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手拉手》优秀教学教案
《手拉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章“图形的密铺”,详细内容为“手拉手”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手拉手图形的构成、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手拉手图形的概念,学会识别和创造手拉手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手拉手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拉手图形的构成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手拉手图形的概念、特征及其识别和创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拉手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手拉手卡片、剪刀、胶带、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手拉手图形,如公园里的地砖、衣服上的图案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手拉手图形的构成规律。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手拉手图形的识别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完成例题的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手拉手图形的识别和创造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手拉手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增强对数学美的感受。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拉手图形2. 板书内容:(1)手拉手图形概念(2)手拉手图形构成规律(3)手拉手图形识别方法(4)手拉手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手拉手卡片上画出至少三种不同的手拉手图形。
(2)运用手拉手图形的知识,设计一幅创意图案。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拉手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教学难点: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情境教学法: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手拉手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强调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3. 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1)教师介绍手拉手活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
(2)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4.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知识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的合作意识,观察其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拉手》(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拉手》(教案)在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上,我计划教授《手拉手》这一章节。
本章主要涉及图形的对称性,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对称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我将从教材的第五章开始,这一章主要围绕轴对称图形进行。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对称,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以及如何找到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独立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并且能够找到对称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能够判断和找到对称轴。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对称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圆形等,以及一些非对称的图形,如三角形、不等边的四边形等。
学生则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以便于他们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称的美感,并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对称。
然后,我会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尝试找到对称轴,判断一些图形是否对称。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列出对称的定义,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以及如何找到对称轴。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判断一些图形是否对称,以及找到对称轴的题目。
例如:“判断下列图形是否对称,若是,请找出对称轴。
”并附上一些图形供学生进行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效果,看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元素,延伸他们的学习。
这样,我相信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判断和寻找对称轴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我选择教材第五章的《手拉手》作为教学内容,是因为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手拉手的游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对称的存在,从而为学习对称概念奠定基础。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自行车的三角架,了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内角和为180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手拉手”游戏,让学生推理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3.培养学生的图形构造和创新能力,学会画三角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图形构造技巧;
4.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三角形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三角形形状的结构?”(如自行车架、晾衣架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举例: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并理解。
难点突破: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建筑物的支撑结构等,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应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推理:学生可能难以从直观上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逻辑推理来突破这一难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
知识: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到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相互依赖的关系,知道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充满幻想,他们有广泛的兴趣,求知欲很强,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会充满着期待,因为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那些新鲜的来自外界的信息会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限于生活范围,大部分的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不太了解,有关知识相对缺乏。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储备,想让学生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不容易的,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更是一件难事。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各国在各个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世界各国人们面临一些共同问题时的反应以及通力合作的案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身边事入手,并给学生大量的有价值的相关信息,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看,自己的心去感受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依存。
采取交流、讨论、模拟体验、看课件等多种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通过距离“缩短”了,交往增加了,联系紧密了,文化沟通了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感受“我们更近了”;通过禽流感、非典、南极科考等国际重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在各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发展;通过瑞恩的故事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关爱和初步的全球意识。
3.6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3.6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中第3.6章节的"手拉手"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并能够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手拉手的概念,掌握其性质。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运用手拉手的性质进行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手拉手的性质,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手拉手的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对称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剪刀、风筝等,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概念讲解:我会利用PPT展示手拉手的概念,并通过图形的动态变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手拉手的性质。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判断图形是否为手拉手,或用手拉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例中理解和掌握手拉手的性质。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尝试用手拉手的性质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手拉手的性质,我会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手拉手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是否为手拉手,并解释原因。
答案:剪刀、风筝等都是手拉手。
2. 应用题:用手拉手的性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一些图案设计成手拉手形状。
