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观刈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诗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设想:1、教时安排:两课时2、教具准备:投影、插图3、教学方法:自读、点拨、质疑第一课时一、导入板题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句诗出自何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板题。

二、揭示目标1、了解作者2、熟读课文,注意句读3、疏通文意(一)注音刈荷箪携饷灼秉禄石晏邽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代诗人。

三、释题1、刈:割。

2、体裁:叙事诗、讽喻诗。

3、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讽喻诗的目的: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四、朗读1、教者范读,注意句读结合书后练习第二题2、学生自读3、集体齐读五、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翻译大意2、质疑互答,教者点拨3、学生翻译诗全文,教者点拨六、质疑七、小结八、作业布置:背诵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叙事内容,掌握描写方法。

2、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背诵与翻译二、揭示目标1、思考:(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各有各的侧重——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的劳苦。

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黄场面描写:足蒸……光语言描写:家田……肠心理描写:力尽……长(3)从文中找出叙事与抒情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讨论书后练习一(5)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人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观刈麦》。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民生。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人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把握《观刈麦》中的意象和意境。

(2)深入理解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观刈麦》,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观刈麦》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深入分析诗人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3. 调查农民的生活现状,关注社会民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解说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解读诗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态度。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观刈麦》的深层含义。

《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篇

《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篇

《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篇白居易的古诗观刈麦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八步教学法即:激情导入、展示目标、指导自学、教师巡查、检查自学、展示点拨、汇报小结、当堂考核。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积累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品味诗歌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的感情。

设计理念:古代诗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教学设计重视诗歌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反复吟诵品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改亮点: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一改过去先教后学的老方法,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母语学习环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百花园里盛开着这样一朵奇葩:她像花儿一样美丽,她像歌儿一样动听。

其独特的魅力和醉人的芬芳注定了她永远都将是我们解不开的心结,挥不去的情缘。

这朵奇葩就是唐诗。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唐诗,跟着诗人白居易的脚步,一起去观看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一起去感受那令人心酸落泪的劳动画面。

( 出示课题《观刈麦》)。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1、读诗歌。

读准字音,积累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诗歌。

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品味诗歌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背诗歌。

能流畅的背诵诗歌。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例如“荷笠”“荷戈”“刈麦”“忙日”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情感的理解。

2. 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麦田里的劳动者,激发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观刈麦》,边读边圈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荷笠”“荷戈”“刈麦”“忙日”等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伟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2. 结合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农民劳动的短文。

3. 调查了解身边的农民劳动者,写一篇采访报告。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观刈麦》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热爱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农民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是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是否充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八、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描写农民劳动的诗歌,如《悯农》《农事歌》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和伟大。

观刈麦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设计观刈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刈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刈麦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首小诗: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它笑意盈盈,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这首诗字里行间饱含的丰收的喜悦和满足,深深地打动了我。

然而,五月的心情却不全是这样。

曾经的五月,也是麦收的季节,诗人白居易在田埂边看农民割麦,写下了《观刈麦》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他不一样的“五月的心情”。

(板书课题作者) 谁来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白居易的情况大家了解得可真不少,看来同学们昨天预习得很充分。

老师也整理了一些有关白居易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简介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段文字,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录在书上。

有人说“诗歌的灵魂是朗读”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在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活动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活动要求: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活动方式:个体自读,圈画生字—集体释疑—小组确立朗读方式—合作试读—四个组代表展示——集体齐读同学们在朗读时觉得那些字需要注意读音?在小组朗读的时候注意正音,其他小组适时点评。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今天我看到了我们同学最认真的读书姿态了。

非常感谢刚才几个小组同学的精彩展示。

同学们,一首好诗是可以不断让人挖掘的,也是可以不断打开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首诗歌的大意,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解,理解诗歌的意思。

活动二再读诗歌,读懂意思活动要求:争取字字落实,注意译后句子通顺流畅。

《观刈麦》教案

《观刈麦》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作者观点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字词解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观刈麦》的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猜测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句意的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体会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观刈麦》。

(2)学生写一篇关于《观刈麦》的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观刈麦》与其他描写农民劳作的诗歌,如《悯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

2. 文化传承:教师介绍古代农民劳作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农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诗歌:学生独立翻译《观刈麦》,锻炼翻译能力。

