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基层治理的结构与特征
台湾历史治理机构
台湾历史治理机构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平定台湾后,关于台湾善后如何处置,由于时人对台湾地位的认识颇有差异,清朝内部出现了所谓弃留问题之争。
康熙皇帝作出了在台湾设治开发的关键决策。
清朝正式把台湾纳入行政治理体系。
政治、经济、文化与大陆一体化进程(一)政治与军事制度清代台湾的行政建置演变可以分为一府三县时期、一府四县三厅时期、二府八县四厅时期、一省三府一直隶州十一县三厅时期。
之后,通过刘铭传的调整,台湾全省形成三府一直隶州十一县三厅的格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与控制台湾,康熙帝决定向台湾派遣巡台御史。
雍正朝继承这项制度,并发扬光大。
乾隆朝初年沿袭雍正时期巡台御史制度,随后遂生弊端,乾隆帝对此作出调整。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乾隆帝谕令正式停止御史巡台,确立福建大员将军、督抚与水陆提督轮值巡台制度。
清朝在台湾的军事防卫是班兵制度。
清朝对戍台班兵的挑选、核验、换班及相关违例处罚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戍台班兵缺额不得在台湾募补。
这一条并没有严格执行。
戍台班兵数量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同治七年(1868)达到清代台湾班兵最高数值,随后逐渐裁减。
戍台班兵在台湾驻防有一个重要原则是班兵与当地庄民异籍驻防。
班兵在台湾实际上兼有军事与警察的双重职能。
清中期以后,台湾班兵制度也日趋式微。
中法战争时期,台湾班兵已是穷途末路。
(二)经贸政策清代台湾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稻米与蔗糖是主要的农产品,故有所谓米糖经济之称。
在康熙统一台湾之初,蔗园面积大大超过稻田面积。
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雍正十三年(1735),稻田增长不到一倍,而蔗园增长了两倍多。
“米糖相克”问题没有解决。
乾隆、嘉庆、道光时期是台湾稻作的全盛时期。
随后,台湾农业经济结构遂由米粮生产逐步转变为茶、糖和樟脑生产。
清代台湾的赋税主要是田赋。
清初台湾赋则与内地相比,其赋额重在一倍以上。
雍正九年(1731),福建总督刘世明奏请台湾田园按照内地同安则例征收赋税,直接减少了台湾垦民的负担,有助于推进台湾土地开发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台湾赋则与福建同安则例一致,对于闽台一体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基层治理的变迁与危机
0102016年特大洪灾肆虐中国南北,而与以往“众志成城”的救灾舆论不同,民众指责地方官员怠政懒政,而官员则批评民众的漠不关心。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基层面临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迁。
中国传统治理强调“皇权不下县”,士绅阶层同时作为社区代理人和官府代表者,营造出一个和平静态的基层治理空间。
20世纪的革命进程,彻底摧毁了这一连接原有国家与基层的中介力量和中间社会,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社会控制和治理体系。
但这种全能主义治理模式也遭遇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严重困境,改革开放最终引入了市场与资本力量来回应这种危机。
但单向度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足够的社会视野与政治关怀,也未能解决如何在新型社会条件下,吸纳各种利益分化的力量和政治参与的诉求,并通过制度化途径来提高治理效率、整合政治体系、扩大合法性基础、建立现代性政治等问题。
某种程度上,中国基层治理的核心,实际关涉的是政治参与扩展、公共利益维护、国家权威保持这三种目标之间矛盾的协调和平衡。
这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而是横跨中国历史的一个政治难题。
放诸更宏大的比较视野,美国人的村镇生活,其治理依赖个体化的自我组织,凭借枪支、产业和议事资格,地方民众不太关心华盛顿的白宫政治。
这种治理模式主要依托宪法公民权与私有产权保护,有意创设和国家政治的距离,以此抵制国家与地方豪强精英对地方议程的主导。
更有经验比较意义的台湾地区模式,则充分利用了政党政治和儒家传统的结合,通过各级农会组织、社团资源、志愿者组织乃至宗教团体的自治性力量,在国家、政党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自治与行政相结合的治理形态。
这种东亚传统的社会治理有意模糊群己权利的界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从而营造出互助互惠的社群主义氛围。
但它始终面临如何公平利益分配、消弭政治冲突、避免黑金政治与派系政治的各种挑战。
后革命时代的今日中国,面临的不仅是乡村的萧条,也在遭遇传统城市社区和单位的解体与衰落。
而且,不只是如何回应农村居民和城市中产阶级的再组织与治理难题。
第13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省心备考】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过过(中外历史纲要上)
向衰落。
统一多民族 (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水平超过前代;重农抑商政策和闭
国家进步巩 关自守政策严重阳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
固,封建制 潮流。
度逐渐衰落 (3)文化上,经济发展使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倾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末清
3.目的: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表现: 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四口通商仅留广州,广州只能十三行。 ②严厉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5.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思想等方面 大大落后于西方。
西
隋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认识:
巩固 中外朝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①防止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统治日益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建制度渐趋衰落。
四、基础知识
一、盛世之政──君主专制加强
(三)大兴文字狱
1、含义
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 脉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四、基础知识
