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6609da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7.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是医院护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和发生,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带来风险和危害。
因此,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和预防这些不安全因素,以确保眼科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不安全因素分析
1. 环境因素:眼科手术室的环境因素可能会对护理人员产生影响,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气味刺激、光线太弱或太强等。
2. 技术因素:眼科手术室中的高技术操作可能会对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危险,例如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消毒、医用设备的维护保养等。
3. 人员因素: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经验对眼科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等。
4. 组织管理因素:医疗机构对眼科护理的规划、管理和执行等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带来风险和危害。
二、防范对策
1. 环境因素防范:保持手术室的温度适宜、空气洁净、氧气气体符合规定等,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技术因素防范: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严格按照医院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消毒和器械维护保养等工作。
总之,眼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积极分析和预防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和发生,以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595bd4e84868762cbaed5b6.png)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差错时有发生。它不仅造成病人的身心痛苦,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如何避免和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是我们临床护理人员应予高度重视的问题。现讨论如下:
1常见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
1.1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最常见的是临床护士在用药期间,未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造成差错的发生。如在为病人发口服药时,未核查病人的腕带与床头卡、服药卡是否相符,只叫床号,不叫姓名,就把药发给了病人,结果造成病人吃错药的现象,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也有个别护士在为病人输液时,既不喊床号,亦不叫姓名,凭着自己的感觉就给病人输液,造成相邻病床之间交叉输错液体现象;还有某些护士在为病人点眼药水时,不仔细核查左右眼,导致点错眼的现象。这些差错的发生都是由于护士在进行治疗中违背了操作规程,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所造成的。
2.4提高护士书写水平,要求其在转抄各项医嘱单、治疗单时,笔画规范,字迹清楚:药品、剂量、时间、用法准确无误。在填写床头卡、腕带时同样需要规范认真,以便他人易于辨认核对。
3小结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检查、治疗、手术各个环节中。追求眼科护理质量“零缺陷”是眼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2]。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对护士来说,都要恪尽职守,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去做。一旦出现差错,绝不隐瞒并及时报告,尽快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差错对病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2.2加强责任心:这主要是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平时要加强医德医风学习,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上班精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干扰,做到专心工作,确保病员的安全,防止差错的发生。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46e3eb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7.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涉及到患者的视力健康,因此必须保证护理的安全性。
然而,在眼科护理中仍可能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需要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不安全因素分析1. 患者的身体状态: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眼科护理的安全性有直接影响。
患者可能患有其他疾病或正在进行某种药物治疗,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2. 护理操作不规范:眼科护理需要非常细致和精确,护理人员必须遵循规范的操作步骤。
如果护理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感染等不良后果。
3. 设备不合格:在眼科护理中,许多设备都是必需的。
如果这些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就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伤害。
4. 环境不卫生:眼部是一个特殊的器官,非常容易感染。
如果环境不干净、卫生不达标,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感染和疾病传播。
二、预防对策1. 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培训:护理工作者必须接受规范的培训,从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标准。
同时,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护理理论和技术,以保证自身的专业水平。
2.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眼科护理涉及到眼部感染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包括消毒设备、定期清洁卫生、使用一次性用品、在患者之间隔离等。
3. 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眼科护理的安全性。
这些设备和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防止操作不规范和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良反应。
4.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是预防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关键措施。
通过质量管理,可以对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
总之,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性。
护理工作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并加强质量管理。
同时,必须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fadd7a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c.png)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前言眼科护理是一项细致、繁复的工作。
一个差错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或者并发症的出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差错,探讨差错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常见护理差错1. 护理中的感染问题眼科患者通常会因为眼部问题接受手术治疗或者其他眼科治疗,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感染问题。
其中一个常见的感染问题是在治疗或者照顾患者的过程中感染了制造细菌和病毒的细菌。
眼科护理中的感染问题通常会导致以下方面的病情恶化:•眼部感染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硅胶插管引起眼部感染,并经常需要拆除插管;•眼带配错或太紧,会增加眼部细菌繁殖的风险,因为汗水和皮肤化学物质导致的眼皮炎,是眼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2. 不良的眼部液体制剂使用眼科护理中不当使用液体药剂,或者存储药品不当,会导致以下方面的问题:•不洁手指和非无菌的器械污染眼药,会导致眼部感染和角膜炎;•液体药剂的非正常使用,如使用过多或过少,会对病情产生不良反应;•频繁的更换药品、低质量的药品或药品的禁忌使用,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如视力下降、眼球内压增高等等。
3. 常规护理不足常规护理不足可能会导致眼科护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日常清洁护理不足,导致细菌和病菌繁殖;•治疗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例如缺乏消毒措施或患者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不注意卫生和温度控制,会因温度不适和卫生不足而导致患者不适感。
护理差错的根本原因1.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很多护理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眼科护理知识。
护理人员对眼科护理的不理解会导致护理过程中常见差错的产生。
2. 护理人员行为不当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求太高,过于匆忙,对患者不够耐心,缺乏仔细地分析和思考工作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眼科护理差错的发生。
