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dad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c.png)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教案名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授课时间:2课时适用对象:高中物理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学习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3.了解电磁感应在发电、变压器、感应炉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理解。
2.电磁感应在应用中的实际表现。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1.引入(1)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条长导体在水平放置,一根磁铁在导体上快速移动的场景,并让学生观察这一现象。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3)学生回答并进一步引入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
Step2.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1)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穿过线圈时的电流变化。
(3)引入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概念。
Step3.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1)讲解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概念。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
Step4.电磁感应在发电、变压器、感应炉等方面的应用(1)讲解电磁感应在发电、变压器和感应炉等方面的应用。
(2)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在发电、变压器和感应炉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Step5.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交卷,教师批改,讲解正确答案。
Step6.课堂总结(1)总结整个讲座内容,回顾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2)提问学生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1、引入法通过展示图片、故事等引起学生兴趣、注意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相关知识点,对学生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问题解决、查找资料、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综合法通过讲解、演示、视频观看、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83f1e23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3.png)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1一、教学任务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初中学过的电磁现象和高中学过的电场、磁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与磁的关系,也为后面学习电磁波打下基础。
以实验创设情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用现代技术手段“DIS实验”来测定微弱的地磁场磁通量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使学生感受现代技术的重要作用。
通过“历史回眸”,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懂得学习、继承、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使学生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时,体验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学会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在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体验乐于科学探究的情感。
(2)通过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四、教学资源1、器材(1)演示实验:①电源、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②10米左右长的电线、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2)学生实验:①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线圈。
②灵敏电流计、原线圈、副线圈、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③DIS实验:微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环形实验线圈。
2、课件:电磁感应现象flash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磁感应现象;二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三是应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988e44cf84b9d528ea7a8a.png)
电生磁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绍兴县实验中学鲍小红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的转化3.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4.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重点难点电磁感应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新课引入]:思考:1.什么样的电路才能有持续电流通过?如何显示电路中有没有电流?大家可还记得,奥斯特实验发现了什么?生: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电←一一一→磁问:既然用电流可以获得磁场,那么用磁场能否获得电流。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科学常用的实验方法来探索上面提出的问题。
(导出课题)选择实验器材:1.要方便的获得磁场需要什么器材?磁体2.要观察电路中有无电流,需要什么仪表?灵敏电流表3.要把电流表连入电路还需要哪些器材?导线、开关探究(一):磁生电――电磁感应师: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
生:l. 闭合电路 2. 电源师:要证明磁能否生电,就需要考虑上述两个条件。
此外还应如何设计实验?(学生讨论)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进行实验方案设计:(1)组成一个有电流表的闭合通路。
(2)将这个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放到磁场中——观察电流表。
演示实验:电磁感应现象并记录实验记录:实验步骤试验现象说明导体在磁场中不动导体向上运动导体向下运动导体向右运动导体向左运动电路断开,导体向右、左运动分析并讨论得出: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
2.感应电流: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
3.磁生电的两个必要条件1)导体是闭合回路的一部分2)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4。
感应电压产生的必要条件: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当堂练习][探究二]感应电流的方向在刚才的实验中,指针的方向在改变,说明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结论:1.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改变其中的一个,电流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这两个方向,电流方向不变。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优秀5篇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e6b8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2.png)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优秀5篇第一篇: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简介本篇教案将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的应用。
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的应用•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兴趣。
2.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磁感线、磁通量和电磁感应等。
3.解释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4.进行实验:通过自制简单的电磁感应装置来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5.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引导他们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6.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
