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角度看自己合理归因做自己(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多种角度看自己合理归因做自己(教案)

主题:多种角度看自己合理归因做自己

核心思想:人们做事情,往往会对结果进行合理归因,这种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态与行为。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了解自己的归因方式,以此激发自身潜能,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一、归因理论的概念及分类

归因理论是指人们对于他人或自我行为结果的解释和解读,针对事件结果的解释与归因,主要分为自我归因与他人归因两大类。

自我归因:指将自己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内在特质或控制力,并相信这种结果可以被改变。自我归因既包括一些对自己行为结果抱有积极乐观心态的做法,如将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自信、自律等内在特质,也包括一些对自己行为结果抱有消极、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态度的做法,如将不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经验等。

他人归因:即对他人的行为结果进行解释和判断,通常分为三种方式:1.个人因素归因:将行为结果归因于他人个人的特定

特质,如能力、性格。2.情境因素归因:将行为结果的原因归

因于情境,如环境、竞争压力等。3.混合因素归因:将行为结

果的原因归因于个人特质与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二、自我归因方式对行为的影响

1.内化式自我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在特质和能力,将

失败或挫折归因于外部因素影响。内化式自我归因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效能感,提高自我动机和行动的决心和实施力,从而取得成功。

2.扩张式自我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

作用,将个体掌控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同时也可以帮助个体对失败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减少消极心态的出现。

3.外部式自我归因:将自身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自身失败

和挫折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这种归因方式有可能导致个体过度依赖于外部因素,对自己过分苛责和自我否定,从而影响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三、养成积极自我归因的习惯

1. 接受失败与挫折:认识到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个人经历,接受自己不足之处并学会反思,理解和接受失败的过程是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核心。

2. 转化思维方式:认识到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避免产生消极的自我归因方式,运用乐观思维和灵活的思维方式,转换问题的视角,从而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3. 培养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培养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激发潜能,提

高自我实现的能力。

四、归因理论的应用

1. 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即使是在失败和挫折中也需要让学生学会归因和反思,教育他们正确的自我理解方法和思维方式。

2.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很重要,在选择职业和努力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学会适当的外部自我归因方式可以激发个人潜力和创造力。

3. 在建立组织文化和团队中,正确的归因方式能够促进团队共识和价值观的建立及团队行动的协调。

五、结语

合理的自我归因方式可以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个人的动机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自己的归因方式,可以帮助个人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六、个体归因方式的变化与影响

个体的归因方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性格、人格、经历、文化、教育等。不同的变量都会对个体的归因方式产生影响。

1. 性格与人格的影响

研究表明,乐观、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更容易采用内化式和扩

张式自我归因方式。拥有消极人格的个体则更容易采用外部式自我归因方式。此外,人格特征对个体的外部自我归因方式有重要影响。高度情感稳定性的个体往往更容易将事件归因于外部因素。

2. 经历与文化的影响

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个体会具有不同的归因方式。比如,东亚文化倾向于将事件归因于外部因素,而西方文化则倾向于将行为结果归因于个体的内在特质和能力。文化差异的出现可能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信仰有关。

3. 教育与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归因方式。研究表明,教育中强调学生努力作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帮助学生采用更加内化式和扩张式的内在归因方式。此外,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掌控力和自主性的教育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从而鼓励学生对个人行为结果进行归因。

七、构建积极的自我归因方式

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归因方式与个体健康心理发展有关。积极的自我归因方式可能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良性循环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自我归因方式,寻求并优化自己的自我归因方式,以实现自我价值。

1. 定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过去的行为结果和表现,尝试去挖掘和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有助于建立个体良性、积极的自我归因方式。

2.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遗弃固有的、单一的思考方式,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去审视,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事物本质,进而提高自身的归因能力。

3. 适当采用外部自我归因方式:适当采用外部自我归因方式可以在失败和挫折时缓解负面情绪,从而减轻个体的压力。同时,外部自我归因方式也可以提醒个体重视外部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力,促进个体在社会中进行合理的适应。

4. 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个体对未来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积极思考,养成个体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心态,进而实现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

八、归因理论的误区

1. 过度自责和内化式自我归因方式:个体往往会过分追求完美,将所有不理想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内在特质和能力。当个体过度自责时,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 过度简化的他人归因方式:个体往往忽略他人行为结果产生的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复杂性,通过简洁的方式对他人进行判断和分类,从而导致过度歧视和偏见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