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库_以及详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库_以及详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 B.全局性C.基础性 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判断(×)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判断(×)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关于河南教师考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问题解答十三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关于河南教师考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问题解答十三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关于河南教师考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问题解答十三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内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其中的重要内容。

49、智力包括哪些内容,核心是什么?
答: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50、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包括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化、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51、简要说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答:(1)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2)课程的综合。

(3)注重学生体验,注重知识更新。

(4)突出学习方式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5)评价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2、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观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本文由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河南教师资格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第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请就“课程结构”相关内容谈谈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进步性。

答: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涉及的问题,从纵向来看,即怎样依照党的教育分针和素质教育理念来设计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其管理职责的分配,以确保每一个儿童都享有学习的权利;从横向来看,即在每一个教育阶段怎样有计划地安排儿童的学习机会以及基本标准,以利于每一位儿童的全面的、均衡发展。

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十二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十二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十二
46、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选择教法?
答: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

教学方法是多因素构成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如何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为此应做到:
(1)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2)教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3)教法要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47、做为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1)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

(2)良好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3)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答:(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交替训练发散性思维和幅合性思维。

(3)鼓励知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4)引导学生向具有创造性的人学习。

(5)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造潜力的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析

新课程理论试题目录:1、教学改革要实现哪五个转变:2、课堂结构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3 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五观念4、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请你描述一下教师的新角色5、教学改革要实现哪五个转变?6、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五个观念7、简答树立现代五大教育理念。

8、如何判断教改课与传统课?9、在课程改革中,结合本学科谈谈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1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11、. 现代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12、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关系13 结合学科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14 教学模式15、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16、教师的作用17、:教育当前急需改革的内容18、分层教学在学科中的运教育当前急需改革的内容用19、如何帮教教育学生20、如何教育双重性格学生21、怎样表扬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22、应该如何表扬孩子呢?23、创新教育的内容24、什么是素质教育?2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什么?26、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27、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28、怎样钻研理解教材?29、怎样研究学生?30、怎样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课堂?31、如何研究教材?32、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那些方面?33、怎样让表扬恰到好处?34、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35、为什么不能单靠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36、新课程改革要体现怎样的学习精神?37、结合本学科,谈谈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学原则38、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哪些训练?39、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课40、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41、在教育教学中,“交往的教育”有哪些?42、课堂教学怎样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43、课堂结构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44、当代教法改革的几条基本原则:45、评价一节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标准:46、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47、调节教学的几条原则:48、“四让”教学法:49、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五种关系:50、怎样备课?5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52、为什么大纲改成课程标准?53、简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5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在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研究,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以及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其中,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确保均衡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有所突破,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以及___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课程决策的方针是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以及建立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需要对课程类型进行价值厘定,包括学科课程、经验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隐性课程、显现课程,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包括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发现,学科课程和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和选修课程较少,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而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

因此,需要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四、对原有的课程结构的调整:为了优化课程内容,我们需要进行以下调整: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优化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包括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2、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包括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推进自我、自然、社会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3、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包括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与经验、形成自我、社会、自然的整体认识、发展责任感、获得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态度、发展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遵循的原则包括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体现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5、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遵循的原则包括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处理学校统筹规划与过程展开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课内与课外时间的集合使用、整合校内外课程、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把信息技术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整合起来;6、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包括整体观、多元化和过程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受教育者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常常做他极不愿意做的事的人, 受教育者是常常做他极不愿意做的事的人 , 最需要睡眠 可往往睡眠最不足的群体;对老师必恭必敬中, 可往往睡眠最不足的群体 ; 对老师必恭必敬中 , 又想方设法 给老师找茬;高喊“高分未必高才”, 又整日为高分而废寝 给老师找茬; 高喊“ 高分未必高才” 忘食;还没有上岗,却整日被灌输下岗危机的人; 忘食 ; 还没有上岗 , 却整日被灌输下岗危机的人 ; 考试后发 誓一定要争分夺秒好好学习,一周后照玩不误的人; 誓一定要争分夺秒好好学习 , 一周后照玩不误的人 ; 最不为 生活苦恼却整日说生活怎么这么苦、这么累的人; 生活苦恼却整日说生活怎么这么苦 、 这么累的人 ; 苦学时觉 得对不起自己,玩的时候又有极大负债心理的人。 得对不起自己,玩的时候又有极大负债心理的人。
(三)我县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思想需进一步端正 办学思想需进一步端正 2.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3.现有评价制度不适应改革 现有评价制度不适应改革 4.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5.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6.课程改革发展不均衡 课程改革发展不均衡 7.德育工作成效不大 德育工
(二)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不公平 发展不均衡 应试教育 评价制度错误导向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基本境遇
● ● ● ●
学校是什么? 学校是什么? 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什么? 教科书是什么? 教科书是什么?
学校是什么
学校是鸟笼,是学知识的地方,是不许乱玩的地方; 学校是鸟笼,是学知识的地方,是不许乱玩的地方;是 爸妈管不到的地方,是整天担惊受怕的地方, 爸妈管不到的地方,是整天担惊受怕的地方,是冷酷无情的 场所;学校是监狱,是强调循规蹈矩的地方,是受罪的地方, 场所; 学校是监狱, 是强调循规蹈矩的地方, 是受罪的地方, 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学校是满汉全席上的一道菜, 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学校是满汉全席上的一道菜, 在教 育学生做人道理的同时,又在内部上演着人性的丑恶, 育学生做人道理的同时,又在内部上演着人性的丑恶, 对内 一套,对外一套,一面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一套,对外一套,一面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一面又制定 各种框框约束他们; 各种框框约束他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面将对其要点进行归纳解读。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那就是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具体目标包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十六_中教育甘肃分校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十六_中教育甘肃分校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内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其中的重要内容。