答案:手拉手形状的设计可以使图案更加美观、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手拉手的性质。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尝试用手拉手的性质进行解释,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202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整理数据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不封口)的画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做不封口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游乐城”请大家看屏幕(游乐城大门)请学生观察画面,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
比如:(1)两组小朋友分别有多少人?(2)两组小朋友玩同一项游乐项目的人数有多少?(3)两组小朋友玩不同项游乐项目的人数有多少差距?……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人数和差距。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用刚才提出的问题来学习(板书课题)二、调查实践,探究新知。
1. 提出调查要求: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要了解两组同学参加游乐项目的人数,你们认为怎样调查比较合适?(小组讨论)2. 学生汇报并演示调查方法。
(独立调查、小组调查、分工合作等)3. 怎样把收集的数据整理后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小组讨论)4. 学生汇报并演示整理数据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教师结合学生整理数据和绘制条形统计图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板书示范。
5. 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不封口)。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6.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说自己的作品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展示交流)二、组织活动,体验快乐。
1. 提出活动要求:游乐城里的游乐项目真多呀!看,同学们玩过了有些项目都感到手酸了,我们一起去休息一下吧!请你们以4人为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游乐项目进行调查。
(前后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并请同学们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各组完成以后,请你们说一说本组调查的情况。
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数学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数学教案(精选5篇)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
下面我们来看看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数学教案,仅供大家参考!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用连续折叠的方法剪出相连的图案。
2、对剪纸感兴趣。
活动准备:提前剪好的手拉手剪纸、水彩笔、剪刀、纸、胶棒、卡纸。
活动过程:活动一:一、变魔术,引发兴趣师:小朋友今天我要给你们变个小魔术。
(出示折在一起的剪好的手拉手剪纸)师:看,这是一朵小花,现在我要变魔术喽,睁大你的眼睛,奇迹就要发生了。
(展开手拉手剪纸,变成四朵小花。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变这个魔术啊?幼:想。
师:其实啊,这是一种剪纸的方法,我们学会了这种方法,也就学会了变这个魔术。
那就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这是怎么剪出来的吧!二、探索剪纸方法(一)出示图案是红花手拉手剪纸剪纸,请幼儿欣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剪纸上都有什么图案?幼:小花图案。
师:剪纸上的图案一样吗?幼:一样。
师:他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幼:小花都是连在一起的。
师:这些小花就像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手拉手,所以我们就叫它“手拉手”剪纸。
(二)幼儿讨论剪纸方法1、幼儿分小组讨论剪纸方法: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发一件“手拉手”剪纸作品,幼儿仔细观察、讨论“手拉手”剪纸方法。
2、找个别幼儿说剪纸方法:师:你能说说怎样才能剪出这种手拉手的图案来吗?幼:……师: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剪才能不断开呢?幼:……师边小结边做示范:将纸折成多折,用彩笔画出轮廓线,画线时注意上下左右都要画到纸的边缘,而且连接处一定要断开画。
然后再用剪刀沿轮廓线剪下,注意连接处不要剪断,打开展平手拉手剪纸就完成了。
三、欣赏挂图《手拉手》出示教学挂图《手拉手》并欣赏。
师:我们的挂图上还有很多漂亮的剪纸,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上面还有剪纸步骤图,如果你在剪纸的过程中忘记了操作步骤,可以看看步骤图,它会给你一个提示。
3.6《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手拉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在进行加法计算时,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得出结果?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2 3 = 3 25 4 = 4 57 6 = 6 72.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2 3) 4 = 2 (3 4)(5 4) 6 = 5 (4 6)(7 6) 8 = 7 (6 8)2.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 强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加法现象,尝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说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较好。
但在课堂总结环节,部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3.6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3.6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手拉手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手拉手问题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
2. 教师总结并板书解题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手拉手问题的题目,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分享(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五、巩固(5分钟)1. 教师给出手拉手问题的变式题目,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手拉手问题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通过分享和巩固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手拉手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解答手拉手问题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巩固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环节中,教师首先给出手拉手问题的题目,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3.6《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3.6《手拉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手拉手”的概念,了解手拉手问题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拉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2. 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3. 手拉手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手拉手问题的定义、解题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手拉手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手拉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手拉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明确手拉手问题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3. 讲解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手拉手问题中的图形,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2)分析法:分析手拉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
(3)逻辑推理法:运用逻辑推理,找出手拉手问题中的规律,解决问题。
4. 练习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设计一些典型的手拉手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手拉手问题的实际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手拉手问题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6.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提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实际生活,找一些手拉手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手拉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2. 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1)观察法(2)分析法(3)逻辑推理法3. 手拉手问题的实际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手拉手问题的定义、特点和解题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手拉手问题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拉手活动,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
2. 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
3. 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4. 除法:一位数除两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手拉手活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4.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堂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终结性评价:教师通过课后作业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共同进步。
4. 教师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
2. 教学课件:PPT、视频等。
3. 辅助材料:练习册、试卷等。
通过本学期的手拉手活动,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第49页,主要内容是“小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策略: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别人的品德,在自主探究中去获取,理解新知。
教学准备:纸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创设一个位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图中的情景,发现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答。
激发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引导汇报做题的方法。
方法一:12.8×3=38.4(元)7.2×3=21.6(元)38.4+21.6=60(元)方法二:(12.8+7.2)×3=20×3=60(元)方法三:12.8×3+7.2×3=38.4+21.6=60(元)(3)教师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4)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优秀教学案例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移和旋转是图形变换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 强调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书面作业:完成教材第32页的练习题,巩固图形变换的知识。
