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2教案

合集下载

比一比-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一比-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一比-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背景北师大版是一套知名的教材系列,其数学教材也备受教育界的关注。

本教案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中,“比一比”这一章节的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对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1.能够对数的大小意义进行理解;2.能够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数的比较;3.能够完成数的排列;4.能够理解同一单位下数的比较;5.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1.数的大小理解–呈现不同的物品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辨别大小;–引导学生将物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数的大小比较–引入“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给出不同数量的各类物品图片,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并使用符号进行表示。

3.同一单位下的数的比较–引入同一单位的概念;–引导学生使用同一单位的尺子进行长度的比较,对长短大小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4.实际生活示例–通过讲述“谁班上的书包最重?”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步骤步骤一:数的大小理解1.呈现不同大小的果汁盒、零食袋等物品图片。

2.让学生观察、辨别,判断大小。

3.引导学生使用同样的物品进行比较,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步骤二: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2.教师给出数量不同的物品图片,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使用符号进行表示。

3.引导学生自己找寻物品,进行大小比较练习。

步骤三:同一单位下的数的比较1.引入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

2.引导学生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比较,并应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表示。

3.让学生将不同长度物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步骤四:实际生活示例1.讲述“谁班上的书包最重?”等实际问题,让学生提供互相进行比较的物品/信息。

2.引导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使用符号进行表示。

教学评估1.通过步骤一,检测学生辨别大小、排列的能力;2.通过步骤二,检测学生理解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和使用符号的熟练程度;3.通过步骤三,检测学生应用同一单位尺子进行长度比较的能力;4.通过步骤四,检测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大小比较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3.4《比一比》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这一章节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下面,我将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等方面,为你呈现一份详细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比一比》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具体内容包括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高度、面积等,以及如何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第一,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理解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三,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不同长度、高度和面积的物体模型,以及一些比较符号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比如比较两根棒子的长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比较的方法。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使用比较符号来表示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讨论,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符号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符号的使用,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符号,巩固所学内容。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一比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比一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比一比的概念:理解比一比的意义,知道比一比是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属性的一种方法。

2. 比一比的方法:掌握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等属性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和描述比较结果。

3. 比一比的应用:能够运用比一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物体的重量、容积、面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一比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比一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比一比教具、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比一比学具、实物模型、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起学生对比一比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比一比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一比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4. 实践应用: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一比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比一比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比一比的概念、方法、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性的比一比题目,巩固学生对比一比的理解和掌握。

2.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比一比题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比一比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二)教学设计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比一比(二)”内容,强调“比一比(二)”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比一比(二)”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4.数据分析: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5.数学交流: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等特征。
(2)发现并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较的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但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2)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问题解决,是本节课的难点。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在讲解比较的方法时,可以采用更多的实例和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和应用。
2.在课堂管理方面,可以制定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0.教学评估工具:准备教学评估工具,如考试卷、测验题等,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情况。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比一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

但学生要把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进行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

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三、教法与学法: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因此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

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

你们愿意吗?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一比2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一比2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一比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2. 比较整数大小的应用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较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重要性。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比较的情况?怎样进行比较?2. 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出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 教师讲解比较整数大小的规则,并进行板书。

3.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应用拓展- 出示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解决问题。

-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应用题。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2. 教学内容:- 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比较整数大小的应用题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应用题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比较物体。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一起进行比较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释。

二、教学内容1. 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2. 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数量、速度、时间等。

3. 比较不同类别物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4. 比较不同情境下的物体和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比较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PPT课件、比较工具(如尺子、天平、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比较工具(如尺子、天平、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比较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技能。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比较物体。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的结果,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与归纳:对学生的比较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规律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2. 板书内容:比较的概念、方法、实践活动的步骤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比较活动,记录比较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释。

2. 让学生完成一份比较报告,描述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释。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比较物体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如观察不准确、分析不深入、判断不准确等。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比一比》教学内容: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第36、37页“比一比”。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针对本班情况,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

课堂上只有多让学生观察、比较,才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在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并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培养学生初步推理及逻辑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并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方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100以内数比大小题目、主题图、数字卡片、数字转盘。

教学方法:尝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比大小,用手势判断下面题目)23 O 32 69 O 78 57 O 53 30 O 8062 O 52 89 O 88 36 O 9 100 O 99二、探究新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名山,今天就让老师当导游带着你们一起游览我国的名山。

