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感

合集下载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心得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心得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心得叶圣陶的作品读后感篇一《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篇幅不多,但细细读来,让人受益匪浅,其中“教育,往简单里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我深有体会。

1958年9月9日,叶圣陶在给江亦多的信中说:“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

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

”1972年3月22日,叶圣陶在给李业文的信中又说:“依我想,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而教师要完成这个重大任务,自己就得继续不断地养成这些良好习惯。

”1973年3月19日,叶圣陶在给李业文的信中再次强调:“当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不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看书读书的好习惯。

写东西也一样,不论写个纸条,写封信,写一篇墙报的文章,都要正确、老实、实事求是,不瞎说,不乱说,不糊里糊涂地说。

看书读书写东西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儿,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

假如不养成好习惯,那就反过来,对个人、社会、工作总有或大或小的害处。

”教师工作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传授某种知识和技能,也不在于追求升学率,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曾读过叶圣陶的《如果我做教师》,其中也说过当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时候,大家在教育上形成合力就会容易的多。

如何“养成好习惯”呢?叶圣陶告诉大家,一是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二是要发挥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

叶圣陶说: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

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的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

在教育中多一份宽容--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

在教育中多一份宽容--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

在教育中多一份宽容--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叶圣陶教育名篇》再现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教学的理念,而且以创新的眼光论及了教育的规律。

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教育教学的问题进行把脉与诊断,给我的教学工作当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建议与措施。

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

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毕生的真实写照。

它勉励我在工作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心胸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要做事大度,勤勤恳恳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如今读完《叶圣陶教育名篇》更是让我领悟到在教育中应该多一份宽容。

一、宽容是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

要知道,每个人都想当个好人。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的价值和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与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

教师的宽容心很大方面上就是要去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态度了。

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一无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趾高气昂的成为上帝。

我们要互相尊重,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

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宽容打折,学生本是孩子,请允许他们犯错,将心比心,我们也曾是学生,在犯错时我们需要的是关心和爱护,而教师的爱心和善举便是种子,在学生们这块沃土播种下,他们将会一代传承一代,将爱心和善举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一」假期,我认真阅读了《叶圣陶教育名篇》,受益匪浅。

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

全书从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文杂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所选文章大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意义,集中体现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本书《论写作教学》一文的阐述更是精辟,谈到写作,叶老这样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叶老正是想告诉我们,丰富的生活积蓄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最后不可抑止,不吐不快。

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是一种宣泄的快乐和轻松。

目前的作文现状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苦思冥想,写不出一句话来,或文章空洞无物、或每每以“作文大全”或“作文大宝”类书籍中去套作“无话可写”。

难教、怕教,难写、怕写,是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普遍心态。

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有效地积蓄丰富的生活体验,以使其“不吐不快”呢?联系平日教学实际,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1、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生活。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

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

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

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

” 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活动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多是些平淡零碎的小事,稍纵即逝。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方可积蓄丰富的生活体验。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篇1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但他的著作我还是第一次读,实在是惭愧。

但读了之后收获很多。

的缺确,文章中点点滴滴的教育思想使作为教师的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中,叶圣陶先生曾提到“凡为教,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当前,“教是为了不教”,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对教育教学最终目标的共同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不光要教知识,而且要教方法,教能力,教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理念。

为了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我们必须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

“不教而教”的观点其实是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简言之,“不教而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叶老先生讲:“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

我以为惟有能这样做的教师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叶老先生还表达出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是不能灌输传递的,必须由学生领悟获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

这些观点,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感同身受,也很受启发。

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才能空前融洽,让我们像叶圣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对待学生“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了,使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了,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育氛围,让课堂成为民主、宽松的港湾,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想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那就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这时我脑海中想起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精品文档】叶圣陶读后感大喉咙-范文模板 (9页)

【精品文档】叶圣陶读后感大喉咙-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叶圣陶读后感大喉咙篇一: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感感悟--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远方一棵大树,树影斑驳,一片光的海洋,我迷茫的走近。

