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与雪荷载计算20200321
βz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高度小于30m,此值取1.0
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封闭式拱形屋面建筑,此值取1.0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高度小于10m,此值取1.0
风荷载 W0 ——基本风压(kN/m²),按照济南本地50年一遇大风,取值0.45kN/m²
N=100 0.35
主导风向SE、SSW、NE,其次是SW、 S,最少的是NNW
春季风多且大,尤以4月份最大,平均风 速为4m/s(三级),为全年平均风速最 大月。春季大风占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 的56%
承风面积
S1=40m*6m=240m²
承风阻力
P1=S1*W0=240m²*0.45kN/m²=108kN
倾翻力矩
M1=P1*H1=108kN*6m=648kNm,约66吨
倾翻阻力矩要 求
≥700kNm,约75吨
sk=μr s0 =1*0.3=0.3kN/m²
雪荷载
sk—雪荷载标准值(kN/m²) 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按单跨双坡屋面均匀分布,坡度小于25°,积雪分布系数
取1
s0—基本雪压(kN/m²),按济南50年一遇降雪,雪压取值0.3kN/m²
要求建筑支撑荷载>0.3kN/m²,折算重量为30kg/m²,帐篷屋顶面积约为400m², 要求结构承重为12000kg
基本风压 基本雪压
N=10 0.3
N=10 0.2
N=50 0.45 N=50 0.3
N=100 0.5
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
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导线在受到风力作用时会产生风荷载,导线的风荷载是指单位长度上单位宽度的导线所受到的风力大小。
导线风荷载的计算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
一、简化拟静力法简化拟静力法是一种简化的计算导线风荷载的方法,适用于导线的挠度较小的情况。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导线视为一条"紧绷弦",在考虑了导线自重和风压力的作用后,通过静力平衡求解导线的挠度和张力。
导线的风荷载公式如下:Fw=0.5*ρ*V^2*Cd*A其中,Fw为单位长度上单位宽度的导线所受到的风荷载;ρ为空气密度;V为风速;Cd为风阻系数;A为单位长度上的导线风面积。
上述公式中的风阻系数Cd是根据导线的尺寸和形状以及风向等因素来确定的,需要参考相关的风洞试验数据进行计算。
导线风面积A则是导线在单位长度上与风相对的面积。
二、实测拟静力法实测拟静力法是通过对导线的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导线的风荷载。
该方法要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并结合导线的结构特点和风洞实验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得导线在不同风速下的风荷载。
实测拟静力法中的计算公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导线的综合力学特性,如导线的弯曲刚度、拉伸刚度、弹性变形等。
其中,导线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和张力是重要的计算参数。
三、动力法动力法是一种较为严格和精确的导线风荷载计算方法,适用于导线的挠度较大的情况。
该方法基于动力学理论,通过对导线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获得导线的风荷载。
动力法的计算包括了对导线的自振频率、模态形状、阻尼特性等方面的考虑。
其中,导线的自振频率是导线的重要特性参数,可以通过对导线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状进行反复试验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导线风荷载的计算还需要综合考虑导线的材料强度、电气性能、安全系数等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会采用多种方法相互印证,综合考虑导线的各种因素,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荷载计算公式汇总
荷载计算公式汇总(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荷载计算公式荷载计算1楼板荷载120mm厚板: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120mm钢筋混凝土板 0.12x25=3 KN/m2板底20mm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考虑装修面层 0.7 KN/m2总计 4.44 KN/m2 取4.6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 KN/m2100mm厚板: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100mm钢筋混凝土板 0.1x25=2.5 KN/m2板底20mm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考虑装修面层 0.7 KN/m2总计 3.94 KN/m2 取4.1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 KN/m290mm厚板: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90mm钢筋混凝土板 