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了解地区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二章了解地区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3、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5、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和在各过中的经济地位,以及锡、适宜两种矿产的分布6、掌握东南亚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繁荣做出的贡献[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如果我们在广西或云南越过我国的国界线,就来到了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揶风海韵”是这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一、位置和范围1、引导学生观察图2-1,指出东南亚的范围: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并介绍中南半岛得名的由来2、结合世界政区图,由学生分析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特征:亚洲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二、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1、引导学生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并设问:a这些河流都发源与哪国?b大致是什么流向?为什么?c 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区?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山河相间)d 这些河流的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平原)是怎样形成的?e 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因此,这里河流的什么资源丰富?f 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东南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d 学生讨论完成p36活动4题2 教师以手作比,小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令列分布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1、引导学生找到马来群岛,并设问:a 从整体上看,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位置?b 这些河流的长度与流速与中南半岛相比,有什么特点?c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马来群岛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根据板快构造学说理论,马来群岛有什么特点?2、小结马来群岛的特征3展示表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各是什么?对农作物的生产各有什么影响4、结合教材,重点突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七年级地理教案[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板书设计]第一节东南亚●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亚洲的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二、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1、地形特征:山河相间、众列分布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1)上游: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2)下游:流速慢,冲积成肥沃的平原3、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围●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1、地势崎岖,山岭崎岖2、平原较少,河流湍急3、多火山地震●四、气候与农业,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播种,随时收获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各有怎样的影响?五、主要国家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查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分布着哪些国家?2、提问:东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有哪些?(学生识记东南亚的国家)突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地位。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了解地区----西亚》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理的东南亚和南亚,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用 学生学习能
以往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西亚的相关内容,需要教师加以 力分析
引导。(分析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认知
障碍等)
“授之鱼不如授地理的图幅,并对如何读图给
4、展示习题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 问题设置: 1、观察图例得出阿拉伯半岛干旱的环境特征。 2、阅读材料理解水源引发争端的原因。 3、根据提纲自学《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4、小组协作后完成检验习题。 学以致用情感升华 播放视频《云南干旱缺水》观看视频,结合西亚干 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开展小组讨论:你得到什么启示?进 行课堂交流。 联系实际,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课堂讨论 的设置也是学生为主体的充分体现。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 个学生学习活动,详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 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教材分析 境的内在联系,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
主义世界观都有好处。
重点:西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西亚的石油资源。
难点:西亚石油输出路线
(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说明课题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分析西亚的位置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说明西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布及输出路线。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了解地区----西亚》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了解地区----西亚》
称
以前面“认识大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
识为依托,并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充实和提高,又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②、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③、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以及从课外资料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二、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三、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四、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搜索百度百科/view/407791.htm/view/27474.htm五、教学课时:第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西游记续集主题曲导入新课/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E%F7%D3%CE%BC%C7 %D0%F8%BC%AF%D6%F7%CC%E2%C7%FA&fr=ala0通过图片展示南亚的风土人情/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4%CF%D1%C7&in=7350 &cl=2&lm=-1&st=&pn=2&rn=1&di=68476939545&ln=1996&fr=bk&fm=bk&fmq=1332661285812_R&i 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1&di39260416605&objURLhtt p%3A%2F%%2Ftp%2Fsightnr%2F20071219123119110%2F2007120611484460345.jp g&fromURLhttp%3A%2F%%2Fjingdian%2Fsight.asp%3Fid%3D14116&W560&H420 &T7937&S22&TPjpg/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4%CF%D1%C7&in= 7437&cl=2&lm=-1&st=-1&pn=17&rn=1&di=102231344850&ln=1996&fr=&fm=index&fmq=133266184 3921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7&-1&di1022313448 50&objURLhttp%3A%2F%%2Ftravelline%2Fimages%2F47093img20084610303668.jpg &fromURLhttp%3A%2F%%2Fb1%2Fviewtravelline.asp%3Fid%3D43086%26lineid%3 D47093&W1024&H768&T8353&S116&TPjpg板书:第二节南亚二、讲授新课:板书:一、南亚次大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4%CF%D1%C7&in= 7350&cl=2&lm=-1&st=&pn=2&rn=1&di=68476939545&ln=1996&fr=bk&fm=bk&fmq=1332661285812 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2&-1&di68476939545&objU RLhttp%3A%2F%%2Fwzym%2F0212%2Fg20212%2Fg2dla035.files%2Fimage004.gif&fr omURLhttp%3A%2F%%2Fwzym%2F0212%2Fg20212%2Fg2dla035.htm&W243&H251& T7998&S42&TPgif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读图启发学生。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4 中图版