拓展活动1.观察实验室中的电磁感应装置,了解更复杂的电磁感应应用。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电磁感应的其他应用,例如磁悬浮列车、感应加热等。
第二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验证简介本篇教案将通过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目标•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进行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思考。
2.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3.进行实验:使用一个磁铁和线圈组成的简单电磁感应装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中的现象,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例如感应电动机、电磁铁等。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拓展活动1.观察实际应用中的电磁感应装置,例如发电机、电动车等。
2.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探究不同参数对电磁感应的影响。
第三篇: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简介本篇教案将介绍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和光的波动性。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6735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d.png)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案: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运用。
【教学难点】1.理解电磁感应的物理原理。
2.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学生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的现象。
例如,当手机靠近扬声器时会发出噪音;当车速超过电子眼的设定速度时,电子眼会发出警报。
2.老师再举一些例如电动车充电、发电机发电的实例,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
二、学习与讲解(20分钟)1.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变化磁通量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引导学生理解磁感线、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的概念。
2.示意图法引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ε=-ΔΦ/Δt。
3.通过示例演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例如,当磁场中的电导线快速移动时,通过该电导线所围成的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感应电动势。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小组实验:选取两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以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线圈、一个永磁铁和一个挤压发电机。
2.实验步骤:a.小组A通过在挤压发电机中运动永磁铁的方式改变磁场强度。
b.小组B通过改变线圈的面积来改变磁通量。
3.实验记录:记录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并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何种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3.提问:电磁感应的应用有哪些?4.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得出实验结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提醒学生注意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变压器、感应电炉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da36c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c.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课时安排:课时主题内容第一课时引入与讲解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课时感应电动势与感性电阻介绍感应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介绍感性电阻的原理以及串、并联电感的计算第三课时感应电流和发电机了解感应电流的概念、产生和演变,讲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第四课时变压器介绍变压器的结构和原理,计算变压器的电压比教学内容:一、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发现过程、基本规律和应用。
二、感应电动势和感性电阻介绍感应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讲解感性电阻的原理以及串、并联电感的计算方法。
三、感应电流和发电机了解感应电流的概念、产生和演变过程,讲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和结构,介绍发电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四、变压器讲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计算变压器的电压比,了解变压器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感应电动势和感性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3.理解感应电流的概念、产生和演变过程,讲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和结构;4.讲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计算变压器的电压比,了解变压器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教学反思在这次课程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解题、模拟实验和互动学习等。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收获了以下几点体会和感悟: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物理课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我在讲授变压器的时候,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变压器内部的电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点,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2.强调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快速准确地解决物理题。
例如,在讲解感应电动势的时候,我结合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掌握能力。
高中物理选修2-1教案-3.1电磁感应现象-人教版
![高中物理选修2-1教案-3.1电磁感应现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6ded8f3b3567ec102d8aff.png)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从中总结相应的实验结论。
二、教材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2-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此外,电磁感应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学生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②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③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贡献,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
②通过介绍发电机的发明,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磁如何产生电。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6c94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b.png)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相关概念;2.能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含义;3.能够识别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4.能够设计和实验电磁感应相应的实验;5.能够通过讨论、分析和总结,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磁场的变化引起一定的电势和电流时,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这是电磁学中最基本的一种现象。
电磁感应的前提条件:(1)磁场强度的变化:只有磁场强度有变化,电磁感应现象才会发生。
