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特色建筑——壮族
浅析壮族干栏式建筑形式
浅析壮族干栏式建筑形式作者:吴俊杰王琪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4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干栏式建筑结构概念、特性以及影响。
通过对于广西地区具有民族特色建筑的研究,探讨了干栏式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
对于干栏式建筑的文化内涵、建筑结构、文化特色的分析。
探讨了干栏式建筑结构与现代坡地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叙述少数民族建筑,第二章是概述广西民族建筑文化,提出以广西壮族建筑文化为例的南方干栏式建筑。
第三章以桂北地区为例研究了地方文化特色对干栏式建筑风格的影响。
希望对于南方传统干栏式建筑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族;干栏式建筑结构;坡地建筑;影响一、少数民族建筑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创造除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
衣食住行作为人类最为根本的生活需求,其中住则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因此也形成了各具本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说过‘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千年,互为因果。
’民族建筑,亦称之为风土建筑。
”民族建筑是融合了原始建筑的精髓加之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人们可以从中发现纯粹的特定时代的生活形式。
以木、竹、瓦、土作为材料,榫卯作为连接形式,遍布于传统建筑中,这些技艺以建筑的形式保存至今,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历史的见证。
二、广西民族建筑文化壮族干栏式建筑是中国五大古代建筑遗产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建筑结构逐渐流传至云南及东南亚,随之衍生出了各种样式的干栏式建筑。
至今任有地区保留着半楼居和全楼居式的干栏式建筑。
广西地区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仍习惯于依山傍水的生活,建房材料的选择上也多因地制宜。
南方常年湿润为树木和竹的生长提供了温润的环境,大多数干栏式建筑多以全木质或竹制结构,自下而上构建,顶上为防雨会用瓦或杉树皮覆盖,上层居住,底层关养畜牧家禽,放置农具等。
连接上下的则是设立于屋内一侧木制楼梯,楼上多分支三到五间房间,用于会客和居住,堂屋一般在进大门的位置,火塘会设在一头,火塘作为一家的中心,饮食都会围聚在火塘周围。
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事例
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事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不乏有着丰富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以来秉承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的多元文化作出了宝贵贡献。
以下是几个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事例。
第一、藏族文化的传承藏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就以丰富多样的文化而闻名。
著名的拉萨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以及梅里雪山等都是体现了藏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藏族文化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寺庙、经堂等丰富的宗教建筑也是藏族文化的代表。
此外,藏族的传统艺术如唐卡画、藏式剪纸等也是藏族文化的瑰宝,这些都是藏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第二、维吾尔族文化的传承维吾尔族是新疆最大的民族,古老的维吾尔文化历史悠久,以独特的维吾尔音乐、舞蹈等为特色。
维吾尔族传统的音乐器乐如鼓、吉他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
此外,维吾尔族的皮影戏、木偶戏等民间剧种也是维吾尔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传递了丰富的民间故事和文化内涵。
第三、壮族文化的传承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得以深入保留和传承。
壮族的婚嫁习俗、祭祀活动等重要传统,融入了当地的地域特色。
壮族的建筑艺术也是壮族文化的瑰宝,如桂林的漓江山水、象鼻山等都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第四、哈尼族文化的传承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勐海县等地。
哈尼族以梯田为特色,梯田是哈尼族创造的农耕文化的杰作。
哈尼族梯田是世界农耕文化遗产,被誉为“梯田世界之最”。
梯田不仅仅是哈尼族的经济基础,也成为其特有的社会文化象征。
此外,哈尼族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编织等,也是哈尼族文化的瑰宝。
第五、傣族文化的传承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湖南等地,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傣族是泛傣语群的代表,传统的傣族文化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傣族建筑、服饰、饮食等都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
傣族独特的舞蹈和音乐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傣乐舞”的形式能够传达出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以人数最多的少数名族——壮族为主的省份。
然后,因为我是柳州人,而柳州位于广西,也是广西第二大城市,所以我决定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去调查有关壮族的文化风俗习惯。
去之前就听说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每每有客人到家,壮族人民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而这次因为调查的缘故,在那呆了几天,这才充分体会到壮族人民真正的好客。
在山上那几天,真可谓是“丰衣足食”啊,每天五餐,吃饱就跟着当地壮族同胞去山上参观。
本次调查虽然只持续了四天,而且范围也仅限于柳州及周边地区,收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全,所以我之后去了市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大体内容,我会分条概述并在最后加以总结。
一、壮族的由来。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
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
