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操纵子调控机理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原理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原理,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事儿啊!
你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大工厂,里面有各种机器和生产线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那乳糖操纵子呢,就像是其中一条特别重要的生产线。
比如说,就好像一个面包店,当没有顾客来买面包的时候,制作面包的机器就没必要全力开动,对吧?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就是这样神奇。
平时,调节基因就像一个总开关,控制着一系列基因的表达。
如果周围没有乳糖,就好像面包店里没有顾客订面包,那相关的酶啊就没必要生产出来浪费资源啦。
但是呢,一旦有乳糖出现啦!哎呀呀,就好比面包店突然接到了一大批订单,这时候就得赶紧行动起来啦。
调节基因会发生变化,让那些生产相关酶的基因开始活跃起来,开始大量地制造出能够分解乳糖的酶,就像面包店里的师傅们开始全力制作面包来满足订单需求。
你说神奇不神奇?咱们身体的这个调控机制多精妙呀!“哎呀,这身体也太会安排了吧!”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每个角色都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上场,什么时候退场。
像乳糖操纵子这样的调控,在我们身体里到处都在发生着,它们保障着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
所以啊,我们得好好感谢我们身体里的这些小机制,它们默默地为我们的健康努力工作着呀!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基因调控,没有它们,我们可没法这么健康地生活着呢!这就是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原理,很有趣吧!。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理
①G降解代谢产物可以抑制腺苷环化酶、 激活磷酸二酯酶,结果使 胞内cAMP下降;CAP的正调控需要结合cAMP形成复合物才能结合到 CAP结合位点;
②当G耗尽,cAMP开始集累↑,cAMP和CAP结合→使CAP变构才能 结合到CAP结合位点上,促进RNA pol与P结合。
结合乳糖、葡萄糖存在与否及与操纵子正、负控因素、基因 开放与关闭情况如下:
终止密码子
编码区
红霉素甲基化酶 红霉素
核糖体23SmRNA上特定位点 的一个腺嘌呤甲基化。
3、mRNA的稳定性是调控翻译的方式之一
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速率的快速改变,不仅 是转录与翻译偶联,更重要的与mRNA的降解 速度快有关。
影响mRNA的降解因素: ①细菌的生理状态、环境因素; ② mRNA的一级结构及次级结构的影响; ③与mRNA的序列和结构有关
原核生物转录起始区的一致性序列
2、 σ因子的种类与浓度
不同的因子σ可以竞争性的结合RNA聚合酶,环境变化 可产生特定的σ因子,从而打开一套特定的基因。通过 对大肠杆菌基因组序列分析后,发现存在6种σ因子, 并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或编码基因进行命名。
σ因子 σ70 σ54 σ38 σ32 σ28 σ24
二、转录的调控机制
在大肠杆菌的许多操纵子中,基因的转录不是由单一 因子调控的,而是通过负调控因子和正调控因子进行 复合调控的。比较典型的是一些糖代谢有关的操纵子。
乳糖操纵子调控的机制 阿拉伯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 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机制
操纵子模型的提出
—莫洛(Monod)和雅各布(Jacob) 获196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如E.coli启动子全长约40∽60bp,3个功能部位,2个 重要功能: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调控机制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调控机制1. 引言乳糖操纵子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DNA序列。
它在哺乳动物中起着调控乳糖代谢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2.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乳糖操纵子通常位于哺乳动物基因组中与乳糖代谢相关基因附近。
它是一个DNA序列,由一系列核苷酸组成。
根据不同物种和基因型的差异,乳糖操纵子可以具有不同长度和组成。
乳糖操纵子通常包含两个重要的元件:增强子和启动子。
增强子位于启动子上游,可以增加启动子活性,促进基因转录。
启动子位于基因上游,包含转录起始位点(TSS),是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DNA结合的地点。
除了增强子和启动子,乳糖操纵子还可能包含其他调控元件,如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DNA甲基化位点。
这些元件的存在与特定物种和基因型相关,对乳糖操纵子的调控起到重要作用。
3.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转录因子、共激活子和染色质结构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重要的调控机制。
3.1 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乳糖操纵子调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乳腺细胞中,乳糖操纵子上的转录因子LacI结合到增强子上,阻止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从而抑制基因转录。
而在肝脏细胞中,另一种转录因子HNF-1α结合到增强子上,促进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增强基因转录。
3.2 共激活子共激活子是在乳糖操纵子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辅助蛋白质。
它们与转录因子一起结合到乳糖操纵子上,增强转录活性。
共激活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如改变染色质结构、招募其他转录因子等。
3.3 染色质结构染色质结构在乳糖操纵子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非活化状态下,乳糖操纵子通常处于紧密的染色质状态,难以被转录因子和共激活子访问。