树下,似一位老僧,慈眉善目,背影照到我脚下。

低首自问,这不就是叶圣陶大师么?“大师,您好!您能帮我解惑吗?能帮我治病吗?” “你有何惑欲解?有何病欲治?”“是这样的,大师,现在教育理论书籍那么多,各种成功的例子太多,但又不能直接拿来唯我所用,无论那一种到我这里似乎都取不到好的效果,我感到很茫然,很困惑。

也可能是我消化不良,需要良药治病,请大师指点迷津!”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

‘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者的模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些你能明白吗?”“大师,我还是不能消化,不能明白,我具体怎样去做呢?”“哈哈哈……”突然,白光一闪,进入眼睛的却是我的房间,原来是南柯一梦。

今年暑期,拿到了一本大师背影书系悦读版《叶圣陶教育名篇》,虽不是一口气读完,但其中很多篇让我感触颇深,却又有很多地方不能读懂,满脑子想的全是叶圣陶大师的教育理念,如何能在我的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如何能在教育我的孩子方面取得益处,于是,便有了以上一梦,醒来后,虽有点好笑,但还是把自己的感悟说出来一些!阅读大师,不仅在教育思想上得到陶冶,且在人格魅力上也得以熏陶。

在《假如我当教师》的文章中,他说:“我决不‘外慕徙业’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的环境使我安于其业。

”实实在在的话语,彰显出大师率性的人格魅力——教师就是凡夫俗子,教师也要生活。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5篇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

下面是《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1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感悟心得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感悟心得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感悟心得《叶圣陶教育名篇》这本书里展现出了叶圣陶老先生对小学教育的深刻认识,同时,里面有许多穿越时空的经典句子,如:“教是为了不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让人回味无穷。

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总可以和现在的教育联系在一起,仿佛自己在和叶圣陶老先生在对话,许多日常教学中的疑惑也有慢慢地得到解答。

我们从事小学教育,首先是一名小学教师,其次才是一名小学科任教师。

我相信叶圣陶老先生对小学教育深刻的教育思想可以指引我们贯穿古今,更好地去发展、壮大我们的小学教育。

对于这本书,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感想:第一,种子学生。

学生好比植物,他在是一颗种子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发芽滋长的可能性,只是成长的结果有好有坏,小学教师就好比种植家,我们只有对学生负责任,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去改良那些不良的遗传和环境,引领他们茁壮成长。

我所在的班级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入学时行为习惯很不好,为了能够激励他,我和他约定上课表现好或者作业完成良好我就给他盖一个章子,集齐十个章子便可以兑换奖品,以此来激励、督促他改掉原来的坏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怎样可以让儿童经常有求知识的动机?首先,儿童的本能是原料,教师要正确看待,加以引导形成良好的品德。

其次,欲望是人生活动的原动力,我们要顺应儿童的欲望,可以替代,但绝不可以遏制。

最后,一个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兴趣所及的范围,唯有这个范围方是内在的真实的世界,我们要扩充儿童的兴趣所及的范围,并使他们养成终身的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困生,我会想办法找到可以吸引他的点,然后借助他的兴趣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第三,一讲一听不等于教育。

所谓“瓶子观点Q应该摒弃。

学生并不能比作瓶子,一方面,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是有原有认知经验的;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所学的东西融化在学生的思想、感情、行动里,让其在这些方面真正受到影响,言行一致,教育才算真正有了成效。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课前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将新授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同时,我会督促他们用数学,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感悟知识的实质,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关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学习体会

关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学习体会

关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学习体会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学习叶圣陶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第四篇: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第五篇:叶圣陶教育思想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

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对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读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这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

全书从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文杂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叶老的观点。

所编入的文章中叶圣陶老先生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许许多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论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

其中叶圣陶老先生不仅论述了如何当好教师这个问题,还在反复强调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在1941年写的《论写作教育》、1945年写的《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等文章中针对当时的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论述的观点,仍然发人深省,给我们以现实的启迪和教益,使我们看到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并不随之一个历史时代的宣告结束而从人们的意识中消退。

