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本文将对如何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思考。

我们要注重调整优化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转型,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

我们应当加强对新兴产业和新兴职业的培养,培养适应现代技术和管理要求的中职学生。

还应注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技能,为企业提供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劳动力。

我们应当加大对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师资队伍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的发展水平。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中职教师的岗位吸引力,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增加中职教师的培养和引进的机会。

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需要加强中职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增强中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适应性。

中职教育要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并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第四,我们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中职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熟悉各类工具和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加强中职教育的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

中职教育的质量监测和评估是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中职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公开评估结果。

还要加强对学生就业质量和薪酬待遇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产教融合视域下海南省酒店职业教育精准供给侧改革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产教融合视域下海南省酒店职业教育精准供给侧改革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产教融合视域下海南省酒店职业教育精准供给侧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互联网+”、“旅游+”、“酒店+”、“一带一路”以及“全域旅游”推进酒店产业适应环境而转型升级。

这一过程中,人才供给是关键环节,是助力酒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纵观海南省,进入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后,人才供给呈现常态性缺失,从业人员总量不足,技术型人才、初中级管理人才等缺失更为严重,这就直接导致了高级管理人员队伍无法完成培养,海南省酒店业人力资源强大的市场需求受限,高星级度假酒店此类问题更为突出。

一、海南省酒店职业教育基本情况(一)海南省研究生层次酒店教育情况表1 海南省酒店产业与旅游相关专业设置对照表(研究生)(二)海南省本科层次酒店教育情况(一)迅猛发展的酒店业需要专业人才补给2010年以来,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激励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在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中寻求规模上和品质上的增速。

2015年,在“互联网+”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引导下,海南省酒店业作为旅游业支柱产业,与相关产业和上下游相关行业渗透融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酒店业通过扩张、联盟、并购和资产重组进一步提升市场规模,酒店业更加强了对人才的需求和依赖。

目前,海南省已开业五星级酒店25家,已开业五星级标准酒店40家,筹备开业五星级标准酒店40家。

以五星级度假酒店较为集中的三亚市为例,2015年酒店员工离职率维持在30%以上,加上新扩张酒店的进入,原本人才供求矛盾已较明显的海南省酒店业,这一矛盾更加凸显。

(二)酒店业专业人才稀缺,制约旅游品质提升通过对海南省酒店业选取样本,实地调研和访谈,酒店业目前稀缺的专业人才主要是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和高级酒店经营管理人才、酒店业外延型专业人才、技能型服务人才以及酒店研究型人才。

海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省政府确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产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为海南省12个重点产业,并决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即海南省通过推进12+1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撑起海南省经济。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广泛重视。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存在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加强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要优化中职教育的供给结构。

当前,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不同地区的中职学校往往开设相同甚至相似的专业,导致就业竞争激烈,就业率不高。

应该加强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差异化,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需求,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使中职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要加强中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

目前中职教育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结构老化、师资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应该加大对中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加大对中职教师的待遇和激励力度,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发展。

要加强中职教育与产业的对接。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应该加强中职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合作。

一方面,中职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推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还应该加强中职教师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要加强中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

中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要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督导和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机制,促进中职学校的内外部监督。

还应该加大中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中职教育的地位和声誉,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职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等多种措施的综合推进,才能够实现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优质服务。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

这种转型升级意味着新的产业需求和职业发展机会的出现,也对教育供给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成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

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往往滞后于产业需求的变化。

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将学生培养成为特定岗位的“工人”,而现代产业则更加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

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其次,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传统的教育供给侧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教材体系进行教学,很少与产业进行深入的对接和合作。

然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更加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产业的最新动态,并具备与之匹配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技能培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将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多样化的就业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资源,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了解产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能够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还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和职业需求都在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产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还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理念,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职业教育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职业教育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职业教育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提高人才供给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为此,我国开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强职业教育的能力和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问题分析1. 教育结构不合理在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

学生和家长普遍追求高等学历,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价值。

这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2. 课程设置不合理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市场需求不相符。

职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师资力量不足现有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改革措施1. 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和引导要改变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强对职业教育价值的宣传,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职业教育路径,提高就业质量。

2. 优化课程设置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调整,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与行业密切合作,将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知识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提高其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

建立师资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实践平台,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4. 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供学生更多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5. 加强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和能力的评价,培养实用型人才。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成为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现状分析1.供给侧改革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这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供给侧改革也加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让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2.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困境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困境。