而在活化状态下,染色质会发生重塑,使得乳糖操纵子暴露在核内,便于转录因子和共激活子的结合。
4. 乳糖操纵子的生物学重要性乳糖操纵子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乳糖操纵子的转录调控原理
乳糖操纵子的转录调控原理
乳糖操纵子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调控工具。
它由乳糖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组成,可以在添加乳糖后激活其下游的基因表达。
这种工具的转录调控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乳糖结构域的结合和转录激活结构域的激活。
乳糖结构域可以与乳糖结合,形成乳糖-乳糖操纵子结合物。
这
个复合物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到DNA上的乳糖操纵子位点上,从而激活下游基因的转录。
转录激活结构域则可以与转录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可以与RNA聚合酶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下游基因的转录。
此外,转录激活结构域还可以与组蛋白修饰酶相互作用,从而改变染色质结构,促进基因表达。
总之,乳糖操纵子的转录调控原理是通过乳糖结构域的结合和转录激活结构域的激活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
这种工具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1 -。
乳糖操纵子的表达调控
阻遏调控机制
阻遏蛋白有活性 阻遏蛋白无活性
三.色氨酸操纵子的弱化调控机制
实验观察表明:当色氨酸达到一定浓度、
但还没有高到能够活化阻遏蛋白使其起阻 遏作用的程度时,产生色氨酸合成酶类的 量已经明显降低,而且产生的酶量与色氨 酸浓度呈负相关。仔细研究发现这种调控 现象与色氨酸操纵子弱化调控机制有关。
前导序列
研究还发现,当mRNA 合成起始以后,除非培养
基中完全没有色氨酸,否则转录总在这个区域停 止,这就是123-150序列缺失提高色氨酸基因表达 的原因。因为转录发生在这个区域并且这种终止 能被调节,因此这个区域被称为弱化子或衰减子。 该区域序列的mRNA可通过自我配对形成茎-环结构, 具有典型的终止子的结构特点。
。茎-环结构
mRNA前导区序列分析
trp前导区的碱基序列已经全部测定,发现完整 的前导序列可分为1、2、3、4区域,这四个区 域的片段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碱基配对, 有时以1-2和3-4配对,有时只以2-3方式互补配 对。而3-4配对区正好位于终止密码子识别区, 当这个区域发生破坏自我碱基突变,有利于转 录的继续进行。
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机制如图三
正调控机制
图三
正调控意义
由于Plac是弱启动子,单纯因乳糖的存在发生去阻遏 使lac操纵子转录开放,还不能使细菌很好利用乳糖, 必需同时有CAP来加强转录活性,细菌才能合成足 够的酶来利用乳糖。lac操纵子的强诱导既需要有乳 糖的存在又需要没有葡萄糖可供利用。通过这机制, 细菌是优先利用环境中的葡萄糖,只有无葡萄糖而 又有乳糖时,细菌才去充分利用乳糖。
转录不终止
RNA聚合酶继续转录
弱化作用的意义
细菌通过弱化作用弥补阻遏作用的不足, 因为阻遏作用只能使转录不起始,对于已 经起始的转录,只能通过弱化作用使之中 途停下来。阻遏作用的信号是细胞内色氨 酸的多少;弱化作用的信号则是细胞内载 有色氨酸的tRNA的多少。它通过前导肽的 翻译来控制转录的进行,在细菌细胞内这 两种作用相辅相成,体现着生物体内周密 的调控作用。
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
1.乳糖操纵子地正负调控机制⑴乳糖操纵子()是由调节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组成地. 编码阻遏蛋白,、、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透性酶和β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⑵阻遏蛋白地负性调控:当培养基中没有乳糖时,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子中地操纵基因上,阻止了结构基因地表达;当培养基中有乳糖时,乳糖(真正是异乳糖)分子和阻遏蛋白结合,引起阻遏蛋白构象改变,不能结合到操纵基因上,使聚合酶能正常催化转录操纵子上地结构基因,即操纵子被诱导表达.⑶是一个重要地正调节物质,可以与操纵上地启动子区结合,启动基因转录.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下降,合成增加,与形成复合物并与启动子结合,促进乳糖操纵子地表达.⑷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编码地阻遏蛋白地负调控与地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2.详述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地调控机理.答: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地转录受阻遏和衰减两种机制地控制,前者通过阻遏蛋白和操纵基因地作用控制转录地起始,后者通过前导序列形成特殊地空间结构控制转录起始后是否进行下去.⑴色氨酸操纵子地可阻遏系统:在阻遏系统中,起负调控地调节基因地产物是一个无活性地阻遏蛋白,色氨酸是辅阻遏物;当色氨酸不足时,阻遏蛋白无活性,不能和操纵基因结合,色氨酸操纵子能够转录;当色氨酸充足时,阻遏蛋白和它结合而被激活,从而结合到操纵基因上,而色氨酸操纵子地操纵基因位于启动基因内,因此,活性阻遏物地结合排斥了聚合酶地结合,从而抑制了结构基因地表达.⑵色氨酸操纵子地衰减调控在色氨酸操纵子地操纵基因和第一个结构基因之间有一段前导序列,在前导序列上游部分有一个核糖体结合位点,后面是以起始密码开头地个氨基酸地编码区,编码区有两个紧密相连地色氨酸密码子,后面是一个终止密码子,在开放阅读框下游有一个不依赖ρ因子地终止子,是一段富含地回文序列,可以形成发夹结构,因此可以在此处终止转录.另外前导序列包含个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地片断区、区、区和区.它们能以、和、或、地方式进行配对,从而使前导序列形成二级结构地变化.在细菌中,翻译与转录偶连,一旦聚合酶转录出中地前导肽编码区,核糖体便立即结合上去翻译这一序列.当细胞中缺乏色氨酸时,地浓度很低,核糖体翻译前导肽至两个连续地色氨酸密码子处就陷入停顿,这时核糖体只占据区,由聚合酶转录地区和区便可配对,区游离在外,这样就不能形成终止子结构,聚合酶就可以一直转录下去,最后完成全部结构基因地转录,得到完整地分子.当细胞中存在色氨酸时,就有一定浓度地,核糖体便能顺利通过两个连续地色氨酸密码子而翻译出整个前导肽,直到前导肽序列后面地终止密码子处停止.此时,核糖体占据了区和区,结果区和区配对,形成转录终止子结构,使聚合酶终止转录.实现衰减调控地关键在于时间和空间上地巧妙安排.在空间上,两个色氨酸密码子地位置很重要,不可随意更改;在时间上,核糖体停顿于两个色氨酸密码子上时,序列应当还未转录出来.3.基因组文库与文库地区别:①材料不同.基因组文库以为材料,而文库以为材料.②基因结构不同.基因组文库中包含了所有地基因,而文库只包含需要表达地基因.对真核细胞来说,基因组文库中所含地是带有内含子和外显子地基因组基因,而文库中则是已剪接去除了内含子地.③文库内容不同.文库所包含地遗传信息远少于基因组文库,并且受细胞来源或发育时期地影响.④载体不同.构建基因组文库常用λ噬菌体和柯斯质粒等高容量克隆载体,而构建文库地载体选择要根据该文库地用途来确定.⑤使用范围不同.基因组文库常用于分离特定地基因片段、分析特定地基因结构以及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等,而文库可用于某些病毒等地基因组结构研究及有关基因地克隆分离.。
