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
《重庆森林》的叙事结构
![《重庆森林》的叙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9a6a6e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2.png)
《重庆森林》的叙事结构《重庆森林》的叙事结构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永远都是极具个人风格化的,看完一个镜头就知道,“哦,王家卫的电影”。
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眩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人造光源的大量使用、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是王家卫风格电影给观影者的第一印象,但这往往是御用摄影师——杜可风赋予影片的。
王家卫真正给予影片的除了永恒不变的都市人情感问题探讨主题(东邪西毒也是以语言的手法影像化着)这个永恒不变灵魂外,就是他那独特的叙事手法了。
一种叙事一直进行着,时刻强调着时间的发展,却又似乎故事永远悬置着,片断化的叙事手法。
这种叙事手法在《重庆森林》中的.运用时最为典型的,可能是拍摄时间过于短暂,王家卫以他最本初的感觉剪出了这部,看完之后只有感觉,无所谓故事的电影。
《重庆森林》有两个几乎在故事上完全割裂的两个故事组成。
咋看下来,几乎无所交集。
本来两故事也是独立发展着,但王家卫总是调皮地以游戏般的感觉,让两个故事在一些细节上不断交合着。
如第一个故事中的女主林青霞饰演的神秘女子在绑架印度小女孩要挟其父亲后,站在一个玩具店门口抽烟时,第二个故事中的女主王菲饰演的阿菲恰巧抱着之后送与梁朝伟饰演警官的663的那只加菲猫公仔出现。
第一个故事中的男主角金城武饰演的何志武在扶梯上边奔跑边大骂三浦友和时,第二个故事中的男主663的正在一旁看着。
这些细节的交合在故事上,在情感上都不起多大作用或许有些许隐喻意味在其中——生活的真实交融。
但我想更多是无意义的游戏式的设置,因为真实性从来都不是王家卫所追求的。
他总是虚构一个在城市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故事,每个人物的情感都是所有城市人情感的标本,每个人都可以在他那凌乱的叙事语言,神经质独白化的台词中找到击中自己情感的点。
《重庆森林》这部电影是很难像线性叙事的电影那样找到它的开端﹑展开﹑递进﹑高潮﹑结尾的。
故事一直在发展着有一波三折却又好像是停滞着的,特别是第一个故事部分尤为明显。
《2024年王家卫电影研究》范文
![《2024年王家卫电影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b0517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5.png)
《王家卫电影研究》篇一一、引言王家卫,一位享誉国际的导演,其作品充满了浪漫与神秘。
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描绘中,他的电影创作独特地表现了都市、人的心灵及其与之对应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作品语言洗练、情绪深邃,常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本文将对王家卫电影的风格特点、角色与视觉表现等重要元素进行详细研究,并对这些特点及其对现代电影的贡献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王家卫电影风格的特点王家卫的电影以浪漫都市情感为主要主题,在创作风格上表现为现实主义和魔幻元素的融合。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使他成为了一位独具匠心的导演。
他的电影通常采用缓慢的叙事节奏,独特的色彩运用和音效设计,以及人物复杂的情感表达。
1. 缓慢的叙事节奏王家卫的电影常常采用缓慢的叙事节奏,使得故事在发展中有更多的时间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都市的风景。
这种叙事方式使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深入地体验到角色的情感和城市的氛围。
2. 独特的色彩运用王家卫的电影中色彩的运用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他常常使用暗淡的色调,营造出一种忧郁、怀旧的气氛。
同时,他也会在关键时刻使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使画面更具冲击力。
3. 人物复杂的情感表达王家卫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复杂的情感世界。
他善于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和互动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三、角色与视觉表现1. 角色塑造王家卫的电影中的角色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复杂的心理世界。
他们常常是都市中的孤独者,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惑,他们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这些角色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充满了真实感,使观众能够产生共鸣。
2. 视觉表现王家卫的电影在视觉表现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他善于运用镜头语言来展现都市的风景和人物的情感。
他的镜头常常在慢动作和静止画面中切换,使得画面更具动感和张力。
同时,他也会运用特殊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感。
四、对现代电影的贡献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对现代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家卫电影分析
![王家卫电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873733580216fc700afd15.png)
你好王家卫我想在大多人心里王家卫都是个谜,无论在片场还是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他总是以戴着墨镜的形象出场;而且他的大部分电影都让观众不大明白。
他的电影以及他的形象都成了光大影迷心中一个符号,一个极富神秘感的符号。
“你好王家卫哦”成了大家有点对小资生活的嘲讽或者羡慕的一种描述。
早年看过他的《对话》节目,怀着探秘的心态了解到他很真诚对主持人说自己的眼睛有点毛病不能见光,说的真诚,但始终还是有种想一探究竟的神秘感在吸引着大家,于是翻开他的履历,细细品读他的电影,希望能找到王家卫心中能为人熟知的一面。
王家卫,1958年生于上海,1963年随当海员的父亲移居香港。
最初因为语言不同,热生地不熟及严格的家教而闭门读书,平日里最大的快乐就是跟着母亲看电影看戏。
198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后,王家卫进入香港无线电台的短期编导培训班,之后边决意在电影界寻求发展。
1988年他拍出处女座《旺角卡门》,在香港影坛初露头角,在当时被誉为“具有非凡才华的”第一代导演。
之后几年随着陆陆续续堪称精品的电影产出,他可谓在历届电影的颁奖礼上出尽风头,《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春光乍泻》以及《花样年华》等等等等。
他与摄影杜可风,以及美工张叔平组成的唯美组合让人惊叹。
他的电影之路,唯美感伤,沉重深厚。
王家卫导演的作品我一直不敢尝试去看,大致初中的时候由于太爱梁朝伟看过王导演的《花样年华》,但是看过之后除了美的令人窒息的张曼玉曼妙的身材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旗袍几乎没有在印象里再留下分毫了。
他的故事对于对于我浅薄的阅历来说太过晦涩,他是个太有故事太有感知的人,他手下的爱将也都是极富内心表现力的优秀演员,张国荣,梁朝伟,刘嘉玲,梁家辉,林青霞,杨采妮。
其中有些演员我实在难以掩饰我对他们的喜爱,尤其是梁朝伟和杨采妮。
碰巧看到刘嘉玲的专访,被问及哪位导演的戏最难拍,她脱口而出:王家卫。
“他的电影内容太重,现在想想每个画面都有故事都有他的气息”怀着探秘的心态,我就浅尝辄止的说说自己的想法,望前辈多多指正。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https://img.taocdn.com/s3/m/964e819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7.png)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重庆森林》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著名电影,于1994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引人深思的主题而闻名,成为当时香港电影的一部代表作品。
本文将对《重庆森林》进行浅析,探讨其在电影艺术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特点和价值。
我们可以从影片的叙事方式入手。
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他善于运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快速剪辑和镜头语言,刻画出人物内心的矛盾情感和思想。
《重庆森林》也不例外,影片通过快速的剪辑和跳跃的时间线,将主人公们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心灵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常常感到片中的时间和空间并不是连续的,而是跳跃的、错综复杂的,这样的叙事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影片更加富有张力和节奏感。
影片所表现的情感和人物也是影片的一大特点。
在《重庆森林》中,王家卫塑造了一群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年轻人,他们表面上看似自由奔放、热情似火,实际上却是内心充满孤独和迷茫的。
他们之间擦肩而过,却又无法真正接触到对方,他们的心事只有在孤独的夜晚才得以释放。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而这些情感又都是如此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王家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镜头语言,将这些情感表达得深刻而感人,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
影片所呈现的主题也是观众颇为关注的。
《重庆森林》以其关于爱情、孤独、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探讨而备受瞩目。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在追寻着爱情的痕迹,而同时又深陷于孤独的深渊中。
他们试图逃离孤独、追寻爱情,却又不断地在命运的安排下徘徊徘徊,进退维谷。
王家卫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和故事,探讨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孤独和渴望,以及时间和命运对于个体生命的影响。
这些观念在电影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触动了观众内心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引人深思的主题而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探讨,呈现了一幅都市青年的生活画卷,引起了观众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王家卫的电影以哪个题材为主?