《中国行政区划》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四框题《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中国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比须反复运用地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活动,加强记忆,使学生一步步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尽快地熟记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其位置。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遵循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并努力实践着“从生活中学习地理”,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用地理的头脑细细地品位生活。
【学情分析】从学习内容看:本节内容较多,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行政区划知识的学生来说,还是生疏的,需要教师反复训练才能掌握,进而达到地名与空间位置一一对应。
从学生年龄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省级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且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中有所涉及,但还不完全具备读图识图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教师引导,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方法的指导和细节习惯的培养;学生性格争强好胜,喜欢各种活动和比赛。
因此,通过读图、识图、猜谜等活动可有效的解决这些矛盾,尽量使枯燥的地名变“活”,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通过读图和活动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3)培养学生读图和对中国政区图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并获取新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猜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3)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课件
手机查询的交通出行信息。据此完成1~3题。
C 1.小林去往博物院的大致行进方向是( )
A.先向东再向北
B.先向南再向东
C.先向北再向西
D.先向西再向南
选择适用的地图
Select the applicable map
数字地图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aps
选择适用的地图
1.认识地图的种类
地图有很多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与两大类,细分包括政区图、 河流湖泊图、交通图、地形图、旅游图等,各地图有自己要表示的信息。
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 存储和查阅的地图,也称为电子地图。 它采用向量式图像储存方法,使得地图 比例可以放大、缩小或旋转而不影响显 示效果。数字地图的储存和传送主要依 赖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并且可以通 过其他信息系统进行展示。
2.数字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地铁站、公交车站、旅游景点、购物中心等地,人们可以借助各 种数字地图,查找站点、景点、店铺位置等信息。
交通地图属于专题性地图,是重点反映各地交通 状况的地图。包括交通路线图,有铁路、公路、 大道、内河航线、海洋航线、航空线等。
北京市交通图
北京市旅游图
通过旅游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旅游资源的空间分 布,这对于规划旅行路线、决定游览顺序非常有 帮助。
2.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地图
合作交流:如下情境中,我们该选择哪一种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情境导入
1.认识地图的种类和特点,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适用的地图。(综合思维、地 理实践力) 2.运用地图,理解比例尺与所表示范围和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需要准确选 择不同大小比例尺的地图。(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了解电子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 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区域认知) 4.会在生活中使用电子地图,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地理实践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大陆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海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路分布特点,记住世界海路面积的差异及比例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和半岛和海峡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四大洋2.通过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方法学习世界各大洲、大洋的空间分布,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空间想象力和从图中超找搜寻地理信息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空间分布及各大洲的分界线【难点】建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地球仪、地理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陆地与海洋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七大洲四大洋。
【新课教学】1.概念师PPT展示书本32页图2.5,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请在图中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师生总结】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比如我们台湾同胞把我们同胞称作大陆同胞,我们在亚欧大陆。
面积比较小的成为岛屿,像祖国台湾岛,海南岛等,还有钓鱼岛。
(北美洲的格林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峡是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2.七大洲(1)教师PPT展示图2.6《大洲的分布》,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并说出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②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师生总结】①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按面积大小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②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地理七下第二章导学案(湘教版)
5、上图中⑧是海峡,①岛,c②岛,③岛,⑦半岛。
【课后反思】:____【课后反思】:____预习质疑:【课后反思】:)大洲:A B C)海域:D E F G H(内陆湖))国家:①②③④⑤⑥)海峡、运河:K N【课后反思】:____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湖泊)B__________(城市)____运河→ 海→海峡→大西洋→(国家或地区)欧洲西部的两大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洲西部的盛行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风,它来自___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
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欧洲西部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五节两极地区预习学案第1课时(总第14课时)预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预习重难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科学考察。
一、课前预习任务一:,在地图上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1、北极地区是指 以北的区域,包括 洋、 大陆和 大陆北部及一些岛屿。
原住居民主要是 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包括 大陆及沿海岛屿,还包括南 洋、南 洋和南 洋的一部分。