详细描述乳糖操纵子系统的调控机制。
详细描述乳糖操纵子系统的调控机制。
乳糖操纵子系统是细菌中的一种代谢途径,它能够将乳糖转化为能量和碳源。
这个系统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包括转录调控、翻译调控、磷酸化调控等多个层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乳糖操纵子系统的调控机制。
1. 转录调控乳糖操纵子系统的转录调控主要由两个转录因子LacI 和CRP 控制。
LacI 是一个负向转录因子,它能够结合到乳糖操纵子系统的启动子上,阻止RNA 聚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
当乳糖存在时,乳糖会结合到 LacI 上,使其失活,从而允许 RNA 聚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
CRP 是一个正向转录因子,它能够结合到乳糖操纵子系统的启动子上,促进RNA 聚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
当细菌处于低糖状态时,cAMP 的浓度会升高,从而使 CRP 活化,促进乳糖操纵子系统的转录。
2. 翻译调控乳糖操纵子系统的翻译调控主要由riboswitch 控制。
riboswitch 是一种RNA 分子,它能够结合到乳糖分子上,从而改变自身的构象,影响翻译的进行。
当乳糖存在时,riboswitch 会结合到乳糖上,从而使翻译终止子暴露在mRNA 上,阻止翻译的进行。
当乳糖不足时,riboswitch 会解离乳糖,从而使翻译终止子被遮盖,允许翻译的进行。
3. 磷酸化调控乳糖操纵子系统的磷酸化调控主要由两个蛋白激酶PhoR 和PtsG 控制。
PhoR 是一种膜蛋白激酶,它能够感知到细胞外的磷酸浓度,从而调控乳糖操纵子系统的磷酸化状态。
当细胞外的磷酸浓度低时,PhoR 会被激活,从而使乳糖操纵子系统的磷酸化水平升高。
PtsG 是一种磷转移酶,它能够将磷酸转移给乳糖,从而影响乳糖的代谢。
当细胞内的磷酸浓度低时,PtsG 会被磷酸化,从而使其活性降低,减少对乳糖的代谢。
乳糖操纵子系统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包括转录调控、翻译调控、磷酸化调控等多个层面。
这些调控机制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乳糖的代谢,从而使细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乳糖操纵子调控机制
乳糖操纵子调控机制
乳糖操纵子调控机制是指一种监督调控机制,它是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多个转录操纵子(TFP)的集合,其中结构特异性核苷酸结合蛋白把转录操纵子与DNA片段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实现乳糖的调控作用。
乳糖操纵子可以调节特定表达基因的表达,在细胞代谢、细胞发育和细胞凋亡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乳糖操纵子调节机制包括乳糖活性、乳糖受体结构调节、乳糖应答元件和协同反应以及共同结合调节等。
转录操纵子通常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只能特定DNA序列上才能激活基因表达。
为了实现特定的生物反应,乳糖操纵子调节器必须通过位点突变等手段而精确的调节。
在哺乳动物体内,乳糖操纵子调控机制体现得十分重要,它可以调节蛋白质表达和代谢,从而实现调节血糖等临床参数,也有助于改善脂肪代谢、糖代谢紊乱,并帮助我们了解饮食及营养机制的功能。
综上所述,乳糖操纵子调控机制是一种调节和控制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调节哺乳动物体内的表观遗传信号网络,协调机体代谢平衡,从而帮助改善机体的饮食和营养及健康状况。
乳糖操纵子工作原理
乳糖操纵子工作原理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是一种在细菌中发现的基因调节机制,它能够控制细菌中乳糖代谢的过程。
该机制由一组基因组成,包括lacZ、lacY以及lacA,它们共同协同作用来实现对乳糖的处理。
乳糖操纵子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部件。
第一个是乳糖操纵子结构基因lacZ,它能够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该酶能够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是细菌中乳糖代谢最重要的酶。
第二个是lacY基因,它能够编码乳糖转运蛋白,是细菌中摄取乳糖的主要蛋白。
第三个是lacA基因,它编码乳糖转醛酸酶,负责将乳糖转化成六个碳的代谢产物。
当细菌中存在乳糖时,它们就会通过摄取和分解乳糖来获取能量和生长所需的营养。
在缺乏乳糖的情况下,细菌则必须靠其他碳源生存。
因此,乳糖操纵子的主要作用是确保细菌能够在有乳糖时快速摄取和分解乳糖,并且在没有乳糖时转变代谢途径。
具体而言,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是通过反式调控元件(repressor)实现的。
这个元件是由lacI基因编码的,在细菌中存在大量的反向调节蛋白,它们能够专门识别操纵子DNA区域上的部分序列(operator),并将DNA区域上的lacZ、lacY和lacA基因阻止转录。
当细菌中没有乳糖,反向调节蛋白就把这个DNA序列保持在阻止状态。
然而,当有足够的乳糖时,一些乳糖分子会结合到反向调节蛋白上,使该蛋白失去与运营商相互作用的能力。
这个变化能够导致lacZ、lacY和lac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结合转录因子,允许这些基因转录。
这样,细菌就能够迅速处理乳糖并将其转化为能量和其他代谢产物。
乳糖操纵子对我们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告诉我们掌握一种生物过程的原理,即使是细菌的代谢过程,对我们也有大量的启示。
在医学领域,乳糖操纵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菌感染等一系列生物过程,并为开发新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乳糖操纵子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对其他生物过程和基因调节模式的理解,这为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本质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索。