0.09x25=2.25 KN/m2板底20mm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考虑装修面层 0.7 KN/m2总计 3.69KN/m2 取3.9KN/m2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 KN/m22屋面荷载以100mm厚板为例:恒载:架空隔热板(不上人作法) 1.0 KN/m220mm防水保护层 0.02x20=0.4 KN/m2防水层 0.05 KN/m220mm找平层 0.02x20=0.4 KN/m22%找坡层(焦渣保温层) 0.08x12=0.96 KN/m2100mm厚钢筋砼板 0.10x25=2.5 KN/m220厚板底抹灰 0.2x17=0.34 KN/m2总计 5.65KN/m2 取6.0KN/m2 活载:按规范GB50009-2001不上人屋面取0.5 KN/m2梁荷载:本工程外墙采用多孔砖MU10,墙厚190,内隔墙,卫生间均按120实心砖考虑。
铁塔基础作用力计算表
塔高= 塔头高= 塔头段长= μz底高= βz底高= 底高μz= 顶高μz= 底高βz= 顶高βz=
29.6 23.8 11.6
20 20 1.25 1.42 1 1.25
塔身风荷载:
V0= 23.5
μz= 1 βz= 1.24 μs*Aƒ= 30.866934
d= 1.823 c= 4.795 WS2= 13.211
-610.47 -681.44
A= -608.47 B= -610.47 C= 601.60 D= 603.59
右转: 520.25 541.08
-527.74 -548.57
0 0 0
终端(右转): 520.25 541.08
-527.74 -548.57
A= 520.25 B= 541.08 C= -527.74 D= -548.57
d= 1.823
底高βz= 1.25
c= 5.298
WS1= 7.208
顶高βz= 1.35
WS2= 17.304
导线风荷载计算:
导线截面 275.96 地线截面 78.94
1600
导线比载 43.13
导线直径 21.6
d3= 21.6
Lp= 250
线高= 18.7
底值 15
下限高μz= 1.14
塔身风荷载:
塔头高= 26.8
V0= 23.5
塔头段长= 11.6
V0= 23.5
μz= 1.3656
μz底高= 20
μz= 1.01
βz= 1.276
βz底高= 30
βz= 1.276
μs*Aƒ= 11.9845
底高μz= 1.25
μs*Aƒ= 38.748466
铁塔基础作用力计算表
塔高= 塔头高= 塔头段长= μz底高= βz底高= 底高μz= 顶高μz= 底高βz= 顶高βz=
29.6 23.8 11.6
20 20 1.25 1.42 1 1.25
塔身风荷载:
V0= 23.5
μz= 1 βz= 1.24 μs*Aƒ= 30.866934
d= 1.823 c= 4.795 WS2= 13.211
风对地线夹角 =
90
WX1= 1.765
WX2= 1.765 Ws=W0*μz*μs*βz* Af
βc= 1 μsc= 1.2
B= 1.2
WX3= 1.751
塔头风荷载:
V0= 23.5
μz= 1.3146 βz= 1.24 μs*Aƒ= 11.9845
a= 1 d= 1.823 WS1= 6.743
冰厚
0
α=
Sinθ= V0=
μz=
0.85 1
23.5 1.2214
βc= 1 μsc= 1.2
B= 1.1
WX1= 2.835 WX2= 2.835
上限μz= 1.42
风对地线夹角 =
90
βc= 1 μsc= 1.2
B= 1.2
WX3= 2.786
Ws=W0*μz*μs*βz* Af
塔头风荷载:
塔高= 26.6 塔身风荷载:
SJ4-15 地线风荷载计算:
导线风荷载计算:
WX=α*V02*μz*μsc*βc*d*Lp*B*Sin2θ/1600
冰厚 5
d1= 21.5
α= 0.85
Sinθ= 1 V0= 23.5
μz= 1.3622
地线直径
d2=
Lp= 塔高= 底值 下限μz=
风荷载计算阻尼比
风荷载计算阻尼比
风荷载计算中的阻尼比通常表示为ξ(ksi),它是结构系统的
阻尼与临界阻尼(即无阻尼系统的阻尼)之比。
阻尼比的取值范围通常为0到1之间。
通常情况下,阻尼比的大小会对结构的应力响应、位移响应和稳定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当阻尼比为0时,结构处于无阻尼状态,这意味着没有任何阻尼力可以减缓结构的振动,其响应会保持振幅恒定,并且可能产生共振。
当阻尼比为1时,结构处于临界阻尼状态,这意味着阻尼力与反弹力之间的比例为1:1,这是结构受到最大减振作用的状态。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工程要求,通常会选择合适的阻尼比来平衡结构的减振效果和经济性。
常用的阻尼比范围通常为0.02到0.1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风荷载计算中阻尼比的取值通常是经验性的,并且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规范可能会有不同的建议值。
因此,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需要参考当地的设计规范和准则,并结合结构的特点和工程要求来确定适当的阻尼比值。
第五节 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
第五章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第一节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一、重力荷载计算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时要采用集中质量法,即计算地震作用时的重力荷载G是假设集中作用在各层楼盖处的集中作用力,集中质量的界限范围应该取为:1/2h i~1/2h i+1,i=1,2,……,n。
h为楼层高度,n为结构的层数。
