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导论笔记-全!
自考护理学导论复习重点笔记

自考护理学导论复习重点笔记护理学导论复重点第一章:绪论护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始于19世纪中叶,XXX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XXX”,标志着护理专业化的开始。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1.健康和安适的概念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的安适状态。
它涉及多个方面,体现了将个体思维行使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整人的思想。
健康还将个体置于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大环境中,充分认识了个体的健康状态受环境中一切与其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影响。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健康可以有不同水平。
健康与人类生产性和创造性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而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安适是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主观感受,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存在不同的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
安适的组成包括生理安适、社会安适、情感安适、智能安适和精神安适。
2.影响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种族和性别。
二)心理因素:包括身心交互作用和自我概念。
三)环境因素。
四)生活方式。
五)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卫生保健系统、职业情况、社会治安和交通事故以及文化教育背景。
3.疾病和患病的概念疾病指机体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辞海对疾病的定义是: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有特定表现的病理过程。
生物学的疾病定义是:疾病是细胞、器官或组织损伤的结果;疾病是生物学的变量,是机体的功能、结构和形态偏离了正常状态;疾病是机体内环境动态平衡的紊乱。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疾病是指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能力的改变。
哲学的观点认为,疾病是机体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过程,或时机体应付有害因子作用的过程,如免疫性疾病、器官功能不全、休克、肿瘤和水肿。
患病是个体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良好体验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护理教育导论-考点汇总

红色下划线:单选蓝色字体:多选红线下划+括号:填空名词解释:红色字问答与论述题:红色字1、护理学院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教育学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
教育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而作为研究教育实践经验、分析教育现象、提示教育规律的教育科学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3、教育学的思想萌芽在古希腊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3、19世纪德国的大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包含了相对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使得教育学成为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
3、17世纪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提出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开始从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
4、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的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体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4、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4、任何教育活动都有4个基本要素,这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5、护理教育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
13、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护校创立了(“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5、凡是护理教学过程都包括以下3对基本矛盾:①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③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5、护理教学过程是护理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护士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过程。
5、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1)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普通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理论宽厚、技术精深、涉及学科前沿、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与创造能力。
(2)高等教育按不同的水平层次与学科内容设置校系专业,并有各层次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办学要求,根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制定各自的教学计划。
护理教育导论笔记-全!

附率:记得快,忘得也快
③效果率: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建立的联结受反应效果的影响
5、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主要观点:强化
+概念:是指有机体的自发性行为出现后得到刺激和强化,从而不断重复此自发性行为的现象
②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夸美扭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系统化(1806)
③科学教育学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
④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
●有关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
1、社会角度:(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综合)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个人角度
(二)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的目标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四)教学:1、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教师行为和辅助教师行为
2、本质:是一种教育/交往/认知活动
2、现代教育
⑴特点: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具有普及型③形式多样化④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实用性,教育手段现代化⑤教育制度逐渐完善
⑵基础:现代科学技术
(三)教育学及其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四个阶段:
①教育学萌芽阶段:我国古代《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护理教育导论
第一节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
护理教育导论3005学习参考资料

【护理教育导论】(3005)学习参考资料第一章绪论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通过感化、启发、引导个体使其得到发展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新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古代的《学记》。
3.目前公认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4.护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5.护理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6.护理教育的特点是:①护理专业性强,任务明确②教育内容集中统一③教学组织与方法多样7.护理高等教育是从1909年开始的,最早开设护理学士教育的学校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9.护理教育的的要素有护理教育者、护理教育的受教育者、护理教育内容、护理教育手段。
10.1888年,在中国福州建立第一所护士学校的女士是约翰逊。
11.“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是赫尔巴特。
12.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活动被称为护理教育。
13标志着护理成为一门科学专业的事件是南丁格尔建立圣托马斯护校。
14.1983年在我国率先招收首届学士学位本科护理学生的学校是天津医学院。
15.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
16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学位类别有学士、硕士、博士。
17.1860年南定格尔在英国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1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①感知教材②巩固知识③运用阶段19.教育的基本要素为:①受教育者②教育内容③教育手段④教育者20.护理专业教育的层次体系结构是中等护理专科教育、高等护理专科教育、护理继续教育。
21.护理教育的非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
22.简述护理教学原则。
护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护理教育目的、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自考03005护理教育导论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笔记

