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历年人口数据统计
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一)
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一)2011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比上年增加0.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比上年增加0.03个千分点。
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个百分点。
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
尽管未来几年会有小幅波动,但对劳动力供给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2011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比上年下降0.16,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出现下降,表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显现成效;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8,受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影响,总人口性别比自2005年来一直呈现下降态势。
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
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2011年,全国人户分离的(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71亿,比上年增加97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30亿,比上年增加828万人。
1.指标解释年末总人口:指2011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年末总人口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但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乡村人口是除上述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
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七、城乡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八、地区分布 这次人口普查,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附:相关数据
一、人口总量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我国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大量的基础数据,是一笔极为宝贵的信息财富,对制定“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相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进行详细汇总和分析,并将陆续予以公布。
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
2011年数据==========5月17日,记者从郑州市统计局获悉,经过第六次人口普查,郑州全市常住人口为862650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67505人,增长29.55%。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注: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注:各省辖市、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为 862650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 1967505人,增长 29.55 %。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注: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2436501 户,家庭户人口为766722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0人减少0.3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2202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 4204481 人,占48.74% 。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65下降为105.17 。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80000人,占16.00% ;15-64岁人口为6628910人,占76.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7595人,占7.16%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7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5个百分点。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初次数据2011-04-28 10:22:15| 分类:【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快递与2011年中国各省人口、面积、gdp等经济数据
收入占GDP 0.05 0.06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8 0.08 0.08 0.08 0.09 0.09 0.09 0.09 0.10 0.10 0.10 0.11 0.11 0.13 0.21 0.21 0.24 0.25 0.37 0.46 0.47 0.95 #N/A #N/A #N/A #N/A #N/A
省会 太原 西宁 哈尔滨 兰州 贵阳 郑州 南昌 南宁 长春 沈阳 西安 长沙 石家庄 海口 济南 武汉 合肥 昆明 重庆 成都 乌鲁木齐 天津 南京 拉萨 福州 银川 杭州 广州 北京 上海 北京 呼和浩特 台北 香港 澳门
பைடு நூலகம்
面积 (万km2) 16 72 45 45 18 17 17 24 19 15 21 21 19 3 15 19 14 38 8 48 166 1 10 123 12 7 10 18 2 1 965 118 4 0 0
人口 人口密度 (万) (人/km2) 3268 209 492 3724 2581 3787 9768 4302 4830 2659 4162 3642 6599 6782 790 9108 6001 6410 4176 3130 8529 1889 932 7164 259 3350 580 4552 7223 1154 1342 128260 2350 2000 680 45 7 82 57 215 585 258 205 142 285 177 312 361 232 592 323 459 109 380 177 11 825 698 2 276 87 446 401 687 2130 133 20 556 6176 17520
人均GDP (美元) 5324 5257 5231 3012 2331 4269 4212 3757 6154 8268 5319 4615 5597 4944 7711 5065 3696 3297 4952 3817 5418 18784 10614 3622 8116 5612 10993 11406 21805 22146 6876 9461 23346 35724 81867
中国历年人口数统计(1978-2012)(年末数)
单位:万人男女城镇人口乡村人口197896259495674669217245790141979975425019247350184957904719809870550785479201914079565198110007251519485532017179901198210165452352493022148080174198310300853152498562227480734198410435753848505092401780340198510585154725511262509480757198610750755581519262636681141198710930056290530102767481626198811102657201538252866182365198911270458099546052954083164199011433358904554293019584138199111582359466563573120384620199211717159811573603217584996199311851760472580453317385344199411985061246586043416985681199512112161808593133517485947199612238962200601893730485085199712362663131604953944984177199812476163940608214160883153199912578664692610944374882038200012674365437613064590680837200112762765672619554806479563200212845366115623385021278241200312922766556626715237676851200412998866976630125428375705200513075667375633815621274544200613144867728637205828873160200713212968048640816063371496200813280268357644456240370399200913345068647648036451268938201013409168748653436697867113年份总人口按性别分按城乡分中国历年人口数统计(1978-2012)(年末数)201113473569068656676907965656 201213540469395660097118264222注:1.本表1982年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89年数据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2000年数据根搞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2001-2004年.2006-2009年和2011-2012据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数据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据为系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2006-2009年数据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2.1982年以前的城镇人口是指辖区内全部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县人口.但不包括镇人1999年的城镇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街道人口以及不设区的市2005年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的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2006.2007年的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摘编自《中国统计摘要2013》。
