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老子_史料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踵而至,中国由一个经济上独立、政治上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机关和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必然给清朝档案和档案工作带来变化,如外交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外文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近代技术档案的产生,另外还形成一系列专门档案,如财会档案、统计档案、近代学校档案等。相对于

清政府近两百年的文书档案工作,太平天国的档案工作确实不足一哂。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对清政府政治统治造成巨大冲击,却无法撼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积淀。

2.学者们研究太平天国的重心在于农民阶级在中国

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军事斗争等问题,相对于这些,太平天国的档案工作也不能占据主导。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的敌人不仅有封建统治者,还有外国侵略者,农民阶级已经不自觉地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这两点使得这场农民革命运动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它具有新时期的新特点。不仅如此,它还对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革命斗争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些都是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国历史上起巨大影响的原因。对于这样一个以军事斗争为主的农民政权来说,工作重心的军事性和本身知识水平的有限

性使得其档案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显得较为平淡,无论是当时的太平天国领导人,还是当今的学者,更倾向于把精力放在农民革命斗争的一些主要问题上,太平天国档案工作遭受冷落也在情理之中了。

3.太平天国档案工作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自发性,

缺乏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虽然汇编出版了《太平诏书》、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天条书》、《新遗诏圣书》、《太平天日》等文献及史书,但它们并不是以为档案工作服务或对档案工作本身问题探讨的形式出现的,它们的汇编公布,是为了宣传教育太平天国广大军民进行反清斗争。洪仁

是太平天国一位学者型人物,且有代表作《资政新

篇》,被人称赞道:“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家藏有各种参考书,对于各种题目,皆有研究的资料。”但他所有的工作及活动与太平天国的档案工作关系甚微,也只能作为太平天国档案工作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明证了。

如上所言,太平天国档案工作的特点大略如此。实际上,我国已有以周雪恒老师为代表的档案学人对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笔者旨在借助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求同飨。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责编:学林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

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

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

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

《老子》一书为老聃所作,成书年代不至于晚于战国初。无论从文体或思想内容一贯性来看,这本书很可能是出于一人的手笔,当然,有些字句为其弟子或后学所附加,亦所不免的。③

关于《老子》的版本流派,朱谦之先生评价说:“《老子道德经》旧本,流传最广者,有河上公,王弼二种。”

自先秦以来,有关《老子》的注疏解说,多达数百种。台湾老学专家严灵峰对自汉迄明代之重点注书,编撰有评介丛书《老子集成》。台湾大学陈鼓应教授亦撰有《历代老子注书评介》,都有许多精到之见,值得我们参考研究。

朱谦之在《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中收集

了石本十三种,写本分旧抄本四种,敦煌本十五种,共十八

种,佚本十种,道藏本四十一种,另外还有诸刻本及其他。本文主要参照孙雍长《老子》(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的体系分类。我这主要介绍它的版本类。

版本类分为石本,写本,道藏本和刻本。一、石本

1.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

(简称景龙碑本、易州本等)2.唐开元二十六年易州龙兴观唐玄宗注道德经幢

(开元本)3.唐开元二十七年邢州龙兴观道德经幢

(简称邢玄本)4.唐广明元年泰州

(镇江焦山)道德经幢(简称广明本、焦山本)5.唐景福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

(简称景福本、景本、易福本)6.陕西县楼观台道德经碑

(《金石萃编补略》定为唐刻,楼正本)7.宋景佑四年甘肃庆阳天真道德经幢

(简称庆阳本)8.宋

(年月轶)浙江杭州吴山崇义祠道德经幢(简称杭州本)9.元至元二十七年陕西县楼观台道德经碑

(简称高翔本)10.元大德三年陕西宝鸡蟠溪宫道德经幢

(简称蟠溪本)11.元延佑三年赵孟馥书道德经石刻

(简称赵孟馥本,赵本)12.遂州道德经碑

(见无名氏《道德真经次解》;简称遂州本等)13.天台山司马天师漆书经幢

(《古文四声韵》引;简称天台经幢本)二、写本

《老子》史料初考

□童霞芳

兰台世界

LANTAIWORLD

2005.12

68史料研究

1.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见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80年3月版;简称帛书甲本)2.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同上;简称帛书乙本)

3.敦煌唐人写本残卷罗卷本(计九种,分别简称敦煌甲本,乙本,丙本,丁本,戊本,己本,庚本,辛本,壬本;又总称罗卷本)4.英伦图书馆存敦煌唐人写本残卷(简称英本)

5.北京图书馆存敦煌唐人写本残卷(简称馆本)

6.法京藏敦煌残卷(计三种;简称武内敦甲本,乙本,丙本)

7.中村不折藏敦煌残卷(简称武内敦乙本)

8.(日)奈良圣语藏旧抄卷子残本(简称奈卷本)

9.(日)武内义雄藏室町时代抄本(简称室町本)

10.(日)武内义雄〈老子原始〉引〈天文旧抄〉河上公本(简称天文抄本)11.(日)泷川君山藏旧抄河上公本(简称泷川旧抄本)

三、道藏本

1.汉河上本《道德真经注》(见〈道藏〉;简称道藏河上公本)

2.汉严遵《道德真经指归》本(见〈道藏〉;简称严遵本)

3.魏王弼《道德真经注》见〈道藏〉;简称道藏王本,王弼本)

4.白文《道德真经》本(见〈道藏〉;简称道本)

5.唐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简称道藏傅本,傅奕本)

6.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本(见〈道藏〉;简称唐本)

7.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疏》本(见〈道藏〉;简称玄本)

8.唐陆希声《道德真经传》本(见〈道藏〉;简称陆本)