(一)第1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1、结构构件重量屋面板重量:(33.6+1.5×2)2×6.57=8800.91kN,次梁重量:[25×0.3×(0.6-0.14)+17×0.01×(0.6-0.14)×2+17×0.01 ×0.3] ×(36.6×3+8.7×2) +25×0.3×(0.4-0.14)+17×0.01×(0.4-0.14)×2+17×0.3×0.01×1.35×20+2.14×(33.6+1.35×2)×4=848.51kN,主梁重量:(25×0.4×(0.8-0.14)+17×0.01×(0.8-0.14)×2+17×0.01 ×0.4)×(33.6×5+8.4×3+8.4×3)+(25×0.3×(0.8-0.14)+17×0.01×(0.8-0.14)×2+17×0.01×0.3)×(7.2×4+7.175×3)=1767.48kN,合计楼盖重量:8800.91+848.51+1767.48=11416.90kN。
框架柱重量:(25×0.7×0.7+17×0.01×0.7×4)×(3.5-0.8)×7+(25×0.6×0.6+17×0.01×0.6×4)×(3.5-0.8)×12=545.48kN,剪力墙重量:{(25×0.3×9.625+17×0.01×9.625×2)×[(3.5-0.14)-25×2.2×0.3×2.4-25×0.85×0.3×1.7]}+ [25×0.2×9.625×(3.5-0.14)]+ [75.46×(3.5-0.14)-25×1.2×0.3×2.1×3-25×1.85×0.3×2.1]+[ 75.46×(3.5-0.14)-25×1.2×0.3×2.1×2-25×1.5×0.3×2.1]+ (25×0.2×7.225+17×0.01×7.225×2)×(3.5-0.14)+[75.46×(3.5-0.14)-25×1.7×0.3×2.1]+ [25×19.4×0.3×(3.5-0.14)-25×0.8×0.3×2.0×2-25×2.375×0.3×2.1-25×3.25×0.3×2.8]+ 25×2.4×0.2×(3.5-0.14)×2+25×[2.4×0.2×(3.5-0.14)×2+25×3.25×0.3×0.7]+ [25×2.4×0.2×(3.5-0.14)×2-25×1.2×0.2×2.1]+ [25×3.3×0.2×(3.5-0.14)-25×1.4×0.2×2.1]+ [25×19.4×0.3×(3.5-0.14)-25×0.85×0.3×1.7-25×3.25×0.3×2.8]=2298.91kN,合计竖向构件总重量:545.48+2298.91=2844.39kN2、非结构构件重量隔墙重量:11.8×0.19×(3.5-0.4)×[(9.9×3+6.3×4+4.2×12+6.5×5+3.3×2+1.8×2)+(36.6×1+9.9×1+1.8×4+5.4×1+6.6×10+28.8×1)]=2517.85kN,玻璃幕墙重量:1.2×36.6×3.5×4=614.88kN,合计非结构构件重量:2517.85+614.88=3132.73kN。
风速与风荷载的换算公式
风速与风荷载的换算公式我们知道,风压就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到的风的压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出的风,压关系,风的动压为wp=0.5•ro•v? (1)其中wp为风压[kN/m?],ro为空气密度[kg/m?],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ro)和重度(r)的关系为r=ro•g, 因此有 ro=r/g。
在(1)中使用这一关系,得到wp=0.5•r•v?/g (2)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
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C), 空气重度 r=0.01225 [kN/m?]。
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 我们得到wp=v?/1600 (3)此式为用风速估计风压的通用公式。
应当指出的是,空气重度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而变。
一般来说,r/g 在高原上要比在平原地区小,也就是说同样的风速在相同的温度下,其产生的风压在高原上比在平原地区小。
现在我们将风速代入(3), 10 级大风相当于 24.5-28.4m/s, 取风速上限28.4m/s, 得到风压wp=0.5 [kN/m瞉, 相当于每平方米广告牌承受约51千克力。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
其口诀: 0级静风,风平浪静,烟往上冲。
1级软风,烟示方向,斜指天空。
2级轻风,人有感觉,树叶微动。
3级微风,树叶摇动,旗展风中。
4级和风,灰尘四起,纸片风送。
5级清风,塘水起波,小树摇动。
6级强风,举伞困难,电线嗡嗡。
7级疾风,迎风难行,大树鞠躬。
8级大风,折断树枝,江湖浪猛。
9级烈风,屋顶受损,吹毁烟囱。
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将风力换算成所对应的风速,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用米/秒表示,其换算口诀供参考:二是二来一是一,三级三上加个一。
四到九级不难算,级数减二乘个三。
十到十二不多见,牢记十级就好办。
第三章 风荷载
精选可编辑ppt
13
➢ 二、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P61
(3-25)
查表
精选可编辑ppt
14
1、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
风速会受到地面建筑物的摩擦而减小,风速随离地面高度增加而
增大,通常认为在离地面高度300m~550m时,风速不再受地面粗糙度
精选可编辑ppt
20
迎风面墙受压力
精选可编辑ppt
21
屋顶受吸力
精选可编辑ppt
22
侧墙受吸力
精选可编辑ppt
23
背风面墙受吸力
精选可编辑ppt
24
单层双坡屋面房屋各个面上的风力分布
垂直指向建筑物表面的产生压力 垂直离开建筑物表面的产生吸力
精选可编辑ppt
25
当风流经房屋时,对房屋的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压力也有吸力。 空气流动还会产生涡流,对房屋局部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或吸力。
