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民族节日_布依族风俗习惯
布依族风俗习惯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这其中还有一些禁忌,只能在单数的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是犯冲和禁忌;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的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的时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长;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的礼品,在有亲友拜访的时候,煮上浓香的老腊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布依族过年文艺汇演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扫出去了;在十五以前,不能将洗好的衣服晾在院子里,要晾在院子以外的地方,如果晾了的话,今年下雨就下不到自己家的地方,几遍是邻居家那个地方下雨了,自己家院子这边都不会下雨;不管是否迷信,但这些风俗习惯都是布依族特有的,几百甚至上千的年的积淀,拥有自己的风俗与传统,深深的课上了少数民族的烙印;它需要得是传承下去,去保护这些渐渐逝去的民族文化;布依族的饮食主食多以大米为主;民间喜欢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一些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凝固后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汤,与猪血一起煮,称为“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做菜;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布依族的服饰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布依族服饰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晴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银簪、项圈等饰品;一些布依族老年妇女仍保留,头缠篮色包布,身穿青色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衣缝、下角分别镶绣花边及滚边;下身多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穿精美翘鼻子满绣花鞋,整套服装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于一体;中年妇女的包头有的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领大襟衣,并在沿左衽前下方镶嵌两三道带色布边,领前结扣处喜用银泡纽扣作装饰,袖口仍保留传统的古老风格,下身已改穿长裤,脚上满花鞋变成了半爿型或鞋尖处绣小花,改装后显得洁净淡雅,古朴端庄;未婚女青年服饰大体与中年妇女相似,但喜欢在包头布末端镶绣鲜艳花纹图案,埋露在头顶上方与护发头簪之间;每逢节日、宴会,妇女喜佩戴各式各样耳环、戒指、项圈、发坠和手镯等银饰;2服饰来历布依族服饰源远流长,大致经历了唐、宋、明、清的历史演进;据旧唐书·西蛮记载:布依男子“左衽、露发,徒跣;”新唐书·南蛮传载:“自夜郎,滇池以西……有丝麻……,有幅广七寸;”明代大明—统志说“短衣科头”,郭子章黔记·仲家说:“椎髻,屣,……衣尚青色;”清贵州通志·蛮僚说:“以帕束首,屣屦……衣尚青;”民国年间,由于汉文化的影响,布依族中年男子多半穿大襟或对襟短衣,老年男子穿大襟或长袍,青年男子劳作时多穿对襟衣,全是自纺、自织、自染的各色土布衣;建国后,男式服饰有长衫和对襟衣两种;长衫有蓝、黑、白三色,均为宽襟右侧开扣;对襟衣为胸前排扣;裤子均为直筒大吊裆,头巾多为蓝黑花格头帕、或青帕、或白帕,脚穿皮胶鞋或包边毛边布鞋;而女装的装束,新唐书·南蛮记述:“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贯其耳;贵者饰与珠珰;”明朝,万历年间郭子章黔记记载:“以青布一方裹头,著细折青裙,多至二十余幅;腹下系五彩挑绣方幅,如缓仍以青袭之;”清初,布依妇女“椎髻长簪,银环贯耳,项挂银圈,以多为荣;衣短裙长,色惟青蓝、红、绿花饰为缘饰;裙以青布十余幅细折,镶边,委地数寸;腰以宽长带数围结于后,带垂若翅”南笼府志·地理志;贵州通志·南蛮载:布衣“短衣长裙,首蒙青花布手巾;”自道光到宣统年间,贞丰妇女仍普遍穿衣脚圆而镶花边的各色短衣和各色百折长裙,包花格头帕,以银质首饰为装饰品;民国以后至建国初期,仍有少数布依族妇女穿短衣长裙,大部分妇女则已改裙为裤,衣裤肥大,衣长过膝,袖宽尺许,衣裤边缘镶有五颜六色的“栏杆”,鞋式为船形锈花鞋或毛边布鞋;3服饰区别生活南北盘江两岸的布依族,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布依人的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有很大的区别,但服饰都是由布依族妇女用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布料缝制而成;靛染所用的靛是用“蓼蓝草”浸泡过滤制成;人们用靛青把布染成深蓝、中蓝、浅蓝,灰、深灰、青色和月白色等色泽;染布分大缸和小缸,大缸洗染,织前染色的有花蓝格子头帕、头巾、白底花蓝格子带等;织后染色是用早晨的阳光和露水等古老方法漂白后的布料,若染青布就在家庭小缸进行染制,若染其它颜色的须要到洗染专业户那里去染制;洗染前,首先把蓝靛放入大染缸,加适量的水、石灰、白酒、土碱等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后再放白布,要多次取放、冲洗,直到布已染成所需颜色;然后把牛皮熬成的胶上在布料上,用脚踩石滚把布滚平直至有光泽为止;用小缸染青布,就是把蓝靛放于小缸中,放适量的水,加适量的石灰、土碱、白酒或米酒等原料,使其起化学变化之后,才把白布用水煮而后下缸;下缸后,每天取放三次,三天冲洗一次,这叫“头风”;好的染缸只需要三风,不好的染缸,则要染四风,才可“上药”;“上药”是取野糖梨树皮和红籽刺皮加清水熬成紫红色的水汁,把已染上色的布放于紫红色汁中浸染,取出晒干,再次下染缸进行浸染,同样每天取放三次;三天后,经过最后一次冲洗,晒干后,即成理想的青布;染青布的工序有以上三道,缺一不可,尤其是“上药”就跟冲洗相片时定影和上光一样重要;刺绣,布依语称为“谷绣”,是贞丰布依族又一传统纺织工艺;刺绣是布依族女孩必须学会的手艺,布依男青年往往以此作为选择配偶的重要标准之一,更是妇女显示其才能聪明灵巧、富于创造的具体体现