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台湾海峡大桥-林元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图4 箱室净空
箱体结构构造与箱内外各类设施、设 备布置协调。
2.2 通风与空调
2.2.1 功能 保证车辆在箱体内,空气及温度状况 满足规定标准的范围; 车辆堵塞时,应保证有效的通风功能; 火灾事故发生时,应具备防灾排烟、 通风功能,及保有安全可靠的救生通道。
2.2 通风与空调
2.2.2 配置方案 通风系统与空调系统宜优先采用通风系统(含活塞 风); 利用车辆产生的活塞风及内外气压差,达到自然通 风效果。当活塞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 统; 本工程线路特长,为取得活塞风及机械通风、空调 系统的功能有效、合理发挥,在箱体顶部划分若干区域, 并设置相应数量的风亭(进、排风)、空调设施,在一 般情况下,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箱内的通风与空调系统,按远期车辆最大通过流量 设计,但设备应按近期和远期分期方案实施。
图-1 立面
四、索塔基础抗震构造
索塔深水基础规模大,钻孔嵌岩桩基 础与沉井比较,是较易实施的基础形式, 对抗震能力而言,大直径钻孔嵌岩桩较小 直径桩更有效,根据目前技术设备能力采 用桩径φ5.0m。在强烈地震时基础桩似是 较易破坏的结构部位。
对此,在承台和塔座之间设置具有一 定摩擦力的隔离层构造(图-6)。当地 震发生时地震力超过了预设的摩擦力,则 整个塔座下隔离层被剪断,并塔座开始滑 动(预留最大滑移量5m),最后滑移量 ﹥5m时则撞在承台上的限位墙上,由此 释放了地震作用的能量。若地震力超过预 设的摩擦力,基桩、承台及塔座结构似是 安全的。同时,5m以下的位移对3500m 跨径的钢主梁、主缆、索塔等组成的柔性 结构是不会发生破坏,是可以接受的。地 震过程结束后,如有必要可沿塔座设置千 斤顶退回原处。
1.2桥梁布置规划
桥梁构造在水深40m一下,可采用梁桥、刚 构、拱桥、斜拉桥等形式; 水深在40m以上可采用悬索桥,其跨度不超 过3500m。 前者几类桥型在国内有成熟经验,后者有先 行的墨西拿海峡3300m经验可参考,本文着重 对悬索桥设计施工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 相应的构思及对策。
1.3主梁抗风变位控制
七、结语
海峡两岸之间通道将来肯定不止一条, 隧道和桥梁都可因地制宜进行比较。 本文提出10车道100km长的桥梁方案, 2小时即可到达彼岸的交通捷径工程,在 技术上虽有困难,但并不是太困难的方案, 以供参考。
台湾海峡大桥
-全天候通道方案
1 概论
《台湾海峡桥梁方案》提出了北线平潭-新竹桥位 方 案 , 桥 位 水 深 不 超 过 80m 的 浅 海 区 域 , 布 置 多 跨 3500m悬索桥方案(图-1、图-2、图-3),桥长约100 余km。从安全、使用、便于实施等要求出发,对主梁 在风力作用下变位的控制、索塔基础抗震、索塔深水基 础设计与施工、主缆防腐与换索等,设计、施工必须研 究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构思及对策,基本上获得 本工程在技术难题上可以克服的方案。本文在此基础上 提出过桥交通在浓雾、强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能安全、 畅通的全天候通道方案:将车道从开口桥面移至箱梁内, 可不受浓雾、强风的影响。
台湾海峡台风频繁,悬索桥不仅要考 虑结构抗风稳定性,更要考虑如何保证桥 上车辆行车速度。 例如在塔珂玛风毁的摄影纪录中可看 到风毁时桥面倾斜可达到近40°,即使此 时结构不毁,但桥面40°的倾斜,能保证 每小时60km车速?所以采用什么构造措 施,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
1.4基础抗地震构造
近年来已有实施直径φ5.0m~φ6.0m 桩的技术设备能力,为大型深水基础形式 提供了更多选择。当受地震冲击力时,虽 大直径桩比直径较小的桩有更强的耐受力, 但仍是易受破坏的部位。如何保护基桩不 受破坏,是个重要问题。
台湾海峡大桥
-全天候通道方案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林元培
窦文俊
序
为全面叙述大桥方案,先介绍 “台湾海峡桥梁方案”。
