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当前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重视阅读量的积累。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开阔。

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在匆忙之中静下心来,我不断问自己:你引导学生读书得法了吗?真正帮助学生把读书所得转化为能力了吗?这里的能力我认为不单指学习方面,还应包括学生的生存能力。

这样的想法是源于我教过的学生,读了很多书,很爱读书,可书面和口头表达都成问题,与人交往也不通畅,有一点自我封闭的状态。

那么书读哪儿去了呢?很遗憾,任教两年,虽使他的学习状态有改观,但我一直无法走进他的内心,没有机会去了解这现象的本质原因。

可见,如放任孩子去读,仅提供书目或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在研究读书的方法指导、思想引领等等,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就好比吃一顿自助餐,美食琳琅,个个营养,是否随意吃进去都有益处呢?在程序上也有先后之分,讲究吃的科学。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中,我找到了源头。

且看叶老的原文:“教师指定一本书教学生阅读,要他们从书中得到何种知识或领会,必须有个预期的标准;那个标准就是判定成绩的根据。

完全达到了标准,成绩很好,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能渐近于标准。

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

总之,教师在指导方面多尽一分力,无论优等的次等的学生必可在阅读方面多得一分成绩。

单是考查,给分数,填表格,没有多大意义;为学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据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

”看,读书不是漫无目的,教师一定要有所思考。

《叶圣陶教育文集》体会

《叶圣陶教育文集》体会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点滴感悟清池镇中普小学杨昌军今年夏天暑假酷热,不知做什么事情好,闲着的时候读了《叶圣陶文集》,读着读着,感觉其中说的很多事情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大多都是以讽刺的手段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尤其对胡适的《差不多生传》深刻,现在谈谈鄙人的肤浅体会,还望不要笑话。

“差不多”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这类习惯的人的称呼。

文中例举了差不多先生写字、赶车、找医生看病几件事,别有讽刺意味地把因差不多带来的麻烦,最终因为这个习惯而死了。

这个差不多先生,最终因为差不多而害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们是不是也是一个差不多先生的代言人?回想念书的时候考试考个九十分还沾沾自喜,反正同学们考满分的也没有几个,九十分已经算不错了。

殊不知自己已经逐渐的走向差不多先生的那群了。

走出了学校,又进入了学校。

先前是角色是学生,而这次是教师。

当学生的时候,犯了错误可以被老师原谅,可以弥补;而当了老师犯了错误,就是处分、批评、扣工资,实实在在的利益触犯。

然而,经常就是一个“如此而已”安慰自己,竟对自己已经变成“差不多”先生而不知晓。

不是不知晓,关键是自制力问题。

有句话说的好,男人和男生的区别在于能否自制。

我的自制力与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什么事都不求更好,只要差不多就行了。

学校9:30上课,就要9:10分才从家里来,经常迟到几分钟,老是被领导批评,我也不好意思,但是就认为何必在乎那几分钟,上好课就得了,差不多就算了;整资料,是个精细活路,而在我手里出来的资料,总是有那么一点瑕疵,我也常常认为差不多就算了。

久而久之,我就成了懒散的代言人,俨然一个不折不扣的“差不多”先生。

蓦然间,我觉得自己就是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无地自容,悔恨万分。

日本人是一个可恨又可敬的民族,可恨之处罄竹难书,可敬之处就是他们的处世态度。

日本人是个很笨的民族,只会循规蹈矩,创造力不足。

但是就是他们的循规蹈矩,对于事情吹毛求疵的态度让人敬佩。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心得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心得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心得
叶圣陶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
教育思想深刻而实践性强,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我对他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叶圣陶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传统
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主张要让学生在研究中保持主动性,通过启发和引导,激发他们
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使其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真知灼见。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还强调教育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仅
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主张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其具备自律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情感,
使其具备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
其能够融入社会并做出积极贡献。

在阅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过程中,我深受他的教育理念的影响。

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么简单,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叶圣陶的教育文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教育理念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并对我的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不断借鉴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感想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感想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感想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文集给
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读完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我深受启发,有以下几点感想:
1. 人本教育的重要性
叶圣陶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独
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整个人的发展,而不仅
仅是研究知识。

这一观点让我深思,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致力于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知识的基础上成为有道德、有创造
力的人。