由于供给侧改革,市场对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而传统的大学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并不完全匹配,造成了供需失衡。

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着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不足、就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他们难以顺利就业。

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创业方面也面临着困难,包括创业条件不足、创业意识不强等问题。

二、解决途径探究1.优化高校教育结构,培养适应供给侧改革的人才高校应该优化教育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大对新兴产业和行业的人才培养力度。

高校还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他们提供在供给侧改革下更好的就业机会。

2.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

高校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供给侧改革下的就业市场。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及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包括提供创业资金、创业培训、创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创业就业。

政府也应该建立更加便捷的创业政策和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是指对职业教育供给端的,即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治理机制、提升办学水平等手段,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以下是我对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的几点思考。

首先,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规范。

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健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教育管理和监督。

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供给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推动多元化办学主体的竞争和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其次,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成为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素质要求高、技能操作性强、终身学习能力强等特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中应该加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第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需要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成为的重点。

一方面,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等活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需求和企业环境,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参与职业教育的规划、教材编写和人才培养等环节,与学校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第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成为的重点。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引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并建立国际化的师资交流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浅析

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浅析

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浅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当前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路径。

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

一线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导致了地区之间人才的失衡,一方面造成了一线城市的用工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内陆地区的人才外流。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些学校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这些问题造成了职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就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 学校与企业脱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学校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企业也无法有效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这种脱节导致了学生毕业后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上述问题,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果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及时,将会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成功改革将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减少地区之间的人才失衡,为人才流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而且,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1.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要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的供给侧分析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的供给侧分析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的供给侧分析摘要:文章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结合当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供给侧改革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1.区域产业结构决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随着院校数量增加,势必会造成职业院校在生源上存在激烈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源的优劣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毕业生的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可见,职业院校只有培养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教育格局竞争中占得先机,而使毕业生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关键要素则是院校的专业设置。

2.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发展。

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区域产业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最核心要素就是人才。

如果缺少数量充足、能力全面、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较强的高素质人才,那么产业结构升级不仅难以为继,而且连维持现状也会成为一种奢望。

简言之,人才兴,产业兴。

二、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1.专业设置相对集中,定位重复,缺乏特色。

据教育部2017年7月的一份数据显示,全国1100余所职业院校中,设置数量较多的专业是土木建设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以及财经大类等。

很多院校不考虑自身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师资力量,对上述热门专业“照单全收”,致使热门专业毕业生远远供大于求,在个别地区,某些专业的供需比甚至达到了惊人的7∶1,导致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

2.专业设置调整不灵活,不能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要求。

专业院校的合理定位能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当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势必会产生新行业、新部门、新产业,而这些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职业院校来提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破解什么难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破解什么难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破解什么难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企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传统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导致产品质量低下、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等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例如,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一些传统产业过剩和新兴产业不足的问题。

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瘦身健体,减少产能过剩,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例如,在传统钢铁行业,需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技术创新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通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后,人才培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

因此,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例如,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加强高等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对职业教育质量认可度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产教融合的新型机制,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其次,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形象。

当前,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在国内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生报考意愿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职业教育普及率不高,很多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强,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这些都对职业教育的形象和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形象,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和待遇,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三,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

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相对较小,对外开放程度有限,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对于国际化人才的输送能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纳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上的地位和认可程度相对较低,许多人仍然认为职业教育是“输不起的选择”。

然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让更多人了解并选择职业教育。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送的重要场所,必须紧跟市场发展趋势,调整教学理念和方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当前,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方式。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无缝衔接,校企合作是推进现代化教学的最佳途径。

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有助于实现产教融合,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向创新实践教学的转变,构建双资团队,要求我国职业类院校的教学体系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完善,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技术;适应性探究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在新时期积极对接产业需求和供给侧的结构要素。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对象之一,要想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注重自身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我国教育部等部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教育改革工作的必然结果。

当前,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和企业参与积极性的提高,高职院校开始重视产教融合,并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道路。

1产教融合背景下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作用1.1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解决行业企业劳动力短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向高品质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的发展动力逐渐减弱,新旧动力的转变加速了行业的转型升级,这给行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导致了人才需求的急剧转变。

此外,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这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技能培养的有效对接,“以赛促学”模式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1.2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校职业技能教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推动学生就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这是保障民生的根本所在。