2. 填空练习:教师出填空题,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观刈麦》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观刈麦》的诗意理解。

2. 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三、教学难点:1. 《观刈麦》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观刈麦》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观刈麦》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绅及其《观刈麦》的背景。

(2)学生齐读《观刈麦》,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观刈麦》,理解诗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分析《观刈麦》的诗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观刈麦》,感受诗的韵律美。

(2)教师选取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5. 背诵练习:(1)学生跟读《观刈麦》,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观刈麦》的背诵。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刈麦》的诗意和作者情感。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对照注释,阅读《观刈麦》。

(2)学生写一篇关于《观刈麦》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观刈麦》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观刈麦》的情况。

2. 学生对《观刈麦》的诗意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 学生写的读后感质量。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比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

(3)引导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劳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诗意的感悟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的景象。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观刈麦》原文、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观刈麦》,了解诗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观刈麦》,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文的初步理解,提出疑问。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诗文内容,解答疑问。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汇的含义。

(2)教师引导感悟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5.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对诗文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2023年《观刈麦》教学设计4篇

2023年《观刈麦》教学设计4篇

2023年《观刈麦》教学设计4篇《观刈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紧扣关键字词的说明,用散文化的语言复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通过比较了解劳动人民的冲突心理,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3、品悟作者亲农悯农的“诗心”并通过仿写形式进行简洁的诗歌创作。

教学打算: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五月麦收,我作了一首小诗:《五月的心情》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它笑意盈盈,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你们能从我的诗中看出我的心情吗?在诗后续一句“然而,五月的心情却全不是这样。

”曾经的五月,麦收的季节,诗人白居易于田埂边看割麦,于是有了我们今日要共赏的《观刈麦》中不一样的“五月心情”。

(二)新授:1、诗中人大声朗读诗歌,找出诗中人,并用诗中原词作答。

(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2、诗中景农家人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到了五月,夜晚刮起了一场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了……诗中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情景都在干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确定不行能把诗中的字词一个不漏地翻译下来,所以老师可以在他们的回答中即兴提问,如:“妇女孩子往哪送饭”、“贫妇左臂悬着怎样的筐子”、“丁壮们在什么天气状况下劳作”等,为的是有效调控学生字词翻译的落实状况。

)3、诗中情①引言:我们通过文字,看到了他们的行为,我们能再通过行为,看到他们的内心吗?A、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诗中的丁壮和贫妇。

请以诗中字词句为依据,揣摩丁壮和贫妇的心理,向站在田埂边观刈麦的诗人说说自己的心理话。

追问:丁壮和贫妇哪个更苦?(落实翻译:家田输税尽)小结:由此我们不难发觉,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悲凉之意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不言自明。

B、古代表现劳动人民凄惨命运的诗篇数不胜数,但本文着实高人一筹,那是因为诗人在那个时代就能够主动去和农夫对比。

作此诗时他正任县尉,是主管一县的治安、催租等事物的官员。

观刈麦教案人教版

观刈麦教案人教版

观刈麦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观刈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观刈麦》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能够运用诗歌欣赏的基本技巧,如诗歌朗读、感悟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运用诗歌欣赏的基本技巧。

教学准备:1. 《观刈麦》诗歌的复印件。

2. 录音设备。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麦田的景象。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麦田的景象,激发学生对麦田的好奇和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对麦田的第一印象,以及与麦田相关的词汇和形象。

诗歌朗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朗读《观刈麦》,引导学生跟读。

2. 分段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诗歌欣赏与感悟(20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设备中的《观刈麦》音频,要求学生仔细聆听。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麦田的感受和联想。

4. 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可以用口语、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

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讲,表达对麦田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以麦田为主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学生对诗歌欣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景色,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经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拓展诗歌欣赏的广度。

2.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写作比赛,提高诗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小组演讲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麦田的美丽和生机,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的结构,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领会诗中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的深层含义的领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 采用对比教学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观刈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观刈麦》,理解诗的大意。

(2)让学生圈点诗中的生僻词语,查找资料,理解词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观刈麦》,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诗,提高记忆力。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中农民劳动的体会。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社会。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

(2)强调诗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同情。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2)写一篇关于《观刈麦》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如何。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背景。

