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对肺循环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血栓素A_2、前列环素的影响

合集下载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
血压和致死性心律失常 • 中心体温低于30℃时,常见心房颤动,体温再
下降时可发生心室颤动
低体温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呼吸的影响 • 严重低温时,呼吸频率可因延髓呼吸中枢受
抑制而变慢 • 极度低温的气体可致支气管痉挛,在慢性状
态下可见肺水肿、支气管分泌增加和肺血 容量的增加.
低体温的护理
心理护理 • 术前访视、综合评估患者 • 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焦虑情绪 覆盖物 • 接送病人—注意保温,根据季节加盖,避免不必 要
苏醒延迟 • 低温时,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
激反应减弱,从而相对延长清醒和拔管时间. • 低温使肝脏代谢率降低,肝功能受到抑制,使肌松药
和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延迟,可使苏醒期延长.
低体温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轻度体温降低可使循环血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 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激活血纤维蛋白 溶解作用系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 严重低温可导致DIC • 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将显著增加失血量和对输血的
需要 • 低温又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
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体温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 • 寒战可增加氧耗109%~468%.术后患者的体
温降低0.3~1.2℃,平均增加氧耗92% • 中度或重度低温则引起心排出量降低、低
更合适. • 恒温箱加热静脉输液便是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 方法,
要确保恒温箱性能稳定,温度适中,勿使 液体加热过高,不能 超过39℃. • 恒温箱内液体应按入箱时间先后使用,一次放入 箱内液体 不要太多,以免在高温下存放时间太长,最好勿超过6 h. • 对出血性疾病和高热患者应慎用加热液体,防止 加重病情 • 体腔冲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冲洗体腔的液体应加热,以 40℃为宜.

低温的在急性脑损伤的应用

低温的在急性脑损伤的应用

亚低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亚低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 适应症: 适应症:
①严重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如中毒性痢疾、脑炎、破伤风等。 ②中枢性高热、中暑等。 ③严重的中毒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严重的烧伤。 ④重症脑外伤或其他重症脑病。 ⑤甲状腺危象。 ⑥子痫及其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危象。 ⑦顽固性疼痛,如急性心肌梗塞、幻肢痛、肿瘤引起的剧痛,一般措施 不能止痛者。 ⑧高度精神紧张。
实施方法: 实施方法: 病人行影像检查诊断明确诊断后直接或于手术后送入NICU NICU, 病人行影像检查诊断明确诊断后直接或于手术后送入 NICU , 行床旁监护体温 心率( HR) 血压( BP) 呼吸( 脉搏氧( ( T ) 、 心率 ( HR ) 、 血压 ( BP ) 、 呼吸 ( R ) 、 脉搏氧 ( SPO 2 ) 、 颅内压 ICP) (ICP) ; 每隔4 12小时定期抽血测定血气 血糖、 小时定期抽血测定血气、 每隔4-12小时定期抽血测定血气、血糖、血乳酸及电解质 有条件可监测连续脑组织血氧分压及脑温监测
机体对不同温度的反应
37.6 – 正常肛门温度 37.0 – 正常口腔温度 36.0 – 启动基础代谢率增加 35.0 – 启动肌肉寒颤产热 34.0 – 健忘症,构音困难,运动共济失调 33.0 –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 瞳孔散大(Dilated pupils) 32.0 – 意识下降(神志不清) 31.0 – 低血压 (Hypotension) 30.0 – 肌肉强直 (Muscle rigidity increases) 29.0 – 心动过缓 (Bradycardia),呼吸抑制 (Respiratory depression) 28.0 – 心房纤颤( VF) 27.0 – 瞳孔反射消失 ( Pupils non responsive) 25.0 – Threashold for spontaneous VF 23.0 – 角膜反射消失 (Corneal reflexes lost) 20.0 – 心跳暂停 (Asystole) 19.0 – 心电图等电位 (Isoelectric EEG)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93-01人的正常体温在健康状态下一般波动在36.5℃-37.5℃之间,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值,它是靠人体下丘脑中的体温中枢调节人体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保持平衡。