2011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汇总表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2347 7899 5463 5968 3720 4488 9637
2096 4889 3403 2674 2161 2051 4910
89.30 61.90 62.30 44.80 58.10 45.70 50.95
251 3010 2060 3294 1559 2437 4727
5.75
8.97
6.71
3.17
6.81
2.98
6.93
6.38
6.36
6.35
5.13
10.26
6.06
3.69
6.03
6.05
6.12
4.68
8.97
4.42
10.57
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进行了修正,分地区人口未作修正。
6.40
5.10
6.62
4.94
6.01
4.38
6.80
6.55
4.35
6.10
6.04
7.67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877
2919 8050 3469 4631
303
3743 2564
568 639 2209
443
1606 3367 1213 1704
69
86.20 80.50 45.60 49.68 56.62
279 264 3939 1808 1077
13.80 19.50 54.40 50.32 43.38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4383 2749 3834
2807 1468 2166
64.05 53.40 56.50
2011人口普查报告
图表:广东成为人口第一大省东部人口占全国比重上升新华社发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常住人口数为1961万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为1.46%,较上一次普查上升0.3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第2号公报显示,北京人口在四个直辖市中仅高于天津。
广东省凭借1.04亿的常住人口成为第一人口大省。
>>人口增长北京10年增604万人常住人口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户口在本市,离开本市不满半年的人口。
北京在此次普查中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604万人,平均每年增长3.8%。
“1961万”这一数字意味着北京2020年总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万”的红线被突破。
与其他省区相比,北京人口大于海南、西藏、青海和宁夏。
全国人口唯广东省过亿全国人口数量唯一过亿的省份是广东省,达1.04亿人,占全国的7.79%,比2000年上升了1.16%。
紧随其后山东与河南的常住人口分别为9579万、9402万。
各省市区中,人口未突破千万关口的分别是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其中西藏常住人口最少,为300万,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0.22%。
除按省份公布常住人口外,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现役军人人数230万人,难以确定常住地人口人数465万人。
内地外籍人员超过59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居住在内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在这次普查中,102万居住在内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接受了登记。
这些人员包括在普查标准时点在内地居住三个月以上或能确定将居住三个月以上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其中外籍人员593832人。
16岁—59岁之间人口是劳动力资源人口,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数据显示,目前劳动力资源人口9.2亿,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将近1亿人。
据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将稳定在9亿左右,至少“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充裕。
2011年全国人员情况-地域、学历、年龄
201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7%2012-08-17 14:00:11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
积极就业政策的确立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就业总量的稳步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业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失业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就业局势整体上保持基本稳定。
一、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一)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平稳增长。
2011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34735万人,比2002年增加628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53%。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由2002年的6.45‰降至2011年的4.79‰,比2002年下降了1.66个千分点。
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减少,年增加人口由2002年的826万人减少至644万人。
我国大陆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继续下降,由2002年的20.3%降至2011年的19.5%,为世界人口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地区看,东中西仍然保持“东多西少”的人口格局。
2011年末,东部[1]人口为55445万人,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合计的41.4%;中部人口为42374万人,占31.6%,西部人口为36222万人,占27.0%,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略快于中部地区。
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
2011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1.93‰,全年出生人口为1604万人,出生率比2002年下降了0.93个千分点。
2002-2011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为1603万人。
从全国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 2011年全国15-64岁人口首次超过十亿,达到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74.4%,比2002年增加了9981万人,比重增加了4.1个百分点。
2002-2011年,15-64岁人口总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为1.17%。
10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地区人口数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海南省8671518 0.62 0.65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现役军人2300000难以确定常住地4649985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1985-2014年人口数据