3. 环境因素在许多医院,缺乏相应的控制和管理会导致环境因素对护理产生影响。
例如,缺少清洁设备和器材,不当储存护理用品等都可能会导致护理差错。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cd457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c.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指的是可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产生危害的各种情况和因素。
了解并分析这些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眼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对策。
1. 护理环境不安全:不安全因素:护理环境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以及存在的危险物品和不良护理设备。
防范对策:定期进行护理环境的清洁消毒,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干燥;配备好的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更换不良护理设备。
2. 药物误用:不安全因素: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眼科药物过程中的误用或错误剂量。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应持有效的药品知识,正确掌握不同用药方式和剂量,并在给药前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和用药清单,避免发生错误。
3. 手术操作不当:不安全因素:手术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或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术后感染等后果。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手术操作培训和考核,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做好手术前后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4. 患者护理不当:不安全因素:由于患者自身情况或病因等原因,容易对护理人员和自身产生危害。
防范对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危险。
5. 患者伤害风险:不安全因素:患者眼部受伤、手术后、护理期间容易发生的出血、感染、角膜根溃疡等并发症。
防范对策: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疾病的发展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做好眼部伤口和术后切口的清洁和消毒,并确保患者按时服用抗生素等药物。
6. 不合理的使用护理器材:不安全因素:使用不合适或损坏的护理器材可能对患者的眼部产生危害。
防范对策:定期检查和维护护理器材的完好性,更换损坏的器材,并确保正确使用和操作。
7. 资源不足:不安全因素:医疗机构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无法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
防范对策:医疗机构应加强资源的统筹和管理,合理分配和调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护理过程不受影响。
眼科护理危机因素与预防措施
![眼科护理危机因素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234bee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c.png)
眼科护理危机因素与预防措施本文通过分析眼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指出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和护理风险预见性的重要性。
眼的构造十分精细,即使轻微的损伤都能引起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因此,关注患者平安,共创医患双赢的场面,成为现代医疗效劳模式所追求的目标。
1眼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1.1专科疾病因素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视野缩小、比照度降低、暗适应能力下降等病症;术眼敷料包扎患者行动不便,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使眼科患者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危险性增高;眼科手术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或小儿,护士多为眼科专科护士,对患者的全身病情评估缺乏,解决问题的经历不够等都是眼科护理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1.2治疗、护理水平不过硬眼科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因而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操作要轻柔,而当护士对业务不熟悉,技术操作不熟练时,就会因动作粗暴等造成患者眼球不同程度的损伤。
1.3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核对医嘱。
在执行医嘱时出现过失,如打错针、发错药,发生眼别错误,出现眼部上药过失,如让青光眼患者点滴阿托品类眼药水是严重过失,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手术前没有再次确认患者及眼别,发生术眼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1.4暗室问题暗室是眼科患者承受检查的主要场所,室内光线暗淡,贵重光学仪器多,容易引起碰撞,不仅容易损坏光学仪器,还威胁着患者的人身平安。
1.5服药平安问题由于眼科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服药种类也多,在服药过程中易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误吸等平安隐患。
有研究说明,54%的老年住院患者曾发生过忘记服药,25%的患者曾有不能按时服药的现象,28%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过丧失、撒落药物的现象,47%的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过呛咳。
1.6知情告知不详细因眼内的惰性气体在高空中会急剧膨胀可引起高眼压等并发症,故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注入的患者应制止乘坐飞机;某些眼药可引起眼部的过敏,导致红肿、角膜损伤,最终引起视力下降;某些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引发全身病症等。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_0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_0](https://img.taocdn.com/s3/m/978a0f0c76a20029bd642dec.png)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目的探讨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导致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有执行制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熟练等方面。
结论遵守有关的护理常规,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增强责任心,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眼科;护理差错;原因;防范措施护理差错是指诊疗护理工作中,因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的过失,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任何护理差错都会影响治疗工作的进行或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不良后果。
因此积极防止护理差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现将我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原因分析如下。
1 护理差错原因分析1.1 执行制度不认真、工作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對”制度,工作中主观臆断,凭印象办事,如:对同名同姓患者,未注意到床号及年龄问题,对所患疾病不太了解,导致差错出现;个别护士对患者缺乏高度责任感,工作疏忽大意,巡视病区不及时,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延误病情;未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由家属做一些护理工作,如为患者物理降温、更换床单、翻身等。
1.2专业技术不熟练因未能正确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方法,未掌握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而造成失误及差错的发生。
如有些新上班的护士在为角膜溃疡病人点眼药水时,操作手法太重,按压到眼球,轻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重者加重了病情,延长了治愈时间而造成差错的发生;还有的护士在为病人做泪道冲洗时,因操作不熟练,损伤了周围组织,造成差错的发生。
1.3 患者对医院期望值过高,护理人员自我维护意识淡漠由于患者或家属不道德、不理智、无理取闹所造成的护理差错约占到总数的15%;主要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而将情感迁怒于护理人员;极个别患者无视医院管理规定或利欲熏心,无理取闹,要求索赔,甚至殴打护理人员。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7f57f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e.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一门专业的医疗护理,主要负责对眼部疾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
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分析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之一是感染。
眼睛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器官,很容易感染。
在护理患者时,护士必须确保手术器械和护理用品的无菌,并在接触患者之前正确地进行手部消毒。