而在手术间中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而出现了低体温(34℃-36℃)。

有研究显示:大约50%手术患者体温低于36℃,33.3%的患者低于35℃。

术中发生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现就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综述如下。

1 低体温的原因1.1 个体因素:术前患者禁饮禁食,灌肠及疾病本身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体质下降,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应急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易导致机体散热加快[1]。

老年人及小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在手术中发生低体温。

1.2 麻醉药物: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靠下丘脑来调节的,可以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而麻醉剂对体温中枢的自我调节有抑制作用。

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映的阈值降低约2.5℃[2]。

有学者提倡将中心体温>35.5 ℃作为病人搬出术后恢复室的指标之一[3]。

1.3 环境温度:无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净化手术室也相当普遍,手术室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研究显示,当手术室温度小于21℃时,则体温易低于36℃。

有相关文献研究,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相关[4]。

1.4 输血、输液及大量使用冲洗液:手术时输入大量与室温相同的液体与库存血或大量使用室温下的冲洗液,会达到“冷稀释”的作用,造成低体温的发生。

1.5 皮肤暴露: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皮肤暴露时间过长,加之大面积消毒,给病人的保暖不到位,消毒液挥发带走热量,患者易出现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

2 低体温的危害2.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低体温导致血管收缩,降低了组织的氧含量和灌注量,同时降低了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使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灭作用减弱,导致伤口感染率增加。

术中低体温对术后恢复期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对术后恢复期的影响

使 血液 的粘 稠度 上升 , 外周 阻力 增加 , 心脏 为 了维持
外周 血压 , 必 须增 加 做 功 , 从 而 诱 发 心 肌缺 血 ; 而且
有 研究 表 明 , 体温 降低 和血 钾含 量 降低 成 正 比 , 当血
钾降 低后 , 患者 易 发生 心律 失 常, 如 果 体 温 低 于
2 8 ℃, 则 发生 室 颤 的风 险会 大 大 提 高 l g ] 。长 时 间处
样, 进入体 内的麻 醉药 就会增 多 , 也会使 得 患者 在术
后 苏醒 时间延 长 。 3 对术 中低 体温 的处 理与 防治
于 低体 温 的患 者 , 当体 温 恢 复 时 , 还 容 易 发 生 低 血
重 者还 会发 生“ 复温性 休 克” _ 1 。 。 。
2 . 2 呼 吸 系 统
术 中低体 温会 增 加血 液 在 肺 内 的分 流 , 使 肺 静 脉 血 血氧浓 度 降低 。还会 使肺 内血 管对 缺 氧的反 应 性 大 大降低 , 从 而使 得 V/ Q值减小 , 血 氧 浓 度 进 一 步降 低 。不 仅 如 此 , 在低 体 温 状 态 下, 血红蛋 白 ( Hb ) 与氧 分子结 合 力增加 。有研 究显 示 : 体温 没 降 低 1 ℃, Hb与 O。 的结 合力 特 高 5 . 7 , 这 不利 于 组 织从 血液 中摄 取氧 , 从 而造成 组织 缺 氧 。
此外 , 导致 术 中低体 温 的原 因还有 : 患者 由于 自
身 紧张焦 虑 的情绪 导 致 散 热增 加 而 产 热 降 低 ; 术 中 机 械 通气 的气 体温度 过低 ; 消 毒过 程 中 , 消毒 液 的大 量蒸 发 ; 手 术 时间长 , 切 口开放 时 间长 等 。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手术病人在围术期发生轻度体温降低十分常见,这来源于麻醉引起的体温调节紊乱以及手术室的寒冷环境。

通常将轻度低体温定义为核心温度34~36℃。

低体温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1.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形成机制核心温度是最重要的体温。