(2)磁场与导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必须存在磁场与导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才可以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最早证实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表明,磁通量的变化率就是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即:① 磁通量的变化率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成正比;② 磁通量的变化率与磁通量的变化时间的乘积成正比;③ 磁通量变化率的方向总是使其自身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这个定律通常表示为 V = -NdΦ/dt,其中V表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N表示线圈的匝数,Φ表示线圈周围的磁通量,dΦ/dt表示磁通量的变化率。
3.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以下是常见的几个应用:(1)发电机发电机是使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设备。
通过旋转线圈在磁场中产生变化的磁通量,从而在导线中感应出电动势,最后输出电能。
发电机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为各种电器设备供电。
(2)电动机电动机与发电机恰恰相反,它们使用电能将机械能转化为旋转动能。
电动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工作。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将会感应出电动势。
如果导体形成了一个线圈,该线圈可以旋转,由于旋转所造成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也产生电动势。
(3)电磁铁电磁铁由磁芯和线圈组成。
当通电时,线圈中流过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684afcc8d376eeaeaa315b.png)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本节教材分析为了引起学习兴趣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可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发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和思路,进行科学思想的教育.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指导思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对学生有很大的启示和教育.他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把导线放在磁场中想得到电流,试验失败了,这表明利用磁场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法拉第试验了10年才找到这个条件.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下面要讲的重点内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上来.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现象,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用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穿过闭合回路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然后,再做一系列实验,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条件是感应电流产生的普遍规律.教材编写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使学生领略到物理规律形成的一条途径.这样安排也有利于与初中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不感到陌生,便于接受.在讲授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教材中的几个实验,都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边演示,一边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其二,在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随堂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把观察研究的结果向全班报告,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为了使学生理解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几种原因,可以联系Φ= BS cosθ(θ为回路面积与B 的夹角),由此看出,只要回路面积S大小、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以及磁场方向与面积的夹角θ三者之一有变化,都有可能引起磁通量的变化.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几个演示实验的磁通量变化情况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研究对象,搞清楚要分析的是穿过哪个闭合电路所包围的面积的磁通量,因为有的实验装置中不止包括一个闭合电路.然后再判断它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以及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磁通量定义,知道Φ=BS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计算.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4.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二、能力目标1.通过讲磁通量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三、德育目标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及其条件的归纳——磁通量改变.●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用具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线圈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幻灯片,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研究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由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二、新课教学1.磁通量[师]用磁通量概括电磁感应规律,有必要先介绍磁通量的概念: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如图所示,物理上把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通常用Φ表示磁通量,则Φ=BS[生]如果平面跟磁场方向不垂直,如何计算磁通量呢?[师]我们可以作出它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平面,从下图可以看出穿过斜面和投影面的磁感线条数相等,即磁通量相等.故Φ=BS cosθ[生]磁通量的单位是如何定义的?[师]在国际单位制中,B的单位是T,S的单位是m2,Φ的单位是Wb.1 W b=1T·m2=1 V·s2.电磁感应现象[师]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演示实验.[实验1]如下图所示,把导体AB和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观察在下述各种情况中,是否有电流产生?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如何变化?a.导体AB在磁场中向左移动.[生]有电流,Φ增加.b.导体棒AB在磁场中向右移动.[生]有电流,Φ减少.c.导体AB平行于磁感线向上运动.[生]无电流,Φ不变.d.导体AB平行于磁感线向下运动.[生]无电流,Φ不变.e.导体AB在磁场中不动.[生]无电流,Φ不变.[师]通过上面的实验,同学们有什么启示?[生]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电路中就有了电流.[师]在实验1中,导体AB是运动的,如果反过来让磁体运动,而导体不动,会不会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呢?请同学们来观察下面的实验.[实验2]如下图所示,让螺线管B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观察在下述各种情况中是否有电流产生?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a.将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生]有电流,Φ增加.b.条形磁铁插进去稳定不动.[生]无电流,Φ不变.c.将条形磁铁从螺线管中拔出来.[生]有电流,Φ减少.[师]如果导体和磁体不发生相对运动,而让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会不会也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实验3]如下图所示,让螺线管B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观察在下述各种情况中是否有电流产生?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a.合上开关瞬间.[生]有电流,Φ增加.b.合上开关稳定后.[生]无电流,Φ不变.c.断开开关瞬间.[生]有电流,Φ减少.d.合上开关稳定后,改变变阻器滑片位置.[生]有电流,Φ增加(或减少)[师]通过上述的几个实验,同学们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呢?[生]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师]物理上把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守恒吗?