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拇指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拇指文化”是由使用手机进行信息交流的种种样式构成的系统,它的实质是主要由拇指操控手机媒介进行的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活动及其产物。“拇指文化”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行为的外化,创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等功能。在“拇指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发挥好这些功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标签:拇指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贴身工具。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其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①得益于手机上网功能的发展,“拇指文化”也愈加“繁荣”,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我们对其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注。

一、“拇指文化”的学理性解读

“拇指文化”和“文化”是一种种属逻辑关系,如“饮食文化”属于“文化”的一种一样,因此首先要解决“什么是文化”的问题。

从表层来看,最初“拇指文化”这一说法的由来是手机短信主要靠拇指操作。手机短信普遍使用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很多人便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那么众多的“文化”定义中,哪一个更适合阐明“拇指文化”的内涵呢?不妨来看一下美国学者克鲁柯亨的见解:“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样式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者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②如何理解“生存样式”?可能“饮食文化”的情形更容易让人体会: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得吃饭,但吃饭的方式却各有不同:煮食、烤食、生食;用筷子夹、用叉子叉、用手抓……当然还有种种餐桌礼仪等。这些因素构成了“饮食文化”。那么其他形形色色的“文化”也同此理,“拇指文化”就是由使用手机进行信息交流的种种样式构成的系统。

“拇指文化”既是由手机媒介衍生出来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试图从传播的角度来理解。美国传播学者鲁本说:“从传播的视点来看,文化可以界定为连接并且给予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以共同身份的那些共享符号复合体,知识、民间习俗、语言、信息处理方式、规则、仪式、习惯、生活方式和态度的复合体。”③那么可否这样理解:手机短信、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形式把人与人联系了起来,形成了共同的身份——手机用户,具有共同身份的用户共享符号。这样一种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行为就是“拇指文化”的体现。这里“符号”并不限于文字、图像而已,举凡人类的器具用品、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皆为符号。

透彻理解由手机媒介生发的“拇指文化”不能撇开“媒介文化”概念。学者孟建

认为“媒介文化”有两个基本内涵:

1.该媒介在社会中大规模地普及,对这种媒介信息的接受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刻意的行为,更不是仪式。

2.该类媒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态、行为和意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社会行为。④

就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还不算长的历史来看,手机媒介可以说得上是一种新型媒介。当今社会,谁还能否认手机媒介信息的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呢?流行的“低头族”或“拇指族”就是最好的佐证。手机媒介自有它的文化内涵,“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它不断地利用高新技术,诉求于市场原则和普遍的非个人化的受众……总而言之,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一人裹挟其中。”⑤利用手机发短信、上网聊天、发微博、浏览新闻、即时发布消息等等,这不是“将每一个人裹挟其中”又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媒介文化“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态、行为和意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社会行为”,只是这种媒介文化的载体是手机,而“拇指”已成为了一种代指。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总结,那么“拇指文化实质是指主要由拇指操控手机媒介进行的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活动及其产物。”

二、“拇指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拇指文化”除了作为一种媒介功能以外,它直接向个人传播信息,深入地响到个人的思想行为,那么它具备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呢?

(一)“拇指文化”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

“拇指文化”兴起之前,传统的媒介包括联网的固定电脑终端无一能比手机获取和发布信息来得方便、快捷、即时。“拇指文化”兴起之后,外界可以通过手机的通讯功能和联网功能将信息直接传递到个人(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人可以借助通讯和上网做出信息反馈。例如,桂林市环保局通过与移动通讯合作,在当年的世界环保日发送这样一条信息:“今年6﹒5世界环保日中国主题是同呼吸共奋斗。当前全市正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美丽桂林活动,需要你我共同参与。”这既是对市民的环保意识的普及,又是凝聚环保力量之举。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以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手机视频、手机博客、手机短信等形式直接地表现出来,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的关注点;相关教育部门还可以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通过手机网站等及时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精选最为新颖、最具需要、最有针对性的教育信息,及时实施教育。可见,以手机上网领头的”拇指文化”,实现了随时随地查阅、接收和反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功能,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

(二)“拇指文化”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化

“内化”就是“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个人接受群体或社会规范并使之成为其人格一部分的过程。”①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内化就是受教育者将教育内容经过思维加工,转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过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现出政治、经济、道德等知识形式,这些知识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也是通过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展现出来。而这些人和事的动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极容易呈现在网络上。手机媒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的“微型窗口”。其次,“拇指文化”超越了那些单纯以语言、文本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采用全新的编码方式,综合图片、文字、声音、音频、动画、视频等信息形式,这些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形式为内化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这就少了些被动接受的意味,消除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潜移默化。最后,“拇指文化”传递的信息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无声无息地渗入人心。(三)“拇指文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行为的外化

“外化”是指“从内部的、智力方面的动作向外部的、以运用实物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动作的转化”②,简言之,就是将内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付诸行动。通常来讲,外化的途径主要有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等。“拇指文化”首先在途径方面提供了便利。最明显的是在人际交往上,“拇指文化”中的通讯文化和网络文化通过手机短信、手机微博、手机QQ、飞信等得以体现。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发生联系,即时发表所见所闻所想,相互交流,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思想观点外化的实践。其次,就“拇指文化” 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层面来讲,社会上涌现的好人好事常常通过手机网站传播,为受众提供了自发学习的榜样。比如,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乡村教师”等事迹通过手机网络的传播扩大了榜样的影响力。这些榜样暗示了当代社会人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从而使所倡导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可以影响或渗透众多崇拜者的内心,推动人们思想层次的提高与行为方式的模仿。“意识形态组合往往提倡某些视角和排除他者,通过联结这些组合并且通过把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权威资源结合起来,大众媒介通过建构某些受众最普通和最重要的经验来组合与调节社会现实”。③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传媒偶像的催化与强化,营造一个无比强大的社会心理空间,人们对传媒偶像的认同可以转化为对其所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认同,这是一种心理的归依,也是一种行为的趋同。”④

(四)“拇指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

了解、认识学生并摸准学生思想脉搏,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才能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在手机上网具有方便快捷以及随时、随地、随身等特点,学生一有困难,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手机发布出来。利用手机网站可以及时搜集、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言论发表评论,答疑解惑;对需要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学生,则可以利用手机的私密性有针对性地辅导。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开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新渠道。一方面,利用手机即时通信、手机微博等方式来随时随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了以往只能在课堂内或者电脑旁边才能实现的教育手段,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还可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设计制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题材,如利用手机报、手机彩信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