;刺绣一般都是将图纸剪贴在绸缎上进行;种类有“贵高作”、“贵杂玛母”、“贵独粑”、“贵银钩”、“万字海”、“银钩闹老”等几十种;图案多为房舍楼阁、鱼虾龙蛇、河流船帆、飞禽走兽、花草林木、山水田园等,也有人物描画和传说中的神话故事,整个图面精细别致、古朴典雅;刺绣可用作服饰、帐檐门帘、桌布、被面、背带、头帕、荷包、挂包、鞋面、手帕等装饰;纺织,将备好的花条系在纺纱机上摇、拉成锭,把线锭回成线圈,脱下线圈用清水浸湿后,再放入白米浆中煮二小时左右,然后取出挂于长竹竿上风干;这样上浆的目的,是使棉线增强拉力和挺度;线风干以后,就拿套在线架上回裹在滚筒上成线锭,再把线锭一个一个排列在线架上进行牵引;要做多长多宽的布,牵引时,根据纱锭多少和棉线根数来决定;牵引的这些线都是经线,经线的多少决定布的宽窄和厚薄,经线历来都是偶数线头,不要单数,这是筘门固定好了的;竹筘中有360、384、408、432、456、480根线头几种规格;选定筘门后,就把经线一根一根地进行钻筘上帘,随即将全部经线裹在滚轴上,然后装机纺织;编布用木质结构织布机;在编织过程中,除平板白布是使用单梭、双帘、双踏板外,其余各种花布要用四把梭子、八匹经线八个踏板;编织花格布时,四把梭子各装上所需颜色的纬线摆在面前,编织者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更换梭子,两脚按一定的顺序蹬踩踏板,使经线张开所需的纬口,梭子从中来回有节奏地钻行,手脚要协调,动作要敏捷熟练自如,编成的布才紧密平整,花纹有条不紊,工艺才过关;蜡染,蜡染的花纹图案多为花草或几何图形,常见的有蕨菜花、团花、小花、牵牛花、喇叭花、漩涡、花辩、锯齿、三角、方格、菱形、太阳、水波、龙凤、鸳鸯、野鹿、双寿双喜等;这些花纹图案中,有同形组合成花,多形组合成体;有的花上套花,花中显花,方圆并蓄,蜡染布多用于妇女服饰上,或用作床单、被面、帐檐等;布依族男子服饰在历史上演变较快,式样比女装简单,制作费工少,朴素简便;其样式有长衫和对襟衣两种;长衫有蓝、黑、白三种,均为宽襟右侧开扣,白色长衫为孝服;男式的对襟衣均为胸前排扣,裤子为大吊裆,裤脚直筒,裤口宽八、九寸;老年人、成年人根据季节、环境不同或包蓝黑花格帕或包青帕或包白帕;老年人大多头缠头帕,上身穿青或灰长衫,下穿蓝或青吊裆直筒裤,脚穿布鞋或胶皮鞋;而成年人的打扮则是头裹蓝黑花帕,上穿蓝或灰对襟衣,下穿吊裆直筒裤或现代流行裤,脚穿毛边布鞋、胶鞋或皮鞋;布依族妇女服饰,因居住的环境气候不同,服饰也不尽相同,较有代表性的是居住在贞丰县珉谷、者相、北盘江、长田、挽澜等乡镇布依村寨的布依妇女服饰;其装束是:婚前发辫绕头,婚后结发髻,罩上马尾编成的网套、扎银簪;热天,中青年妇女喜包盘盘头,显得干净利索,落落大方;冷天则包牛角帕以御寒;老年妇女一年四季多包角头,上装是窄领、胸宽、右侧开扣,肩部均是三寸青布盘肩并镶花边,衣袖宽口,袖口用五寸青布接成,接头镶“栏杆”,衣长及臀部,边幅前后都呈弧形;下装着自染的青色吊裆直筒土布裤,裤口尺许,毛边,脚穿绣花尖尖鞋或各种布鞋或胶鞋等;上装着青布作底,绸缎作心且绣上各色图案的花围腰;用绸缎制作并镶有栏杆的围腰带,打活结,使其垂吊于背后腰带处;手上戴有骨玉,银手镯;青年人还佩戴银扣、银蝴蝶和各种银花;花围腰最富有民族特色和考研价值,据民间传说,系于胸前的围腰胸花,绣有布依房舍楼阁、流水船帆、龙蛇鱼虾、山水草木、田园风光等代表布依家园,而胸花下往左右两边彩色栏杆绣条则表示南北盘江,系于身后打活结的两条围腰飘带表示南北盘江汇合后漂流的红水河;整块花围腰是布依族家园居住的南北江、红水河组成,其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田园秀美;布依女因有一件美妙的花围腰而自豪,受人夸奖;在长期的靛染生产实践过程中,贞丰布依人练就和掌握了凉布、撒布、抛布、滚布、捶布、叠布等高超、娴熟的技艺,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童装最具特色的当属童帽,童帽是根据各位母亲的喜爱和艺术欣赏水平,气候特点和娃娃的脸型而选用各色布和绸缎缝制,大多选用鲜色的栏干镶边,挑选鲜色的丝线刺绣;童帽形状各异,花样喜人,有仿动物头面缝制的,如猫头帽、狮头帽、兔头帽等;有仿古代头盔的包耳帽,有仿古代文官的乌纱帽等;帽子面前,都要钉满银质罗汉或玉石罗汉,或钉上“长命富贵”等吉祥字样的玉扣;帽子背后,吊有彩色耍须和数个银质的小铃铛,琳琅满目,惹人喜爱;布依族服饰是聪明智慧的布依人在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田土肥沃、诗情画意的北盘两岸,用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自绣的各色土布制作的民族服装样式;虽经历史磨砺,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蜡染及缝染、叠染、枫香染,蜡染多为青、兰底白花,花色文静素雅,与身处的自然空间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达到人与自然的美妙和谐;缝染,更为古老,不用蜡水画图案,而是用扎染工艺,即凭技艺用手将布料缝捏缝制成所需花纹后再浸染,技艺要求高,花纹风格与蜡染各领风骚;布依族服饰,经三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与传承,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圈,它包涵了种、纺、织、染、绣、缝以及凝结了纺织文化背景中的民俗文化特征,构成了以纺和织为母体的布依布,蜡染、刺绣、挑花、镶缀、裁缝、服饰等系列纺织文化现象,是布依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之一;同时,布依族服饰质料款式结构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形式的美,如色调的冷暖、色彩的淡雅、节奏的明快、韵律的流动、构图的疏密粗犷等等;同时也表达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观念、心理、情感、意志、审美等深含的内容,布依族人正是通过其服饰给人质朴自然之美;从布依族服饰原料的染织技艺现状来看,部分地区还传承纺纱、织布、靛染、蜡染、挑花刺绣的传统,大多数地区的传统服饰技艺都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外来文化的强烈影响而逐渐消失;特别是青年人审美性趣的多元化,加上种棉、轧花、搓棉、弹棉、纺线、织布、蜡染的布依人家越来越少,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传统工艺遭遇严重的挑战;加之现在外出打工和读书的中青年人,服装与时俱进,变化极大,在家劳作的中青年人,除走亲访友,赶集交易要礼节性地穿本民族服装外,平时皆着汉装,昔日辉煌的布依服饰于今有濒临消失的危险;14服饰面料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既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们