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_基于哲学层面的视角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却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现象,其中也包括了中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
下面,就对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1.随意发布个人信息。
许多中学生对于自己的隐私控制不够,因为他们太过年轻,对在线世界的后果认识不足,从而经常设置不当的隐私级别,随意发布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校、生日、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住址等等。
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可能引发诈骗、网恋、猥亵等问题。
2.在网络上不尊重他人。
中学生在网络上的某些行为,例如在论坛上恶意攻击、在聊天群中侮辱他人等行为都属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这些行为违反社交习惯,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网络暴力。
3.未经授权地获取他人资料。
许多中学生在线上觉得披露身份是非常安全的,所以他们会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他人的个人资料,例如破解他人的密码、非法获取他人的手机号码等等。
这种行为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甚至可能涉及到法律问题。
4.传播不良信息。
中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可能存在不良的内容,例如暴力、色情、恐怖等等,未经思考地又将这些信息传播出去,导致不良的社会心态。
二、对策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家长和学校应当共同加强对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网络上存在的危险性和不良行为的后果,让他们认识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的重要性,避免不当行为导致自己及他人的安全受到威胁。
2.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在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时,学校还应该从思想观念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
特别是在学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时,不只要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更要挖掘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产生的心理和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网络生存观。
3.加强监管。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监管,监督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对于发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
学生违法的行为要及早通知警方及学校,防止不良行为继续发生。
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
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作者:郑宝锦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9期[摘要]互联网对青少年这一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的影响,已经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方面深入到了各个领域。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化,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
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基于哲学层面的视角,指出青少年在构建“亚道德”生存体系过程中的阵痛与不适,分析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提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网络道德危机现状对策作者简介:郑宝锦,山东潍坊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硕士,讲师。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信息高速公路等高科技手段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等各项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化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发展潜能。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2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2.53亿人,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1]在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18岁以下)已达4001万,约占整个网民人数的1/5;24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共计1.067亿,占到50.9%。
[2]以上数据表明,青少年是上网的主体。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心理上的断乳期”,个性和人格结构尚未成熟,自律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追新猎奇。
这一时期恰当处理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系统的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对于未来一代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一)滋生网络犯罪:在网络时代,非法窃取机密情报、非法破坏或使用他人的数据、信息及资源、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或恶意诽谤、进行网络诈骗等事件频繁发生。
这些非法的丑陋的行为在网络上的流行对于那些心理不成熟、缺乏自律意识的青少年是一个极大的好奇与诱惑。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一切社会的进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总是右手扔给人类一束金羊毛,左手又悄悄拿走一些人类原有的东西。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 我们感受到网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优越性和便捷性, 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网络所带来的问题。
当前社会在急剧的转型中, 社会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和谐, 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健全, 社会正处于一种失调的状态。
由于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未形成、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等特点, 加之,脱离了“熟人社会”的监督, 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很容易产生失范行为。
本文从网络社会背景出发, 以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为起点, 对部分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现状、原因进行阐述, 提出建设性对策。
本论文共有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网络道德失范症状。
这部分主要介绍网络道德失范相关的概念, 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对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现状和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症状的阐述, 我们知道网络道德失范已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 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症状”的诊断。