体温调节反应80%由核心体温决定,许多低体温并发症也主要由其决定。

两个因素决定核心体温降低的程度:一,麻醉本身。

麻醉药会抑制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将血管收缩的阈值降低2-4℃。

二,核心与外周组织的温差。

核心向外周的热量转移即再分布幅度与其直接相关。

低核心温是热量由核心向外周再分布的结果。

全麻后病人的氧耗量和产热量显著降低,核心温度也降低(热含量减少),而肢体温度却上升(热含量增加),这显然是体内热量再分布的结果。

外周组织温度由病人所处的环境温度和血管舒缩状态决定。

血管收缩会将代谢产热保留在核心室内,因此术中使血管舒张会加速降温。

由于皮肤或核心温降低会引发体温调节防御反应,所以很难为非麻醉病人降温。

儿童降温和复温均比成人快,因为其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大。

2. 低体温并发症围术期轻度低体温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术后寒颤、增加心脏事件、手术切口感染、延长麻醉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输血量、改变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等。

心肌梗死是围术期致死的首要原因之一。

核心体温降低1.3℃时病人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会升高3倍。

寒冷会使老年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上升1/3,这会增加心脏应激性,诱发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

寒颤使机体产热增加,是机体对低温的保护性反射。

麻醉本身和绝大多数麻醉药都可降低寒颤阈值。

正常时寒颤的阈值是35.7±0.4℃;而硬膜外麻醉下是35.4±0.5℃。

寒颤虽然会引起不适,但并不会直接引发心肌缺血或梗死。

一是因为高龄削弱了体温调节反应,所以老年人很少寒颤。

二是寒颤似乎并不是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重要原因,低氧本身反而会抑制寒颤。

第二十八章 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第二十八章 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第二十八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一、A11、内源性凝血系统始动反应首先是()。

A、Ⅻ因子被激活B、组织因子(Ⅲ因子)激活C、Ⅷ因子被激活D、Ⅹ因子被激活E、Ⅶ因子被激活2、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收缩反应增强B、血小板被激活C、促止血物质释放增多D、局部血黏度降低E、凝血系统激活3、下列哪项是外源凝血途径()。

A、因子Ⅻ被激活到因子Ⅹa形成过程B、因子Ⅻ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C、因子Ⅶ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因子Ⅲ的释放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E、因子Ⅱ被激活到Ⅹa形成过程4、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

A、凝血酶B、花生四烯酸C、胶原D、肾上腺素E、ADP5、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

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分泌功能D、凝血功能E、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6、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E、NaCl的浓度7、下列哪些不是存在于血浆的凝血因子()。

A、因子ⅠB、因子ⅢC、因子ⅤD、因子ⅦE、因子Ⅸ8、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收缩反应增强B、血小板被激活C、促止血物质释放增多D、局部血黏度降低E、局部血黏度增加9、血小板聚集功能与下列哪项无关()。

A、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血浆纤维蛋白原D、血浆钙离子E、TXA210、下列哪种情况使血液黏度增高()。

A、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B、切变率降低C、纤维蛋白原减低D、温度增高E、中度贫血11、做PAgT时,试验前1周内病人禁服阿司匹林类药物其原因是()。

A、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其聚集B、阿司匹林促使血小板释放反应,抑制其聚集C、阿司匹林根本不影响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及其聚集D、阿司匹林可减弱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及聚集E、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促进其聚集12、蛋白C在下列哪一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变为有活性的蛋白C()。

