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课标解读ppt
6、信息技术的发展理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 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 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 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 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关于课程目标
1、《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标准》从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三)关于课程内容
◎模型思想。
·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 ·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 ·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
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 出图形等。 主要表现在: ⑴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 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⑵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⑶能从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⑷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⑸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⑹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第16--41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 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 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 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 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关于课程目标
1、《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标准》从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三)关于课程内容
◎模型思想。
·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 ·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 ·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
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 出图形等。 主要表现在: ⑴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 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⑵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⑶能从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⑷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⑸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⑹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第16--41页)
新课标解读课件ppt
课程内容更新
反映时代特征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
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文化自信。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课程实施建议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 作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资源
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新知识和技能。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新课标倡导启发式、探究式、 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
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PART 02
新课标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调整
01
02
03
学科融合
加强跨学科整合,促进学 生综合素质发展。
必修与选修结合
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 求。
实践课程
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 过程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 。
PART 03
新课标评价方式
评价理念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 的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
性。
重视过程与结果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注重 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发展,强调评价 的诊断和促进作用。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 品评定、口头表达、自我评价等, 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2023 WORK SUMMARY
新课标解读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新课标概述 • 新课标课程设置 • 新课标评价方式 • 新课标教师角色 • 新课标学生发展
研读新课标解读新变化PPT课件
研读的价值
适应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研读新课标,可以帮助我们紧跟教育 发展趋势,使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时代 要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研读新 课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理 念,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深入研读新课标,教师可以更好 地把握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 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教师团队建设
集体研读新课标,可以促进教师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 专业水平。
谢谢
THANKS
强调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
新课标要求教育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简单评定,更是对学 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和改进的过程。
04 新课标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CHAPTER
实施中的问题
01
02
03
04
课程内容问题
部分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未能 及时更新,导致与现实生活脱
节。
教学方法问题
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 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
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如合作学习、探究学 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对学生的影响
培养综合素质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实践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 手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问题
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 生的过程性评价,导致评价结
果片面。
教学资源问题
部分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如教 材、教具、教学设备等,影响
完整解读2022年科学学科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完整内容PPT课件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主要变化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 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 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
课程性质
17
17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性质
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 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将科学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 地球科学等分支。这些分支具有研究方法的差异,也共享一些通用的科学方法,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 融合的趋势。科学为技术和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增强,推动着 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提高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文明水平;科学为人类认识和理解自然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精神力量和价值 观念,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在广义的理解中,科学也包括技术与工程。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 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 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 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LHJ+FHX。 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 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 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LHJ+FHX。 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022年版小学科学新课标《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注重评价体系的改革,强调多 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全面反 映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
02
总体结构人导向
新课标更加注重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增强了指导性
新课标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建议和案例 ,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科学课 程。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开 展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尊重事实 、乐于探究、积极实践、合作分享的科学态 度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与技能要求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
01
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
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培养实验与探究技能
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经费、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保障,推动小 学科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育,提供资金支持、资源共享、志愿服务等 方面的帮助,共同推动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08
挑战、机遇及发展趋势预测
面临挑战分析
教学内容更新
01
新课标背景与意义
背景介绍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各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强调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国科学教育现状
在过去的科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 维的培养等。
新课标的制定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 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22年版的新课标。
探究性原则
《新课标讲座》课件
传统课程的问题
传统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 、教学方式单一等,新课标旨在解决 这些问题。
新课标目标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 ,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 。
新课标内容
课程结构调整
新课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的课程门类和课程 内容。
成绩评定
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考 试形式,如闭卷、开卷、上机考试等 。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其他表现,进 行综合评定,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应紧扣课程大纲,全面考查 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 力。
考试内容
基础知识点
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学生 达到基本要求。
生活实践内容
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能力。
学生发展评价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 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提供反馈和调整依据。
终结性评价
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考试、作品评定等方 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 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 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
策略。
终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以全面了解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目标达成情况 ,为后续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多元评价