教学中的装进去、倒出来的“瓶子观点”,等等,寻“根”是可以在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中寻到的。

所选文章大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意义,集中体现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为探索中国的现代教育之路鞠躬尽瘁。

《陶行知教育名篇》实为我们教师的巨大财富,我读后受益匪浅。

下面我结合叶老的观点来谈谈在现在如何当好教师。

首先,不能做下列类型的教师。

1、翻译型教师。

这类教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上课的工作是“把纸面文句翻译成口头语言。

”结果是语文教师没上好语文课,其他学科都象是上语文课。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推荐五篇]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推荐五篇]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推荐五篇]第一篇: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大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

就教育的目标来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着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工作。

就教育的方法说,一派注重记诵,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另一派注重创新发展,不但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

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说,受前一派的教育是“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应命准备去做工具,不是“为(别)人”是什么?受后一派的教育是“为己”,“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发展知能,一辈子真实受用,这种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教育”.也是《叶圣陶教育文集》贯穿始终所提倡的教育。

书中所提到的前一派教育的弊端,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在今天的教育界仍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是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时,有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态度都由分数来决定,把学生当作一架考试机器,希望在他们的大脑中尽可能多的“填”入知识。

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学生也是有感情、有知觉的生命体,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再一次领略了教育的真谛——是为了受教育者和谐、健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灵的健全比接受知识的多少要重要的多。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的高兴,发挥自己的天份、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仅仅一时感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教育,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给予关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心灵、人格都健康发展。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_作文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_作文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范文一:叶圣陶教育与人生读后感当《教育与人生》放到我的手里时,我就认定它是我长久的手边书。

书中叶圣陶先生的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够推动我走进真正的教育中,这股力量将我以前对教育的简单想法一一击破,同时细腻地指点着。

这本书将让我受益无穷!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叶圣陶先生说道:“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

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正人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

”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

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固然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途径,但无法将所学的融入到生活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第一次直面41个孩子的时候,我比他们更紧张。

很多慌乱的时刻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我曾用严厉的语气责怪过他们,但第二天再见面,他们依然真诚地对着我笑,我便开始想该怎么做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

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将他们埋进无边的题海里,当他们在奔跑的时候,我能被他们努力的表情所感动。

而成为一个教师后的我,对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更不会让他们自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信心。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和学生的相处也开始熟悉。

孩子就像魔术师,他们每天都在变,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

他们会帮助别人,积极地伸出手,不仅仅是借与还,还懂得了与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扫把就扫,其他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即使握着扫把的手还不够灵活。

见到老师会微笑着问好,放学时记得向老师告别。

其实我喜欢摸摸他们的头,或是拉拉他们的小手,可同时我也明白与学生太亲近,会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脸。

回想一下,板着脸的表情一定太难看了,孩子们接受不了,都离我远远的。

“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

”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现在的我正在改变,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们,仔细地帮助他们改正作业直到真的弄懂为止,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也学会和身边的人相互友爱。

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

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

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篇一」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叶圣陶老先生吧!对,他就是写《爬山虎的脚》的作者。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读本》,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含羞草》这篇课文。

主要讲的是:一棵含羞草有一天发生的事。

这篇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做人做事都要谦虚。

期中试卷发下来后,我是欢喜参半。

语文98,数学100,考得还可以,但是英语由于粗心没有发挥好,仅考了82分。

虽然这门没有考好,但是自认为那两门考得不错,所以心里还是有点沾沾自喜。

妈妈看出了我的浮躁,语重心长地说:“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考完后对自己的总结,它反映了你最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效果。

所以,考不好不能萎靡不振,考好了更不能骄傲自满。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仍在我脑海里挥之不散。

我应该像文中的小草学习,做个谦虚的人。

不能像玫瑰花那样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后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一定谨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做一棵“含羞草”一样的人。