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5制作方式布依族服饰的制作集、、、、等多种工艺技术于一身,反映了他们独有的审美特征除了同南方诸民族一样使用染布以外,布依族还采用了古老的扎染技术,把织好的白布摺叠成各种图案,用扎好进行浸染、漂洗,最后成为蓝底白花的各种图案;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衣服大都是自己亲手缝制的,合身得体,古朴典雅;姑娘们穿上自制的蜡染裙,由于冰纹和花纹排列的和谐完整、层次分明,走起路来富有变化,节奏感和韵律感强;这些工艺与图案的综合运用,再与人体线条统一起来,,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6服饰内涵布依族服饰也反映了其传统文化心态及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每逢节日,布依族人民就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服饰展示出来,作为美的竞赛;男女青年在表示爱慕时,姑娘们常用自织的布匹和衣服、手帕、鞋等作为信物;在布依族的婚姻中存有“不落夫家”之俗;姑娘必须通过“戴假壳”仪式才标志正式婚姻开始;“假壳”是一种帽子,形似簸箕,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结扎而成,戴时再加一块花帕子;布依族未婚姑娘都梳辫,婚后一段时间仍住;在婚后当年的八九月到次年的四月期间的某一天,由新郎家的两位妇女趁新娘不备,将其搂住,强解发辫,换上“假壳”,之后方可到夫家生活;。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布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俗,这些传统文化是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布依族的传统节日1、花山节花山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二月初八至十五日之间举行。
花山节是布依族人民向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在花山上祭祀神灵,同时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非常热闹。
2、龙船节龙船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至十五日之间举行。
龙船节是纪念古代抗击外敌的英雄伍子胥的节日,也是布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在河流或湖泊上划龙船,同时还会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
3、八月会八月会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八月会是布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也是布依族人民传统的婚嫁日。
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还会在晚上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二、布依族的传统风俗1、布依族的服饰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男女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
男子一般穿着长袍和裤子,头戴斗笠或圆帽,腰间系着腰带;女子则穿着长衣和长裙,头戴花环或发饰,手戴银饰,脚穿布鞋或草鞋。
布依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繁复,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2、布依族的婚俗布依族的婚俗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说,布依族的男女在婚前会进行长达一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以确保彼此的感情。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先到新娘家中行礼,向新娘的父母表达敬意,并领取新娘。
之后,新郎和新娘要到祖先的祠堂中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最后,新婚夫妇要在家中进行庆祝,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喜悦。
3、布依族的饮食布依族的饮食以米饭、玉米、薯类等为主,以糯米饭和酸菜为特色。
布依族人民喜欢吃辣,因此辣椒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布依族六月六的节日活动

布依族六月六的节日活动“六月六”是贵州布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它的热闹程度仅次于过大年。
那么你知道布依族是如何庆祝“六月六”的吗,有哪些节日活动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布依族六月六的节日活动,希望能帮到你。
布依族六月六的节日活动过节时,人们杀猪、宰鸡、包粽子,有的还杀牛祭祖。
男女青年则穿着节日的盛装,手拿洞箫、二胡,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赶到约定的场地,举行对歌、赶表等活动。
各地过节形式多样,因各地节日的来由说法不一,过节的方法略有差异。
“六月六”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这天,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杀猪、杀狗、包粽把等作节日祭典、盛宴。
男女老少盛装艳服,欢庆节日。
“六月六”节有的称“布依年”,有的称“六月桥”布依歌节,还有称“六月六”—“打保符”、“跳六月坡”等等。
大规模的“玩龙”活动尽管各地称法不同,形式不一,但其节日内容是一致的,最为突出的有以下方面:节日时间,都定夏历六月初六这天。
即使有的地区在这前后虽有活动,但都以这天为最隆重;是日,在布依族长期集庆之地,开展大规模的“玩龙”活动,村寨庙前举行祭龙盛典,俗称“防已”,祭祀“已神”(“已”是布依族对大蛇的神化之称)。
用白纸剪成白纸马、白纸人或白的三角旗,染上鸡血,插于稻田中,奉祀“白马”。
这天下午,中老年人必须把家里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洗晒,并有“六月六,龙晒服,打湿龙袍晒龙衣,清干洗净人康福”的念词。