三、盛世之危──统治危机初显
材料2 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
(一)内忧:社会矛盾激化
清单共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清单,即
值银2亿2千多万两,全部家产当不下8亿两白
新形势下基层对台工作的几点思考
通过体育比赛、健身活动等方式,增进两岸人民的体质和健康, 培养年轻一代的体育精神。
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经济融合
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社会融合
加强两岸社会治理合作,推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人员往来
加强两岸人员往来,推动两岸人才流动和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 了解和友谊。
03
新形势下基层对台工作的创新与突破
创新基层对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思路
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指导,推动基 层对台工作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把握 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方法
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科技手段 ,开展线上交流、线下互动等多种形 式的对台交流活动,拓宽基层对台工 作的渠道和平台。
提高,为基层对台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新技术的应用带来新的机遇
03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基层对台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
和平台,可以更好地满足两岸民众的需求。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
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和分析
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加强对两岸关系和台湾社会民意的情报信 息收集和分析,为基层对台工作提供科学 依据。
突破基层对台工作的难点和瓶颈
难点
面对新形势下各种复杂因素和不 利因素,如何有效应对和解决基 层对台工作中的难题和挑战成为 当务之急。
对策
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增进相互了 解和信任,积极应对涉台敏感问 题和突发事件,做好舆论引导和 风险防范工作。
提升基层对台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质量
提高基层对台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工作流程的 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差异与启示:大陆与台湾乡村治理模式比较研究——以“村官”角色为切入点
官 角 色的 职 权 划 分 、 角 色功 能 、 村 官为政 的运作 方式 、 动 力保 障机 制方 面的 差异性 , 总 结 了 台湾 乡村
治理模 式 对我们 的 启 示 。
关 键词 : 中 国大 陆; 中国 台湾 ; “ 村 官” 治理 模 式 ; 差异性 ; 启 示
中图分 类 号 : C9 1 2 . 8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3 3 3 X( 2 O 1 3 ) 1 7 — 0 1 1 1 — 0 5
第 l l 卷 第 l 7期 2 0 1 3年 9月
准 海工学院学报( 人 丈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u ma n i t i e s&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展 时期 : 一 个 是 农 业 合 作 化 运 动 与 人 民 公 社 时 期 的 行 政控 制 型 乡村 治 理— — “ 政 社 合 一 ”, 把 基 层 政 权
机构( 乡人 民 委 员 会 ) 和 集 体 经 济 组 织 的 领 导 机 构 (  ̄t t - 管理 委员 会 ) 合 为 一体 , 统 一 管理全 乡 、 全 社 的
中 国 大 陆 与 台湾 地 区 的 乡 村 台理 由 于 在 历 史 传 统 、 人 文环境 和 风土 人情 等 方面 有着 相似 的背 景 , 具
自治 权 中 的决 策 权 、 管理 权 、 监 督权 , 在 实践 中, 村 民 自治 显 现 出 了 巨 大 的 活 力 , 但 也 暴 露 出 诸 多 如 村 官
台湾地区乡村建设的历程与思考
台湾地区乡村建设的历程与思考农村的和谐稳定开展,是整个国家稳定和社会开展的重要基石。
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中华文化,先后都在经历着工业与农业的现代化开展和社会转型,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尽管在两岸乡村治理的转型过程中,各自的背景、起点、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但都面临着开展理念、资源配置、功能转换和机制再造等方面的挑战,呈现出新的动向和特征。
1 台湾乡村建设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半个世纪过去,台湾在乡村建设方面进行过多方面的改革,其中也取得过一些经验。
然而,台湾的乡村建设并非一直春意盎然。
在近一时期中,人们也感受到了台湾乡村中存在着影响开展的瓶颈问题,制约着台湾的乡村建设。
(一)台湾地区乡村建设的历程。
就乡村建设思想与规划而言,台湾乡村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1954年至1968年,以土地改革为目标的乡村建设全面展开。
这是台湾乡村建设思想的第一时期。
1968年至1986年后,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成为以工业开展为主。
1984年乡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即第二)历史时期。
地主因土地被征收所获得的土地债券及公营事业股票等,转投资于工商业,促进工商业的开展,故其间接效果,那么为迅速转变纯农业的台湾为工商业社会。
1976年后台湾的工业输出急剧增加,政府外汇收入大量提高,迄今居然外汇储藏达三百亿美元。
农业为促进工业化开展起了推动作用。
最终,它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转型,即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亚洲较为兴旺的工业经济。
(二)台湾地区乡村建设思想的历史脉络与指导思想。
其乡村建设的思想或学理根底也有其有自身的渊源。
台湾实施的乡村建设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五大建设思想(心理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物质建设、武力建设)有密切相关。