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篇二」我刚开始读它的时候我并不是耐着性子去读的,觉得《稻草人》这本书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好看。

后来我就沉下心来读,发现这本书原来挺好看的。

这本书写了许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那么吸引人,每个故事的情节都那么丰富精彩。

读着读着我好象被书吸进去了一样,再配上一两副简单的插图好象亲眼看见了故事里的事情。

这些故事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富翁》主要讲了在一个地方那里人人都是富翁,都很有钱。

因为每个人都很有钱,所以就没人种地,没人做衣服,最后那里的人最后都活活饿死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光有金钱是不行的还是要劳动。

读了着本书我觉得叶圣陶真不愧是大作家、大文学家。

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篇三」我是一个小书虫,看过很多书。

现在我给你们讲一讲我读过的一本书:《叶圣陶童话集》。

这本书最有特色的就是,一个小故事却隐藏着一个大道理。

叶圣陶读后心得(精选8篇)

叶圣陶读后心得(精选8篇)

叶圣陶读后心得(精选8篇)叶圣陶读后心得(精选8篇)读了《稻草人》中的一篇*《小白船》,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坐在小白船上玩,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小白船被刮走了,他们被刮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叶圣陶读后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叶圣陶读后心得(精选篇1)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白船》。

那里面的小溪像真的一样,在我眼前流淌。

小红花水灵灵的,露珠晶莹剔透,小鱼儿时不时的跃出水面,青蛙呱呱的叫,那情景让我陶醉在其中。

童话的内容是:有一条全身白色的小船,被两个小孩看见了,他们跳上船,一边划船一边欣赏景色,突然刮起了大风,小船就像一条白色的飞鱼一样,快速地向前飞,把他们带到了一个无人岛上。

在岛上他们捡杮子吃,和小白兔玩耍,后来有个表面很凶的人把他们送了回来。

这篇童话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回答的那三个问题:1、“鸟儿为什么唱歌?”“他们要给爱他们的人听。

”女孩抢先说。

2、“花儿为什么香?”男孩回答:“香是善,花是善的标志。

”有意思。

3、“你们为什么乘的是小白船?”女孩回答说:“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乘。

”妈妈说爱、善、纯洁就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品质,我们要有一颗纯洁的心,心里充满爱和善,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才会有人愿意帮助我们。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爱、善和纯洁,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叶圣陶读后心得(精选篇2)今天我读了《小白船》这篇童话故事。

它讲述了:有一次,有两个小孩在划小白船的时候遇到了一阵大风。

大风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后来,他们机智地回答了大汉的三个问题,回到了家。

从这篇童话故事的小孩回答大汉问题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当时的孩子们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多么的富有想象力呀!而我们现在呢?就像《非常老师》中红宫学校的“学习机器”一样,每天不光要完成家庭作业,还要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连假期都不放过。

想象力早已失去了。

同学们,我认为,学中玩,玩中学,才是最科学的!叶圣陶读后心得(精选篇3)今天,我读了大作家叶圣陶写的《稻草人》之《小白船》。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通用39篇)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通用39篇)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通用39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篇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叶圣陶老先生吧!对,他就是写《爬山虎的脚》的作者。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读本》,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含羞草》这篇课文。

主要讲的是:一棵含羞草有一天发生的事。

这篇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做人做事都要谦虚。

期中试卷发下来后,我是欢喜参半。

语文98,数学100,考得还可以,但是英语由于粗心没有发挥好,仅考了82分。

虽然这门没有考好,但是自认为那两门考得不错,所以心里还是有点沾沾自喜。

妈妈看出了我的浮躁,语重心长地说:“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考完后对自己的总结,它反映了你最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效果。

所以,考不好不能萎靡不振,考好了更不能骄傲自满。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仍在我脑海里挥之不散。

我应该像文中的小草学习,做个谦虚的人。

不能像玫瑰花那样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后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一定谨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做一棵“含羞草”一样的人。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篇2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那天地般博大的爱。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

