0.6∶3 2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四单元比例 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

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方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9、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10、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1、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2、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3、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与比例尺的关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5、应用比例尺画图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6、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相似图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 再进行化简:例如:61:92=(61 ×18):(9 2×18)=3:4 也可以用:4:34329619261==?=÷ 15:815 8 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5、() 210 3615()24()()43:2+=+=÷=÷=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3.读法不同。如6:4求比值是6:4=6÷4=4 6=2 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6:4=6÷4=4 6 =2 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小学毕业试卷 六 年 级 数 学 一、用心思考,谨慎入座。(第二题2分,其余每空1分。计20分) 1、我国移动电话超过一亿八千二百零三万五千部,横线上的数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部,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部。 2、( )% = 0.75 =( )÷12 = 12:( ) = 6 ( ) 3、x 和y 互为倒数,那么x 9 ×y 8 =( )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a 米,高是底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5、甲、乙、丙三个班平均人数是48人,甲班有48人,乙班和丙班人数的比是5:7。乙班有( )人,丙班有( )人。 6、把5米长的钢筋,锯成一样长的小段,锯了6次,每段长度占全长的( ) ,每段长( ) 米。 A D 7、一个长方形(如右图) .AB=4厘米,BC=2厘米 。现将 图形绕 AB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图形体积是( )立方厘米。 B C 8、一个底面周长为6.28分米,高0.3米的圆柱形木头,沿直径垂直底面截成同样的两部分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沿横截面截成同样的两部分,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 9、一件羊毛衫的现价是200元,比原来降低了50元,降低了( )%。 10、盒子里装着5角和1元的硬币共20枚。如果盒子里一共有16元,那么5角的硬币有( )枚;1元的硬币有( )枚。 11、在 295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一个数m,则得到的分数为8 5。这里的m=( )。 12、 通过观察图形中数的规律,得出A=( ), B=( )。 二、仔细甄别,作出判断。(每题1分,计5分。) 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 2、圆柱体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3:1。 ( ) 3、如果3a =4b ,那么a:b =3:4。 ( ) 4、1吨铁的83和3吨棉花的8 1 一样重。 ( ) 5、一份协议书的签订日期是2005年2月29日。 ( ) 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每题1分,计5分。) 1.与 13 ∶1 5 能组成比例的比是( )。 ① 15 ∶13 ② 15 ∶1 15 ③ 3∶5 ④ 5∶3 姓名: 班级: 学校: 考号: 考场座位号: 18 3 6 56 78 A 49 21 B 7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测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41分) 1、3:5=18÷( )=35 ()=( )%=( )(填小数). 2、夏季某天的白昼时间与黑夜时间的比是5:3,这天白昼是( )小时,黑夜是( )小时. 3、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2:3,棱长总和比是( ),表面积比是( ),体积比是( ). 4、乙数是甲数的7 3,则甲乙两数的的比是( ),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5、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6、已知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相等(不等于0),则比值是( );已知一个比的后项与比值互为倒数,则前项是( ). 7、把15克糖溶解在135克水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是( ),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8、学校今天出勤人数与缺勤人数的比是23:2,学校今天的出勤率是( ). 9、长方形的周长是30cm ,长是9cm ,长与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它的面积是( ). 10、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625,则甲乙两数的的比是( ),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11、六一班男生比女生多20%,则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12、甲数的4 3等于乙数的50%,则甲乙两数的比是( ). 1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完成,甲乙两队的时间比是( ),工效比是( ). 14、2:3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15、 六年级学生人数在40-50之间,已知男女生人数的比为5:4,六年级有( )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 )人. 16、甲和乙的比是3:4,乙和丙的比是6:7,则甲和丙的比是(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测试题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填空:(30分) 1、两个数的( )又叫两个数的比 2、路程与时间的比表示( ),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比表示( )。 3、1.2千克∶250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5 3=( ):15=()18 =6÷( )=( )(填小数)。 5、一个三个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是一个( )三角形。 6、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值是( ), 甲数是乙数的( )倍。 7、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 )。 8、已知甲数的16 相当于乙数的15 (甲乙两数均不为0),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30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水与盐水 的比是( ). 10、一个比是4:5,如果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变为( );如果前项加 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 11、一本书,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16 ,未看的与已看的页数比是( ),已看的占总页数的( ), 未看的与总页数的比值是( )。 12、学校买回280册图书,按4:3的册数比例分给高年级和低年级,高年级分( )册,低年级 分( )册。 1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数是( ) 二、判断题:(10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2、比的后项不能为0。 ( ) 3、如果a :6 7=b ,则a >b ( ) 4、小明和他哥哥去年的年龄比是5;8,今年他们的年龄比不变。 ( ) 5、21∶7不论是化简还是求比值,它的结果都是等于3。 ( ) 三、选择题:(10分)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 )比例。 2. 6的4个因数组成的比例是( )。 3. 3:4=6:8,如果第一个比的后项加3,那么第二个比的后项应该加( )才能使等式成立。 4.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5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 如果b 6a 2=,则) ()(a b ,)()(b a ==。 6. 圆锥的高一定,它的体积与底面积成( )比例。 7. 把6 1 41、、12、18组成两个不同的比例是( ),( )。 8. )(12)(24)(83=÷==(填小数)=(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时间和速度成比例。( ) 2. 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1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00 1。( ) 3. 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反比例。( ) 4. 2千克:5吨的比值是 5 2千克。( ) 5. 一个等式的左边是20和a 相乘,右边是20,则a 等于1。( ) 6. b 5a 4=,所以5 4b a =。( ) 7. 1.2:0.4和0.75:0.25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8. A :B=311时,那么3A=4B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每公顷小麦产量一定,种小麦的面积和总产量( )。 A. 不成比例 B. 成正比例 C. 成反比例 2. 每平方米种植玉米的棵数一定,土地的面积和种植玉米的总棵数(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3. 要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 5000 1,应选择的比例尺为( )。 A. 1:50000000 B. 1:5000 C. 5000:1 4. 会议室的面积一定,里面的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 )。 A. 不成比例 B. 成正比例 C. 成反比例 5. 在等式c b a =?(a 、b 、c 均不等于0)中,当b 一定时,a 和c 成( );当c 一定时,a 和b 成( )。 A. 正比例 B. 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6. 从甲地到乙地,客车和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4:5,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5:4 B. 41:51 C. 4:5 四、解比例。 x 5.72.1 6.3= 21:x :4131= 5.0:47:x = 2:91x :43= 2.4:5.3x :2.1= x :812:6=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题及答案