64、请你谈谈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答: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65、什么是成长记录袋?谈谈应该如何运用?
答:成长记录袋,也被翻译成档案袋。

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依次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66、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1、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2、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67、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答: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本文由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
国家公务员群10250107 | 政法干警群82235558 | 银行考试群31492720 | 事业单位群123780564 | 农信社群16195507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2013年,中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教育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基于此,教育目标需要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设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点是学科设置的优化和调整。

传统教育课程结构偏重语文、数学和英语,而其他学科的地位相对较低。

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减负增效,注重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学科,如科技、艺术和体育。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改革纲要中,鼓励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

此外,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互联网等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改革纲要要求引入学科素养评价,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纲要对教育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配合,共同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字数:361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和答案解析[1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和答案解析[1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判断(×)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旨在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纲要于20xx年正式实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下面是对该纲要的简答题回答。

问题1:请简要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背景和目标。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率较高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而制定的。

这一改革纲要的目标是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问题2:该纲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1. 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素质教育导向,建立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 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深化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3. 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5. 注重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6. 个性发展与终身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终身学习的兴趣和需求。

7. 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推动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兼顾学科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8.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问题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第三,教师需要重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个性发展与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__考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__考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六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六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
80问六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内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其中的重要内容。

22、阐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
答: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验得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精神、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

3.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

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并不适应这项工作。

23、谈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答: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4、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河南教师资格网/。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五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五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五19、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答: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20、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答: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5)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1、简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答:(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3).学生是独特的人;(4)学生是完整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②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5).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七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七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七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内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其中的重要内容。

25、本次课程改革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师生情感关系?
答: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26、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

27、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哪两种,请具体谈一谈?
答: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28、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山西事业单位微信号:shxsydw】
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29、谈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的理解。

答: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关于河南教师考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问题解答十二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关于河南教师考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问题解答十二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关于河南教师考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问题解答十二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内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其中的重要内容。

46、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选择教法?
答: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

教学方法是多因素构成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如何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为此应做到:
(1)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2)教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3)教法要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47、做为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1)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

(2)良好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3)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答:(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交替训练发散性思维和幅合性思维。

(3)鼓励知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4)引导学生向具有创造性的人学习。

(5)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造潜力的学生。

本文由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
河南教师资格网/。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12)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12)

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12)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内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其中的重要内容。

4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答:(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交替训练发散性思维和幅合性思维。

(3)鼓励知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4)引导学生向具有创造性的人学习。

(5)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造潜力的学生。

46、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答:①注意成员搭配;②培养合作学习习惯;③把握恰当时机;④转换教师角色,指导、参与合作。

47、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
答: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8、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①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②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原则;
⑤直观性原则;⑥循序渐进原则;⑦巩固性原则;⑧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简答题(1)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体现在哪里?答: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

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具体如下:(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

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是什么?答:《纲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1)整体性。

立足与人的个性的整体,立足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

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4)生成性。

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开展,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

认识经验不段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5)自主性。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的结果呈现形式。

3.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答:“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教学是集体化,高密度,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

教学是多重的网状关系,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体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语言教学。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4.什么是“有效教学”?答:“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

5.“有效教学”所倡导的理念是什么?答:(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教学也是套策略。

(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6.“有效教学”的策略是什么?答:(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

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2)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3)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评价不等于考试、测验。

7.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答: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1)了解学生: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学校建立学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库(“档案袋”),有共同的学习方式或有互补学习方式的学生合作学习;(2)从事项目学习或研究:智力展示、专题作业。

(学生智力特征,作品质量、交流、师生一同反思),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心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思路。

8.如何理解“教育与生活”?答:(1)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

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3)生活是现实的,具体人的生活,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生活,致力于完整人的发展;(4)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也不能还原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9.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

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C.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D.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E.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F.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G.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H.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I.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J.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K.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13.列举“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答:(1)当学生有兴趣时;(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6)当学生能自有参与探究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他们学得最好。

1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什么?答:(1)考试科目成绩与考试外的学习(2)知识与技能(3)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4)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5)学生的需要(6)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7)学生学习的自主性(8)学生的尊严1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答:(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道,旨在促进发展;(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具体的理念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自评互评)、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关注成绩,而且关注创新实践能力等)、评价过程动态化(关注结果,尤其是过程,成长记录袋)16.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答: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17、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答: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8、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

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第四,结合教学实践。

19、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答:要点: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20、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答: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5)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变化: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⑵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⑶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⑷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