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 互评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全
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考试制度
考试形式
学科案例分析
结合学科特点,分析典型案例 ,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 实施要求和操作方法。
传统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 、教学方式单一等,新课标旨在解决 这些问题。
新课标目标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 ,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 。
新课标内容
课程结构调整
新课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的课程门类和课程 内容。
成绩评定
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考 试形式,如闭卷、开卷、上机考试等 。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其他表现,进 行综合评定,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应紧扣课程大纲,全面考查 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 力。
考试内容
基础知识点
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学生 达到基本要求。
生活实践内容
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能力。
学生发展评价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 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提供反馈和调整依据。
终结性评价
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考试、作品评定等方 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 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 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
策略。
终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以全面了解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目标达成情况 ,为后续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多元评价
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 互评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全
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考试制度
考试形式
学科案例分析
结合学科特点,分析典型案例 ,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 实施要求和操作方法。
宣讲学习解读科学新课标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系统学习内容PPT课件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一
课程性质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 学结构 ,提高 课堂教 学效率 ,既要 有利于 教师的 教,又 要有利 于学生 的学, 所以制 作的课 件要与 课堂内 容有密 切联系 ,具有 教导积 极向上 意义LH J+FH X。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 学结构 ,提高 课堂教 学效率 ,既要 有利于 教师的 教,又 要有利 于学生 的学, 所以制 作的课 件要与 课堂内 容有密 切联系 ,具有 教导积 极向上 意义LH J+FH X。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 学结构 ,提高 课堂教 学效率 ,既要 有利于 教师的 教,又 要有利 于学生 的学, 所以制 作的课 件要与 课堂内 容有密 切联系 ,具有 教导积 极向上 意义LH J+FH X。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 学结构 ,提高 课堂教 学效率 ,既要 有利于 教师的 教,又 要有利 于学生 的学, 所以制 作的课 件要与 课堂内 容有密 切联系 ,具有 教导积 极向上 意义LH J+FH X。
3.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 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 的内在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适 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
义务教育科学堂教 学结构 ,提高 课堂教 学效率 ,既要 有利于 教师的 教,又 要有利 于学生 的学, 所以制 作的课 件要与 课堂内 容有密 切联系 ,具有 教导积 极向上 意义LH J+FH X。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 学结构 ,提高 课堂教 学效率 ,既要 有利于 教师的 教,又 要有利 于学生 的学, 所以制 作的课 件要与 课堂内 容有密 切联系 ,具有 教导积 极向上 意义LH J+FH X。
2022年科学新课标《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行业影响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行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应用 。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兴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 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教师需要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
内容和策略。
专业知识更新和拓展途径建议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
通过参加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科 学知识。
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
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成果。
04
实验教学与探究活动设计要求提 高
实验教学地位和作用再认识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 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探究活动设计原则和策略分享
探究活动设计应遵循趣味性、探 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注重问题 的提出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 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案例分析:优秀实验活动展示
案例一
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探究声音的 传播原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土
电话并测试其传声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1
5
要目
一、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动态简介 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解读 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
2020/4/11
6
一、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
科学知识 —— 科学方法 —— 科学素养
2020/4/11
7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初——六十年代初 特征:知识本位
❖ 在此基础上,专家工作委员会提出了“继续修 订小学科学课标”的建议,得到了教育部党组 的认可。
2020/4/11
13
《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原则
❖ (一)充分依托专家学者。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成立小学 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请院士领衔,充实一线教师。充分 依靠修订组制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方案,明确修订工 作具体思路,开展修订工作,确保课标修订工作的专业性。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英】斯宾塞
2020/4/11
8
第二阶段: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 特征:能力本位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2020/4/11
9
第三阶段:七十年代末——现在 特征:人本位
还教育的另一半
2020/4/11
1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修订动态简介
2013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 标准(实验稿)》
课标研制负责人:郝京华(南师大教授)
❖2003-2011年教育部启动课程标准修订
前期主持修订负责人:郝京华(南师大教授) 后期主持修订负责人:韦 钰(原教育部副部长)
❖2011年3月韦钰修订组完成《小学科学课 程标准(修订稿)》,送教育部审定。
2020/4/11
14
工作步骤
❖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12年12月-2013年1月中旬) ❖ 第二阶段:部署修订工作(2013年1月中旬-2月初) ❖ 第三阶段:专家修订组调研(2013年2月初-3月底) ❖ 第四阶段:撰写修订稿(2013年4-9月) ❖ 第五阶段:征求意见(10-11月)
2020/4/11
2020/4/11
3
❖ 《礼记·月令》:“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 候寒蝉鸣。”
❖ 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 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 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
2020/4/11
4
❖候应:我国古代独创的农业节气,五天为 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一年二十四节气 共七十二候,每一候与一个物候现象相应, 叫候应,表示“物候”与“气候”的一般 变化情况。主要内容为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原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科审议组成员
2020/4/11
17
课标修订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 业委员会委员
❖ 喻伯军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部副主任,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浙江省小学科 学教学分会秘书长,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
❖ (二)充分吸收已有成果。认真总结十年来小学科学课程 改革的基本经验,充分吸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修 订稿的基本成果,确保课标修订工作的连续性。
❖ (三)充分拓展工作视野。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 民素质的需求,认真研究并注意吸收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 最新成果,确保课标修订工作的前瞻性。
❖ (四)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 中,要采取适当形式,充分听取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 的意见,确保课程标准的适切性。
❖ 曾宝俊
小学科学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 省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彭 香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学 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
2020/4/11
18
最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解读
2020/4/11
19
第一部分 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 订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 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020/4/11
20
称之为纲领性文件的理由:
《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 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 求。
2020/4/11
12
❖ 受教育部的委托,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小 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审议工作。经 审议,学科审议组的审议结论是建议“先行试点 ,暂缓颁布”。
❖ 主要意见:
课程内容总量与难度的把握、内容标准采用“核心概 念与分解概念”的表述方式、内容标准不能进行分阶 段划分的做法等,未经实践检验。
15
课标修订专家组成员(一)
❖ 顾问:
▪ 甘子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 组长:
▪ 郑光美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教授
❖ 副组长:
▪ 郝京华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教育 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小学科学 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修订组成员
▪ 刘恩山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教 育学会生物学教学分会副理事长
▪ 胡卫平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
2020/4/11 心主任
16
课标修订专家组成员(二)
❖高凌飚(biāo )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 价中心主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综合审议组成员
❖ 韦志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 会理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
❖ 郑长龙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中 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 叶善专
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
❖ 顾志跃
LOGO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 订版(送审稿)解读
东峰学校 沈德强
2020/4/11
2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 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 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 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 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 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 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