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战略大决战
课件4: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2. 4 月 23 日,解放军占领 南京 ,宣告了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1949年底,解放了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中国,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台湾 。
试一试:在地图上找一找解放军强渡长江的位置?
渡江战役 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史回眸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自学指导一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参战部队
1948年9月— 11月
东北野战军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中原.华东野战军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东北.华北野战军
领导人 地点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林彪.罗荣桓.
粟裕.谭震林
学习探究
如果你是 平津战役 的统帅,你 采用何种 战略战术? 淮海战役期间, 东北野战军80万挥师 入关,同华北两个兵 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华北解放军
平津战役
历史回眸
东北北解放军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军总部
1948 年 11 月 -1949 年 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 党军52万余人。
“钟山风雨起苍黄”中“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表达了毛泽东怎 样的革命思想?
思维拓展
综 述 三 大 战 三大战役的胜 役 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 的 党的政治统治,共消 历 灭 国 民 党 军 队 150 多 史 万人,国民党的主力 意 基本上被消灭,全国 义 的解放已胜利在望。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③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名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短片,讲述战役经过,战况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能力。
③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山,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和识别,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是本课的重点。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的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了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而南京的解放,则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因此,这两部分均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和渡江战役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课本中只单一介绍了军事方面的原因;除了这一原因外,还应包括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以及政权的性质等方面的原因。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想一想
南京 • 1.“钟山”指的是哪儿? • 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 渡江战役 • 3.你怎样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 学霸王”?
霸王指项羽,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 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毛主席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和全军 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 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 渡 江 战 役 示 意 图 )
安
( 中 路 )
南京 江 江阴
巢湖
( 东 路 )
江 镇
苏
上海
贵池
湖口
江
( 西 路 )
徽
西
浙
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18课
辽沈战役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员 歼敌人数
1948年9月至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至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至1949年1月
东北
东北解放军 林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荣桓
以徐州为中心 的广大地区
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粟裕、谭震林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 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 聂荣臻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 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利。
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 下达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 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 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学法
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大决战》片段
播放视频片段,问:你想知道这段历史是吗?请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本节课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尤其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对难度较大,较难理解的教师重点讲述,充分调动师生的互动意识。
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落
实
课
标
解
答
课
标
二、渡江战役
1、时间
1949.4
2、结果
解放南京
3、国民政府垮台
1、导思:南京解放有什么重要作用?
2、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人民、中共和国民党三个方面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
使用人
编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掌握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意义;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时间、意义。
基础解读一、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①时间:1948.9②领导人:林彪、罗荣桓③先占锦州(“门”)④意义: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解放。
辽沈战役形势图2、淮海战役(中间突破)(1)时间:1948.11(2)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3)中心:徐州(4)胜利:在河南东部陈官庄全歼敌军,共歼灭和改编军队55万余人(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6)人民支持: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说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保证。
淮海战役领导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淮海战役形势图3、平津战役(瓮中捉鳖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1)时间:1948.11月开始。
(2)意义:①歼敌52万余人,华北基本解放。
②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初,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傅作义被称为民族英雄。
平津战役形势图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1、时间:1949.42、领导者:毛泽东、朱德3、意义:1949.4.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4、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形成了今天的台湾问题。
渡江战役形势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拓展延伸1、三大战役概况三大战役的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诗词欣赏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是毛泽东在1949年5月写的一首七律,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渡江战役2)、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什么意义?1949年4月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政权垮台3)、诗句“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大江是指?“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指?长江南京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评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是八年级历史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章节,该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决战,并对战略大决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理解战略大决战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战略大决战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3.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全民族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
