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肾脏膀胱解剖的再认识
中医养生肾与膀胱
一、中医肾藏精的相关研究
(一)肾藏精起亟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 也.”王冰注:“言在人之用也.亟,数也.”肾藏先后天诸精,藏精而 起亟,能天之精和 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又称生殖之精,亦即男女媾精的精气,这是生育繁 殖的最基本物质。它和人的生殖、生长、发育和衰老有关。 禀受于父母,与人的生育繁殖有关。这一部份精的生成、储 藏和排泄,均由肾主管。 肾是先天的根本,接受其它脏腑的 精气而储藏起来,五脏的精气充旺,肾精的生成、储藏和排 泄才能保持正常。
后天之精又称脏腑之精,由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是维持 生命、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 质,主人体生长发育。
1、藏精起亟的涵义
肾藏先后天诸精,藏精而起亟,是肾藏一身之精的重 要功能,为肾主外之机理。
肾主外是《内经》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命题,强调肾能 应激、应变,方能主外,即肾具有调节机体与外界适 应平衡,维护机体健康的功能。
亟,即紧急、急切之义,起亟即起而应付紧 急或急切的需要,相当于应变、应激功能。 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的巨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变动有对应变化、 不断调整适应的能力。这种随内外环境变 化而进行调整、适应过程称之为“应变”。 这是人类和其它生命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之一,也是生命得以繁衍生存的基本能力。
藏精是五藏的共同特性,肾藏蓄一身之精,肾中精气为一身精 气的总根,在“其他脏腑精气不足时,肾中精气又可以作为后 备力量,补充代偿诸脏腑精气的不足” 。人的生命活动,存在 着不平衡倾向:五藏之中阴阳属性有偏倾,功能有盛衰,有时间 性差异,地域性区别;人的整体活力,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水 平。如果没有一定的调节机制,这种不平衡倾向就会造成脏腑 功能的失调和机体的衰弱。但在一定限度内,人体并不发生精 气的失调,而是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其原因,即在于肾对 五藏之精存在着藏蓄调节能力。唐·王冰对此解释说:“五藏六 腑,精气淫溢,而渗灌于肾,肾藏乃受而藏之……由是则五藏各 有精,随用而灌注于肾,此乃肾为都会关司之所。”肾不仅藏 蓄五脏之精,而且调节脏腑的不平衡倾向,随时补充脏腑的不 足。故肾精充足之人,他脏之精虽虚亦易复。另一方面,肾精 内蓄,可应时而动,以调节不同时间的失衡。正是肾为一身之 精“都会关司”之处,及时调节,才能使精从藏的状态开启出 来,充分发挥其内在的生命潜能,以发挥其起亟之用,机体才能 起亟应变。
中医学学生关于解剖学的知识点总结
1、关节得基本构造及分类关节得结构分为主要结构与辅助结构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辅助结构:韧带(囊外韧带、囊内韧带)、关节盘、关节半月板、关节唇2、胃、肝胆、胰得形态特点与功能胃形态:胃得形态与大小随内容物得多少而不同,还可因年龄、性别、体位与体型得不同而有差异.成年人得胃容量可达300ml,空虚时可缩成管状。
胃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大小两弯。
上口为入口,称为贲门,与食管相接;下口为出口,称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
胃得右上缘为凹缘,称为胃小弯,该弯得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为角切记。
胃得左下缘为凸缘,称胃大弯。
功能:胃就是消化管各部分中最膨大得部分,上接食管,下续十二指肠。
具有受纳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得功能。
肝形态:肝呈不规则得楔形,可分上下两面,左右两叶,前后两缘。
肝得上面凸隆,与膈相贴,称膈面,可由镰刀韧带分为肝左叶与肝右叶。
肝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得下面凹凸不平,与许多内脏接触,称为脏面。
此面有一略呈H形得沟,即左右纵沟与一条横沟。
左纵沟得前部内有肝圆韧带;后部内有静脉韧带;右纵沟得前部有一凹窝,称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通过,横沟即肝门,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以及神经与淋巴管通过。
肝得前缘(也称下缘)薄锐,为膈面与脏面得分界线.肝得后缘圆钝,朝向脊柱。
功能:①分泌胆汁(肝细胞分泌,帮助脂肪得消化与吸收,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得吸收。
成人每天分泌500-1000ml)②参与物质代谢(代谢得“中枢”,就是肝内糖、脂类、蛋白质等合成与分解、转化与运输、储存与释放得重要场所,也与激素与维生素得代谢相关)③解毒与吞噬功能(肝血窦内得枯否细胞具有活跃得吞噬能力,对细菌、异物进行吞噬)④贮存糖原⑤胚胎时造血胆形态:位于肝右叶下面得胆囊窝内,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下面由腹膜覆盖。
胆囊呈长梨形,长8—12cm,可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
中医对肾的认识
中医对肾的认识中医对肾的认识中医认为,肾脏是人“先天之本”,生精、生血、生骨、生髓,肾脏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后代繁衍和寿命的长短,中医所说的肾不是西医所说的解剖单位,而是一个功能系统,它包括肾脏、膀胱与生殖系统。
肾与心·肾为水脏,而心为火脏,二者共为水火既济关系,心火下降,以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使心阳不亢,肾水有病必殃及心脏,而心脏有疾也会影响肾脏,于是就水火失济,心肾不交。
肾与脾·肾为水脏,内容相火,而脾为土脏,土筑为堤,水屯其中,命门火旺必生脾土,脾土旺满,方可容大;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肾精,有赖后天之脾气滋养和培育,肾水有恙,命门火衰,则脾土难旺,水失收藏;堤内无水则堤岸崩塌,脾随肾虚,肾降脾殃。