台湾海峡桥梁方案
一.概论
1.1桥位方案
从大陆到台湾大致有三条线路: 北线 平谭——新竹 中线 莆田——台中 南线 厦门——高雄 北线跨海线路为100km左右,水深50~60m,但不 超过80m,为浅海地区,为跨越海峡的桥梁工程提供了 实施可能。据一些资料初步反映,北线区域埋藏的花岗 岩、页岩等岩层较为完整,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较少。 中线、南线的基本勘察资料目前了解很少,对其工 程实施的可行性尚难进行判断,因此暂以北线平潭—— 新竹跨越海峡方案进行研究。
三.主梁抗风变位控制
跨径3500m悬索桥采用多跨简支方案, 针对主梁抗风变位控制以满足安全顺畅的 行车要求,在桥跨构造总体布置图中采用 的结构构造措施主要有:
3.1钢主缆及斜吊杆
在桥轴线上方设置上下间距20m的两根钢主 缆,吊索的纵向间距为21m。因此,每隔21m 在横桥向钢主梁的两边吊索分别交汇在二根主 缆上(图-4),只要吊索变形很小,桥面的倾 斜转角也很小,这对整个结构抗风及行车的平 稳性起很大的作用。如与墨西拿比较(图-5), 主梁二边吊索垂直平行地分别悬挂在二根主缆 上,而这二根主缆可各自独立运动并有较大的 位移。因此可认为图-4的构造布置对钢主梁及 桥面的倾斜转角控制将更有效。
1.2 风
箱体内行驶的车辆不受强风的直接影 响,桥跨结构良好的抗风性能是抗风安全 的基本保证。
1.3 箱内设施
箱体交通管理:信号、标志标线、通讯、车辆运行监控; 箱内突发堵车、消防等事故的报警、救援及抗 灾措施; 环境:通风与空调、照明、供电、防水、给水、排水; 监控:设备与环境运行的监控系统; 充分考虑箱体通过主缆吊杆置于空间的条件,如全桥箱外顶 部约5.0km2 巨大面积,为箱内各项设施合理规划布置和降低能耗 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合理规划箱内通风与空调、照明、供电、防 灾与报警、给水、排水、防水及各功能设施系统的监控等设施, 具备安全、有效、快速反应等良好特性。现着重对如下设施进行 构思、规划: · 箱体构造 · 通风与空调 · 照明 · 消防 · 监控
图-6 桩基构造
五.索塔基础构造及施工方案
综合考虑我国大型深水基础和陆上深 基坑施工,深基础的成功实践经验,选择 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海床平坦处为索塔 基础位置,采用直径φ160m的双壁钢围 堰φ5.0m钻孔灌注桩基础,基础构造布置 见图-6。
施工步骤: 预制φ160m双壁钢围堰,双壁间距5.0m,要求水密 性。并根据围堰受力,施工等要求布置隔舱、支撑、施工 平台等结构,保证安全; 钢围堰浮运。根据水深及浮运稳定性等条件,在双壁 内浇筑砼或加水,调整吃水深度; 围堰定位、下沉、达海床后双壁内继续浇注砼加压、 吸泥、清基。直至围堰刃脚切入海床一定深度达到稳定; 安装钻孔灌注桩钢护筒(钢护筒由钢与砼组合结构, 保证强度和稳定),定位、振动、吸泥、下沉,达到稳定 深度; 钻孔灌注嵌岩桩施工:桩孔达微风化岩层,清孔按嵌 岩桩要求实施; 浇筑水下砼; 抽水,切割多余的钢护筒、桩顶处理,浇筑承台; 承台顶面设置抗震剪力隔离层; 浇筑塔座混凝土; 围堰顶及围堰内外的防撞设施安装; 围堰内维修养护设施安装。
二.桥梁结构及总体布置
在水深﹤40m时,目前已建成的不同桥型结构跨越能力:简 支梁可达70m、连续刚构可达250m、拱桥550m、斜拉桥1088m。 可根据水文、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并综合施工技术设备能力 等,进行选择桥型布置孔径; 水深﹥40m时,跨径3500m悬索桥构造总体布置示意图见图 -1、图-2、图-3。 设计标准初步设想: 桥 宽 按双向10车道、中间设分隔带及两侧各设3m宽 紧急停车带,总宽48m 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挂-300 设计车速 60km/h 风 速 百年一遇基本风速: 平潭 51.2m/s 新竹 39.4m/s 抗 震 由地震局提出最终要求 通航孔梁底净高 暂按80m考虑
2 箱内车辆交通运行的主要设 施构思与规划
2.1 箱体结构构造
设计标准: 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挂-300 设计车速 60km/h 风 速 百年一遇基本风速:平潭51.2m/s、新竹 39.4m/s 通航净高 80m 箱室净空 双向10车道,中间设2m隔墙(兼消防救 生梯道),形成单箱二室;车道右侧设紧急停车带、箱 室两侧均设0.75m检修道;各箱室净宽23.0m、净高 5.0m。 箱体外廓尺寸 高×宽=7.2m×57.0m(图-4) 箱体结构构造与箱内外各类设施、设备布置协调。