江都市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综合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知识回顾 1、一个数由6个十万,5个千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 读作 改写成由“万”作单位是 。 2、9:( )=( )%=4 3=( )折=( )(小数)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名称。 (1)一瓶雪碧容积2.5( ) (2)25分﹦( )时 一只鸡蛋约重5 0( ) 3.02吨=( )吨( )千克 4、数学活动课上,李军把一根7厘米长的塑料小棒平均剪成5段围成一个正五边形,每段长占全长的( ),每段长( )厘米。 5、由 这四张数字卡片组成的两位数中,素数有 , 偶数有 ,含有公因数3的有 ,2和5的公倍数有 。 6、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约是4.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7、在10.011、1001001、100.1%和1000 1001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相等的两个数是 和 。 8、下图中,若A 与B B 成反比例,则?是( )。 A 10 ? B 8 12 9、 还多12,场内共有 只小猪。 10、把一个圆转化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6厘米,原来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鞋的尺码通常用“码”或“厘米”作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b=2a -10(b 表示码数,a 表示厘米数)根据这个关系式,写出你自己所穿鞋的码数 ,厘米数 。 12、刘丽星期日休息时想帮妈妈做些事情:烧开水需5分钟,扫地需6分钟,用洗衣机洗衣服需25分钟,打酱油需5分钟、晒衣服需5分钟,经过合理安排,她做完这些事至少花 分钟。 二、仔细比较 1、下面节日都在小月的一组是( ) A 、妇女节、国庆节 B 、清明节、劳动节 C 、儿童节、教师节 D 、元旦、建军节 2、观察下图,被毛巾盖住的是( ) A 、3 B 、6 C 、2 D 、4 O 1 4 5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4.比 练习一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 【课内检测】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判断。 ① 5 3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②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③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④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 3 4倍。 ( ) 【课外训练】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1,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4、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01,糖与水的比是( )。 5、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练习二 【知识要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内检测】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8∶5=24∶( ) 42∶18=( )∶3 3、化简下面各比。 21∶35 6 5∶ 9 4 0.8∶0.32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 简整数比是( )。 5、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课外训练】 1、化简下面各比。 35 140 0.4∶ 3 2 0.3吨∶150千克 0.6∶ 3 2 2、判断: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质数的比。( ) 3、5∶12的前项增加1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 4、甲、乙两人每天加工零件个数的比是3∶4,两人合作15天后, 甲、乙两人各自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 )。 练习三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 【课内检测】 1、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知识点

比例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同),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反同),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3)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那么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那么就成反比例。 4、比例尺 (1)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按表现形式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按用途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方法:○1确定比例尺○2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3画图并标出名称和比例尺。 5、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一看、二算、三画。 6、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六年级上册比的练习题

第四单元比练习题 一.填空 1. 甲:乙= 3:2,甲是( )份,乙是( )份,甲乙的和是( )份 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 ),甲是总和的( ),乙是总和的( ); 甲比乙多( ),乙比甲少( )。 2. 甲是乙的34 ,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的比是( ); 甲比乙少( ),乙比甲多( )。 3. 乙仓库粮食是甲仓库粮食的23 ,甲乙两仓库存粮吨数的比是( ):( )。 3. 甲比乙多4 1,则乙比甲少( ),甲与乙的比是( ):( )。 4. 一本书今年的价格比去年的价格涨了15 ,今年价格与去年价格的比是( )。 5. 明明去年种下的小树苗,今年的高度增长了17 ,这课小树苗今年的高度与去 年高度的比是( ):( )。 5. 甲数的35 等于乙数的56 ,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 6. 一根绳子用去了全长的37 ,剩下的和用去的比是( ):( )。 7. 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3, (1)男生有10人,女生有( )人。 (2)女生有9人,男生有( )人。 (3)全班有50人,男生有( ),女生有( )人。 (4)女生比男生多5人,男生有( ),女生有( )人。 8. 4:3 = ( ):6= 12( ) = 20 ÷( )=( )27 9. 5:7的前项增加15,如果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或后项应乘以( )。 10. (1)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2:3,棱长和的比是( ),表面积的比是( ),体积比是( )。

11. (1)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1:1:2,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2:3:5,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12. 从A地到B地,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4小时,甲乙两车的时间比是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二、应用题 1.一根长28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3:4,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分米,长和宽的比是3:2,求长方形的面积? 3.一根长48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则长宽高各是多少米? 4.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三个数的比是1:3:4,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底角的度数比为2:1,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多少度? 6.用56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腰和底边的长度比是3:1,腰长 多少厘米? 7. 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为100,差与减数的比为1:4,被减数,减数与差分别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