肾与肺·肾为水脏,而肺为金脏,金水相生,则肺为肾水之上源。
肺金不旺难生肾水,肾不纳气则肺气短浅,肾水枯竭必耗水源,二者共为母子,肺为肾之母,肾为肺之子。
肾与肝·肾为水脏,而肝为木脏,水木相生,涵养共勉。
肾水充盈则肝木条达茂盛。
肝木凋零则肾水空泛,二者共为母子,肾为母,肝为子。
二者唇齿相依。
可见肾脏不是孤立的脏器,而是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的一个功能系统。
循五行的生克制化,患病则可相互传变,因此,肾脏患病,心肺肝脾诸脏也都会同病,可见治肾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全息调治。
西医认为,肾脏首先是一个代谢过滤器官,人的血液每天约有30%要进入肾脏过滤,将有毒物质通过大便、小便、汗液排泻出去,又将必需的营养物质吸收回去,而肾脏同时又是人体多种激素的降解分泌器官。
肾素、促红素、维生素D3等,是肾脏分泌的重要激素。
促红素是人类造血的必需激素,而肾素则是调整肾脏血流量,调整血压的重要激素,而维生素D3则是保证人体钙质吸收、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每个肾脏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有如一架过滤机器,其结构之微小和精细必须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方可洞悉。
中医基础肾
中医基础肾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
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
在四时与冬季相应。
(一)肾的解剖形态1.肾的解剖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
“肾两枚,附脊第十四椎”(《类证治裁.卷之首》)。
2.肾的形态结构:肾有两枚,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医贯》)。
(二)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1)精的概念与分类①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重要范畴。
在中国气一元论发展史上,精气论者以精、精气释气,即精、精气就是气。
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气和精或精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气与精虽同属于生命物质系统范畴,但精是除气之外的精微物质的总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
一般而言,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
故曰:“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前一个“精”字即指广义而言。
广义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②精的分类: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类。
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毛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所以称为'先天之精”。
膀胱的解剖解读
膀胱的解剖解读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图中的黄色是神经系统,绿色是淋巴系统女性膀胱的位置与子宫男性膀胱与输精管膀胱是一个储尿器官。
在哺乳类,它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一个囊形结构,位于骨盆内,其后端开口与尿道相通。
膀胱与尿道的交界处有括约肌,可以控制尿液的排出。
膀胱为锥体形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
成年人膀胱位于骨盆内,为一贮存尿液的器官。
婴儿膀胱较高,位于腹部,其颈部接近耻骨联合上缘;到20岁左右,由于耻骨扩张,骶骨角色的演变,伴同骨盆的倾斜及深阔,膀胱即逐渐降至骨盆内。
空虚时膀胱呈锥体形,充满时形状变为卵圆形,顶部可高出耻骨上缘。
成人膀胱容量为300~500ml尿液。
膀胱底的内面有三角形区,称为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
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膀胱三角的两后上角是输尿管开口的地方。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
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
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吊力'不足,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
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
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
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
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与膀胱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联系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主水 肾主纳气 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 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膀胱主贮存和排泄尿液 肾病以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呼吸、水液代谢和骨、 髓、脑、发、耳等功失调为主要病理变化; 膀胱病以排尿异常为主要病理变化。
一、肾阴虚证
概念:指肾阴亏损,导致相关组织器官失养,虚热内生 所表现的证候。
六、肾不纳气证
