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是一个学科群,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同时与自然科学存在大量的交叉。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从结构上讲,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合部分,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同教育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就规律而言,教育同高等教育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高等教育同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存在共同的规律,这种规律即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高等教育又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教育现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教育事物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形态,是教育事物的外部联系。
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表现形态是多维度,多方面的。
教育本质:教育的质主要是通过教育的属性反映出来的。
教育具有许多方面的属性,如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发展等方面的属性。
通常,我们不能用教育的某种属性来代替教育的本质。
认识教育的本质,需要从根本上回答教育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是什么。
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它是现代世界任何国家高等教育都要经历的阶段,存在某种必然性。
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确立多元教育质量观。
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另一层含义提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终身化: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思潮,除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传入我国。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确认“终身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制度”。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通过“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亦即高等教育多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
其过程是提高人才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福建省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一、是非判断题 (10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的途径。
2、(√)教育目的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有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等。
4、(√)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既有合理之处,也有局限性。
5、(×)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15%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6、(×)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50%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7、(×)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类学校的方针政策。
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级。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
10、(√)权利分散型高教宏观管理体制又称为分权制。
11、(×)目前我国公立高校领导体制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P137(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3、(√)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14、(√)高教结构是指高教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15、(×)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校的整个教育制度。
16、(√)高教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7、(×)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8、(×)科类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9、(×)课程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宏观结构。
20、(√)结合日常教学是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之一。
21、(×)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相同的目的与途径。
(不同)2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有: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201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201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张爱华编著)考试答案题库河北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A夸美纽斯 B 康德 C 赫尔巴特 D 洛克2 《林哈德与葛玛德》的作者是( )A卢梭 B 裴斯泰洛奇 C 克伯屈 D 鲍尔斯3 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A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会教育 D 非制度化的教育4 在1982年通过的我国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A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B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C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D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5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 壬戌学制 C 壬子-葵丑学制 D 暌犯学制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所反映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A监护人的角色 B 管理者的角色 C 榜样角色 D 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7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教育关系 B 社会关系 C 心理关系 D 法律关系8 核心课程的研制者主张()A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 B 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C 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D 以学科为中心9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提出者是()A赞可夫 B 维果茨基 C 巴班斯基 D 苏霍姆赫斯基10 “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A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B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C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D 特别适合对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评价11 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采用“教学论’一词的是()A麦克默里 B 布里格斯 C 拉特克 D 德加尔谟12 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一种是“心理缺陷理论”,另一种是()A手段-目标说 B 控制缺乏说 C 差异交往说 D 挫折-侵犯说13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活动课时制 B 特朗普制 C 开放课堂 D 个别教学14 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被称为()A总结性评价 B 绝对评价法 C 相对评价法 D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15 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常用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 B 实验 C 经验总结 D 个案研究二多项选择题16 德育的任务包括()A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点 B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C 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D 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E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17 教育制度所具有的自身独特的特点包括()A客观性 B 取向性 C 随意性D 历史性E 强制性18 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A现代教学理论 B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C 教学的实际需要D 学生的需要和特点E 教师的教学经验19 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A大步跃进 B 呈现明显的反应C及时反馈 D 自定步调学习 E 高错误率20 终生教育观点和理论的要点包括()A连续性 B 整体性 C 广泛采用指导性教育方法D 广泛采用创造性教育方法E 重视个人和小组三名词解释21 隐性教育功能22 发展性教育的目的23 美育24 学校教育制度25 教学四简答题26 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27 简述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28 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9 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30 简述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31 简述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五论述题32 试论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33 试论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河北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的()。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2、高等教育大众化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跨入大众阶段后,不断培养大批普通民众直至普及阶段来临之前的发展过程.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4、通才教育是相对传统"专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6、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7、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内通过媒介进行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8、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又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
狭义的教学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9、教学方法: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
10、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 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11、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12、隐性课程也叫广义课程,指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13、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4、莫里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 3 万英亩,用这些土的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15、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教育学简答题与名词解释.doc
教育学简答题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一、1.高等教育: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一,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3.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4.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
5.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
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6.高等学校学制:规定高等教育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7.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