➢ 二、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P6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精选可编辑ppt
33
3、顺风向风振系数 βz
风对建筑物的作用是不规则的,风力随风速的紊乱变化而不停的改变。这 使得建筑物在风的作用下会产生振动效应(风振)。
参考国外规范及我国建筑工程抗风设计和理论研究的实践情况,对于结构 基本自振周期T > 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 1.5的高柔房屋,由风引起的结构振动比较明显,设计中应考虑风振的影响。 P56
为了实用性考虑,《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12》给出了39项不同类型建筑物的 结构体型及其体型系数μs ,这些都是根据国内外的试验资料和国外规范中的建议 性规定整理而成,当建筑物与表中列出的体型类同时可参考应用。
荷载计算公式汇总
荷载计算公式汇总荷载计算是指在设计和构建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中,根据工程的要求和使用条件,计算得出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荷载计算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荷载计算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计算公式进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荷载计算公式的汇总。
1.自重荷载计算公式:自重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本身的重量。
自重荷载计算公式一般为:M=γ*V其中,M为自重荷载,γ为单位体积重量,V为体积。
2.活载荷载计算公式:活载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荷载。
不同类型的活载荷载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如:-车辆活载荷载计算公式:P=R*g*c*Q其中,P为车辆活载荷载,R为车轴重,g为重力加速度,c为车轮接触系数,Q为车轮间距。
-人员活载荷载计算公式:q=k*A其中,q为每人活载荷载,k为规范中的系数,A为人员数量。
3.风荷载计算公式:风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所受到的风力作用产生的荷载。
风荷载计算公式一般为:F=0.5*ρ*V^2*A*Cd其中,F为风荷载,ρ为空气密度,V为风速,A为受风面积,Cd为风力系数。
4.地震荷载计算公式:地震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所受到的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产生的荷载。
地震荷载计算公式包括静力法和动力法,常见的计算公式有:-地面运动加速度计算公式:A=C*α*I*S其中,A为地面运动加速度,C为规范中的系数,α为地震烈度,I 为设计地震烈度因子,S为地震场地系数。
-地震作用力计算公式:F=ρ*A*Q*R其中,F为地震作用力,ρ为结构质量密度,A为加速度,Q为建筑物震动指数,R为结构响应系数。
5.水荷载计算公式:水荷载是指建筑物或其他结构所受到的水力作用产生的荷载。
常见的水荷载包括浮力、液压力等,计算公式有:-浮力计算公式:F=g*ρ*V其中,F为浮力,g为重力加速度,ρ为液体密度,V为受液体浸泡的体积。
-液压力计算公式:P=γ*h其中,P为液压力,γ为液体密度,h为液体的高度。
桥梁设计规范要求中的风荷载计算方法
桥梁设计规范要求中的风荷载计算方法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就是风荷载的计算。
根据桥梁设计规范的要求,风荷载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一、风荷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风荷载是指风力对于结构物施加的力,它主要由风速和结构物暴露面积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在桥梁设计中,风荷载被视为一种偶然荷载,因为风速和风向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
风荷载的大小和方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桥梁的几何形状、气象条件、地理位置等。
因此,在进行具体桥梁的设计时,需要根据桥梁设计规范所要求的风荷载计算方法,通过科学的方式确定适当的风荷载数值。
二、规范中的方法和原理当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桥梁设计规范包括欧洲规范、美国规范等,它们对于风荷载计算方法有着详细的规定。
这些规范通常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来确定桥梁的风荷载。
1.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验证和研究风荷载的方法。
通过特制的实验设备,将桥梁模型暴露在风洞中,并通过测量模型所受到的风力来计算风荷载。
利用风洞试验可以研究复杂的风场条件,减小风障影响,得到较为准确的风荷载数据。
2.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原理进行的一种风荷载计算方法。
通过将桥梁模型建立为计算模型,采用合适的气象条件和风场输入参数,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桥梁受风力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参数。