概念:肾气虚衰,纳气无权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肺肾气虚证〞〕。
成因:久病咳喘,肺虚及肾;年老肾亏, 或劳累太过,肾气耗伤。
临床表现:长期或反复发作咳喘,呼多吸 少,气不接续,动那么尤甚---肾 虚不能纳气;
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神疲自汗, 声音低怯,舌淡苔白,脉弱---肾 气虚;
七、膀胱湿热证
二、肾阳虚证
概念:肾阳虚衰,其温煦、气化、生殖功 能下降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命门 火衰〞〕。
成因:素体阳虚,年高命门火衰,房劳过 度,或久病伤肾。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尤 以下腰为甚;性欲减退,男子阳萎、 早泄,精冷不育,妇女宫寒不孕, 白带清稀量多,---肾阳虚衰,温 煦、生殖功能减退。
小便频数、清长,尿后余沥不尽,夜尿频多,遗尿,小 便失禁---肾虚失摄,膀胱失约。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气虚之 象。
辨证要点:以遗精、滑胎、带下和小便失摄症状为辨证要点。
五、肾虚水泛证
概念:指肾阳虚衰,气化失权,水液泛滥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久病及肾,房劳伤肾,或素体阳虚,气化不及,津 液内停。
辨证要点:以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机能低下及早衰为辨 证要点。
四、肾气不固证
概念:指肾气亏虚,其藏精和摄尿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肾脏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肾脏解剖学知识点整理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负责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了解肾脏的解剖学知识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肾脏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一、肾脏的位置和形状肾脏位于腹腔内,靠近脊柱两侧,呈豆状。
左肾位于脊柱两侧第十一和第十二胸椎之间,右肾稍低,位于脊柱两侧第十二胸椎和第一和第二腰椎之间。
肾脏的后缘与胸腰椎椎体、腹膜后组织相邻,前缘与腹腔内脏器有接触。
二、肾脏的外部解剖结构1. 肾包膜:肾脏被一层纤维性结缔组织包裹着,称为肾包膜。
肾包膜能保护肾脏免受外力损伤。
2. 肾上腺:肾脏的上极附近有一对三角形的内分泌器官,称为肾上腺。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3. 肾门:肾门是肾脏的入口,包括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和神经丛等结构。
三、肾脏的内部解剖结构1. 肾实质:肾脏由肾实质和肾盂组成。
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肾皮质位于肾脏外层,呈赤红色,包裹着髓质。
肾髓质位于肾皮质内层,由肾小管、集合管和肾小球等组成。
2.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元,由肾小管和肾小球组成。
肾小球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管球旁间质组成。
3. 肾小管:肾小管是肾单位的一部分,包括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参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集合管负责尿液的存储和排出。
四、肾脏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1. 血液供应:肾脏的血液供应主要通过肾动脉完成。
肾动脉将含氧血液输送到肾脏,经过分支进入肾小球,血液在肾小球中进行滤过和排泄,并进入肾静脉最终回到体循环。
2. 神经支配:肾脏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通过肾动脉分布到肾小球和肾小管,对肾小球的滤过和尿液的产生有调控作用。
五、肾脏的其他结构与功能1. 输尿管: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输尿管由肾盂和膀胱相连,通过蠕动运动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
中医的肾之解读
中医的肾之解读人体的五脏和六腑不一样,中医说的六腑就是解剖上的六腑(唯独三焦要特殊一些),可五脏:心、肝、脾、肺、肾,各自却并非仅是一个器官,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牵连很多组织器官的庞杂的、完备的系统。
虽然中国医学在古代也有过人体的解剖,也尝试着对脏腑进行描述,但那只是代表解剖上所看到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五脏的全部。
中医本来就是超直观的,如果试图用完全直观的方法站在平常人的角度去解读中医,那就已经开始出偏了,其终究肯定是要出错的。
所以,我这里说的肾脏--从直观的解剖学的角度去解读的肾脏,也肯定不能代表肾脏的全部,只能说到它的主体,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并不是就代表肾脏的全部了,真正的肾的含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五脏都是一个个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系统,非常奇妙复杂,其它几个内脏还好说,唯独肾脏更难以说清。
因为肾养着五脏六腑,甚至全身,这与水的特性有关,因为“水生万物”嘛。
所以肾的功能和作用几乎是全身无处不在的,也就是说,中医的肾这个系统是分布全身的,但是中医的肾主要我认为应该包括一下几个部分:第一:丹田第二:脊髓和骨髓第三:命门第四:睾丸(卵巢)第五:前列腺第六:解剖上看到的肾第七:盆腔内的淋巴系统下面我就逐一的解释一下,说说为什么它们都是中医的肾的一部分。
第一:丹田。