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就业难”和“用工荒”的

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就业难”和“用工荒”的

Business and Trade Talent 商贸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①—以“就业难”和“用工荒”的矛盾为出发点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图文资源中心潘海红摘要:供给侧改革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同样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针对我国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本文通过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提出在顶层设计上加强统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改革现有人才评价机制 等四方面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就业难用工荒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F 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a )-182-04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髙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 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适用于我国的经济 改革,也同样适用于我国的髙等教育改革。

1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现状分析1.1就业难与用工荒的总量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髙等教育呈现“井喷式”的增长,髙等 教育在学总规模从新中国成立1949年的11.7万到改革开放1978年 的86.7万,截至2015年我国在学总规模3647万火其中普通髙校本 专科262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毛人学率达到了40%,预计到2019 年,我国的髙等教育毛人学率将达到50%,髙等教育已经进人普及 化阶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井喷式”的扩招,也给髙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①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培养资助项目” 2016年“潘海红名师工作室”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2016msgzs 015)。

作者简介:潘海红(1967-),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图文资源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

2013年髙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 毕业生人数727万,2015年毕业生人数749万,被称为“史上更难就 业季”,到了2016年毕业生人数765万,被称为了“史上最最难就业 季”。

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2)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学术论文基本集
*基金项目: 2017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 《利益相关者协同整合下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提升机制及实现路 径研究》 (编号: 17YJA880042) 。 作者简介: 李名梁 (1976-) ,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职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 葛静 (1992-) ,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 国际商务。 收稿日期: 2017-06-12
关论文数量达到 176 篇。通过对近年来职业教育供给 侧改革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 (1) 职业教育研究从二十世纪开始到现在已历经
近百年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已初具规模和成效, 但关于 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研究直到近两年来才展开。
聚在近两年, 这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密不可分, 更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直接关联。我国经济发展已 步入新常态, 经济结构处于持续调整中, 职业教育必须 不断适应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进行结构性调整。 和广度还远远不足, 其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职 业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 但不难发现, 相关论文同质化 研究比较严重, 亟待更多学者从不同学科、 多视角、 多 层次开展多元化研究。 (二) 论文文献来源分析 从中国知网所发表的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 相关文章来源看, 论文主要仍是发表在职教类期刊, 而 (3) 到目前为止,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的深度
检索结果表明, 在发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文章 的期刊中, 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渐增多, 但总量 占比仍然偏低, 尤其是综合类教育核心期刊偏少。这 一方面说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一个 “新鲜事物” , 其研究热度尚需时日; 另一方面说明职业教育供给侧 改革远未得到国内资深学者和重要期刊的重视, 其研 究深度、 广度和高度都亟待提高。 (三) 论文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用于表达文献主题内容, 方便读者快速 了解文章主旨的单词或术语, 无论是从传递信息角度, 还是储存信息角度考虑, 主题词或关键词的标引都将 给文献的储存和检索带来极大的方便。通过对关键词 的分析, 可以把握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通过文 献计量法, 本文对所检索到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 得 到关键词频次统计列表 (见表 2)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作者:陈怀杰郑志玲蔡幸怡黄铭菲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3期摘; ; 要:供給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又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起点。

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依据教育政策和教育的内在规律,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需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教育规划发展蓝图,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帮助与改善。

同时,及时更新对当地当前职业发展谋求共赢与合作的目标,达成职业规划指导、职业规划、教育及需求的高度统一,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与思考能力。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 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规划教育在职业生涯中,如果每个人都为未来制订明确的计划,那么我们的工作水平将大于反映一个人的工作活动及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的相对动态过程。

大多数大学生的计划工作意味着他们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但是他们的职业规划没有涉及外部环境因素,对社会职业内部要素的分析,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感兴趣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向往。

大学领导或管理者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对大学生进行合理且适当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成功地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高校管理指导力度有待加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大学生社会进步的“培养基”。

目前,高校求职工作受到社会招聘的影响,使毕业生们只注重工作的实践层面,忽视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因此缺少工作热情,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第二,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制度和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教育理论和相关政策水平较低,教育重点一直放在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上。

另外,部分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虽然提供了课程、咨询服务和职业生涯指导系统输入,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教育规划事业上要达到大学生的期望值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许多大学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以强化理论课的形式开展以低年级为主的教育活动。