乡村建设不过是整个五大建设的一环,五大建设思想不仅源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建国方略》,而且是思想与实践演进和凝结的一种成果。
在整体的台湾地区乡村建设和土地改革进程中,不仅有台湾地区的行政院对于政党决策的无条件执行与实施,而且也有各部会密切配合进行之预案,并必须配合修改法令等等举措。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
4.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三大渠道 (1)政府措施:政府是救济的主体。 (2)宗族势力:宋朝以后,逐渐兴起宗族内部救助活动,在衣食、住行、 婚丧嫁娶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3)慈善组织: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 善机构。 三.中国古代户籍、赋税制度 (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及特点 1.古代户籍制度演变 (1)战国:①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②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 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 (2)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宦籍、 市籍等 (3)汉朝:①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 户。②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
基层组织。 (1)秦汉:①县下设乡和里。②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 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③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 维护治安。④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2)唐朝:①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 正、村正。②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 (3)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制。目的是让乡村民众相互督察、相互约束. (4)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 长。 2.乡村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 (1)宗族势力强大,皇权与族权相结合:中国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发展而来的社会,宗族内互助性非常强;由于宗族的稳定与社会秩序 的安定相一致,宗族势力往往需要得到皇权的认可,乡官吏在崔征钱粮时 往往需要族长的配合,有时族长直接担任乡的官吏,行使组织与宗族组织 合而为一。
第三部分 梳理专题历史发展脉络,强化知识纵横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提升认知。重难疑点深化理解。
一.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1.哲学基础:德治以仁为基础。法治源自道家道德观点,人尊道行事,主 张法。 2.政治思想:德治: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理想工具。法治:法是维持社 会秩序最理想的工具。 3.人性论:德治性本善。法治是性本恶。 4.统治方法:德治重视人的教化和道德。法治认为应当实现王权的专制, 提倡重法、重术、重势。 5.历史观:德治保守倒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法治反对复古,主张锐意 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6.耕战思想:德治将社会各阶层划分为士农工商。法治抑工压商迫使人民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三种理论视角的探讨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三种理论视角的探讨隋玉杰【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的热点领域,也是我国近年来社区建设的着力点.社会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和抗逆力、充权与优势理论是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社区理论.基于这些理论对现有的社区治理结构方面的一些创新性举措进行反思,有助于探求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运作机制和良性可持续发展机制.基于理论分析,现有的社区治理结构存在功能对位型、需求满足型和自力更生型等不同类型.构建理想型社区治理结构需要关注不同类型的治理结构存在的前提条件及其利弊,以便使治理结构的构建更能促进社区善治.【期刊名称】《探索》【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社区治理;治理结构;社会系统理论;需要理论;抗逆力、充权与优势理论【作者】隋玉杰【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69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转型,我国的基层社区一直在探寻一种理想型治理方式。
各地出现了许多社区治理结构的创新举措,于是我们看到城市社区传统的党支部加居委会的二元治理结构在许多城市演变为党支部、居委会加社区服务组织的三元结构,许多城市在大力推动社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三社联动”,更有一些城市出现了四元、五元等多元治理结构。
社区治理结构调整一时成为各地政府尝试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这些调整在本质上是对更宏大的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区形态转变的回应,这一回应会使社区治理更富成效但也可能会陷入试误之中,进而影响到社会转型的进程与成败。
毋庸置疑,探讨社区治理结构的合理建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探讨社区治理结构的理想型离不开对于治理概念的解读。
治理不同于统治,它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它既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各色人等和各类组织得益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的需要、并实现各自的愿望”[1](5)。
台湾地方自治研究概要
19941999年, 全面地方 自治阶段
1999年至 今,“冻 省”后阶 段
2020/6/14