8.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9.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10.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11.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12.教学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3.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4.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和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化自由流动。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1-14章)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 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 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 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 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 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 涂尔干12.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高等教育学-名词43个简答37个论述15个
名词解释43个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结构。
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公立、私立;全日制、业余;函授、夜大、电大、自考)、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构:指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又称类型结构。
纵断面。
(国民经济技术结构决定:专科、本科、研究生)分为准,反映社会分工横断面。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决定: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师范、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管理、文科、军事13大类。
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重点院校(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科研教学兼顾)、一般院校(本科教育为主)、专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主)。
构。
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既涉及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比较,它们各自的优势、特长等问题,又涉及它们的规模、科类、形式与层次等问题。
(梯度结构模式和中心城市模式)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也可做判断题)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的基本指针。
如果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才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通才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001-2012教育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2001名词解释:1.继续教育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既包括继续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也包括在特别领域里探索、更新和补充知识技能的活动。
2."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讲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它主要由讥讽、助产、归纳、定义等四个步骤组成。
这种方法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对后来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课堂学习管理课堂学习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强调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教学环境,预防问题行为的出现。
4.研究假设答:研究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结论。
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
性质好的研究假设具有的基本特点包括科学性、推测性、明确性和可检验性。
在教育科学的研究中,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同一研究问题,往往可以提出多个具体的研究假设,因此,研究假设的提出使得一项研究的探索目标更加明确,把研究数据的收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加特定的方面和范围,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
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取决于研究者提出的具体研究假设,即他所要证明的东西。
因果性的研究假设要求采用严密的实验法加以检验,而对于相关性的研究假设,采用相关方法进行检验就行了。
简答:l.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递着文化,它使新一代能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迅速成长为“文化人”。
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
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一)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答案要点】“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者既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功能,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普通教育学中使用的“教育”概念,即是这种狭义的教育。
其特点它的对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其任务是实现个体社会化;这是在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的基本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问题是具有矛盾和冲突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葛亮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答案要点】(1)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2)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心脏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人微言轻教育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解释概念: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其中,“专业教育”表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是使“专业教育”这一概念上升到“高等教育”的重要范畴,表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是“最高”的。
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
“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2、高等教育学:综合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它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二、简答题:1、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答:(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
(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办的资助和兴办为主。
(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论理教育。
(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
(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得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
它是学习、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它是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的。
(2)大学拥有自治权。
初期的大学是学者和学生的行会组织,大学可以自己设置课程,聘请教师,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和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有权对违背法律的学者和学生进行处理。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
中世纪早期各地大学采取开放的态度,至少在欧洲区域内,学者和学生们可以自由流动,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并可以得到各大学相互承认的资格证书。
(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
这是现代大学学科划分和学位制度的最初起源。
(5)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学,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University Education)来指代。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民主化:答:其包含两方面内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师生员工参与教育管理过程。
2、高等教育终身化:答: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过程中贯彻终身教育原则,促进学习者开展终身学习的过程。
3、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答:是一种横向结构,指在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别的高等院校的构成状态。
4、教师专业化:答:指教师群体不断提高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使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
5、教师专业发展:答:指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6、师生关系:答: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7、学习:答:学习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而获得知识、改变行为以完善人格的过程。
8、结构主义课程论:答:该理论认为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传授最基本和普遍的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训练迁移,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9、案例教学法:答: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
10、教学反思:答: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察自身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借以提高教学效能,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11、学分制:答:用学分来反映课程的地位、要求和计算学习量的一种教学制度,它规定了学生达到毕业、取得学位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12、行动研究:答: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
它近乎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重视研究的科学性,重视对教育实践的改进,是一种自我反思行为。
13、教育研究:答: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高等教育学(2)
高等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等。
4.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的比例关系。
5.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使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
6.高等教育目的: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7.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指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目标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8.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
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
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教育制度中占突出地位。
10.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1.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高等教育学》中的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中的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学科,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她既是人类高等教育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结果。
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高等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依存的程度加深,高等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紧密的一种发展趋势。
3、高等教育制度:即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为指导,用以规范高等学校内外关系的规则和动作机制。
4、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高等学校在内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总称。
5、学位:是授予一个人的终身称号,他表明称号获得者曾受的教育水平或以达到的学历水平。
6、学位制度:是国家或授权的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7、现代高等学校制度:是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为指导,用以规范高等学校内外关系的规则和运行机制。