这部分针对青少年失范行为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不仅是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原因的影响, 更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规范失调导致。
第三部分:治疗网络道德失范的“药方” 。
这是本文的重要部分, 该部分主要根据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诸多现状及原因的探析, 提出通过教育、管理、法律等几个方面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的尝试性对策。
本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 伦理学、管理学、社会控制等等相关理论也运用其中。
结合当代网络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实际情况, 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共同治理这一社会问题。
但是最重要的是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素质、自控能力, 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觉意识。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
然而,网络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知识盗用、网络暴力、沉迷游戏等。
此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学生网络道德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知识盗用是中学生网络道德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方便,中学生在研究论文和写作业时经常搜索互联网上已经存在的资料,往往会直接复制粘贴,甚至不加修改地提交到老师。
这样的做法违反了学术道德,也剥夺了学生真正学习的机会。
应对策略:教育中学生正确处理网络资料。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
教育学生不仅要正确处理和引用他们发现的资料,还应该学会将反映自己思想和知识的言语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第二,老师应该以开放式问题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思想框架,并且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提供一些素材。
第三,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外读书和夏令营等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全面思维,提高他们的书写和思考技巧。
网络暴力是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
网络暴力指的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发表带有攻击性和恶毒性言论的行为。
中学生在互联网上经常遭受攻击和欺凌,并且常常参与到网络暴力的团体行为中。
在受害者受到伤害时,中学生往往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被攻击者甚至可能遭受到严重的精神和身体伤害。
应对策略:培养中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公民道德。
首先,学校应该对中学生进行宣传,明确告诉学生网络暴力错误行为的严重后果。
学生应有义务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地区和国家的形象。
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为学生提供一个诚实守礼、公正公平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最后,学校应该建立网络备忘录和道德监督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监督,减少网络暴力行为。
中学生沉迷游戏问题也是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另一个大问题。
中学生沉迷游戏不仅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探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探究
互联网的信息化、网络化等特征为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其巨大的冲击力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网络将整个世界连接成一个地球村,无论是商务、教育还是旅游、购物,皆能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轻松、迅速地完成。
但是,当互联网成为千万用户的生活、学习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个别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的突显,既给个人及其家庭造成致命的打击,也给学校、社会造成相应的危害,同时,还将对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关于加大社会管理力度、加强诚信教育、创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道德失范,受害最深的是青少年,但其始作俑者也有部分青少年。
基于青少年网民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既具有社会前沿的高新知识技术和激进、新潮的思想,同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表现为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特征,即青少年还未完全正确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而且青少年还存在对外部世界的强烈好奇心、遇事易偏激、处在青春叛逆期、易受心理暗示、易受唆使引诱的从众性等特征,可能造成青少年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出现道德失范。
本着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归纳和创新兼备的原则,笔者认真研究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状及个案分析,从青少年自身因素、网络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
最后,分别就“家庭、学校、政府务必高度关注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正确看待网络失范当事人,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和救助工作,为网络道德失范青少年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并营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等具体内容,提出了
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满足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以期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
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据权威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其中青少年学生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在城市,中学生的上网比例可能达到95%以上。
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网上的不良信息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和网上“行为偏差”,同时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造成了中学生人际关系的隔离。
因为网络在给学生提供巨大的交流方便和自由的同时,却在物理空间上隔绝和孤立了交流主体,缺失了人际直接交往所固有的丰富的人情表达和密切的人伦关系,以至使中学生可能在虚拟的交往环境中,以一种彻底的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真实的他人和社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数字化、非伦理化、非人性化。
他们一旦离开网络,置身真实的社会人群,面对直接的人际交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比较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使他们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导致心理障碍和隔离。
2.网络行为的隐藏性导致了中学生道德观念的缺失。
网络世界中几乎不存在社会规范,这正好为中学生提供了摆脱社会规范束缚、松弛禁忌的机会。