数据库:年度数据时间:最近20年指标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年末总人口(万人)136782136072135404134735134091男性人口(万人)7007969728693956906868748女性人口(万人)6670366344660096566765343城镇人口(万人)7491673111711826907966978乡村人口(万人)6186662961642226565667113注:1981年及以前人口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90、2000、2010年数据为当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1334501328021321291314481307566864768357680486772867375648036444564081637206338164512624036063358288562126893870399714967316074544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
总人口和按性别分人口中包括现役军人,按城乡分人口中现役军人计入城镇人口。
2004年2003年2002年2001年2000年1299881292271284531276271267436697666556661156567265437630126267162338619556130654283523765021248064459067570576851782417956380837分人口中现役军人计入城镇人口。
1999年1998年1997年1996年1995年125786124761123626122389121121 6469263940631316220061808 6109460821604956018959313 4374841608394493730435174 8203883153841778508585947。
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中国的人口发展又走到时代的十字路口。
这一次,不是因为它遭遇的高增长压力,而是它面临的发展失衡危机。
总量增长、素质偏低、结构和分布失衡……如果说,30年多前人口过快增长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那么今天,人口素质、结构、分布问题正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现阶段,人口发展失衡的问题主要在哪儿?它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多大影响?如何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总量增长、素质偏低——总人口每年继续惯性净增800万人左右,数量压力依然沉重;每年约有80万—120万例出生缺陷儿降生,劳动力素质低下,影响人口红利的效用每逢节假日,火车站摩肩接踵,飞机场人潮涌动,旅游点拥挤不堪……最令出行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太多了”。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拆除人口爆炸的引信,步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创造了人口有效控制的“中国奇迹”。
然而,成就背后,中国的基本国情没变,人口数量问题依然突出。
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介绍,1992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即一对夫妻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下降并维持在更替水平(国际标准是2.1)以下后,人口增速趋缓。
但受人口惯性增长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左右。
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将先后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
“十二五”期间,预计净增人口约4000万,总人口将达13.9亿;到本世纪30年代,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15亿。
人口数量仍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与此同时,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
一方面,出生人口素质亟待提升。
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7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约有80万—120万例出生缺陷儿降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001至2011中国大陆出生死亡人口数及年末总人口数
2001至2011中国大陆出生死亡人口数及年末总人口数标签:来源:统计局公报和六普数据2012-02-13 18:321981年出生人口19122938人;1991年出生人口20082026人1982年出生人口23100427人;1992年出生人口18752106人1983年出生人口20065048人;1993年出生人口17914756人1984年出生人口20313426人;1994年出生人口16470140人1985年出生人口20429326人;1995年出生人口16933559人1986年出生人口23190076人;1996年出生人口15224282人1987年出生人口25282644人;1997年出生人口14454335人1988年出生人口24576191人;1998年出生人口14010711人1989年出生人口25137678人;1999年出生人口11495247人。
2001年出生1702万,死亡818万,增加884万,年末人口12.7627亿人。
2002年出生1647万,死亡821万,增加826万,年末人口12.8453亿人。
2003年出生1599万,死亡825万,增加774万,年末人口12.9227亿人。
2004年出生1593万,死亡832万,增加761万,年末人口12.9988亿人。
2005年出生1617万,死亡849万,增加768万,年末人口13.0756亿人。
2006年出生1584万,死亡892万,增加692万,年末人口13.1448亿人。
2007年出生1594万,死亡913万,增加681万,年末人口13.2129亿人。
2008年出生1608万,死亡935万,增加673万,年末人口13.2802亿人。
2009年出生1615万,死亡943万,增加672万,年末人口13.3474亿人。
2010年出生1574万,死亡957万,增加617万,年末人口13.4091亿人。
2011年出生1604万,死亡960万,增加644万,年末人口13.4735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82 35687 38863
45328 42069 45081
13205 15076 13866
14788 16866 14991
黑龙江
上 江 浙 安 福ຫໍສະໝຸດ 江 山海 苏 江 徽 建 西 东
18934 32881 36622 37342 38317 38902 32736
13535 24176 28819 27948 29801 30007 24963
36803 36372 33336 32780 33708 33219 36634
36461 38670 36681 38014 37886 37789 40158
23018 13039 10758 7625 10602 9819 11036
20966 16143 13562 10774 13876 12326 13908
15773 12687 10427 12451 11582
注:2000年数据取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2010年数据是2010年第六次全 初步汇总的11月1日零时数(下两表同)。
2389 3167
5977 7768
2802 2470 1902 2013 1262
河 湖 湖 广
南 北 南 东
33196 35416 38328 33145
24108 22871 26785 22956
39392 34311 35656 36690
42460 39618 39528 42913
10031 12595 11125 12880
13212 16602 15420 17072
21952 10815 9330 6697 8361 6847 8694
2674 3898 2927 3560
6398 9533 7595 8214
广 海
西 南
42176 34404
31680 22736
32339 32502
38764 41741
9554 12491
11033 14666
重 四 贵 云 西
34391 34590 39075 38928 34798
31396 38150 44400 45126 39218
23151 20851 10717 11562 13760
21220 20654 12709 15733 15125
内蒙古
辽 吉
宁 林
29771 33598 31253
21407 24059 24078
3-10
单位:人
各地区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比较
小学 地 区 2000 2010 2000
初中 2010
高中和中专 2000 2010
全
国
35701
26779
33961
38788
11146
14032
北 天 河 山
京 津 北 西
16956 25031 33760 31761 31134
9956 17049 24661 21855 25418
陕 甘 青 宁 新
西 肃 海 夏 疆
34475 36907 30944 31770 37950
23417 32504 35265 29826 30075
33203 23925 21661 27830 27528
40135 31213 25374 33654 36096
12246 9863 10431 10910 12089
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比较
大专及以上 2000 2010
3611
8930
16843 9007 2698 3423 3803
31499 17480 7296 8721 10208
6182 4926 4797
11965 9890 9067
10940 3917 3189 2297 2967 2576 3331
8643 6675 5292 5778 5507
4138 2665 3299 3690 5141
10556 7520 8616 9152 10635
要数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2010年数据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庆 川 州 南 藏
43386 42960 43595 44768 30615
33790 34627 39373 43388 36589
29413 29358 20480 21233 6136
32982 34889 29789 27480 12850
8596 7587 5626 6563 3395
13213 11247 7282 8376 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