护士还应该让患者保持眼部清洁,并及时更换患者的湿润剂和眼药水等护理用品,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还包括眼部损伤。
在患者的眼部进行护理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对眼睛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在给患者点眼药水时,要确保滴管不接触到患者的眼睛表面,以免造成眼睛粘连或刮伤。
在进行眼部维护和眼睑清洁时,也要避免对眼球和眼周组织施加过大的压力,以免引起眼部疼痛或眼球出血等不良情况。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还涉及药物管理。
眼科护理中常使用眼药水、抗生素和抗炎药等药物。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护士必须准确地按照医嘱进行剂量计算和给药,并对患者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记录。
在药物储存和管理方面,需要保持药物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存储不当或错误给药而引发其他不安全因素。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还包括手术操作风险。
眼科护士可能需要参与眼科手术或操作,这时护士需要做好手术准备和手术操作的规范,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和无菌,并正确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护士还需要专注于手术过程中的细节,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手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对策。
搭建良好的感染控制体系,加强医务人员对无菌操作的培训和理解,并定期开展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活动,提高护士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物的配药和使用程序,加强对医嘱的审核和执行,避免因药物管理不当而引发的问题。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53a35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9.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不安全因素的挑战。
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我们有必要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不安全因素一:医疗设备故障眼科护理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各种医疗设备,如眼底相机、角膜地形图测量仪、OCT检查仪等。
而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眼部状况的准确判断,给患者的诊疗带来风险。
防范对策:1. 定期维护:对眼科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技术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应对设备故障的能力。
不安全因素二:感染控制不到位眼科护理中,由于接触眼部组织和眼泪等生物体液的频繁性,感染控制尤为重要。
一旦感染控制不到位,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感染风险。
防范对策:1. 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对眼科手术室、检查室等空间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2. 佩戴防护用品:医护人员应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不安全因素三:用药错误眼科护理中常常需要使用眼部药物,一旦用药错误,可能会对患者的眼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防范对策:1. 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在给患者用药前,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2. 提高医护人员用药技能:对医护人员进行眼科用药的培训,提高其对用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不安全因素四:工作环境不安全眼科护理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包括光照不足、空气质量不佳、工作场所拥挤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
防范对策:1. 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光照设备、加强空气净化等措施,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控制工作人数:控制同一时间内工作于同一场所的人数,减少人员拥挤带来的危险。
不安全因素五:患者行为不当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焦虑、紧张等原因而表现出不当的行为,如拒绝治疗、不配合检查等,这可能会对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护理工作带来阻碍。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4cfb3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f.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指对眼部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包括眼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
但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可以提高眼科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
下面将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1.手术室感染:手术室是进行眼科手术的地方,但手术室内存在感染的风险。
不安全因素可能包括手术室卫生状况不达标、医务人员无严格的手卫生操作、手术器械不洁净等。
防范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注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确保手术器械的洁净。
2.药物误用:眼科护理中常使用眼药水、眼药膏等药物,但不当的使用可能会引发药物误用。
不安全因素可能包括患者自行使用眼药、医务人员给药不准确等。
防范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对患者的药物教育,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在给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3.护理操作不规范:眼科护理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但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不安全因素可能包括医务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护理操作流程不清晰等。
防范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其具备熟练而规范的护理操作能力;制定详细的护理操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4.危险因素的忽视:在眼科护理中,有些危险因素可能被忽视,从而给患者的安全带来隐患。
不安全因素可能包括患者的自身身体状态风险、手术器械的使用安全性等。
防范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对患者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性检查,避免使用有安全隐患的器械。
5.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在眼科护理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不安全因素可能包括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不畅、协作不紧密等。
防范对策主要包括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各个环节的沟通规范和要求;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形成团队合作的氛围。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c206a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4.png)
由于眼的复杂性,任何一点点地破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从而对患者、家属及整体社会带来不可弥补的影响。
因此,研究出有效的眼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护理风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经过仔细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眼科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为此,我们制定出具体的应急预案,以达到最佳的结果。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1)患者因素:①眼科患者的特殊性:由于他们的视力受到严重的影响,住院期间可能会出现跌倒、碰伤等危险情况,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远远超过一般患者。
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防盲治盲的重视和推广,眼科老年患者的住院率也在逐年增加,这些老年人不仅受到视力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这些都是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因此,在住院期间,眼科医护人员面临着极大的安全风险,可能会出现跌倒、擦伤、摔伤、烫伤等情况,②由于眼睛的生理特征和重要性,眼科医护人员的工作风险也极高。
尤其是视功能障碍,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及时给予患者足够的指导,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这种风险性将会越来越大,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视力下降,而这些并发症往往是无法避免的,也不是由于患者本身的疏忽,而是由于患者家属对手术的不了解而导致的,从而使得医疗纠纷的发生变得更加频繁。