03005 护理教育导论(新版)笔记依据教材《护理教育导论》(2011年版)郑修霞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理教育基础理论第三章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第四章护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五章护理临床教学第六章护理教学评估与评价单项选择题1.1.下列关于教育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D】A.教育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B.教育起源于劳动C.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才产生1.2.关于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与下列哪项无关【D】A.社会出现剩余产品、脑体分工B.生产活动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和技能C.文字及相关文化工具的出现D.社会进入封建社会1.3.有关现代教育的叙述,错误的是【B】A.工业革命促进现代教育的产生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C.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D.形式多样化1.4.护理教育科学研究的范畴不包括【C】A.护理教育的概念B.护理教育的科学规律C.护理教育的特点D.护理教育的逻辑体系多项选择题1.1.原始状态的教育【BDE】A.已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B.没有从政治、宗教、艺术活动中分离出来C.已有专职从事教育的人员D.没有阶级性E.用口头的形式传授技能和经验1.2.新教育质量观【ABE】A.强调全面质量B.强调基础和提出新基础观C.重点培养竞争D.强调教育的统一性E.强调能力和提出新能力观1.3.在目前新的医学模式下,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护理教育有【BCDE】A.中专护理教育B.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C.高等护理专科教育D.高等护理本科教育E.护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2.1.能增强刺激与反应联结的措施有【AB】A.增加练习次数B.缩短两次练习的间隔时间C.延长两次练习的间隔时间D.减少练习次数E.当不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强迫其做出反应2.2.桑代克的动物实验中,猫在迷箱内的表现有【ABCE】A.最初做出各种各样盲目的动作B.发现了正确的反应C.不适宜反应逐渐减少,有效反应逐渐增多D.有效反应逐渐增多,不适宜反应不变E.最后正确反应保留下来填空题完整版请联系QQ12731145681.1.以教育在历史进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不同特征为标志,可以将教育的发展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基本阶段。
中专护理导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章:护理学概述一、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的一门学科。
护理学不仅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多个领域。
二、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护理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由南丁格尔创立。
2. 发展:20世纪以来,护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三、护理学的特点1. 服务性:护理学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2. 严谨性:护理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严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3. 综合性:护理学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整体护理理论整体护理理论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连续、协调的护理。
二、系统论系统论认为,护理学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
护理学的研究应从系统角度出发,探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
通过护理程序,护士能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四、健康促进理论健康促进理论强调健康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护理学应关注健康促进,帮助患者实现健康目标。
第三章:护理学的基本知识一、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基础学科,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的学科,了解病理学知识有助于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三、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护士需要掌握药理学知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四、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了解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护士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提高护理质量。
五、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学科,了解社会学知识有助于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护理_教育导论自考重点

.1 / 9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广义的教育是指对人从生到死全部感化的总和。
<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的和自发感化的总和。
>2.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3.教育的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
4.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5.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即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包括成人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6.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的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7.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8.中等专业教育是继初等教育之后的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专门教育。
9.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泛指全部高级中等教育后的专门教育。
它包括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10.护理教育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
"11.护理教学原则是根据护理教育目的、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观察法是护理教育研究人员对护理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从自然发生的现象中探索事实材料2.文献法是通过收集并阅读大量有关护理教育方面的文件、资料、图书、作业、试卷等,经过综合分析,全面准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得出研究结论和报告3.统计法是对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所得到的大量数据迸行统计处理,以便对研究的护理教育问题做出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4.个案研究法是指针对护理教育某一具体问题或单个研究对象进行深人仔细研究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教育基本原理与护理教育1.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可写成公式S<刺激>——R<反应行为>。
2·操作性行为没有已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行为,因而操作性行为亦称为自发性行为,可写成公式R<反应行为>——S<刺激>。
护理教育导论重点03005