中学生的道德人格尚未成熟,很容易在丧失约束的状况下放纵自己的行为,削弱道德感、责任感,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传统的道德行为是受到生活环境中的人和社会舆论监督的,是一种外在监督式的道德行为,而网络行为具有隐藏性,与生活中的行为相比较,网上行为特别具有独立性。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学生们逐渐成为了网络世界的一部分。
他们在网络中获取信息、交流互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网络道德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中学生们的成长,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着较多的隐私泄露问题。
他们在社交平台、论坛、博客等地方公开了个人的隐私信息,比如家庭住址、学校信息、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给中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着过度沉迷游戏、违规下载、传播不良信息等问题。
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违规下载盗版软件、音乐、电影等,侵犯了知识产权;传播淫秽、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损害了社会风气。
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着缺乏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的问题。
他们缺乏正确的网络使用知识,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侵害;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容易在网上留下个人隐私信息,甚至遭受网络侵犯和攻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加以解决。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合作,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不泄露个人隐私,不沉迷游戏,不传播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对网络上存在的不良信息和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间和内容,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加强技术手段和辅助工具的应用。
可以通过安装网络过滤软件、设置家长监控、加强实名注册等方式,对中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和引导,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触。
增强家庭教育的力量。
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监督和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做到网络与现实的良好结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学生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代,他们生活在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世界中。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网络欺凌、色情信息浏览、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层出不穷。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到中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一、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1. 网络欺凌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中学生在网络上畅游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人在网络上进行欺凌行为。
他们在网络上发布侮辱性语言、威胁信息,直接影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而受害者往往由于网络欺凌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
2. 色情信息浏览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色情信息。
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群体中,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往往对色情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导致他们在未成年的情况下接触和沉迷色情信息,无形中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3. 侵犯他人隐私问题在网络上,中学生可能会觉得“隐匿”的身份和自由的言论权给了他们侵犯他人隐私的权力。
他们可能会不经过他人同意就发布他人的隐私信息,包括照片、聊天记录等,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
二、对策1. 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对于网络的认知和了解有限,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培养和灌输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应当示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以身作则,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世界。
2.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到网络世界中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家长也应增强对孩子网络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尽量避免他们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内容,教育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信息。
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年文档
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学生依靠网络这个媒介获得知识、信息。
网络在给中学生学习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中学生在网络中的失范行为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1.道德价值观念出现偏差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是非分辨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对外部事物很敏感,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中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此外,东西方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在网络中相互交融和碰撞,导致有些青少年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置之不顾,去模仿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和腐朽的思想文化。
这些网络中的糟粕信息容易使思想尚未成熟的中学生道德感弱化,在道德价值观念方面出现偏差,造成混乱。
2.不良信息污染导致中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由于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制度化、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无法进入一个可以预期的秩序化轨道。
青少年的人格尚未定型,没有稳定的价值观和自制力,很容易受网上不健康内容、行为方式的暗示,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在网络这个缺乏约束力的虚拟社会中,青少年很难做到“慎独”和“自律”,他们往往容易丧失内心信念与道德感,无法实现道德主体的自我监督与自我约束。
3.网络道德的隐匿性导致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情感淡漠网络生活中的虚拟交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逐渐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生活中,这种间接的人机交往,慢慢就会把中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隔离出来,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社会性情感淡化。