中国古建之吊脚楼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 山旁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不自然和 谐而居癿吊脚楼。瑶族人多居住在山区, 径少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癿平地,亍是他 们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癿地方,一半平 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丌一癿 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不挖平癿屋 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癿整体,再在此整体 上建房。山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 为了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 瑶家吊脚楼“巧亍因借,精在体宜”,瑶族人民根据实用性和环境特性, 强化建筑性格,自由选址柴水方便、风光优美癿地势,采用数十棵杉木撑起 为基脚,建起被称为“千脚落地”癿木楼。整座木楼以杉木为柱、为梁、为 壁、为门窗、为地板,以杉皮为盖顶,丌油丌漆,无矫无饯,一切顺其本色, 自然天成,朴实无华,戒釐鸡独立亍山脊,戒连片成寨亍坡前,戒负山含水, 戒隐幽藏奇,千姿百态,格局自由,情调浪漫,更重要癿是它冬暖夏凉,丌 燥丌潮,空气新鲜,是瑶山人最好癿居所。
吊脚楼的代表 —凤凰吊脚楼
凤凰古城癿吊脚楼起源亍唐宋时 期。唐垂拱年间,凤凰这块荒蛮丌毛 之地王化建县,吊脚楼便有零星出现, 至元代以后渐成觃模。随着岁月沧桑, 斗转星移,旧癿去了新癿来了,建筑 物在日月轮回中丌断翻新更替,目前 凤凰古城癿吊脚楼多是保留着明清时 代癿建筑风格。凤凰古城河岸上癿吊 脚楼群以其壮观癿阵容在中华国土上 癿存在是十分稀罕癿。它在形体上丌 单给人以壮观癿感觉,而且在内涵上 丌断引导着人们去想象去探索。它在 风风雨雨癿历叱长河中代表着一个地 域民族癿精魂,如一部歌谣,一段叱 诗,记载着风雨飘摇癿历叱,记载着 寻常癿百姓故事 。
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 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 双吊均适用。
4.二屋吊式
5.平地起吊式
这种形式的吊脚 楼也是在单吊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单吊、双吊 皆有。它的主要 特征是,建在平 坝中,按地形本 丌需要吊脚,却 偏偏将厢房抬起, 用木柱支撑。支 撑用木柱所落地 面和正屋地面平 齐,使厢房高于 正屋。
中华56个民族特色(图)
中华56个民族特色(图)1、汉族:全国各地,10.4亿,经济、文化发达。
——庙会,舞龙2、哈萨克族:新疆,1万,畜牧业,善刺绣。
——剪羊毛,弹唱,刺绣3、哈尼族:云南,125万,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仡佬族:贵州、广西、云南,43万,农业。
——制作糯米团,地戏5、赫哲族:黑龙江省, 0.4万,捕鱼。
——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6、回族:宁夏、甘肃、新疆,散居全国各地,860万。
——摔牛,炸油香7、基诺族:云南省,1.8万,农业、种茶。
——乐器迪他,跳鼓舞8、京族:广西,1.8万,沿海渔业、农业和盐业。
——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9、维吾尔族:新疆,721万,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
——手鼓舞10、乌孜别克族:新疆,1.4万,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1、锡伯族: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17万,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
12、瑶族:广西、湖南、云南、广东,17万,山地农业。
——盘王节、长鼓舞13、彝族:云南、四川,657万,喜食“砣砣肉”“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
——虎节14、裕固族:甘肃,1.2万,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15、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459万,畜牧业,兼营农业。
——藏舞,布达拉宫16、壮族:广西、云南, 1555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
17、撒拉族:青海、甘肃,8.7万,农业,编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18、畲族:福建、浙江,63万,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19、水族:贵州、广西,34万,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20、塔吉克族:新疆,3.3万,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21、塔塔尔族:新疆,0.4万,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
22、土族:青海、甘肃,19万,农业,兼营畜牧业。
——太平洋舞,高台会23、土家族:湖南、湖北,570万,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
广西民居建筑详解
单檐歇山顶
攒尖顶
广西近现代特色建筑之骑楼
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 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 一般为三四层楼房,地层商铺门面 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 廊——亦叫骑楼底人行道,这样既 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 铺营造舒适环境;楼房二层一般设 有水门,是为备洪水浸街时楼上方 便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门放下一把 竹梯,从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 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 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 等生活必需品
广州代表骑 楼街之上下 九步行街
水平划分基本为前堂后寝纵向划分基本为“下畜上人”交通联系也非常清 晰,垂直交通的枢纽是楼梯,而水平交通的枢纽是堂屋,进出住宅、阁楼和 各功能区间等都要从中经过
简而言之我们在街上看到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
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 的建筑,就是骑楼
广西玉林骑楼 广西北海骑楼
广西梧州骑楼 广州粤派骑楼
骑楼最早见于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 代才传至世界各地骑楼是岭南传统民居与西方 建筑艺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商住建筑形式。骑 楼之美,早已跳出建筑学的范畴,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史上一个经典符号。
PPT制作: 主 讲:
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地理位置:地处祖国南部,南临北部湾 ,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 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 西南与越南接壤
民族:汉族约占60%;壮族约占30%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 雨
降水空间分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夏多、秋冬少
灾难性天气:多春旱、夏涝、台风
❖ 壮族民居
内蒙民居
上海民居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无地基 分为三层 通常为木质结构
广西少数民族综述
壮族--------------------------------------------------------------------------------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