社会活动家,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心文化史上的巨子。

他思想博大精深,著作等身,在文化教育界独领76年的风骚,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叶老毕生不懈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国外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他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源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生命力,学习、贯彻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切实有效地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共5则)

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共5则)

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共5则)第一篇: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叶圣陶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1《叶圣陶童话》这套书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童话,语言非常优美,还蕴含着许多道理。

有一篇叫《一粒种子》。

讲的是一粒非常宝贵的种子,先后落到了国王、富翁和士兵那里。

他们都把种子看得很娇贵,精心呵护,想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结果种子怎么也不发芽。

后来,种子被一位农夫捡到了,便把这粒种子和其它种子一起埋到地里,对这粒种子和其它种子一视同仁,一起浇水、一起施肥。

不久,这粒种子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从这篇故事中我明白了对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它的生长规律,做事情要掌握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叶圣陶童话》这本书,里面有好多好词好句,里面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小白船”等等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古代英雄的石像”、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写了以前有一个英雄,由于大家都想纪念他,就让雕刻家雕了下来,把它搬到了广场的正中央,而且很高,下面的底座就是零零散散的小石子粘在一起,把它支撑住。

每个人只要一经过广场,就会给石像鞠一个躬。

后来石像骄傲了,但是下面的小石头不高兴了,就趁晚上没人的时候把石像摔了下来,都变成了零散的石头,石像终于知道了骄傲是不好的。

但是这个世界很公平,谁都没有后悔药吃。

“最有意义的生活”是讲一颗小青石和一颗小黑石有了怎样的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还让小青石了解了一个道理:为大众服务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要为大家服务。

叶圣陶经典作品读后感2“五一”期间,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粒种子》这篇童话故事。

故事讲了国王得到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他把种子种在白玉盆里,浇着金缸盛着的水,每天早上亲自把盆子从暖房里搬出去,晚上又亲自搬回来。

二年过去了,种子没有发芽。

国王生气了,把种子扔了。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教育名篇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阅读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叶圣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具有健康、善良、理智和情感,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品德的塑造和人格的养成。

其次,叶圣陶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自我学习和发展。

这个理念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叶圣陶强调了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不仅仅是从书本中得来的,更是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的。

他主张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应该多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第四,叶圣陶强调了师生平等的关系。

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思想,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引导他们自由、自主地学习。

最后,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应该关注他们的个性和情感发展,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差异和特点。

总之,《叶圣陶教育名篇》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品德的塑造和人格的养成同时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教育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差异和特点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读叶圣陶著作读书篇1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崇拜的偶像。

二十世纪60年代,叶老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观点。

因此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是力求做到这一点。

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重新阅读了叶圣陶的教育著作,又有新的感受。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叶老的这些话语,真可谓高瞻远瞩,体现出了教育民主的光辉,也与当今的新课改理念和精神合拍。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叶老提出了作为教师的作用和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按事先制定好的策略实施教学活动,以完成知识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这种方式漠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性差异,语文教师扮演的是“主角”,是“统治者”的角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缺少个性和灵气。

先生的观点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举一反三。

目前新课程理念要要求教师要自觉地将角色转变为“服务者”。

就是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空间,为促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和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这一教育精髓,叶老早就在他的著作中体现了。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叶老的这一席话,就是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人格魅力,有师德规范。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有感韦琴读了《叶圣陶教育名篇》,我感悟颇多。

第一感悟最深的是老师应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

教师要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实成为学生的楷模,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行为。

所以,教师的教课,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一定仔细、庄重、规范、得体,切不行粗心、草率、率性、不负责任。

别的,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常常性的心灵交流,向学生畅高兴灵,既能够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获得的可贵经验,也能够向学生坦诚地公然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实感觉到你不单是良师仍是良友。

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必定的知识构造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

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灵魂,不一样的方法能够学习、借鉴。

这本书不论是从思想上,仍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为每一位专注修业者供给了丰盛的教课营养大餐,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了然方向。

