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 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 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2021/5/18
中医基础理论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 肢(外侧)前缘,上肩,至 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 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 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 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 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 肠。
内属——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节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名称 ❖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2021/5/18
中医基础理论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 1 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 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 足厥阴经。
2021/5/18
中医基础理论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中医基础理论
前——手太阴肺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一)走向规律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交手三阳经;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
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 人中(水沟穴Du26),至对侧 鼻翼旁(迎香穴LI20),交 于足阳明胃经。

中医经络之——手少阳三焦经PPT课件

中医经络之——手少阳三焦经PPT课件

失语。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部。 斜
刺2.0-3.0寸,透郄门穴,前臂感觉麻胀,并向指端传导。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2024/1/18
31
三阳络 sanyangluo SJ 8
配穴:
配风池治头痛.
2024/1/18
32
四渎 sidu SJ 9
炎、角膜白斑、喉痹;
2、运动系统病症: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肋间
神经痛、肘腕关节炎等.
3、其他病症:疟疾。
【刺灸法】刺法:
1、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并有麻窜感向指端放
散。
2、向上斜刺0.5-1.0寸,其酸胀感可向腕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24/1/18
标准定位
在前臂背侧,肘尖下方5寸,
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尺骨与
桡骨之间.
【取法】
半屈肘俯掌,于手背腕横
纹上7寸,尺、桡两骨之间取穴。
【功用】
开窍聪耳,清利咽喉。
2024/1/18
33
四渎 sidu SJ 9
主治病症
五官科疾病:耳聋牙痛,咽喉痛.
其他疾病:偏头痛、上肢麻痹瘫痪、神经衰弱、
眩晕、肾炎等。
21 0 2 4 / 1 / 1
8 经络腧穴各论
——之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
人体健康的总指挥
——手少阳三焦经
2024/1/18
2
手少阳三焦经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
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分支2:从掌中分出, 沿无名指出尺侧端,交 于手少阳三焦经。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经络学手少阴心经》课件

《经络学手少阴心经》课件

04
手少阴心经的治疗方法
手少阴心经的针灸治疗
01
02
03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手少阴心经的穴 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 目的。
针刺方法
采用毫针、皮肤针、艾灸 等不同方式刺激穴位,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 作,避免误伤经络和重要 穴位。
手少阴心经的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
通过对手少阴心经的穴位 进行按摩,舒缓肌肉紧张 ,促进气血流通。
手少阴心经与其他经络的联系
与其他经络的联系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多条经络存在联系,共同调节人 体的生理功能。
经络交互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存在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 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和脏腑功能。
02
手少阴心经的穴位
手少阴心经的主要穴位
极泉
位于腋窝正中,有宽胸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心痛、 胸闷、心悸等。
历史发展
手少阴心经的理论在历代医家实 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 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依据。
手少阴心经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概念
手少阴心经是人体十二正经之一,主 要负责调节心与小肠的功能,以及心 经循行路线的气血运行。
功能
手少阴心经具有安神养心、调节情志 、促进气血循环等多种功能,对于维 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手少阴心经的饮食调理
多摄入红色食物
01
如红枣、山楂、枸杞等,这些食物可以补养心血,对手少阴心
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适量食用动物内脏
02
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铁元素等,对手少
阴心经的保健有益。
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异常情况预防和处理
1、晕针:精神疲惫、恶心呕吐,面色、唇色苍白
( 1 )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 扶持患者平 卧,注意保暖。(2)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 复(3)如未能缓解者,亦可加刺人中,灸百会、 足三里,揉按内关等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嘱患者消除紧张, ( e g : 聊 天 ) 放松局部肌肉 (eg:循、按、弹等);因单向捻针致滞针者, 可以反向将针捻回。
大椎放血——治疗青春痘。
神阙(肚脐)——固本培元。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腧穴定位: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或两标志之间折合成一定比例寸,利用骨 度分寸或者同身寸进行定位。
同身寸
常用腧穴
百会、太阳、迎香、人中、安眠、风池、大椎、肩井、天宗 少商、合谷、列缺、养老、内关、支沟、手三里 涌泉、太冲、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委中 神阙、天枢、中脘、气海、关元
常见疾病有什么?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
定 位 : 手背第一、二掌骨 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处。
合谷穴被称为“万用穴”,可以治 疗 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眼 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 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 、 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 , 咽 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 便秘,经闭,滞产等很多疾病。
4、其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不宜针刺。

中医---经络ppt课件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最新中医经络之——足少阳胆经ppt课件-PPT文档