五、台湾地方自治与 乡村社会治理结构
“党团 组织” 系统
立法院议 员和乡民 代表系统
“农会— 产销班” 系统
“乡公所— 里”系统
2020/6/14
六
、
台
湾
(一)戒严延误了地方自治的发展
实
施
地
(二)选举文化的异化导致黑、金、权三合一
许信良,民进党前主席。他本是国民党重点培养的“青年 才俊”,但他选择与国民党“决裂”,并以党外的名义参 与1977年桃园县长竞选。许信良透露决裂心声: “在英 国电视上,看到美丽可爱的巴黎少女呼啸街头的镜头,久 久不能忘怀。他们的社会富裕自由,他们的政府能干有为 ,他们到底不满什么?追求什么?我曾经与他们作过广泛 的接触和讨论,答案是:一个更平等、更人道的社会;更 照顾大众,更纯洁无暇的政府。”
2020/6/14
地方自治:台湾民众的民主训练场
韩石泉,1946年4月15日当选台湾省参议 会第1届参议员。他任内致力推动地方自治 ,在台湾省参议会第五次大会上说:“行 宪伊始,各种选举告一段落,立法院现正 集会着手制定,根据宪法的各项立法,地 方自治的施行刻不容缓,而省县自治通则 及地方自治的基本法律为尊重民意,谓立 法院急速着手制定省县自治通则公布施行 。”2020/6/14
2020/6/14
2014年七合一选举:
五市市长、五市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 、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与村里长选举。
共七项选举,将于同一天举办。
2020/6/14
台湾地方的政治发展是整个中国政治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海峡对岸中国人在地方自治 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大陆 探索如何实现地方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应该未 雨绸缪,规划出自下而上发展民主的正确道 路,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政治模式 。
逐梦共同家园——解码两岸融合发展的“平潭模式”
共同家园——解码两岸融合发展的﹃平潭模式﹄◎ 本刊记者 吴载文翁筱冰逐梦平潭与台湾隔海相望,最近之处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
风起扬帆,澎湃向前。
近年来,平潭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以两岸基层治理融合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书写了建设两岸共同家园的新篇章。
昔日孤悬在外的海岛,如今一跃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桥头堡”,越来越多的台胞将平潭选为登陆的第一站,在平潭工作、生活、安家,逐梦共同家园。
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到底是怎样筑成的?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本刊记者深入岚岛,对话台胞台青、台籍营造师,探寻海峡两岸基层治理融合发展的“平潭模式”。
平潭68海里景区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
聚焦·样本伴着挖掘机的轰鸣声,苏平镇当盛村外,尘土飞扬的工地里走出两个人影。
“这是我们正在新建的‘仓库’,也是果蔬展示馆。
”率先打开话匣子的是在当盛村“当家”了近30年的党总支书记高明。
高明自有“高明”之处。
领着我们去大棚参观的路上,他颇为兴奋地细数起当盛村近年来的变化:“去年村里种了15亩葡萄,今年大获丰收。
现在,我们又搭了两个种植大棚,面积翻番,种各个品种的草莓。
”海风吹拂的平潭,土壤盐碱度高,如何种活、种好草莓也是门技术活。
术业有专攻。
高明拍了拍身边的搭档:“技术这方面,我们有‘老陈’。
”三年前,“老陈”陈兆槟来到当盛村担任台籍营造师,此后又任村委会副主任。
3年中,他与村党总支协商流转村内闲置土地,引进台湾先进农业技术种植水果,并根据平潭土质,与团队一起不断调整、改良技术。
目前,通过发展种植业,当盛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万元,并辐射周边村居,带动5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以平潭为家并大展身手的台胞不止陈兆槟一人,当初介绍陈兆槟来大陆的台籍营造师、友谊村村委会副主任苏文桢,就已续聘多次。
“我们村的百香果一年产量可达2500公斤。
”苏文桢介绍,友谊村借鉴了台湾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理念,集中流转村内闲置土地近4.7公顷,引进台湾黄金百香果等优质水果,有效带动农业增效、村民增收。
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及启示_莫筱筱
1. 1 社区营造的缘起 “社区”是指彼此间形成“生命共同体”而在地
理上又集聚在一起的人群; “社区营造”就是营造这 种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社会心理联系的过程[3]。台 湾的社区营造从 1993 年起步,其概念和做法主要来 自日本的“造町运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
济高速增长,乡 村 青 壮 年 人 口 大 量 外 流 到 东 京、大 阪、神户等大都市,出现了都市里公害事件频发、社 会矛盾凸显、乡 村 人 口 老 龄 化、社 区 濒 临 瓦 解 等 各 种问题。在经历过六七十年代学生运动高潮之后, 毕业返乡的青年将社会运动的热情转化为深耕故 土、重振乡村的“造町运动”,希望藉此来改变“日本 精神”,解决城市 化 积 累 的 负 面 效 应。 “造 町 运 动 ” 最早以发展 地 方 产 业、振 兴 经 济 为 目 标,后 来 内 容 扩展到生活 的 各 个 层 面,包 括 改 善 景 观 环 境、保 存 历史建筑、促进健康与福利、生态保育等,并从农村 扩大到都市,成为全民社会运动[4]。
第二阶段以2002年“行政院”推动的《挑战2008》
为起点,其中的“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包括: 体现 社区营造整体性思维的“活化社区营造组织”、“整 合社区营造资源”行动,重建地方社会生活的“原住 民新部落运动”、“新客家运动”,以及关怀社区特定 群体的“医疗照顾服务社区化”行动[7]。2004 年,“行 政院”在“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的基础上,对以往分 散在政府各部门的专案计划进行分类梳理,提出了 《台湾健康社区六星计划》,这一计划以“社区主义” 为核心价值,将“产业发展、社福医疗、社区治安、人 文教育、环境景观、环保生态”作为社区营造的六大 面向,重视 社 区 的 主 体 性 及 自 主 性,培 养 社 区 自 我 诠释的意 识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8] 这 一 阶 段,社 区 营造工作开 始 强 化 之 前 示 范“点 ”的 持 续 经 营 和 成 长,并开始注重各行政部门的整合衔接以及资源的 有效配置[6]。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打造国际化社区治理滨江样板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国际化社区治理滨江样板近年来,随着高新区(滨江)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国际滨”影响力持续加强,越来越多涉外单位、外籍人士进驻该区,融入参与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高新区(滨江)在册外资企业800余家,常驻外籍人士1700余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93个国家和地区。