低体温

低体温

(2)降低机体免疫力 直接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 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 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 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活性。
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病人抵抗力下降。 Flores等通过对261例手术病人的研究指出, 围术期低体温者伤口感染率 是体温正常者的6.3倍。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体温对病人的凝血功能有双重影响: (A)循环血中血小板数减少,粘附、聚集能力 下降,降低凝血因子活性,出血时间延长
(2)椎管内麻醉引起的体温改变 椎管内麻醉时的体温监测被忽视。 调查显示: 仅有33%被调查的麻醉医生 在椎管内麻醉时监测体温 椎管内麻醉时,外周冷感觉的传入纤维被阻断, 中枢误认为被阻滞区域是温暖的 行为性调节被抑制;
复合麻醉同时从中枢和外周抑制体温调节机制, 更早出现再分布低体温
(3)病人自身的特点
(5)输入大量室温液体或血液 成人每输入1L室温下的液体或每输入200ml 4度血液,核心体温会降低约0.25℃。 (6)室温冲洗液 用大量冲洗液的手术(如腹腔镜、关节镜手 术) 冲洗部位的温度降低5-10度 局部低体温通过血液循环导致核心体温下降
(7)其它: 皮肤消毒剂 在体表挥发带走机体大量热量导 致体温下降; 手术体位的影响,术中抬高下肢 会降低血管收缩阈值,加重体温的下降;
(4)延长术后恢复时间 麻醉药和肌松剂的代谢和排泄时间延长, 核心体温降低2℃ 肌松药的作用时间会延长一倍, 低体温降低静脉麻醉药的清除率 持续泵注异丙酚期间,体温降低3℃ 病人血浆浓度比正常体温病人高约30%。 挥发性麻醉药的组织溶解性提高, 从而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核心温度每降低1°C,氟烷和异氟醚MAC减小约5%
50min患儿体温升至34 oC, 嘱手术医生开始手术 术中持续上述保暖措施, 术毕测体温37 oC 患儿清醒后拔管臵入暖箱中送回病房 围术期低体温!!!

低体温对机体及药物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低体温对机体及药物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1 低体 温 对机体 的影 响
缺氧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J , 研 究表 明低体 温可 以
稳定植 物 神经 系统 , 使 脑 代谢 得 到保 护 , 降低 脑 部 的
很 多情况 可 以导致低 体 温。 如麻 醉期 间机 体 散 血 流量 , 从 而有 效地 降低 颅 内压 。MH T还 可 以 改 善 热增加 , 引起体 温 降低 。大 量输入 未 加 温液 体 , 如 每 脑 循环 , 有 效抑 制 内源性 脑损伤 因子 合成 及释 放 , 减
轻继发性脑损害, 阻断脑损伤后 的恶性循环。但深 血制品, 体温约降低 0 . 2 5℃L 2 j 。在创伤 、 麻 醉等情 度低 体 温 可 抑 制 正 常 的脑 电 活 动 , 可 能 引起 昏迷 。 况下, 机 体 丧 失 了正常 的热调 节反 应 , 体 温容 易随 环 目前认 为 MHT的 脑保 护作 用 与大 多数 脑 保 护剂 有 境 温度 的 降低 而 降低 。手 术 、 消毒 、 术 中使 用 冷 冲 洗 同等功 效 , 但 是 MH T治疗 联合 应用 药物 时对 疗效 的
[ 中图分类号 ] R 9 6 9 . 1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 9 9 2 6 ( 2 0 1 3 ) 3 - 0 2 5 9 - 4 [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9 2 6 . 2 0 1 3 . 0 3 . 0 2 5
液 冲洗体 腔 等 均 可使 体 温 下 降。 此 外 , 长 时 间 海 上 或 井下 作 业 、 严寒 气候 下 均可 能 导致低 体 温 。 以 下 阐述低 体 温对 机体 各个 系统 的影 响 。 影 响值得 进 一步研 究。