在秦统一前及其后的秦、汉时期,壮族先民称为"西瓯"、"骆越",是当时长江以南"百越"民族中重要的两支系。
"西瓯"居住在柳江以东、郁江以北的广西东北部和东部地区。
"骆越"居住在广西的西部和南部地区。
"西瓯"和"骆越",有的史书合称为"瓯骆"。
东汉以后至唐、宋时期,壮族先民称为"乌浒人"、"俚人"、"僚人"。
宋朝时期,广西南部出现"土人",也是壮族先民,是相对外来汉族人而言的。
僮,出现在南宋,是壮族族称的开始。
南宋时有称"撞丁",是应征打仗的"撞人",居住在广西北部,即今河池地区。
元朝时称为"撞人"、"撞民"。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将"撞人"、"撞民"称为"獞人",带有侮辱之意。
当时的"獞人"已分布全广西。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有"侬人"、"俍人"、"沙人"等称,都是"僮人"的别称。
至民国时代,有反对民族歧视、压迫的进步学者将"獞"改称为"(彳旁加童)"或"僮"。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统一称为"僮族"。
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将"僮族"改称"壮族"。
广西民居建筑
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地理位置:地处祖国南部,南临北部湾 ,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 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 西南与越南接壤。
民族:汉族约占60%;壮族约占30%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 雨
降水空间分布:春夏多、秋冬少
灾难性天气:多春旱、夏涝、台风
干栏式 建筑
杉木
居住 居住 储藏
侗族风雨 桥
交通
建筑地短
等长
构件和局部特征:
广西民族文物苑
干栏式建筑朴素 实用,美观大方,以 舒适宽敞为特点。这 种建筑为杉木结构, 分上层、下层与阁楼 3个部分。上层住人, 下层圈养牲畜,堆放 杂物,阁楼主要存放
粮食。
真武阁在广西玉林 市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 座石台上,被誉为“天 南杰构”,与岳阳楼、 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 南四大名楼,是唯一一 座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 保留至今的四大名楼。
云天宫 位于玉林市区江滨路,玉林市 重点景区之一。是一个仿古式建筑, 占地4.6公顷,广场面积1.7万平方米, 主体楼21层,高108米。共有房间 1100多间。展现我国历史文重檐化歇,山顶规模 庞大,建筑宏伟,雕塑精美,气魄雄 伟。单檐可歇山谓顶 全国单体建筑第一。牌楼、 单体攒尖结顶 构、华表高度谓全国之最;精 雕麒麟、凤凰、景泰蓝工艺五龙托葫 芦等高大居世界之冠;壁雕飞龙,精 雕细琢堪称世界一绝;56个民族文化 文物总汇一处创全国先河。
❖ 壮族民居
内蒙民居
上海民居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无地基 分为三层 通常为木质结构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这种下部架空的 建筑称为—— 干栏式建筑
壮族生活在哪里
壮族生活在哪里
壮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
及云南、湖南、四川等地。
壮族的生活环境多样,既有山区,也有平原,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也因地域而异。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民主要居住在壮族山地,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
优美。
壮族人民喜欢在山里建造木质的吊脚楼,这种建筑风格独特,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山地资源,还能抵御洪水和野兽的侵袭。
壮族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生计,他们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农作物,还饲养水牛、猪等家畜。
在山区,壮族人民过着宁静而祥和的生活,他们尊重自然,崇尚和谐。
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原地区,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则更加现代化。
他们在
这里建造起了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壮族人民在平原地区主要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他们积极融入现代社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展现出了勤劳、勇敢的品质。
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民还分布在云南、湖南、四川等地。
在这些地方,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
他们在不同的地域中,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服饰、饮食习俗等传统文化,同时也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影响,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总的来说,壮族人民的生活处处充满着诗意和生机,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平原,
无论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他们都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壮族生活在广阔的土地上,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美好。
壮族简介
4、娅拜节
娅拜节,祭拜的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她的事迹非常 悲壮感人。在很久以前,壮族兄弟经常受到官府的奴役和蹂躏。娅拜 和丈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得领头起义。 在一次战斗中,娅拜的丈夫英勇阵亡。娅拜决定为丈夫报仇雪恨,起 义的士兵非常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一致拥护她当首领。 这位女将武艺高强,善舞双刀,杀得敌 人大队人马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有一 次胜利后,娅拜乘胜追击,追得敌人丢盔 弃甲 ,溃不成军。夕阳西下,她以为 敌人已逃远,就到小河中去洗澡。谁知, 娅拜刚走下水,就被隐藏在树林中的几 个溃兵发现并将她杀害了。当乡亲们发 现娅拜的尸体后,将她捞上岸,埋葬 在山顶,此后这山就改名为娅拜山。 每年娅拜牺牲这天,壮族军民都要来 到她的坟前拜祭。这样,年复一年, 逐渐形成了娅拜节。
3、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 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 “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 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 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 保卫了 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 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 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 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 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 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 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6、壮年