护理教育导论重点03005第一章绪论1、教育的产生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2、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产生于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前半叶。
我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成为一门较系统的学科----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3、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
5、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教育内容: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6、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7、护理教育: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
护理教育是一种培养护理人才的专业教育活动。
(基本任务)8、我国护理教育可分为护理研究生教育、护理本科教育、护理专科教育和中专护理教育4个层次。
9、1988年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成立第一所护士学校;10、1860年南丁格尔创立了圣托马斯护理学校。
11、今后护理教育的发展:完善护理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12、护理教育学的教学内容(1)护理教育理论的发展(2)护理教育的基本原理(3)护理教学理论(4)护理教育资源配置理论或护理教育的组织管理13、护理教育的任务(1)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2)开展护理学专业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3)发展社会服务项目14、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按照研究中能否控制变量来划分,可分成实验方法和非实验方法:护理教育的研究方法多为非实验方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文献法 D.比较法 E.统计法 F.个案研究法第二章护理教育导论基础1、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等。
护理学导论笔记

护理学导论笔记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涵盖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理论体系、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护理学导论的笔记要点:
1.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旨在提供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支持和照顾。
2.护理学的历史背景: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中世纪的修女护理、工业革命时期的医院护理、以及现代的多元化护理实践。
3.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基本护理理论、发展护理理论和应用护理理论。
这些理论为护理实践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4.护理专业角色:护士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角色,他们承担着照顾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的重要职责。
此外,还有其他的护理专业角色,如助理护士、护理师等。
5.护理实践的领域:护理实践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成人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精神护理和残障护理等。
6.护理伦理与法律:护士在实践中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定,以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7.护理教育与培训:为了成为合格的护士,需要接受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8.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护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人性化护理、整体护理、社区
护理和跨学科合作等。
以上是一些关于护理学导论的笔记要点,可以帮助您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护理教育学》全章节知识点汇总

《护理教育学》全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导论1、教育的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education):狭义上专指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本质: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功能: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学的概念和发展教育学(pedagogy):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发展阶段:(1)早期:《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学专著(2)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确立了班级授课制;1809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以心理学、伦理学为学科基础,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和教学阶段理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与社会发展(熟悉框架)(1)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社会物质生产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具有促进作用;性质为社会物质生产是教育的基础并起决定性作用(2)教育与社会政治: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性质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传播和普及文化;性质为文化与教育关系是相互部分包含,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的内涵及作用(1)遗传因素:指通过某些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
作用: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2)个体后天因素:个体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特征。
作用:个体后天因素赋予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3)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作用:社会环境是使人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基本条件。
(4)个体实践活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都要通过个体实践活动来实现。
作用:个体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护理教育导论笔记-全!

@护理教育导论第一节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①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②教育起源于劳动③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的发展:两个阶段1、古代教育①原始状态教育:(特点)生活化、无文字*②古代学校教育:(三个条件)脑体分工、人们经验技能积累、文字及相关文化的出现2、现代教育⑴特点: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具有普及型③形式多样化④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实用性,教育手段现代化⑤教育制度逐渐完善⑵基础:现代科学技术(三)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四个阶段:①教育学萌芽阶段:我国古代《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②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夸美扭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系统化(1806)③科学教育学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④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有关教育的基本概念(一)教育1、社会角度:(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综合)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个人角度(二)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的目标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四)教学:1、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教师行为和辅助教师行为2、本质:是一种教育/交往/认知活动3、当代教学的新观念:①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②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③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改变④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⑤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⑥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改变●护理教育: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1、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教育现象,揭示护理教育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护理教育理论,从而科学的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更好的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为人类健康服务2、护理教育学范畴:)概念、科学规矩、逻辑体系3.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①护理教育是以培养各层次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的②护理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复杂③护理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整体性④护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复杂性⑤教学管理的双向性4、影响护理教育发展趋势的因素:①护理学科的发展②现代教育的发展③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节 1、中国护理历史:①1887年美国护士麦克尼奇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了护士训练班(中国近代护理的开端)②1888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③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联合5所私立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④1934年,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⑤1950年8月中等护理教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主体,学制3年⑥1983年,天津医学院建立护理系,并开始正式招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⑦1990年12月,硕士教育项目;2003年博士生培养⑧1909年中华护士会在江西正式成立;1922年中华护士会加入国际护理协会;1937年中华护士会更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为‘中华护理学会’2、国外:①1860年,南丁格尔在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近代护理学校②美国学士学位项目始于1919年;1932年进行硕士研究生项目;1933年博士项目第二章护理教育基础理论●行为主义理论1、创始人:华生(20世纪初)>2、代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华生(行为主义观点)、桑代克(联结主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3、主要观点:①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该摒弃内省的方法②观察和研究学习过程应只限于动物或人的学习行为,而且重点是客观实践,而不是主观推测③动物的大多数学习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学会的④人类的学习是为了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产物⑤人的各种复杂情绪也都是通过条件反应而逐渐形成的4、桑代克理论(联结主义,尝试与错误)⑴学习的联结学说与试误说: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⑵学习率:①准备率:当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任其产生反应就会使之感到满足;当不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强迫其做出反应则会产生苦恼②练习率:▲应用率: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应用或练习可使之加强,练习越多,则联结率越强。
护理导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护理学导论名解1.需要: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现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压力: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论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3.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中的刺激。
4.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过程。
5.临床护理决策:是指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由护士做出关于病人护理服务的专业决策的复杂过程。
6.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及功能的整体。
7.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的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到达。
8.理论的现象:是指客观世界中能为人们所感知的任何事件或事物,它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实。
9.护理理论:是对护理表现及其本质的目的性、系统性和抽象性的概括,用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
10.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伤的事故。
11.举证倒置:指当事人提出的主张,由对方当事人否定其主张而承担责任的一种举证分配方式。
12.护理学:是健康学科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如何提取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展规律。
13.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映。
14.一级预防:是在个体对压力源产生应激反应前进行的干预。
15.二级预防:是在压力源已经穿过正常防御线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进行的干预。
16.三级预防:是在经过治疗后,个体已经达到相对程度的稳定时,为能彻底康复,减少后遗症而进行的干预。
护理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整理汇总复习资料