其意是这天龙要出来洗澡,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的污垢,即可避邪平安;村寨的少年男女,挑着煮熟的鸡腿和粽子到河水边、田坝水口边祭祀河神、水神和夭神,互用竹筒水枪展开大规模的水战等等,意在祈求神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阂家平安,村寨康乐。
安顺如此,独山、平塘、荔波、麻尾等布依族地区的“六月六—打保符”的含意亦然。
其念词是:“六月六”来打保符,阿天阿地保五谷。
青竹仙翁赐宝剑,人人都来“打保符”。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布依族婚姻风俗是布依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是布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希望!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年节食俗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婚俗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
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布依族的民族禁忌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
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总结精选(1):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年节食俗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民族禁忌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
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
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
布依族送礼务必送双数。
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
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以前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婚俗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
布依族风俗习惯有什么

布依族风俗习惯有什么布依族风俗习惯有什么布依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寨老会,布依语称为“卜板”。
寨老是一寨的自然领袖,由群众推举。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布依族风俗习惯解读,希望对大家有用。
布依族风俗习惯解读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
半楼房一般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右)半部是平房,右(左)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
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
楼房上层高,住人,下层低,圈牲畜,古称“干栏”,或称“麻栏”。
它的结构简单,形式美观,适用于南方山区的地形特点。
在房间布局中,堂屋后壁设神龛供奉祖先,左右两侧分隔成灶房、寝室、客房。
室内设有火堂,供一家人取暖炊薪。
黔中一带,由于地产石头,从基础到墙体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盖石板,称为石板房;加上石砌的寨墙和山顶的石砌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
如扁担山石头寨共230余户人家,所有房屋沿等高线排列,均以石料建成。
村寨布局与寨前的田坝、小河及通向各处的石板平桥和石拱桥梁,相互映衬,彼此和谐。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
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
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节日里还喜食用花汁和树叶汁染制的各色“糯饭”。
副食有各种蔬菜、豆类和肉类。
蔬菜加工制品有著名的“独山盐酸”、“酸辣椒”等。
肉类加工有熏腌腊肉和香肠;喜食狗肉,各地加工方式不一,风味独特,较著名的有“花江狗肉”、“都匀黄焖狗肉”、“册亨狗肉全席”等。
豆类制品主要有豆豉、豆腐、血豆腐等。
辣椒、酸菜、酸汤为日常不可缺少。
布依人家户户皆能酿制糯米酒和大米、玉米烧酒。
一些地方还制作糯米烧窖酒、菸仁米酒、蔗糖酒等,颇有特色。
有的米酒用野生刺藜果搀和酿造,营养丰富,用以款待贵客。
刺藜酒酿造技术,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已发展成大宗商品,畅销全国。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
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是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深厚,颇具特色。
以下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按照列表划分详细阐述。
一、布依族的婚俗
1. 婚姻的选择
布依族的婚姻自由,存在包括自由恋爱、亲密性亲婚等多种方式。
2. 纳彩礼
布依族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纳彩礼,礼品包括猪肉、蜜糖、米酒等物品。
3. 结婚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在早上举行,全村男女老少搬出门,到新人家中庆贺。
二、布依族的祭祀活动
1. 布依族祖祭
每年的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布依族会进行为祖先所举行的祭祀活动,
还会进行占卜仪式等。
2. 水神节
水神节是布依族传统的重要祭祀活动,多在每年的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三、布依族的葬礼习俗