2. 教育要关注社会问题
叶圣陶在他的教育文集中也强调了教育要关注社会问题,并将
之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教育了解社会问题、社会责任,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

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
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 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叶圣陶提出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他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个人的一生,并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总之,叶圣陶的教育文集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他的人本教育理念、关注社会问题的观点以及对教育的持续性的认识都让我深受触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借鉴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的方式,为培养有道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做出贡献。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篇1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但他的著作我还是第一次读,实在是惭愧。

但读了之后收获很多。

的缺确,文章中点点滴滴的教育思想使作为教师的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中,叶圣陶先生曾提到“凡为教,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当前,“教是为了不教”,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对教育教学最终目标的共同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不光要教知识,而且要教方法,教能力,教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理念。

为了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我们必须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

“不教而教”的观点其实是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简言之,“不教而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叶老先生讲:“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

我以为惟有能这样做的教师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叶老先生还表达出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是不能灌输传递的,必须由学生领悟获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

这些观点,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感同身受,也很受启发。

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才能空前融洽,让我们像叶圣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对待学生“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了,使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了,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育氛围,让课堂成为民主、宽松的港湾,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想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那就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这时我脑海中想起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叶圣陶教育文集》是一本关于教育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在这本文集中,叶圣陶先生阐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对于我来说,读这本书是一次极富启发性的学习之旅。

叶圣陶先生通过一系列独立的论文,探讨了许多重要的教育主题,如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人格培养等等。

我特别被他关于培养人格的观点所吸引。

叶圣陶先生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格比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

他强调,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培养他们的品格是教育的核心任务。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分析了人格培养的重要性,还提出了许多实际的教育方法。

例如,他主张学校要营造出公正、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成为诚实、正直、宽容和有责任心的人。

他还提出了个别教育的观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我深以为然,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兴趣和学习方式,教育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来进行,以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人格和品格。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他们的道德发展。

然而,一个人的道德和品格决定了他的行为和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此外,叶圣陶先生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方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最好的潜能。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给了我很多思考。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心态。

这使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总的来说,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叶老的教育论述很多,其中关于语文教育的部分已经辑印了两个专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和《叶圣陶论语文教育》;为了方便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了解、学习和研究叶老的教育思想,我们特约请了杜草甬、商金林一道编辑了这本《叶圣陶教育文集》。

本书编入叶老1919年至1984年间论述教育问题的论文短评、散文书信和诗等一百二十四篇。

为便于读者历史地了解叶老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了解叶老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哪些教育上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和见解,所编入的文章,按年代顺序编排,有写作日期的以写作日期为序,没有写作日期的以发表日期为序。

在本书中,读者将会看到,叶老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许许多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论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

其中叶老不仅论述了如何当好教师这个问题,还在反复强调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叶老在1941年写的《论写作教育》、1945年写的《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1979年写的《去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等文章中针对当时的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论述的观点,仍然发人深省,给我们以现实的启迪和教益,使我们看到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并不随之一个历史时代的宣告结束而从人们的意识中消退。

它继续安居着,继续发出影,教学中的装进去、倒出来的“瓶子观点”,等响。

不必讳言,一切为了高考等,寻“根”是可以在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中寻到的。

大家知道,叶老是教育家,也是作家。

他曾经以教育界的人和事做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写了好些短篇小说和童话。

叶老在谈起他写小说的时候,曾经这样说过:他当过不少年教员,熟悉教育界的情形,“不幸得很”,用他的理想作为尺度去衡量,许多现象都不能使他满意,就想提起笔来“讽它一下”,目的自然并不在讽,他讽的是这一面,希望却寄托在另一面。

吕叔湘先生曾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字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文集是他对教育理念的总结和阐述,通过阅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也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本”,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自由和平等的氛围中成长。

这种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科举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叶圣陶的教育文集中,他对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情感。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他还强调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注重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因材施教,让他们在自由和平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同时,我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叶圣陶的教育文集还让我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中国的教育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功利化倾向、教育资源不均衡等。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总之,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情的著作,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我相信,在叶圣陶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教育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 温州外国语学校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 温州外国语学校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张倩2013/06/18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但他的著作我还是第一次读,实在是惭愧。

