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2)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案例(精选5篇)

小学德育案例(精选5篇)

小学德育案例小学德育案例(一):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和母亲一齐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

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养他的,由于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透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职责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期望他承认现实,应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最后使他们理解了我的推荐。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透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决定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案例一:友善待人小明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他对待他人总是非常友善。

在班级里,如果有新同学来到,他总是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他也是班级里的和平大使,经常帮助同学们解决矛盾和纠纷。

他总是愿意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案例二:尊重他人差异小红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她在班级中展示了尊重他人差异的品质。

她理解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意见。

当班级讨论某个话题时,她总是积极促使同学们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鼓励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她也从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

案例三:关心帮助他人小华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他常常展现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行为。

他总是乐于助人,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他会主动询问同学们是否需要帮忙,而不是等待别人向他提出请求。

他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的善行也激励着其他同学多关心他人,多做好事。

案例四:诚实守信小明是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他一直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他从不说谎和欺骗他人,他总是保持诚实的态度。

当他犯错时,他也始终勇于承认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推卸责任或撒谎逃避。

他对他人的承诺也始终如一,始终信守自己的诺言。

他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同学,让大家都懂得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

这些案例可以让小学生在德育启蒙时感受到友善、尊重他人差异、关心帮助他人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篇一老师的微笑这学期我组织了几个三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朗诵比赛,其中一个比完赛一回来就找到我汇报情况:张老师,我觉得我比得挺好的,因为我比完后看见评委老师笑着看了看我说完后,她又强调了一遍:那个评委老师是笑着看我来着,所以我觉得比的还行。

我震惊了,我没想到,评委老师的一个微笑给孩子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给了她如此大的鼓励!对孩子来说,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帮助他克服困难;当孩子获得成功﹑做了好事时,老师的微笑使他觉得获得认同,倍加高兴;而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老师的微笑又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

老师的微笑,是一盏灯。

它能照亮学生暗淡的心灵,驱散他们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他们还不够坚定的脚步。

老师的微笑,是一座桥。

它引导学生踏上天上的彩虹,追求真理,一往无前。

它给胆怯者以胆量,它给失败者以温暖和宽容。

它是一张醒目的名片,看到了它,就看到了一颗纯净慈祥的心。

教师的微笑,是生命的绿洲,它亲切自然、意味深长。

它能打破沉闷拉近距离。

它在学生失落时带来自信;它在学生脆弱时给予坚强。

让我们把微笑常挂脸上!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篇二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乙驾驶的货车相撞。

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两人死亡,甲不顾槽车严重损坏、液氯泄漏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和采取措施,逃离事故现场,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疏散。

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A.槽车与货车相撞而泄漏B.槽车设计不合理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属于_。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重伤事故D.一般事故[[[二、多项选择题3.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_。

A.请军队参加调查B.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C.调查事故原因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化学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不包括_。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看,李思甜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思甜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李思甜同学渐渐的,李思甜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思甜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思甜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

在评价中,李思甜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李思甜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面对李思甜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李思甜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二)一、基本情况介绍赵某,男孩,五年级学生,两年前随父母从泰安老家来到这里。

德育教育案例小学低年级(3篇)

德育教育案例小学低年级(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往较少。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回答问题。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却表现出对家人的关爱和照顾。

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发现了小明在家中的表现,决定开展一次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案例分析1. 德育教育目标本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品质,让他学会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德育教育方法(1)情感体验法:通过开展关爱他人的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激发其关爱他人的情感。

(2)榜样示范法:邀请家长、老师或社区志愿者为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榜样,引导他学习关爱他人的行为。

(3)情境教学法:设计一些关爱他人的情境,让小明在情境中学会关爱他人。

(4)实践活动法:组织小明参与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照顾老人等,培养他关爱他人的习惯。

三、德育教育过程1. 情感体验法(1)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在班级内设立爱心箱,鼓励同学们将自己的零花钱放入爱心箱,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小明在活动中,看到同学们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关爱他人的快乐。

(2)组织“关爱他人”主题班会:邀请小明分享他在家中的关爱他人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2. 榜样示范法(1)邀请家长为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榜样:小明父亲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看到父亲关爱他人的身影,深受感动。

(2)邀请老师为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榜样: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小明在老师的关爱下,学会了关爱他人。

3. 情境教学法(1)设计“关爱他人”的情境:在课堂上,老师故意将一本书掉在地上,让小明捡起。

小明看到这一幕,主动将书捡起并还给老师。

(2)组织“关爱他人”角色扮演:让小明扮演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其他同学扮演他的亲人,让他体验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案例分析(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案例和挑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某小学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了一起学生之间的纠纷。