2. 分析作者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3.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讨论、讲解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领会勤劳节俭、同情百姓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1.1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2.1.2 诗歌描写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2 教学重点2.2.1 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思想感情。

2.2.2 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2.3.1 诗句中隐含的含义。

2.3.2 诗歌背景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1.2 提问:你们对农民有什么样的认识?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和难句。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3.2 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思想感情。

3.4 小组讨论3.4.1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3.5 课堂练习3.5.1 学生模仿白居易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3.5.2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彼此的创作。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观刈麦》全文,加深对诗句的印象。

4.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勤劳节俭”的作文。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5.2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5.3 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6.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1.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6.2 作业评价6.2.1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书写质量、理解程度和创意表现。

初中语文《 观刈麦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观刈麦 》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大意,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2. 品味诗的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来理解诗的语言,感悟诗的情感。

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来感悟和丰富诗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学习关注民生疾苦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

三.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知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在唐诗这座美丽的花园中,盛开着许多五彩缤纷的花朵,但有这么一朵极为淡雅、朴素无华的花也深受人们的青睐。

他的作品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以关注民生疾苦而著称。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观刈麦》。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问题?或者说你提炼到了什么信息?(二)反复朗读,体味感情,品味意境。

1.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视情况出示课件二,引导关注关键字的音。

3.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合作交流,师适情况点拨指导。

4、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场面?重点写了哪个场面?你能看出作者对老百姓的情感态度吗?5、用“我从——中读出了——的情感”的句式说话。

教师先示范:“我从‘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中读出了丰收的喜悦。

”学生交流,师适情况点拨。

适时出示写作背景。

6.用“我认为——写得好,因为它写出了——。

”的句式说话,教师先示范;“我认为‘小麦覆陇黄’中的覆字写得好,因为他写出了麦穗沉甸甸的状态,让我们想到丰收在望的情景。

”学生交流,师适情况点拨。

7.奇思妙想创意境。

利用诗歌中的空白处进行想象,比如:天气如何炎热?农民如何辛苦?我如何养尊处优?贫妇人的衣着、脸色如何?学生交流,师适情况点拨。

8.指名学生激情朗读,再现意境。

9.试着背诵诗歌。

(三)延伸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同情百姓的诗作或者作品?出示多媒体课件:“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七年级语文观刈麦章节教案设计.doc

七年级语文观刈麦章节教案设计.doc

七年级语文观刈麦章节教案设计
《观刈麦》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 由《锄禾》一诗导入:《锄禾》描绘了农民耕作的艰辛,那么农民们在秋季收获时,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背诵《锄禾》
2 读一读:组织朗读,评价。

(从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朗读互评全班齐读
3 品一品:这首诗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理由。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5 背一背:组织背诵。

背诵交流
6 写一写:诗中提到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请根据这几句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想象写片断
7 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收集白居易的其他诗作,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

《观刈麦》教学设计2篇

《观刈麦》教学设计2篇

《观刈麦》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watching mowing wheat《观刈麦》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观刈麦》教学设计2、篇章2:《观刈麦》教学设计篇章1:《观刈麦》教学设计1.朗读《观刈麦》。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

3.解题。

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

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

并对自己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4.赏析。

(1)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这里,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2)接下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

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

《观刈麦》优秀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刈麦”、“农村”、“辛勤”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农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观刈麦》。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并互相检查。

2.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造句来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其他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观刈麦》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农村劳动的认知和感受。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并互相检查。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造句来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3. 生词和短语掌握:通过造句练习,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观刈麦》为灵感,写一篇关于农村劳动的短文。

2. 参观农村:组织学生参观农村,亲身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3. 农村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农村的收割活动,体验农民的辛勤付出。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观刈麦》文本。

2. 生词和短语列表。

3. 修辞手法讲解资料。

4. 农村劳动图片或视频。

5. 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教学方法1. 朗读和背诵: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背诵,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农村劳动的思考和表达。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刈麦》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刈麦》

《观刈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流畅、有感情的朗读,体悟诗歌的情感。

2、掌握叙事和心理揭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教学的重难点:目标中的2、3。

三、课时:一课时。

四、学习方法:1、多元化朗读。

2、品味、鉴赏。

3、合作、研讨、探究。

五、教学工具:笔记本等多媒体。

学习过程:一、导入:1、欣赏多媒体图片。

2、说说农民们辛苦劳作的诗句。

3、了解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二、检查预习:(按照课件投影内容,依顺序直接写答案)1、注音、解词。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三、诵读诗歌,感知诗意1、听示范朗读,体悟文章的情感。

