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二 购物:买文具》 优质课教案_2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课时 教案
第 2 单元第 课第 课时
《买文具》
课型
新授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重点
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你还能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 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 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 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笑笑的妈 妈给她买了一件长袖上衣和一条裙子。
教师: 课件、人民币样张
学生: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问题情境 同学们,知道今天咋们去哪儿转转吗? 今天咋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从图中你了 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二 )自主探究 1、认一认。 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 绍一下吧。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 50 元、 20 元、 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 可以怎么样付 钱? 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的上衣,可 以怎么付钱呢?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 摆,然后说一说。 教师巡视,组织交流汇报。
,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出这 些人民币的依据。
创设情境, 激发学 生探 究 的兴趣
引导学 生认 识 不同面 值的 人 民币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二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懂得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进率。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正确使用和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知道人民币单位及相互间的进率。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人民币相关资料,积累购物付款的生活经验。
2.准备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策略】引发冲突、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教学过程】课前互动:猜谜语(钱)一、购物情境,引入新知笑笑带小朋友们到文具店看看,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认识人民币1.交流汇报,感知小面额人民币(1)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直接请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人民币的特点(从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等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
(2)练一练:根据给出的人民币组合,口算出总钱数。
2. 动手操作,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学生自主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在交流分类方法的过程中,引导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3.了解人民币的单位进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问:1元可以换几张1角?感受1元=10角,进而认识1角=10分。
三、购物活动,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1.付钱游戏回到第一环节的购物情境中,提问:“笑笑要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学生利用学具,同桌合作,寻找不同的1元的组合方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买文具》。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学习用人民币购物,理解人民币的面值,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学会在实际购物中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人民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在实际购物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人民币的真实样品,以及一些购物的模拟场景。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些人民币的真实样品,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值。
2. 讲解:接着,我会向同学们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
我会用实际的购物场景作为例子,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然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在实际购物的情境中进行加减法运算。
我会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掌握。
4. 应用: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个小游戏,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加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人民币面值1元5角1角5分1分2. 加法运算1元 + 5角 = 1元5角1元 + 1角 = 1元1角5角 + 1角 = 6角3. 减法运算1元5角 1角 = 1元4角1元 5角 = 5角6角 1角 = 5角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元5角,他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角,他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明还剩下1元(1元5角 5角 = 1元)2. 题目:小红有2元,她买了一支铅笔花了1元5角,她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红还剩下5角(2元 1元5角 = 5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1《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2.1 《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买文具》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买文具》。
这一章节主要围绕购物场景展开,通过学习货币的兑换、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兑换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 能够根据商品的价格和数量,正确计算总价。
3.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货币的兑换方法和商品价格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学生对于货币兑换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在不同商品价格和数量情况下,如何正确计算总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文具商品模型和价格标签。
2. 货币兑换卡片和计算器。
3. 分组讨论的表格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组文具商品和价格标签,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如何购买这些商品。
2. 讲解货币兑换:我会使用货币兑换卡片,向学生们讲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如10元可以兑换100角,1元可以兑换10角等。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如购买2支铅笔和1个橡皮,价格分别为2元和1元5角,让学生们演示如何进行货币兑换和计算总价。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购买文具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
5. 分组讨论: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解决一些复杂的购买问题,如购买3支铅笔和2个橡皮,价格分别为3元和2元,让学生们找出最划算的购买方式。
六、板书设计货币兑换关系:10元 = 100角1元 = 10角商品价格计算:商品1:2元商品2:1元5角购买数量:2支铅笔,1个橡皮总价:__元__角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20元,他想购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价格为3元,橡皮价格为2元5角,请问小明需要找回多少零钱?2. 小红想购买4支铅笔和2个橡皮,铅笔价格为4元,橡皮价格为1元5角,请问小红需要支付多少元?答案:1. 小明需要找回__元__角。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精选12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篇1教学目的: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 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逛文具店吗?你都喜欢买些什么?每个多少钱?学生交流。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文具店里,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 板书课题《文具店》(从学生喜欢的购物引入,贴近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意,(学生自主观察)把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跟大家交流一下。
(1)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
(2)我还知道老牛买了3枝笔。
(3)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师:老牛和大灰狼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愿意帮助它们说一说吗?(老牛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大灰狼也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2.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帮助老牛跟大灰狼来解决买文具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师:谁能完整地把问题叙述清楚?(2)出示问题,提问生读。
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老牛买了3枝笔用了多少钱?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花的是小兔的4倍,大灰狼花了多少钱?师:要想解决老牛买了3枝笔的价钱,咱们需要知道哪个条件?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能解决吗?(能!)3. 独立探究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算式和摆图形表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