两个学生李明和小华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其中一个学生甚至动手打了对方。

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师的关注,他决定采取行动。

首先,老师与当事学生进行了一次私下的谈话,了解了纠纷的原因。

他发现,这两个学生在班级中一直存在矛盾和竞争。

李明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经常在班级中表现出色,但有时会显得自大和傲慢。

小华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他常常感到受到排挤和忽视。

这种悬殊的表现引发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在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后,老师决定进行集体讨论。

他在班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并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有的学生认为李明应该更加谦逊和包容,不要过于自大;有的学生则认为小华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不要过于敏感。

通过这次集体讨论,学生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接下来,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建议,制定了一份行为守则。

这份守则强调了互相尊重、理解和合作的重要性,并明确了严禁打架和欺负同学的行为。

老师将这份守则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

在守则的指导下,李明和小华渐渐开始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李明学会了更加谦虚和关心他人,小华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于表达。

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相互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德育案例分析(二)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案例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下面,我们来分析另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优秀5篇)

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优秀5篇)

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优秀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3篇)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在学校里经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忧小明的成长,希望他能改正不良行为,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案例分析1. 小明的不良行为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孤僻。

(2)学校教育不到位。

小明所在班级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导致小明在德育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3)社会环境影响。

小明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他模仿不良行为。

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针对小明的情况,德育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1)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德育教育,使小明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2)改善小明的人际关系。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学会尊重他人,与同学和睦相处,减少矛盾。

(3)促进小明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三、德育教育辅导方案1.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要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作则,为小明树立良好的榜样。

(3)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学校德育教育(1)加强班级德育教育。

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通过组织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家校沟通。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社会环境引导(1)加强社会道德宣传。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传播正能量,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社区教育。

社区可以开展亲子活动、道德讲座等,为小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2篇

四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2篇

四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第3篇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某.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李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李某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好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李某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黄某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四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第4篇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作品(3篇)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作品(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他聪明伶俐,成绩优异,但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在学校里,他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互动。

这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关注,决定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小明改变这种现状。

二、案例分析1. 孤僻的原因小明之所以性格孤僻,主要原因是家庭环境和自身心理因素。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

同时,小明从小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他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

2. 德育教育目标针对小明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老师制定了以下德育教育目标:(1)帮助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2)提高小明的自信心,让他学会欣赏自己,勇于面对困难;(3)培养小明的团队精神,让他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德育教育过程1. 深入了解小明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老师首先对小明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了解。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小明在家里很少与父母交流,导致他缺乏安全感。

同时,老师还发现小明在班级中缺乏朋友,主要原因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

2. 开展关爱他人的活动(1)开展“爱心传递”活动。

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为小明准备一份礼物,表达对他的关爱。

在活动中,小明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温暖,逐渐敞开心扉。

(2)开展“手拉手”活动。

老师鼓励同学们主动与小明交往,邀请他参加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逐渐融入集体,学会了与人合作。

3. 提高自信心(1)鼓励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老师发现小明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便鼓励他大胆地说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自信心逐渐增强。

(2)表扬小明的优点。

老师发现小明在数学方面有特长,便在班级中表扬他的优点,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 培养团队精神(1)组织班级篮球比赛。

在比赛中,小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这次比赛让他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

老师鼓励同学们共同为班级服务,让小明担任班级卫生委员。

小学爱的教育德育案例(3篇)

小学爱的教育德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他性格开朗,热爱学习,但自进入小学以来,一直存在一些德育问题。

如:自私、不尊重他人、不爱劳动等。

这些问题让小明在学校和家里都显得格格不入,给他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帮助小明改正这些问题,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展了一场爱的教育德育活动。

二、案例分析1. 小明的德育问题(1)自私:小明在家庭和学校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例如,他经常把家里的玩具、零食独占,不与兄弟姐妹和同学分享。

(2)不尊重他人:小明在与人交往时,常常表现出傲慢、无礼的态度。

他经常打断别人说话,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3)不爱劳动:小明在家和学校都不愿意参加劳动。

他认为劳动是累人的,不值得去做。

2. 爱的教育德育活动的意义针对小明的德育问题,学校和家庭决定开展一场爱的教育德育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三、爱的教育德育活动实施过程1. 家庭层面(1)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要带头关爱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为他树立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关注小明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纠正他的错误。

(2)亲子互动:家长可以与小明一起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如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小明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的爱心。

2. 学校层面(1)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分享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故事,让小明从中受到启发。

(2)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让小明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3)设立德育奖励机制:学校设立德育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激发小明的积极性。