低体温的影响

低体温的影响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不利)
• 免疫 低温降低免疫功能 、外周血管收缩-增加术后伤口感 染率(有报道,低温时结肠手术伤口感染率增加2倍) • 术后不适感增加,甚或强与术后急性疼痛表现为:反应性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医源性心肌缺血 • 寒战 发生率40% 增加氧耗 升高眼压、颅内压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不利)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不利)
• 血液系统 血浆浓缩、血容量减少、HCT↑ 血小板功能受损、 凝血因子的酶活性受抑制出血量增多 • 神经系统 降低脑氧需、氧耗 中深低温抑制脑功能 • 内分泌 抑制胰岛素分泌 甲状腺素、促甲腺素、肾上腺素、 多巴胺升高、易发生高血糖 • 肾脏 是低温期,所有内脏中血流下降最明显的 18-37℃ a-VDO2 不变 滤过率下降
• 麻醉药物 ↓2℃维库溴胺作用延长2倍 • ↓3℃阿曲库铵时效增加60% • 增加丙泊酚血浆浓度 • 降低吸入性麻醉药MAC5% • 总之:药物代谢慢、作用时间延长、苏醒时间延长--苏醒 期风险增加
术中体温控制
• 麻醉中体热产生速率0.8kcar/kg.h90%由皮肤散发,其余 由手术切口和输入冷液体丧失 体热丧失和代谢产热 • 血管张力直接影响中心热量与周围热量的转移 术中动脉抑 制 术后亡羊补牢式保温 • 防止低温的再分布 • 气道加热与湿化 • 液体输入 室温下,1单位冷库血或1L冷晶体液使体温下降 0.25℃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术中保暖的措施Βιβλιοθήκη 负反馈方式 阈值 增益 最大强度特征
• 三个时相 温度感觉器信号传入 • 中枢神经调控 • 传出神经反应 • 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正常中心温度 37±0.2℃
麻醉手术期影响体温的因素
• • • • • • 50-80%的成年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温 麻醉方式与麻醉药物 手术种类 部位与时间 环境温度 室温18-25℃ 全麻暴露1h 下降0.6-1.7℃ 病人因素 老年 婴幼儿 瘦弱 久病 手术因素 体腔 长时 冷液/血 大量冲洗

低体温反思日志

低体温反思日志

低体温反思日志在手术中经历了一次低体温案例之后我对低体温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更加重视这一现象。

经历了这次的案例,我针对低体温现象做出了以下反思,以下是我的反思日志。

手术中体温降低可能抑制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力,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组织对于氧气的吸收,手术中的体温还可能增加蛋白质的消耗,减少骨胶质合成,是导致刀口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术中低体温可以放缓血流速度,降低血小板功能,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酶的活性,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严重的低体温患者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低体温导致周围刀口周围血管收缩,静脉淤滞会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体温每增加10℃,机体的代谢速度增加一倍,而体温每降低10℃,机体代谢率却降低50%,低温使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速度减慢,延迟中枢神经系统和麻药作用时间,从而延长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苏醒时间[]。

体温低时,肺血管对于缺氧的反应性降低,手术后的低体温患者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的患者是手术中体温正常患者的2.5~3倍。

另外温度低的患者有很大几率会差生寒战,增加了手术中氧气的消耗;还可能会引起低钾情况的发生,导致室速、室颤等心率失常的情况,严重者可引起心衰。

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1)外科手术中手术部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2)手术中体内热量的重新分布;(3)输入低温注射液或大量输液、输血。

时间较长的手术中,患者出血较多,需要大量的从静脉通道输入血液和注射液,所以会使患者的体温降低。

(4)用常温液体冲洗身体;(5)年龄因素;(6)麻醉剂影响身体温度调节功能等;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1)增加伤口感染率手术中体温降低可能抑制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力;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组织对于氧气的吸收;手术中的低体温还可能增加蛋白质的消耗、减少骨胶质合成,是导致刀口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影响伤口的凝血能力程度轻的低体温可以放缓血流速度,降低血小板功能,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酶的活性,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严重的低体温患者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老年低体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老年低体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老年低体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低体温(hypothemia)主要是降低氧耗量(VO2),体温每下降1℃,VO2下降约7%,有利于神经外科和主动脉内膜剥离术等手术的开展;低体温有利于脑复苏和移植器官的冷却保存,低体温可预防恶性高热发生,如一旦发生恶性高热也可显著减轻其严重并发症。

低体温可发生不少并发症可引起寒战、低氧血症、心肌缺血、凝血紊乱、伤口感染、药物作用时间延长以及苏醒延迟等的影响。

一、寒战对机体影响寒战是麻醉期间患者低体温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在全身麻醉下,机体对于体温降低的反应一般表现不明显。