高新区(滨江)开放、多元、包容的生活氛围,“党建+”引领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创新思路,让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居民和谐共处,东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PARTY BUILDING 党建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社区自治事务。
高新区(滨江)东信社区毗邻杭州国际学校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聚集了较多归国创业的留学人士和到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家庭。
多年来,社区党总支积极动员组织外籍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为社区建设、安全防范、自我约束等建言献策。
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外籍居民Shiily、Laveena、德籍华人齐中豪等先后当选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社区管理,进一步增强了外籍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志愿者身份加入社区公益活动。
台湾居民吴静瑜创建的公益组织“爱心妈妈”,吸引了区内众多外籍居民参与社区贫困助学结对活动,为丽水市松阳县象溪镇中心学校、四川大凉山地区和杭州孤儿院的孩子们送去爱心和祝福。
精确摸排外籍人士防疫状态。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战大考中,如何做好外籍人士的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国际化社区亟待破解的考题。
东信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门召开外籍人士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制定精准摸排方案、自制防疫问卷调查。
会后各小区网格员迅速投入工作,对外籍人士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摸排,确保管控精准到位。
积极引导外籍人士配合防疫工作。
"Please wear文| 赵璐60杭州 2020.7a surgical mask,seek medical advice promptly andinform doctor of travel details. "社区工作人员在电话里温馨提示外籍友人,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目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及个人防疫措施。
深入基层治理实践探究城乡治理理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袁方成教授访谈
深入基层治理实践探究城乡治理理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袁方成教授访谈袁方成,李健,唐韵萌■■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 CELEBRITY激流扬帆江海方成收稿日期:2023-04-16作者简介:袁方成(1978-),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地方和基层治理;李健(1997-),山东青岛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史、政治理论;唐韵萌(1993-),女,广西桂林人,《社会科学家》杂志社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学、生态美学、民族民间文艺学。
摘要:基层治理研究是治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就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而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基层治理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袁方成教授深耕城乡治理研究多年,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
访谈从袁方成教授的学术生涯展开,关注袁方成教授对乡镇治理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心得与最新观点,进而就研究方法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入探讨,致力于推动城乡治理研究的深化。
关键词:基层治理;政治学;城乡治理理论;城镇化发展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9-0003-0007袁方成(1978-),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系主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兼任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民政部重点研究基地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商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民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武汉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武汉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应急管理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地方和基层治理。
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范文(通用20篇)
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范文(通用20篇)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
中国图书馆-教育资源网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的文章20篇 ,欢迎品鉴!【篇一】台湾问题如何看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摘要]近年来,我国重视落实公共政策,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指导文件。