但读了之后收获很多,尤其是有了一个机会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

一本教育专著我看它的角度是看它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下面我从这三方面来谈谈我读《叶圣陶教育文集》的一点后感或者说是所获。

我很赞同叶先生对学习的理解。

叶老先生陶行知先生反对死读书,提倡活的教育、活的知识和活的人。

教是这几乎构成了它的教育观点的精髓。

可能与他的教育背景有关,他早年读过医学,后才转读教育。

再后来去美国留学,深受杜威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因此他主要提出了三点教学观, 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也就是教育源于生活,又要走向生活,最后服务于生活。

他的教育观有着很浓的实践意味。

他认为,“学”的过程也必须是“做”的过程。

不能说,学生时代只是未来做人的“准备”阶段;否则,就意味着做学生与做人是一前一后的两回事,决无这个道理。

叶氏说:“学生在学校里念书做功课,理由是预备将来做人,将来做事,这是成千成万的教师父母们如是想的,也是成千成万的学生们信守着的。

换句话说,学生过的并不是生活,只是预备生活。

所以一切行为,一切思虑,都遥遥地望着前面的将来,却抹杀了当前的现在。

因此,从初级小学以至高等大学校里的所有一个个生物只能算‘学生’,还不能算‘人’,他们只学了些‘科目’,还没有作‘事’。

”这种观念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将来固然重要,现在却是通向将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同样重要。

现在学会做一个够格的学生,将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够格的公民。

学,就是要做,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行。

所以,叶氏十分强调受教育者在求知求能的过程中,必须倾注全部心力去求真知和真能,决不能仅止于头脑里能懂、口头上能说,必须行动上真正能做才行。

人总得做点什么实际的事情,在做事情中来体验生活,感受并自我教育。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推荐五篇]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推荐五篇]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推荐五篇]第一篇: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大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

就教育的目标来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着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工作。

就教育的方法说,一派注重记诵,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另一派注重创新发展,不但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

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说,受前一派的教育是“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应命准备去做工具,不是“为(别)人”是什么?受后一派的教育是“为己”,“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发展知能,一辈子真实受用,这种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教育”.也是《叶圣陶教育文集》贯穿始终所提倡的教育。

书中所提到的前一派教育的弊端,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在今天的教育界仍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是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时,有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态度都由分数来决定,把学生当作一架考试机器,希望在他们的大脑中尽可能多的“填”入知识。

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学生也是有感情、有知觉的生命体,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再一次领略了教育的真谛——是为了受教育者和谐、健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灵的健全比接受知识的多少要重要的多。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的高兴,发挥自己的天份、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仅仅一时感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教育,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给予关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心灵、人格都健康发展。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体会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体会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体会刘军语文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切近生活的语文教育“教什么”,在学术界存在众多分歧。

有的认为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基本能力训练、语言基本素材、语文基础知识、典范文章及课外活动。

也有的认为语文教育的内容是“传授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总和。

”在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师实际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内容观,并付诸实践。

只是大多未形诸文字而已。

但是,在语文教育的内容上,不论持哪种观点,抱什么看法,人们必然会问:内容缘何而来,“问渠哪得诸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在哪里,在生活,这是叶老的一贯主张。

以写作为例,叶老就有详尽的阐述。

写作并不神秘,它只是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思想情感的文字表述。

他说:“咱们每天认识些事物,研究些问题,习惯地完成一串串的思想过程。

写作不过是把它写到纸上去罢了,并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儿。

” “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

”长期以来,一些人的心目中,把写作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缺乏写作的基础,没有写作的本钱。

叶老却明白地告诉每一个人:生活就是基础,生活就是本钱。

人人都在生活,人人都有基础,人人都有本钱。

他认为“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指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

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写作不为特殊目的,而是为了生活的需要。

撩开了神秘的面纱,使人们认识到了写作的本质,从而明确人人能学会写作的道理。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有了生活,写作的素材就不会枯竭。

“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文章才真能写通,写来才真有意义。

”作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养成写作能力,第一宜着眼于生活和发表的一致;说明白点,就是发表的必须是自己的意思或情感,同时,又正是这意思或情感。

读《叶圣陶文集》有感【精选资料】

读《叶圣陶文集》有感【精选资料】

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读《叶圣陶文集》有感翻开《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我心中充满惊喜与震撼,深感这本书的实用性,同时也被叶老这样的“一代宗师”深入浅出的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论述所折服。