也叫"将也益",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 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 谓)。是日,全寨集资买猪,(有的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 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后来以猪代之,社王棚一 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魔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 加,在社棚前宰猪敬供,集体叩拜,庄严肃穆,不许喧哗 说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则当 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祭毕,将 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 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 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 禁内外人出入。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 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 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 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 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 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 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中 国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中国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蒙古族是一个勇敢豪放的民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
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还有射箭等比赛项目。
蒙古族人崇尚白色,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和吉祥。
在饮食方面,蒙古族人以牛羊肉、奶制品和面食为主,著名的美食有烤全羊、手把肉等。
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便于拆卸和搭建,适应了游牧生活的需要。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壮族的歌圩节非常有名,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青年男女们盛装打扮,聚集在歌圩场上对歌,以歌传情。
壮族的铜鼓文化也源远流长,铜鼓不仅是一种乐器,还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在饮食上,壮族喜食糯米,有五色糯米饭等特色美食。
壮族的传统建筑是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傣历新年的4 月中旬,一般持续3 至7 天。
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傣族的孔雀舞优美动人,是傣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傣族的竹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具有通风散热、防潮防虫的特点。
回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
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是他们重要的节日。
在开斋节,回族人要沐浴净身,穿上新衣,到清真寺参加会礼。
回族禁食猪肉,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面食和油茶等为主。
回族的清真寺建筑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里,人们身着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福。
维吾尔族的手抓饭是一道特色美食,用大米、羊肉、胡萝卜等食材烹制而成。
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是土坯建筑,墙壁厚实,冬暖夏凉。
藏族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人们会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祀、跳舞、唱歌等。
壮族简介
三、壮族的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 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 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 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 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 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 用鱼塘深可染 成黑布,用薯莨 可染成棕 色布。 壮 族服饰 各有不同, 男子、女子 的服饰,男子、 妇女、未婚女 子的头饰, 各具特色。
面向田野。一个寨子一个
群落,既雄伟又壮观。有
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
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
室格局,各处自有特点。
五、壮族的文化艺术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 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 “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 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 月 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 万人以上参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 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
四、壮族的建筑风格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 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 族,其村落广西龙脊的壮族山寨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 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 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 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 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 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 具、柴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 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