“丹田”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或者看到过,但是真正知道其作用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练过丹田气功的人应该都知道它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人活着就是靠一口气,而这口气其实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肺的气,而是指中气和肾的元气结合而成的混合气。
“中气”是人体脾胃吸收能量而产生的,是后天之气;而肾的元气属于先天之气,其实根本上就是丹田之气,肾气并不是从我们知道的肾中产生的,它主要就是从丹田中产生的。
人活着主要靠两个因素,第一:是靠先天的精元、精气,这是人体生存活动的基础,没有它一切都谈不上;第二:是靠后天的水谷饮食所养,也就是脾胃之气。
就是这二者共同支撑、表演了一个人的一生。
肾与膀胱病辨证 ppt课件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总之,无论何因耗伤肾精,都会产生肾
虚证,然肾为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真 阴真阳都以肾所藏之精气为物质基础,肾精 亏虚则表现出肾阴或肾阳不足的病证。
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 与 膀 胱 病 辨 证
虚,机能 钝,囱门迟闭,筋骨痿
低下,无 软;男子精少不育,子经
虚热之象 闭不孕,性机能减退;成
肾与膀胱病辨证 人早衰,发脱齿摇,健忘
病例分析
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精不足案: 姚某某,男,33岁。患者结婚五年至今无子,4个月 以前曾在外地某医院检查,发现精子不正常,活动度 小,总数为1亿,自觉腰酸痛,手足心热,脉沉细, 尺弱,舌质正常苔白厚。精液常规:无色,2~3毫升, 活动度20%,形态正常。 辨证:肾虚。治则:补肾 方药:生地 五味子 茯苓 菟丝子 女贞子 枸杞 子 覆盆子 沙苑子 肉苁蓉 仙茅 仙灵脾 补骨 脂 韭菜子 此方略事加减,连服三个月后,其爱人已妊娠。
久病咳喘,肺虚及肾 劳伤肾气
致(肺)肾气虚
肾与膀胱病辨证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肾不纳气: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 动则喘甚,自汗神疲
肾气虚:神疲自汗、声低气怯(耳鸣耳聋) 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弱(肺肾气虚)
肾阳虚:喘息尤甚,冷汗淋漓,肢冷面青, 脉浮大无根(阳虚欲脱)
肾阴虚:气短息促,面赤心烦,咽干口燥, 舌红脉细数等肺肾阴虚之象
肾与膀胱病辨证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矣。”又称净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病多湿热。 常见症状:
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齿牙动摇 阳痿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不孕 水肿。二便异常等
浅话肾脏的解剖结构
浅话肾脏的解剖结构注:本文所描述的内容为人体的解剖肾,而非中医肾,勿喷一、肾脏大体位置和周边脏器的位置关系肾脏大体位置肾脏是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一对卵圆形、红棕色腹膜后器官。
正常情况下是一对肾脏,个别先天畸形患者会有重复肾和单个肾。
肾紧挨着腰大肌,肾的上极比下极更靠近脊柱和背部,可以想象为肾脏是后倾和向心的位置站立。
两个肾脏的位置并不是齐平的,由于肝的存在,右肾比左肾低1~2cm。
右肾位于第1腰椎顶部到第3腰椎底部之间,而左肾位于第 12胸椎和第3腰椎之间。
每个肾长为10~12cm,宽5.0~7.5cm,厚2.5~3.0cm。
成年男性的一个肾重量为125~170g;女性的肾较男性轻 10~15g。
由于肝向下挤压,右肾稍短,且较宽。
成人肾的外侧可能有局灶性肾实质隆起,类似于驼峰和小丘陵,这些小凸起被认为是由肝或脾下压形成,并不是什么病理状态。
肾脏内侧是肾动脉、肾静脉以及输尿管进出的地方,也是肾蒂的重要组成部分。
肾脏的膜结构与肾脏关系比较大的膜结构主要有三个,从内到外依次是:肾纤维囊、肾脂肪囊、肾筋膜(Gerota筋膜)。
纤维囊是紧贴肾脏的膜,正常情况下是光滑、质韧的,容易与肾脏剥离,病理状态下可出现粘连。
在纤维囊的外面,有一定厚度的脂肪包裹,称之为脂肪囊,这层脂肪可通过肾门延伸到肾窦脂肪。
在脂肪囊的外面还有一层筋膜包裹,这层筋膜也称为Gerota筋膜。
Gerota筋膜可以分为前后两层,前层向内经肾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前方与对侧的Gerota筋膜相互融合;后层与腰大肌筋膜相互融合。
前后两层在上方和外侧相互融合,上包绕了肾上腺,下包绕了输尿管。
可以把Gerota筋膜想象成肾脏身上穿了一件能盖住头的雨衣站在地上。
肾脏这些膜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固定、缓冲保护肾的作用,在防肿瘤及感染扩散方面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肾脏的周围关系1、肾上方:肾上方与膈肌下缘及肋骨毗邻。
肾上极靠近横膈膜和胸膜腔,因此在切除肾上极较大肿块的时候,有可能会伤及横膈膜,从而导致胸膜撕裂和气胸。
中医五脏六腑理论与西医解剖学研究
中医五脏六腑理论与西医解剖学研究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调和,而西医更注重病因和症状的分析。
中医和西医在解剖学研究上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理论。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和西医的解剖学研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中医五脏六腑理论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根据中医的观点,人体内部存在着五脏和六腑,分别是心、肝、脾、肺、肾、胆等器官。
每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1. 心: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主宰血液循环和心理活动。
心也被称为“君主”,掌管人体的精神和神经系统。
2. 肝:肝脏被视为人体的“将军”,主要负责调节血液循环和气血平衡。
中医认为肝与情绪息息相关,过度的愤怒和抑郁情绪可能导致肝功能失调。
3. 脾:脾脏是消化系统的核心,中医认为它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并转化为能量。