)师: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4. 集体交流方法师:谁能帮老牛解决这个问题,老牛它一共花了多少钱?(1)方法1:直接列算式,每枝笔2元,老牛买了3枝笔,就花了3个2元,列式为3×2=6(元)(2)方法2:用图画表示,每支笔2元我用2个○表示,老牛买了3枝,就画了3个2,一共6个,也就是6元,可以列算式:2×3=6(元) 建议用乘法少用加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总价,找零等基本的数学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100以内的数字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还未能完全熟练地进行加减运算。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未能完全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买文具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2.准备一些买文具的实际场景图。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想买这些文具,应该如何计算总价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买文具的实际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信息。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买了哪些文具?他们是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组选一幅场景图,讨论并计算总价和找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册第1课《买文具》。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情境中,灵活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文具模型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人民币模型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购物场景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问题:视频中的人们是如何进行购物的?他们使用了什么工具进行支付?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教师利用PPT或黑板,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及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组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计算。
例题: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角,他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3角,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1. 小华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她又买了一支铅笔花了2角,请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2. 一支铅笔的价格是3元,一块橡皮的价格是5角,请问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多少钱?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情境中,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2. 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3. 购物计算实例:小明买铅笔:5角小明买橡皮:3角小明一共花了:5角 + 3角 = 8角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红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她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2元,请问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2. 一支铅笔的价格是4元,一块橡皮的价格是5角,请问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多少钱?答案:1. 小红一共花了3元 + 2元 = 5元。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购物 --- 买文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N002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 买文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买文具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10~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
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课前播放《一分钱》儿歌)
小朋友,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什么歌吗?对,歌名叫《一分钱》。
你认识一分钱吗?钱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对,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都要用到钱。
在我们国家,钱又叫做“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人民币买文具。
(板书:买文具)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人民币。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人民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的购物计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购物的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实际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购物情境中,灵活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实际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人民币的运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人民币实物、购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实际购物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进行一场模拟购物。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民币的运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个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元=10角,1角=10分。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人民币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进行计算。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优质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和学习中要用到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 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铅笔)、模拟人民币(纸折的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对,这是铅笔,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买文具来用用看人民币(板书课题)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一)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面值模拟人民币(纸折的人民币),一边发一边介绍。
我这有一张纸币,是()元,一元等于()角,一元等于()分。
谁来介绍一下这支铅笔的价格? 7 角等于()元()角?3 元6 角等于()元?2 元减 6 角等于()元()角?谁会介绍一下我们今天要用的这些人民币?2. 换钱游戏:下面我们来进行换钱活动,老师这里有一些面值的人民币,谁来选择一些,帮我换开一下。
并说说怎么换的?能组成吗?不能组成的有哪些?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再换)最后成功了吗?那你们觉得在这些人民币中哪些是可以自由换开呢?(元、角、分)谁来说一说?(二)教学例11. 出示情景图:你们看这是谁?小红要买一支标价2元的铅笔,可是她手里只有一张2角和一张5角的纸币(课件),还有一元硬币。
你们能帮帮她吗?怎样找别人换开呢?说说你的办法。
(指名说)(出示课件:拿5角和人家换1元)这样行吗?为什么?那再拿2角呢?(板书:拿5角和1元换)大家看现在可以了,那么这样小红就可以把这支标价2元的铅笔买了。
你们真棒!那我们看看课本里面是怎样解决的?找出你们的铅笔。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具的名称和用途,以及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文具,并介绍这些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讲解文具的名称和用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并讲解它们的用途。
3. 观察和比较:教师出示两组文具,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 表达和交流:教师邀请学生上台,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文具,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表达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 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3. 表达和交流的方式。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找出家里或学校里的文具,并记录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答案:略2. 请学生设计一个文具盒,并画出它的外观和内部布局。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参观文具店,了解更多的文具种类和用途;或者组织一次文具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文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文具,并介绍这些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1《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通过买文具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会识别商品价格,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够进行货币的兑换。
这一节内容既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未能熟练运用。