![王家卫的电影以哪个题材为主?](https://img.taocdn.com/s3/m/7eec6c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c.png)
王家卫的电影以哪个题材为主?一、浪漫爱情题材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中,浪漫爱情题材始终是其中一个主要出发点。
他擅长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塑造鲜活的爱情故事。
例如,《重庆森林》中,通过江郎才尽的作家、失去恋人的女演员,以及因偷情而破裂的关系,展现了复杂的爱情关系和人性的脆弱。
同时,他巧妙运用镜头语言和非传统叙事结构,带给观众一种浪漫而压抑的氛围。
二、社会变革题材王家卫的电影也常涉及社会变革的题材,他善于通过个体命运的折射,揭示社会层面的冲突与困惑。
例如,《春光乍泄》以男同性恋为背景,通过描述男主角在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中的挣扎与困惑,呈现了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和隔离。
而《一代宗师》则以中国武术大师的传奇故事为基础,通过展现武术与时代背景的交织,揭示了文化与身份的断裂。
三、华人身份题材对于王家卫来说,华人的身份认同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
他经常围绕着华人在异国他乡的命运与情感展开故事,探讨着身份认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例如,《花样年华》以在香港生活的主人公为视角,通过婚姻和情感的纠葛,深入探讨了华人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迷失。
他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视觉符号和悲剧性的故事结构,使影片充斥着强烈的哲学思考和艺术张力。
四、抒情美学题材王家卫的电影作品还呈现出抒情美学的题材风格,他以独特的镜头运用和意境构建,打造出整个影片的视觉美感,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领略到他对现实世界的深情表达。
例如,《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通过华丽唯美的画面风格和优美流畅的配乐,塑造出了一个具有梦幻色彩的电影世界,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超现实的境地,感受到了王家卫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追求。
总结:王家卫是一位富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他的电影作品以浪漫爱情、社会变革、华人身份和抒情美学为主题,多次引起国际影坛的关注。
他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和精细入微的情感描绘,以及对华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他的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与艺术的思考和致敬。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7881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c.png)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一、刻画人物心理,揭示现实困境王家卫的电影以细腻而深刻的人物刻画为特点,通过多层次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
例如,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通过男女主角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展现了爱情的无奈和社会关系的压抑。
在这部电影中,男主角以单调的工作与婚姻生活为背景,暗示了中国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普遍困境。
其次,在《春光乍泄》中,王家卫通过男主角的自我压抑和对同性爱情的追求,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性别和性向的刻板偏见。
这一情节揭示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对于性别少数群体的歧视问题。
二、探讨家庭价值观的碰撞与变迁王家卫的电影中经常采用家庭剧情作为主要线索,表达了中国社会中家庭价值观的碰撞与变迁。
例如,在《东邪西毒》中,王家卫通过描绘武林江湖中各种角色的家庭背景和动机,剖析了金钱和权力对于家庭关系的摧毁和改变。
这一情节暗示了当代社会中,金钱至上和个人利益的崛起带来的家庭主义的消亡。
此外,在《2046》中,王家卫进一步呈现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男主角的思绪和回忆,电影展示了婚姻观、亲情关系以及爱情之间的错综复杂,展现了家庭关系中包含的痛苦与挣扎。
三、折射社会问题,反思现实困境王家卫的电影通过折射社会问题,反思中国社会的现实困境。
例如,在《一代宗师》中,王家卫通过武术与武林的交织,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这一情节暗示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的失衡问题。
另外,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通过男女主角的现实生活和幻想世界的对比,呈现了个人追求梦想与真实生活的对立。
这一情节反映出中国社会现实存在的人生迷茫和生活压力问题。
综上所述,王家卫的电影通过刻画人物心理、探讨家庭价值观的碰撞与变迁以及折射社会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独特的电影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观众深入思考社会背后隐藏的问题,呈现出了真实而深刻的中国社会。
他的作品饱含着对于现实的关怀和思考,为中国电影注入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利用影像和声音的关系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利用影像和声音的关系来表达情感和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37ee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c.png)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利用影像和声音的关系来表达情感和主题?一、独特的画面构图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画面构图而着称。
他善于利用镜头的角度、距离和运动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首先,他常常通过运用大背景、长景深和对角线来创造出动态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这样的构图不仅能够使观众深入电影场景,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够加强角色情感的表达。
其次,王家卫善于运用镜头的近距离特写来突出人物的情感细节。
这种细腻的表现手法,在无需多言的情感交流中,使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动态。
总之,王家卫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构图,以及刻意处理的色彩和光影,成功地将情感与主题融为一体。
二、鲜明的音效设计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音效设计而备受瞩目。
他善于利用声音的变化来传达情绪和主题。
首先,他善于运用环境音效来创造出氛围和背景,从而让观众感受到电影场景的真实性和沉浸感。
其次,王家卫善于运用音乐的力量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他与李宗盛的合作,使得音乐成为他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家卫的电影中常常随着音乐的起伏,以及歌词的含义和旋律的犀利,让观众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情感的震撼。
总之,王家卫通过精心设计的音效,成功地以声音的魔力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三、个性化的角色刻画王家卫的电影以其个性化的角色刻画而备受赞誉。