脾脏健康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4.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吸收新鲜气息和排出废气。
中医认为肺对于人体的防御和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5. 肾: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毒器官,也是人体生殖和生长发育的关键。
中医认为肾与人体的耐力和生命力有着密切关系。
6. 胆:胆脏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中医认为胆与情绪和意志力有一定关联。
二、西医解剖学研究西医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科学。
西医解剖学使用解剖学的术语和标准进行人体内部的描述和分类。
它将人体分为不同的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西医解剖学基于解剖学家对尸体的观察和研究,通过解剖人体来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对于西医师而言,准确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位置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三、中医五脏六腑与西医解剖学的联系尽管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和西医解剖学研究方法和分类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理解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理解中医对五脏六腑的理解中医学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包括诸多方面,其中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五脏六腑的理解。
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六腑则包括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这种分类并不是以解剖学的角度展开,而是根据中医的观点,将人体的内脏按照其在人体内部的定位及其功能进行归纳分类。
下面,我将对五脏六腑的理解进行详细阐述。
心脏是五脏之一,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主宰之官,是血脉之源,也是情感思维的本源。
心主循环,其不仅掌管着人体的血液循环,而且也与人的情感体验、记忆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
心主火,因此当心脏功能失常时,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气喘、心悸等症状。
肺脏是五脏之一,主司呼吸。
肺与呼吸功能有着紧密的关系,是气机运行的要害之处。
肺主皮毛,肺的健康与人体的皮肤、毛发等有关。
如果肺脏功能失调,往往会导致呼吸不畅,咳嗽、喘息等症状出现。
肝脏是五脏之一,中医将肝视为人体的将军之官,主管着人体的血液储藏、疏泄和血的调节功能。
肝主筋络脉管,肝的健康与人体的运动功能、眼睛的健康等相关。
当肝脏功能不正常时,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瘀等问题,并引发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脾脏是五脏之一,是人体消化的重要器官。
中医将脾脏视为人体的根本之官,掌管着脏腑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的功能。
脾主肌肉四肢,与人体的运动功能紧密相关。
当脾脏功能不正常时,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等问题。
肾脏是五脏之一,中医将肾视为生命之本,是人体的重要储藏器官。
肾主藏精、生发、生长,肾阳主体形寒冷,肾阴主体形热燥。
肾脏与骨髓、脑髓、髓液等有关,当肾脏功能不正常时,会导致精神不振、阳痿、遗精等问题。
除了五脏,中医还有六腑的概念,这是与五脏相对应的一组器官。
胃脏是六腑之一,主要负责摄取、运化和排泄食物。
胆腑是六腑之一,与肝脏密切相关,主要发挥胆汁的分泌功能。
小肠和大肠分别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以及排泄的重要器官。
膀胱则与排尿功能有关,三焦则是一个比较虚幻的概念,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及气机运行有关。
理解中医(22)之五脏——肾
理解中医(22)之五脏——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因此肾与膀胱、骨、脑、耳、发组成肾系统。
肾在五行中属水,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阴。
肾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也称为“先天之本”。
肾气与四时之冬相应。
一、肾的解剖形态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左肾偏上、右肾偏下。
形状犹如豇豆,外有黄脂包裹。
二、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
肾藏精是指肾有封藏和贮存人体精气的作用。
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活动的精微物质。
它包括传承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以及气血津液等。
狭义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的盛衰决定子代的禀赋,对子代的体质有重要影响。
后天之精也称五脏六腑之精,是由脾胃化生而来,供五脏六腑之用,剩余之精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
肾藏精具有以下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
肾精在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的生命之本。