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 -回复
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回复标题: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引言:乳糖操纵子是一种重要的调控分子,通过对乳糖酶(LacZ)的表达进行调控,它对乳糖的正负调控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其他调控因素等方面逐步阐述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
一、基本概念1.1 乳糖操纵子的定义乳糖操纵子指的是编码乳糖酶的基因lacZ上游区域,其中包括乳糖操纵子区,其中包含负反馈调控元件。
1.2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乳糖操纵子通常由三个重要区域组成:基础RNA聚合酶结合区、诱导物识别区和酶的编码区。
基础RNA聚合酶结合区位于操纵子的上游,用于RNA聚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过程。
诱导物识别区包含与诱导物结合的运算元素,影响乳糖操纵子的激活。
酶的编码区是lacZ基因,编码乳糖酶。
二、转录调控机制2.1 Cis-操纵子区域乳糖操纵子区通过其上游基因区域与RNA聚合酶结合,以启动转录过程。
该基因上游区域内的结构和序列特征决定了乳糖操纵子的转录调控。
2.2 转录因子乳糖操纵子受到多个转录因子的调控。
其中,CAP(catabolite activator protein)可以结合到cAMP上,形成复合物CAP-cAMP,与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序列结合,增加RNA聚合酶与基础转录复合物的亲和力。
三、转录后调控机制3.1 运算子的结构乳糖操纵子的转录后调控是通过运算子实现的,运算子中含有几个互相嵌套的域,包括开关开放区和开关关闭区,以及舒适区。
3.2 高级结构的调整在缺乏诱导物的环境中,乳糖操纵子的开关闭合,阻碍RNA聚合酶结合,从而抑制乳糖酶的表达。
而在存在诱导物的环境中,乳糖操纵子发生结构的改变,开关开放,允许RNA聚合酶结合并完成转录。
四、其他调控因素4.1 基因组环境影响乳糖操纵子的调控还受到基因组环境的影响。
基因组环境中的DNA 序列和蛋白质结合位点,以及乳糖操纵子上的一些特殊序列等因素,都会对其正负调控起作用。
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
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乳糖操纵子包括三个结构基因:lacZ、lacY、lacA,以及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一个调节基因I。
它受到两种调节作用,一种是正调节,即lacZ、lacY、lacA基因的表达受到lacI的正调节;另一种是负调节,即lacI基因的表达受到lacZ、lacY、lacA的负调节。
当乳糖存在时,lacI基因表达的阻遏蛋白因与乳糖结合而改变构象,不能与O序列结合,因此乳糖操纵子受乳糖的诱导。
当环境中没有乳糖时,lacI基因表达的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阻止了lacZ、lacY、lacA 的表达。
此外,阻遏蛋白还与lacI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结合,阻止了I 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了阻遏蛋白的合成。
另一方面,当环境中葡萄糖含量减少时,细胞需要能量来源,此时lacZ、lacY、lacA基因表达的阻遏蛋白失去活性,因此乳糖操纵子被诱导表达。
此外,细胞中的环腺苷酸受体与环腺苷酸结合后可以促进lacZ、lacY、lacA基因的表达。
综上所述,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是复杂的,包括乳糖和葡萄糖的诱导和阻遏作用、lacI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阻遏蛋白的合成和活性等。
这些调控作用确保了乳糖操纵子只在特定条件下表达,从而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利用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来控制代谢途径。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环境中的葡萄糖和乳糖浓度来调节乳糖操纵子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生产某些代谢产物的目的。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乳糖操纵子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提高代谢途径的效率和产量。
总之,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是生物代谢调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这一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并为工业生产和医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应用。
此外,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也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它揭示了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精细调节过程,展示了生命活动中的复杂反馈机制。
这种机制不仅存在于乳糖操纵子中,还广泛存在于其他生物分子网络中,如转录、翻译、蛋白质折叠等过程。
描述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理
描述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理?1.针对大肠杆菌利用乳糖的适应现象,法国的Jacob和Monod等人做了一系列遗传学和生化学研究实验,于1961年提出乳糖操纵元(lac operon)学说,如图19-3所示。
图19-3中z、a和b型是大肠杆菌编码利用乳糖所需酶类的基因,p是转录z、a、b所需要的启动子,调控基因i编码合成调控蛋白R,R能与o结合而阻碍从p开始的基因转录,所以o就是调节基因开放的操纵序列,乳糖能改变R结构使其不能与o结合,因而乳糖浓度增高时基因就开放,转录合成所编码的酶类,这样大肠杆菌就能适应外界乳糖供应的变化而改变利用乳糖的状况,这个模型是人们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开始认识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
2.操纵子(operator)是指能被调控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段DNA序列,常与启动子邻近或与启动子序列重叠,当调控蛋白结合在操纵子序列上,会影响其下游基因转录的强弱。