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剧本构建,成功刻画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
首先,他注重角色的细腻情感和心理变化。
他通过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细节,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成功地将观众带入角色的内心体验。
其次,王家卫善于使用隐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角色情感和主题。
他通过色彩的运用、符号的植入和物品的象征意义,让角色的情感和主题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
总之,王家卫通过个性化的角色刻画,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情感和主题的力量。
四、情感回忆的跳跃王家卫的电影常常利用情感回忆的跳跃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他通过交错的时间线和情节线索,将过去和现在、现实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影像的表意作用与叙事力量——以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为例
![影像的表意作用与叙事力量——以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8afcf3910ef12d2af9e713.png)
间的感受 却不 一样 , 而 王家卫 电影 中 的人 物对 时 间 的感受 异常强 烈 。重新 定 义 的 计 时方 式 ( 如5 7小 时, 4 6 0 0秒 , 1 5 5个星期 ) 和 被特别 注 意的一个 小 时 ( 1 9 6 0年 4月 1 6日下午 3点前 的一分 钟 , 5月 一 日 等) 都包 含 着 王 家 卫 对 时 间 的道 德 意 识 和 对 处 境 的反 省态 度 。 “ 渴望 沟通 的 哑 巴” 是 王家 卫 对都 市 人 际关 系 的一 种绝 妙 的隐喻 , 也是 都市人 情感 交 流失语 的表 现 。对精 确数 字 的青 睐 也是 都 市 人 顾 影 自怜 的一 种 真实 的写照 , 时 间凝缩 为一 瞬间 。这些 独特情 感
的 复杂 情 感 , 是 于 繁华 喧 嚣 的 人 群 中切 身 体 验 到 的孤 独 。王 家卫 的人 物 活 跃 在 拥 挤 不 堪 、 狭窄 、 闭塞 的空 间 中 , 在 拥 挤 的人 群 中 感 受 着 孤 独 , 在 情感 的簇 拥 中体 会 着 情 感 的失 落 , 一 种 无 处 逃 逸 的无 助 在 前 景 中 被 夸 张 放 大 。大 量 人 物 内心 独 白的加 人 可 能 和 王 家 卫 习 惯 于 大 明 星 的 零 碎 档 期有 关 , 加 上 不 断 在 拍 摄 中修 改 剧 本 , 所 以王 家 卫 的 电影 里 , 明星愈多 , 完 成 后 的 旁 白数 量 也 愈 多, 这一 点 可 以说 明 为何 他 的 电 影 往 往 在 结 构 上 是 由许 多 小段 落 所 组 成 的不 同故 事 , 却 也 证 明 王
家卫 创 作 力 的丰 富 。 《 重庆 森林 》中很 多 人 物 的语 看 似 是 有 对 象 的, 实 际上 很多语 言都 是 独 白 , 这 时 候人 物 的寂 寞 失落 与假装 的坚 强 表露 无 遗 , 就像 独 自 中说 的 “ 不 知道从 什 么 时 候 开 始 , 在什么东西上 面都有个 日 期, 秋 刀鱼 会过期 , 肉罐头 会过期 , 连 保鲜纸 都会 过 期, 我 开始 怀疑 , 在 这个世 界上 , 还有 什么 东西 是不 会过期 的? ” 更有 甚 者 , 主人 公 为 了排 解 孤 独 , 把 毛 巾、 香皂、 衬 衣等 物 品作为 说话 的对象 , 但是 那些 话 却 明明是说 给 他 自己 的 。语 言 在 这 里好 像 没 有 什 么 目的 , 也 不具 有 什 么连 贯 性 , 只是 表 达 出人 物 非 同寻 常的倾 诉 欲 , 或 者 又 让 人 感 觉 到 像 是 一 种 暗 示, 表 达 出的却是 人 物 的欲望想 象和 刻骨 伤痛 。
公共艺术鉴赏影视导演风格-王家卫
![公共艺术鉴赏影视导演风格-王家卫](https://img.taocdn.com/s3/m/5d92a0d22e3f5727a4e96246.png)
影片《堕落天使》中则是把独白运用到了极致:哑巴何志武用独 白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感受。
影视导演风格
独白是王家卫电影中叙事方式的一个重要特色。 他用这种情感的单向流动,展示着人们的孤立、沉默,人与人的疏离、隔绝, 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缺乏与障碍。根据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其中提出 的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理论,都表明王家卫电影中的独白符合人性本质的追 寻和需求,是人为了满足自我需要和实现的表现手段。
香港一度处于殖民社会,多年脱离母体的现象必然使香港人产生漂泊无根的心理状态,这一点在王家卫的电影文 本中尤其可见,这也是王家卫用电影展现人性的绝妙之处。
影视导演风格
总之,王家卫的电影就是意在显现现实都市生活中 的荒诞,强调展示在现代社会中小人物处境的尴尬。
在作品中,常常会有颓废、自嘲、悲观的特征,从 而表现出无比的失落、无常和荒凉,这种表现手法 无疑是与香港后现代的华丽苍凉和空洞喧哗密不可 分的。
王家卫影片在人物塑造上,强调自我表白的欲望,打破以 往以人为中心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桎梏。人的性格、情感、 经历等等都被之前提到的支离破碎的感觉代替。
影视导演风格
因此,王家卫电影中碎片式的影像组合,使他的电影有种强烈的
断裂感。那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带给人的断裂感,王家卫便青 睐于采用一般电影避之唯恐不及的视听手法——独白。
这样两个并无关联的叙事片段便连接在了一起,不到六秒钟, 警察二二三消失了,警察六六三出现,同样用“独白”来展开 故事。就这样,“碎片”式的叙事策略言说了两个警察的爱情 故事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凸显了现代社会背景下人性 的漂泊无根性,都市人满含偶然与无序的生活状态。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影片分析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影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78cc7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c.png)
浪漫的东方古典神韵——《花样年华》的视觉效果分析电影《花样年华》以舒缓均匀的视听节奏,讲述了一个“第叁者”的爱情故事。
从宏观角度看,本片以婚恋为题材,是一段爱而不能、欲而不得的故事。
然而,在平缓而高超的叙事技巧下,王家卫将本片的主题提升到个人情感倾诉的渴望与秘密的保守上,而不是简单定位于男女主角的情爱故事中。
在影片中导演通过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整部影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一、抒情浪漫的怀旧气息《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的感情经典剧作,这部影片在表达上具有东方人特有的独特风格,情感的表达具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和含蓄。
委婉摇曳的旗袍,暖灰色昏黄的路灯,淅淅沥沥的雨声,欲说还休的肢体语言,肆意流淌的舒缓音乐,这是《花样年华》最初留给观众的印象。
这些塑造影片效果的手段,使得《花样年华》以独特的画面美感冲击着人们的视觉,触及人内心的深层情怀。
影片中的场景营造更是不容忽视,有灰暗的上海旧阁楼,有些陈旧的车,古朴的弄堂口,潮湿的弄堂小道,这样的怀旧气氛为人物的心理刻画作了很好的铺垫,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众多场景和道具,都能触动人的心灵,这样的场景设计似乎成为王家卫电影独特的风景。
二、高贵与传统并存的旗袍穿着女主角身上的旗袍变换无疑是本片中最大的亮点。
首先,作为民族的传统服饰,旗袍在展现女性优雅气质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而色彩纷繁、不断变化的旗袍在本片中与客观布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人物心理以及情感变化更具有表现力。
旗袍是高贵与传统的代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女主角的内在性格。