[生]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同样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师]既然能量守恒,那么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呢?[生1]在实验1中,外力移动导体AB 时做了功,消耗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生2]在实验2中,外力移动磁铁做了功,也消耗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生3]在实验3中,也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生4]不对.在实验3中,电能由螺线管A 中转移到螺线管B 中.[师]第四位同学说得对.变压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在这种转化和转移中能量保持不变.三、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为了研究电磁感应,引入了磁通量.2.感应电流产生的两个条件:(1)闭合电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3.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保持守恒.四、布置作业1.阅读“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2.练习一写在作业本上.五、板书设计⎪⎪⎪⎩⎪⎪⎪⎨⎧⎪⎩⎪⎨⎧=Φ⊥守恒定律电磁感应遵循能量转化产生感应电流结论磁通量发生变化条件闭合电路对象电磁感应在匀强磁场中磁通量电磁感应现象:::)(BS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授课内容] 电磁感应现象[授课时间] 四月十日上午第三节课[授课教师] 黄志杰[授课班级] 高复0001班[授课地点] 五楼多媒体教室[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ea0d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6.png)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发电机、磁铁、导线、开关、灯泡等。
2.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教案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它有哪些应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学生互相讨论,回答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
三、实验演示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案例分析1. 出示案例,让学生运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
2. 学生互相讨论,分析案例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2. 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能力的强弱。
2. 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强弱。
3. 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670dd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3.png)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了解电磁感应现象;2、了解电磁感应应用,如变压器;3、理解发电机、电动机等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电磁感应应用;4、发电机、电动机等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互动讨论法;4、实验法。
四、教学步骤1、电磁感应现象的引入用磁铁接近一个线圈时候,你是否发现线圈中会产生电流?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请同学们进行讨论。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请同学们进行实验,用磁铁接近一个线圈时观察电流大小与磁感应强度、线圈匝数、磁铁距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教学说明。
3、电磁感应应用摆放一对变压器,观察两个线圈之间的感应现象,并解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4、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对于这一部分,可以进行图像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同学们进行学习。
五、教学案例案例1:电动铃实验目的:以电动铃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机理。
实验器材:电源、电线、铜线、U型铁核、永磁体、电铃、磁铁。
实验步骤:1、把电源连接到一个导线上,用另一个导线连接铜线;2、把铜线绕在一个U型铁核上,并把核和永磁体固定在一起;3、固定电铃,用铜线连接它的两个端口;4、加电后,铜线中将出现电流,并产生磁场,使铜线绕在铁核上的两个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导致它们互相相斥。
电铃则开始摆动,发出响声。
案例2:汽车发电机的原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轴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子内的线圈通过磁场线形成感应电流,经整流器输出给汽车电器系统供电。
案例3: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是利用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
当电流通过电动机内的线圈时,产生磁场力,磁场力和转子偏转角度的正余弦函数关系产生力矩,使转子启动并运转。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7ada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8.png)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2、掌握电磁感应的基础实验方法;3、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在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会形成磁场。
当导体的磁场变化时,也会在导体周围产生电场。
这个互相转换的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这个原理应用广泛,如变压器、电机等都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而设计的。
电磁感应现象的表达式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公式为:$$ E = -\frac{d\varphi}{dt} $$其中,E表示产生的电动势,$\varphi$表示磁通量。
实验所需器材:1、螺线管(二次线圈),安装在横杆上的;2、U形管磁铁或直线磁铁;3、变化的电流源,如导线、电源等;4、接线板以及电缆。
三、实验步骤1、开启电源,并将变化电压源设置在最低电压(即直流电压,如2V),以输入到螺线管上;2、将螺线管安装在一个确定的距离中心的地方,然后将U形管磁铁或直线磁铁(磁场方向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放置在螺线管的相对位置上;3、记录与输入电流频率相同的输出电压波形,以及可能有的多达三个输出交流电压波形(这个波形是螺线的自感受,即感应电压)。
4、提高变化电压值,然后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电压达到最大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根据螺线管输出的波形,可以判断缠绕螺线管的磁铁的磁极情况。
如果输出的波形是正弦波,那么磁铁的一端是北极,另一端是南极。
如果输出的波形是反弦波,则相反会发生。
2、通过实验的结果计算出电动势的值,和磁通量的级别及其变化率有关。
这里我们得到了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磁场的强度和频率的关系。
$$ U_{out} \propto N \frac{da}{dt} $$其中,Uout是螺线管产生的电压,N是螺线管的匝数,a是磁通量。
因此,该实验可以得到根据磁场的变换,螺线管的输出电压及波形、大小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五、感性讨论1、为什么螺线管能产生电动势?原因是因为当螺线管中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而改变时,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就反映了这个变化,从而引发了电动势。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a775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0.png)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教案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实验目的: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2.掌握用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动势的实验方法;3.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的电子就会相对运动,从而形成了电场。
这个电场就是电动势,它可以推动电子流动,并产生电流。
电动势与运动的导体的速度和磁场的强度有关。
实验材料:1.电磁感应现象演示装置2.磁铁3.电池4.导线5.电表(安装好)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置在电池的正负极之间,使磁铁与电池平行。
2.将导线重复缠绕5-6圈或更多圈,以使导线更接近磁场。
3.将一端的导线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的导线连接到电表的正极。