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孤僻、情感冷漠、人格异化等心理障碍,造成个人情感的淡漠与封闭。
这对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
4.网络环境导致违法和犯罪现象增多对缺乏分析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来说,在自由、开放的虚拟网络中摆脱了现实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约束,他们盲目追求所谓的自由平等,过于强调自我为中心,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中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旨在引起社会对此问题的重视。
在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部分,探讨了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的道德困境和行为偏差。
通过对社交平台乱象和学术诚信缺失的分析,揭示了学生在网络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包括谣言传播和抄袭现象。
对网络暴力现象的严重性进行了分析,呼吁加强对学生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
提出了针对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包括建立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和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秩序。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借助科技手段,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道德意识。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对策、社交平台、学术诚信、网络暴力、分析、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学生网络使用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交流平台,但与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
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道德困境和行为失范,如泛滥的网络暴力、社交平台上的负面言论、学术领域的作弊现象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和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1.2 研究意义研究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问题所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道德失范的现象。
通过解决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仅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网络对广大青少年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受到社会关注。
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发性言论,青少年一旦进入虚拟网络,往往不恪守常识、自我节制,不顾有序秩序,大方发表意见;另一方面,缺乏新颖性,缺乏创新性,重复同样的语言,不挑剔和审查自己的言论。
二是负面性信息过多,重口味、低俗色情信息大量存在,会通过一定方式流入年轻人的视野之中,这会引发他们对社会不健全的价值观。
三是擅自获取家长帐号,有些青少年擅自使用家长帐号,而家长帐号里可能包含重要的用户信息,对银行账户或者额外的财务账户敏感信息,如果在恶意安装木马等一系列手段的影响下,信息被非法收集,很可能会受到相关经济损失。
面对这一情况,应做好以下工作,以促进青少年网络道德形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能自觉遵守各种文明礼仪和社会秩序,构建一个良好的虚拟世界;其次,家长要及时跟踪孩子的网络行为,制定适当的网络规则,遏制孩子不良的网络行为;再者,国家应加快网络安全的立法建设和技术开发,强化网络管理,净化互联网环境;最后,应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惩戒力度,比如进行侵权行为等,以此增强执法和防护意识,促进网络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只有在家长、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将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建立起清晰的网络道德规范,有效维护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文明环境,实现全民网络道德和社会共识。
未成年人网络道德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道德
游戏, 只有少数在 学习 了解信息 。另外 互
关 于网络道德 的原 因多种多样 , 主要 利益 主体 的行 为以及相互关 系。个人的网
联 网上大量虚假信息也使学生对周 围世界 可 以从 两方面来 阐释。 主观方面 的原 因是 络行 为不仅存在 “ 能不能” 的技术操作规
产生了一种 不信任感 , 影响他们世界观 、 人 在 主体 人 中 , 青少 年身 心不 成熟 , 受不 道 定 , 更存在 “ 该不该” 的合理道德要求 , 只有 生观的正常发展 。不仅 如此 ,网络带来 的 德 世 界 观 、 生 观 的 影 响 。 客 观 方 面 原 因 两者相结合才能保障网络安全有序 ,保证 人 “ 网络病 ” 比比皆是一 “ 网络人际成瘾” 将 主要 是传统 道德 缺 陷 和网络 环境 本 身的 个体 网络行为健康有益。如果 只要技 术支
一
先进文化 的同时 ,也将其意识形态 、世界 实社会 中来 , 把互联 网真正 理饵成一种 工 流 , 因势利 导解决 他们 的思 想 问题 , 他 使
具一种 补充 , 不是对 现实 的逃 避 , 青 们获得 帮助。 而 使
少年真正感 受到 自己的存在 价值 。
③做 好上 网学 生心理辅 导 , 提高其免
再者 , 把握情 感体验 。青少年在 日常 网 上心理 问题 的 案例组 织专 门的讨 论交 生活 中常 常会 面 临 一种 心理 困惑——既 流 , 并利用学校心 理咨询 “ 网上心吧” 等阵 想展示 自己的各种情感 体验 , 又无法 把握 地开展 多种 形式 的辅 导活动 , 使青 少年 的 他人 和社 会 对 自己的价 值评 价——于 是 心理 承受能力有所提 高。
展 开放 的可 为青 少年 自主 选择 的体 验 活 反毒等 软件 , 避年不 仅在 网络 上 , 可 以在 日 查看上 网记 录 , 使 更 实行 有效 监督 , 导并 监 指 常生 活学 习 中感受 成功 , 体验 快感 。 督 孩子 理智 地处 理 上 网娱 乐 与 网上学 习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们在网络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网络世界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尤其是中学生群体。
由于对网络世界的认识有限,中学生在网络上容易受到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在网络上展现出一些不够成熟的行为。
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在网络世界中,中学生往往更容易表现出另一面的自己,他们可能在虚拟世界中塑造出与现实中完全不同的形象和性格。
这种脱节导致中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与现实中的行为存在差异,可能会对其人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 对他人言行的不尊重在网络世界中,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匿名和不受实际监管而表现出对他人的言行不尊重。
他们可能会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谣言、传播不实信息等行为,严重损害他人的名誉和尊严。
3. 不良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中学生在网络上容易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例如色情、暴力、恐怖等,这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学生也可能会因为不懂得辨别信息的真实性而盲目传播不实信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 不当的网络使用习惯中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可能会产生不当的使用习惯,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频繁使用社交平台、长时间盯着屏幕等,这会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1. 提高网络素养和自我监管能力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课程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明确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提高自我监管能力。