5.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他们在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美和艺术美。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4. 注重实践操作的体验式教学
本案例强调实践操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剪纸、拼接等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学习效果。
5. 全面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本案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二)讲授新知
1. 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种图形变换。
《手拉手》教案精选
《手拉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章《图形的变换》中的第三节“平移与旋转”,具体内容为“手拉手”问题。
通过研究“手拉手”问题,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性质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的性质及其运用。
难点:如何将平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移演示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手拉手”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游戏中的平移现象。
(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平移,让学生直观感受平移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通过课件展示例题:“小明和小华手拉手,从A点平移到B 点,求平移的距离。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3)教师示范解题过程,讲解平移的性质及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分享解题心得。
4. 小组合作探究(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六、板书设计1. 《手拉手》2. 主要内容:(1)平移的概念及性质(2)平移的计算方法(3)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和小华手拉手,从A点平移到B点,已知AB的距离是5米,求他们平移的距离。
(2)在生活中找一个平移的例子,描述平移的过程,并计算平移的距离。
2. 答案:(1)5米(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平移与其他几何变换(如旋转、对称等)的关系,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拉手》(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拉手》(教案)在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上,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手拉手》这一章节。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和理解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手拉手》。
我们将通过探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来认识和理解成正比例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成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成正比例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独立地识别和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演示和练习,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及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小明每分钟可以跑100米,那么他5分钟可以跑多少米?”然后,我会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引导他们发现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成正比例的概念。
然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成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成正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每分钟可以跑100米,他跑了5分钟,总共跑了多少米?2. 小华每本书需要30分钟阅读,他阅读了4本书,总共用了多少时间?答案:1. 成正比例。
因为小明每分钟跑的路程是固定的,所以跑的时间和跑的路程成正比例。
2. 成正比例。
因为小华每本书需要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读书的数量和需要的时间成正比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成正比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学生对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还有一些困惑。
在课后,我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教学设计
2.选择两道课堂练习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乘除法解决,并写下解题过程,以便加深对乘除法应用的理解。
3.小组合作完成一份乘除法运算小报,内容包括: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题技巧等,要求图文并茂,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手拉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许多人手拉手合作完成的事情。比如,学校的运动会,我们需要手拉手一起完成接力比赛。那么,数学中的“手拉手”又是什么呢?它其实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整数乘除法运算。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5.教学拓展:
-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除法知识。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竞技水平。
-图形面积、周长的准确计算。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乘除法运算,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教学难点。
-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乘除法运算过程和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除法运算,我使用了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演示,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的运算步骤,以及如何处理进位问题。
手拉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2.关键词:
①三角形:顶点、边、角。
②正方形:直角、对边相等。
③长方形:直角、对边相等。
④数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句:
①三角形:由三个顶点、三个边、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②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对边相等的方形。
③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矩形。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学魔法师:图形和数字的奇妙世界》这本书讲述了图形和数字的奇妙世界,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和数字的概念及其应用。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内容,强调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思维拓展题反馈:检查学生对图形和数字概念的运用情况,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如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不准确,计算方法的错误等,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对于错误的思维拓展题,要求学生重新解答,直至正确。
在反馈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图形和数字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图形和数字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例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边,三个角,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对边相等等。其次,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拉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解决问题。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愿意与同伴一起解决。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观点,缺乏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道具。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和小华要过一座桥,桥长度为10米,宽度为2米,小明每分钟可以走5米,小华每分钟可以走3米,他们如何才能最快地过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倾听他人观点,学会理解他人。
3.操练(15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际操作,解决过桥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合作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完善板书:
12.8×3+7.2×3 (12.8+7.2)×3
=38.4+21.6 =20×3
=60(元)=60(元)
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
2、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
3、师:这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计算——观察——比较——总结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看完这组照片,你们有什么感受?他们的学习环境跟你们相比有什么不同?
指名说
看、寻找信息
指名说
二、互动解疑
1、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手拉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板书)。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带来简便。
估算
估算
指名说
独立验证
指名板演
观察、比较、汇报
指明齐说
三、启思导疑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小数的运算律有哪些?
指名说、补充说
四、实践运用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5+8)×0.4 9×5+9×1.6
4.6×19+5.4×19 5×0.4+8×0.4
9×(5+1.6) (4.6+5.4) ×19
3.6×4×2.5 3.6×(4×2.5)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 ---- 上填上运算符号。
59×2.5×0.4=( )×( × )
7.8×15+2.2×15=( + )×( )
0.2×1.25×5×8=( × )×( × )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8×0.4) 7.69×101
8.36-2.48-3.52 46×0.33+54×0.33
0.25×39+0.25 0.125×72
观察、抢答
指名口答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数四则运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带来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