(师播放欣赏音乐、边粘贴主题图边介绍四大名山)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黄山海拔约1873米生2:香山海拔约575米生3:恒山海拔约2017米生4:华山海拔约2160米师:你们知道“海拔”指的是什么意思?生:这座山的高度师:我们一起把四座山的高度读一读师:你们能用以前学过比较的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吗?(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学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师板书课题: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师: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生1:我想知道黄山和恒山谁高?师: 要想知道黄山和恒山谁高?也就是哪两个数进行比较?生:也就是1873与2017比生:1873<2017师:说一说,为什么1873<2017生:千位1 比千位2小,所以1873<2017师小结板书: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那这个数就大生:我想知道恒山和香山谁高?生:2017 > 575师:为什么?生: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师小结板书: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反之三位数比四位数小生:我想知道华山和恒山谁高?生:2160 >2017师:为什么?生:千位都是2,百位1大于百位0,所以2160> 2017师小结板书: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次一位三、巩固练习:1、在O 里填上“>或<”1074 O 846 、389 O 982 、5102 O 51842、试一试:师出示数字卡片,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87 99 809 345 1725 4300师:怎样才能很快找到最小的数.生:先找数位最少的两位数师: 接着找什么样的数生:接着找三位数、四位数、最后再进行比较。

比一比-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一比-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一比-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2.认识数的大小,分辨数的大小,进一步理解数的比较大小;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例练习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为数学思维的运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表示数的大小,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关系;2.会比较大小的方法;3.通过实例练习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比较大小的方法掌握,理解基本概念;2.运用比较大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课时内容学习时间第一课比一比50分钟第二课比多少多少50分钟第三课比大比小50分钟第四课小数的比较50分钟第五课整数和小数的比较50分钟第六课综合练习50分钟第一课:比一比教学目标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表达数的大小,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的方法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内容,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让学生观察实物,比一比大小,认识大小的概念;3.教师出示图片、数字、字母和物品的大小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表示大小的方法;4.进行大班活动,如比赛等,进行互动教学;5.课堂作业: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

\第二课:比多少多少教学目标认识数的大小,分辨数的大小,进一步理解数的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掌握“比多少多少”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大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比多少多少”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2.归纳总结“比多少多少”数的大小关系;3.播放数学教学视频,了解比较大小方法;4.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5.课堂作业: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

第三课:比大比小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区分大小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比大比小”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内容,给学生展示一些物品让他们观察大小,并掌握比较大小方法;2.引导学生掌握“比大比小”比较大小的方法;3.教师设计多种小组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方法;4.课堂作业: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节 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节 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节比一比|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节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3单元第4节《比一比》。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进行相应的排列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辨别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特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找出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进行正确的比较。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以及用语言描述图形特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品,并进行比较。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进行回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找出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并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特征大小长短高矮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找出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辨别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比较各种图形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达图形特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 比一比2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比一比2教案 北师大版

比一比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件一、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二、玩中学。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

在()里填上“>”或“<”。

三、学中做。

1.试一试。

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2.想一想3.数学游戏。

4.估一估。

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练习五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及有关数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数材,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得作用。

教学准备投影片。

一、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学会了许多有关数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上一节练习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看看那个同学学的最出色。

对话平台二、学中做。

1.完成练习五的第1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3.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4.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

5.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7页的3.4《比一比》。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并能够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

2. 让学生能够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并能够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长短,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铅笔、直尺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的物体,如尺子、铅笔、直尺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如“这根尺子比那根尺子长”等。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讲解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比较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正确的比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用尺子等工具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哪些是长的,哪些是短的?”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1. 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如“这根尺子比那根尺子长”。

2. 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哪些是长的,哪些是短的?尺子铅笔直尺答案:1. 尺子是长的,铅笔和直尺是短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练习,掌握了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9篇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9篇

教案模板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9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 1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

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

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

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

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

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

在比两根绳的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察研究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

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思考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要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