2.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应当通过课程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教导他们在网络上要尊重他人、遵守法律、抵制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3. 加强家长监护和引导家长应当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监护和引导,了解孩子在网络上的行为和活动,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同时也要给予关爱和支持,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成,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
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
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一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
一、网络道德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如今,上不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
但是,因特网会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在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一些数据显示的结果让人有些触目惊心。
1.缺少教育,过度上网,伤害身体健康。
长时间上网接触电脑导致视力下降。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甚至更长。
在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之后,无法看清远处的物品,眼睛灼痛、酸胀,引发视力疲劳。
而且青少年正处于骨骼生长发育时期,由于长时间地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和坐姿,且大部分集中于键盘和鼠标操作,长时间的高度重复性动作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
有的学生因为厌学,泡在网吧一泡就是几天,十几天,连续不断地上网聊天、玩游戏,几近疯狂,两眼痴呆,表情麻木,甚至因此疲劳过度,死在网吧。
这不能不说是血的教训。
2.缺少勾通,依赖网络,网络综合症在日益弥漫。
一是网络交往障碍。
网络交往障碍是指因使用网络而引发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障碍。
人际交往的互动是青年时期完成个体社会化的基本环节,个体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会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匡正。
但在互联网上,由于都是匿名上网,上网者不必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角色扮演的规划,没必要履行现实生活中的义务,这种匿名效应使他们与陌生人交往时从容、放松、海阔天空、随心所欲,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善言谈、沉默寡言,不愿或不屑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接受他人的情感表达。
最新-当前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策略 精品
当前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策略摘要信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
作为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针对青年学生的道德现状,与时俱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关键词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对策当前,网络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如计算机犯罪、重要信息失密、个人言行失控、个人形象失真、自我人格扭曲、虚拟与现实判若两人等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
某些负面的、消极的道德影响甚至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引起各级对构筑网络道德防范体系的关注,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主动有为,积极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一道德认知缺失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趁机对我国青年传输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对青年学生已经积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造成冲击和破坏。
加之目前我国社会呈现四个深刻变化的特点,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青年学生的道德认知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和动荡。
二道德取向紊乱因社会道德生活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使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的支配性作用可能消失,造成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
互联网信息的产出也无法由法律加以有效的控制,无意自律的消息生产者向社会大众倾泻反伦理的色情、暴力内容层出不穷。
若青年学生经常在网络上接触一些混沌不清甚至反动、消极的信息,必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造成很大影响,最终导致青年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三行为选择不定作为青年学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流毒、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导致人格嬗变的网络游戏等不良信息包围。
青年学生因道德认知的缺失,道德取向的紊乱,网络匿名造成的责任感、诚信的缺乏,加之判断的紊乱、标准的多重性、选择的匿名性,使得他们的行为选择具有不确定性,造成在网络道德行为选择过程中常出现摇摆变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网络时代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其中包括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学生在网络上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是指利用网络平台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辱骂、威胁等行为,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甚至导致了一些严重的暴力事件。
2. 假冒身份。
中学生年龄较小,有时会自行注册其他人的账户,以达到一些不良的目的。
例如,在游戏中攻击他人、恶意评论,甚至发布不实信息。
3. 抄袭和诈骗。
网络上许多信息可以随意获取,许多中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界定。
他们往往没有对网络上的资料进行核实,把网络上的资料直接拿来当作自己的作业,这种行为与诈骗非常相似。
4. 不良信息获取。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例如暴力、色情、恐怖等,这些信息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中学生在浏览网站时,往往没有据理力争的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所影响。
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学校,教师应该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好品行、言行举止等。
同时,亲人也应该从家庭教育入手,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
2. 教育中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中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判断网络上的信息是否正确。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避免中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错误信息并且避免被诈骗。
3. 鼓励互相尊重和宽容。
在学校和家庭中,应该鼓励中学生互相尊重和宽容。