女主角的内心是寂寞而高贵的,然而她骨子里却是传统的,不论是漫步于街头还是停靠在墙壁边,抑或是行走在楼梯间,女主角总是婀娜多姿款款深情。
而女主角对道德的恪守并不是凭空而现的,是有其深刻渊源暗示的。
女主角人物性格的形成除了依赖于演员自身细节的把握,更是依赖于导演王家卫的整体塑造。
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服饰旗袍的暗示作用不可小觑。
王家卫的电影分析
![王家卫的电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e9e4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2.png)
王家卫的电影分析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
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一、音乐风格1988年,王家卫推出处女作《旺角卡门》,这是一部带有香港黑社会时代情结的电影。
与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等黑社会电影相比,王家卫更看重的是剧中人物生存状态的不安定与命运的不确定,原本应该成为英雄的人物却带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最终以横死街头的结局谢幕。
时隔3年,《阿飞正传》拍摄完成,最终确立了王家卫电影的整体风格: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几个人物,以及人物之间若即若离的牵绊关系。
而连接这种关系的正是音乐、光影与独白,在彼此的碰撞和摩擦中营造气氛的神秘感与无奈的宿命感。
应该说,《阿飞正传》在王家卫电影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有人说,王家卫此后的片子其实拍摄的都是同一个故事,都是当年《阿飞正传》的一种延续。
的确,我们在以后的电影中看到太多的王家卫个人情愫的表达,比如无根的命运,“我听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啊飞啊,飞累了就在风中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阿飞正传》);比如结束漂泊的寻根情结,“我终于明白他可以开开心心在外边走来走去的原因,他知道自己有处地方让他回去。
我不晓得再见父亲会是怎样,到时候再说吧”(《春光乍泄》);比如情感的疏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重庆森林》);比如孤独,“从前有些人,心里有了秘密,而且不想被人知道”,“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一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土把洞封上。
王家卫电影中的叙事策略分析
![王家卫电影中的叙事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99b9f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f.png)
王家卫电影中的叙事策略分析作者:谢继欣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1年第05期在众多亚洲导演中,王家卫属于先锐派导演。
他的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擅长“诗化”的电影叙事。
他的电影中主人公拥有着相似的特点,人生多是处在漂泊的状态,追求精神上的意义。
王家卫导演的影片并不是以一种稳定的视角、大团圆式的美好结局为主。
由王家卫指导的《花样年华》以其独特的内容呈现和叙事模式,带有王家卫导演独特标记的风格特色,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影片的主题深沉含蓄,王家卫以一种缓慢的讲故事的方式,让四个人的故事简化为两个人的演绎。
王家卫的影片所设立的人和事在生活中比较罕见,但同时每个人物却有着高度的共性。
王家卫导演的影片常将自己的情绪寄托其中,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让整部电影拥有无限的张力。
独特风格化的叙事视角视角的呈现对于一部电影构建至关重要,杨义的《中国叙事学》认为:“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者是一个文本看待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
叙事角度是一个综合指数,一个叙事谋略的枢纽,它错综复杂地联接着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何物,看者和被看者的态度如何,要给读者何种召唤视野。
”王家卫电影中的叙事视角尤为独特,偷窥的视角呈现出一种强烈的矛盾心理和剌激感受。
束缚性的偷窥视角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有着很多不平衡、不规则的构图来映射主人公。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导演多采用封闭、遮挡式的构图来营造一种偷窥感。
影片中苏丽珍和周慕云之间的感情发展是由于对方伴侣出轨而使两人越走越近的,一开始他们的联系是具有合理性的,但随着两人情感的升温,面对闲言碎语两人不得不开始产生一种距离感。
因此,王家卫导演在呈现两人的关系时常采用门、窗来将两人的行动进行一种束缚,通过遮蔽式的呈现形成对两人的一种偷窥视角,给观众造成一种偷窥的错觉。
劳拉穆尔维曾说过:“电影的幻象已经在继续增强信仰中的快感,或更确切地说,增强人类思想的能力以及‘求知’和‘悬置怀疑’的欲望。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7f67b3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2.png)
2020·2(下)《科技传播》154作者简介:郭乃荣,本科在读,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郭乃荣摘 要 在众多亚洲导演中,王家卫作为先锐派导演,他的电影自有其独到的风格。
他常常打破常规的好莱坞式的叙事结构——即完整的开端、经过、结尾,常以碎片化的结构来叙述故事并通过独白加以连接。
因此观众常常说,看王家卫的电影就是在看画面。
其实不然,这是由于王家卫的个人风格所致。
他所呈现给观众的不单单是精致的画面,更是他通过碎片化的影像呈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所想所感。
因此,在欣赏画面美感的同时,更要把握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他所呈现的主题。
关键词 王家卫;叙事策略;电影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53-0154-02王家卫常常将自己的情绪寄托在自己的电影中。
他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的光与影,都绝非空穴来风。
他成功地做到了让剧情为人物服务,剧中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剧中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做一些与其性格相关联的事。
王家卫成功地将剧情与人物相连接,虽然他的电影中人物所做的事是碎片化且看似毫无关联的,但王家卫通过他独特的叙事策略加以连接。
正是由于王家卫的特殊风格,让他在同时期香港后现代主义电影中独树一帜。
1 独白凡是人都会有内心活动,但是我们作为观众,是没有办法体会到角色的内心。
我们又都知道人会自我思索,人物处于特定环境中会心事重重,我们将这一现象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称之为独白。
但在一般的商业电影中,通常强调要用画面叙事,但王家卫却恰恰相反,他大量使用独白,这也是他个人风格的体现。
事实证明,王家卫的这一做法再结合他一贯的电影风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在用画面、声音、蒙太奇及其它视听元素来传达他的所思所感。
王家卫的电影碎片化情节非常多,而对话又不遵循对话者双方的交流,这也是他大量使用独白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他可以利用独白将碎片化的情节连接起来,从而显示人物内心心灵的状态,他的故事意识流动性较强,没有固定思路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这时独白的独特运用可以让支离破碎的情节通过情感线索进行串联。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https://img.taocdn.com/s3/m/a785dd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9.png)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重庆森林》是导演王家卫于1994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爱情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大量的视觉和声音效果而著称。