3. 教师层面(1)关爱学生:教师要以关爱的心态对待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2)耐心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引导小明,帮助他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案例一,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班级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比如争吵、打架等。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我首先会及时制止冲突行为,让学生冷静下来。

然后,我会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了解矛盾的起因和经过。

接下来,我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比如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批评教育、进行调解等。

最后,我会跟进矛盾冲突的解决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修复。

案例二,学生的品行问题。

在班级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品行问题,比如懒惰、不守纪律、撒谎等。


于这种情况,我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原因,然后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督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行为。

在处理学生的品行问题时,我会注重引导和激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三,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低落、自卑、焦虑等。

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同时,我也会及时与学生的家长和心理老师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我会注重温暖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学校的关爱和帮助。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享,我深刻认识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广大教师和家长也能够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教育德育故事案例分析(2篇)

教育德育故事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教育过程中,德育故事的运用具有很大的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教育德育故事的案例分析,探讨德育故事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中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故事发生在一所乡村小学。

该校学生小强,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学习成绩较差。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讲述了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德育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小明的小男孩,他在生活中总是关心身边的人,乐于助人。

有一天,小明发现同班同学小华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上学,小明决定将自己的零花钱省下来帮助小华。

在班级里,小明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关心班级的卫生,他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

班主任老师在讲述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小明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三、案例分析1. 德育故事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中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德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上述案例中,小明关爱他人的事迹感染了小强,使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树立道德榜样德育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他们的事迹可以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

在案例中,小明关爱他人的事迹成为了小强的榜样,使他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学会关爱他人。

(3)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德育故事通过讲述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的事迹,使学生在了解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

在案例中,小强通过聆听小明的故事,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道德认知。

2. 案例中德育故事的运用(1)故事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中的德育故事发生在乡村小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样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2)故事具有启发性案例中的德育故事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在故事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小明为什么会这样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中。

(3)故事具有感染力案例中的德育故事具有感染力,使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的感染。

小学育德教育案例分析题(3篇)

小学育德教育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但在学习上却显得有些马虎。

他的父母都是教师,对他在学习上的要求很高,希望他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小明在学习上总是心不在焉,作业完成得马虎,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这让他的父母非常担忧,于是他们找到了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一、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成为优秀的学生。

然而,他们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小明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学校因素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首先,班主任老师对小明的关注不够,没有及时发现他在学习上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自身存在一定的德育问题。

首先,他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律意识。

其次,他在与同学交往中,有时会表现出自私、任性的一面。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面(1)父母应调整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

(2)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

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学校应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德育教育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 学生自身方面(1)小明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律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小明要学会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行。

在与人交往中,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2篇)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然而,在道德品质方面,小明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次,小明在学校图书角借了一本书,约定下周归还。

但到了约定时间,小明却忘记了自己还有这本书,直到老师提醒,他才知道自己已经逾期未还。

面对老师的询问,小明撒谎说:“我早就还了。

”这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失望。

二、案例分析1. 小明的道德问题:小明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不诚信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忘记归还图书,违反了学校的规定;(2)撒谎,损害了他人对自己诚信的信任。

2. 影响因素:(1)家庭教育:小明的家庭教育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导致他缺乏诚信意识;(2)学校教育: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小明的错误行为。

三、教育措施1. 家校合作: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关注小明的道德教育,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诚信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3. 强化纪律意识: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

4. 举办诚信主题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诚信主题活动,如诚信演讲、诚信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诚信的魅力。

5. 强化榜样示范:通过身边的榜样,如优秀同学、优秀教师等,让小明认识到诚信的价值,激发他向榜样学习的动力。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教育措施,预计小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逐渐树立起诚信意识,改正不诚信的行为。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关注其他学生的道德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诚信的传播者。

第2篇一、背景小明是学校里的一名小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由于家庭条件较为困难,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到自卑,不愿与同学交往。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明展现出了他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

二、案例描述一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要求同学们在活动中相互帮助、关爱他人。

小学教育德育案例分享(3篇)

小学教育德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下是一则小学德育教育案例,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享,探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二、案例概述某小学六年级(2)班,共有学生30人。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自私、任性、不尊重他人等不良行为。

为了改善班级风气,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班主任决定开展一次以“关爱他人,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制定活动方案班主任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共同制定活动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活动主题:关爱他人,共建和谐。

(2)活动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3)活动内容:①开展关爱他人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关爱他人的故事。

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③开展“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

2. 开展关爱他人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引导学生分享关爱他人的故事。

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关爱他人的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们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3. 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班主任组织了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学生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走进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伴老人聊天。