同时,中学生也应该尊重其他网络用户的隐私,不泄漏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关键私人信息。
4. 建立网络安全意识。
中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意识和如何保护自己的计算机和个人信息。
家庭和学校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5. 提供举报机制。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举报机制,方便中学生举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总之,网络道德问题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话题。
探究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探究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学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近几年来,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愈演愈烈,为此,学校要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开展网络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课程,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强化中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题;对策中学生正处于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面对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中学生往往无法有效的辨别。
网络上既有学术信息等正面信息,又有色情、恐怖等负面信息,通常这些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被混在一起,吸引着中学生的眼球,从而让中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1.网络道德认知模糊从本质上来讲,网络道德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
然而,大部分中学生缺乏对网络道德的认知。
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了解到,有44%的中学生觉得在网络上,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有20%的中学生认为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无关紧要。
在反对黑客行为的调查报告中,有37%的中学生非常反对黑客行为;有37%的中学生面对网络犯罪行为呈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2.网络道德情感脆弱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他们并不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当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时,从某种程度上这会导致他们与现实中的人的关系逐渐变得疏远,还会导致他们的性格孤僻,并且变得越来越冷漠。
心理专家曾明确指出:良好的道德情感,既有助于强化人的道德认识,还有助于规范人的道德行为。
对于那些道德情感比较冷漠的人而言,面对一些道德概念和道德准则,他们始终呈现出排斥的态度。
当然,他们也无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不会考虑他人的情感。
3.网络道德信念薄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为此,“地球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地球村”的产生,使得人们借助网络体验,深入体验、感知世界各地的文化。
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其年龄较小,再加上他们的社会经验匮乏,导致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作者:陈熳珈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3期摘要:在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下的网络技术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标志,网络生活也极大的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促进了青少年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和交往方式。
同时网络文化也也带来危害,网络文化夹杂着黄色流毒、心理发展、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及道德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通过网络社会与网络道德、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以及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一、网络道德教育(一)网络社会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人类的文明也得以展现。
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也具有互动性与复杂性,网络社会也有虚拟性、公平性和同步及时性等特点。
(二)网络道德的概念网络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网络活动中的规范,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从网络功能的角度进行思考就可以知道网络道德是从我国传统道德延伸出的一种符合网络文化交流的道德规范,是在网络社会中通过网络信息发生的具体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心的规范或伦理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出的各种价值观念,网络道德涉及到个人、组织、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道德问题。
(三)网络道德教育网络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了符合网络技术的良性发展,网络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并依据网络教育做出新的思考,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网络道德态度,遵循怎样的规范,这些都是网络道德首先讨论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教育环境及内容都有控制作用,道德教育活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其内容相对固定,受教者是被动接受的,而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是一种开放动态式的教育,且内容随着网络信息的多种多样也更丰富,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现状(一)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冲击网络社会中道德观念混杂,缺少具有权威的规则约束,道德标准也很模糊。
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指一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那么,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呢?需要什么样的对策?请看本介绍。
XX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网络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由此带来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也越显突出,同时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重视、和研究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对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
XX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对策XX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生活越来越成为中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
网络的性、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为青少年营造了道德成长的新环境,同时也对青少年学生正确的道德观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由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与网络的不可分割性,所以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XX一、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1。