影片以香港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孤独和遗憾的爱情故事,王家卫以其独特的手法展现了城市的快节奏和人情冷暖,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影片在叙事上采用了非线性的方式,使得整个故事呈现出一种半真半假的模糊状态。
在《重庆森林》中,王家卫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旁白和镜头语言,将主要角色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通过对角色动作的放慢和重复,使得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变得十分重要。
这种叙事方式增强了观众对电影的好奇心,让人想要不断去揭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故事的真相。
影片的视觉和声音效果也是其独特之处。
王家卫擅长运用大量的特写和长镜头,以及抽象的图像和音乐来表现角色的内心感受。
影片中的场景融合了城市的现实与虚幻,根据角色的内心感受采取了冷暖色调和抽象的画面,使得整个影片具有了独特的氛围感。
影片的音乐也是让人难忘的一部分,梦幻般的音乐与镜头的叙述方式相辅相成,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张力。
影片中的爱情主题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法在一起,他们所追求的爱情也变得孤独而遥远。
这种无法实现的爱情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主线,同时也使得影片充满了遗憾和悲伤。
王家卫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了这种爱情的苦涩和迷茫,他深刻地描绘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孤独和迷茫,以及无法逃脱的宿命感。
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视觉和声音效果,以及对爱情主题的深入探讨而著称。
这部电影不仅让人看到了现代都市中的人情冷暖和孤独迷茫,同时也让影迷们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重庆森林》不仅是王家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影迷们的喜爱和追捧。
影片分析——春光乍泄
![影片分析——春光乍泄](https://img.taocdn.com/s3/m/6b3b035b284ac850ac0242f3.png)
5 俩人近景 侧面 俩人沉默 换角度拍摄 6 俩人远景 正面 目无表情呆坐 画左画右黑暗,中间明亮 这场戏六个镜头都是切换构成的,而且镜头的长短相差无几。由于景别的切换和角度的变化再配以特 定的构图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使这场戏成为本片中俩人关系的转折点。 (4)其他的摄影手法 王家卫在一些其他手法上的突破也是令人注意的。在本片中就有三处截然不同于传统的拍摄手法。 a.倒摄 为了展现香港在地球的另一端,王家卫居然使用了倒提摄影机进行拍摄的手法,非常大胆,让人们产 生失重的感觉。 b.慢速摄影 为了拍阿根廷和台北的车河,流动的灯光,摄影师用慢速拍摄,正常速度放映的手法,使人们看到了 车辆如河流般流动,灯光也是一片迷离。这种霓虹灯光无处不在,即使人物逃到了阿根廷,这种香港人内 心的都市色彩还是会随之而来,这也是香港文化的一个折射,与生俱来,挥之不去。它展现的是一个后现 代工业社会,浮华、绚烂得能够使人眼花缭乱的都市,人们一个不小心就会迷失在这种都市里,找不到自 己的方向。 c.旋转摄影 影片最后在灯塔处,摄影机以小张为圆心,整整旋转了一周,这是否意味着人生从终点到起点,绕了 地球一大圈原来发现自己的根还在原处呢? 三。剪辑手法 谈到剪辑,这里主要讲的是蒙太奇的运用。蒙太奇是电影语言中最独特也最基础的部分。说穿了,蒙 太奇是一种选择和安排。王家卫在拍片的时候会有好多拍摄的方案,每个结局都是不同的,即使在场的演 员也不知道最终的结局。王家卫在一系列排列组合中挑选最令自己满意的方案作为剪接的依据,他对蒙太 奇的研究是深入而又突破性的,下面我们用普多夫金对于蒙太奇分类形式对《春光乍泻》片中蒙太奇的运 用作一探讨。《春光乍泻》片中主要运用了: 1。对比蒙太奇 我们分析一下在酒吧黎耀辉与何宝荣再一次碰面的场景。 -----黎耀辉看着何宝荣与伙伴进入酒吧,黎的脸出画 -----风琴转场,酒吧内双人舞 -----酒吧内何宝荣喝得摇摇晃晃 -----酒吧外黎耀辉抽烟 -----酒吧内何宝荣与人接吻 -----酒吧外黎耀辉冷眼旁观 -----酒吧内何宝个很好的解释,那就是《东邪西毒》中的一句对白: 东邪 :“这沙漠后面会是什么呢?” 西毒 ;“还不是一个沙漠。” 生活在香港如此,逃到阿根廷又能怎么样呢?王家卫的时空观念是自我的时空,它的特点是焦虑的, 动荡的,个性的,不安的。人们在漂泊中追寻自我,追求肯定。 3. 叙人而不叙事的创作手法 传统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而王家卫电影讲的是人,是人的一种心态,是人在某一种阶段经历的 一种心路历程。在他的六部片子中,主人公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人物身份的一致性 主人公无固定工作的特点强化了边缘人/异乡人的身份,也进一步导致了情感的动荡。这些社会边缘 角色由于漂泊迷离,在潜意识里更渴望感情的慰籍。然而由于现实社会的冷漠,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受到打 击。《春光乍泻》的人物沿袭了这一模式,但却增加了人物受打击后找寻自我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人物已逐渐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心理囚笼。 (2) 人物交流方式的异常性 王家卫的电影可以称之为倾诉式电影。这是一位孤独的导演借助影片中孤独的人物向观众作的一种倾 诉。主人公内心的独白与画面结合创造了一种特殊氛围,让观众相信主人公是真诚的,并能直接了解人物 的内心世界。剧中人往往自言自语,甚至对物品倾诉自己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城市里的人际交流 的困难。 (3) 人物与观众的交流 主人公在剧中往往保持沉默,即使产生了误会也不屑于解释,然而人总是需要倾诉的,他们会选择陌 生人喋喋不休得诉说心事。如《阿飞正传》里的丽珍向陌生人阿超倾吐心声。换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主人公 向观众(陌生人)解释情由。他们渴望交流,却害怕别人的漠视,所以顺便找个人倾诉而不希望有所回应。 这是一种近似布莱希特间法的创作手法,通过这种见离法,演员像在舞台上一样直接面对观众,观众已不 再作为消极的旁观者,而是能够在整个环节中依靠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进行评价,这也是王家卫的电影有些 人看了深有感触,有些人看了无动于衷的原因。 《春光乍泻》片中人际关系出现了转机,一个叫小张的台湾人使人们的沟通变成了可能。小张用耳朵 完成了对他人的窥视。正是这种非常规的方法打开了人们交流的通道。个体封闭的情感领域由于他人不经 意的窥视而获得了缓解和舒缓。黎耀辉尽管没有对小张说什么,但他将他的哭声留在了天涯海角,卸下了 情感重担的黎耀辉能轻装上阵,以复归于平淡的心情在直面人生。 二.拍摄手法
解读王家卫《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拉片分析
![解读王家卫《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拉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33d804ba1aa8114431d9ea.png)
案例感悟
Shot_18:巨大的时钟第二次出现。不同于第一次(Shot_09),虽然这次依然是苏的画外音(与 丈夫通电话),但是由于省略了人物的出现,时钟开始具有一种超现实的意味。苏与丈夫之 间的“不见”,开始越来越久。
案例感悟
Shot_19-Shot_20:又是一个镜子接镜子的连贯剪辑。我们可以注意到Shot_19的镜子框架, 与Shot_10,如出一辙。两个兜兜转转的故事,因为这面镜子有了某种暧昧的联系,正是周 太太“抢走”了苏的丈夫。同时,镜中哭泣的苏(Shot_20),完全地将自己最私密的情绪喷发, 投射在虚幻的镜中世界
案例感悟
Shot_14:苏与周的第一次正面对话。镜子、叠影、时钟,门口的灯头白 灯,林林总总地出现在画面之中。还有什么好多说的,一场镜花水月的 情事,就此上演!
