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中数据的有效性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cel 中数据的有效性的应用

3、防止数据输入错误

典型应用如下:

(1)防止日期错误:

只准输入日期或某个日期之后的特定日期:点击EXCEL菜单“数据-有效性-”,在“设置-允许”对话框中选择“日期”、并在相应位置输入起始日期。

(2)只准输入整数:

在“设置-允许”对话框中选择“整数”

(3)防止输入重复值:

首先要选定整行/列或单元格区域(比如选中B列),然后再点击EXCEL 菜单“数据-有效性-”,在“设置”对话框中选择“自定义”、在“公式”中输入“=COUNTIF(B:B,B1)<2”

检验一下:在B3单元格中输入“A”,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

(4)只能输入大于上一行的数值(或日期):

注意引用区域的最后一行行标为相对引用。A4的有效性公式为:=MAX($B$3:$B4)

4、条件输入

只准输入符合一定条件的数据:

(1)只能输入大于左侧的数字

(2)按条件输入_根据左侧条件来决定右侧单元格如何输入:

下图中,如果单据类型选择了“入库单”,则只能在“入库数量”所在列即C列输入数据,而不能在“出库数量”所在列即D列输入数据;反之亦然。

C列公式为:=IF(B5="入库单",ISNUMBER(C5),FALSE)

D列公式为:=IF(B5="出库单",ISNUMBER(D5),FALSE)

[应用一]下拉菜单输入的实现

例1:直接自定义序列

有时候我们在各列各行中都输入同样的几个值,比如说,输入学生的等级时我们只输入四个值: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我们希望Excel2000单元格能够象下拉框一样,让输入者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就可以实现输入。

操作步骤:先选择要实现效果的行或列;再点击"数据\有效性",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选择"设置"选项卡,在"允许

"下拉菜单中选择"序列";在"数据来源"中输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注意要用英文输入状态下的逗号分隔!);选上"忽略空值"和"提供下拉菜单"两个复选框。点击"输入信息"选项卡,选上"选定单元格显示输入信息",在"输入信息"中输入"请在这里选择"。

例2:利用表内数据作为序列源。

有时候序列值较多,直接在表内打印区域外把序列定义好,然后引用。

操作步骤:先在同一工作表内的打印区域外要定义序列填好(假设在在Z1:Z8),如“单亲家庭,残疾家庭,残疾学生,特困,低收人,突发事件,孤儿,军烈属”等,然后选择要实现效果的列(资助原因);再点击"数据\有效性",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选择"设置"选项卡,在"允许"下拉菜单中选择"序列";“来源”栏点击右侧的展开按钮(有一个红箭头),用鼠标拖动滚动条,选中序列区域Z1:Z8(如果记得,可以直接输入=$Z$1:$Z$8;选上"忽略空值"和"提供下拉菜单"两个复选框。点击"输入信息"选项卡,选上"选定单元格显示输入信息",在"输入信息"中输入"请在这里选择"。

例3:横跨两个工作表来制作下拉菜单

用INDIRECT函数实现跨工作表

在例2中,选择来源一步把输入=$Z$1:$Z$8换成=INDIRECT("表二!$Z$1:$Z$8"),就可实现横跨两个工作表来制作下拉菜单。

[应用二]自动实现输入法中英文转换

有时,我们在不同行或不同列之间要分别输入中文和英文。我们希望Excel能自动实现输入法在中英文间转换。

操作步骤:假设我们在A列输入学生的中文名,B列输入学生的英文名。先选定B列,点击进入"数据\有效性",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选择"输入法"对话框,在"模式"下拉菜单中选择"关闭(英文模式)";然后再"确定",看看怎么样。

[应用三]数据唯一性检验

员工的身份证号码应该是唯一的,为了防止重复输入,我们用“数据有效性”来提示大家。

操作步骤:选中需要建立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区域(如

B2至B14列),执行“数据→有效性”命令,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在“设置”标签下,按“允许”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定义”选项,然后在下面“公式”方框中输入公式:=COUNTIF(B:B,B2)=1,确定返回。以后在上述单元格中输入了重复的身份证号码时,系统会弹出提示对话框,并拒绝接受输入的号码。

运用Excel三大条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秋尽冬至,又到一年年终时。在工作中,数据的运算量和汇总的操作一下比平时多了不少。众所周知,在Excel中可以对数据进行各种不同的运算和汇总,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与条件相关的函数三兄弟,分别是“COUNTIF”、“SUMIF”和“IF”函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姓字符“IF”。

大兄弟:COUNTIF函数(计数求和)

COUNT函数,顾名思义是用来计数的,统计所选择区域的数值型单元格个数。COUNTIF是COUNT函数的引伸与拓展,在计数时加上先前条件,只有符合计数的条件才进行统计计算。比如,从员工信息表中,计算出有多少人的年龄大于35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分类计数汇总的例子。这里有一张销售流水记录表,每名销售人员累计做了多少“销售订单个数”呢?

大兄弟COUNTIF正常工作需要两个参数——条件区域(本例为左侧表

中“销售人员”一列)和计数条件(本例为右侧表中的人员姓名)。要计算第一位销售人员的“订单数”,很简单,输入函数公式

“=COUNTIF($C$2:$C$16,E2)”即可(见图1)。

二兄弟:SUMIF函数(条件求和)

SUM函数的作用是对数据求和,而SUMIF对它进行了引伸和拓展,比如计算“金额”在1元以上的数据总和、按照人员或产品分类计算数据总和等等。它有3个参数,分别是条件区域、判断条件、实际的求和区域(如果它与“条件区域”是一个区域,就可省略)。

在上例中,计算每位“销售人员”的订单总金额,就要使用SUMIF函数来协助了。如果要计算每个人的销售订单总金额,把左侧表的“销售人员”一列当作“条件区域”,把右侧表的每个名单当作求和“条件”,把左侧表的每笔“订单金额”当作“实际求和区域”,在G2单元格中输入数据计算公式

“=SUMIF($C$2:$C$16,E2,$B$2:$B$16)”(见图2),第1名销售人员的“订单总额”就瞬间产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