待麻醉减浅至恢复期,代谢增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机体代偿低体温的反应就明显表现出来,最突出的征象为寒战和血管收缩。

寒战时VO2明显增加,可达静息时的4~5倍,如供氧不足,易出现低氧血症,造成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还可能出现心血管功能的不稳定和酸中毒。

剧烈寒战可致伤口裂开,增加出血,颅内压和眼压升高而发生意外。

寒战可明显引起全身不适,不少患者认为寒冷、寒战是手术后记忆最深和印象极差的回忆。

二、低体温对呼吸功能影响低体温使支气管痉挛,支气管分泌物增加;抑制延髓呼吸中枢,抑制咳嗽反射;使纤毛运动减弱,保护性气道反射减弱。

老年患者呼吸肌力变弱,肺储备功能降低,呼吸频率和分钟通气量减少并降低呼吸中枢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

围术期低体温更易诱发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并发症,而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

三、低体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体温也是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常见原因,老年患者低体温发生血管系统并发症是正常体温者的3倍。

低体温可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抑制心肌收缩,减慢传导,心率、心排出量随体温下降而降低。

体温33℃以下时可使心房至心室的传导减慢,PR和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

体温28℃时可发生心室颤动。

低体温可使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3倍,增强心肌和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肌做功和耗氧量增加,由此可引起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意外低体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意外低体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意外低体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关键字:951,健康,意外低体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伤害,危害,【循环系统的概念】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

它还输送热量到身体各部以保持体温,输送激素到靶器官以调节其功能。

【人体的正常体温】体温,通常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测量方法有口测法、腋测法及肛测法正人体的体温正常范围为36.4~37.5℃,腋窝和口腔温度略低于直肠温度。

如机体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低于35℃,我们称之为体温过低(hypothermia)。

【意外低体温对人体的伤害】意外性体温过低多指意外情况(如冷水浸泡、高寒地区作业等)出现的体温过低,是原发性体温过低的一种。

鉴于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不如适应高温的能力强,寒冷损伤和适应历来受到医学界高度重视。

寒冷低温不仅可引起冻伤,还可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关节产生损害,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意外低温对人体和其循环系统的影响】意外低温性俗称冻僵,大多发生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人们在旅游、探险或工作时间过久,或发生意外事件,如冬日海难等,因为保暖御寒措施不足,引起体温过低,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伤为主的严重全身性疾病。

冻伤是寒冷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以四肢和面部为多见,老人、婴儿、活动不便的人们,以及有慢性心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人,偶尔在温度过低的室外也可以发生冻伤,饥饿、疲劳、酿酒等情况更容易发生冻伤。

匡培根教授介绍,在意外低温环境下,冻伤初期,人们机体的全部生理功能表现为代偿性加强,如通过交感神经使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丢失,同时通过增加肌肉扩张和抖动来产生热量。

术中低体温危害

术中低体温危害

时间:主讲人:参加人员: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危害临床上一般将体温在34℃~36℃称为低体温。

有文献报道,50%~70%的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由于麻醉剂的作用,再加上体腔、静脉输血输液、膀胱和腹腔的灌洗等原因,一般体质的患者,在手术中体温降低1℃~2℃对机体虽有干扰,但可耐受,不致造成太大伤害,然而对于病情重、体质弱,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手术中有必要了解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低体温的原因分析1.1 自身因素病人因精神因素、恐惧、紧张、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通常情况下,病人术前需禁食12h左右,再加上灌肠等肠道准备,如果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术中易引起低体温。

1.2环境因素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的对流这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导致机体热量的流失。

1.3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均可对机体体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机体在麻醉状态下,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外周血管扩张,肌肉松弛,产热减少,均是术中低体温的诱发因素。

1.4体表散热因素手术中体表散热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

(1)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挥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

(2)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体表暴露面积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

(3)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

1.5“冷稀释”作用输血与输液及大量胸腔冲洗液应用的影响,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文献报道每输入4U的库血或4L低温环境下的液体,中心温度可下降1℃。

