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病因

流感病毒所致,该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2.表现

(1)单纯型流感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肺炎型流感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流感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4)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5)特殊人群流感临床表现①儿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②老年人流感65岁以上流感患者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③妊娠妇女流感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④免疫缺陷人群流感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病死率高。

检查

1.外周血检测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重症病例也可以升高。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2.血液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学相关检查

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为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回顾性调查,但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4.影像学检查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支气管纹理增多的支气管感染征象,重症患者可出现肺部浸润性病变或胸腔积液,甚至融合成片。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病原学相关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回顾性调查,但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1.病毒核酸检测

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快速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一般能在4-6小时内获得结果。

2.病毒分离培养

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样病例快速抗原诊断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阴性的患者建议也作病毒分离。

3.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

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中的黏膜上皮细胞),使用单克隆抗体来区分甲、乙型流感,一般可在数小时以内获得结果。其他还有胶体金试验,一般能在10~30分钟获得结果。对快速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在非流行期,阳性筛查结果有可能是假阳性;在流行期,阴性的筛选检测结果可能是假阴性;这两种情况均应考虑使用RT-PCR或病毒分离培养作进一步确认。

4.血清学诊断

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动态检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并发症

(1)细菌性肺炎发生率为5~15%。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

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啰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2)其他病原菌感染所致肺炎包括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真菌(曲霉菌)等,对流感患者的肺炎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3)其他病毒性肺炎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中发生率高,并可使病情加重,临床上难以和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相区别,相关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4)Reye综合征(瑞氏综合征)偶见于14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物者。主要表现为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发病机制不清楚。

(5)心脏损害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而肌钙蛋白异常少见,多可恢复。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

(6)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脊髓炎、横断性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局灶性神经功能紊乱、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7)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流感中罕见。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衰竭,CK升高。

治疗

1.一般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2.治疗原则

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要坚持预防隔离与药物治疗并重、対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基本原则包括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等。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在发病36小时或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虽然有资料表明发病48小时后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数研究证明早期治疗疗效更为肯定。

(1)应用指征

1)推荐使用①凡实验室病原学确认或高度怀疑流感、且有发生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不论基础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状态以及流感病情严重程度,都应当在发病48小时内给予治疗。②实验室确认或高度怀疑流感以及需要住院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不论基础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状态,如果发病48小时后标本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亦推荐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2)考虑使用①临床怀疑流感存在并发症高危因素、发病>48小时病情没有改善和48小时后标本检测阳性的成人和儿童流感门诊患者。②临床高度怀疑或实验室确认流感、没有并发症危险因素、发病48小时的患者也可以从抗病毒治疗获益,但其安全性和疗效尚无前瞻性研究评价。

(2)具体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用机制是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细胞释放和入侵邻近细胞,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对甲、乙型流感均具活性。在我国上市的有两个品

种,即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能有效缓解流感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节省医疗费用,并有可能降低某些人群的病死率,特别是在发病48小时内早期使用。

奥司他韦为口服剂型,批准用于>1岁儿童和成人,5岁(英国)或7岁(美国)儿童和成人,对照研究证明它与奥司他韦疗效没有差别。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对有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慎重,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2)M2离子通道阻滞剂阻断流感病毒M2蛋白的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但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两个品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度头痛等,多见于金刚烷胺;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大多比较轻微,停药后可迅速消失。此两种药物易发生耐药

3)儿童用药剂量与成人不同疗程相同。在紧急情况下,对于大于3个月婴儿可以使用奥司他韦。即使时间超过48小时,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3)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主要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治疗并发症。

(4)合理应用有关药物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于流感病毒的治疗,抗生素是没有作用的,因此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迹象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抗生素,否则易引起二重感染或耐药菌的产生。存在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由于发热是流感突出的症状,解热剂阿司匹林的应用又可招致瑞氏综合征的发生,所以在处理流感患者发热时易选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大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

预后

流感病程呈自限性,无并发症的患者通常5~10天可自愈。但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预防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机构内暴发流行的防控:当流感已在社区流行时,同一机构内如在72小时内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就应警惕,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一旦确诊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或居家休养,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减少与他人接触。当确认为机构内暴发后,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医院内感染暴发时,有关隔离防护等措施应参照相关技术指南

的规定来执行。

9.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优先接种人群:

(1)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①6~59月龄婴幼儿。②≥60岁老人。③患慢性呼吸道病、心血管病、肾病、肝病、血液病、代谢性等疾病的成人和儿童。④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儿童。⑤生活不能自理者和因神经系统疾患等自主排痰困难有上呼吸道分泌物等误吸风险者。⑥长期居住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者。⑦妊娠期妇女及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

⑧18岁以下青少年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

(2)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播给高危人群的人员①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人员。②敬老院、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工作人员。③患流感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人群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3)禁忌者①对卵蛋白或任何疫苗过敏者。②中、重度急性发热者。③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者。④医师认为其他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者。

(4)接种方法和时机①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仅接种1剂的6月龄~9岁儿童应接种2剂,间隔4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1剂。其他人群每年1剂。②接种途径为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建议婴幼儿选择大腿外侧肌肉注射。③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10月前开始接种。

10.抗病毒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应选择对流行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药物,疗程应由医师决定,一般1~2周。对于那些虽已接种疫苗但因各种原因导致免疫抑制,预计难于获得有效免疫效果者,是否要追加抗病毒药物预防及投药时机、疗程、剂量等也应由医师来做出判断。

(1)中医预防: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①儿童、青壮年,身体强壮者可用下方: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生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副,连服5天。②老年体弱者可用下方:党参、苏叶、荆芥,水煎服,每日一副,连服5天。

(2)饮食注意:患流感后,宜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应注意多饮水,以白开水为主。禁吃咸食:食用咸食后易使致病部位黏膜收缩,加重鼻塞。咽喉不适等症状。而且过咸的食物容易生痰,刺激局部引起咳嗽加剧。禁食甜、腻食物:甜味能助湿,而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故感冒患者应忌食各类糖果、饮料、肥肉等。禁食辛热食物:辛热食物易伤气灼津,助火生痰,使痰不易咳出,故感冒患者不宜食用,尤其葱一定要少吃。不宜吃烧烤煎炸的食物:此类食物气味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易导致黏膜收缩,使病情加重,而且也不易消化。同时还应忌烟酒。

护理

对于住院的流感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发热期应嘱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定期监测体温,给予服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中成药类或抗病毒药类;

2.对全身酸痛或头痛明显者,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必要时给予服用解热镇痛剂类药物;

3.伴有肺部炎症或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困难或发绀者应取半卧位,给予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支持治疗,注意维护心血

管功能,中毒症状明显可采用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或激素治疗;

4对病人可按呼吸道隔离至热退后48小时,室内要加强通风,对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对食具、用具及衣服可采用煮沸或日光暴晒等方法消毒。

一般单纯性流感可不住院,可按照以下几方面进行家庭护理:①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以防止飞沫传播;②要求房间通风良好,并定时用食醋熏蒸消毒空气,照料病人时应戴口罩,对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物(如咳出的痰等)应进行消毒;③对有高热者应指导家属运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和正确使用退热药物;④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减轻中毒症状和缩短病程;

⑤如有高热不退、咳嗽、脓痰、呼吸困难等应及时送医院。

冬季预防流感健康知识讲座

冬季预防流感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 地点:村卫生室 内容:流感知识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流感发病率很高。流感和感冒一字之差,危害却严重得多。特别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来说,在冬季如何预防流感更应值得注意。 流感危害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全世界平均每年每10名成人中就有1人、每3名儿童中就有1人感染流感。1918年-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导致了2000-4000万人的死亡。而1957年-1958年爆发的亚洲流感和1968年-1969年爆发的香港流感,也造成全球超过100万人丧失生命。 流感的威胁在于其快速传播能力和病死率。普通感冒以鼻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有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表现,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而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 流感的总体特点是突然暴发,传染性强,典型表现是急起高热,乏力,肌肉酸痛,咽部干痛。临床表现特点是感染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少数病人还可伴有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高危人群更需谨慎 对于患有哮喘、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流感十分危险。因为流感病毒与气道慢性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道感染更加严重,而感染引起的炎症可同时加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形成恶性循环,升高慢性呼吸系统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最新版(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讲稿