案例感悟
Shot_15a-Shot_15b:同样的低视角固定机位,同样的主题配乐(Shot_07),不同的是,王家卫 并没有在这里安排苏与周的擦肩而过。他们的错过,因为配乐反而具有了一种幻觉的质感。 观众开始不自觉地预期,两人的相遇。
案例感悟
Shot_07a-Shot_07b-Shot_07c:骆驼 牌香烟、结婚戒指、手表、电话、 风扇,配合影片的“主题音乐”集 中出现。同时,苏与周太太的擦肩 而过、周太太与苏先生的擦肩而过、 周与苏的擦肩而过,联合上演。一 个固定机位的场面调度(类似孩童 视角的低机位),可以充斥如此巨 大的信息量,王家卫的“乡愁”, 可见一斑。
案例感悟
Shot_16:果然,在主题乐渐渐偃旗息鼓的时候,两人相遇了。由于是现实收声, 周与苏的相遇就有了一种现实主义的必然性(偶然性的悖论)。注意,苏的旗袍已 经不是之前Shot_15a的那件了,时间,通过剪辑,被大量省略
香港导演王家卫
![香港导演王家卫](https://img.taocdn.com/s3/m/2e4ece2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4.png)
画面内人物和其他元素的运动捕捉,比如《重庆森林》中林青霞带着印度人在重庆大厦里穿 梭,黄色的头发、黄色的风衣在一群皮肤黝黑的印度人中来来回回,运动形式感很强,杜可 风跟着林青霞穿梭在人群中。运用快镜头来表现主角内心的慌乱以及快镜头在表现王家卫电 影里的城市疏离、情感飘忽、不安的生活中被惯常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墨镜王——王家卫
Ricky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 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
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我开始怀疑, 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秋刀鱼会过期,墨镜王不会
在镜头前,他总是戴着一副墨镜。墨镜成为了王家卫的留白符号,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戴墨镜。 那时,他普普通通,出入闹市,无人识得。还在牛仔裤专卖店工作时,搭讪的技巧已纯熟。 一次,王家卫看上一位高瘦的女人,那女人要一件APPLE牌牛仔裤,他故意给女人拿错码数,使得 女人第二天主动来找他。后来,这个“阿美”被写入《重庆森林》。
1995年,王家卫在台湾金马奖影展特刊上说:“连续五部 戏下来,发现自己一直在说的无非是里面的一种拒绝,害 怕被拒绝,以及被拒绝之后的反应,在选择记忆与逃避之 间的反应。”王家卫在电影中将爱情的主题化为两组对照 性存在的母题:
(一)拒绝与被拒绝
(二)记忆与逃避
镜头语言
在王家卫的电影里镜头是会说话的,有非常独特的风格。
很少日光等自然光线形成的通透客观的效果, 从而形成了带有强烈主观性的情感表达。画 面构图层次丰富缺乏平衡,心理暗示强烈, 绝对脱离客观叙事的范畴。而我们 看到的这些颜色,却是在王家卫的 墨镜下产生的。
对时间与空间的迷恋
王家卫电影中对数字或者是时间的偏执,是影片的又一特色。
后现代视野下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
![后现代视野下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e39983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7.png)
后现代视野下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杨丽华【期刊名称】《学术交流》【年(卷),期】2017(000)005【摘要】王家卫的电影在华语影视界呈现了独特的风格,他的电影获得了多项大奖,在业内赢得了广泛认可.王家卫的电影给了华语影视一个全新视角.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特色可用"支离破碎"来形容,"支离破碎"成为王家卫电影的代名词.王家卫电影在创作上根植在后现代语境中,深刻揭示当下香港人状态,电影在意蕴的层面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人文情怀.王家卫电影在叙事策略上明显带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这与王家卫自身的文化背景、创作理念、艺术风格息息相关.王家卫的电影突显的则是后现代语境下都市人群的情感危机.在王家卫的电影里,空间有了灵性,有了人的情绪变化,有了人的情感体现,影片里的空间有了感性的细胞,多了生活的象征意义.王家卫的电影作品善于处理细节,特别是在情节的处理上,通常在处理私密、孤独与困惑的感情问题时,他的电影也倾向通过光影与语言寓意表现而非明显对抗化.在电影情节的设计上,王家卫把对根、对亲情、对生命的寻找置于人情冷漠的大都会中,在电影时空转换的无序中变成了人的内心漂泊的独特表现方式.【总页数】5页(P178-182)【作者】杨丽华【作者单位】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黑龙江黑河 16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4【相关文献】1.后现代语境下的"两生花"文本——基耶斯洛夫斯基与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比较 [J], 张凌2.“禅宗”美学视野下的王家卫电影叙事新解——以电影《一代宗师》为例 [J], 寻茹茹3.简析王家卫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元素 [J], 王明生;张桦4.后现代语境下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 [J], 李杉5.王家卫电影后现代主义影像风格下的现代主义作者观念 [J], 张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头来过——以《东邪西毒》为例浅析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
![重头来过——以《东邪西毒》为例浅析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bab40ff9e314332396893e6.png)
的两种叙述形式 ,以此构建了一种全然封闭 的空间形态。 《 东邪西毒》 中 ,王家卫 以一种看似 支离 破碎 的影像结构 ,以一种 分解与重构 的方式诠释着整部影片。在结构上 ,王家卫突破 了传 统单线 时 态 的 变化 。 0 和起承转合式 的叙事结构 ,在人物出场序之 内,叙事上将时空进行 跳跃 王家卫深知后现代艺术 的根本 ,融合 了结构主义 和符号学 的理论 , 式的链 接 ,大量运用先果后因的倒叙手法 ,如 “ 醉生梦死”酒 、桃花之 在 自身的创作 主体和叙事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 。王家卫在 电影叙 事结构 名 、惊蛰到来 时的探望等 ,这些种种事件都是是先说其果后 揭其因 ,人 上 ,尝试将多个故事连接在一起 ,故事与故 事之间的连牵 并不是为了制 物的出场引领 着事件叙述 。倒叙回忆 、先果后因、首 尾相 接 、多重叙事 造预定或明显的戏剧 冲突,相反地 ,故事之间的纽带是 暗含着剧 中人物 的一系列叙事手法,影 片同时在用人物做着调节。 从相遇到相识 的种种偶然 。在偌大的都市当中 ,人孤 立地活着 ,人们 的 在 《 东邪西毒》 中,王家卫并 没有 给出一个确定的人物关系 , 一个 相知与相爱显得渺茫且无助 ,即使人们 “ 最接近的时候 ,只有 0 1 .O 公 人物离开 ,又会有新的人物 出场 ,在看似没有关联的人物关系下 ,却无 分”,但在这个急速发展 的后工业 文明社会里 ,人 群 当中人 们孤寂舔舐 不推动着影片故事情 节的发展 ,像是在讲述一个个散落的故事 。