三、教学内容分析1.战略大决战的背景: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战略大决战的背景,包括日军侵华的残暴行径、抗日战争的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等。
2.战略大决战的过程:详细描述战略大决战的过程,包括决战的目标、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战役的展开和战术的运用等。
3.战略大决战的意义:分析战略大决战的重要意义,包括挫败日军侵略、凝聚全国抗战力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战略大决战的背景和意义,并掌握战略大决战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2.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理解并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全民族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 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解读教材内容,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战略大决战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与战略大决战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战略大决战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讨,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并共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过程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导入与启发: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战略大决战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2. 讲授与讨论:通过课堂讲述,介绍战略大决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
教学设计1: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情况2、分析说明共产党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概况和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实力对比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国民党军实力占绝对优势。
2、再用多媒体展示1948年秋国共双方实力对比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表格得出:解放军实力大幅度提升,国民党军实力相对削弱,国共两党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抓住战机,发动三大战役,国民党政权崩溃。
这节课学习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二、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三、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的两个版块:三大战役定乾坤渡江战役安天下四、学习第一板块:三大战役定乾坤多媒体展示:(1)1948年9月—1949年1月(向学生说明这是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时期)(2)三大战役示意图及名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大战役名称及大体位置)〈一〉辽沈战役:1、中共中央为什么把战略首战放在东北?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材料,通过学生读材料分析和老师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
2、让学生说一下作为一个战役应从哪些方面把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3、让学生按学习战役的方法再读本目内容,把重要知识点标注在课本上并识记下来。
4、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对本目重要知识的掌握情况。
5、辽沈战役的战略方针是“关门打狗”其中的“门”指哪里?为什么最先攻打锦州?(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锦州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共中央领导及我军高级指挥的英明决策和智慧,也突破了本目的难点)6、老师总结: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首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重点给学生强调),至此中国的军事形势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一站也震撼了蒋家王朝,过渡到第二目。
过渡:在辽沈战役接近尾声之际,蒋介石调集重兵云集中原,试图与中共主力决战,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打响。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渡江战役时间、指挥、结果?(独立完成) 渡江战役 时间:1949.4 指挥:毛泽东、朱德 结果: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 的国民党政权,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2、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 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本节课出现的图表、看过的内战题材影视作品以及 课本96页从敌我双方的方针政策、指挥、部队士气、人心 向背、及国共两党性质分析)(小组合作)
任务:1、3、5、7组分析国民党,2、4、6、8组分析共产党,
方式:小组合作以擅长形式3分钟展示. 形式:情景剧、演讲、顺口溜、各种图示等。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围 锦 打 援 关 门 打 狗
廊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锦州
东北人民解放军
塔山
辽 西 走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双堆集
蚌埠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北解放军和 华北解放军
渡江战役
1949年4 月
毛泽东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推 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 朱 德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自主学习一:
三大战役
阅读课本P92—P95第一子目录,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 小提示:注意阅读93页课本图片。 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提问 名称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影响 意义 解放 huá n 东北 辽沈战役 1948.9-- 林彪 1948.11 罗荣桓 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 三大战 刘伯承 奠定解放 役基本 上消灭 陈毅 华东人民解放军、 长江以南 了国民 淮海战役 1948.11-- 邓小平 中原人民解放军 1949.1 各省的基 党的主 sù 力,大 粟裕 础 大加速 谭震林 了解放 战争在 林彪 华北全境 全国的 华北人民解放军、 平津战役 1948.11-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胜利。 1949.1 基本解放 聂荣臻 zhēn
18《战略大决战》课件剖析
必然被推翻
•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南京
西柏坡
北平
沈阳
徐州
西安
南京
武汉
一、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形势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
时,会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反映的历史事
实是
•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7、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 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 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 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 是
解 放
战略防御: 1946年6月——1947年夏
战
(重大事件:转战陕北)
争 战中 时 期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1947年夏——1948年9月 (重大事件:挺进大别山) 1948年9月——1949年1月
(重大事件:三大战役)
战果: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 A.南京解放后 B. 渡江战役后 C.三大战役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18.战略大决战课件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解放 华北全境
奠定了 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捍卫了国家 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 一
小讨论:
• 阅读书上表格,了解解放战争开始时国 共力量的对比情况。讨论:国共力量相 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 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下面的 原因你同意吗?能再说出其他原因吗? 请举例说明
辽沈战役 1848年9月 —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 (1)背景 • (2)渡江战役 • (3)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台湾
蒋介石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 明
你认为蒋介石是 真的希望和平吗?