随着中小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只有落实公共政策才能更合理地运用战略性资源,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来保障公民的利益,但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因人力资源质量和管理方法各种条件限制导致落实政策的过程存在很大问题。
因此,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目前执行现状及实施的梗塞问题,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梗塞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9.14.087[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4-0-020引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策执行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于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到这一点。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执行概念的一种扩展,源于公共政策执行领域的企业执行力概念,解决了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能够促进政府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执法能力和信誉。
这是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行政权力一词,引起了该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即公共政策实施内涵,公共政策执行评价和公共政策实施改进路径。
其中,公共政策实施的量化评估是跨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涉及统计、计量和管理等知识和方法应用,研究成果可以拓宽公共政策实施的研究视野,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下》期刊 第三十八期
本期目录天下智慧·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 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研究现状▓ 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的新特点:政治信任与“重感情”▓ 中国基层政治的性别问题:农村妇女参政▓ 台湾基层政治中的大陆妇女(韩雨亭、杜雪)治国之道·乡村治理▓ 乡村建设运动:民国时期对乡村治理的探索▓ 从“政社合一”到“乡村治理”:建国后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 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走向:强村、精乡、简县(徐勇)治理技术·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技术背景▓ 美国行政许可的形式、实施及监管▓ 行政许可的政策实践:相对集中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技术创新:标准化管理人物·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生平简介▓ 孟德斯鸠:无分权则无自由我思我在·地方外事管理▓ 地方政府开展国际友城交流探析学术顾问:林尚立 陈玉刚 陈志敏 刘季平 陶东明编 辑:沈夏珠 张建伟 宋道雷 束 贇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联系我们:shenxiazhu@天下智慧·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编者按】无论在哪个国家,基层都是政权大树的树根,是国家稳定与繁荣的保障。
不过,同样是基层,中西却大有不同。
在西方,基层社会根植于带有契约性质的会员制度,是以“协会”为核心来组织人际关系及相应的政治活动。
而在中国,基层政治则以“重感情”为关键特征——除了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之类的外在性制度保障,乡里、邻里之间的感情也是基层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一,甚至可以认为是基层社区和睦的必要条件。
此类情感能够在很多情况下调和社区的内部矛盾,通过非法律的手段解决纠纷。
这一点,可以在古代中国的乡约、族规中寻找悠久的历史根源。
这就对中国的基层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它重视感情联系与政治信任;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端,例如基层政治参与中的女性性别弱势。
基于此,参考中国大陆妇女在台湾的基层政治中的政治参与,我们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政治体制的开放,中国基层政治必将会迈出一大步,并且妇女在基层政治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台湾基层财政“无功能政治”困局及启示
余及事业收入 、 辅助收入 、 捐款及赠与收入 、 自 治税
在 台湾 地 区财政 税 收分配 体制 当中, 税 源 较广 、 税 收 基数 大 的 重要 税 种 均 属 于“ 国税 ” , 次 要 之 税 种 归县市 税,而 基层 乡镇 市 的税 收收 入 的税 种均 为 县
市 税,没 有独 立之 税种 并 由县 市征 收后返 还 给 乡镇
筹 分配 税 、 临时 课税 ) 、 工程 受 益费 收入 、 罚款 及赔 偿 收入 、 规 费 收入 、 信 托 管理 收 人 、 财 产 收入 、 营 业 盈
现社会生活 的最初空间, 是 国家政权延伸的末梢领 域。 因此, 基层的治理在 国家治理体系中有着极其重 要 的地 位 , 它是 国家治 理 的关 键 环 节 , 是 整 个 国 家治 理体 制 的基 础 , 是 基 层社 会保 持 活力 以及 实现 基层 社会 可持续发展 的根本保障, 同时, 国家 的政治统治 和社 会 管 理最 终 也要 通 过 有 效 的基 层 治 理来 实 现 。 乡镇 政 权作 为 国家 政权 的末 梢领 域 , 直 接 面 向广 大 农村 地 区,在整 个基 层 治理 当中发 挥着 极 其重 要 的 作用 。 财 政是 庶 政之 母 ,只有财 源 充 足才 能 实现 真 正 意 义上 的基 层稳 定 。 在 乡镇 政 权众 多权 限中, 财政权 是基础, 是其他职能得 以发挥的前提, 也是保证政府 正 常运 转 的条件 。充足 的财 源也 是 基层基 本 公共 服 务能够得到供给的保障。 因此, 建立健全基层政权财 政体制, 加强基层乡镇 自 主权对于保障基层基本公共服 务供 给 和实 现有 效 的基层 治理 有 着重 要 的意义 。
捐 收入 、 其 他 收入, 其 中税 收为 主要 收人 。而 各税 种 又按 照税 收 的性 质在 不 同政 府 问实行 分成 ,这些 税
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
1958年9月7日,美舰开始为 国民党到金门的船只护航,外交 部发言人首次根据《领海声明》 的原则,对美舰入侵中国领海的 行为提出了严重警告。