P1:公元前后的护理:1. 埃及:宗教与医护不分,治疗疾病的方法任然以驱魔等宗教手段。
2.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著《医学誓言》至仍被许多国家尊为医学道德的规范。
3.罗马:法米利亚家族——创建了私人医院伽伦——以人体解剖的医学观点,创造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4.印度:国王阿索卡——按照佛教的教义建立了多所东方最早的医院。
P2:公元初期的护理: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中世纪:护理发展主要以宗教及战争为主题文艺复兴时期:护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中世纪的状态,并由于重男轻女、宗教改革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使护理事业落入了长达200年的黑暗时期P3:南丁格尔时期: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事业——南丁格尔时期——现代护理学的开始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1.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为现代护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医院札记、护理札记3.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4.创办了一整套护理制度5.其他方面:注重了护理人员的训练及资历要求5月12日护士节P7:1993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理管理办法》1995年6月25日全国开始了首次护士执业考试P8:护理的概念经历的阶段:以疾病为中心阶段、以病人为中心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P11:护理专业的特征:1.以服务为目的,满足社会需求2.有完善的教育体制3.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4.有良好的科研体系5.有专业自主性P13:护士的角色范围: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沟通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健康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权威者P19: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P20:亚健康状态: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个系统的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自身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是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为亚健康状态。
【大学】护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