此外,学生对于货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已有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培养学生识别商品价格,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够进行货币的兑换。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商品价格的计算和货币的兑换。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单位换算,如1元=10角,1角=10分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买文具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文具商品的价格标签。
2.准备货币卡片,包括1元、10角、1分等。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等。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题——买文具,让学生思考买文具时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文具商品的价格标签,如铅笔2元,橡皮1元等,让学生认识价格标签。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学会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文具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文具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文具商品价签,引导学生发现商品的价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买文具。
3. 教学加法: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如“我有3元,买了一支铅笔2元,还剩多少钱?”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学会计算。
4. 教学减法: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如“我有5元,买了一支铅笔2元,还剩多少钱?”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并学会计算。
5. 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方面,评价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购物1 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购物 1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购物 1 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购物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买文具的场景来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总价,以及如何找零。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购物场景中,计算总价和找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难点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购物场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文具模型和计算器,以及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文具,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文具的名称和用途,以此来引起他们对购物的兴趣。
2.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
我会用文具模型来进行示例,比如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25元,一支铅笔的价格是5元,那么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支铅笔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答案是30元。
然后我会再演示如何找零,比如如果支付50元,那么找零多少钱?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答案是20元。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的公式,以及一些示例题目。
七、作业设计文具盒:25元铅笔:5元2. 答案:小明需要支付25元+5元=30元,找零50元30元=2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在实际应用到购物场景中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会继续给予他们指导和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们尝试解决更复杂的购物问题,比如购买多件商品时的找零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强调了通过买文具的场景来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购物 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购物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购物买文具》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式,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识数的基础,对10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
他们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运算规律掌握不牢固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生活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买文具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加减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购物、买文具等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购物、买文具的实际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购物、买文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购物、买文具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购物、买文具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加减法运算规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买文具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按照一定的数量单位购买文具,并能计算所花费的金额。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教学重点1.表格的读取和理解。
2.以金额为计量单位,培养学生的金钱观念。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并转化文具数量单位。
2.学生如何用金额计算所花费的钱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购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语境。
•让学生看一组购买文具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发现规律。
2. 提出问题•让学生看表格,发现一种文具的数量单位和价格单位,并找到相应的数据。
•推广问题,更换不同的文具,让学生找出规律并写入表格中。
文具名称数量单位价格单位铅笔支元橡皮个元尺子把元•让学生找出不同文具的价格,邀请大家分享答案,并归纳规律。
3. 时间游戏1.让一个学生担任“卖家”,其他学生都是“买家”。
2.卖家将随机向每个买家出售文具,比如“2支铅笔”、“3个橡皮”、“1把尺子”等。
3.学生需要向卖家支付相应的钱数,并计算自己的余额。
4.循环多轮,直到玩家完成所有购买并且余额最少的学生获胜。
4. 巩固练习1.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文具的价格表。
2.让学生自由选购文具,并计算出所需的金额。
3.让学生通过游戏和练习来加深对文具数量单位和价格单位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购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到一些文具的数量单位和价格单位,并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使用金钱的能力。
课程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购物 --- 买文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N017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 买文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课题:买文具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
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样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分一分,说一说。
师:老师有一些零钱不小心弄乱了,请大家帮老师分一分,整理整齐。
大家愿意吗?
学生分组分一分,整理人民币。
学生交流分法。
学生汇报,本组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购物 --- 买文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N007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 买文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和交流认识并了解小面额人民币元、角、分,
并能够区分人民币。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关系。
2.会用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用不同的付款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简单的购物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感知人民币的应用,并培
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一些认识,能大致分辨
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
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
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
钱等。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元、角、分,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用人民币进行付钱找钱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师:说说你都去过什么地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二购物《买文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二购物《买文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买文具活动中认识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购物”的知识,认识人民币是日常生活中购物的基础,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
大部分学生都认识人民币,都有过买文具的经历,但对如何付钱、该找回多少钱缺少换算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