如果肾精不足或肾精虚亏,那么幼儿会生长缓慢,到壮年会未老先衰、到老年则早离人世。
临诊时,经常遇到出现头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这些症状,都与肾精有关。
因此养肾固精是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
(2)主生殖繁衍。
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功能的成熟,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肾藏精功能失常,则可能导致性功能失常,生殖能力下降。
临床治疗不孕不育一定会考虑到肾藏精的功能。
(3)化生血液。
精能生髓,精髓可以化血。
精血同源,肾精充足,则血不亏。
临床上补血有时需要补肾,也是这个道理。
(4)抵御外邪。
肾精是人体的生命物质,是正气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抵御外邪。
肾精充足,则生命力强,那么适应力也强。
《素问.金匮真言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2、肾主水水液在中医里也称津液,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液体的总称。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因此肾也被成为“水脏”。
对中医学中五脏系统的重新认识
重新认识中医学的五脏系统张晓平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430064)摘要中医学的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既是五大解剖学系统,更是五大生理病理学系统。
本文将分析中医学中的肝与现代医学的静脉、中医学中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动脉、中医学中的脾与现代医学的淋巴、中医学中的肺与现代医学的微循环、中医学中的肾与现代医学的细胞器的关系,重新认识中医五脏系统,有利于现代中医学教学、临床与科研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五脏;解剖;生理病理在20多年的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教学、西医医院中医科临床及中西医结合科研中,我对中医学五脏系统的认识逐渐深入。
在教学中我反复强调中医学的肝心脾肺肾既是解剖学概念,而更重要的是生理病理学概念。
例如:中医学中的肝不仅与现代医学的肝脏有关(如助脾运化),而更重要的是它调节气的运动、精神情志、生殖机能(如男子排精,女子排卵)及静脉(容量血管)藏血的生理病理学功能概念。
中医学中的心不仅与现代医学的心脏有关(如主血脉,我认为中医学中的心主要与动脉关系更为密切),而更重要的是它调节整个生命活动与精神、意识、思维的生理病理学功能概念。
中医学中的脾不仅与现代医学的脾脏有关(王清任的脾图更象现代医学的胰脏),而更重要的是它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水液代谢及统摄血液的生理病理学功能概念。
中医学中的肺不仅与现代医学的肺脏有关(司呼吸,中医学认为肺主要主持呼气,也就是说排除体内浊气),而更重要的是它调节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水液及血液运行的生理病理学功能概念。
中医学中的肾不仅与现代医学的肾脏有关(主水),而更重要的是它调节全身阴阳平衡、生殖遗传及细胞呼吸(纳气)的生理病理学功能概念。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将中医学的肝心脾肺肾与现代医学的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概念等同起来,中医学的一个脏腑的生理病理学功能可能包括几个现代医学脏器的生理病理学功能,而一个现代医学脏器的生理病理学功能也可能分散在几个中医学的脏腑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际指肾上腺部分 。这和 “ 肾者, 作强之官, 巧出焉 ”以及 肾 伎 者, 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 也” 的功能描述是相适应的 。 《 即 内 经 》对 于肾脏功能 的认识 首先 是在 于 肾脏和生殖的重要关系, 而 不是强调它和泌尿 的关 系。值得 回味的是, 人体 “ 水饮 ”在 胃肠的代谢中, “ 其 别于回肠 ”而渗入膀胱的描述,《 灵枢 ・ 营 卫生会》言 :“ 下焦者, 回肠, 别 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 故水谷者, 泌别汁, 循下焦而渗入膀胱 焉。 ”结合 《 难经 》所言 “ 膀胱……
剖 肾脏 重 量 为 10 1 0 g 古人 可 能 是 按 照 两 侧 肾 脏 的 总 重 2~ 5 。
量计算, 则单侧 肾重量可能为 18 3 左 右。而叶霖记载 肾 1  ̄1 7g
脏重量为 3 ~4两 者 , 4  ̄ 6 , 能是 指 两 侧 肾上 腺 总 的重 合 5 0g 可
量, 则每侧重量约为 2  ̄3 。虽与 肾上腺 的现代解剖平均重 2 0g 量 1 . 相差 较大 , 在 肾上 腺 的重 量评 估 范 围之 内, 17 g 但 即 3 9 2 . 。膂, 《 .~ 33g 说文》释 为 “ 脊骨也 ”, 而指胸椎部 分, 凡十二节 。《 灵枢 ・ 骨度》说:“ 膂骨 以下至尾骶 二十一节 长三 尺。 ”合腰椎 五节, 骶骨一节 , 尾骨三节, 而为二十一节之数, 总
从病理上说 明 “ 肾聚水 ”的病理 学效应。可 以说, 《 在 内经》 中, 肾脏 是上述 不同功能实现 的综合 载体 。
肾脏 在 膀 胱 气 化 中 具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决定 着 津 液 的 有 效 它
脘 ……下焦者, 当膀胱上 口” 的论述 , 膀胱作为一个 中医器 官概 念 , 能 已包含现 代肾盂和 输尿管组 织, 至肾脏豇 豆形本体 可 甚 在 内:而胞囊则为真正意义上 的独立 的膀胱 。陈言 《 因极一 三 病证方论 ・ 焦精府辨证》记载 :“ 焦者, 三 三 有脂膜如 手大, 正
《 难经 》所记载 的膀胱盛溺 总量可能是每 日尿量 总数, 这一数 据很可 能是通过对成人每 日尿 量的记录获得, 而膀胱重量数据 则 可能来 自于解剖实 际称 重测 量 。近年来, 有人 已注意到膀胱
重 量 的 测 量 在 评 价 男 性 前 列 腺 增 生 症 中 可 能 是 一 个 有 用 的参
S p 2 1 V 1 1 o 9 e . 0 1 o . 8 N .