愿我们的教师像海洋那样敞开胸襟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停地进行新的核聚变,存储新能量,做一支永久焚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人类,照亮将来。

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不时到处都要着重自己的师德涵养和人品塑造,并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技术的学习和提升,全部从实质出发,确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名教师,不可以不过讲堂技术的机械履行者,而一定是讲堂实践的自觉反省者。

必定要在讲堂教课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觉教法要联合实质,就地取材,灵巧灵巧,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一样,平分秋色,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

教课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范。

教师一定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还应当不停的学习,不停的增添、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课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穷的生活中间去。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一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人读罢《叶圣陶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再想想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1《稻草人》讲的是主人公稻草人在一天夜里看见了许许多多的悲剧:老奶奶辛苦种出的麦子被虫子吃了,这可是她一年的指望啊!一个渔妇的孩子咳嗽得很厉害,却没钱看病,一条鱼儿被捕到了,等待它的只有死亡……稻草人没有心却很善良,他恨不得自已长出两条腿来帮助他们,可是他势单力薄,只能摇着扇子在田野里哭泣……我深深感动了,好像听见了稻草人急切的呼唤声,紧接着是稻草人的哭泣声,最后是稻草人的晕倒声。

我的心揪了起来阵阵疼痛,那时候人们社会多么黑暗多么可怜啊,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因为没有钱还被活活地逼死,太可怕了!那个男孩红通通瘦巴巴的小脸到现在还浮现在我的眼前,“妈妈,给我一点水喝吧,我好难受埃”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这时我想到了很多:我和他同样都是男孩却有着不同的生活,他生病了想喝一口水这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而我每天吃大鱼大肉却不满足。

他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世界里痛苦着,而我生活在如花似锦的世界里幸福着。

我多么希望把他们接过来呀,让他们和我一样得到温暖得到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我能做的就是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今天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呀,它是许许多多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呀。

我要向稻草人学习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懂得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帮助别人,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吧!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2稻草人是一位贫困的老婆婆用干草编造的。

稻草人结构很简单,但它以为这老妈妈和他相依为命的孩子的粮食问题。

身担重任的稻草人心地善良,它从不图求什么,一心只为他人。

世间像稻草人一般的人,真是少有啊!第一次,稻草人就碰到了难题。

一只飞蛾停在了一棵秧苗的叶尖上,别看一只飞蛾微不足道,但它产下的卵却是祸“国”殃“民”呀!善良的稻草人便使劲煽动用破扇子做的手,但总是煽不掉,因为那棵秧苗离它太远了。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_作文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_作文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范文一:叶圣陶教育与人生读后感当《教育与人生》放到我的手里时,我就认定它是我长久的手边书。

书中叶圣陶先生的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够推动我走进真正的教育中,这股力量将我以前对教育的简单想法一一击破,同时细腻地指点着。

这本书将让我受益无穷!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叶圣陶先生说道:“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

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正人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

”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

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固然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途径,但无法将所学的融入到生活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第一次直面41个孩子的时候,我比他们更紧张。

很多慌乱的时刻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我曾用严厉的语气责怪过他们,但第二天再见面,他们依然真诚地对着我笑,我便开始想该怎么做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

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将他们埋进无边的题海里,当他们在奔跑的时候,我能被他们努力的表情所感动。

而成为一个教师后的我,对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更不会让他们自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信心。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和学生的相处也开始熟悉。

孩子就像魔术师,他们每天都在变,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

他们会帮助别人,积极地伸出手,不仅仅是借与还,还懂得了与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扫把就扫,其他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即使握着扫把的手还不够灵活。

见到老师会微笑着问好,放学时记得向老师告别。

其实我喜欢摸摸他们的头,或是拉拉他们的小手,可同时我也明白与学生太亲近,会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脸。

回想一下,板着脸的表情一定太难看了,孩子们接受不了,都离我远远的。

“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

”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现在的我正在改变,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们,仔细地帮助他们改正作业直到真的弄懂为止,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也学会和身边的人相互友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远方一棵大树,树影斑驳,一片光的海洋,我迷茫的走近。