难点:1、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买文具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在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钱)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几个生活情境,你经历过吗?(投影播放四个生活情境),观看后提问: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吗? (人民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10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吧!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一)认识人民币
(课件出示10元以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0-11页。
2、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创设了“买文具”的生活情境,说明购物要用人民币,然后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通过买文具的购物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题目是“购物”,说明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面值的人民币,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买文具”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活动中,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独立进行计算,体验付钱或者找钱方式的多样性,体会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换钱、付钱、找钱等使用人民币的活动,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三年级使学生初步学习有关小数的其他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学生都有和家长一起购物的经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也经常看到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人民币,应该说多数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人民币的使用经验。
“买文具”一课能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模拟购物中,提高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由于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二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了一点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2)过程与方法: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6、教学方法: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导入中谈话内容的设计,不仅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新课中,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课的教学设想之一。
本课中的“购物”和“小小银行”活动的设计正是源于这种构想。
7、媒体资源白板(实物投影及展台截屏)、Flash课件8、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呢?那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板书:买文具)(买过)(钱)(人民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较熟悉的购物需要揭示课题。
小结: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探究新知1、组内交流,初步认识人民币。
(1)(课件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指给大家看吧。
(2)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3)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1)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小额人民币指给同桌听。
(2)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
(3)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判断、辨认小额人民币的方1、【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在学会辨别人民币,了解面额大小之后,才能为下面购物环节奠下基础。
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4)逐一课件出示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请学生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辨别方法。
教师适机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它们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
(5)练习:①教师出示不同面额人民币。
②教师说面额。
2、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
师:你们刚才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了,(课件)现在老师在大屏幕上有2堆人民币,比较凌乱,你们能想办法帮老师整理好吗?①将班级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完整的人民币(纸币及硬币)②小组内研究,怎样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按照什么来分类,教法。
(4)学生分享、汇报认识小额人民币的方法: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等方法来辨认小额人民币。
①学生快速读出人民币。
②学生快速找出对应的人民币。
①②按老师的要求,每组的组员之间交流,按照自己的标准将这些人民币进行分类。
2、【设计意图】:在初步认识人民币之后,再通过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摸一摸、分一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学会用不同方法把人民币分类。
这样就达到本课的教学重点和知识技能目标。
师巡视。
③分好后,学生汇报不同分法,教师结合黑板上的分法进行小结。
3、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那么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老师手上有一张1元和一张1角,你们能用你们手中的钱,想办法把我的1元或者1角换走吗?(1)换算1元(教师小结:2张5角是1元)(教师小结:10张1角是1元,即1元=10角)……(2)换算1角教师根据以上学生换算方法,小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并板书:③分好后,学生分享、汇报不同分法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利用Flash课件的拖拽功能将人民币分为两类即:硬币、纸币(材料不同)和元、角、分(单位不同)(小组交流讨论,想出不同的方法上来换钱,教师请代表性方法的同学上来换)生1:换算1元我拿2张5角换老师的1元。
生2:我拿10张1角换老师的1元。
生3:我拿1张5角2张2角1张1角换老师的1元。
……用以上类似方法请学生上来换算。
3、【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之后,通过换钱活动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了解了元、角、分的关系后,再利用Flash课件的拖拽功能的购物环节,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付钱和找钱。
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和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1元=10角1角=10分4、模拟购物,学会付款和找钱。
(课件出示文具店商品价格图,并将课前准备好的铅笔、橡皮、作业本三种文具文具分给各个小组,真实开展购物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1)学习付款①6人一个小组,组长当售货员,其他5人为顾客依次排队购买:你最想买什么?可以怎样付钱?动作快的顾客可准备好需要的人民币后再次向组长购买剩下的文具。
②、小组汇报师:刚刚你们每个人都在组长那里买到了自己想要的橡皮、作业本或者铅笔,下面我们请每组派一个代表告诉大家你买了什么,是怎么付钱的。
③买一支钢笔可以怎么付钱?①②(分别请6个学生发言,1人说买橡皮需要1角的付钱方法,2人说买作业本需要2角的付钱方法,3人说买铅笔需要5角的不同付钱方法)4、【设计意图】: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通过创设模拟购物活动,利用Flash课件的拖拽功能,使学生在买卖文具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也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一过程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师:你们刚刚买到的只是橡皮,铅笔,作业本,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支钢笔,你们想买吗?请赶快准备好钱吧,全班分享回报。
(课件出示文具店商品及小额人民币)(分别请3个表现好的学生用不同付钱方法上来购买,并说说购买方法)(2)学习找钱师:有了刚刚的购物经验,我们接下来继续买更多你们需要的文具吧,好不好?(在讲台摆出尺子、削笔刀、文具盒、彩色笔等文具,逐个请学生上来买不同的文具,教师当售货员)在每个学生上来买东西时,教师询问班级学生,如何找钱给他们,应该找回多少?怎么算出来的?(3)1元钱正好可以买什么?师:刚刚你们都买到了很多文具,老师手上也有1元钱,我也想买文具,我可③请三名同学到黑板上利用Flash课件的拖拽功能,边拖拽小额人民币标汇报不同的付钱的方法:生1:2张5角,正好是1元也就是一支钢笔的价钱。
生2:2张1元是2元可以买2支钢笔。
生3:10张1角是1元可以买一支钢笔。
生1:我用1元,想买一把尺子。
生2:我用1元5角,想买一个削笔刀,要找给我3角。
生3:我用10元,想买一个文具盒,要找给我3元5角。
生4:我用10元,想买一盒彩色笔,要找给我2角。
①(10个橡皮擦);②(2个橡皮擦和一把尺子);③(一把尺子和一以买些什么呢,你们能告诉老师吗?(课件出示文具店商品及小额人民币)(请几个学生汇报,1元能买什么)个练习本);④(2支铅笔);⑤(1支铅笔和5个橡皮擦);⑥(1支铅笔、3个橡皮擦、1个练习本);⑦(1支铅笔、1个橡皮擦、2个练习本);⑧(5个练习本);⑨(1支钢笔);小结:在初步认识人民币之后,再通过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摸一摸、分一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学会用不同方法把人民币分类。
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之后,通过换钱活动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了解了元、角、分的关系后,再进行购物环节,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付钱和找钱。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通过创设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在买卖文具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也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巩固应用课件出示教材P11—2、31张1元+1张2元+1张5元=()元3张2元+1张5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生活经验,经历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兑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