在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关爱他人的意义,进一步提高了道德素养。

4. 开展“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为了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班主任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

学生们通过投票,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在评选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英雄的事迹,受到了启发和鼓舞。

5. 总结活动成果活动结束后,班主任组织了一次总结班会。

学生们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通过总结,学生们认识到关爱他人、共建和谐的重要性,并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继续发扬关爱他人的精神。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第一篇: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一)一、学生不良行为表现自我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后,钱某某同学是我的德育辅导的第一名对象。

该男生来自中等家庭,父亲做装修工作,母亲无固定工作,家中作为独子较为宠爱。

该生体质较差,记忆力、理解能力都相对比较弱,学习习惯也不好。

他的学习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人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易分散,经常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在收作业本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

在教育批评时该生也明白自己的问题,并诚心想要改正,但事情过后效果不大。

二、学生性格特点分析从性格上来分析钱某某同学属于满口应承型学生中较为典型的一位,这类学生的不良性格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中最常见。

他们往往在你的学习要求前满口答应,但过后会一再拖延,始终未付诸行动,直至事过境迁。

应对这类学生,首先必须尽力找出使满口应承型的人不愿采取行动的关键原因,究竟是惰性还是能力不及。

当你找到原因后,要帮助学生做出行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有可能的话对采取行动的各个步骤明确化并加以控制。

当学生完成一项要求后要及时加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

对反复拖延者可以明确限定时间,强制要求完成。

三、教师德育计划措施钱某某同学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砌词拖欠,上课反复说话是他一贯的不良行为。

根据行为改变理论,我采取正面鼓励强化的方法和反面批评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1、培养他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他能体会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改变过去的单一事后批评指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事前的预防和鼓励。

3、增加与他的个人情感交流,了解他,接近他,帮助他。

4、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鼓励他说实话,帮助他理解。

5、从要求他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他自己完成规定作业。

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

6、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

7、选他的一次优秀作业,让他给全班同学讲讲是怎样写的。

小学品德第二册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第二册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第二册教育案例分析在小学品德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生品德教育案例,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品德。

1. 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教师在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例如,某小学的老师通过举办优秀学习小组的方式,树立行为模范。

该小组的成员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突出表现,同时也注重合作、关心他人。

通过这种方式,其他学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积极向上的榜样,自觉地学习他们的优点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优秀行为模式。

2. 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品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个体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所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组织了一次社区公益活动。

学生们通过帮助社区清扫、捐款等方式,体验到奉献的快乐,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这样的案例不仅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为社会付出的重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3. 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进行引导和塑造。

某校采取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式,从生活中的点滴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环保主题活动中,学校鼓励学生养成节约用水、减少塑料袋使用等良好习惯;在助人为乐的活动中,学校引导学生通过捐款、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学会关心他人,拥有积极向上的品德。

4. 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观小学生在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培养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某小学通过开展亲情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对家庭的理解和关爱。

比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时,学校组织学生创作手工礼物,向父母表达爱意,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友情和团队合作,通过团队游戏和协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懂得团队精神和友谊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案例分析“我能行”,“我是最棒的”一、基本情况张丽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二、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张丽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她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

为了去除张丽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张丽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丽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张丽同学……”渐渐的,张丽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张丽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张丽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

在评价中,张丽从她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张丽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面对张丽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张丽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德育案例分析(2)以发现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以典型树立学生学习榜样【案例】我班的何一波同学,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家境贫寒,但由于父亲溺爱,她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力很大。

后来,我跟她父亲和她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她,在这期间,只要她取得点滴的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她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心灵交流,这样使她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在班级多给她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她消除了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内就让何一波同学做改正缺点的典型,去感染和她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她们改正缺点,现在,我们班构建了和谐。

【案例评析】班主任既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更需要创造。

因为你面对的是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的班级工作也应当富有创造性。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她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她们的勇气和力量。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她们要晓之以理、动之发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她们。

现在我们班的何一波同学可以说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了,同学们也很喜欢接近她,在学期终的评优活动中,肯定有她的名了。

德育案例分析(3)学会“惩罚”西街口中心学校陶红荣杨燕同学为逃避作业,在家长和老师面前说谎搪塞,不做或少做;测验不及格,为蒙混过关,模仿家长的笔迹签字;为攀比炫耀,偷拿家长钱包中的几百元购买好译通;甚至为早上多睡几分钟,悄悄将家中的大小钟表拨慢15分钟,家长蒙在鼓里有几个星期……摆事实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天天家校热线保持联系,上门家访,苦口婆心地一再教育,无济于事,作业照“留白”,钱物照“拿来”,家长一怒之下不管了,声称“随便她去吧!”老师们每天一大早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这个孩子姗姗迟到后忙于证实她的话有几句是真几句是假。