8、高等学校章程:即由大学最高权力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大学组织特性、遵守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等,制定的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最高纲领。
9、高等学校治理结构: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内外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权利的分配、制定和利益实现的制度规定、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
10、本体性知识:也就是学科知识,是教师关于所教科目的知识。
11、条件性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专门知识,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科学知识。
12、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情景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经验,即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和学科知识经验。
13、文化知识:是特指与教师所教学科相邻的其他学科知识,这是一种通识性的知识。
14、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是最具权威价值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内容的核心。
15、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设计。
16、教育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整体发展的指导能力,这些发展包括人格修炼、品德提升、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等。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一、名词解释1.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2.大众化: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3.民主化;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4.社会本位: 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本位,5.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6.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7.院校研究: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8.教学: 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9.课程: 是指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合,课程是教学过程的顺序与进程,从整体上讲,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体系,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
10.显性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计划课程,也称为显性课程。
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1.隐性课程: 广义的课程称为隐性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
12.大科学: 针对于“小科学”,形成现代科学的大规模性,高度的创新性、探索性、综合性。
1高等教育学简答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材的教育2、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
3、教育目的即教育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指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4、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即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取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
5、师生关系指老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产生的关系。
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精神活动,又具有自身运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独特轨迹,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7、课程是学校为使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就而采取的一切有程度的学习活动和经验。
8、课堂教学指教师通过解释文本帮助学生生成文本意义的解释活动9、类型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的构成状态,它是一种横向结构。
10、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11、研讨法指为学生提供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讨论并解决其他教学形式如课堂讲授无法解决的问题12、院校科类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学科门类的构成状态,它是一种横向结构13、活动课程课程应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以活动作业作为基本形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加以组织14、高校基本职能高校所应尽的职务,如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直接的社会服务15、高校社会服务高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在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16、过程评估指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对计划或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17、选修课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而设计的可供学生自己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判断并简述理由1、柏拉图创办了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
2、启发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就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方法的科学。
3、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4、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5、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6、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
7、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
8、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11、教育预见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各种可能的教育干扰因素和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1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
13、教师专业精神--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14、年龄特征--就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年龄阶段,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本质的和典型的特征。
15、课程--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的文化:可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的文化: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统称。
二、简答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4)高校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策源地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是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5、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答:(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6、简述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
答:(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7、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答:(1)历史角度。
中世纪大学到现在培养人才职能始终存在,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活动。
(2)学术性质,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高校通过培养人才来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所以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永恒主题。
当前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义就在于此。
8、简答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答: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判断选择)、—简答题、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名词解释51(判断/选择)、—简答题21、☆论述题5第一章绪论1 高等教育P 22 大学理念P 223 高等教育大众化P 264—中世纪大学的特点P 65—简述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P 156 ☆入世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及我们的对策 P 30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与功能1 高等教育目的P 342 高等教育的功能P 413 高等学校的职能P 484—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 445—现代大学的职能有哪些?P 51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基本取向1 通才教育P 582 专才教育P 593 英才教育P 674 大众教育P 675 科学教育P 776 人文教育P 77~787 高等教育平等P 858 高等教育效率P 869—简述通才教育的特征P 5810—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P 73第四章高等学校的课程1 课程P 932 学科课程P 933 经验课程P 934 学问中心课程P 955 人本主义课程P 956 课程设计P 957 课程改革P 958 恢复基础运动P 969—简述教学大纲的组成因素及其作用P 10410—大学教材的特点是什么?P 10711—简述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走向P 11112☆联系当代社会特点,论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P 97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环节1 教学P 1162 教学的媒体因素P 1183 教学过程P1214 大学教学过程P 1225 教学环节P 1266 高等学校的教学环节P 1297—简述大学教学的地位与作用P 1198—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活动形式有哪些?P 1229—简述大学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P123第六章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组织与方法1 教学原则P 1332 教学组织形式P 1433 班级授课P 1444 教学手段P 1735 教学设计P 1766—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P 1397—备课要做好哪些工作?P 1458—简述上课的基本要求P 1469—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P 15810☆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讲授法的认识 P160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1 教育教学评价P 1812 形成性评价P 1843 总结性评价P 1844 学生学业评价P 1935 绝对评分法P 1976 相对评分法P 1977—简述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P1848—简述高等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P 189第八章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管理体制1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2262 分权型宏观管理体制P2283 结合型宏观管理体制P 2294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P 2305 高等学校办学体制P 2386 高校办学自主权P 2397 高校领导体制P 2448—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P 2509☆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的认识 P 235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1 高等学校的学制P 2532 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P 2553 学位P 2634 学位制度P 2635—简述我国招生体制改革的趋势P 283第十章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1—简述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原则P 316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的教师1 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P 336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P 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2(5世纪到17世纪)的大学,具有行会性、3年国会通过“赠地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历史上称之为“赠地学院”,后来大多数成为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4.社区学院:以转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等多种功能服务社会,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创举。