对于像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应该如何来教学,他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他的许多观点与我们当前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致的,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体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同样,叶圣陶先生也十分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是来自生活的,是为了生活服务的,是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

他说,“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

”语文教学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而且这一思想贯彻于他一生。

学生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与课文对话,建构课文的意义;阅读的收获,又提高了生活的品位。

阅读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学中要沟通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如苏轼的《定风波》,在学习课文时,就要抓住作者的旷达来思考在生活中的自己。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圣陶先生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他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引导之后,学生能自己理解,要在学生走不通的时候,才给他们扼要点明。

教师教语文课时,‘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是叶老教学思想的精髓。

当然,叶老并不是否定教师讲的作用。

他认为“当讲则讲,而且要讲透。

把文章讲透了,就也是‘文’与‘道’兼顾了”。

叶圣陶先生对教学方法的论述对于当前我们正确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其实有着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张衡传》里的“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征”。

学生应结合整句话和上下文理解“征召”,要联系已学的征字(从此替爷征、岁征民间等等。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文集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对教育实践的深刻思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启示。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叶圣陶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格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叶圣陶强调了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因材施教。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他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叶圣陶的教育文集中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业,更是社会的事业,教育应该与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业,更是社会的事业,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将继续努力,以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2024年读《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读《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读《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心得体会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其德育思想深刻地融入了他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其中的核心要素。

自叶圣陶研究会成立以来,众多专家对其德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普遍认为,叶圣陶的德育思想是其教育理念的基石,他提出的“一切知识的根源就是道德”等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教育精髓可以用“都是为了达到不教”来概括。

这一理念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刻。

叶圣陶主张,教师应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最终达到“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的境界。

为此,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生活本源观。

二、叶圣陶教育思想特别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念,旨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人的发展的具体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能够自主学习。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创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

三、叶圣陶教育思想强调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成长,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叶圣陶提出的“导”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素质,以引导学生从依赖老师到独立学习的过程。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将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中走出来,重视全面发展,加强德育教育,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024年读《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心得体会(二)研读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文集》后,深感启发。

书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为教师职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宝贵的指导,犹如夜海中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职责。

每一天,我们都面对着充满活力、满怀梦想的学生,他们的信任与敬仰赋予我们无尽的动力。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6篇)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6篇)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精选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1最近一段时间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使我获益匪浅,解决了困扰我的许多问题,如语文教学的性质,语文教材的选文问题,语文教学不是文学的教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语文课为什么要重视口语交际,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等等。

下面就谈一谈我读完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每一个教育者都会面对学生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学语文”,每当教学中遇到难题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我也会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我们为什么要教语文?叶圣陶先生在本书中给出了答案。

叶老首先从“什么叫语文”入手,谈“对学习语文要有正确的认识”。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

”“语言是一种工具。

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

工具不是目的……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叶老认为,学语文为的是为了使用,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是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进一步说,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叶老说,“教书教书,就是‘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习语言的知识并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让自己的“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

从知道、理解到运用的过程,实践是必然的桥梁。

所以,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在《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中,叶老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体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体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体悟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
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叶圣陶教育文集后,我获得了一些深
入的体悟。

首先,叶圣陶强调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健康。

只有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其次,叶圣陶提倡个性化教育。

他赞成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
兴趣,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机会。

叶圣陶认为,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只有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才能充分发掘和
发展这些潜力。

叶圣陶还强调了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他主张教育者应该秉持
崇高的教育理想,敢于创新,为学生树立榜样。

他认为,优秀的教
育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是引导学生成长、开拓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的引路人。

最后,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研究的地方,应该重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作用。

同时,叶圣陶也强调了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他提倡家长要成
为孩子的引导者和启蒙老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阅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
者的使命。

我希望能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践行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800字以上的内容}。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收获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收获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收获叶圣陶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在他的教育文集中,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知识和启示。

以下是我读完叶圣陶教育文集后的一些收获:1. 教育的目的:叶圣陶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

他强调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道德、情感、智慧等方面的发展。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品格。

教育的目的:叶圣陶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

他强调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道德、情感、智慧等方面的发展。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品格。

2. 教师的角色:叶圣陶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

他强调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这使我明白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他们支持和指导。

