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电缆及附件选用技术条件正式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kV电缆及附件选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天津市电力公司基本建设和设备改造中35kV电缆及附件的选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L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GB/T 12706-2002 额定电压1kV( U m=1.2kV)到35kV( U 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IEC 60840-1999 额定电压大于30kV(U m=36kV)至150kV(U m=17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GB11033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
GB/T 11017-2002 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3运行条件
系统额定电压 U0/U: 21kV/35kV
系统长期最高工作电压U m:40.5kV
冲击耐压水平(BIL): 200kV
系统频率:50Hz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a)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b)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
a)正常运行温度:90℃
b)短路时(最长持续5s)温度:250℃
电缆线路设计使用年限:30年
4主绝缘挤出工艺
采用进口芬兰或德国悬链式生产线或立式生产线(VCV),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三层同时挤出。

5电缆构造及技术要求
5.1电缆额定电压
U0/U(U m)=26/35(40.5)kV
5.2电缆芯数:
300mm2及以下采用三芯,300mm2以上采用单芯
5.3电缆型式:
YJY22/YJLY22
5.4导体
导体采用铜(无氧铜)或铝(用户专线电缆)绞合圆形紧压线芯,紧压系数不小于0.9。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导体结构和直流电阻符合GB3956的规定。

5.5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为交联挤包半导电层,挤包半导电料采用北欧化工或美国(或日本)陶氏可交联型半导电材料。

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导体表面,导体屏蔽表面应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标称厚度1.0mm。

标称截面在500mm2及以上电缆导体屏蔽应由半导电带和挤包半导电层复合组成。

5.6绝缘
绝缘料采用北欧化工或陶氏化学阻水树交联聚乙烯料。

绝缘标称厚度10.5mm,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

任一点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且任一断面的偏心率应不大于7%。

最大厚度-最小厚度
注:偏心率=
最大厚度
5.7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为交联挤包半导电层,挤包半导电料应采用北欧化工或美国(或日本)陶氏可交联型半导电材料。

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绝缘表面,绝缘屏蔽表面应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标称厚度1.0mm。

5.8绝缘层微孔和杂质
绝缘层中无大于0.05mm的微孔,大于0.025mm微孔的数量在每10cm3体积中不多于18个。

绝缘层中无大于0.125mm的不透明杂质,大于0.05mm、小于等于0.125mm的不透明杂质数量在每10cm3体积中不多于6个。

绝缘层中无大于0.25mm的半透明棕色物质。

5.9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的微孔与突起
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应无大于0.05mm的微孔。

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应无大于0.125mm的进入绝缘层的突起以及大于0.125mm的进入半导电层的突起。

5.10金属屏蔽
金属屏蔽由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铜带厚度不小于0.1mm,其截面积应满足短路电流容量要求。

绕包应连续、均匀、平整光滑,搭盖率不小于15%。

标称截面在500mm2及以上电缆的金属屏蔽应采用铜丝屏蔽结构。

三芯电缆绝缘屏蔽与金属屏蔽之间应有沿缆身纵向(黄绿红)相色标志带。

5.11内衬层及填充
缆芯间紧密填充聚丙烯纤维带,三芯电缆成缆后缆身应外形圆整。

内衬层应为挤包黑色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护套料。

内衬层标称厚度为2.6mm,任一点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5.12铠装
根据电缆敷设条件可以采用钢带、不锈钢、钢丝、铝合金带铠装或无铠装。

三芯电缆铠装应采用双层镀锌钢带,绕包应平整光滑,钢带规格符合GB 2952.3-89第4.2.1的规定。

钢带厚度不小于0.8mm。

短段或没有机械强度要求的单芯电缆可以无铠装,其余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

5.13外护套
无防火要求的三芯电缆外护套应采用PVC(ST2)料挤包。

外护套标称厚度为4.5mm。

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有防火要求的三芯电缆外护套采用B类阻燃护套。

无铠装单芯电缆内外护套合一,由2.5mm厚黑色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护套(内侧)和2mm厚PVC(ST2)护套(外侧)复合而成。

5.14成品电缆标志
成品电缆的外护套表面必须印有电缆型号、规格、厂名、制造年月和计米长度等连续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醒目耐磨。

5.15包装
电缆交货使用电缆盘,非定尺电缆每盘长度一般不小于300m,两端应有可靠的防水密封保护。

电缆盘上应标明:盘号、电缆型号、规格、长度、毛重、厂名、正确旋转方向及其它注意事项。

6电缆附件技术要求
电缆附件额定电压:U0/U(U m)=26/35(40.5)kV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
a)正常运行温度:90℃
b)短路时(最长持续5s)温度:250℃
电缆附件具有良好的绝缘、密封性能和导体连接性能,容易安装。

导体连接管材质必须满足GB14315的规定。

终端采用美国瑞侃热缩式或3M冷缩式,泄露距离满足各污秽等级要求的爬电距离。

与SF6充气柜连接采用KP或西门子公司的内锥式插拔终端。

中间接头采用美国瑞侃热缩式。

应力控制管为一根直通管,附加绝缘由两层绝缘管和一层绝缘屏蔽复合管组成,总绝缘厚度不小于电缆本体绝缘厚度的1.5倍。

热收缩管形附件
a)热收缩管形部件的壁厚不均匀度应小于15%。

b)热收缩部件在收缩时不得有裂纹、起泡或开裂现象,其端部不得翻卷。

c)热缩管件的规格应确保收缩后能紧密包敷在电缆线芯上。

热缩前产品管径应大于包敷物直径的
20%,完全收缩后应小于包敷物直径的70%。

预制型附件
a)应力控制单元优先采用几何型应力锥结构。

b)必须明确与电缆芯绝缘外径的适配范围,保证界面压力。

c)橡胶预制件内外表面应光滑,无肉眼可见的斑痕、凹坑和裂纹,结构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d)预制件安装后不变形,不撕裂。

e)预制中间接头外防水必须采用内外两层热缩型密封管。

7试验
7.1电缆试验
7.1.1电缆型式试验
产品应经过国家电缆产品认证机构的型式试验,试验项目和标准符合GB/T 12706.3-2002第18章和第19章的规定。

7.1.2电缆例行试验
导体直流电阻试验:导体直流电阻值不大于规定值。

局部放电试验:1.73U0(45kV) 放电量不大于5pC。

交流电压试验:3.5U0(91kV)/5min 不击穿
内衬层耐压试验:DC.15kV,1min或AC.10kV,1min。

外护层火花试验:AC.15kV或DC.25kV。

7.1.3抽样试验
结构检查: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第6章的要求。

4小时交流电压试验:4U0(104kV),4小时不击穿。

热延伸试验:抽样和试验步骤按GB/T 2951.5-1997第9章规定,结果符合GB/T 12706.3-2002中表19的规定,但冷却后永久伸长率不小于零。

绝缘屏蔽的剥离力试验:按GB/T 12706.3-2002中19.20的规定进行,剥离力应不小于8N、不大于30N。

7.2电缆附件试验
电缆附件应经过国家电缆产品认证机构的型式试验,试验项目和标准符合GB/T 12706.4-2002的规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