目前,南极洲 (有或无)定居人口。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 、 。
地球上68%的淡水以雪的形式储存在任务二:,说出南、北极地区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 。
1、北极地区主要分布着的动物有 、 、 、其中 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2、南极地区主要分布着的动物有 、 、 、 其中 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3、任务三:,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 1、中国在南极洲上先后建立 、 和 科学考察站。
东南亚(教案)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教案)一、课题:东南亚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认知素质:1、识记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联系两大洋和两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技能素质:1、会读东南亚政区图、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物产图。
2、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心理素质: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世界山水的品质。
2、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富饶的物产。
五、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六、教具:电脑、背投、网络。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组织教学、复习提问:亚洲的位置、国家(1分钟)2、导学(2分钟)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东南亚。
3、展示目标:简述目标,观察学生的反映。
(二)导学达标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引导学生读P.34第2—1图,提问、分析、讲述并归纳主要内容:1、范围:包括中南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读图)2、国家:老师指名让学生说出:①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②内陆国:老挝;③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
3、东南亚很重要的地理位置看2-1图和地图册第19页东南亚政区图,分析总结位置特点:1)纬度位置:老师总结,引导学生看图,指出东南亚的纬度范围(100s~250N),这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引导学生看图指出东南亚濒临的大洋,师生归纳:东南亚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海洋影响强烈。
4、地形的基本特征老师画板图,边画边讲,让学生回答地形特征,老师总结并板书: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二、马六甲海峡1、交通位置:读2—1图,老师总结:东南亚处于“十字路口”位置,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2024初一地理上册的教学计划(四篇)
2024初一地理上册的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
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__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__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__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__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__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__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
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东南亚 教学设计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3)了解东南亚的山河分布特点。
(4)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
2.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重点、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山河分布特点。
2、难点: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东南亚 1一设情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
看完后教师提问:谁知道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
二自主探究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去东南亚旅游,你会准备些什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有关衣、食、住、行、玩、语等多方面的问题。
1、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太平洋的西南部,亚洲东南部、印度洋的东部、大洋洲的西北部,赤道横穿中部,东经 110 度经线从中穿过,东半球。
1、2 东南亚的重要组成读图 2-1 回答下列问题中南半岛中国以南,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区,重要的水稻产区。
河流伊洛瓦底江:自萨尔温江:自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自自向向向向向流,注入流,注入流,注入流,注入流,注入洋;洋;洋;洋;洋;湄公河上游在(国名)境内,在我国称为(相同或不同),因此形成,资源这些大河的流向与中南半岛的高山的走向是了丰富,下游水流、。
的地表形态。
这些河流的上游水流马来群岛,地势崎岖,河流湍急,赤道从中穿过,热带雨林气候区,最大群岛。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说课)
antai
国际科考队穿越南极大陆
antai
中国的南极考察
长城站:1985年建
斯瓦尔巴群岛
中山站:1989年建 北极考察点:2001年
antai
迄今为止,世界 上已有18个国家建立 了140多个科学考察 站。很多国家对南极
提出了领土要求。
antai
保 护 世 界 最 后 一 块 净 土
保护世界最后一块净土
将同学们分成代表南极 地区的企鹅队和代表北极地区 的北极熊队,调动他们的积极 性,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 效果会更好。
团 你们去给大家介绍你们“家乡” 队
的情况。答得对、介绍得好,
得分就会高。
成 绩
antai
l、北极点(90°N); 2、北极圈(66.5°N); 3、北冰洋; 4、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 5、总结: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北 极地区是指66.5°N以北的广大地区,包 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 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l、南极点(90°S); 2、南极圈(南纬66.5°S); 3、南极大陆; 4、所临的海洋; 5、总结: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南极 地区是指66.5°S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 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1979年
antai
antai
(一)世界最大的淡水库
★在南极地区冰雪世界中,一目了然的丰富资源便是巨大的冰雪资 源。据统计,在南极地区,冰雪总量之和约达2700万立方公里,储存 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
(二)丰富的生物资源
★受气候的影响,南极地区的生物集中在沿海地带及周围海域,主 要的生物资源有:磷虾、鲸、海豹以及企鹅等。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 铁的储量最为丰富,其它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在南极地区, 可望发现更多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就是使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于使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认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开朗又疑惑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备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存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但对人口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想】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价值的地理”理念启程,非政府基本建设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初中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大单元教学设计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活动设计意图:精讲点拨、拓展延伸6.课堂板书设计7.课堂教学反思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7.教学反思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从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学完亚洲的这些自然特征之后,再去认识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仿真演练。