9.唐李约《道德真经新注》本(见〈道藏〉;简称李本)

10.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撰疏》本(见〈道藏〉;简称强本)

11.唐李荣《老子道德经注》本(见〈道藏〉;简称荣本)

12.唐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本(见〈道藏〉;简称庭本)

13.旧题顾欢撰《道德真经注疏》本(简称顾本,道藏注疏本)

14.宋徽宗御制《道德真经》本(见〈道藏〉;简称徽本)

15.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本(见〈道藏〉;简称陈本)

16.宋吕惠卿《道德真经传》本(见〈道藏〉;简称卿本)

17.宋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本(见〈道藏〉;简称邵本)

18.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本(见〈道藏〉;简称司马本)

19.宋苏澈《道德真经注》本(见〈道藏〉;简称苏本)

20宋林希逸《道德真经口义》(见〈道藏〉;简称林本)

21.宋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本(见〈道藏〉;简称董本)

22.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本(见〈道藏〉;简称彭本)

23.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篡徽篇》本(见〈道藏〉;简称篡本)24.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本(见〈道藏〉;简称霖本)

25.宋李荣《道德真经义解》本(见〈道藏〉;简称李本)

26.宋刻《道德真经集注》本(简称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本)

27.金寇才质《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本(简称寇本)

28.金赵秉文《道德真经集解》本(见〈道藏〉;简称赵秉文本)

29.《道德真经全解》本(金时雍序,见〈道藏〉;简称金本)

30.元邓猗《道德真经三解》本(见〈道藏〉;简称邓本)

31.元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本(见〈道藏〉;简称张本)

32.元李道纯《道德会元》本(见〈道藏〉;简称纯本)

33.元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本(见〈道藏〉;简称杜本)

34元吴澄《道德真经注》本见〈道藏〉;简称吴本)

35.元林志坚《道德真经注》本(见〈道藏〉;简称志本)

36.元刘维永《道德真经集义》本(见〈道藏〉;简称维本)

37.明太祖御注《道德经》本(见〈道藏〉;简称明本)

38.明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本(见〈道藏〉;简称危本)

39.无名氏《道德真经解》本(见〈道藏〉;简称无本)

40.王守正《道德真经衍义》手抄本(见〈道藏〉;简称正本)

以上《道藏》本均见于民国十三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正统道藏》

四、刻本

1.成都怡兰堂严遵《道德指归》校勘本(简称怡兰堂校严本)

2.涵芬楼影常熟瞿氏藏宋刊河上公本《道德经》(简称宋河上本)

3.北京图书馆藏明世德堂刊河上公本《老子》(简称世德堂本)

4.明刊河上公本《道德经评注》(简称经纶堂本)

5.浙江书局本王弼注《老子》(简称张之象本)

6.南总宇惠王弼注《老子道德经》(简称明和宇惠本)

7.《古逸丛书.集唐字老子道德经注》本(简称《古逸丛书》本)

8.经训堂本傅奕校定《老子道德经》(简称经训堂傅奕本)

9.宋麻纱本《老子道德经》(故宫博物院影印,简称麻纱本)

10.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本(简称范应元本)

11.四川图书馆刊蒙文通辑成玄英《老子义疏》本(简称成玄英本)

12.明闵齐及刊《老子》(简称闵本)

13.明刊《中都四子集》本《老子经》(简称四子本)

14.明吴勉学校《老子道德经》(简称吴勉本)

15.《永乐大典》本《老子》(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永乐大典》本)

16.北京大学藏、武林溪香馆《诸名家评点老子晋注》(简称晋注本)

17.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老子道德经音义》(简称陆德明本)

18.(日)天明《群书治要》本《老子》(简称《群书治要》本)

19.马总《意林》本《道德经》(简称意林本)

另外还有校译类163种和97种通论类。

清代以来,校诂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成绩。下面各家的著作,为研究《老子》的人所比读,如:王念孙《老子杂志》,俞樾《老子平义》,易顺鼎《读老子札记》,刘师培《老子校补》(以上是清代)。马叙伦《老子校诂》,奚侗《老子集成》,高亨《老子正诂》,蒋锡昌《老子校诂》,朱谦之《老子校释》,严灵峰《老子章句新编》等。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为老子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资料。帛书《老子》甲本字体在篆隶之间,用字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其抄写年代当在汉之前,最晚也在汉高祖时代;其乙本为隶书,用字避刘邦讳而不避惠帝刘盈讳,推算其抄写年代当在惠帝或吕后时期。两种写本距今都已两千多年,是至今所见到的《老子》最古本。由马王堆汉墓书整理小组整理,文物出版社于1974年出版了《马王堆汉墓帛老子》线装本;1976年出版排印本。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战国楚墓又出土了为数众多的竹简,其中竟然出现三种《老子》摘抄本。这批比马王堆帛书早上百年的珍贵文献,终于在1998年5月汇编成册《郭店楚墓竹简》,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印行问世。

研究《老子》,现在大家都渐渐注意到了属于民间系统的河上本及景龙碑本,敦煌抄本的资料价值,帛书本的珍贵更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后,在《老子》研究的资料运用方面,应当把通行的属于文人系统的王弼本与属于民间系统的帛书本及河上本,景龙碑本,敦煌抄本等结合起来使用,使《老子》尽可能更多地接近其古本的原貌。

注:

①参高亨:《老子正诂》,中华书局,1988年

②《史记﹒老子列传》

③陈鼓应:《老子今注今释》参照简帛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④朱谦之:《老子校释﹒序文》中华书局,1984年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责编:学林

兰台世界LANTAIWORLD

2005.12

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