树下,似一位老僧,慈眉善目,背影照到我脚下。

低首自问,这不就是叶圣陶大师么?
“大师,您好!您能帮我解惑吗?能帮我治病吗?”
“你有何惑欲解?有何病欲治?”
“是这样的,大师,现在教育理论书籍那么多,各种成功的例子太多,但又不能直接拿来唯我所用,无论那一种到我这里似乎都取不到好的效果,我感到很茫然,很困惑。

也可能是我消化不良,需要良药治病,请大师指点迷津!”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

‘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者的模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些你能明白吗?”
“大师,我还是不能消化,不能明白,我具体怎样去做呢?”
“哈哈哈……”
突然,白光一闪,进入眼睛的却是我的房间,原来是南柯一梦。

今年暑期,拿到了一本大师背影书系悦读版《叶圣陶教育名篇》,虽不是一口气读完,但其中很多篇让我感触颇深,却又有很多地方不能读懂,满脑子想的全是叶圣陶大师的教育理念,如何能在我的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如何能在教育我的孩子方面取得益处,于是,便有了以上一梦,醒来后,虽有点好笑,但还是把自己的感悟说出来一些!
阅读大师,不仅在教育思想上得到陶冶,且在人格魅力上也得以熏陶。

在《假如我当教师》的文章中,他说:“我决不‘外慕徙业’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的环境使我安于其业。

”实实在在的话语,彰显出大师率性的人格魅力——教师就是凡夫俗子,教师也要生活。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必须树立一种形象,这种形象越高大越完美,教师的威信也就越高,教育的效果也就越显著。

心底善良,舍已为人,关爱学生,淳朴谦逊,平易近人,才华横溢,治学严谨,施教有方,这种德才双馨的教师能征服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受这些老师的教育,学生心悦诚服,自豪不已。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记》上也说:"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心理学认为,具有威信的教师之所以对学生学习产生很大
影响,是因为学生把教师看作榜样,教师的示范可以起更大的教育作用。

当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时,学生就会产生处处向教师模仿的意向。

《假如我当老师》有这么一段话“我如果是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为“小朋友”。

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道出了教育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

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

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

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

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言教的另一个意义就是教会学生读生活这本无字大书。

没有写作经验和感受的教师,在认知、发掘、捕捉材料时比
较迟钝,缺乏生活的灵性和悟性。

生活中的材料像空气中的水珠一样,似乎看不见但经过雨后斜阳的照射,就会显出美丽的彩虹。

生活中可入文的材料比比皆是,只要做有心人,处处留意,时时注目,就可捕捉到丰富的材料,吸取有益的营养。

这种能力既靠学生自身敏感性,更要靠教师对学生写作悟性的开启,像气功大师为弟子疏通气路一样,当时机成熟时,手指一点,气路便畅通了。

有人说,一个教育者缺什么都可以在实践中慢慢弥补,唯有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心中无“爱心”的人,必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在《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中,叶老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认,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了进入这样的境界。

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

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

我想,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

”叶老的话给了我们启示,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反观现在的某些公开课,教师“声光电”齐上阵,“说演唱”同登场,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晕头转向,但只见“老师费尽心机地教”,却很少见“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尝试学”,不是显得可叹可
笑吗?
卢梭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教师的写作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自然就有了仿效与追求的样板。

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他们读教师的文章不能不产生动笔之情,他们聆听教师谈写作经验体会不能不产生写作冲动,教师写作的勤奋刻苦精神不能不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古道热肠,春风化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朝夕相伴,言传身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学生心目中点燃起兴趣之火,这种火会越燃越旺,成为他们学好的强大动力。

阅读大师,仰望大师的背影,虽然大师已经远去许多年,但思想仍然熠熠生辉,对现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愿追寻着大师的足迹,在教育教学上尽我绵薄之力。

光智中学刘爱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