三、桥梁风荷载计算的关键要素桥梁风荷载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素,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包括设计风速、设计风向和风速的变化规律等。
根据规范要求,需要确定适当的设计风速和设计风向,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因素、地形条件和结构物所处的环境。
2. 结构物的暴露面积和形状结构物的暴露面积和形状是确定风荷载的重要因素。
在风荷载计算中,可以根据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和实际暴露面积,结合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得到合适的风荷载数值。
3. 结构物的动力响应结构物的动力响应是指在受到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物振动情况。
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引言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特别是高层建筑和桥梁等结构物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风荷载是建筑物承受的外部作用力之一,它对结构的影响必须在设计中合理考虑。
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风荷载体型系数。
本文将介绍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常见的取值范围。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定义风荷载体型系数是用于计算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所受风荷载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描述了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对风荷载的影响程度。
体型系数越大,表示结构物的形状越不容易受到风荷载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风荷载体型系数是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测试得出的。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与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结构物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常见结构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矩形截面对于矩形截面的结构物,比如建筑物的墙体或柱子,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f = L / D其中,Cf是风荷载体型系数,L是结构物的最大特征尺寸(比如长或宽),D 是结构物的高度。
圆柱截面对于圆柱截面的结构物,比如烟囱或柱子,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f = 2 * π * R / H其中,Cf是风荷载体型系数,R是结构物的半径,H是结构物的高度。
梯形截面对于梯形截面的结构物,比如桥梁上的横梁,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测试得出。
通常情况下,需要借助计算机模拟或风洞实验来确定梯形截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范围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范围取决于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和其他相关因素。
不同类型的结构物有不同的取值范围。
一般来说,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范围可以在相关设计规范中找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
结论风荷载体型系数是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设计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描述了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对风荷载的影响程度。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范围与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
桥梁风荷载计算公式
桥梁风荷载计算公式桥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是连接两地的重要通道。
而在桥梁的设计中,风荷载可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要计算桥梁所承受的风荷载,那得依靠专门的计算公式。
先来说说风荷载是啥。
风嘛,看不见摸不着,但力量可不小。
当风吹过桥梁时,就会对桥梁产生压力、吸力等各种作用。
想象一下,大风呼呼地吹,桥梁就像一个被风推搡的大家伙,如果不考虑风的力量,桥梁可能就会出现晃动、甚至损坏的情况。
那怎么计算桥梁风荷载呢?这就涉及到一些复杂但又有规律可循的公式啦。
比如说,有个基本的公式是这样的:风荷载 = 风荷载标准值×风荷载分项系数。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又跟很多因素有关。
像基本风速、桥梁的高度、迎风面积等等。