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讲稿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 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 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 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 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较高。 二、流感如何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 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 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 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避免飞沫污染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 ,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 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五)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卫生部制定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已刊登在卫生部官方网站。 三、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的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一般来说,年龄在6 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以下人群推荐接种: 1、60 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 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四、什么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区分感冒类型 流行性感冒区分感冒类型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流感”与“感冒” “流感”不是流行起来的“感冒”,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流感influenza”,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 “感冒common cold”,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除了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和急性气管炎等疾病。 2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 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2.表现 (1)单纯型流感: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肺炎型流感: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流感: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4)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5)特殊人群流感:临床表现①儿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②老年人流感:65岁以上流感患者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③妊娠妇女流感: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④免疫缺陷人群流感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病死率高。 3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预防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 ,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 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 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 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 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 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 )。甲型流感病 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 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Brisbane/10/2006(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 名法和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无亚型划分。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所有亚型包括16种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鸟类特别是在水禽中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如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目前为止,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的自然宿主。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可以感染猪。流感病毒很容易被紫外线和加热灭活,通常56 C 30min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在pH 值v 5或>9,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 第二章流行病学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国家流感中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e1546026.html, )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 一、概况 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发病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二、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婴幼儿流感以及人H5N1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 三、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 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流行性感冒临床

流行性感冒临床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流行性感冒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ICD-10:J1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编撰专家组,2011年版),流感流行或非流行时期出现发热伴上呼吸道症状或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具有以下1种或1种以上病原学检测阳性的患者,可以确诊为流感: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实时RT-PCR和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3)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4)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住院治疗标准:①妊娠中晚期妇女;②基础疾病明显加重;③符合重症流感诊断标准;④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2)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3)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1.101流行性感冒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生化检查(含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电解质等)、血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3)病原学相关检查:鼻、咽拭子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病毒抗体检测(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对照);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气分析、胸部CT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医院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及表单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 一、流行性感冒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感冒(ICD-10:J1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编撰专家组,2011年版),流感流行或非流行时期出现发热伴上呼吸道症状或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具有以下1种或1种以上病原学检测阳性的患者,可以确诊为流感: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实时RT-PCR和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3)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4)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

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住院治疗标准:①妊娠中晚期妇女;②基础疾病明显加重;③符合重症流感诊断标准;④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2)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3)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1.101流行性感冒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生化检查(含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电解质等)、血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3)病原学相关检查:鼻、咽拭子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分离培

流感防治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姓名:分数:一、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关于流感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BCDE) A.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B.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C.某一时期的流行多由单一血清型引起 D.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 脏器衰竭而死亡 E.咳嗽明显,食欲减退,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2.下列哪些是典型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ABCD) A.突起畏寒、寒战和高热 B.全身酸痛明显,尤以背部和腿部最为明显 C.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可有咽喉刺痛、胸骨下烧灼感、干咳 E.头疼及中毒症状明显 3.关于流感患者的肺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E) A.流感病毒本身可引起病毒性肺炎 B.病程中若持续或反复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提示可能并发细菌性肺 炎 C.并存慢性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迅速致死

D.都必须尽早应用抗生素 E.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 4.流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ABCDE) A.伤寒、麻疹 B.肺炎支原体肺炎 C.钩端螺旋体病 D.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 E.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流脑的早期 5.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ABCDE) A.呼吸衰竭; B.急性坏死性脑病; C.脓毒性休克; D.多脏器功能不全; E.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 A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B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C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2.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 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征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蛋白 D、多聚RNA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细胞 B、豚鼠 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 D、鸡胚和Hela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流行性感冒最新版本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医院门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被列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秋冬季节高发。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发病原因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其中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此外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的现象。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流行特征 ①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常沿交通线传播。通常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率。②流行规律:通常为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③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临床表现 潜伏期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前言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张明利 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剧,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是在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死率高达60%以上。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为进一步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我国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进展、可指导实际临床工作的诊疗指南。因此,卫生部组织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中医、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专家,

在总结我国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本《指南》主要涵盖了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最新的综合性信息,以指导提高我国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 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1法想向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

预防流感知识讲座

预防流感知识讲座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度,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伴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要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什么是禽流感? 什么是H7N9禽流感?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A)、乙、丙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目前出现的病人,是全球首次报告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经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结果,未提示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 3、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度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

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4、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5、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播人的能力。 6、如何预防H7N9流感? 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的疫苗。市民预防禽流感,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也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不购买无卫生检疫的活禽。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3)买回家的禽类制品要洗净,烧熟后方可食用,加工时要注意手部是否有伤口,如有伤口应带橡皮手套操作。(4)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5)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发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