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容易造成信息污染。
XX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快捷便利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们良好道德的.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他们辨认是非能力还很差,经常浏览和内容的容易使人的性格扭曲,严重者会出现人格和精神。
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学生无意中接触过网上的信息,另外,上还有许多治上极为反动的信息,这一切对自制力和分辨力不高的青少年学生都有很大的危害。
部分青少年出现情绪低落、有孤独感,甚至有少部分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有的已经出现了网络病症,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让人脱离现实生活,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造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不仅仅只有网络原因,青少年自身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因素。
青春期的中学XX识强,自我意识重,对学校、家庭的不同意见有强烈的心理。
他们渴望交流,但不敢或不愿与老师、家长交流;他们渴望与异往,但又怕老师和父母加以干涉。
网络成为部分学生宣泄情感的重要场所。
当前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策略
当前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策略摘要:信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
作为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针对青年学生的道德现状,与时俱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关键词: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对策当前,网络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如计算机犯罪、重要信息失密、个人言行失控、个人形象失真、自我人格扭曲、虚拟与现实判若两人等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
某些负面的、消极的道德影响甚至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引起各级对构筑网络道德防范体系的关注,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主动有为,积极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一)道德认知缺失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趁机对我国青年传输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对青年学生已经积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造成冲击和破坏。
加之目前我国社会呈现“四个深刻变化”的特点,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青年学生的道德认知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和动荡。
(二)道德取向紊乱因社会道德生活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使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的支配性作用可能消失,造成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
互联网信息的产出也无法由法律加以有效的控制,无意自律的消息生产者向社会大众倾泻反伦理的色情、暴力内容层出不穷。
若青年学生经常在网络上接触一些混沌不清甚至反动、消极的信息,必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造成很大影响,最终导致青年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三)行为选择不定作为青年学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流毒、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导致人格嬗变的网络游戏等不良信息包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朱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J]华北煤 炭医学院学报,2005,(2) [2]杜 爱 华 。 加 强 青 少 年 网 络 道 德 教 育 的 对 策 思 考 [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3]张志刚,刘连峰。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若 干对策[J]教育探索,2002,(2) [4]张志芳。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浅析[J]山西教 育,2003,(11) [5]江选安。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5,(4) [6]杨传奇。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 科学,2004,(7)
其次,完善青少年的个性和人格结构,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慎独”能力。及时 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做好上网青少年学 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中比较可行的是进行 心理健康咨询,比如网上思想交流、网上咨 询热线的开通,针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 问题,进行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解决他们 的现实问题;要把青少年思想问题与心理问 题结合起来,将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
育之中,改善其个性品质及心理素质,增强 其适应能力。尤其需要加强的是提高青少年 的“慎独”能力。道德归根结底是通过人的 内心信念起作用的,“慎独”在建立青少年 网络道德规范方面尤为重要。
总之,当代青少年作为“网络一代”, 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 利用网络造福于人类取决于他们如何使用这 一工具。使他们内在自觉的履行网络规范, 培养出自觉的网络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 任,建立一种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机制, 即逐步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网络“亚道 德”生存体系。
211
2009.10 消费导刊
·文化研究
Consume Guide ·Culture Research
(一)外部对策: 首先,大众传播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 导向。通过各种媒体诸如电视、广播、报纸 等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少年文明上网,自觉抵 制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形成文明上网的社会 氛围;加快制作和播出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 长的优秀影视作品;把参观博物馆、科技 馆、革命纪念地等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树立青少年正确的科技观和爱国主义。 其次,网络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长期 的系统工程。对此,国家和政府部门要进行 一系列德育网络的创建工作,提供适合青少 年学生的优秀网站,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 文明的网络道德教育系统。如中国中小学教 育 教 学 网 ( www.k21.com.cn) 、 教 育 天 地 (www.gz.col.com.cn) 、 中 国 少 年 信 息 服 务网(www.chinakids.net.cn)的建立[3], 在网上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更多的青 少年投身于自己网站的建设实践中,在实践 中接受教育,使他们更充分和更健康的利用 网络媒体。积极开展“家庭上网工程”和 “网络文明工程”等系列社会活动,倡导网 络文明,创造一种全新的网上生活方式,培 养一批有正义感、责任感和上进心的网络青 少年,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策略。 再次,加快网络管理法制化进程,完善 网络道德规范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顺利进 行的保证。在网络向法制化发展的过程中, 加强对群众的宣传,让人们明法律、晓事 理,真正做到“谁出事谁负责”;加强整顿 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网络经营场所如网吧, 文化、工商等部门要适时进行严打斗争,规 范市场行为;适时地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 高素质,促使其严格自律,规范经营;加强 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反动的、黄色的、 封建的和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东西,采取必 要的防范措施迅速鉴别并加以堵截和查处。