以前许多书中将操纵子称为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
但现在基因定义是为蛋白质编码的核酸序列,而操纵序列并不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却是起着调控基因表达强弱的作用,正如启动序列不叫启动基因而称为启动子一样,操纵序列就可称为操纵子。
以前将operon译为操纵子则可改译为操纵元,即基因表达操纵的单元之意。
举乳糖操纵元中的操纵子为例,如图19-5所示,其操纵子(o)序列位于启动子(p)与被调控的基因之间,部分序列与启动子序列重叠。
仔细分析该操纵子序列,可见这段双链DNA具有回文(palindrome)样的对称性一级结构,能形成十字形的茎环(stem loop)构造。
不少操纵子都具有类似的对称性序列,可能与特定蛋白质的结合相关。
阻遏蛋白与操纵子结合,就妨碍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及其后β-半乳糖苷酶等基因的转录起始,从而阻遏了这群基因的表达。
最早只把与阻遏蛋白结合、起阻遏作用的序列称为操纵子,但其后发现有的操纵元中同一操纵序列与不同构像的蛋白质结合,可以分别起阻遏或激活基因表达的作用,阿拉伯糖操纵元中的序列就是典型的例子。
典型乳糖操纵子的诱导原理
典型乳糖操纵子的诱导原理乳糖操纵子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工具。
它是由乳糖操作子(lac operator)和乳糖调节因子(lac repressor)组成的。
乳糖操作子是原核生物中的一段DNA序列,它位于乳糖操纵子基因(lac operon)的上游。
乳糖操作子可以结合乳糖调节因子,从而调控乳糖操纵子基因的转录。
乳糖调节因子是一种DNA结合蛋白,它分为两个亚单位。
乳糖调节因子通过与乳糖操作子的结合,可以起到两种不同的作用。
首先,当乳糖调节因子与乳糖操作子结合时,它会阻止RNA聚合酶结合到乳糖操纵子基因的启动子区域。
这意味着乳糖操纵子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表达水平较低。
其次,当乳糖存在于细胞内时,它可以与乳糖调节因子结合并改变其构象。
这种构象改变会导致乳糖调节因子与乳糖操作子的结合断裂,从而释放乳糖操纵子基因的启动子区域。
这使得RNA聚合酶能够结合到启动子区域上进行转录,从而使乳糖操纵子基因得以高效转录,表达水平增加。
总结起来,乳糖操纵子的诱导原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乳糖调节因子与乳糖操作子的结合可以抑制乳糖操纵子基因的转录,从而控制其表达水平。
另一方面,乳糖存在时,它与乳糖调节因子结合并改变其构象,使乳糖调节因子与乳糖操作子的结合断裂,从而释放启动子区域,促进乳糖操纵子基因的转录。
乳糖操纵子的诱导原理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表达外源基因。
通过将目标基因与乳糖操纵子基因合并,将其导入细菌或其他原核生物中,可以实现对外源基因的可控表达。
当乳糖存在时,外源基因能够高效转录,并表达出目标蛋白。
而当乳糖缺失时,乳糖调节因子与乳糖操作子的结合会导致转录抑制,从而停止对外源基因的表达。
乳糖操纵子的诱导原理不仅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也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生物制药中,乳糖操纵子可被用来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生产大量的目标蛋白。
此外,乳糖操纵子也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调控网络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原核生物乳糖操纵子基因表达调控原理
原核生物中,乳糖操纵子是一种在乳糖存在时调控基因表达的元件。
这种调控机制广泛存在于大肠杆菌等细菌中,它允许细菌在环境中检测到乳糖的存在并调整相关基因的表达。
以下是原核生物中乳糖操纵子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1. 乳糖操纵子的组成:
- 乳糖操纵子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个是操纵子的操作元件(operator),另一个是调控基因的操纵子结合蛋白(repressor protein)。
2. 操作元件(Operator):
- 操纵子的操作元件是一个DNA序列,位于被调控的基因的上游区域。
- 操纵子的操作元件是乳糖操纵子的结合位点,调控蛋白可以与其结合。
3. 调控基因的操纵子结合蛋白:
- 调控基因的操纵子结合蛋白通常是一个负调控因子,即在没有乳糖的情况下,它会结合到操作元件上,阻止R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
4. 乳糖的作用:
- 当细菌环境中存在乳糖时,乳糖分子会与调控基因的操纵子结合蛋白发生结合。
- 乳糖结合到操纵子结合蛋白后,导致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无法再结合到操纵子的操作元件上。
5. 操纵子的操作元件的解离:
- 由于操纵子结合蛋白不能再结合到操作元件上,RNA聚合酶得以在操作元件上结合并启动被调控基因的转录。
6. 基因的表达:
- 乳糖操纵子的解离使RNA聚合酶能够转录下游基因,从而启动基因的表达,产生相关的蛋白质。
通过这个机制,原核生物能够根据环境中乳糖的存在与否,灵活地调控基因的表达,以适应不同的代谢和生存需求。
这种调控机制是一种典型的负调控,其中乳糖的存在解除了负调控因子对基因的抑制。
乳糖操纵子工作原理
乳糖操纵子工作原理
乳糖操纵子是一种能够调节基因表达的工具,其原理与细胞遗传学相关。
在人类体内,乳糖操纵子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底物,当身体摄入食物后,葡萄糖转运蛋白会带着营养进入肠道,此时乳糖操纵子进入肠道并活跃起来。
乳糖操纵子能够调节基因的表达,具体作用就是帮助人类提高基因表达水平。
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重要的调节元件结合并增强这些元素的效力来操作基因表达。
大量实验表明,乳糖操纵子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调节工具,不仅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还能够调节可动基因和非可动基因。
使用乳糖操纵子技术,可以模拟许多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从而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手段。
常见的乳糖操纵子技术有两种:Tet-On和Tet-Off。
Tet-On是
一种基于启动子的诱导蛋白质融合,能够使某种基因在接受到特定信号后开始表达;而Tet-Off则是基于抑制因子的融合,
能够使某种基因在接受到特定信号后停止表达。
两种乳糖操纵子技术使用上有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乳糖操纵子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注射胰岛素,但患者过量注射胰岛素会引起极其危险的低血糖,因此需要一种基因启动调节技术来实现胰岛素的稳定输出,乳糖操纵子就成为了研究人员的首要选择之一。