护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护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下)1、罗伊适应模式:1)影响人适应的刺激分为:·主要刺激:当时面对的,需要立即应对的刺激;·相关刺激:一些诱因性的刺激,或对当时有影响的刺激,这些刺激是可以观察到的、可测量到的,或由本人所诉说的;·固有刺激:是固有的,构成本人体质的刺激,这些刺激可能与当时的情况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易观察到,或测量到。
2)罗伊适应模式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行为系统模式、适应理论、压力应激理论、压力应对理论、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3)四种适应方式: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
4)罗伊适应模式和护理实践:护理目标:改善护理对象的适应方式、促进适应反应适应模式的护理程序;·一级评估:行为评估;·二级评估:刺激评估;·护理诊断:对个体适应状态的陈述或诊断;·制定目标:预计应达到行为结果的陈述干预;·评价:干预后的行为改变与目标行为确定是否达标,再修订与调整。
2、文化休克:又称为文化震惊或文化震撼,是指当一个人从熟悉而固定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时,常常会产生由于态度、信仰差异而出现的危机与陌生感,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休克。
跨文化护理: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来影响服务对象的心理,使其能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康复。
3、莱宁格的“日出模式”包含以下4个层次:世界观和文化和社会结构层、文化关怀与健康层、健康系统层、护理照顾决策和行为层。
4、护理理念:是引导护士认识和判断护理专业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和信念。
·发展过程:禁欲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实用主义阶段、人本存在主义阶段;·基本要素:人、环境或社会、健康、护理。
5、护理理论: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用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
▲护理理论的特征:·理论能够将概念以特殊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提供一个全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或角度。
护理导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护理导论重要知识点总结护理导论是护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护理导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护理的定义和作用1.护理的定义:护理是一种以帮助他人维持、获得和恢复健康为目的的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2.护理的作用:护理在照料病人和促进康复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照顾病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监测病情、提供安全护理环境、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等。
二、护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1.尊重病人的尊严和人权:护理师应尊重每个病人的人格和价值,提供平等和公正的护理。
2.保护病人隐私和机密性:护理师应尊重病人的隐私,保护病人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3.合作和协调:护理师应与病人及其团体合作,与其他医疗人员协调,以提供全面的、连续的护理服务。
三、护理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1.自主性:指病人在医疗团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观做出决策和选择。
2.护理程序:指照顾病人的规范化流程,包括评估、策划、执行和评价。
3.职业道德:指护理师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准则,包括尊重病人的意愿、保持自律和尽职尽责等。
四、护理研究与实践1.护理研究的重要性:护理研究能够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提高护理实践的质量。
2.护理实践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数据收集、护理干预和效果评价等步骤。
3.循证护理:指根据实证研究的证据,结合护士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价值观,进行护理决策和干预。
五、体液与电解质平衡1.体液与电解质的含义: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电解质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元素。
2.体液与电解质的稳态:人体内的体液和电解质需要保持稳定的平衡,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3.体液和电解质紊乱的常见病因和表现:包括失血、呕吐、腹泻等导致体液丢失和电解质紊乱的因素,如水肿、心律失常等症状。
六、感染控制与消毒1.感染的概念与种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2.感染控制的原则:包括预防感染的传播、有效处理污染物和安全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护理教育导论自考重点 小抄有答案

1.广义的教育:对人从生到死全部感化的总和。
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地和自发感化的总和。
2.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指佳偶这根据一定社会或者一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以便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服务的人。
3 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社会活动。
4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和品格方面起到影响教育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5 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包括成人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6 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7 教育内容: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他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体现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
8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9 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活动,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10 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交叉应用学科。
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专业教育活动。
11护理教育: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
11临床教学(Meleca等人的定义):帮助学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并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12中专护理教育:是出击临床应用型护理人员的职业护理教育。
13 高等护理专科教育:是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的护理教育14 护理本科教育:是培养较系统的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能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的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学》全章节知识点