百万雄师过大江 <<向全国进军的 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 下达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 命令>>
1、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 课文,以具体史实说明。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 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 工 担 架 大小车 牲 畜 船 只 筹 粮 挑 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说一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塘沽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 之
时
地 概 结
间
点 况 果
参战部队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共26张PPT)
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 军攻占
A、北平 C、武汉 B、南京 D、上海
4. 辽 沈 战 役 中 , 最 关 键 的 一 仗 是 攻 克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 5.淮海战役的中心地区是 A.长春 B.徐州 C.南京 D.天津 6.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哪座 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A.北平 B.武汉 C.上海 D.南京
3、主要作战地区: 锦州 4、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㈡、淮海战役 — 1948.11至1949.1
1、统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2、主要作战地区: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3、战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 陈毅
温故Hale Waihona Puke 新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
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锦州
北平
徐州
探究活动1:
完 领 国 党 整 土 人 反 主 民 动 。 毛 权 , 派 泽 的 保 , 东 独 卫 解 立 中 放 朱 和 国 全 德
切 敢 于 抵 抗 的 国 民
地 歼 灭 中 国 境 内 一
彻 底 、 干 净 、 全 部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方案设计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3分
1分
9分
8分
9分
8分
2分
5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南京解放
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正确认识渡江战役的作用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背景
2.辽沈战役(1948.9—11意义)
3.淮海战役(1948.11—1949.1意义)
18.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指出三大战役的背景,引导学生讨论“我军为什么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
观看视频“辽沈战役”。
指导学生回答:
(1).辽沈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辽沈战役中参战的是哪支解放军?(3).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2.淮海战役
观看视频“淮海战役”。
指导学生回答:
(1).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淮海战役中参战的是哪几支解放军?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课型
新授课
教法与学法
讲读与自主学习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史实的能力。
回答课件中的问题
观看视频“渡江战役”,然后回答南京解放的意义是什么?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
1、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948年10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切断了 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长春守敌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东解放 军和中原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人民解 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 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发动内战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不得人心,军 心涣散。 (2)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顺应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毛泽东为 首的党中央的正确的领导;解放军英勇顽强。
课后练习
动脑筋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结合书中表《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说说人民 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答: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 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一、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 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了广大的兵源。二、 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三、人民群众大力 支前,课文中的《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就是一 个例子。这就能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 战争的胜利。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背 景 1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机 军队人数 动 士 兵 气 1946、6—1948、8 力 上 130万 280万 多 高 升 昂 下 430万 低 落 后 方 巩 固
共 产 党 国 民 党
365万
少
降
危 机 四 伏
背 景 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 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 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 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 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 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 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 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 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P89:动脑筋
• 1、获得了广大的兵力 • 2、民兵保卫了后方 • 3、支援前线,保证解放军打胜仗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 • • • • 时 间 : 1948年1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领导人 : 特 点 : 分割包围、先打两头 参战部队: 东北、华北解放军 影 响: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的意义
•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 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江阴
南京
湖口
百万雄狮过大江(渡江战役)
时 间 :1949年4月 • 领导人 :毛泽东、朱德 • 参战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南京解放的影响: 统治中国22年的国 民党政权垮台了 。
•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教学设计2: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帮助学生回顾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计算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教学方法】讲故事法。
教学过程:1、导入:海协会长陈云林访台,实现了海峡两岸的大三通。
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这个历史的尾巴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呢?就让我们回到60年前。
课件展示:复习提问,(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重点进攻被粉碎)(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解放战争分为哪几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大决战2、(板书课题)第18课战略大决战在人民的支持下,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出示第一子目“三大战役”。
3.出示课件动态的(解放战争时期)战争形势图,用提问方式和学生共同回顾战略进攻阶段解放军各个战场的形势,指导学生把握战略决战前全国战场形势的整体轮廓,通过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自然过渡到第l小目中第1子目“决战时机成熟”。
4.当过渡到第一小目第二子目辽沈战役时,设问思考题,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出示课件,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课件《战略大决战》(共59张PPT)
今天台湾问题出现的历史原因: 1949年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渡江战役的意义 是什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 江而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领土的 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历史上宝岛台湾与祖国的离合
• 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共产党方面:
•
中共的正确领导;
•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解放军英勇善战
• 国民党方面:
•
蒋介石发动的是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
•
经济崩溃、军队厌战、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得民心者 得天下 !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5~1949年
小结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板书设计: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
战
1948.11——1949.1 以南各省基础
略
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
大
1948.11——1949.1 基本解放
•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通 过《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 胜利后,与祖国分离50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 抱。
•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了今天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让事实说话
P96活动与探究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 很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 内就由弱变强,并最终打败国民党呢
八上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知识小结 时间:1948年9—11月 辽沈战役 结果:歼敌47万,解放东北
三
战大
略 大
战 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结果:歼敌55万,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结果:歼敌52万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决百
万
意义: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奠定上了解被放消长 灭,
江以南各省地
区。大大加速了
基人本解民放解放战 华争北全在境全国的
胜利
解
放
江阴
战
南京
争
胜
湖口
利
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反动势力方面:统治中国22年的 国民党政权垮台。
革命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 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 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三 大
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小 加速了人民的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结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明确指出作战目标是什么?