基本风速可不是随便定的,得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来确定。
比如说,在海边和在山区,风速就很可能大不一样。
在海边,风可能呼呼地吹个不停;在山区,可能因为地形的影响,风会变得更加“调皮”,一会儿强一会儿弱。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大桥。
那时候,工程师们正拿着各种仪器在测量风速和其他数据。
他们神情专注,一丝不苟。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这风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啊?”工程师笑着说:“这可不好说,得通过精确的计算才能知道。
就像我们现在做的,测量风速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好多复杂的计算等着呢。
”再说桥梁的高度。
越高的桥梁,受到风的影响可能就越大。
就好像站在高楼上和站在平地上,感受到的风是不一样的。
迎风面积也很关键,如果桥梁的截面比较大,那风“撞”上去的面积就大,受到的风荷载也就相应增加。
风荷载分项系数呢,它是为了考虑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让计算结果更安全可靠。
这个系数可不是随便定的,得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选取。
总之,桥梁风荷载的计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精确的测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桥梁在大风中稳稳地站立,为我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通过对桥梁风荷载计算公式的了解,我们能更加明白桥梁设计的复杂性和科学性。
浅谈工业框架结构风荷载计算问题
浅谈工业框架结构风荷载计算问题摘要:工业框架开敞结构在模型及空间分布的不规则性及结构上存在的大量操作平台、设备、管道等使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由此在软件分析的过程中,应加着重强对工业建筑中此类结构的风荷载研究计算,以提高其防风设计水平。
本文的内容即重点分析了工业框架开敞结构的风荷载的计算和分析。
关键词:工业;框架结构;风荷载;不确定性一、工业框架开敞结构风荷载计算的现状目前,国内外石油化工项目中存在着为数众多的框架结构,这类框架结构往往承载着工艺流程中的有关的立式设备、卧式设备、换热器、空冷器、错综复杂的管道以及设备操作平台等,并且具有复杂而不规则的楼层,极大多数为开敞状态。
在现行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并未明确说明该类型工业框架开敞结构的风荷载计算方法。
因此,这类结构的结构设计是项目流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即着重讨论该类型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条件之一:风荷载的计算和分析。
二、工业框架开敞结构风荷载的计算分析工业框架开敞结构设计时,风荷载计算的不确定性来自两方面:其一,采用常规的适用于封闭式框架风荷载自动计算功能的软件来计算或者采用手工简化计算,这样造成的误差会过大;其二,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工业框架内部前面挡风物体对后面挡风物体的屏蔽作用,从而有着不同的风荷载计算内容和公式。
1、使用通用结构计算软件PKPM进行分析计算通用建筑结构计算软件PKPM是国内设计院中应用量最大的一款计算软件,其对规范的理解与结合基本上走在分析设计软件的前列。
PKPM软件对风荷载的计算假定是:迎风、背风面的受荷面积相同;风荷载作用于楼层质心及弹性节点上,楼层所有节点平均分配风荷载。
在其最新版V2.1上,结构风荷载主要有关的参数有如下几种:地面粗糙度类别、修正后的基本风压、X向结构的基本周期、Y向结构的基本周期、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阻尼比、水平风荷载体形系数等主要参数确定。
(1)计算公式通用结构计算软件PKPM在普通处理框架结构风荷载时是按照封闭式框架来倒算计算风荷载的。
第3章1-风荷载
s ——第i个表面的风载体型系数;
ai ——第i个表面法线与总风荷载作用方向的夹角。
3.2 风荷载
3.2.2总体风荷载和局部风荷载
W z z0 (s1B1 cos1 s 2 B2 cos2 ... sn Bn cosn )
3.2 风荷载
3.2.3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要求在风 洞中能实现大气边界层 内风的平均风剖面、紊 流和自然流动,即能模 拟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大气紊流纵向分量与建 筑物长度尺寸应具有相 同的相似常数。一般, 风洞尺寸达到宽2-4m、 高2-3m、长5-10m时可满 足要求。
3.2 风荷载
例题3-1
计算具有右图平面的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总 风荷载及其合力作用 点。18层,高58m, H/B=1.72,D类地区, 地区标准风压 w0=0.70kN/m2。
-0.7
+0.4
-0.7
0 +0.8
-0.5 -0.5
0
-0.5
3.2 风荷载
4.风振系数 z
稳定风压(平均风压——静力): 风速的平均值产生的风压, 使建筑 物产生静侧移; 波动风压——动力:实际风速产生的风压,在平均风压附近 波动。
它把圣保罗大教堂与新的泰特现代艺 术画廊和星球剧院联系起来。这座泰 晤士河上的“千年桥”耗资1820万英 镑,2000年6月10日首次向公众开放时, 桥身出现明显摆动,三天后被迫关闭。 有关部门在这座350米长的步行桥上加 装了91个类似汽车减震器的装置,方 得以重新向公众开放。重新开放后的 千年桥热闹非凡。
伦敦千年桥
4.风振系数 z
3.2 风荷载