此外,乳糖操纵子技术还被用于研究肿瘤基因、组织发育、神
经系统发育、免疫反应等方面。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操纵特定基因的表达来探究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或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总之,乳糖操纵子技术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在调节基因表达方面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得它成为越来越多科学家选择的工具。
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
1.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2.⑴乳糖操纵子(lac)是由调节基因(lac I)、启动子(lac P)、操纵基因(lac O)和结构基因(lac Z、lac Y、lac A)组成的。
lac I 编码阻遏蛋白,lac Z、lac Y、lac A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透性酶和β-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
3.⑵阻遏蛋白的负性调控:当培养基中没有乳糖时,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子中的操纵基因上,阻止了结构基因的表达;当培养基中有乳糖时,乳糖(真正是异乳糖)分子和阻遏蛋白结合,引起阻遏蛋白构象改变,不能结合到操纵基因上,使RNA聚合酶能正常催化转录操纵子上的结构基因,即操纵子被诱导表达。
4.⑶cAMP-CAP是一个重要的正调节物质,可以与操纵上的启动子区结合,启动基因转录。
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下降,cAMP合成增加,cAMP与CAP形成复合物并与启动子结合,促进乳糖操纵子的表达。
5.⑷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
6.7.详述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机理。
8.答: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受阻遏和衰减两种机制的控制,前者通过阻遏蛋白和操纵基因的作用控制转录的起始,后者通过前导序列形成特殊的空间结构控制转录起始后是否进行下去。
9.⑴色氨酸操纵子的可阻遏系统:10.在阻遏系统中,起负调控的调节基因的产物是一个无活性的阻遏蛋白,色氨酸是辅阻遏物;当色氨酸不足时,阻遏蛋白无活性,不能和操纵基因结合,色氨酸操纵子能够转录;当色氨酸充足时,阻遏蛋白和它结合而被激活,从而结合到操纵基因上,而色氨酸操纵子的操纵基因位于启动基因内,因此,活性阻遏物的结合排斥了R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抑制了结构基因的表达。
11.⑵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调控12.在色氨酸操纵子的操纵基因和第一个结构基因之间有一段前导序列,在前导序列上游部分有一个核糖体结合位点,后面是以起始密码AUG开头的14个氨基酸的编码区,编码区有两个紧密相连的色氨酸密码子,后面是一个终止密码子UGA,在开放阅读框下游有一个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是一段富含G/C的回文序列,可以形成发夹结构,因此可以在此处终止转录。
乳糖操纵子结构和调控原理
乳糖操纵子结构和调控原理
乳糖操纵子包括三个结构基因Z、Y、A,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乙酰基转移酶。
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
I基因具有独立的启动序列(PI),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与O序列结合,使操纵子受阻遏而处于关闭状态。
在启动序列P上游还有一个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位点。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原理是基于乳糖诱导子和乳糖操纵子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乳糖存在时,乳糖诱导子能够与乳糖操纵子蛋白结合,使其构象发生改变,并使其与目标DNA序列结合。
这样,乳糖操纵子蛋白就能够调节目标基因的转录水平,以实现对基因表达的控制。
相反,当乳糖不存在时,乳糖诱导子无法与乳糖操纵子蛋白结合,从而使其无法与DNA结合。
这样,基因的转录就会被抑制。
当有葡萄糖存在时,cAMP浓度降低,cAMP与CAP结合受阻,因此lac操纵子表达下降。
此外,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和CAP的正性调节也是乳糖操纵子调控的重要机制。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系统的调控机制
3
整体特性
点整击体添特性加标题
1. 通过这些复杂的调控机制,乳糖操纵子 系统实现了在缺乏乳糖时关闭结构基因 的表达,而在乳糖存在时开启结构基因 的表达 2. 这种精细的调控机制使得大肠杆菌能够 高效地利用乳糖,并在营养丰富的环境 中生存和繁殖
4
生理意义
15
点生击理添意义加标题
乳糖操纵子系统的生理意义在于它能够使大肠杆菌在含有乳糖的环境 中快速响应并利用乳糖。乳糖是一种复杂的碳源,它的利用需要一系 列酶的参与和调控。乳糖操纵子系统通过精确的调控机制,确保了当 环境中存在乳糖时,相关酶的表达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从而使得 大肠杆菌能够高效地利用乳糖。这种调控机制不仅提高了大肠杆菌在 营养丰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深 入理解的机会
总的来说,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系统是一个经典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型, 它展示了如何在复杂的生物系统中实现精确的基因表达调控。这个系 统的研究和应用对我们理解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新的生物技 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5
实验证据和发 现
实点验击证据添和加发现标题
6
未来研究方向
点未来击研添究方加向标题
尽管我们已经对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系统的调控机制有了深入的理解,但是仍然有许多未 知领域等待探索。未来的研究可能包括以下方向
启动子:P序列是启动子,它控制着结构 基因的表达
调节基因:I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这 种蛋白可以结合到O序列上,抑制结构基 因的表达