----
立中放国内全决
和国全民一部、
毛 泽 东
完领国党切地彻奋 整土人反敢歼底勇 。主民动于灭、前
权,派抵中干进
朱
的保,抗国净,
德
独卫解的境、坚
命令下达后采取的军事行动、时间、战果?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战 在军事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役 胜利,准备了条件。
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
渡 了国民党军队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
江 “国共划江而治”图谋。并占领了国民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巩固
高昂
不足
危机 四伏
低落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
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 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 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 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 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北平为什么能 够和平解放?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 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 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 大 战 役 示 意 图
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 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结束后,国 民党军队人数由内战开始 时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 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 由内战初时的130万人增
300 万人
290 万人
加到300万人,开始在数
量上取得优势。
毛泽东为什 么把战略决战的 首役放在东北地 区? 1.经济上:资源丰富,经济力量雄厚。 2.军事上:敌弱我强。敌军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3.群众基础好,人民群众踊跃参军。 4.胜利后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
战 略 大 决 战
三 大 战 役
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 林彪和罗荣桓领 导,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9—1949.1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领导,奠 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11—1949.1,基本上解放了华 北全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6年
6.学习了解放战争的历史后,方芳知道了三大战役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解放了东北、华北全境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二、预习重点: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三、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课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二)局部揣摩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三、系统建学
(三)课堂限时作业(评学阶段)
课题:《战略大决战》
班级:姓名:成绩:
1.20世纪40年代的老百姓,首先看到的是人民解放军开展的哪一次战役?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解放区民工支前运输队一边推小车,一边唱道:“一串小车一条龙,接连不断向前行,吱油油!吱油油!一天走不断,一眼看不到头。”这种场景较多地出现在哪次战役中?
A.平津战役B.徐州会战C.淮海战役D.辽沈战役
3.三大战役中,东北解放军参加过两次,它们是
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北京的文物古迹之所以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归功于北平的和平解放,率领北平守军接受和平改编的将军是
A.张治中B.李宗仁C.林彪D.傅作义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
9.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A.抗日战争胜利B.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
C.三大战役胜利D.青化砭战役胜利
10.你作为“1945年大事记”节目的编导,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7.历史老师制作了一个“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的课件,请你替老师计算一下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大陆的时间
A.21年B.22年C.23年D.24年
8.历史课上,大家正在探讨人民解放战争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就能取胜的原因,你认为应包括
①解放军英勇作战②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国民党力量弱小④中共的正确领导
①日本无条件投降②中共七大召开③毛泽东赴重庆谈判④《双十协定》签署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
6、填表
名称
时间
战绩
意义
渡江战役
(三)预习质疑
(二)课堂实施(导学阶段)
集体设计
个人修订
一、交流展示
二、拓展深学
1、阅读教材第100页“活动与探究”题中的“解放战争开始的力量对比”,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借助此问题从而总结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综训94页探讨交流第4题)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参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队
意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占,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解放军攻克,解放东北全境。
4、淮海战役以为中心,这里的国民党军向西南逃窜,在
解放军全歼,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
的基础。
5、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先后攻克、等城市,
的国民党军在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于1949年初,和平解放。
3611高效课堂八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第课时(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执教教师:备课组长签字年级主任签字(一)自主学习(自学阶段)
一、预习目标
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2.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2、温故知新: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哪一年国民党在这里建立国民政府?这个政府统治中国多少年,什么时候被推翻?
3、中考链接
[2011·襄阳]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2011·鸡西]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011·深圳]下图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大型雕塑。这座雕塑纪念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