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能够独立分析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不断提高。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二: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活动设计意图:6.课堂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从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学完东南亚的这些自然特征之后,再去认识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仿真演练。
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能够独立分析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不断提高。
环节三:教师活动三1、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中东有哪几种气候类型?指出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
2、读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总结: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受其影响,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读中东的水资源图: 学生活动三分析中东气候特点7.教学反思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7.教学反思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3.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1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1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1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疆域和行政区划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晓得我国在地球上的半球边线、纬度边线和海陆边线,并分析其优越性。
②介绍我国的领土范围,忘记陆地面积。
③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以及主要的岛屿、半岛、群岛、海峡等。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地图讲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并分析其优越性。
②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和纬度跨度大。
③在地图上找到我国四至点,排序出来我国东西最小距离和南北最小距离,并在地图上表示我国频临的海洋,表明我国既就是陆地大国,也就是海洋大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疆域,激发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第一课时主要由中国的边线和中国的疆域两部分共同组成。
“中国的位置”这部分内容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疆域的空间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中国的疆域”这部分内容使学生从中国疆域本身(领土共同组成、面积、海陆疆界、四至点等方面)的特点创建中国疆域这一空间边线特征在教材中应揭示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他们形成牢固而正确的关于中国疆域的空间概念。
3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难点: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教学建议为使学生自由地探究和创新,达到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自主学习的目的,本节课让学生读图、描图、填图相结合,利用了读图分析法、对比法、自学讨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方法。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5探索活动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二:【互动启思、探究学习①――中国的位置】活动三:【互动启思、探究学习②――中国的疆域】活动四:【归纳总结、巩固知识】6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歌曲:《小中国》图片展示:长城、秦陵兵马俑、故宫、神六飞船、上海浦东新区等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教案模板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教案模板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教案1《地图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过程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二)授课: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
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三)课堂小结: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2、平移指向标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教案2《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了解地区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教学目的]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3、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5、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和在各过中的经济地位,以及锡、适宜两种矿产的分布
6、掌握东南亚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繁荣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如果我们在广西或云南越过我国的国界线,就来到了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揶风海韵”是这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引导学生观察图2-1,指出东南亚的范围: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并介绍中南半岛得名的由来
2、结合世界政区图,由学生分析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特征:亚洲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
1、引导学生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并设问:a这些河流都发源与哪国?
b大致是什么流向?为什么?
c 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区?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山河相间)
d 这些河流的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e 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因此,这里河流的什么资源丰富?
f 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东南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d 学生讨论完成p36活动4题
2 教师以手作比,小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令列分布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找到马来群岛,并设问:
a 从整体上看,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位置?
b 这些河流的长度与流速与中南半岛相比,有什么特点?
c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马来群岛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根据板快构造学说理论,马来群岛有什么特点?
2、小结马来群岛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各是什么?对农作物的生产各有什么影响
4、结合教材,重点突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教案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东南亚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亚洲的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间、众列分布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上游: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
(2)下游:流速慢,冲积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围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地势崎岖,山岭崎岖
2、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3、多火山地震
●四、气候与农业
,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各有怎样的影响?
●五、主要国家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查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分布着哪些国家?
2、提问:东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有哪些?(学生识记东南亚的国家)突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