2
调控机制
点调击控添机制加标题
乳糖操纵子的调 控机制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负调 控、正调控和O 序列的自我调节
2.1 负调控
在缺乏乳糖的环境下 ,I基因编码的阻遏 蛋白会结合到O序列 上,阻止RNA聚合酶 对结构基因的转录。 这样,结构基因的表 达就被抑制了。这种 由阻遏蛋白介导的抑 制作用就是负调控
乳糖操纵子机制
乳糖操纵子机制
乳糖操纵子调节机制
(一)结构:
结构基因: 三个Z、Y、A,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透酶,乙酰基转移酶。
调节基因:操纵序列O、启动序列P、调节基因I、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CAP结合位点。
P: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I:编码阻遏蛋白
O:阻遏蛋白结合位点阻碍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启动。
CAP位点:与CAP蛋白结合,促进转录。
调节因素:阻遏蛋白与半乳糖结合后,失去结合O序列能力,促进转录。
CAP蛋白只有与cAMP结合后才能结合到CAP位点,发挥促进转录的作用。
(二)调节机制
E.coli优先利用葡萄糖,没有葡萄糖时才能利用乳糖,这对细菌生
长有利。
调节机制如下:
1.没有乳糖,只有葡萄糖时,不产生利用乳糖的酶。
①有葡萄糖及cAMP浓度低时,CAP
活性低,没有正调控。
②没有乳糖,没有半乳糖时,阻遏
蛋白可与操纵序列结合,起负调
控作用。
由于①、②转录受抑制,不产生利
用乳糖的酶。
2.有葡萄糖,又有乳糖时,不利用乳糖。
①有葡萄糖及cAMP浓度低时,CAP
活性低,没有正调控。
②有乳糖,有半乳糖,阻遏蛋白不
可与操纵序列结合,无负调控。
由于没有正调控,转录处于低水平
状态,不产生利用乳糖的酶,细菌
优先利用葡萄糖。
3.没有葡萄糖,只有乳糖时,利用乳糖。
①没有葡萄糖及cAMP浓度高时,
CAP活性高,有正调控。
②有乳糖,有半乳糖,阻遏蛋白不可与操纵序列结合,无负调控。
转录处于高水平,利用乳糖酶大量合成。
乳糖操纵子原理
乳糖操纵子原理乳糖是一种存在于乳制品中的天然糖分,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
然而,由于部分人群存在乳糖不耐症,即乳糖消化不良,乳糖操纵子原理应运而生。
乳糖操纵子原理是指通过操纵乳糖的作用机制,调节人体对乳糖的吸收和消化过程。
乳糖操纵子的主要作用是在肠道内分解乳糖,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乳糖,减轻乳糖不耐症带来的不适。
乳糖不耐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乳糖酶的缺乏或活性降低。
乳糖酶是一种在肠道内分解乳糖的酶类,如果乳糖酶不足,乳糖无法被完全消化吸收,进而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乳糖操纵子的出现,为乳糖不耐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乳糖操纵子可以通过增加乳糖酶的活性,促进乳糖的分解和吸收。
乳糖操纵子在肠道内与乳糖酶结合,形成乳糖酶-操纵子复合物,提高乳糖酶的活性,加速乳糖的分解过程。
同时,乳糖操纵子还能够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提高肠道对乳糖的吸收能力。
乳糖操纵子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乳糖不耐症引起的不适症状。
研究表明,乳糖操纵子可以显著减少腹胀、腹泻等症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乳糖的耐受性。
乳糖操纵子还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增强肠道健康,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乳糖操纵子的应用范围不仅局限于乳糖不耐症患者,还可以用于一些需要大量摄入乳糖的人群。
比如,乳糖操纵子可以应用于乳制品工业中,用于生产低乳糖或无乳糖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乳糖操纵子还可以用于改善乳糖吸收能力较差的婴儿和老年人,提高其对乳糖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当然,乳糖操纵子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目前,乳糖操纵子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此外,乳糖操纵子的应用还受到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
乳糖操纵子作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为乳糖不耐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乳糖操纵子通过操纵乳糖的作用机制,调节人体对乳糖的吸收和消化过程,缓解乳糖不耐症引起的不适症状。
乳糖操纵子的应用还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应用于乳制品工业和改善特定人群的乳糖消化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3
5
•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 –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和增殖 –维持个体发育与分化
•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
–基因活化、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 翻译后加工
2020/11/3
6
第一节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一、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原核生物的主要调控环节
原核生物基因多以操纵子形式存在。操纵子 由调控区和信息区组成。上游调控区包括启 动子与操纵元件二部分。启动子是同RNA聚 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的特异性DNA序列,操 纵元件是特异的阻遏物结合区。
13
4、正调控蛋白
正调控蛋白结合于特异DNA序列后,具有促进基因的 转录,这种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称为正调控。根据正调 控蛋白的作用性质分为正控诱导系统和正控阻遏系统。 在正控诱导系统中,效应物分子(诱导物)的存在使正 调控蛋白处于活性状态;在正控阻遏系统中,效应物分 子的存在使激活蛋白处于非活性状态。
2020/11/3
14
5、倒位蛋白通过DNA重组倒位而调节基因表达 倒位蛋白是一种位点特异性的重组酶。
2020/11/3
15
6、衰减子
衰减子又称为弱化子,位于一些操纵子中第一个结构 基因之前,是一段能减弱转录作用的序列。如色氨酸 操纵子序列内含有一段衰减子序列.