最新中医经络之——足少阳胆经ppt课件-PPT文档

2023/12/27
39
头窍阴 Touqiaoyin(GB11)
【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
上方,当天冲与完骨的中1/3与下
1/3交点处。
【取法】
正坐或侧伏,在乳突后上
方,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连线上
取穴。
【特异性】
手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
2023/12/27
40
头窍阴 Touqiaoyin(GB11)
起止穴: 瞳子髎──足窍阴
联系脏腑器官: 肝、胆、耳、目。
2023/12/27
5
足少阳胆经
二、主治概要
1、主要病候:
A 脏腑病:口苦、目黄、疟疾、头痛、颌痛、目 眦痛。
B 经脉病:缺盆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 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
足少阳胆经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 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
下 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
之 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 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2023/12/27
2
释:
1、头角——当额结节部。
2、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穴 部
2.其它:顶骨部疼痛,胃炎,小儿高热惊厥。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1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颞
侧头部。
灸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23/12/27
32
率谷 Shuaigu(GB8)
【配穴】
1、配听宫、翳风、中渚主治耳鸣,耳聋;
2、配人中、曲池、太冲有祛风清热镇惊的作用, 主治小儿惊风。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 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经络学说》PPT课件

《中医经络学说》PPT课件
督脉29 单穴
三.腧穴与脏腑的关系
腧穴 隶属于 经络 归结于 脏腑
反应于
气注于
四.特定穴
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称为特定穴。 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八会穴、募穴、背俞穴等
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腧穴, 称八会穴,共计8个穴位。
脏会—章门穴:主治五脏疾病。 腑会—中脘穴:主治六腑疾病。 气会—膻中穴:咳喘一切气病。 血会—膈俞穴:吐血、尿血、便血、一切血病。 筋会—阳陵泉穴:一切经筋病。 脉会—太渊穴:主治血脉病症。 骨会—大杼穴:主治一切骨病。
足少阴肾经——后缘

——

足阳明胃经——前缘

阳经(外侧) 足少阳胆经——中线
足太阳膀胱经——后缘
2.躯干部
手三阴—胸部 足三阴—胸腹部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 足三阳:阳明—胸部、腹、面。 少阳—侧腹部 太阳—背腰部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3.头面部
阳明—前额、面部;太阳—头顶、后头部;少阳—头侧部
1.四肢的分布规律:互为表里的脏腑经络是对应的。
行于上肢——手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太阴肺经——前缘
阴经(内侧) 手厥阴心包经——中线
手少阴心经——后缘
手阳明大肠经——前缘
阳经(外侧) 手少阳三焦经——中线
手太阳小肠经——后缘
足太阴脾经——前缘
内踝上八寸以下,

阴经(内侧) 足厥阴肝经——中线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
于 下
1.手足:
膈以上的(脏)与手相连,心、肺、心包 为手经 膈以下的(脏)与足相连,肝、脾、肾 为足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头面部: 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
行于面颊、头项及头后部;少阳经行 于头侧部。
(3)在躯干部: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
于前(胸、腹部),太阳经行于后(背、腰部), 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 三阴经均行于腹部。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 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 阴。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
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 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 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 过膈肌下行,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 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 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3.表里络属关系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手少
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太阳小肠 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 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
手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7.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
明穴),向上到达额 部,左右交会于头顶 部(百会穴)。
分支:从头顶部 分出,到耳上角部。
7.足太阳膀胱经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
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 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 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 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 (膂),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1.手太阴肺经 起于行通过膈肌,属肺,至喉 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 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 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 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 明大肠经。
手太阴肺经
咙向下后行至大椎穴,折向前行,入缺盆,深 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 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穴。
3.足阳明胃经 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
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前部外 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 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具体交接的规律(顺口溜) A.阴阳交接在手足(互为表里的两条
经脉的交接) B.两阳交接在头面(两条同名的阳
经的交接) C.两阴交接在胸腹(两条阴经的交
接,太阴和少阴,少阴和厥阴,厥阴和 太阴交接)
2.分布规律: (1)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 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面。外侧分三阳,内侧 分三阴,大体上,阳明、太阴在前缘,太阳、 少阴在后缘,少阳、厥阴在中线。见图。
十五络脉 孙络
浮络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1.根据十二经脉循行的肢体部位定手足, 凡是主要循行于人体上肢的经脉为手经。主 要循行于人体下肢的经脉为足经。
中医学经络部分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 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 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经脉大多数循行 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径路;络脉循行于浅表部位, 有的络脉还显现于体表。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 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把人体所 有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 组织器官连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分支: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 行入中趾外侧端。
分支:从足背上的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 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4.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
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亏, 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 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 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
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 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 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 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 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 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3.足阳明胃经 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 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5.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
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
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
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 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 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6.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
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 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 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 小肠。
6.手太阳小肠经 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
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 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
2.根据所属络的脏腑定某经,如手太阴 肺经最后归属于肺。
3.结合阴阳的理论定阴经和阳经.
(二)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 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
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 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 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 交手三阴经。
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 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经络系统的组成 ✓ 十二经脉 ✓ 奇经八脉 ✓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 经络的功能


经脉
系 统
经络

络脉


十二经脉
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附属部
十二经别
十二皮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