导演所 着 自己的伤 口,咫尺却 又天涯 ,透露 出后现代语境下人的深沉悲 哀。王 给 的影像 ,只是将人物划定在 自己的封闭空间里 ,拒绝和人交流 ,甚 至 家卫用他 的视角 、他的电影 ,关注着这个情感母题 ,在他 的作 品中孤 独 是不给观众任何反应。 无助 的人物 、散点 回圈叙事结构和对人生 的洞悉 ,形成了多采多 姿又 自 影片 中的人物大都沉浸在 自己营造 的情感世界里 ,就连片 中两人 的 成 一格 的剧 作 特 色 。 对话也很少顾及对方的反应或感受。片中王家卫放弃了传统 的双人和单 散 点 的 回 圈叙 事 ,画 外 音 、独 自 打破 时空 的连 贯 性 ,符 号 化 的 人 物 人画面相结合 的影像叙事手段 ,而是大多采用双人画面 ,看不 到人物对 却 显示着无处不在的 “ 我们” ,这些都是 为王家卫 电影 中的情感轴 心所 话时的表情 。比如 ,片 中黄药 师与欧 阳锋 的第一场对话 ,一个在 屋里 , 服务。就像 《 东邪西毒》 ,这部摆脱武侠片类型 ,探讨人生感 情的作 品, 个在屋外 ,在朦胧 的暮色下 ,我们只听到黄药师 的独 白的语言 ,看不 呈现的着王家卫想解答 的主题视野和展现的剧作结构 。情节 的特别安排 到两人的表情 。然而 ,当看到黄药师和欧阳锋的各 自的表情时 ,场景 已 对王家卫电影 的本文叙 事策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更加深刻 的体现主题 。 经变换 。这样 的影像表现手法看不清人物的情感关联 ,使得 人物之间产 叙 事 的 回 圈 生一种疏离感。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 影片生命 的骨骼和主干 ,是确立一部影 片的基本 王家卫这种对电影叙事 的颠覆与重建 ,断裂 、重组 的叙事结构 ,并 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电影叙事结构首要的和最基本 的一个 不仅仅是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 ,而是这种 回圈 、断裂的叙事结构 与电影 层 面,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 ( 组织 )关 系和表达 方式,需要有更为 的时间记忆主题紧密相连 ,因为我们 的记忆未必是有既定顺序 的,而是 精细的 “ 事件的安排”和 更为精巧的结构布局 。 充满各种的隐现与逃遁 、闪回与闪前 ,先果后因往往是事过境迁 的恍 然 电影 《 东邪西毒》取材 于 《 射雕英雄传》 ,它有金 庸 的武侠 ,也 有 大悟 ,这样 的叙事结构更近于一种 面对 内心 的自我追寻与发现过程。 张爱玲般的爱情。王家卫对常规电影 的直线叙事法进行颠覆 和重建 ,用 二 、影 像 中的 时 间 记 忆 种新 的形态重塑武侠片 。《 东邪西毒》 表面上叙 事架构复杂 ,其 实以 时间是 电影叙事 的最基本的结 构要素 ,离开 了时间 ,也就 没有了故 欧阳锋作为整个叙事 的中心 ,汇拢着剧情 。 事的讲述 ,更担不是影片本文的构成。 经典好莱坞 电影 的叙事特点 ,就是在叙事情节设计上必定有 起承转 《 东邪西毒》 的英文名 《 S E FTM ) A H SO I E ,翻译成 中文 《 ) 时间 的 合各个 阶段 ,结尾部分一定设法结束故 事 的因果 关系0。因此 ,一般 的 灰烬》 ,而影片 中大量的运用 时间的特 定性 ,可充分看 出这部影 片离不 叙事 时态上较 为喜 欢用顺 时间 的叙述 ,以达至推 动叙 事发展 的 因果 关 开时间 ,离不 开记忆 。如 同王家卫的其他电影记忆 的沙丘永 远矗立在你 系 ,并令有 一 目了然之感 。然而 ,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故 事情节被分割 不 知 的 某 个 时 间 。 成若 干部分 ,或被相对独立 的讲述 ,或被重新的组合,时空顺 序线和人 《 东邪西毒》 里 ,欧 阳锋细 数记 忆 、标 定事 件 的不 再 是 《阿飞 正 物的行动被 打乱 ,不 同的时空或交叉或平行 ,使 人物的线 索零散的放置 传》 里的圆钟 ,也不 是 《 庆森林 》 里的 自动时 间看 板 ,而 是选择 用 重 在特有的空问点上。叙 事的表意 的动机并不建 立在情节 的线型发展上 , 画外音 的方式呈现的黄历 时辰 。去除 了影像对时间的定格 ,这一次 王家 而是利用各个部分的相对特征 和彼此的关联来寻找破译的途径 ,这其 实 卫选择 了将命运同一切和在一起 的时间 ,似乎在用预言似 的黄 历,体现 是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说法 ,简单通俗的讲就是时间和空 间都概 念 种宿命 ,直接呈现出时间的力量 。带有预言的黄历 ,展现着 天人 合一 化 了模 糊 化 了0。 的魔力 ,而 “ 时辰”便成为把时间与影像 、声音 、事件联 系在一起 的表 在 王 家 卫 的 影 片 中 ,人 物 大 多都 是 在 一 个 全 然 封 闭 的空 间 ,人 物 不 现元 素 。 论怎样看似逃离的举动都是徒然。不管是逃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还是 菲律 电影中,倒叙多线结构的设 置 ,扩展 了影 片的 “ 本文 时间”,强化 宾 ,亦或是作为杀手的转行 ,还是绕了一 圈又 回到 白驼 山的欧阳锋 ,在 了情节 的张力 ,使影片的叙事避免了平铺直叙 的单调 ,使影 片的叙述有 影 片的叙事形式上看 ,都只不过是重新 回到了最初 ,回到原 点 ,重 新开 个某种顿挫 ,有 了某种跌宕起伏 ,同时在情调上 、氛 围上 、色彩上都 具 始一 个 新 的 回 圈 。 有了某种对 比性 的张力 。由此 ,王家卫运用倒叙 的 “ 本文时间” 构筑了 《 东邪西毒》 中的所有人物和事件透过 东邪与西毒 两个角色在 最后 个扑朔迷离 、凌乱破碎的故事 ,却依然拥有 着一种影 片整体 “ 故事 ” 逐渐 收拢成一个庞大叙述建构与时空关系 ,这种结构在 片尾 重新 回到片 意义上的时间。 头,形式上 的原点隐隐浮现 。内在 回圈与交互 回圈是王家卫 电影最基本 在王家卫的影 片中的人物都好像是被记忆 锁紧的冈徒 ,在时间 的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3T15:15:28.3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作者:孙铭悦
[导读] 文章力图对王家卫电影进行叙事角度的探索,从影片的叙事结构特征和人物观念的重建这样两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王家卫电影在叙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对于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特征作出合理的阐释。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文章力图对王家卫电影进行叙事角度的探索,从影片的叙事结构特征和人物观念的重建这样两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王家卫电影在叙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对于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特征作出合理的阐释。
王家卫在他的影片中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现代都市生活图景,更力图揭示藏于人内心深处的“都市不适应症候”。
他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美学。
关键词:电影;王家卫;叙事策略
电影的叙事结构包括时空的配置与运动、人物的设计、叙述方式的确定、节奏疏密的构思等,是个涉及方面很广,非常复杂的创作问题。
