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导读,练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青诗选》名著阅读
《艾青诗选》导读
《艾青诗选》就是近代诗人艾青得诗歌选集,她得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与饱满得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得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得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与人民得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得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得《艾青诗选》与《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就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得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得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艾青得诗歌从风格上瞧: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得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她得“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她得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得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她“朴素、单纯、集中、明快”得诗歌美学主张。艾青就是自由体新诗得代表诗人。
二、写作背景: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得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得创作历程与风格特征。
三、诗人逸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她同许多留法得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与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她得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得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得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就是艾青就这样成了她得笔名.
四、精彩名句:
1、为什么我得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动乱不安得年代,友谊像阴天得芦苇,在风中哆嗦着,发出听不见得哀叹.
3、说什么家乡不家乡,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祖国得山河处处都可爱,走到哪里哪里就就是家乡
4、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座城市最年轻,它就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就是瀚海蜃楼,不就是蓬莱仙境,它得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5、去问开化得大地,去问解冻得河流,去问南来得燕子,去问轻柔得杨柳
6、一个海员说,她最喜欢得就是起锚所激起得那一片洁白得浪花
7、谁得泪水退回内心?谁得汗水落地成河!而谁在溯游在水之中央守住梦想得温床?生命得洪浪此起彼落。在川流不息得日子里我守住梦想.守住灿烂得阳光正如守住涉足远行得方向!
五、名篇赏析: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得脸上与身上象刀砍过得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瞧着海洋……
【赏析】
礁石,在许多人得心目中,都就是丑陋得,令人厌恶得,它使海岸线崎岖不平,船只难以接近,哪有金色沙滩那样温柔迷人?如果它淹没在海水中,就成为暗礁,会对航行得船只造成更大得威胁。但就是在诗人艾青得笔下,礁石却被塑造成一座英雄得雕像了。首先,诗人描写了礁石与海浪得矛盾与斗争。注意,发起进攻,企图毁灭礁石得就是海浪,它们一个又一个,“无休止地扑过来”。这样,礁石给我们得感觉就就是一个正面得形象了。而且,凶恶得海浪一次次归于失败,“被打成碎沫,散开”,败逃“在它脚下”,这样一来,礁石就成为一个胜利者,它得形象更显得高大起来了。
下一步,诗人就开始进一步“雕塑”这位胜利者得英雄形象了.诗人就是这样写得:先勾勒出它得脸、它得身体,勾勒出一座雕像得轮廓。下一步,像特写一样,突出它身上与脸上像被刀砍过无数次一样,到处都就是伤痕,这就与海浪残酷无情得迫害联系起来了。最后再描写礁石得动作与表情,诗人只突出了三个动词:“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瞧”着海洋……这就是怎样地镇定从容,怎样地正气凛然啊!
可见礁石就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得力量得象征。诗人把她对生活得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得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读得时候,应该超然于物外,想得更深远.得确,象征手法得运用,使这首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微笑得方式生活,无论您遇到多大得困难与挫折,无论就是一个人还就是一个民族。这就是《礁石》给我们得最深刻得启
示!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得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得山坡到青灰得山坡, 绿得草原,
绿得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得乳液似得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得时候,田野就是多么新鲜!
瞧,
微黄得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得最后得时间.
瞧!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得路上
【赏析】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光得崇敬。这首诗写于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得路上,当时诗人才22岁。这首诗就是写黎明时田野上得景色及自己得感受。
诗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辽阔而美丽得景色中去。“紫蓝得林子”、“青灰得山坡"、“绿得草原”,色彩丰富而鲜明.构成这一美丽图画得原因,不仅在于诗人精心地选择了三个色彩鲜明得词:“紫蓝得"、“青灰得”、“绿得”,而更在于诗人在诗句上得精心安排。“紫蓝得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得山坡到青灰得山坡,/绿得草原,绿得草原……”这有层次得诗句,把画面有层次地展开了,诗句得层次与画面得层次极为与谐.而且好像就是随着诗人得眼光,一层一层展开得,自然而贴切.
这几句诗已够精彩了,但更精彩得还在后面。
“绿得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得乳液似得烟……”
前面几句都就是静得描写:林子、山坡、草原.而这一句,作了动得描写:“草原上流着……得烟……”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静与动得巧妙刻划,就是构成诗人卓越诗艺得奥秘之一-—诗人在许多诗中,都特别注意静与动得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