7、RNA聚合酶抑制物 细菌在缺乏氨基酸的环境中,RNA聚合酶活性降低, RNA(rRNA,tRNA)合成减少或停止,这种现象称为严 谨反应。机制:当氨基酸缺乏时,游离核糖体与空载的 tRNA增加,在ATP存在下,产生pppGpp和ppGpp, 后者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使RNA聚合酶 构象变化,活性降低。
如E.co)起始部位: 转录合成的第一个互补碱基对,用+1表 示,左为上游,右为下游,用负、正表示,没有O的位置。
(2)结合部位: RNA pol 与启动子结合位置,位于10bp,同源性强,又称TATA box或pribnow盒。
(3)识别部位: 位于-35bp,RNApol识别启动子部位, 保守性极强。
2020/11/3
7
影响原核生物转录的因素
1、启动子 2、σ因子的种类与浓度 3、阻遏蛋白 4、正调控蛋白 5、倒位蛋白通过DNA重组倒位而调节基因表达 6、衰减子 7、RNA聚合酶抑制物
2020/11/3
8
1、启动子
促进DNA转录的DNA顺序,是DNA分子上可与RNA pol结合并使之转录的部位。又称启动基因,但启动子本身 不被转录。
σ因子 σ70 σ54 σ38 σ32 σ28 σ24
编码基因 rpoD rpoN rpoH rpoS rpoF rpoE
主要功能 参与碳代谢过程基因的调控 参与多数氮源利用基因的调控 参与分裂间期特异基因表达调控 热体克基因的表达调控 鞭毛趋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过渡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调控
2020/11/3
2020/11/3
9
启动子功能:: (1)决定转录方向及那一条DNA链作模板。(以信 息链的互补链作模板,转录mRNA与信息链一致)
(2)决定转录效率。 E.coli启动子,在-35、-10的 两个区序列称为一致性序列。通过比较大量的E.coli启 动子,表明这两个序列中各碱基的出现频率为-35区: TGACA;-10区:TATAAT。如果某一个启动子与上 述序列越接近,基因的转录效率越强。反之就弱。
12
3、阻遏蛋白
阻遏蛋白是一类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产生负调控作用 的蛋白质。根据其作用特征可分为负控诱导和负控阻遏 二大类。在负控诱导系统中,阻遏蛋白不与效应物(诱 导物)结合时,结构基因不转录;在负控阻遏系统中, 阻遏蛋白与效应物结合时,结构基因不转录。阻遏蛋白 作用部位是操纵区。
2020/11/3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理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主要包括(基因)转录和(蛋 白质)翻译使信息分子DNA转变成有功能蛋白 质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体内受到精密的调控, 以保证功能的有序性。这一调控称为基因表 达的调控,简称基因调控。
基因表达过程分为基因活化、转录、转 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等阶段。在上 述各环节都存在基因表达调控的控制点。
2020/11/3
2
2020/11/3
3
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特点
组成性基因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管家基因的表达方式,较
少受环境影响,在个体各生长阶段的几 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
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在一个
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 基因。
2020/11/3
4
诱导表达(induction expression)有一些基
因表达极易受环境影响,在特定环境信号 刺激下,基因的表达开放或增强。
阻遏表达(repression expression)在特定
环境信号刺激下,基因的表达关闭或减弱。
协调表达:在生物体内,各种代谢途径有条不
紊地进行,这是在一定机制控制下,功能相关 的一组基因,协调一致,共同表达。
2020/11/3
18
1.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理(可诱导的操纵子)
(1)人们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发现了酵母中酶的诱导现象。即分解 底物的酶只有底物存在时才出现。酶受底物的诱导,这种可诱导现 象在细菌中普遍存在。
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合底物-乳糖或半乳糖后2~3分钟,β一半乳 糖苷酶可迅速达到5000个酶分子,增加了1000倍,占细菌蛋白总量 的5~10%。 (β一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半乳糖+葡萄糖 2个单糖)。
2020/11/3
16
二、转录的调控机制
在大肠杆菌的许多操纵子中,基因的转录不是由单一 因子调控的,而是通过负调控因子和正调控因子进行 复合调控的。比较典型的是一些糖代谢有关的操纵子。
乳糖操纵子调控的机制 阿拉伯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 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机制
2020/11/3
17
操纵子模型的提出
—莫洛(Monod)和雅各布(Jacob) 获196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2020/11/3
10
原核生物转录起始区的一致性序列
2020/11/3
11
2、 σ因子的种类与浓度
不同的因子σ可以竞争性的结合RNA聚合酶,环境变化 可产生特定的σ因子,从而打开一套特定的基因。通过 对大肠杆菌基因组序列分析后,发现存在6种σ因子, 并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或编码基因进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