记不清有哪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凡是学习中的差错,都不应受到处罚,只有品德上的错误达到非处罚不可的程度时,才可动用惩罚。

是的,教育是需要惩罚的。

“凡是学习上的错误就不应惩罚”——这样的说法要成立,必须有这样一个前提:学生无品德问题,而仅仅是在认知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习基础差、智力障碍、学习方法不恰当等。

曾经有家长到学校投诉,说老师让孩子罚抄词语、课文多少多少遍,晚上很晚了还在抄,家长就让孩子先睡,自己替孩子接着抄。

这样的例子被校长不止一次地作为例子在大会上一再重申,警示老师们不要擅自闯入“红灯区”。

我认为,老师首先应当让家长在第一时间告知学生的真实表现,与家长真诚沟通,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而家长,应该向老师询问,弄清孩子受罚的原因。

即使老师不对,替孩子抄写的做法也是不对的,那分明就是和孩子一起犯错,错上加错。

其实,教师对问题学生怀有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爱恨交织的情感,看似缺乏善意,实则充满爱心。

如学生很容易将“已”写成“己”。

第一次出错,老师肯定不会让学生罚抄几十遍的。

下一次又错,老师就会严厉地批评几句,再抄若干遍。

隔了几天再出错,这时,老师就会惩罚学生了。

也许个别学生愣是一错到底了,那么,老师就会狠狠地使出“罚抄”这最后一招了。

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要孩子记住正确的写法,还提醒孩子要重视自己犯的错误——不是吗?小时候如此轻视错误,将来长大了,工作了,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吗?可惜很多孩子是不会理解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的,而缺乏沟通,又会使不明就里的家长一怒为爱儿,投诉到学校。

所以,老师实施惩罚必须因事而异,分清学生问题的性质,考虑家长与社会的可接受性。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中,“惩罚”都被列为“红灯区”和“雷池”,绝对不可进入。

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各级学校,“惩罚”无一例外都是明令禁止的。

“惩罚”是一个灰色的词。

但是,有必要区别一下“惩罚”和“体罚”的不同。

“惩罚”即严厉地处罚。

“体罚”即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一种教育方法。

“惩罚”是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呢?当然应该是的。

《教育大词典》就将正当的教育惩罚界定为“一种教育方法”。

因此,从词义上讲,“体罚”绝对不止是一种“惩罚”,而“惩罚”则包括了“体罚”。

如果因为反对“体罚”就将正当的、适度的“惩罚”也一棍子打死的话,那么就是片面的、错误的。

评析:马卡连科说过:“我个人相信,惩罚并不真的有那么大的好处,但我相信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惩罚也和其她的一切方法一样,也应当用一种自然的、通常的和合乎逻辑的方法来提出。

”难道教师能回避这种权利和义务吗?尤其是它也许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时候,三思而后行罢!德育案例分析(4)“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自己”西街口中心学校陶红荣王红杰同学原是个极度自负的孩子,平日里自以为是,啥时候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因此和同学缺乏交流和老师难以沟通,常常谈不上几句就因为话不投机而中止。

老师们都说真不愿管她了,原因是她不知好歹,固持己见让人受不了。

有一次在课间活动和另一个班的教师发生冲撞,说了些不该说的话。

把那位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事后我找她谈心,批评她这样顶撞老师是不对的,她说了一句“老师为什么什么时候都想管人”。

从她的话里我了解到她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认为老师管她是不合时宜的,课下她做任何事都该是自由的。

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我趁热打铁对她说:“老师的对错先放一边,先分析一下自己,课间追逐打闹会不会有危险?”她追问了一句:“那又怎么样”我说:“那倒不能怎么样,但学生是来学习的,就要服从学校的纪律,家有家规,校有校规。

你无视学校的纪律就是你的不对”。

她沉默不语,我看时机已成熟,我故意转换话题,采用了攻心战术,我说:“平日里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学生,有一次刚开完家长会,你跑到教室来,我以为你有事找我,你却说你是来打扫卫生的,让老师好感动”。

说到这里我看她低下了头,并且脸上有惭色,我趁机把话题转移过来,面对老师的批评你不要以为老师跟你过不去,这是老师的责任,让你们安全的度过每一天。

这些你想过吗?她没有回答,我看得出她已经默认了。

孩子在成长中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她们需要有人帮助,去逾越这些障碍,让她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甘心做孩子的铺路石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