由于视力的衰退,患者的情绪可能会变得焦躁,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解释和及时的处理,就可能会引发投诉。
(2)护理人员因素:①医院管理者重视不够。
医院的领导层往往过分强调治病,忽略了护理的重要性,而眼科在医院一般都认为是“小科”,这种情况令护士们的职业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②护士们的流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职责艰巨,薪酬水平较低,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较弱,从而造成的这种情况。
由于缺少合适的职位,导致护士们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的精神状况变得极其艰苦,这不仅会导致他们的精神状况恶化,还会引起他们的不良反应,从而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职业道德。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31711b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b.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眼部疾病进行诊疗和护理的重要工作。
在眼科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面对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医疗设备的安全、患者的安全、职业暴露等问题。
未能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伤害,因此对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防范对策至关重要。
1. 医疗设备的安全问题眼科护理中使用的医疗设备有眼镜、验光仪、角膜地形图、超声乳剂、眼底摄影仪等。
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存在质量问题,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例如眼睛感染、角膜损伤等。
2. 患者的安全问题眼科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导致视力受损,需要在就诊过程中接受医护人员的帮助。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不良行为,如情绪波动、不配合治疗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3. 职业暴露问题眼科护理中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如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眼泪、眼部分泌物以及手术时的血液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医护人员感染。
在眼科手术中还面临激光等辐射的危害。
1. 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对于使用的眼科医疗设备,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事故。
2. 强化患者安全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安全准入机制、安全护送制度、安全救护措施等。
特别是在对视力受损患者的护理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加强职业暴露风险防控医护人员要加强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规范操作程序,戴好防护装备,及时处理暴露事故。
对于需要进行激光手术的医护人员,要加强辐射防护,保护自己的健康。
4.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眼科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应定期组织眼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潜在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e133a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4.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包括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我们需要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人为因素是造成眼科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可能会操作不当,给患者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一因素,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进行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护理水平。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促进护士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也是降低人为因素风险的重要手段。
设备因素也是眼科护理中的一个重要不安全因素。
不完善的设备设施可能会导致操作不方便和潜在的危险。
为了提高眼科护理的安全性,我们应确保使用的设备和器材是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并且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护士在操作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正确使用设备,减少潜在的风险。
环境因素也会对眼科护理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环境的卫生和整洁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降低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我们要求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以减少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滋生。
定期对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防范对策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来提高眼科护理的安全性。
建立完善的护理记录和交班制度,以确保护理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药物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药物使用中的错误等。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80d6e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a.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专业工作,涉及到对患者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眼科护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影响。
本文将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设备不安全的因素。
眼科手术所使用的器材较为复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患者眼部损伤,甚至失明。
为了防范这一问题,应加强护士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护士在使用手术器械时应仔细检查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确保器材安全可靠。
眼科护理中的防感染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眼部是一个易受感染的部位,因此在眼科护理中必须要加强感染防控工作。
护士应做好自身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避免将细菌带入患者眼部。
护士应做好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状况,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眼部清洗和局部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眼科护理中存在一些药物不安全的因素。
眼科护理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眼药水和眼药膏等药物来治疗患者的眼部疾病。
如果使用不当,这些药物也可能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
护士在使用眼药物时必须要仔细查看药物的使用说明和剂量,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或剂量。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药物过敏史和其它慢性病情况,以避免给予不适当的药物。
眼科护理中还存在一些患者安全相关的因素。
眼部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视力受损或失明,因此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避免患者摔倒或碰伤。
护士还要做好对患者的宣教工作,告知患者眼部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眼科护理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防范这些问题,护士应加强自身的培训,确保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要加强感染防控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药物的使用,要仔细查看使用说明和剂量,确保给予正确的药物。
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眼部疾病。
眼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眼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94c02f3e2bd960591c6777b.png)
眼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1.专科疾病因素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视野缩小,对比觉降低,暗适应能力下降等症状,术眼敷料包扎促使患者行动不便,这就使得眼科患者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危险性增高,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不安全因素。
2.暗室问题暗室是眼科检查的特殊环境,眼科许多精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眼睛镜在暗室内进行。