(摘自《文史精华》2015年11 月上 范进忠/文)
资 政 ·时政精读·
1.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 新中的核心作用
在各地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中,社区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的 领导下,在社区范围内宣传、贯 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 法律法规,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 完成社区各项任务,支持和保证 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履行职 责,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治理 中起到了领导与核心的作用。
2.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社会治 理创新的推动力
科技与社会的融合,特别是 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与快速普 及,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治理 发展。科技发展既是不可或缺的 重要工具,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 推动因素。信息时代降低了大众 获取信息的门槛,这一方面促进 了组织结构的多样化,实现了信 息传播的网络化,为包括信息在 内的社会资源的共享创造了可 能;另一方面也让信息选择成为 每个个体必须时刻面临的问题, 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且彼此诸多的问题。对基层社会治 理创新而言,所有这些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最终产生新的社区参与和发展模 式。
3.人的能力建设是基层社会 治理创新的保证
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是人。 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发挥个 人和社群的力量,实现基层社会 和谐发展的目标,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提升全民参与公共事务 的能力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基 本保障和必然要求,而这方面的 宣传与教育工作明显不足。提高 公民综合素质的目的之一是让更 多的人科学、理性地参与社会治 理,特别是具体处理实际问题、 参与公共事务活动,要做到这一 点,无疑需要加强基层治理创 新,通过共同治理的理念,让更 多的服务进入社区,带入家庭, 来到社区百姓身边,进而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的良性 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坪林乡农会创办于1920年,现有会员930人,分设7个农事小组,选任会员代表31人,理事9人,监事3人,任期4年。聘任总干事及职员21人。农会成员分为两类,一是“会员”,是拥有土地务农的农民,坪林乡的会员将近700位;另一类是“赞助会员”。赞助会员就是没有耕地的,他不是农民,或者本身是农民但是他又兼某某企业的农会的权利和福利,但是只有会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赞助会员可被选举为监事。台湾农会承担着农业生产的组织与为农民服务的职责。农会法规定,农会以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林经济为宗旨。其具体任务包括:保障农民权益、传播农事法令及调解农事纠纷;协助有关土地农田水利之改良、水土之保持、森林之培养;优良种籽、肥料之推广;农业生产之指导、示范,优良品种之繁殖及促进农业专业区之经营;农业推广、训练及农业生产之奖助事项;农业机械化及增进劳动效率有关事项;辅导及推行共同经营、委托经营、家庭农场发展及代耕业务;农畜产品之运销、仓储、加工、制造及市场经营;农业生产资材之进口、加工、制造、配售及会员生活用品之供销;农业仓库及会员共同利用事业;会员金融事业;接受委托办理农业保险事业;接受委托协助农民保险事业及农舍辅建;农村合作及社会服务事业;农村副业及农村工业之倡导;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福利及救济事业;农地利用之改善;农业灾害之防治及救济;代理公库及接受政府或公私团体之委托事项;经主管机关特准办理之事项。
社区发展致力于推行社区公共设施、生产福利、精神伦理等三大建设。第一,设置社区活动中心。目前台湾地区已设有社区活动中心4202所,提供社区发展协会召开会议,办理地方性青少年、妇女及老人活动,并作为社区居民平日休憩聚会的场所。另协助社区发展协会充实社区活动中心设施设备,以加强社区活动中心的各种功能,使社区活动中心能对社区民众提供有效且多功能用途的服务。
在台期间,我们到坪林乡农会进行了考察,并与农会总干事林文恭先生及有关人员进行座谈。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分为乡镇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互相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全台有省级农会1个,县市农会21个,乡镇农会268个。基层农会下设农事小组,为农会事业基层推行单位,各级农会内成立相应的业务部门,负责各项业务的执行。农会的主管机关,在“中央”为“内政部”,省市为省市政府,各级农会受其主管机关的指导、监督。农会的最高权力机关为各级会员代表大会。各级农会由会员代表推选一定数额理事、监事,组成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根据主管机关遴选的人员中聘任总干事一名。总干事负责掌管农会的业务,有指挥、监督其他农会职员的权力。农会法对其中的会员资格、会员权力义务、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的条件、理事名额、理事长总干事的人选条件、农会经费来源及用途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其中规定乡、镇农会理事9人,县农会理事9~15人,省农会理事15~21人。农会监事为理事名额的1/3,候补理事监事不得超过理监事名额的1/2;对总干事要求有:大学、独立学院以上学校毕业或高考及格,并曾任机关学校或农业金融机构或农民团体相当职3年以上;或专科以上毕业曾任上述职务5年以上;或高中高职毕业,曾任上述职务7年以上等。
1945年国民党政权接管台湾后,在台湾实行由“中央政府”委派省、县市长专权治理的地方制度,195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地方行政首长的选举和建立各级地方“民意机构”,也就是地方自治制度。同年7月开始选举各县、市议员,10月选举第一届县、市长。乡镇也设乡镇代表会,乡长、区长、镇长、村长、里长等亦同时由民众选举。坪林乡现任乡长也是选举产生。不过,乡公所政府办公人员除乡长秘书是由乡长任命外,其他人员均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后统一录用派遣,乡长无权直接选任和罢免,但有考核、监督权,其考核评语直接影响到在职人员的升迁,由此保持对公所在职人员的监督及统一指挥。乡公所的职能范围较广,像清理垃圾之类的事务也归其负责。为了保护环境,农村的垃圾是不能随便丢弃的,家庭要做初步的分类处理,再由乡公所的清洁队集中处理。受益人出部分费用,垃圾回收也有收入,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垃圾中的有机物,会加工成有机肥料,几乎每个县都有用生活垃圾加工成有机肥料的加工厂。