(完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 冬去春来,冷暖不定。季节更替,气温骤变,使人免疫与防御功能下降,呼吸道抵抗力下降,人们常易患流行性感冒,应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病毒、尤以甲型,极易变异,往往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及咽部充血;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流涕、流泪、可有腹泻、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应如何防治? (1).避免接触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均可能传播流感。早期发现和迅速

诊断流感,应及时上报、隔离和治疗患者,减少传播,降低发病率,控制流行。 (2).切断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分泌物中,咳嗽、说话、喷嚏时散播至空气中,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要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注意洗脸、洗手、漱口等。 (3).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可通过疫苗、药物预防等。 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由于一般抗病毒药对流感疗效不佳,故预防胜于治疗,这对幼儿及老人尤为重要。流感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增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应加强锻炼,营养膳食。 2、通风是最好的消毒方法,因此居室、办公室要经常通风透气。 3、为避免传播感染,应尽量少到人群集聚的公共场,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需注意通风。 4、注意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外感风寒。 5、及时医治易诱发流感的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肠寄生虫症等病,以防双重感染。 6、保护重点人群,如抵抗力本来就较差的老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治疗体会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5-04-09T14:59:28.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陈世珍 [导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陈世珍 (黑龙江省农垦哈尔滨管理局青年农场医院 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14年11月~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流行性感冒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39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运用合适的方法,流感的症状能迅速得到改善,疗效显著。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175-0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近年来禽流感病毒H5N1连续在亚洲多个国家造成人类感染,形成了对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同时也一再提醒人们,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随时可能发生[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1月~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流行感冒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1岁~69岁;患者有畏寒、发热,四肢疼痛、头昏、头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咽痛、有少量黏液痰等症状。 1.2方法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避免传染他人。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可对症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1~2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抗流感病毒化学治疗药物现有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两类,前者包括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 (rimantadine);后者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 1.2.1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活性,抑制其在细胞内的复制。在发病24~48小时内使用,可减轻发热和全身症状,减少病毒排出,防止病毒扩散。金刚烷胺在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酌情减少用量,并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必要时停药。血透对金刚烷胺清除的影响不大。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金刚乙胺应减为100mg/d;对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监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其发生率金刚烷胺高于金刚乙胺;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这些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 1.2.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1.2.2.1用法和剂量:奥司他韦为成人75mg,每天2次,连服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儿童1岁以内不推荐使用。扎那米韦为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剂量均为每次吸入10mg,每天2次,连用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12.2.2不良反应: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少,一般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有腹痛、头痛、头晕、失眠、咳嗽、乏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扎那米韦吸入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咽部不适、眩晕、鼻出血等[2]。个别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后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和肺功能恶化。 1.2.2.3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扎那米韦的吸入剂量。对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奥司他韦减量至75mg,每天1次。需要注意的是:因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两型流感病毒均有效且耐药发生率低,不会引起支气管痉挛,而M2阻滞剂都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且在美国耐药率较高,因此美国目前推荐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仅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只有有证据表明流行的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敏感才用于治疗和预防流感。对于那些非卧床的流感患者,早期吸入扎那米韦或口服奥司他韦能够降低发生下呼吸道并发症的可能性。另外自2004年以来,绝大多数H5N1病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而对金刚胺类耐药,因此确诊为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推荐用奥司他韦治疗。 1.2.3并发症的治疗,肺炎型流感尤其重症患者往往有严重呼吸窘迫、缺氧,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给予患者氧疗,必要时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于中毒型或胃肠型流感患者,应注意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2.结果 39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未出现死亡病例。 3.讨论 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切断传染链,终止流感流行。流行期间减少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接触者应戴口罩。目前接种流感病毒疫苗是当今预防流感疾病发生、流行的最有效手段。当疫苗和流行病毒抗原匹配良好时,流感疫苗在<65岁的健康人群中可预防70%~90%的疾病发生。由于免疫系统对接种疫苗需要6~8周才起反应,所以疫苗必须在流感季节到来之前接种,最佳时间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所以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后人体可产生免疫力,但对新的变异病毒株无保护作用。因此在每年流感疫苗生产之前,都要根据当时所流行病毒的抗原变化来调整疫苗的组成,以求最大的保护效果。流感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至今对于病毒快速有效的减毒方法和准确的减毒标准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减毒疫苗仍不能广泛应用。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流感病毒疫苗以纯化、多价的灭活疫苗为主[3]。流感疫苗和抗病毒剂使用指南推荐,每年接受一次流感疫苗接种的人员包括:学龄儿童;6个月至4岁的儿童;50岁以上的成年人;6个月至18岁的高危Reye综合征(因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将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慢性肺炎(包括哮喘)患者;心脏血管(高血压除外)疾病患者,肾、肝、血液或代谢疾病(包括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人员;在某些条件下危及呼吸功能人员;居住在养老院的人员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人员;卫生保健人员;接触年龄小于5岁和年龄大于50岁的健康人员和爱心志愿者(特别是接触小于6个月婴儿的人员);感染流感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的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部位疼痛,偶见发热和全身不适,大多可自行恢复。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参考文献 [1] 陆权.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4-86. [2] 黄琦芸,印杰,吴伟洁,吕迁洲.流行性感冒预防和治疗方法的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7):436-440. [3] 王淑媛.浅谈流行性感冒的针灸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3):205-206.