《护理教育学》全章节知识点护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护理教育的学科,主要涵盖了护理教育的理论、方法、原则以及教育者的角色和职责。
下面是《护理教育学》全章节知识点的简要介绍:第一章护理教育学概述该章节介绍了护理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还探讨了护理教育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护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该章节涵盖了护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指导护理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护理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该章节介绍了护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实践性教学、反思性教学、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些原则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护理教育的效果。
第四章护理教育中的评价与考核该章节讨论了护理教育中的评价与考核方法,包括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实习考核以及综合评价等。
合理有效的评价与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五章护理教育中的教学设计与教材编写该章节介绍了护理教育中的教学设计与教材编写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材语言简明等。
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教材编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护理教育者的角色与职责该章节探讨了护理教育者的角色与职责,包括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学生指导与辅导等。
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七章护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该章节讨论了护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八章护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该章节介绍了护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包括教育者的示范、实践教学、职业伦理讲座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对其未来的护理实践至关重要。
第九章护理教育中的质量保证与改进该章节讨论了护理教育中的质量保证与改进方法,包括教学评估、师资培训、课程等。
有效的质量保证与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
以上是《护理教育学》全章节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护理教育导论,知识点讲义,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护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节护理教育学的教学内容、研究任务与方法学习目标了解: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及其简要发展过程;理解:教育的目的、影响护理教育发展趋势的因素;掌握:教育/护理教育的概念、教学的概念及本质、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节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重要概念: 教育护理教育教育学护理教育学主要内容:一、教育与教育学二、有关教育的概念三、护理教育四、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与教学(一)教育的产生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钻木取火1.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2.传授给下一代3.年经一代掌握这门技术(二)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 :原始状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原始状态的教育:①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生活化);②没有阶级性;③形式简单(无文字)。
古代学校教育:①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②远离生产实践,与生产劳动分离;③有专职教师、固定学员和专门教材现代教育: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教育的普及性;③形式多样化;④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实用性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⑤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考点:现代教育的特征(简答题)(三)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萌芽阶段(奴隶社会)独立形态阶段(文艺复兴以后)多元化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考点(选择题)1、教育学的思想萌芽在古希腊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2、我国古代《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3、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初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19世纪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进一步使教育学系统化;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教育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教育学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B.教育学的思想萌芽在古希腊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C.17世纪教育学已初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19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教育导论第一节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①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②教育起源于劳动③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的发展:两个阶段1、古代教育①原始状态教育:(特点)生活化、无文字②古代学校教育:(三个条件)脑体分工、人们经验技能积累、文字及相关文化的出现2、现代教育⑴特点: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具有普及型③形式多样化④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实用性,教育手段现代化⑤教育制度逐渐完善⑵基础:现代科学技术(三)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四个阶段:①教育学萌芽阶段:我国古代《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②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夸美扭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系统化(1806)③科学教育学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④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有关教育的基本概念(一)教育1、社会角度:(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综合)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个人角度(二)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的目标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四)教学:1、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教师行为和辅助教师行为2、本质:是一种教育/交往/认知活动3、当代教学的新观念:①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②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③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改变④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⑤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⑥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改变●护理教育: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1、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教育现象,揭示护理教育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护理教育理论,从而科学的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更好的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为人类健康服务2、护理教育学范畴:概念、科学规矩、逻辑体系3.