4.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缠绕在上述导线周围3-4圈,并连接到电表的负极。
5.当磁铁在导线附近移动时,电表会显示出电流值。
实验探讨:1.改变导线和磁铁的相对位置,电流的方向也会改变。
2.改变电池的极性,电流的方向也会相对改变。
3.若改变磁铁的形状或强度,电流的强度也会改变。
4.停止移动磁铁时,电流会从正到负逐渐减弱。
实验设计思路:1.预习相关知识,以便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
2.学生在听完讲解后进入实验室,一步一步遵循实验步骤逐个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分组讨论,探讨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4.实验室的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并评估实验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实验展示:1.实验室中,磁铁和电线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和图片来表示,使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原理。
2.实验数据可以用图像或数据表的形式表示,以强化同学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3.实验成果可以形成一份实验报告,或在同学们的学术成果展上展示,以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实验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物理实验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实验教案:电磁感应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afbe5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5.png)
物理实验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与装置2.1 实验材料2.2 实验装置三、实验原理3.1 电磁感应现象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3 感应电动势四、实验步骤与方法4.1 实验准备4.2 实验步骤4.3 实验方法五、实验结果与分析5.1 实验数据记录5.2 数据计算与分析六、实验讨论6.1 实验误差分析6.2 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讨论七、实验总结八、思考题九、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探究电磁感应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和材料,并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感应电动势的概念。
二、实验材料与装置2.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有:导线、磁铁、电池、电流表、电压表等。
2.2 实验装置本实验所需装置有:主实验台、导线圈、磁铁支架、直流电源等。
三、实验原理3.1 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导体穿过磁场线时,会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磁场变化与感应电动势之间关系的定律,即电磁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3.3 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是指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的电势差,即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4.1 实验准备1) 将主实验台放置平稳,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连接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接地良好。
3)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装置。
4.2 实验步骤1) 将导线圈穿过磁铁支架,确保导线圈能自由转动。
2) 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接入导线圈两端。
3) 在导线圈的两端接入电流表和电压表,以便测量电流和电压。
4) 将导线圈旋转,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4.3 实验方法1)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线圈的电流大小。
2)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导线圈两端的电压差。
3) 观察变化:通过旋转导线圈,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5.1 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步骤和方法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
高三物理教案电磁感应(优秀4篇)
![高三物理教案电磁感应(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b6504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d.png)
高三物理教案电磁感应(优秀4篇)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篇一[要点导学]1. 这一节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要学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和楞次定律是本章的两大重要内容,应该高度重视。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成正比。
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电路是一个有n匝的线圈,且穿过每匝线圈的磁感量变化率都相同,则整个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E= 。
3. 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如果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那么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和三者都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E= 。
如果导线的运动方向与导线本身是垂直的,但与磁感线方向有一夹角,我们可以把速度分解为两个分量,垂直于磁感线的分量v1=vsin,另一个平行于磁感线的分量不切割磁感线,对感应电动势没有贡献。
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sin。
4.应该知道:用公式E=n/t计算的感应电动势是平均电动势,只有在电动势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平均电动势才等于瞬时电动势。
用公式E=Blv计算电动势的时候,如果v是瞬时速度则电动势是瞬时值;如果v是平均速度则电动势是平均值。
5.公式E=n/t是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普适公式,公式E=Blv则是前式的一个特例。
6.关于电动机的反电动势问题。
①电动机只有在转动时才会出现反电动势(线圈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②线圈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与电动机的电源电动势方向一定相反,所以称为反电动势;③有了反电动势电动机才可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它输出的机械能功率P=E反I;④电动机工作时两端电压为U=E反+Ir(r是电动机线圈的电阻),电动机的总功率为P=UI,发热功率为P热=I2r,正常情况下E反Ir,电动机启动时或者因负荷过大停止转动,则I=U/r,线圈中电流就会很大,可能烧毁电动机线圈。
[范例精析]例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这样表述: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A、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成正比B、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C、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D、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成正比解析:E=/t,与t的比值就是磁通量的变化率。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a95f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c.png)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因。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蹄形磁铁、线圈、电流表、导线、开关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磁铁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强调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九、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2. 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电磁感应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实验探索与分析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让学生自主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规律。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3.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感应现象的定量关系。