实践证明,单靠理论课程的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规划需要。

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论文

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论文

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论文职业教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基础部分,承担着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提供合格劳动者的重任,因而,它又是高层次的供给侧改革。

如果职业院校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素质不高,将严重制约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局。

因此,当前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上述供给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等问题,必须把提高教育供给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这一目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教育结构调整,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劳动力配置扭曲状况,扩大有效供给,增强劳动力结构对产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广大毕业生就业创业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必须着力培养大国工匠和培育工匠精神。

作为职业教育院校,要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要求,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突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

各地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园环境中打造工匠文化,宣传工匠精神,营造爱岗敬业的文化氛围;在专业教学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坚持、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第二,必须继续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管办评分离原则,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政府部门管理学校的基本职责在于制定发展规划、保障生均拨款或购买服务、保障基础建设投入、组织教学评估、促进教育公平等。

政府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要多做“减法”,凡是不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一律要放手或下放给学校,减少对职业院校的直接管理和行政干预,取消学校行政级别、编制管理和下达招生计划等做法,打破政府部门对学校招生的干预和封锁,改变普通教育院校先招生、职业院校后招生的做法,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生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申报志愿,允许普通院校与职业院校同时面向社会,根据学生报读志愿,自主招生,提高职业院校生源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引言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是教育问题、重大民生问题,更是时代的社会经济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是推行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支撑,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行“一带一路”、“制造强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以对发展职业教育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发展职业教育为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造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稳步推进,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职业教育为促进战略实施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从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

此外,职业教育办学的国际化发展也有利于国际间不同群体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的友好和谐互动。

发展职业教育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目前,国家正在努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没有“工匠精神”则难以向“制造强国”迈进。

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价值观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都与“工匠精神”的构建紧密相连。

发展职业教育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之基,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根基,职业发展是人才培育的重要保障。

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缩小收入差距;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为生产服务一线提供生力军,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加快城镇化步伐。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作者:高学金来源:《黑河教育》2020年第01期[摘要]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从自身的问题与需求出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提升,推进中职教育,强化内涵发展。

教师应从中职教育现阶段发展的问题分析入手,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专业设置布局与调整、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双师队伍培养培训、信息化应用与规划等方面,探讨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供给方法与对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与思考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相关的教育类型之一,做为职业教育系列的一个层次,中职教育是实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通过结构性调整与改革,实现要素配置的合理化,扩大中职教育的有效供给,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体系内外的密切联系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密切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效沟通,满足全民终身教育需求,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教育公平、人人出彩、全体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完全相符,缺乏必要的调研,盲目跟风办专业。

主要原因是缺乏调研,调研能力与水平不高;决策随机性强,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

要强化培训,提升办学理念,提高调研决策水平与能力。

二是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制定政策为深度开展校企融合保驾护航。

要从基础做起做好宣传,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联系众多企业和中高职学校参与,职业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组织引导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做实合作、提升合作水平。

三是中高贯通线条单一。

多是中职与高职贯通,缺少中本贯通,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开设与晋升通道狭窄。

中高层次的贯通多停留在招生角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训基地建设、引导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内涵管理、信息化应用与提升等方面贯通不足或缺失,职业教育发展链条单一,发展要素弱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提
升劳动力素质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
传统的职业教育供给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需
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

首先,市场分析有助于把握职业教育需求。

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就业状况、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从而抓住
市场机会,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课程和培训项目。

例如,当
一个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对技能工人的需求较大,职业教育供给侧即
可以针对这一市场需求,优化相关课程设置,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
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市场分析有助于职业教育机构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确定。


过市场分析,职业教育机构可以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情况、市场份额和教育
需求的差距,从而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确定差异化发展方向,争取在市
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如果发现一些地区职业教育机构中已经存在较
多的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市场饱和,那么职业教育机构可以转向其他领域,开设市场需求较大、竞争较小的培训项目,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第三,市场分析对于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的目的之一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优化效果。

通过市
场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从而有针
对性地进行资源调整和引导。

例如,一些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较强,但相关
技能人才缺乏,那么可以通过职业教育资源的调整,增加相关课程和培训
项目的投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

最后,市场分析对于职业教育服务水平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市场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和就业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改进职业教育服务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例如,如果发现一些群体对于线下培训的时间和地点要求较高,那么可以增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的市场分析对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与就业的有效对接有着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性地开展供给侧,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