1.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表现了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会有乐队前行,女性
会哭泣搭桥等。
2. 做坟堆
在布依族的葬礼上,家属和父老村民会共同建造坟堆,坟堆上会摆放牛、羊等动物的牙或者骨头。
四、布依族的节日习俗
1. 龙船节
龙船节是布依族的重要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
表达对水源的敬畏之情。
2. 芦笙节
芦笙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份举行,是为了感谢丰收和传承民族文化。
以上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布依族人民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民间传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布依族六月六:欢乐的民俗节日

布依族六月六:欢乐的民俗节日布依族六月六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喜庆气氛的民俗节日,是布依族人民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布依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欢度佳节,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一、节日由来布依族六月六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与布依族的祖先崇拜有关。
据传,布依族的祖先是一位名叫“阿依”的英雄,他为了拯救自己的民族,带领布依族人民与敌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最终,阿依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布依族人民换来了和平与安宁。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布依族人民将每年的农历六月六定为传统节日,以示纪念和敬仰。
二、节日习俗在布依族六月六这个节日里,布依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祭祀、歌舞、美食等。
1.祭祀活动: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前往祖先墓地或祠堂进行祭祀活动。
祭祀时,他们会献上鸡、鸭、鱼、肉等祭品,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幸福。
祭祀仪式庄重而神圣,充满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2.歌舞表演:布依族人民擅长歌舞,在节日期间,他们会举行各种歌舞表演活动。
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歌、跳舞、弹奏乐器等。
观众们会被优美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所吸引,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3.美食制作:布依族人民擅长烹饪美食,在节日期间,他们会制作各种美食来庆祝佳节。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六月六米酒”。
这种米酒是用优质糯米酿制而成,口感醇厚、香甜可口。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酿酒比赛,评选出最美味的米酒。
4.赛马活动:在布依族聚居的地区,赛马是六月六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赛马活动通常在村寨广场或田间举行,参赛马匹身披彩带,疾驰而过,场面壮观。
观众们为参赛马匹呐喊助威,欢声雷动。
5.泼水活动:在布依族聚居的地区,泼水也是六月六庆祝活动中的一项传统习俗。
人们会在广场或田间泼水嬉戏,享受清凉的水花带来的欢乐。
泼水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具有驱邪祈福的含义。
三、结语布依族六月六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喜庆气氛的民俗节日,是布依族人民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节日和风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了布依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
一、传统节日1. 农历正月初一:乌未节乌未节是布依族的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二举行。
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饰,举行祭祖、祭神、办喜事、串门等活动,同时也会进行各种传统文艺表演和比赛活动。
乌未节是布依族人民表达祈福和团聚的最佳方式。
2. 农历三月三:鬼节鬼节是布依族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或初四举行。
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向祖灵和鬼神献供,祭祀祖先和英魂。
同时也会进行芦笙舞、打瓮等传统文艺活动。
3. 农历六月六:康娃节康娃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初七举行。
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赛马、打鸟、拔河、吃面等传统的民俗竞技活动,同时也会开展音乐、舞蹈、歌唱等文艺表演。
4. 农历十月十五:祭月节祭月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祭月、祭祖、祀鬼,同时也会举办族内竞技、美食比赛和各种文化活动。
二、传统风俗1. 芦笙舞芦笙舞是布依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旋律优美动听,舞姿热情豪放。
通常伴随着庆祝节日、祭祀祖灵等活动进行。
2. 打瓮打瓮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游戏,通常在新年、鬼节等节日举行。
游戏规则是将一只装满水的陶罐抛向空中,由参与者接住并再次抛回,如果没接住就要去接其他参与者的罚站位置。