6、壮年
也叫"将也益",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 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 谓)。是日,全寨集资买猪,(有的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 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后来以猪代之,社王棚一 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魔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 加,在社棚前宰猪敬供,集体叩拜,庄严肃穆,不许喧哗 说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则当 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祭毕,将 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 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 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 禁内外人出入。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 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 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 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 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 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 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壮族简介PPT
精选版课件ppt
5
饮食习惯
•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 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 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 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 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 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壮族对任何禽畜肉 都不禁吃,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 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 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
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
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
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处自有特点。龙胜县
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
(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
后,壮锦得到新的发展,花纹图案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越来越
广,如壁挂、台布、坐垫、沙发布、窗帘等。现在广西靖西、宾
阳等地生产的壮锦,畅销国内外。
• 五、壮拳
•
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还是壮族独特的习俗。
如明代桂西壮人,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当地土司提
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
• 中文名:壮族人口:1700多万(2005年统计)主 要居住地: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语言 文字:壮语壮文文化:布洛陀、铜鼓、崖壁画、 山歌名人:瓦氏夫人、韦拔群、黄现璠等
从壮族传统文化符号浅析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从壮族传统文化符号浅析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杨广明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3期TEXT / 杨广明民族文化与民族同生共源。
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特质,就成为区别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
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一种形式和符号,而且蕴含了传统精神的各种载体。
壮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她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习俗与文化传统,在我们国家56个民族乃至世界民族之林中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壮族先民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显示出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地域性特征。
壮文化符号主要包括:壮族人文始祖米洛甲和布洛陀、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铜鼓文化、绣球文化、歌圩文化、山歌文化、彩调文化、山水文化和歌仙刘三姐及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柔情长诗《嘹歌》等。
形成“山、水、歌、鼓、球”的经典的广西文化。
而在众多的文化符号类型中,比较典型的壮民族符号元素有壮锦、花山岩画、绣球、铜鼓、青蛙、风雨桥等。
壮族铜鼓文化的载体———铜鼓古代把铜鼓当作权利和财富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之说。
铜鼓文化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
广西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广西的铜鼓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利,鼓面有浮雕和壮族的图腾崇拜。
在广西,不仅有关铜鼓的历史记载极为丰富,而且至今所发现的铜鼓,种类繁多,数量逾千而居全球第一。
广西铜鼓,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充分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
体现在平面设计中,如广西壮族自治区50周年大庆徽标(见图1):“丹凤朝阳蛟龙出海”以丹凤起舞的形态构成数字“5”的艺术变形与数字“0”演变成令人联想丰富的广西铜鼓。
铜鼓传音,象征宣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取得的伟大胜利,擂响新的发展乐章。