七、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1. 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完整版)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完整版)电磁感应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d3589bb84ae45c3a358cbc.png)
高二新课电磁感应第15周一2006-12-04§16。
1 电磁感应现象(1)要点:知道磁通量的意义,掌握Φ=BS的适用条件,能判断磁通量的变化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是磁通量的变化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学难点: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考试要求:高考Ⅱ(磁通量,电磁感应现象)课堂设计:本节教学对磁通量的定义、放置角度影响大小来得到计算式和最大值的条件,考虑到学生对平面和立体图的转化困难,需要通过空间的模拟来辅助。
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身并不复杂,只是磁与电、电与磁都一起出现会有所混淆.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是初中知识,而用高中磁通量的观点来表述是一个高层次的要求.由于要求学生由初中的“切割”上升到“磁通量变化”会有一定的困难,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适应时间。
解决难点:磁通量作为一个本章常用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做好电磁感应的演示实验,认识到由切割到磁通量的变化是必要的,并严密注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用磁通量的变化来叙述。
从熟悉的切割类引申到磁通量的变化类——切割不明显,让学生注意到判断方法的修正是一种适应范围更广的判断。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学生现状:磁通量的新概念能听懂但理解不到位;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但根因没有达到用磁通量描述的要求;用磁通量的观点来表示感应电流的条件有困难。
课堂教具:线圈模型,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螺线管(套),导线,直流电源,变阻器一、磁通量在本章的研究中我们经常要将线圈置入磁场中来分析问题,所以我们将关注一个还跟在磁场中的面积有关的物理量—-磁通量如果一个面积为S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放置,我们定义把B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板书】(一)磁通量(φ)(1)定义:面积为S,垂直匀强磁场B放置,则B与S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2)公式:φ=BS (B⊥S)(3)单位:韦伯(Wb)??? 1Wb=1T·m2我们又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穿过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条数越多;如果不垂直,可以作出它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
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教学难点】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具准备】
小电动机、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线圈框、U型磁体、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
1 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
动机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而来?
学生积极思考.可能:
热能→电能、化学能→电能、核能→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
(再找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本P138页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师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
生: 磁能否生电?
生: 怎样能使磁生电?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
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
生: 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
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猜想、创新.
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
学生议论.
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尝试逆向思维)
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
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
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学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
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
学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构成的.利用一
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
学生猜想、议论.
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138页图20.5 - 1的器材装置进行试验,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
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
师把你得到的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
学生体验“切割”的含义.明确:以镰刀割麦子类比,说明当导线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有一定夹角时叫切割,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不切割.
知识点2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学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如下)
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必须是闭合电路;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②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
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①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即组成电路的各个器件连接成一个电流的通路;②要有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导体”(不是整个电路,去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也就是说: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一定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还要注意的是“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谓切割磁感线,类似于切菜,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磁感线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指的是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磁场不运动,导体运动时,导体能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不运动,磁场运动,导体也能切割磁感线,同样能产生感应电流.
知识拓展:
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②磁场越强,感应电流越大;③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
师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
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
②请结合你家及你周围的情况.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磁生电”的方法,和当年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基本类同,也可以这么认为,我们重走了伟人走过的路,说明科学研究并非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也会取得成功.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1.本节课在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中,采用了“逆向思维”、“科学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2.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