图-4墨西拿桥构造
图-5台湾海峡大桥构造
3.2钢主梁的水平风缆
在钢主梁两侧对称 地设置侧向水平风缆, 使桥面主梁横向水平 位移受到很大约束, 从而也起到了约束桥 面倾斜变化的作用。
图-3 断面
3.3主塔对主梁竖向变位控制
上述构造措施对钢主梁及桥面的水平 位移和倾斜转角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整个 桥面除索塔部位外只能上下垂直位移,保 证了结构抗风稳定及行车的平稳和顺畅。
1.5索塔深水基础设计及施工方案
桥墩基础构造及施工方案是海峡大桥成败的重要问 题。从上海东海大桥工程实践表明,在海上进行施工作 业一年中只有180天左右。为加快施工进度,分包给若 干承包商,各完成其中一段,使整个大桥工程能按期完 成;另一方面根据桥址海域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与 施工技术设备能力等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桥墩基础构造 及海上施工方案,同样是很重要的。 位于深水区域的索塔基础,以其水深及规模而言, 现有50m左右实践,对50m以上水深的经验不足,需作 重点认真研究。至于悬索桥锚碇基础位置,在总体设计 时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浅水、浅滩甚至陆上,以取得良 好的设计、施工条件。因此本文仅以索塔基础为对象进 行研究探讨。
图1 立面
图2 横截面
图3 平面
1.1 雾
雾的形成一般是上层湿热空气与下面干冷的地面或水面接触, 使湿热空气降温造成水汽凝结成雾。按雾形成的条件可分为辐射 雾、平流雾、蒸汽雾、锋面雾、冻雾等类型。本桥桥址海域出现 的海雾是平流雾的一种。当海域上存在湿热空气,并有风速10~ 30km/h的风,可产生足够大的湍流混合空气,形成更厚的雾层。 把雾层厚度可延升到600m以上高度,同时风还可把雾吹得更远, 形成较大的覆盖范围,其持续时间不是由昼夜温度每天周期性变 化引起的,而是湿热空气持续被海面冷却的时间相关。因此这类 雾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会产生雾层厚度大、覆盖范围大、持续时 间长的情况。在桥址出现大雾时,对桥上行车产生较大的直接影 响。 如车道直接布置在主梁箱体内,则箱内外空气相互隔离,冷、 暖空气的温度、湿度缺少直接交换条件。因此即使桥址海域出现 浓雾天气,箱体内除出入口可能出现很小的局部影响外,不会出 现雾的现象。
1.6悬索桥钢主缆防腐及换索构造
本工程跨越海峡的3500m悬索桥可能多达30 孔左右,海上钢缆的防腐十分重要,总不能因 为有一孔索锈蚀把全部30孔左右的钢缆都换掉, 必须像斜拉桥那样,哪根拉索坏了就换那一根 的办法,现在已有一些斜拉桥,如广东西樵大 桥、重庆石门大桥等均取得了有效置换处理。 但对现有的悬索桥构造无法置换钢缆,故必须 革新现有悬索桥构造,使之达到可换
图示的悬索桥构造特点: 1.在桥轴线上方设置上、下间距20m的两 根钢主缆,形成钢主梁具有二对斜向交会的吊 杆;(图-1)(图-2) 2.桥平面上钢主梁两侧布置侧向风缆; 3.索塔由四根间距92m钢筋混凝土桩斜向 交会于塔顶,使520m高塔在不同方向均具有较 好的刚度,也为主缆在塔顶分跨锚固具备了构 造空间和索塔强度要求; 4.塔座与基础承台设置了抗震剪力隔离层。
六.钢缆防腐及换索构造
相邻桥跨的钢 主缆在塔顶交叉 锚固,每根主缆 由 25 股 钢 索 组 成 , 主缆在塔顶入口 处,均沿散索鞍 各自锚在塔顶构 造内(图-7)。
图-7 塔顶构造
若发现某一孔钢主缆锈蚀需换索,可先将该 缆两边吊索拆除,此时桥面的重量由另一根钢 主缆承担,锈蚀钢缆的25股钢索逐股卸除锚头, 并下放至桥面。然后把新的25股钢索逐股吊起 放在散索鞍上,逐根依次锚固,再安装两边吊 索,调整应力即可。 上述拆卸一根锈蚀主缆时,由另一根主缆承 担全部桥面质量,因主缆和吊索的安全系数均 为3.0,故结构在换索的短期内仍属安全;在换 主缆过程中,还会引起基桩应力的不均匀,对 此可用临时预应力工具索施加预应力调整,待 钢缆置换后再解除预应力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