打瓮不仅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有丰富的娱乐性。
3. 赛马赛马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是其民间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在康娃节等节日举行,参与者们骑着马匹,在竞技场上进行趣味性的比赛。
4. 翻糖翻糖是布依族的传统糖画技艺,也是其民间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制作翻糖需要将糖块在铺满绸布的碗中,翻转后形成形状各异的手工艺品,常用于装饰节日祭坛、庆典场所。
布依族春节的风俗

布依族春节的风俗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他们生活在贵州省的黔东南地区。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布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因此有很多的风俗和习惯与之相关。
以下是布依族春节的主要风俗:1. 除夕夜守岁布依族人民通常在除夕夜守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邪灵的侵扰和减少家庭中的疾病。
在守岁的过程中,他们会拜祭祖先和神灵,并放鞭炮、温馨聊天,这也是大家欢聚一堂的好时光。
2. 贴春联布依族人民喜欢在屋外或窗户上贴春联,春联上通常写着一些祝福的话语,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和希望一年丰收、幸福。
春联还有让人高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常常喜欢创作自己的春联。
3. 吃团年饭在春节期间,布依族家庭习惯享受一顿丰盛的团年饭。
团年饭通常由长辈准备,这是一种传统的家庭活动,让整个家庭团聚在一起,分享美食和温馨。
4. 走街串巷布依族人民喜欢在节日期间走街串巷,向邻居和朋友拜年,祝愿他们一年顺利、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在拜年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送上一些传统食品和红包,这也是慢慢在流失的传统习俗。
5.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在布依族春节期间也十分流行。
跟随龙和狮子的队伍,人们通常打鼓、敲锣,或者放响器,以增加威势和喜悦,舞龙和舞狮的行进路程也会带动社区和居民一起欢庆。
6. 猜灯谜在布依族春节期间,人们还喜欢玩灯谜,这是一种有趣的文化体验,通常在晚上进行。
猜灯谜有不少道道的,人们通常只猜得出一两个结尾相同的字,然后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猜谜。
如果猜对了,就可以得到小现金奖励。
以上是布依族春节的主要风俗,这些习俗促进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联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布依族节日风俗

布依族节日风俗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布依族节日风俗,希望大家喜欢!布依族节日风俗:布依族的大年节大年节,据方志记载,说布依族皆“以十一月为岁首”。
其时应在这月为是,但现在已统一并入春节,辛劳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过就开始为年节做准备。
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逢制新衣。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麦芽糖等果品在家里“送灶神”,请它向“玉皇大帝”禀报时,多替人们说些好话,多多赐福于人间。
送灶后,人们要准备香、烛等祭神用品,请“先生”写对子,不仅大门上贴,连侧门、窗户都要贴上“六畜兴旺”等,以示人们对幸福签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此外,不少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上门神,在家里的墙上贴满各种喜庆的年画。
除夕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鸡鸣。
正月初一天刚亮,姑娘们都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
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榔梢”;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
初九那天叫“上九”;按当地风俗,到这一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烛,将生肉供祖宗,然后将生鸡、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一回之后方能享用。
有些布依族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还要正月三十校“小年”。
在此期间,有的还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有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比赛,参加者多达数万人。
镇宁扁担山一带的“玩龙”活动,意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农事丰收,百事吉利。
布依族节日风俗:布依族的三月三是传统的民族节日。
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在贵州省贵阳市马当地区的布依族,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称为“地蚕会”节。
据布依族老人讲,开春以后,地蚕危害庄稼,啃食包谷苗等农作物。
于是,在三月初三,他们将炒好的包谷花带到坡上去祭地蚕。
布依族中秋节风俗

布依族中秋节风俗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布依族也有自己独特的中秋节风俗。
布依族中秋节风俗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在中秋节前夕,布依族人民会提前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会将家里的房屋进行彻底清洁,以求祈福和迎接节日的到来。