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①护理教育是以培养各层次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的②护理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复杂③护理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整体性④护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复杂性⑤教学管理的双向性4、影响护理教育发展趋势的因素:①护理学科的发展②现代教育的发展③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节 1、中国护理历史:①1887年美国护士麦克尼奇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了护士训练班(中国近代护理的开端)②1888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③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联合5所私立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④1934年,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⑤1950年8月中等护理教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主体,学制3年⑥1983年,天津医学院建立护理系,并开始正式招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⑦1990年12月,硕士教育项目;2003年博士生培养⑧1909年中华护士会在江西正式成立;1922年中华护士会加入国际护理协会;1937年中华护士会更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为‘中华护理学会’2、国外:①1860年,南丁格尔在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近代护理学校②美国学士学位项目始于1919年;1932年进行硕士研究生项目;1933年博士项目第二章护理教育基础理论●行为主义理论1、创始人:华生(20世纪初)2、代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华生(行为主义观点)、桑代克(联结主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3、主要观点:①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该摒弃内省的方法②观察和研究学习过程应只限于动物或人的学习行为,而且重点是客观实践,而不是主观推测③动物的大多数学习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学会的④人类的学习是为了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产物⑤人的各种复杂情绪也都是通过条件反应而逐渐形成的4、桑代克理论(联结主义,尝试与错误)⑴学习的联结学说与试误说: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⑵学习率:①准备率:当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任其产生反应就会使之感到满足;当不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强迫其做出反应则会产生苦恼②练习率:▲应用率: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应用或练习可使之加强,练习越多,则联结率越强▲失用率:如果某一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在若干时间内不加以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三日不练,手也生”附率:记得快,忘得也快③效果率: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建立的联结受反应效果的影响5、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主要观点:强化+概念:是指有机体的自发性行为出现后得到刺激和强化,从而不断重复此自发性行为的现象⑴学习行为:①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②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行为,而没有已知的刺激。
亦称为自发性行为⑵强化原则:①正性强化:指某种具体行为的后果,或者说效果是积极的,就能增加该行为出现的概率②负性强化:指某种具体行为可以避开某种不愉快的后果,就会增加该行为出现的概率③惩罚:指某种行为可以导致某种不愉快的后果,个体为了避免这种后果会减少做出这种行为的概率④强化消退:指在反应之后如果不继续给给予强化,反应行为就会逐渐消失行为的塑造方式: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惩罚、强化消退⑶强化程序:①类型:持续性、间断性(比率强化、时间强化)②间断性强化:固定间隔、变化间隔、固定比率、变化比率③强化程序的重要性:(增加反应速度)在固定间隔的强化中,强化之间间隔越短,动物的反应速度就越快。
比率强化比时间间隔强化反应的速度快。
变化的强化程序比固定的强化程序造成的反应速度快。
6、社会学习理论(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①概念:又称观察学习,即通过榜样进行学习,他出现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时②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Ⅰ、注意期:学习者开始集中注意观察榜样及其行为模式Ⅱ、保持期:学习者记住了榜样的行为并在大脑中回忆其行为的执行过程Ⅲ、动作形成期:学习者真正能够执行所观察到的行为Ⅳ、动力期:学习者通过强化的作用来增强学习效果③简述班杜拉理论中行为强化的三种形式:外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又称代受的强化):当观察者看到榜样通过进行某种行为而获得正性强化时,学习榜样行为的可能性就增高7、行为主义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⑴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①应用强化原则:强化是基本原则,具有四个强化原则: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惩罚、强化消退。
结合护理教育运用其中一个原则进行讨论②应用强化程序:主要有间隔强化和比率强化,不同的强化程序可以导致不同的反应速度,在固定间隔强化中,强化之间间隔越短则对学习行为的保持越有效。
结合护理教育运用其中一个强化程序分析变化间隔的强化比固定间隔的强化更有效。
在比率强化中,变化比率这种类型可以提高反应的速度③应用行为塑造理论:程序教学强调小步骤原则,即每一步教学的难度不要太高,以使学生答对的概率增高,也就使其获得正性强化的几率增多,从而获得正性强化,完成学习目标⑵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①学习护士的专业角色: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名新的护士学生应该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护士的专业角色。
学生在实际临床工作环境中,实际观察护士的临床工作行为,并且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才可能促进其专业角色的发展②护理教师的角色榜样作用:护理教师应该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工作技能,并表现出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和良好的职业素质③学生间相互学习:让学生以配对方式,形成小组进行学习也是种理想的学习方法。
借助于学生之间的影响作用,可以将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配对进行小组学习。
教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等强化方式,以促进其他学生对其良好行为的观察和模仿。
当然,教师也应该给能力强的学生以责任,教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
●认知理论(20世纪50年代)一、代表人物①托尔曼:认知目的说②奥苏泊尔:学习的同化理论③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④加涅:指导学习理论二、概念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全过程②认知一词被用于描述内在的思维过程,包括思考、学习、记忆、领悟、感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③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思维的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和应用三、记忆与遗忘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即认识某一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⑴根据目的性及意志力程度分类:①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然识记,也称不随意识记②有意识记: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又称随意识记,有主动性特点⑵根据识记的理解性及方法分类:①机械识记: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②意义识记: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外联系进行的识记2、保持:是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①质的变化反应:为个体并没有原封不动地保持识记信息的原样,而是不断地受个体已形成的心理结构制约,对信息进行主观加工②量的变化反应:一般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进程呈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3、再认或回忆:再现及再认,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⑴再现按目的性分类:①无意再现②有意再现⑵再现按中介分类:①直接再现:没有中介联想而回忆起某事的再现②间接再现:借助中介联想而回忆起某事的再现㈡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1、遗忘的规律:⑴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⑵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显著影响:①形象材料②有意义材料③容易理解的材料(不容易被遗忘)⑶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慢㈢保持记忆、减少遗忘的方法1、学习材料要适量2、有意义、有组织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更易记住并保持长久3、学习材料的熟记程度和有效方式有助于减少遗忘4、要合理组织复习,以使记忆痕迹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②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③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四、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㈠观点:1、学习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应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
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2、学习具有3个过程:①新信息的获得②信息的转换③评价3、应当重视学科基本结构(编码规律):⑴重视学科的结构⑵运用信息的编码系统⑶提供发现的学习认知发现理论的作用:①提高智慧的潜力②使外来动机向内外动机转移③学会发现试探法④有助于知识的记忆㈡布鲁纳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①布鲁纳有关学科结构的理论意义十分深远:护理教师必须在讲授新内容之前,解释最基本的结构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