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坏境就接受检查,很容易碰伤,引引起医疗纠纷。
3.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眼科患者住院年龄层次跨越大,以中老年人为主,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分辨能力差,视力模糊、身体移动和平衡能力减退,并往往伴有慢性疾病,容易发生跌倒和意外。
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回避险境的反应比较迟钝,易发生坠床。
4.服药安全问题老年患者所服药物的种类繁多,在服药的过程中易发生误服或误吸灯安全隐患。
因此老年住院患者服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5.健康宣教工作不细致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及家属自愿的接受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宣教不细致及不恰当,会给病人带来不稳定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
防范措施:加强眼科护理安全的对策1.认真全面的评估新入院的患者,找出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个体化的安全护理计划。
患者住院时即应评估是否有以下潛在的不安全因素:1.低视力或极低视力。
2.认知行为受损3.高龄4.生活不能自理者5.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旦确定为高危人群,就应明确标示,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安全护理计划。
2.完善护理文件的书写。
护理文件是整个医疗文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重要的档案资料,是观察患者和患者为患者解决的真实记录,护理文件是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之一是确定职责的重要依据。
不认真客观记录或漏写、错记、涂改灯均可能导致误诊、误治而引起纠纷。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原因及防范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原因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d46afd9ef242336c1fb95e35.png)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原因及防范持"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开展"服务承诺"活动,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推行"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服务模式,坚决制止医疗活动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实行价格公开制,一日清单制,群众举报制,增加了费用透明度,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病人满意率.1-3实施有效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重视门,急诊工作门,急诊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医院的对外窗口,是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多发地.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专科会诊制,立了急救领导小组及急救分队,制定了突发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了应急救治能力,确保快捷,准确,有效地抢救病人,随机抽查,职能科室检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1)抓好制度的落实,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急危重病人抢救与管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审批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准人制度等.(2)抓好住院病历书写质量,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制定具体评分标准,奖惩措施,坚持科室,医院两级审查在院和出院病历,保证了住院病历甲级率达标(3)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和控制,针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进行监控,降低院感率,减少漏报率.(4)加强毒麻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保证急救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这些管理,均对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康复各环节质量起到保障作用,为取得预计的终末质量提供了保证.抓好疑难,危重病人诊治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标志.2制定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必须在了解医疗服务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几个方面进行.切相关,所以安全是第一要素.2.2有效性患者到医疗服务机构来就医就是为了解除病痛,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地医疗服务,使患者的病痛得到解决或缓解,如果提供的医疗服务是无效或低效的就谈不上优质.的医疗服务,以价谦者为质优.如果某项医疗服务有效但价高,群众有需求但不可及,同样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2.4便捷性医疗服务机构应当以最快捷的方式向患者提供服务,方便患者.患者有病但不能就近诊治,就不方便,不方便就不是优质.同样,急救不能得到及时处置,或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使病程延长,就是不快捷,也不能说是优质.2.5效益性就医疗机构而言,如果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则该项服务有效要"值得",只有这样,该项服务才有持续性,反之亦然.2.6忠诚性患者通过就医过程的感受,对该医院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深信不疑,且乐于向周围的群众宣传,更好地树立该医疗机构的形象, 同时也体现出服务优质.3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途径3.1首先要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改变和纠正不合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陈旧理论.3.2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思想,先进方法和先进技术,如持续质量改进,全面质量管理,临床审核等,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3l3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重视医疗服务质量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医疗,护理,技术队伍,就不可能有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3.4注意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示范围和力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满意度调查和出院病人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增长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3.6更要加强对员工的医德医风教育,开展创建文职行业活动,这是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管理内容.3.7完善各种措施加强医患沟通确保医疗安全.针对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防范医疗差错事故预案","突发公共卫生救治预案",并组织有关医务人员进行实地演练,以防患于未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了有关"协议书签署制度",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以病人为中心,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充分考虑病情的需要和对病人损害程度的轻重,正确选择诊疗设备及诊治方案,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同时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避免医源性过失,减少医疗纠纷,主要在于规范化管理,落实工作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长期教育结合定期质量检查,排除隐患,高质量的医疗工作是由高素质的员工完成的,必须通过不断的继续再教育和持续的学习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责任心,提高素质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知识,还包括法律知识教育,只有依法行医,遵循规则,谨慎诊断,才能确保医疗安全.通过我院多年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才能确保医疗安全,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质量,自律意识,提出相应要求,完善相关措施;落实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医患关系融洽,医院事事重质量,人人抓安全,安全医疗得以实现,达到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证病人安全的目的.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原因及防范王宏丽(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河南正阳463600)【摘要】目的探讨眼科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收治的护理差错事件3O例,对差异原因和防范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各个环节的细节管理,掌握规律,密切注意易引起护理差错的薄弱点,主动积极的应对工作全程,同时应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专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将人的因素放在首要位置,达到有效防止护理差错发生的目的.