纵广九寸 ”, 合今制 2 . m 该长度和人体输尿管 的实际长度 0 7e , 接近 一致, 以及 《 难经 ・ 十一难 》“ 三 三焦者, 水谷之道 路, 气之
所 终 始 也 。 焦 者 , 心 下 , 膈 , 胃上 口… … 中 焦 者 , 胃下 上 在 下 在 在
注 泄之 路 , 亦 妄 欤 ! 不 ”从 该记 载 中 可 以看 出 , 于 膀 胱 后续 的 对
1 O寸, 汉尺约为今制 2 m 汉制每斤约合今 制 2 0 5 , 1 3c , 2  ̄2 0g 1 斤为 1 6两, 4铢为 1 则 1两约合今 1 , 铢约 0 6 g 2 两, 5g 1 . 。
然 可能是持续性过程, 但对于膀胱排尿 过程的启动和发 生而 言, 常并居于 胃中, 成糟粕, 而俱 下于大肠, 而成下焦 , 渗而俱下, 济
4・
C i e e o r a o I f r a i n o C h n s J u n l f n o m t o n T M
条 , 条 系 于 心 包 , 条 过 屏 翳穴 后趋 脊 骨 。 另 外 , 难经 正 义 》 上 下 ” 《
说肾脏的重量为 “ 重约三、 四两 。 ”赵 献可记载 的肾脏有 “ 带 两条 ”上 条当指。 , 肾脏脉 管 ( 动静脉) 系统, 下条部分可 能指输尿 管。屏翳即会阴穴 。肾脏的重量, 约合 2 7 6 , 3  ̄2 5 g 而现代解
胞 , 由 自 出, 因 乎 气 化 , 后 能渐 浸 润 于 胞 外 , 于 胞 下 之 无 必 而 积
定量 的尿 液从人体排 出体外 。在 实现这两个功能 的过程 中,
言 气 化 、 言 津 液 则 以膀 胱 论 之 , 排 尿 则 以胞 囊 论 之 。这 实 际 言
是将膀 胱以肾脏功能化, 胞囊 以膀胱功 能化 。但这一认识并未 得到后世 重视 。然而, 胞囊论启发 了关于 泌尿 和排尿功能在各 自实际中所 具有 的特征性 。而 且,“ 膀胱 总通 于五藏, 以, 所 五 藏有疾 , 即应膀胱, 膀胱有疾, 即应胞 囊 ” 。
肝藏魂 , 藏意, 脾 肾藏 志 。 ”概 括 了传 统 中 医对 人 体 情 志 变化 和
中图分 类号:R 3 23
文献标识码 :A
长期 以来, 有关 肾和膀 胱的功能研究在 中医学术史上存在 着与相 关解 剖学实据不甚相符 的混 乱, 而且膀 胱上 口、下 口的 定位至今还 是诟病 中医解剖学 的一个例证 。在功能方面 ,《 内 经 》赋予肾脏的主要功能是 :主水、藏精 、作强 、出伎 巧、藏
现 象, 即所谓 “ 胞有 小窍而为注泄之路 ” 。围绕 着对 膀胱开 口的 不 同认识 , 乎可 以猜 想, 似 古人对于膀 胱的界定 可能是对现 代 解 剖学所描述的肾盂 、 输尿 管和 膀胱这一 以移 行上 皮细胞 内覆
腔 道 为 特 征 的系 统 总 的概 括 , 中医 所 提 出 的 肾脏 系统 可 能 实 而
和 “ 道 外 口 ” 的综 合 描 述 。 故 《 经 ・ 十 一 难 》说 :“ 尿 难 三 下
大肠下翅盖之, 右上有肝及大肠上翅盖之。 赵献可 《 ” 医贯》说: 肾有二, 精所舍也 , 生于脊膂十 四椎下, 两旁各一 寸五分, 形 如豇豆, 相并而 曲附于脊外, 有黄脂包裹, 白外黑。各有带两 里
21 年 9 01 月第 1 卷第 9 8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 3医肾脏膀胱解剖 的再认 识
赵 建生
( 门市计划 生育 技术服务指导 中心, 建 厦 门 3 1 0 ) 厦 福 6 0 0
关键词 :中 医解 剖学; 肾脏;膀胱
D : 1 . 9 9 j i n 1 0 — 0 . 0 1 0 . 0 0I 0 3 6 / . s . 0 5 5 4 2 1 . 9 0 2 s 3