5.国际化: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高等教育所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6率要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及高7教育社会均等(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8教育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生的。
无需正式学历,积累一定学分即可获得学位。
9.教育适应性:教育适应性指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10、形式结构: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 11、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院校比例关系。
如:设研究生院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职校等12、地区结构:高等教育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同状态。
13.大学职能: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得以存在的依据和价值。
三职能观:产生于美国,著名的“威斯康星”是最重要的标志。
大学可以培养大量应用性人才和应用型研究从而直接1516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17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18192021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22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
23.教学过程: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得认识24式;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有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
狭义的教学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价值及优缺点,以求2二战以后进入大科学时代。
特点是: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国家间合作、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
(第一类是需要巨额投资建造、运行和维护大型研究设施的“工程式”的大科学研究,又称“大科学工程”,其中包括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研究开发活动。
如国际空间站计划。
第二类是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大规模、大尺度的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通常是围绕一个总体研究目标,由众多科学家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相对分散开展研究,如人类基因图谱研究。
)相对于传统小科学而言,大科学科研难度大,具有以下特点:高度创新性、高度的探索性、高度的综合性、高度的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和依据,是由教育自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构成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CAI ,它是以动多媒终身体教学系统:通常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为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控制系统,它包括多媒体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专家、学者为核心,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主体层次的需要。
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内通过媒介某个特定规则的制定者、解释者或执行者,他们被一个社会系统赋予了制定执行规则的权力,并使其他人处于服从状抓住教育学之间的中项。
保证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活动,把学生能动的主体性、活动条件、对象以及目标在活动中组成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年,威斯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人才培养,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提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即它的教学、科” 程与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开设的非专业选修课,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保健等广泛领域,此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科学、健康等全面素质服务的。
答:①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只有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才是教育的成功之道;②学习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大学教师从事的是科学与教育结合的工作,需有教育理论与答:高级性、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世纪,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中世纪大学传播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为后世欧洲近代大学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劳动答:①教育目的是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规定,②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
③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含义的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而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联系的,但不能答:①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
其一,两者互为存在条件;其二,两者互为发展条件;其三,两者在互动中发展;其四,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②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
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二是社会制度的制约。
三是传统观念的知识、能力、品德、体质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并以此划分分类目标。
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关键是能力目标);③思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科研具有三个方面重要意义:一是创造新的知识;二是培训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的保证;三形装备服务)。
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对于提高高校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答: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片面的掌握书本知识到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全面知识,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职能,由限于学习到创造性的培养等;②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人类积累的知识量越来越大,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内容出线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因此使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必然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就不仅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仪器设备的应用等。
④教育与教学理论上的发展突破,必然 专”概括。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教学工作于科研工作的结合,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学习与科研的结合。
后者主要表现在: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追求真理的精神。
②大学教学的内容要反映最新科学技术的成果和研究动态。
③实行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密切结合。
④大学生直接进入科研领域。
(3)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便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即以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者;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体;②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者;③学生是具有③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与接受能力 ④课个方面的关系,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主修课程与第二专业课③教材的更新。
发动机,同步思维;结构严谨,说理深刻;虚实结合,表述生动;注意反馈,及时调整。
对应方法:①运用问题法(设疑和释疑);②运用逻辑法(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及直观的方法;④教学语言的运用(干净、准确、生动);⑤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⑥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善听、答:①课堂讲授。
针对性讲解、寓科学方法于讲授之中、推荐有关科学及重要文献并进行必要评价。
②辅导与答疑。
掌握学生自学状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质疑习惯;辅导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理解水平;辅导要因材施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
①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②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③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也是教学方法的结合;②评议过程:与校园文化相兼容;③评价技术:空间、时间、知识上的一致性,评价信息的全面性,评估方法的简单性;④评价策略:原则性与灵活性①目标子系统();②指标子系统(应成为开放系统、逐步更新);③评估人员子系统(由学生、专家评估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构成);④评估对象子系统(教学系统及其子系统都应列为评估对象);⑤方法子系统(搜集和处理信息给出结论的方法,包括教育测量与心理测量的各种方法,传统及一切可被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共同要求;③学校内部进行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④学校考核教师和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假设,在教学评估中有必要引进自我控制与同行语言结合的机制。
自我控制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自我调节的活动。
经过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这一周而复始的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
同行评议具有与自我控制一样的重要性,能使教师对自己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同行评议不仅在教师形成性评价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学校中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与职业发展的气氛也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在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究是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
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性,知识是学校工作的要素,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
大学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的高深性,通过传播高深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高深知识。
传播和发展高深知识离不开身为学者的大学教师对学术的追求。
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
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②大学学术之上有如企业利润之上;③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高度的组织性,能满足大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②大学学术思想活跃,后备力量充足,能满足大学科探索和创新的需要;③大学是信息集散地,满足大科学对信息的需要;④大学研究承担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适宜于原创性研究;⑤大学教师广泛开展自由选题的研究,大学是小科学的研究基地。
原则:①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②课2829则④可测性原则5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30合的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不足②出现了学科专业新的失调,进而造成②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的应用型专业③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④提倡部分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 ⑤重视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⑥要求高等学校加强传统专业学科的改生:继续贯彻按需培养;专科:培养各人类的思想库,那么大学就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职能,即批判社会、改造社会学教学中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