2、检验阅读效果:字音、语调、节奏、情感的规范性。

3、诵读中,整体感知:(见多媒体投影,整体感知)要求:独立思考,单独完成。

四、解读诗歌,感知诗情。

(见多媒体投影)1、学生自由朗读,带着问题思考。

2、小组合作、研讨、探究。

3、各小组代表回答,相互释疑。

五、再读诗歌,总结归纳主题。

1、集体有感情的齐读。

2、试着概括诗歌的主题。

六、当堂训练:1.《观刈麦》的作是,字,号 ___________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哪两个字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___________ 3.“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7.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句子是:,。

8.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刈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观刈麦》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

第六单元是诗歌鉴赏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由于在这之前的诗歌教学,主要是以诵读、积累为主,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欣赏诗歌的知识、能力。

所以,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继续引导学生巩固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诗歌的能力,形成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作的一首叙事讽喻诗。

诗人欲通过作讽喻诗达到“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目的。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田中拾麦的可怜与悲苦,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的叙事诗较为浅显,诗意并不难懂,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年代与诗人相隔甚远,而且他们在鉴赏诗歌方面还较薄弱,要把握诗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诗中的情,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把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的生活作比较,培养学生对父母(劳动人民)的感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的生活。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记诵名句,积累名言妙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场景描写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2、通过发现诗歌的美点,初步形成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2、增强学生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古诗《悯农》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要求:读得流畅,并且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投入自己的感情。


(1)读完这首诗,大家有何感想?你会用什么词来概括你读后的感受?
(例如:这些农民很辛劳,很可怜,读完有些伤感。


(2)思考讨论:
①了解“诗中人”、“诗中事”、“诗中情”
“诗中人”: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诗人
“诗中事”:担饭、提水、割麦、拾麦、观刈麦
“诗中情”:同情
②诗歌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几个字简明地概括。

(丰收景象——收麦情景——拾麦情景——诗人感慨)
(三)读诗句,赏析诗歌
学诗歌要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领悟感情。

请同学们在朗读诗句、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诗歌。

(从停顿、重音、声音的延长、语调的处理等方面给学生以朗读指导。


1、第一场景
思考:小麦成熟,意味着丰收,我们应该如何诵读?
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重点放在“少”和“倍”字上,突出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2、第二场景
(过渡:前四句通过写景,描写了丰收的景象,而诗人紧接着又叙事,即收麦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分组讨论
明确:农民顶着烈日在赶收小麦。

“足蒸暑气……但惜夏日长”这四句写了刈麦的场景,并对刈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这揭示农民为了收割麦子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3、第三场景:
“复有贫妇人……拾此充饥肠”这四句为我们展示了另一幅特写画面,另一种心酸的情景。

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因为缴纳租税,家里的田地都卖光了,只好拾些麦穗填饥肠:农民辛勤劳动,还这么贫穷的原因,原来是租穗剥削太重了。

繁重的赋税已经使这个妇人失掉自己的田地,那么那些正在割麦的农民将来是否也有可能失掉自己的田地呢?
4、第四场景(联系写作背景)
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这悲惨景象震撼了!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了解到这样的事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诗中字里行间布满了劳动者的同情。

此情此景,让诗人想到了自己的“不事农桑”却“吏禄三百石”,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向辛劳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段抒情文字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自责的感情。

(四)练习巩固
1、反映农民恶劣劳动环境的句子是:
2、描写农民收麦筋疲力尽却希望夏日更长矛盾心理的句子
是:
3、描写农民收麦筋疲力尽却希望夏日更长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4、“贫妇人”、“抱子”“秉遗穗”、“悬敝筐”的原因是:
(五)再读诗歌,加深感触
1、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
(六)探究拓展
对于诗中所描述的农民的命运,你们有何感想?
(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畅谈感想)
(七)小结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做了对比,就是希望朝廷能体验民情,能够减轻农民的赋税。

可以说,诗人以巧妙的手法,谱写了一曲令人心酸的悲歌。

(八)作业
1、背诵诗歌
2、完成《语文学习指导》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