考虑范围: 房屋结构 H>30m 且 H/B>1.5 高耸结构 T1>0.25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标准值主体结构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作用在外墙面上的风荷载可近似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处的等效集中荷载替代,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注值按公式5-1计算。
0k z s z ωβμμω⋅⋅⋅= (5-1)式中:k ω——风荷载标准值;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ω——基本风压值,本设计中的基本风压取30.00=ω; z β——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条规定:地面粗糙度可分为四类:A 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本设计中地面粗糙度取C 类。
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z β的计算式见公式5-2。
1zz z ξνϕβμ=+(5-2)ξ——脉动增大系数;ν——脉动影响系数;z ϕ——振型系数;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节可知:对于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近似按照()10.08~0.10T n n =(n 为建筑层数)估算,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本设计中自振周期取10.090.0960.54T n s ==⨯=,经过计算,21200.300.54=0.087T ω=⨯。
风载体型系数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节续表可以查得:8.0=s μ(迎风面)和5.0-=s μ(背风面)。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条规定: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 T 25.0≥时,以及对于高度超过30m 且高宽比大于1.5 的高柔房屋,由风引起的结构振动比较明显,而且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增长,风振也随之增强。
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风振的影响,而且原则上还应考虑多个振型的影响。
由于本工程总高度为,自振周期虽已超过,但不属于高耸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根据荷载规范,本工程不考虑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即本工程在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z β近似取 1.00z β=。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s 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圆形平面建筑取;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由公式6-3计算:n s /2.18.0+=μ (5-3)式中:n ——为多边形的边数3、高宽比B H /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
本设计中447.16.15/0.23/<==m m B H ,所以按第3条取值,3.1=s μ。
根据高层建筑的脉动影响系数表可知:447.16.15/0.23/<==m m B H ,房屋总高度小于30m ,脉动影响系数0.45ν=。
z z z s z k μμωμμβω39.030.03.10.10=⨯⨯⨯=⋅⋅⋅=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条中的表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对于相邻高度之间的按线性内插法取值,代入上式可得各楼层标高处的k ω。
21/25.065.039.039.0m kN z =⨯==μω;22/25.065.039.039.0m kN z =⨯==μω;23/25.065.039.039.0m kN z =⨯==μω;24/25.065.039.039.0m kN z =⨯==μω; 25/26.067.039.039.0m kN z =⨯==μω;26/28.072.039.039.0m kN z =⨯==μω。
按静力等效原理将沿高度方向的均布荷载折算为集中荷载:其中各层计算范围取上层的一半和下层的一半之和,顶层取到女儿墙顶,底层只取到下层的一半。
而底层的计算高度应从室外地面开始取,即为。
kN m m m m kN S F 02.342.12300.45/28.02666=⎪⎭⎫ ⎝⎛+⨯⨯=⋅=ω;kN m m m kN S F 10.35300.45/26.02555=⨯⨯=⋅=ω;kN m m m kN S F 75.33300.45/25.02444=⨯⨯=⋅=ω;kN m m m kN S F 75.33300.45/25.02333=⨯⨯=⋅=ω;kN m m m kN S F 75.33300.45/25.02222=⨯⨯=⋅=ω; kN m m kN S F 28.36245.3300.45/25.02111=⎪⎭⎫⎝⎛+⨯⨯=⋅=ω。
将各层的集中力分别沿高度方向向下叠加,则有:kN F F 02.3466==';kN kN kN F F F 12.6910.3502.34565=+=+'='; kN kN kN F F F 87.10275.3312.69454=+=+'='kN kN kN F F F 62.13675.3387.102343=+=+'=';kN kN kN F F F 37.17075.3362.136232=+=+'='; kN kN kN F F F 65.20628.3637.170131=+=+'='。