【关键词】眼科护理差错原因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45—02护理差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发生比例,对患者带来额外上,10例为上午8一l2点钟,2例为下午14—18点钟,3例为夜间18—5点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其身心痛苦,对护理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故如钟;按差错责任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分类:18例为1—5年,9例为6—1O年,3何对护理差错进行有效避免和防范(1】,是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最严峻问例为1O 年以上.题,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收治的护理差错事件302原因分析利保障,现报告如下:本次研究中,最主要的护理内容差错为滴眼药,占63.3%,其次是未1一般资料到位的护理安全防护,占16.7%.因操作滴眼药护理在眼科较为常见,操本次研究选择护理差错事件30例.按护理内容分类:19例为滴眼作虽然简单,但流程相对复杂,每天数次同种眼药,多种眼药不同时间段药,2例为注射,5例为护理安全防护,2例为口服药,2例为处理医嘱;按滴人,护理人员要承受较大工作量,包括填写眼药卡,转抄医嘱,查对,摆差错原因分析:3例为粗怕疏忽,7例为知识经验缺乏,16例为查对,2例药,点药等环节,需护理人员协助完成,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会受到频繁移?345?位的护理安全防护,占16.7%.其主要原因为眼科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比例,存在着较多安全隐患,加之盲或低视力,患者在护理人员未对防护措施,住院环境进行详细指导时易摔伤或滑倒121.特别是反查对和三查七对,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认真性,护理差错因查对发生的占53.3%.:"三查七对"制度是我国护理工作中强调的内容,需要在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需对一事物长时间和长时期的高度专注,但眼科患者因视力差,年龄偏高,听力退化,故护理人员将"三查七对"流于形式,结果的准确性不高,导致发生护理差错.2_3时间因素与眼科护理差错的相关性眼科护理差错以早晨和上午为高危发生护理差错的时间,护理人员早晨因常规护理,术前准备,发口服药,突发应急事件等工作繁重,精力相对不足,故差错易发生.上午时间段因入院患者较多,忙乱,或易混淆反复对患者滴眼药,导致并错的发生.工作年限低的护理差错占主要比例,因护理人员缺少眼科专业知识,经验不足,对药物的化学名称和商品名未了解,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病情变—8年护理人员护理差错产生的原因为家庭,工作所面临的压力,使护理人员中一部分存在心理负性因素,导致差错的发生.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小,缺少稳固的专业思想,专业基础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或激励因素不足,无献身精神的素养和坚定的职业意识,给护理带来一定难度.本次研究中护理差错的发生,反映了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深度不够,检查督促的责任不强,管理不良,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特别是对个体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不了解,缺少教育培训,未能使其特点和特长发挥,导致责任心不强,认真度不足.3防范措施开展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护理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其责任感增强,培养其建立严谨的工作态度,重视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负责的工作作风.3.2合理分配人力资料,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安全护理和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应加强低的资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严格岗前考核和带教,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应理科学排班,依据工作量对人员进行调整,注意新老护士的搭配,加强上午和夜间差错事故高发时间的人员安排,制定抢救流程,最大限度的防止差错的发生.3l3各项工作制度的完善尽量精简工作流程的相关环节,完善查对方式,可用反查对代替之前的直接查对,让患者对姓名,床号等一般信息说出代替直接询问,同时可加强"双人查对"的操作,使准确性得到保障.同时设立明确的安全标识, 为易于辨认患眼,可在其病历,治疗本,右眼颞上方用圆点做标识,降低了因滴错眼药水引起的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以老年患者室内放置防跌倒,防滑和控制滴速的标识,提醒患者加强防范意,同时对双眼包扎和双盲的患者需行牵引,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利于康复.做好如托品卡胺,阿托品等有毒性眼药的分别放置,以防混取.3.4应用人性化管理,转变管理理念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压力是差错事件及护患纠纷,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其的沟通,掌握其心理及特长特点,对职业所造成的心理负面情绪要给予理解,帮助其调整心态,对职业压力树立正确认识,使个人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学习培训而不断提高,使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管理人员需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夜班护理人员,共同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协作氛围,使护理差错在人性化管理开展的大环境中能有效避免.4讨论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差错及纠纷的重要环节,也是优质服务可全面实现的关键因素.眼科患者中多半为老年人,其群体存在一定特殊性,同时因眼科疾病技术精细,专科护理要求较强,更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围绕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安全的要求,发现各个护理环节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使护理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为患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和安全措施,临床治疗效果和任保细微的差错均存在直接相关性,对患者的安危和医疗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故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做好会健康宣教,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检查,护理和治疗,防止情绪出现不良刺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以易消化为主,多食水果,蔬菜,禁烟酒,对饮水量进行限制,以防生成房水.按医嘱正确合理给予,使用降眼压药物时,对其毒性反应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差错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护理内容,护理n,~lN段及护士的工作年限和对制度的执行力与眼科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磁系,护理管理者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各个环节的细节管理,掌握规律,密切注意易引起护理差错的薄弱点,主动积极的应对工作全程,同时应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专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将人的因素放在首要位置,达到有效防止护理差错发生的目的.参考文献【1】吴素虹.眼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前馈控制现代医院,2007,10 (7):99【2】2刘蓉蓉.眼科临床护理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1,792):201—202.【3]3黄秀英,辛明珠.临时合同护士的科学使用与管理【J].家庭护士,2007, 5(17):49—51.管理,2008,8(3):361—363.840份出院病历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葛喜荣(河南省清丰县人民医院,河南清丰457300)【摘要】为配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的要求,对840份出院病历中护理记录书写质量进行检查,发现护理记录存在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等缺陷.分析原因提出:培养护士崇高的职业道德,增强护士的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实行院科四级把关制,使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关键词J出院病历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46-02为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针对病历公开对护理学科带来的挑战,减少病历缺陷引起的纠纷,我院护理部根据2001年河南省卫生厅印发的《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及2006年<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补充规定,制定了我院《护理文书书写评分标准》,并对全院所有出院病历中的护理文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干预措施,指导今后的工作.1资料与方法从病案室随机抽查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出院病例840份,对照《护理文书书写文件评分标准》,对体温单,一般病人护理单,特别护理?346?单,临时医嘱单,长期医嘱单等进行检查,对护理记录缺陷进行统计.2结果840份病例中,176份病例存在记录缺陷,占21%.记录缺陷252处,其中漏项48处,签名潦草78处:漏签名8处,医护间及护士间记录不符25处,皮试执行后未标示9处,皮试阳性结果未在体温单底栏标示7处,一般护理记录单第二页遗失2处,体温表单第二页遗失l处,记录不准确66处,涂改及修改方法错误22处.3缺陷分析及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71ef74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5.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医疗健康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和危害。