香港电影导演王家卫是亚洲电影的代表人物,对王家卫电影有了新的理解,他迄今为止的十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的电影剧作对时空的运用、人物设计及极具特色的画外音独白作用,都是为了反映出一种90年代香港都市人普遍的情绪体验,其叙事策略,不仅表现了后工业文明下的都市人末世失重心态,而且这种叙事结构具有独特艺术性,表现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状态的复杂性,准确而独特地剖析了后现代人的生活面貌。
一、电影人物观念的建构
王家卫的每一部电影都成了日后人们谈论的经典,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较高层次欣赏水平的观众来说,更是如此,而他电影中的许多经典的台词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他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在很大意义上是跟他的叙事风格紧密联系的。
他那种特异的叙事方式则是整个电影风格得以确立的决定性因素。
电影的叙事结构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理解基本的结构,它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和总体结构,叙事结构与电影蒙太奇结构相似,它表明了一部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是一部影片的主干,它是确定一部影片的总体风貌的决定性要素;其次,电影作为一个叙事系统呈现出的结构类型,具有更大的理论上的抽象性,例如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电影符号家提出了电影的八种组合手段,几乎涉及了电影的各种组合方式;最后一个层面的意义是指具体影片内各种元素的组成方式。
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讨论影片文本中的具体文段、句子的组成方式,而对于一般的观众而言,他们是无法看到电影的深层次的结构的,只能看到电影的情节,而所谓的情节也就是讲述的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王家卫电影人物的内心独白
画外音独白是王家卫电影剧作叙事中的一个主要特色。
电影中的人物,一般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拒绝了解别人,亦拒绝为他人所了解。
他们一般都保持沉默,用独自来宣泄内心的情感。
一个警察663在被女朋友抛弃后,只好对家中的毛巾、肥皂、玩具自言自语。
他对着用过的肥皂说:“不要那么没有骨气嘛,她才走几天就瘦成这样。
”对湿淋淋的毛巾说:“我叫你不要哭嘛,你要哭到什么时候?做人要坚强一点。
”《堕落天使》中则把内心独白运用到极致:哑巴何志武用独白的方式述说自己的感受。
画外音独白是王家卫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
他影片中的经典语言,如《阿飞正传》中关于“无足鸟”的传说,大都以这种方式表达。
他以这种情感的单向流动,展示后现代语境下人们的孤立、沉默和失语。
是幽默的调侃,亦是含泪的热讽。
(二)人物塑造的边缘性
电影中的主角,通常都是阿飞、舞女、小店员、空姐、杀手、警察……他们或者没有一个正式安稳的工作,整日游荡在城市的阴暗的角落;或处于社会底层,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或与传统道德相抵触,不为社会所接受。
他们在现实生活和精神领域中是一群流浪漂泊者,都市的边缘人。
这些人物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一般电影中人物名称是界定人物身份的基本符码。
然而王家卫电影中更多的时候,人物的名称都变成了数字。
人物姓名的刻意忽略,一方面强化了人物的边缘特征,面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人们感到自身渺小到连姓名都已被湮没。
另一方面,这些名字被泛化了的小人物形成了对所有现代都市人的指代,“这一个”成了“这一群”的甚至“这一代”的代称,从而加深了电影所表现的社会内涵。
王家卫在他的影片中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现代都市生活图景,更力图揭示藏于人内心深处的“都市不适应症候”:人们的无力感、渺小感、孤寂不安以及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感。
二、电影的时空观念
在王家卫的影像作品中,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其电影中体现出来的独特和统一的特质的确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王家卫电影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表现后工业时代都市人的无力感、渺小感、孤寂不安以及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感。
(一)王家卫电影对时间的表达
时间是王家卫热衷的主题。
王家卫的时间常常是过去式。
因为过去,所以定格。
时间是很难捉摸的,在王家卫的运用下,益显神秘。
王家卫电影风格,很大一部分,是时间这种元素塑造的。
恋物,是王家卫时间记忆的一个象征,王家卫每一部电影都是四个字,他喜欢的数字里除了“四”以外就是“六”。
他有对物迷恋的情结,甚至是一种习惯的迷恋,恒定而不变,有一种刻进肌肤里的快感,从中我们可以抽离出一些怀旧的因素,包括对异性的幻想。
王家卫最喜欢的音乐无疑是探戈,那是一种在阿根廷人皮亚佐拉的创作里,要让城市的落叶起舞的抒情。
机巧,意味着他拍的是同一部电影。
王家卫不仅喜欢在一部电影里埋下伏笔,还喜欢在不同的影片里设下机关。
比较容易找到的是:同一个房间号码和同一个人名的出现。
这种符号性还可推溯到《阿飞正传》,在那里面,只在最后灵光一闪的梁朝伟,也可以和周慕云挂上钩的,而成为一个前传式的引子。
(二)王家卫电影对空间的运用
王家卫电影中的一些十分明显的主题( 如人物情感的孤立,拒绝沟通,或交流上出现困难) ,在其影片中一再出现。
而在展示这些主
题时,王家卫把故事的时间、空间切割成零碎片段,打破了时空在传统影片中的线性叙述,从而表现出一种人物置于空间当中,但又不知身在何时何处的虚幻感。
打破时间直线顺序的方式,在各项创作形式中都已有先例。
文学潮流中接连出现的意识流、后设、解构等文体,在香港文学中亦有不少例子。
王家卫第一部电影剧作《旺角卡门》中对时空应用的特色,已崭露头角。
在空间处理上,王家卫使用了黑帮斗争的都市,与情爱世界对立的市区内小房间以及大屿山郊外空间。
王家卫时空拼凑的剧作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王家卫电影叙事结构虽然常常是应用了这种断裂拼凑的时空处理,但并不影响结构的完整性,在《阿飞正传》里,王家卫应用了60年代的香港这个时空,却轮流刻画了人物间聚散的情缘。
一再展现出是一种缘份即情性的、一错便不再复得的现代都市情感。
时空的混合亦是一种后现代精神分裂模式。
王家卫的电影文本既有现代结构又有后现代氛围,时而悲观时而乐观,时而暧昧时而开放,体现了其电影的后现代性。
完全瓦解了经典叙事的流畅性。
他的电影以反映现代都市人际疏离问题为主,他的电影有国族隐喻,有后现代意向,有哲学性时间反思,也有最明显的爱情故事,实行各取所需。
参考文献
[1]张志伟.王家卫的后现代城市超级市场[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陈晓云.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3]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