一、“自治”与“行政”:双轨制的乡村治理结构
到达台湾的第二天,我们就赴台北县坪林乡进行调查,参观了乡公所及乡议事厅并与王潮清乡长及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据了解,台北市辖10市4镇15乡,坪林乡是台北县以下的一个乡。坪林乡位于台北县之东南端,台北至坪林仅须二十分钟车程。其东与宜兰县之头城、礁溪相连,东北与台北县之双溪毗邻,北接平溪乡,西北及西邻石碇乡,西南接乌来乡,四周均为高山峻岭环绕,境内少平地而多陡坡。全乡面积170-83平方公里,为台北县之第三大乡。全乡有7村78邻,2387户,6544人(2009年3月)。坪林乡是台北市的水源地,也是环境特别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全乡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是茶叶种植和生态旅游。乡民百分之八十以上为茶农,生产“文山包种茶”,茶园面积近1千公顷,全年收益约五亿元(新台币)。
关键词:台湾基层治理;结构;特征
2009年4月23-30日,我们一行五人赴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和考察。在台期间,我们与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访问了台北县坪林乡的乡公所和乡农会,台北市大安区成功社区及台北县的一些部门,与有关负责人及一些民众进行了座谈。本文基于此次考察及前期研究,对台湾基层治理的一些特征进行简要的评述和分析。由于此次实地调查的地方有限,时间很短,无力进行全面的判断和深入的分析,只是表达一些初步的观感,为人们了解当前台湾基层治理的状况及后续研究提供素材和参考。
从宏观来看,台湾的乡村治理结构可分为四大系统,一是“乡(镇)公所---里(村)”系统,主要职能是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道路等基础建设、环保、维持社会稳定等;二是“农会---产销班”系统,主要职能是直接服务农民经济活动,如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生产规划、生产资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产品营销、品牌管理、价格保护等;三是立法院议员和乡民代表系统,主要职能是收集民意、反映民意,监督“政府”,为所代表的民众争取权利;四是“党---社团组织”系统,主要职能是宣传党派主张,执掌政权或监督“政府”,“做好事、争民意”等。坪林乡乡公所设乡长1人,负责全乡政务并指挥监督乡公所各部门及人员。乡公所内设民政课、财经课、社会课、行政课、观光课、人事室、主计室、托儿所、灾害应变中心、图书馆、清洁队。除此之外,在坪林乡还设有一些上级派驻机构,主要有台北县坪林乡户政事务所、台北县坪林乡农会、坪林分驻所、坪林民众服务社、坪林邮局、坪林乡党部、坪林卫生所等等。乡公所人员编制为103人,其中,清洁队人数最多,正式队员9人,加上其他聘用人员共有50人。乡公所下设有村和邻,村有村长、邻有邻长,均是民选的。不过,只村长拿政府补助,邻长没有补助。每个村有一名干事,编制在乡,由乡选派,在村工作。
从坪林乡农会来看,坪林乡农会设有会务、会计、推广、保险、信用、供销六股部,供销部另分设坪林、中和农特产直销中心各一处。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事业部门,一个就是信用部门,负责金融工作,办理农民存贷款业务;另外一个就是供销部门,负责农特产品的供销经营,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药、肥料、农机、制茶设备的提供)。随着时代变迁,供销部的职能不断扩大,包括农民代工的服务、农机的修复服务、整个农产品的行销、农特产品的研发等等,目前供销部成为农会最大的部门,人也最多。除此之外,农会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健康保险、家政教育、环境保护、卫生保健教育等等。农会不仅具有经济和经营功能,对基层选举和政治也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运用自己的经济力量及会员组织来影响选举。正因如此,台湾农会事实上是集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政治性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组织。
二、“组织”与“服务”:农民合作与农会组织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的农民组织。它最早成立于1900年,最早的农会组织为台北县三峡镇农会,迄今已有100多个年头。当时成立的目的在于向地主要求减租等,要求保护自己的利益。在日据时期,农会被日本人用作执行当局政令、征收捐税、统治乡村的工具组织。“光复”之后,经改组,成为目前真正为农民自主的公益性社团组织。
台湾乡村的乡民代表由乡民直接选举产生,并组成乡民代表会,监督乡公所和乡长行政。目前坪林乡乡民代表会有主席1人,副主席1人,代表5人,共7人组成。乡民代表每月有6万元新台币的工资(包含交际费),每年有海外考察费用5万元新台币。乡长执行乡民代表会的决议(特别是预算),接受乡民代表对决议执行的监督。(村)里长也是民选产生的,每月有4万元新台币的工资(包含交际费用),不属于公务员,但里干事(民选里长的秘书)却是乡公所的编制,享受公务员待遇。里干事是里长和乡长联系的纽带,(村)里内的公共设施建设,里长除发动乡民出工出力外,也会申请乡财政补贴。在台湾的乡村治理结构中,政府、政党和社会分工是比较清楚的。乡镇、社区公共服务和基本建设是乡公所和里(村)的职能;农业经济发展的服务是农会等农民组织的职能;监督管理“政府”是党派、社团和乡民代表的职能。各种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竞争激烈,这是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在坪林乡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台湾基层乡镇机构和人员众多。不过,我们注意到,台湾乡镇政府人员包含财政、税务、旅游、卫生以及幼儿教育等管理和服务人员,这些部分集中于乡镇政府之内。台湾乡镇政府职能简单,除治安、税务等管理职能外,主要是卫生、环保等服务职能,其在职人员总数并不多。台湾在乡镇及村邻选举及自治中,在实行乡镇长选举的同时,乡镇政府公职人员一律实行公务员考试并由上级派任,而选举产生的村里长由财政支付报酬,村里的助理(干事)由上级派任,由此将行政与自治、选举与委派结合起来,并将选举人员与行政人员适度分开,避免政治选举对政府行政的干预,保持基层行政队伍的稳定,同时,也加强上级政府对基层的行政控制,有助于保证政令的畅通。
乡公所还处理一些突发性事情,如防止禽流感。上级所拨付的禽流感经费,乡公所会通过农会或里等组织,将经费补贴到采取了防范措施的主体。但是诸如农牧业技术等服务工作,不是乡公所的直接职能,主要由农会直接承担,农会可以申请“政府”技术推广补贴,但推广的技术必须符合农业产业规划政策。“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发展,是台湾各个乡镇追求的农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