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2023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一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的情况?”比如,比较两块糖果的大小,或者比较两个苹果的重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大小的奥秘。
此外,对于比较难点的部分,如理解面积大小的比较,有些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我觉得在下次课可以增加一些更具直观性的教具,如使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纸张,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
在讲授过程中,我也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知识点,但可能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仍然有些抽象。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的复习环节,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比较大小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比较任务,发展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能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一比》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比一比》,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引导学生理解比较概念,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关键词进行物体数量比较。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实例,掌握比较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比一比》这节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得还算不错。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这些比较符号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用直尺测量铅笔长度,互相讨论比较结果,我觉得很欣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习目标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编写说明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讨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一般都是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极少有在三个数之间找最大最小的情况),所以,较多地借助如小方块等直观模型和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由于数字大、数位多,被比较的数的个数也增加了,所以小方块和数数的方法缺少可操作性。

因此,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科书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当然,学生中不一定有人能很理性地通过数位顺序表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

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谁最矮?由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

当面对多个数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通过明显特征找出最小或最大的数往往是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节课的情境图中给出的四个数,有三个是四位数,有一个是三位数,所以学生会很明显看出香山最矮;有的学生会借助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方,很容易看出结果;当然,也会有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四座山中,三座都比1000米高,只有香山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谁最高?由三座山中找出最高的。

这三座山的高度都是四位数。

位数相同时怎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结合原有的经验和数位顺序表上的特征,会提出“位数相同时,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哪个数大,哪个数就大”;也可以用很生活化的语言,结合情境进行比较,如黄山和泰山都是一千多米,华山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在位数相同、最高位数字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座山的高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一比2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一比2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一比2
本教案主要针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比一比”第二部分,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一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地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
2.学会对小数进行比较,能够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通过数学游戏或课堂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2. 温故知新
通过老师的讲解、视频资料或其他多媒体方式,复习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3. 比一比知识点讲解
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技巧,包括整数和小数的比较方法,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的使用规则等。

4. 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点。

5. 拓展
通过思维导图、案例分析或其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拓展。

6. 作业布置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布置一定难度的作业,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课堂成绩、作业表现、实际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对整数和小数大小进行比较,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对于比较大小的规则和符号的使用也应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以上是本次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让您的教学工作更加顺畅,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3.4《 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3.4《   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本第34页“比一比”。

2. 教学课件、教具和学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找出物体的异同。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自备剪刀、彩纸、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过程。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出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较的方法和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教学内容:- 比较的方法- 找出物体的异同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导入- 小组合作-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课本第34页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出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后作业设计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一比》参考教案(精选16篇)

《比一比》参考教案(精选16篇)

《比一比》参考教案(精选16篇)
《比一比》参考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数学区中,可提共排序板、动物与食物想匹配的材料,如小兔子和萝卜、小狗和骨头等,请幼儿用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方法比较动物与食物的多少。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比一比》参考教案篇2
一、联系实际导入:。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比一比”章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数量、大小、长度、高度等属性的能力,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比较符号的认识与运用。

2. 学生对比较概念的理解。

3. 学生在比较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两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一个苹果大,一个苹果小)2. 教师总结:比较就是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长度、高度等属性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怎样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比较符号的运用方法。

3. 教师讲解比较符号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的方法及比较符号的运用。

板书设计:比一比1. 比较的概念: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判断。

3. 比较符号:>、<、=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及比较符号的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比较符号的书写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比一比2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比一比2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比一比2一、教学背景本课主要内容为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2》,教材为北师大版,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

在完成前面的《比一比1》的教学之后,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和练习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比较的概念;•学习使用多种方法和符号进行比较;•认识相等和不等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利用贴板、图片或其他实物展示不同的物品,由学生自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较的必要性和方法的多样性。

第二步:新课讲解(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含义,并教学表示不等的符号“<”和“>”。

2.老师出示两个需要进行比较的物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使用不等的符号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如量、数、比例等。

3.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学习在多个物品中确定最大和最小的方法。

第三步:小组合作(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提供不同的比较题目供小组内讨论和解答,鼓励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比较。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网上口算题目链接,供小组进行竞赛。

第四步: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回顾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使用多种方法和符号进行比较;•认识相等和不等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确定多个物品中最大和最小的方法;•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如量、数、比例等。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参与度、口算速度和准确性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和奖励,并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课件
一、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
二、玩中学。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

在()里填上“>”或“<”。

三、学中做。

1.试一试。

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2.想一想
3.数学游戏。

4.估一估。

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及有关数的知识,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数材,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得
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一、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学会了许多有关数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上一节练习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看看那个同学学的最出色。

对话平台
二、学中做。

1.完成练习五的第1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3.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4.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

5.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