围术期轻度低温的后果和预防

围术期轻度低温的后果和预防
围术期轻度低温的 后果和预防
唐国强
2018.8.29
核心室 50~60%
核心—外周温度梯度 2~4°C
37 0C
36 0C
外周温度 31-35 0C
外周温度 33-350C
血管收缩
血管扩张
体温调节


感受器:全身多部位,皮肤和下丘脑 控制系统:行为性和自主性体温调节 自主性调节包括体温调节性血管舒缩、 非寒战产热、寒战和出汗等反应。 3个共性:阈值、最大反应强度、增益 效应器
醉药含量增加、恢复延迟

低温改变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降低吸入麻醉
药的MAC值,核心温度每降低10C,氟烷和异
氟烷的MAC减少5%
静脉麻醉药

低温降低静脉麻醉药的清除率
持续泵入异丙酚期间,体温降低30C的病人血浆
浓度比正常体温病人高30%

轻度低温对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影响与肌松药类似
术后低温

代谢

药物、作用增加,可显著延长术
后恢复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
肌肉松弛药

改变药代动力学,而药效学并无变化
核心温度降低20C,维库溴铵作用时间延长一倍
阿曲库铵对温度依赖性较低,核心温度降低30C,
作用时间延长60%
吸入麻醉药

低温增加挥发性麻醉药的组织溶解度、体内麻

暴露于手术室的寒冷环境 可蒸发的消毒液准备手术区域的皮肤 静脉输入冷液体 干燥气体肺部通气可增加呼吸性热丢失 冷生理盐水冲洗
预防
预先加温

室温24 0C ~25 0C,相对湿度40%~50%为宜 新生儿和早产儿,室温保持在27 0C ~29 0C 术前30min的预加温缩小中心-外周温差,预 防体热再分布。

低体温增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低体温增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低体温增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范明;王迪浔
【期刊名称】《心肺血管学报》
【年(卷),期】1992(011)001
【摘要】本文研究低体温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

发现动物体温降低时肺动脉压上升,肺血管阻力加大,此时肺血管对缺氧刺激更敏感,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显著增强。

α_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明显抑制低温增强的HPV。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在低温缺氧时显著增加,但同单纯缺氧刺激作用无差别,提示低温时HPV 增强,可能主要与肺血管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在低体温时发生改变以及血管平滑肌膜兴奋性增加有关。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范明;王迪浔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3.274
【相关文献】
1.慢性缺氧降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的机制 [J], 洪志刚;王迪浔
2.低体温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J], 范明
3.高镁饮食对大鼠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和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J], 卢传义;王迪浔
4.肺心营养合剂抑制吸烟引起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 [J], 孔炜;刘声远;侍效
春;李运峰;陆博;蒋海飚
5.低体温缺氧性肺血管的收缩反应及前列腺素... [J], 范明;朱振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体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体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血小板功能下降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粘附、聚集、释放 ❖低温影响粘附、聚集过程。
血小板功能下降
❖ 粘附 :血管损伤后暴露血管壁胶原,血 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胶原纤维 结合后变构,血小板膜糖蛋白与变构的 vWF结合,从而使血小板粘附于血管破 损处。
❖ 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是参与粘附的主要 蛋白质,低体时温GPIb/Ⅸ下调。
血小板功能下降
❖ 聚集:粘附于内皮下组织的血小板释放 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
❖ 生理性致聚剂 :血栓烷A2、凝血酶、 前列腺素类物质等。
❖ 血栓烷A2、前列腺素类物质的生成: 花生四烯酸反应。
❖ 低温使酶活性和酶促反应受抑制。
血小板数量下降
❖ 低温导致可逆性血小板在肝脏和脾 脏的聚集,使循环内的血小板数量 减少 。
低温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 轻度低体温对纤溶系统的活性无明 显影响。
❖ 对纤溶抑制剂可造成损害。 ❖ 在凝血过程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
和血小板,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增强,导致 DIC。
谢 谢!
的并发症 ❖ 轻度低温:体核温度34℃~36℃ ❖ 轻度低温发生率:50%~70%
低体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 凝血级联反应的酶动力学改变 ❖ 血小板功能和数量的降低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动力学平衡失调
凝血级联反应的酶动力学改变
❖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Ⅻ、 ⅩⅢ、前激肽释放酶:酶。
❖ 具有酶特性的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 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 的水解作用激活。
❖ 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度均受温度 影响。
凝血级联反应的酶动力学改变
❖ 人体内酶活性和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即 正常体温37℃。
❖ 体温下降,酶活性和酶促反应速度随之 下降。