然后,他们会准备各种食品,如糕点、水果、糖果等,用于招待亲朋好友。
中秋节当天,布依族人民会穿着节日盛装,整齐排队,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他们会在祭祀台前摆放丰盛的供品,如水果、鲜花、糕点等,然后燃起香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幸福。
祭祀仪式结束后,人们会将供品分给亲友们共享,象征着团圆和分享的美德。
在布依族的中秋节庆祝活动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布依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展示出他们的独特风采。
舞蹈中的动作优美而矫健,充满了力量和活力,让人们感受到布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布依族的中秋节还有一项传统活动,那就是赏月。
在中秋节的晚上,布依族人民会聚集在户外,一起观赏皎洁的明月。
他们会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
观赏月亮不仅是欣赏自然美景,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晚餐是布依族人民最重要的一餐。
他们会准备各种美味佳肴,如糯米饭、腊肉、鱼汤等,供家人和亲友们享用。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会开怀畅饮,互相祝福,增进感情。
布依族人民相信,只有在团圆的时刻,家庭才能得到幸福和健康。
布依族的中秋节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那就是猜灯谜。
在中秋节的晚上,布依族人民会准备一些灯谜,贴在灯笼上,然后让大家来猜。
猜灯谜是一项有趣的游戏,不仅能增加人们的智力,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总的来说,布依族的中秋节风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欢乐和温情。
通过祭祀、舞蹈、赏月、用餐、猜灯谜等活动,布依族人民表达了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内涵,也体现了布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各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节庆

布依族节庆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然崇拜,有的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传统节⽇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三⽉三"、"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是农历"六⽉六"。
1、过⼤年
⼀年之中的节⽇是过⼤年(即春节)。
从除⼣过到⼗五。
除⼣前要杀年猪、舂糯⽶粑粑、备各种蔬菜。
云南的布依族有初⼀到初三吃素的习惯;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或初⼀都必须吃鸡⾁稀饭,民间称⾎⽶粥。
每个姓⽒都有不同的饭前仪式,相认的双⽅饭前仪式必须完全⼀致。
年节期间还要举⾏许多娱乐活动
2、跳花会
每年正⽉初⼀到⼆⼗⼀举⾏。
"跳花会"是男⼥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参加⼈数过千,很多未婚男⼥青年通过吹⽊叶、对歌订终⾝。
3、祭⽼⼈房
布依族过去信仰原始的⾃然崇拜,每年节⽇都要进⾏祭祀活动,其中祭⽼⼈房(寨神)最为隆重,于农历2⽉选兔⽇或虎⽇开祭,各户要奉献鸡蛋和猪⾁祭神,祭毕全寨⼈就地聚餐,以祈望丰收,全寨平安。
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庆(这些是贵州少数民族千奇百趣的节日)

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庆(这些是贵州少数民族千奇百趣的节日)【岜沙苗族芦笙节】岜沙,苗语叫“分送”,距从江县城7.5公里,是世界上最崇拜树木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
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是当地苗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芦笙节,当地苗语叫“怒噶”、也叫“丢噶”或“卓嘎”,岜沙芦笙节苗语叫“嘎分送”,是全村庆祝丰收的好日子,也是苗族青年互诉衷情、沟通心灵的浪漫时节,一般三年一次新芦笙,恰逢今年是新芦笙最热闹。
【布依“浪哨”情人节】在贵州省望谟县桑郎布依情人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热情似火的布依青年男女在"布依古镇、蛮王故里"桑郎镇七星古桥对歌伴舞,谈情定情。
“七星浪哨”是专为布依情侣们而准备的,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可以尽情的将爱释放。
“浪哨”--桑郎布依族谈情说爱的别称!【布依查白歌节】农历六月二十一,是贵州省义龙新区顶校镇查白村一年一度的“布依查白歌节”,节日当天布依族同胞用民族文化形式表现布依族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布衣山歌对唱、唢呐表演、八音坐唱等民俗,吸引上万群众共度节日。
“查白歌节”历史源远流长,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是黔西南州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査白歌节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传统节日,以祭祀社神和给自己祖先扫墓为主要形式,前后持续时间达三十天之久。
布依族“三月三”具有宗教文化、感恩文化、枫香文化的内容,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饭来祭祀社神和先祖,通过“扫墓挂青”来感恩自然、祖先和社会,体现民族的团结友爱的精神。
【侗族大歌节】始于清朝乾隆丙辰年,至今已有281年的历史。
侗族大歌是一种清唱的无伴奏多声部复调式合唱民歌,可分为鼓楼大歌、男声大歌、女声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混声大歌、戏曲大歌等等,其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在国际上被专家喻为“天籁之音”,享誉国内外,2007年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雅之堂。