教师的角色:叶圣陶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

他强调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这使我明白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他们支持和指导。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叶圣陶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他主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有机会思考和探索。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叶圣陶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他主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有机会思考和探索。

4.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叶圣陶主张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和应用。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叶圣陶教育论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论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论集读后感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教育论集中,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深刻见解,这些见解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今天的教育也有着启示作用。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教育论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同时也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叶圣陶在教育论集中提出了“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爱,只有通过爱才能真正地教育好一个学生。

他强调教师要以爱心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以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

在我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秉承叶圣陶的教育理念,用爱心去教育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的关怀和爱护。

叶圣陶还在教育论集中提出了“启发”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要通过启发式教育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他反对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获得知识。

这种启发式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尽量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叶圣陶在教育论集中还提出了“尊重”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要一刀切地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他还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要强加自己的意志,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这种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成长。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尊重每个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培养。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教育论集,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教育的目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心文化史上的巨子。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文化巨子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

课余时间里,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和那天地般博大的爱。

大多数人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功名利禄。

比较通达的人不是这个看法,认为学习是为了受用,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传统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要坐十六年,听十六年。

十六年坐着听,是一种很重的刑罚,随便做点什么,都比白做十六年强得多。

我觉得受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一个人首先知道自己的需求,才会从学习中得到所需要的宝贵知识、生活信念,不是没有主次的知识灌输;二是要知道社会国家团体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即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来发展自己而所必需的人才;三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运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使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加强。

所谓数业有专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一专多能使学生们最好的选择。

要使学生们在一些重要的课程上培养自己的兴趣,使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有趣味的学习,不但会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还能使自己的注意力加强,让学习事半功倍。

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博学多才志趣盎然的新型学习者。

就如有人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更自信、更成熟、更愉快,让学习变成一种艺术。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我在“路”上“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我喜欢阅读。

叶圣陶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文学家、教育家,我曾一度沉迷于他的作品当中。

到了大学,选择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后,我更是读了很多他的教育论著。

然而,毕业两年之后再次拾起《叶圣陶教育文集》时,既有旧识之感,又有全新的体验。

阅读叶老的作品,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让我对教育,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中,遇到了无数给我启迪和激情的好文章。

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大师那独具的慧眼,敏锐的心智,海一般的胸怀,天地般的博爱。

叶老文集的每一卷都让我我爱不释手,反复阅读。

我喜欢他的质朴语言,喜欢他深入浅出的解析,喜欢他的大智慧。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让受教育者“疑难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

”我从大师的话中明白了,教育是一种责任。

我有责任自学,先提高自己,然后与时俱进,将新知传授给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只是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教好学生,必须在自己掌握了全部的专业知识后,放开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转眼间,自己已经工作两年了,这个班我已经带两年了,在这两年里,我给孩子们最多的就是“自由”、“信任”。

我敢于将我的孩子“撒出去”。

识字课,我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识字,在班级里交流好的识记方法;阅读课,我给孩子们机会,给他们机会读,给他们机会查,给他们机会说;写作课,我给孩子们机会,给孩子机会说,给孩子机会写,给孩子机会评;口语交际课我给孩子们机会,口语课上他们是“主演”,我是观众。

这一切教学活动的完成都离不开我对孩子们的信任,对孩子们的鼓励。

因为我想教会孩子学习知识,而不是教孩子知识。

叶老先生主张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快乐;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大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

就教育的目标来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着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工作。

就教育的方法说,一派注重记诵,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另一派注重创新发展,不但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

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说,受前一派的教育是“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应命准备去做工具,不是“为(别)人”是什么?受后一派的教育是“为己”,“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发展知能,一辈子真实受用,这种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教育”.也是《叶圣陶教育文集》贯穿始终所提倡的教育。

书中所提到的前一派教育的弊端,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在今天的教育界仍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是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时,有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态度都由分数来决定,把学生当作一架考试机器,希望在他们的大脑中尽可能多的“填”入知识。

([ ])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学生也是有感情、有知觉的生命体,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再一次领略了教育的真谛——是为了受教育者和谐、健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灵的健全比接受知识的多少要重要的多。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的高兴,发挥自己的天份、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仅仅一时感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教育,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给予关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心灵、人格都健康发展。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叶圣陶的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