手术室低体温

手术室低体温

02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轻度体 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 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 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 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 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0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 响极其明显,体温每下降1 ℃,脑血流量减少6 %~7 % , 轻度出现淡漠,判断障碍, 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甚至昏迷
• ④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病人睡在水毯 上,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调节病人体温,水毯温度可在30 ℃~41 ℃调节。 ⑤充气式保温毯:充气式保温毯,通过对 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加上四肢用保温毯缠绕, 一方面能提高外周皮肤温度,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转移;另 一方面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环境扩散。有效预防了术中 低体温的发生,是目前较新的保暖措施
05
04
代谢紊乱:低温可降低代谢率 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约 降低机体需氧量7 %。低温会使 麻醉药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导致 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当氧 传送不足,甚至不能满足低温时 低氧化代谢的需求,可引起乳酸 性酸中毒。
低体温的对策
必工 先欲 利善 其其 器事 ,
控制室温 加强手术过程 中对病人的体 温检测
• 采取保暖物品:①保暖棉被服: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低散热30 % ,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使之与周围的冷 空气隔离,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床的干燥 。②电热毯:在手 术前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 单巾,防止漏电,病人睡在电热毯上,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要调节适宜 温度。 ③ 热风机:热风机加温,将出风管道放至棉被内病人两腿之 间
胸腹腔手术的病人,用温盐水纱布 覆盖暴露的脏器及保护手术野,减 少体液蒸发而丢失的热量,冲洗液 应加温至37℃~40℃,以减少热量 散失。手术中体温过低对机体各系 统影响很大。有文献报道,轻度低 体温可通过直接损害免疫功能,使 伤口感染率增加、低温使血小板功 能减弱、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从 而抑制凝血功能,出血时间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体温对肺循环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血栓素
A_2、前列环素的影响
范明;王迪浔;朱振汉;张坚;关新民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1991(11)5
【摘要】本实验通过冰袋浴使动物中心体温下降至33℃左右,发现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显著增加。

此时。

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较降温前增加近10倍;与此相反,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减少,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没有相应增加;低体温不影响动脉血中TxB_2(TxA_2稳定代谢产物)和6-keto-PGFlα(PGI_2稳定代谢产物)的水平。

结果提示:交感神经在低体温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中有重要作用;低体温时5-HT减少,可能是机体的保护措施;前列腺素与低体温时肺循环变化无明显相关作用。

【总页数】4页(P46-49)
【关键词】低温;儿茶酚胺;血清素;前列腺素
【作者】范明;王迪浔;朱振汉;张坚;关新民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同济医科大学生物神经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9.55
【相关文献】
1.低体温对肺循环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 [J], 范明;王迪浔
2.实验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猪)模型的血浆中血栓素A2,前列环素和5-羟色胺的变化 [J], 陈顺存
3.实验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猪)模型的血浆中血栓素A_2,前列环素和5-羟色胺的变化 [J], 陈顺存;侯恕;黄红缨;陈国明;关黎;徐军;钟南山
4.补硒对低硒大鼠血小板血栓素A_2聚集性和5-羟色胺释放的影响 [J], 陈勤;徐光禄;薛文岚;申田生;杨起凤;邱芬
5.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培哚普利合用对兔血中前列环素、血栓素A_2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J], 庄汉屏;李兢;方云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