同时“铜鼓”作为壮族特色艺术珍品,象征广西厚重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内嵌12 角星代表广西12 个世居民族团结一心,开创伟业的寓意。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范文1-壮族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范文1:壮族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范文1:壮族壮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和南宁等地。
我是一个壮族人家的孩子。
壮族人比较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云雾缭绕的青山之上,点缀着一栋栋独具特色的小木楼。
有些人家的木楼上雕刻着龙或凤的图案,这代表着壮族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木楼市有木板和木桩建造而成的,有些壮族人家的木楼上雕刻着鱼和人的图案,这代表着壮族人都希望全家人能和和美美,年年有余。
小木楼一般都为一到两层,以及一个竹条和木桩架成的生活阳台。
木楼上方住着人,则木楼下方关牲口。
无论是什么样的房子,壮族人都会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上。
壮族人的服饰既精致又雅观,款式各式各样,女子一般着装主调为黑色的,衣领和衣角还有衣袖上都绣着红蓝色的花边,裤脚稍宽,头上包着提花围巾,围巾边上嵌有白色的流苏。
小伙子多穿襟上衣,主调也为黑色,腰间系着一条红蓝色的花腰带。
在壮族的山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有时会踩着高跷行走。
这是祖先传下来的鞋,转租人处于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上都有泥巴,如果穿着鞋在下雨天走路,鞋子的下面就会有一大块泥巴,带泥进屋,实在不卫生,所以壮族人就发明了“非”字形的高跷鞋,在下雨的时候就穿着他走路,回到家时就把它脱下来放在阳台,这既方便又卫生。
壮族人饮食也是别具特色的,他们自家酿造了米酒、红薯酒还有木薯酒……等,度数都不高。
米酒是过节用来招待客人的重要饮料有的人在米酒里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
红薯酒是壮家人用来祭奠哀悼的酒,每逢到了清明节,寨子里的人就会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红薯酒,到亲人的坟前祭扫。
木薯酒是办喜事用的喜酒,比如说结婚时,男女双方的家人都会举着木薯酒向亲家互敬一杯。
山寨里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即使生活在苦、在困难,他们依然那么乐观、积极向上。
这就是我喜爱的民族——壮族。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范文2:高山族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
建筑600字说明文范文优秀8篇
建筑600字说明文范文优秀8篇描写建筑八年级作文600字篇一走进一个个建筑工地,总能看到这么一群女人。
她们,有的在推灰浆、运大板、做钢筋、打扫现场卫生,更有甚者同男人一样站在脚手架上挥舞灰刀,一块砖、一块砖的砌着希望,嘴里不时的絮叨着自己的男人到边上休息一会。
她们,是被城市遗忘的俗脂,没有娇滴滴的燕语莺声,没有绵若无骨的纤纤素手和娇柔的肩膀;有的是布满灰尘和砂浆的工作服,被铁锹、钢筋、水泥消磨得布满老茧的双手和坚毅的神情。
疲弱的肩膀因常年的劳作略显佝偻但透着倔强,一头过肩长发也因长时间疏于打理,变得枯燥,散乱地盘地一起塞在安全帽里。
她们,是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宝贝女儿或儿媳,但一想到家里还有需要自己赡养的父母,上学的儿女,她们的选择只有默默地坚持,守着希望。
累了一天的她们,趁着难得的歇息,操着一口地道的乡音普通话,谈论着在老家的父母、身边的儿女,日常所用的洗发水和护肤品,有说有笑,一脸的幸福。
晚上,回到工地边搭建的简易工棚里,听着丈夫关心的话语和孩子依恋的缠绵,快速地为丈夫和孩子准备着晚饭。
看着丈夫惬意地呷着小酒和孩子熟睡的小脸,不时腾出刺着十字绣的手陪着丈夫喝上一小口,温馨的画面让路人艳羡,也是疲惫的身心最好的慰籍。
如果说施工现场是人生奋斗的大舞台,那她们不仅仅是半边天,还是铿锵玫瑰,更是演绎自己生活的主角,是城市中每一座建筑背后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她们,是建筑工地的劳动者,无论是在朝晖或夕阳的映衬下,她们健美的身姿透着真诚,圣洁而美丽。
八年级建筑类说明文500字篇二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
合为12023多里,因此称其为“万里长城”,自然是名副其实的。
长城初为秦始皇修建,一共动用了几十万民工,耗费了许多劳动力,用了9年时间,到了明成祖时,他又命令重修长城。
长城的修建的利于抵御北方匈奴,因而保证了那里农业的正常进行,为当时中原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远望长城,高耸雄伟、蜿蜒万里、危峰兀立,高大的青山环绕着。
壮族文化特色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壮族文化特色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壮族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壮族民居干栏式建筑、壮族建筑传统元素、壮族文化特色等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南宁高铁站周边城市设计项目为例,在对功能和形式考虑的基础之上将壮族文化特色融入于现代城市设计中,包括建筑、景观、街道、公共空间等等。
旨在研究壮族民族特色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与延伸,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城市设计的表达得以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壮族;民族风情;干栏式建筑;城市设计前言:随着当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城市中生活,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筑崛地而起的今天,城市不应成为毫无表情的钢铁森林,造成“千城一面”的城市悲剧,它们更应该是具有丰富多元甚至为其独有的城市属性,如此,才是有灵魂、有个性的健康的城市,也只有这样,人们才对其更有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1壮族民居壮族人民大多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材质多以砖木为主,白灰覆墙,屋檐绘有其民族图案。
干栏,也称为木楼、吊脚楼,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是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多为用于饲养牲畜或者作为放置杂物的仓库,有些干栏建筑还有阁楼或者附属建筑。
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干栏式两种,其中半干栏式较为普遍。
图1:干栏式建筑群全干栏式建筑是古代壮族的主要建筑形式,纯木质结构,分为两层,上层住人,可以防止地面水汽导致室内过于潮湿,同时也可以防野兽。
下层饲养牲畜,便于管理和看护。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由于下层的牲畜粪便气味会穿过木头缝隙上升影响上层人们居住质量,渐渐的下层不再圈养牲畜而是放一些农居和杂物等。
半干栏式以一开间为楼房,上下两层,另一间为平房,平房为三开间,这是当今壮族的主要建筑形式。
一般干栏建筑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一个寨子或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壮族多沿水而居,村寨依山傍 水。大多数房屋仍然保持古老 的"干栏"形式,由于居住地区 不同而形式各异。在从江、黎 平等地,壮族多与侗族杂处, 房屋结构外观基本上与当地侗 族相同。其楼房全系木质结构, 一般先起底层,上立屋架(壮 族叫两节柱),两头搭以偏厦, 顶上盖瓦或杉皮,有三间五间 不等。
刚才我为大家介绍 了壮族房屋的特点, 那么谁能认出这两 个房屋到底哪个才 是壮族房屋呢?
大家答对了 吗,是第一 幅哦!
这就是壮族房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