房屋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图,如图5-1。
图5-1房屋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图柱的抗侧刚度D 值柱的侧移刚度D 值可根据公式5-4进行计算:212h i αD cc ⋅=(5-4)式中:c α——框架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根据不同的情况按表3-4计算,其中K 表示梁、柱线刚度比。
c i ——柱的线刚度;h ——框架柱的计算跨度;按照上述公式5-4,可计算出各柱的侧移刚度,将计算单元范围内所有柱的D 值相加,即为该层框架的总侧移刚度∑iD 。
根据梁、柱线刚度比K 的不同,柱可分为中框架梁边柱、中框架梁中柱、边框架梁边柱、边框架梁中柱以及楼梯间柱,以第二层B-6框架柱(位于B 轴线和6轴线交叉点位置的柱)侧移刚度为例,见表5-2和表5-3。
第二层B-6框架柱及与其相连的梁的线刚度计算梁、柱线刚度比:102.11080.10260.530.660.530.610=⨯⎪⎭⎫ ⎝⎛⨯+++=K ;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355.0102.12102.12=+=+=K K c α;修正后柱侧移刚度:mm N h i αD c c /511203000108.1012355.0122102=⨯⨯⨯=⋅=;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框架在风荷载的作用下的会产生一定的位移,通过风荷载的作用下可以对框架进行侧移的初步估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侧移可按公式5-5计算。
jj ijV u D ∆=∑ (5-5);式中 j V ——第j 层的总剪力;ijD∑——第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j u ∆——第j 层的层间位移。
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位移之和。
顶点侧移是所有层层间侧移之和。
j 层侧移:1jj j j u u ==∆∑;顶点侧移:1nj j u u ==∆∑。
依据框架层间侧移刚度计算各层相对侧移和绝对侧移,计算过程见下表5-5。
注:按上述方法求得的框架结构侧向水平位移只是由梁、柱弯曲变形所产生的变形量,而未考虑梁、柱的轴向变形和截面剪切变形所产生的结构侧移。
但对一般的多层框架结构,按上式计算的框架侧移已能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层间侧移最大值:1/14081/550<(满足要求)。
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仍采用一榀框架计算:其反弯点高度剪力分配仍按前述方式,取同一榀框架计算。
第i 层第m 柱所分配的剪力为:i imim V DD V ∑=,∑=i i W V 。
框架柱反弯点高度比,可根据公式5-6计算,i 的取值按表6-2的值进行取值,即:=i K ,计算结果如表5-6、表5-7、表5-8、表5-9所示。
3210y y y y y +++= (5-6)式中:0y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是在各层等高、各跨相等、各层相等、各层梁和柱线刚度都不改变的情况下求得的反弯点高度比; 1y ——因上、下层梁刚度比变化的修正值;2y ——因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3y ——因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
上式中,0y 、1y 、2y 、3y 值均用线性内插法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第3版)表取值。
表5-6 A 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表5-8 C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表5-9 D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框架各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按下式计算,左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A-6、框架柱B-6、框架柱C-6、框架柱D-6的剪力和梁柱端弯矩的计算计算过程如表5-10、5-11、5-12、5-13所示。
()1im c M V y h =-上;c im M V yh =下中柱处的梁:()1b c j b jc j b b i M M M i i +=++左下左上左右;()1bc j b j c j b bi M M M i i +=++右下右上左右 边柱处的梁: 1c j b j c j M M M +=+下总上表5-11 左风荷载作用下D-6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的计算表5-12 左风荷载作用下B-6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的计算表5-13 左风荷载作用下C-6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的计算本设计中所取的一榀框架左右对称,所以结构对称,活载也对称,则左风作用下与右风作用下的情况对于本设计是一致的,故右风的作用情况本设计不再计算,而柱的轴力计算各层剪力累加得到,本设计中柱轴力以压力为正,拉力为负,框架柱轴力与梁端剪力的计算结果见表5-14。
注:轴力压力为“+”,拉力为“—”。
图5-2 左方向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图5-3 右方向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