数, 他们 应用超 声测量 的膀胱 重量, 在非尿 潴 留组 为 (9 1 ± 6 .4 1. 6 g尿潴 留组为 (5 1 ±1. 9 g。 78), 8 . 3 5 0 ) “。 人 体单次排尿平均为 3 0m ( 0 L 即膀胱正常实际容量) 而 实 , 际总量 为 150 0 L 这种 容量上的差异可能在古人看来 0  ̄20 0m , 是 膀胱具有 “ 藏津 液 ”能力 的一种体 现, 而每次 排尿 的发 生, 即是 “ 气化作用 ”的结果 。换言之, 气化 作用对尿液 的生成 虽 则 是间歇性的 。由于决定排尿 的前提首先需要 “ 藏神 系统 ”对
’
文章编号 :10 .3 42 1)90 0 —3 0 550 (0 1 —0 30 0 外 部环境 的肯定, 因此, 气化作 用 的实现 本身也需 要 “ 藏神 系 统 ”来具体调节 。 其调节机制可 能和君火 与相火之 间的协同作 用有关, 由此完成膀胱主 “ 化”的功能 。所谓 “ 神系统”, 传 藏 即 “ 五神藏 ”,《 问 ・ 明五气篇 》言 :“ 素 宣 心藏神 , 肺藏 魄,
两枚 , 重一 斤一两, 状如石 卵, 黄紫, 色 当膈下两 旁, 入脊膂, 附
脊 十 四椎 。 ”清 ・ 叶霖 《 经 正 义 》说 :“ … … 左 上 有 脾 胃及 难 肾
能, 说:“ 则 方人湛寂 , 欲想 不兴, 则精气散 在三焦, 荣华 百脉, 及 其想 念一起 , 欲火炽 然, 撮三焦 精气 流溢 , 命 门输 泻而 翕 并 去。故号此腑 为三焦耳 。 ”陈言所描述 的 “ 焦”, 三 从形态上可 以认 为: ①是对现代 医学 中的膀胱前脂肪 的描述 , 如此, 二白脉 可能为对输尿管的形态描述 :②是对 男性精 囊腺的描述, 白 而 脉可 能为双侧 输精管 、输精管 壶腹 结构 。 由此可见, 中医解剖 学上的部分 器官概念 和现代解 剖学 的器 官概念之 间存在着 部 分甚至较大 的歧义, 需要利 用 中医对 这些器 官的功能描述 , 来 进一步推导古人的解剖学实际发现和定义所指 。 如果 以 “ 膀胱 ”为 肾脏豇豆形本体 、肾盂 、输尿管和膀胱 的共同体, 古人提 出的 “ 膀胱有下 口, 无上 口”的说法则可以被 解释, 这是 因为肾脏 通过 。小管和 肾乳头渗尿于 肾盂 内。膀胱 肾 “ 有上 口, 亦有 下 口”则可能是对 “ 肾盂输尿管连接 处开 口”
据 此 膀 胱 重 量约 为 16 2g 纵 广 2 . m 盛 溺 总 量 为 18 L 3 . , 0 7a , 9 0m 。
解 剖学研究是存在 的, 而且这一研究可能先后有对现代解剖 学 所 认定的输尿管 口、尿道 内 口、尿 道外 口, 乃至 肾盂和 输尿 管
的进 一 步解 剖 发 现 , 至 发 现 了输 尿 管 开 口在 膀 胱 中 的 “ 尿 ” 甚 渗
一
精神意 志决断能力的综合调整机制 。另一方面, 常生理条件 正 下, 外部环境 的温度变化对尿液 的生成有着重 要影 响, 因此 《 灵 枢 ・ 五癃津液别》指 出:“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 故汗 出……天寒 则腠理 闭, 气湿不行, 水下留于膀胱, 则为溺 与气 。 从这 个意义 ” 而 言, 气化作用 的本质 实际是机体通过对 “ ”的不同代谢应 水 用方式 , 来确保人体正常体温 的恒定维持 , 《 问・阴阳别论 即 素 篇 》所谓 “ 阳加 于阴谓之汗 ” 。 2 古文献有关膀胱开 口论述 与 膀胱相 关更详细 的解剖 学资料零 散地 出现 于后世 的医 论 中。元 ・ 王安道 《 医经溯翅集 ・小便 原委 论》说:“ 膀胱 者 胞之室 。且夫胞之居于膀胱也 , 有上 口而无下 口。津液 既盛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