因此,加强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常见不安全因素1.医疗设备故障:眼科医院和护理机构中使用的许多设备都是高精度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2.危险物品的使用:眼科护理中需要使用一些危险物品(如化学试剂、手术刀等),如果不正确使用或不妥善存放,就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3.医护人员自身的疏忽: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由于疲劳、情绪波动或其他原因,疏忽了某些操作,这也可能带来患者的伤害。
4.患者自身原因: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5.环境因素:眼科护理中的操作一般都需要在室内进行,如果室内环境不良,如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
二、防范对策1.加强设备维护:眼科医院和护理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加强危险物品管理:眼科医院和护理机构需要对使用危险物品的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明确的使用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危险物品的使用和存放。
3.强化医护人员的操作训练: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严格的操作训练和考核,并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防止因个人疏忽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4.加强患者的观察和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5.维护室内环境良好:眼科医院和护理机构需要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和调整,确保室内温度、湿度等不超过正常范围,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三、结语眼科护理是一项细致、复杂和繁琐的工作,必须要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时刻保持领悟、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眼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d268d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1.png)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指在眼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一种专科护理工作。
眼科护理工作涉及到眼部特殊解剖结构的护理和复杂的治疗技术操作,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安全因素。
本文将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1. 技术操作不规范眼科护理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技术操作,如眼部洗涤、眼压检测、眼药物给予等。
如果护士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眼部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
2. 眼部感染风险眼科患者通常存在眼部感染的风险,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能导致眼部感染的发生。
3. 护理环境不清洁眼科疾病对护理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保持较高的清洁度。
如果护理环境不清洁,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眼部感染。
4. 患者眼部疼痛和不适眼科患者通常伴有眼部疼痛和不适,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合作度。
如果护士在进行眼科护理时没有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影响护理效果。
5. 护士自身的健康风险眼科护理需要长时间站立、注视和精细操作,对护士的身体和眼睛会产生一定的负担。
如果护士本身存在健康问题,可能会加剧其身体负担,增加工作风险。
1. 规范技术操作护士在进行眼科护理操作前,应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和规范操作指导,确保操作规范。
要注意洗手和佩戴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污染眼部。
2. 加强感染控制在眼科护理中,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定期消毒器械、严格隔离患者、避免传播病原体等,确保患者眼部的清洁和健康。
3. 提高护理环境的清洁度眼科护理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和污染物的存在。
护士应定期清洁护理工具和器械,保持护理环境的清洁度。
4. 缓解患者的眼部疼痛和不适护士在进行眼科护理时,要注意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眼部疼痛和不适。
可以通过给予眼用药物、冷敷、刺激眼部表面等方式缓解患者的不适。
5. 关注护士的健康问题护士在进行眼科护理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眼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总结【可编辑版】
![眼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总结【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32d0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2.png)
眼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总结【可编辑版】概述眼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眼科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或错误。
这些事件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事件分类眼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眼科手术相关事件:包括手术操作不当、手术工具使用错误等。
2. 药物使用相关事件:包括用药错误、药物配伍不当等。
3. 眼科设备使用相关事件:包括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
4. 治疗方案选择错误:包括诊断错误、治疗方案选择不当等。
分析方法对眼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 针对每个事件进行详细的回顾和分析。
2. 调查患者病历、手术记录以及相关医疗记录。
3. 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
4. 利用质量管理工具,如鱼骨图、故事板等,对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5. 分析事件的根本原因,确定防范措施和改进方案。
事件原因分析眼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要与以下原因相关:1. 人为因素:如医务人员操作不当、个人技术不熟练等。
2. 体系因素:如缺乏标准操作流程、沟通不畅等。
3. 设备因素:如设备故障、设备使用不当等。
4. 管理因素:如缺乏有效的培训、监督等。
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案为预防眼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案:1.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其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2. 建立完善的标准操作流程,并进行定期的审查和更新。
3. 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4.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并加强设备使用的培训。
5.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总结眼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事件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案,可以有效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升眼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发表时间:2019-04-23T10:50:01.12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3期作者:郑思超[导读] 增强临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的专业性,在加上心理护理的辅助,临床眼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因此,值得进一步的应用采纳。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浙江杭州 310020【摘要】目的探究眼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仔细分析眼科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并且对于出现的不良事件要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果采取临床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帮助。
结论增强临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的专业性,在加上心理护理的辅助,临床眼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因此,值得进一步的应用采纳。
【关键词】眼科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是指在护理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不在计划范围之内或是预计范围之外的事情,其中也包含了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或是用药错误以及窒息等与患者安全直接相关的护理意外事件。