流行性感冒的护理及预防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79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流行性感冒的护理及预防 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流行性感冒的护理及预防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流行性感冒的护理及预防 班级:0709班 时间:20xx年3月18日(第四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流感的危害性 2、了解流感的特点 3、掌握流感的来源 4、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预防 二、教学重点:了解流感,流感的护理和预防 三、教学难点:流感的护理和预防

四、教学过程: (一)案例引导 香港、东莞、深圳等地区流感盛行,据不完全统计,造成3起因流感死亡引发了严重的事故。 惠东地区饭合小学校园内发生短时间20多个学生因感冒不能上学,虽然没有确认为是不是流感,但只要是在3天内引发这么多的病例,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 案例导读:(1)为什么流感会致命? 很多人以为流感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於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後果十分严重。 中医学上称这情况为「外感存里」,症状是经常

242.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感冒患者(ICD-10:J1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卫生部,,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1.发病前7天内与传染期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或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流感流行的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2.出现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等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 和RT-PCR方法); (2)分离到流感病毒; (3)双份血清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卫生部,,2013)。

1.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 3.对高热、头痛者给予解热止痛等对症治疗。 4.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流行性感冒ICD-10:J11-101诊断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生化: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 (3)流感病毒抗原检查、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4)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心肌酶同工酶、血乳酸、BNP、血培养、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胸部CT。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流行性感冒考试试题

、、填空题(每题3分) 1.流感轻症中医治疗风热犯卫证方剂是()。 2.流感重症中医治疗毒热壅肺证方剂是()。 3.流感恢复期中医治疗方剂()。 4.流感轻症热毒袭肺证伴有便秘加(),或伴有持续高热加()、()。 5.流感毒热壅肺证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应加()、() 二、单选题(每题2分) 1.流行性感冒:() A.起病缓慢 B.非自限性 C.可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D.孕妇不发生重症流感 2.流感病毒:() A.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 B.甲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 C.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 D.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不敏感 3.流行性感冒:() A.受感染动物不可能成为传染源。 B.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 C.因为是呼吸道传播疾病,所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不引起流感。 D.老年人、婴幼儿易感,其他人不易感。 4.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 A.突然发病 B.5-7 C.10天 D.1-7天,多为2-4天 5.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 A.主要表现为低热、头痛、肌痛 B.体温可达39-40度 C.不会出现呕吐、腹痛、腹痛 D.3-4天体温逐渐消退,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月 6.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监管的传染病

7.发现流行性感冒感病例,多长时间报告传染病卡() A.2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36小时 8.流行性感冒的主要传染源() A.流感患者 B.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C.隐性感染者 D.易感者 9.流行性感冒主要经()途径传播 A.空气传播 B.飞沫传播 C.空气和飞沫传播 D.呼吸道传播 10.门诊医生诊疗时,需佩戴()类型口罩。 A.外科口罩 B.一次性口罩 C.N95口罩 D.棉布口罩 11.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B.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C.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12.流行性感冒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血凝抑制试验 13.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下列不符合的是()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合并症多见 14.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15.流感的传播途径错误的是() A.飞沫传播 B.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传播 C.接触病毒污染物 D.血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