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学科融合途径与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上长达 20 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 “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
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 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 的空间。
中国孩子实现核心素养必须从基础抓起,更与我们的学 科紧密相关。
-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也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牵引式:是在课程内部寻找一条串联的线索。再围绕这 条线索寻求相应的学科知识链接。
整合式:是将彼此相近的学科知识按一定线索有机整合 成具有新质的课程。
拼盘式:是指将相近的几门学科内容组合成一个大学科。
-
多学科融合课程的特征
特点一:是以往“课外活动”“活动课”的深化与提升; 特点二:学科课程从学科知识出发,综合实践活动从人出发。 特点三:具有无限拓展性和空间,在学科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一端是 儿童的现实生活,一端是学科知识,由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欲望把 这两端连接起来。 特点四:“课程”色彩比较浓郁。 国外的此类课程,更多倾向于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策略或者一种学习机 会,而我国的多学科融合课程被定位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 以问题、经验或主题为中心,整合课程资源,密切学生与自然、学生与 社会、学生与生活、学生与自我联系的经验性课程,是综合课程的一种。
课改背景下学科融合途径与策略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王倩
2016-07
-
核心素养
前不久,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 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 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 方向。
-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 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 创新实践。
-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并实施综合性学习 中国孩子实现核心素养必须从基础抓起……
-
多学科融合可以落实在课堂层面也可以落 实在活动层面
项目学习、主题学习是多学科融合的两大抓手 从国外着眼… 从国内发现… 从我校尝试…
-
设计的流程
从国外着眼…
Evalute(评Leabharlann Baidu)
Ask(提问)
Create(创造)
Imagine (想象)
-
次上课路径。 4. 以一个教师具备多项技能为前提调动课堂,实施多科知识与内容
的教学路径。
总之,是从整体出发,用综合的思想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它提出的是一种新的课程思维理念,并非专指把一门学科分 散到其他学科中去传授。
-
研究策略:
模块式:是一种以课题为中心的整合模式并以项目的形 式呈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概括为四学: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 四种基本素养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四大支 柱”,是各国课程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
“多学科融合”教育,在于淡化分科知识的界限,重 视知识融合的价值。纠正过分分科及知识间的人为割 裂和学生人格的支离,纠正分科知识与学生经验和生 活的分离。这对于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内在 的促进作用。(课题研究案例)
对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成为了众多
学校和广大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综合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理念。然而要将理念从观念 层面转向实践层面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综合的方式有: 1. 学科内部的综合 2. 学科间主从式综合 3. 学科间平均式综合
-
综合性学习落实到具体学科可以理解为 “多学科融合”教育
-
研究方案: 1.整合课程知识,寻找学科融合交点 2.合并学科课堂,开展合科融合教学 3.从拓展找融合,尝试拓展融合课例 4.以评价论融合,探索课程融合评价
多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研究是基于对学生学习主体的 关注、学习兴趣的关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 考、主体判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和综 合能力的生成教育。
-
-
多学科融合的途径与策略 可以从综合性学习、项目学习谈起…
多学科融合课程中的 “融合途径”
1. 以一科教学内容为主切入,多科相邻知识融入课堂的整合路径。 2. 以一个课题内容命题,同一个班级在一个课时中,两个或以上不
同科目教师分别授课路径。 3. 以一个班级,同一个教学内容,两个不同科目的教师分两节课依
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 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 的空间。
中国孩子实现核心素养必须从基础抓起,更与我们的学 科紧密相关。
-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也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牵引式:是在课程内部寻找一条串联的线索。再围绕这 条线索寻求相应的学科知识链接。
整合式:是将彼此相近的学科知识按一定线索有机整合 成具有新质的课程。
拼盘式:是指将相近的几门学科内容组合成一个大学科。
-
多学科融合课程的特征
特点一:是以往“课外活动”“活动课”的深化与提升; 特点二:学科课程从学科知识出发,综合实践活动从人出发。 特点三:具有无限拓展性和空间,在学科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一端是 儿童的现实生活,一端是学科知识,由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欲望把 这两端连接起来。 特点四:“课程”色彩比较浓郁。 国外的此类课程,更多倾向于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策略或者一种学习机 会,而我国的多学科融合课程被定位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 以问题、经验或主题为中心,整合课程资源,密切学生与自然、学生与 社会、学生与生活、学生与自我联系的经验性课程,是综合课程的一种。
课改背景下学科融合途径与策略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王倩
2016-07
-
核心素养
前不久,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 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 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 方向。
-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 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 创新实践。
-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并实施综合性学习 中国孩子实现核心素养必须从基础抓起……
-
多学科融合可以落实在课堂层面也可以落 实在活动层面
项目学习、主题学习是多学科融合的两大抓手 从国外着眼… 从国内发现… 从我校尝试…
-
设计的流程
从国外着眼…
Evalute(评Leabharlann Baidu)
Ask(提问)
Create(创造)
Imagine (想象)
-
次上课路径。 4. 以一个教师具备多项技能为前提调动课堂,实施多科知识与内容
的教学路径。
总之,是从整体出发,用综合的思想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它提出的是一种新的课程思维理念,并非专指把一门学科分 散到其他学科中去传授。
-
研究策略:
模块式:是一种以课题为中心的整合模式并以项目的形 式呈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概括为四学: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 四种基本素养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四大支 柱”,是各国课程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
“多学科融合”教育,在于淡化分科知识的界限,重 视知识融合的价值。纠正过分分科及知识间的人为割 裂和学生人格的支离,纠正分科知识与学生经验和生 活的分离。这对于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内在 的促进作用。(课题研究案例)
对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成为了众多
学校和广大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综合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理念。然而要将理念从观念 层面转向实践层面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综合的方式有: 1. 学科内部的综合 2. 学科间主从式综合 3. 学科间平均式综合
-
综合性学习落实到具体学科可以理解为 “多学科融合”教育
-
研究方案: 1.整合课程知识,寻找学科融合交点 2.合并学科课堂,开展合科融合教学 3.从拓展找融合,尝试拓展融合课例 4.以评价论融合,探索课程融合评价
多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研究是基于对学生学习主体的 关注、学习兴趣的关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 考、主体判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和综 合能力的生成教育。
-
-
多学科融合的途径与策略 可以从综合性学习、项目学习谈起…
多学科融合课程中的 “融合途径”
1. 以一科教学内容为主切入,多科相邻知识融入课堂的整合路径。 2. 以一个课题内容命题,同一个班级在一个课时中,两个或以上不
同科目教师分别授课路径。 3. 以一个班级,同一个教学内容,两个不同科目的教师分两节课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