依照医院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住院患者在15%曾经都发生过不同严重程度的护理不良事件,而这些不良事件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日常的生活。
但是在这些不良事件发生的过程当中,具备眼科专科特点的不良事件出现率也比较高些。
但如何提升高质量的服务,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已经逐渐成为了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重要难题。
现报告如下。
1 护理措施1.1 研究护理当中的混淆眼别眼科因为自身专业的特殊性,诊断护理的部位最重要就是眼睛部分,经常有两眼出现疾病的患者,暂时只能够单眼诊断治疗护理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
(1)手术部位混淆:特别是针对眼科患者手术的部位,例如左眼或是右眼很容易弄到混淆。
(2)注射部位混乱:眼科进行注射的同时,该部位是左眼或者是右眼两侧,护理人员也经常容易搞乱,特别是很多注射卡放在一起的情况下,由于护理人员不仔细核对床号或是姓名等,这样的情况出现就容易搞乱。
(3)眼科常规的点眼药水:针对一些两只眼都出现疾病的患者来说就比较容易形成错误的操作,两只眼睛因为疾病所处在的位置不同,而每只眼睛所需点的眼药水的种类和频率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1.2分析防范措施(1)腕带识方法:我们在发挥腕带来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等这个作用之下,也让腕带帮助我们对眼科的手术部位进行识别,左眼的手术腕带需要在左手上佩戴,而相同的道理,右手就是代表着患者右眼睛右炎症。
这样一来,护理人员就可以通过腕带的左右来分别了解患者的自身情况[1]。
(2)白板笔的标记:左眼需要手术的患者在左眉毛上用白板笔作为标注,而右眼手术在右眉梢进行标记,这样方式可以明显的确认患者的手术位置,同时也容易在手术之前对患者的眼部周围进行清洗和消毒,然而这个措施也被医生们认可。
(3)严格的执行:对于制度要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与此同时也要将注射卡片上的注射部位和药量采用红笔进行标记,降低出现错误的几率。
也要将眼药水的药盒上进行眼部的识别,避免患者误用等出现不良情况。
2 分析护理人员将眼药水滴错的不良事件2.1原因分析:眼科的主要用药并不只是输液或是局部的应用眼药水,并且眼药水的种类也比较多,依照患者的自身病情情况的不同,所有的眼药水的种类和其他频率也不是相同的[2]。
例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大多都是在手术之前避免感染的,而且普拉罗芬则是在术后用来消炎的药水,缩瞳的毛果在患者刚住院之后,由于眼压比较高,通常每10分钟左右就要滴一次,随着患者的眼压逐渐下降变成一小时一次。
待这样的情况稳定到每天进行四次之后,随时都是有变化的。
2.2 防范对策:对于上述所分析的内容以及不良事件等,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并且也要做好相关的健康宣传等工作。
在护理人员对眼药水的药盒做出标记的同时,也要对患者的名字和疾病进行反复的核对[3]。
3 分析临床患者跌倒坠床事件3.1 原因分析:眼科当中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她们大部分的活动都不是很方便,并且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些,而且最为主要的是视力都出现了障碍,有些患者还在应用散瞳药,因此,这些都是导致患者出现跌倒或是坠床的高危人群。
3.2 防范措施:(1)增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临床的基本防范意识。
(2)建设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和处理的基本方案流程。
(3)增强巡视,及时的进行生活帮助。
(4)随时对患者实施安全的教育预防措施,例如在造成起床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在拖地,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告诉患者或者是提醒患者避免摔倒等,此外,也要指导患者轮椅的基本应用以及改变体位时的基本动作等。
(5)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体系,夜晚的时候确保房间不要太过暗淡。
(6)在走廊以及卫生间附近增加防止摔倒的标识[4]。
(7)对于可能会跌倒坠床的患者在床头悬挂警示标志,对于一些年老或麻醉未清醒的患者使用床档。
眼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能客观反映眼科护理质量。
为了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必须针对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眼科护理质量。
4 心理护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增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少不良的情绪,提升战胜疾病的勇气。
在日常的心理护理当中,良好的个人沟通技巧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培养护患关系起到了关键性的应用。
此外,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之前,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疾病的认知程度,若是发生于患者出现交流障碍,护理人员要及时调整具有针对性的沟通技巧。
(2)语言技巧:维护护患关系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语言对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战胜病魔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温暖的语言让患者感受温暖,缓解内心焦虑的情况[5]。
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尊重患者是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必要前提,临床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同时需要采用和蔼礼貌的语言,让患者感受被关心和爱护的力量,从而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及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患者在住院的同时,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和其他的患者,但也要保证患者的隐私,通常与患者沟通交流疾病以及相关的治疗过程等,并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内心需要,让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情。
(3)个人形象: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自己的形象良好,注重外表和言行举止,对患者要面带微笑,体现自己的职业素质,从而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6]。
(4)患者家属的内心情况也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消极或是不良的情绪。
但患者这样负面情绪也会牵连给家属,从而家属出现了厌烦的情绪,对患者的照顾不周,影响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
此外,临床护理人员也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预防,减少其内心不好情绪,将其积极的给予患者安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7]。
5 讨论综上得知,针对临床眼科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身体恢复也有良好的帮助,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度[8]。
同时,也体现出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系统且完整的护理方法,针对眼科患者的不同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这让护理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
该结果与以往报道结果存在较大相似性[9],可见此次结果是具备科学性和可信性的[10]。
参考文献:[1]杨爱红. 护理不良事件113例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9):1128-1130.[2]丁冠云. 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 29(4):467-470.[3]杨水萍, 刘娟.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6):162-163.[4]李娅雯, 王晓, 钟琴,等. 52例老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 当代医学, 2018, v.24;No.491(12):90-93.[5]姜桂红, 王舒. 中老年眼科患者术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7):203-204.[6]张蕾, 任艺. 点药安全管理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新疆医学, 2017(5):556-559.[7]路磊. 预见性护理管理对眼科患者视力控制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6):223-225.[8]Group B R I T. Serious Adverse Events with Bevacizumab or Ranibizumab fo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J]. Ophthalmology Retina, 2017, 1(5):375.[9]Suhler E B, Thorne J E, Mittal M, et al. Corticosteroid-Related Adverse Events Systematically Increase with Corticosteroid Dose in Noninfectious Intermediate, Posterior, or Panuveitis : Post Hoc Analyses from the VISUAL-1 and VISUAL-2 Trials[J]. Ophthalmology, 2017, 124(12).[10]Kitamura K, Kashiwagi K, Saito T,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witching Prostaglandin Analog Monotherapy to Tafluprost/Timolol Fixed-Combination Therapy[J].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8,(2018-2-21), 2018, 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