(四)削弱道德分辨能力:互联网具有 开放性,充满了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 道德的矛盾、碰撞和交流,孰是孰非、孰真 孰假一时间令人很难做出清醒的判断。此 外,网上还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网络垃圾(诸 如色情、暴力之类的信息),而青少年涉世 不深,缺乏相应的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面 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到诱惑,容 易产生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因 此,网络的存在,尤其是它的负面影响,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道德教育的深度和广 度。
(二)自身建设: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 关键还是青少年自己。他们自身的整体素质 决定了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
首先,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和信息素质 的教育与培养,强化他们的道德责任感。树 立优秀网络道德青少年典型,有计划、有组 织地开展“争做网络道德人”活动,使青少 年见贤思齐,改过向善,增强道德修养,净 化自身灵魂;要教育青少年遵守网络规范, 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观,促其做到上网“五 不”(不偷号,不乱闯禁区,不破坏他人系 统,不发表反动、低级下流的言论,不传播 有害信息),增强其网络道德责任感;强化 青少年道德分辨的能力,提高抵制不良信息 诱惑的自律能力。
总之,这是一种蕴含后现代主义德”体系显然 与当前主流的道德体系还存在某些隔阂与冲 突,而这又恰恰成为青少年亚道德生存的理 性摇篮。
三、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若干对 策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要从 外部出发即正视网络的存在,从改善网络环 境、加强管理等方面出发;另一方面就要从 青少年自身着眼,对其进行正面的网络教 育,完善个性和人格,强化自律能力,从而 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准,构建健康的网 络“亚道德”生存体系。
·文化研究
Consume Guide ·Culture Research
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
——基于哲学层面的视角
■ 郑宝锦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互联网对青少年这一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的影响,已经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方面深入到了各个领域。随着网 络的日益普及化,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基于 哲学层面的视角,指出青少年在构建“亚道德”生存体系过程中的阵痛与不适,分析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提出青少年网络道 德教育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 网络道德危机 现状 对策
网络社会中实践自己的亚道德理想,构建亚 道德规范,但这种生存毕竟不能代替现实生 活,在这种亚道德体系中必然存在对现实道 德生活的疏离与叛逆。
(二)集本我、自我、超我为一体的多 层次的生存方式中存在不太和谐的音符。网 络社会中青少年的亚道德生存方式能充分体 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交叉的三种道德 人格和道德境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网 络生存与强化管理、监督和教导的现实生存 形成强烈反差。青少年介入网络社会后的强 烈的本能冲动会使一部分人屈从于欲望的满 足,做出了非道德、反道德的行为,甚至违 法犯罪。而自我又会有意无意的压抑这种本 能,在崇尚自我的基础上,网络时代的青少 年的道德生存会逐步向超我方向靠拢,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 (一)滋生网络犯罪:在网络时代,非 法窃取机密情报、非法破坏或使用他人的数 据、信息及资源、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或恶意 诽谤、进行网络诈骗等事件频繁发生。这些 非法的丑陋的行为在网络上的流行对于那些 心理不成熟、缺乏自律意识的青少年是一个 极大的好奇与诱惑。他们利用网络操作的匿 名性和隐蔽性,进行一些他们自认为是“没 什么大不了,并同时表现了自己的才华”的 犯罪行为。更有甚者,个别青少年还卷入有 组织的色情贩卖和电子赌博等活动。恶劣的 网络环境的存在,不仅危害青少年的身心的 健康成长,而且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也提出 极大了挑战。 (二)自我中心主义泛滥:互联网是一 个很容易自由和自我泛滥的地方。网民又是 自己的主人,他自己决定干什么及怎样干, 具有极大的自由与自我意识。青少年时期又 是人一生中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时期,他们 急于追求独立个性、确立自我价值,而网络 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于是,在 网络社会中,不乏有青少年陶醉于“我喜欢 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人喜好中,完全不顾忌
最后,学校是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的主战场。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网络媒体, 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和促使青少年自觉 践行网络道德规范;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进 课堂”,改进教学方式,将传统的灌输式德 育转变为参与式德育,变单向教授为双向互 动传授,利用网络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 合作,在参与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培养 一批跨学科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 网络德育工作人才,为青少年树立学习的榜 样;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也是网络道德教 育的良好素材,让青少年多多接触这些资 源,促进其道德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有效加强网络管理,创建优 良的网络环境,倡导文明的网络行为,尽快 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成效,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现 实意义。
二、青少年网络亚道德生存方式的失范 (一)在虚拟与真实之间的新型生存方 式中存在疏离与背叛。一方面,青少年网络 亚道德的形成是离不开真实的网络生存空间 的,是在网络人际沟通、价值碰撞与选择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另一方面,其又具有 “虚拟”的一面,即使是人与人之间的“真 实”的网络沟通,也常常因为空间的阻隔而 造成信息的失真。在虚拟与真实之间,青少 年亚道德生存具有两重性,他们竭力在自由
(三)以个体生存为核心兼容松散式小 群体为指向的生存方式中存在某种反叛。青 少年在关注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的基础 上,会越来越关注他人的生存。基于这一问 题的探讨,他们会形成一种松散的“虚拟共 同体”。如果说以个体为核心的生存主要在 于道德自律,那么以松散式小群体为指向的 生存则具有某种“他律”性。网络社会不可 能无原则的放纵人的自由,现实的道德规范 也必然在调控着网络社会,那么这种松散式 小群体对社会主流道德体系就构成某种冲突 与反叛。
他人的存在。久而久之,在“人机人”这样 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就会对身边的人、 身边的事漠不关心,从而导致人际情感资源 的枯竭及人际交往的障碍,陷入到自我满足 的自我中心主义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