布依族的节日

布依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
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
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
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
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
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公鸡啼叫,就出门去取“聪明水”。
南盘江流域的布依大寨,大年初一习惯进行“打龙泼”的活动,即集中全寨所有的鸟枪和地炮,在空旷处依次鸣放。
有的两寨竟相鸣枪,意即冲掉旧气,迎来新春。
初二、初三两天,各家各户都要宴请寨邻和亲朋好友,通过宴会,交流农业生产经验,畅谈新春的打算。
整个正月间,布依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赶表”、甩花包或对唱情歌,中老年人去看布依戏、龙灯、狮子舞,或去参加打磨秋等娱乐活动。
春节期间的布依山寨热闹异常,富有民族特色。
三月三节“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
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集会。
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
各村寨制定的《议榔规》,以前还借用汉字的音、义,把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寨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遵守。
《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
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六月六节六月六也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
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
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
“查白”歌节“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
据传说,有一对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贪婪的财主抢走了聪明的白妹,害死了朴实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愤交集,放火烧毁财主大院,并跳入烈火,以身殉情。
布依族节日(中国传统节日)

布依族节日(中国传统节日)
布依族一中中有许多节日,除过大年(春节)、端阳、中秋基本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均指夏历)等富于本民族特色的节日。
如“二月二”(要过三天),可以说是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全民性的祭献活动。
解放前,凡有布依族分布的地区,几乎每个材寨都建有专供祭祖的“老人房”。
有的放有神牌、香位或挂有皮鼓、铜鼓,平时不许人进出,更早一些时候还有专人守候。
每年凡到这一节日前,由村寨轮流承担祭献的承头户,挨家收集祭献所需的东西或捐款,天黑前把祭品(包括鸡、猪肉、各种熟荣和果品)送至“老人房”内,然后由承头户负责祭献。
祭毕,由祭献者在老人房共享这些祭品。
但在祭献或进食的过程中,有一条传统的禁忌必须严格遵守,那就是不许任何人在这种场合讲话、发出笑声,更不准放屁。
据说要是在祭献中有人发出声响,就会招致祖先对看管各种野兽的失灵,到时,村寨里的家禽、牲畜就会遭受野物的偷袭和咬吃。
如那一个冲犯了这条禁律,就必须承担全部重祭的一切费用。
有些村寨,习惯上还要在那天上,虐诚地在大门上放一个鸡
蛋,并面对祭“老人房”的方向表示敬意,到了深夜则由祭献人分头到每家门上取回。
在此过程中,都不能发出任仍声响。
祭老人房的后两天,一般均不许干农活,青年男女也可邀约到寨外山野僻静处唱歌对调玩耍。
无论是聚居区或杂<居这的布依族人民,都把建盖老人房和从事这一祭献活动,看成是与本民族固有文化特彼密不可分的、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传统表现。
寒衣节的布依族文化

寒衣节的布依族文化寒衣节是布依族独特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布依族人民对冬季来临的期盼和祈福,同时也展示了布依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寒衣节的起源、庆祝活动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来介绍寒衣节的布依族文化。
一、寒衣节的起源寒衣节起源于布依族的远古时期,相传在古代布依族的祖先曾经遭受严寒的侵袭,为了抵御寒冷,他们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衣物。
这种衣物不仅具有很强的保暖性能,还具备良好的防寒功能。
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发明,布依族人民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举行寒衣节,以向祖先祈求保佑和感恩。
二、寒衣节的庆祝活动寒衣节是布依族年度重要的庆祝盛会,为期一天。
在这一天,人们穿上传统的寒衣,举办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和文化表演。
寒衣节的主要活动包括:1.升旗仪式:清晨,寒衣节开始之际,布依族的族旗会被升起。
这个仪式象征着对祖先的崇敬和热爱,也意味着寒衣节的正式开始。
2.祭祀仪式:布依族人民会组织祭祀仪式,供奉祖先和神灵,以祈求丰收和幸福。
祭祀仪式通常在村庄的祭坛上进行,由布依族的长老主持。
3.民族舞蹈:寒衣节期间,布依族的青年男女会穿着寒衣,跳起传统的布依族舞蹈。
舞蹈姿态矫健、婉约动人,寓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祈愿。
4.民俗比赛:寒衣节还举办各种传统的比赛活动,如射箭、斗牛等。
这些比赛不仅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勇敢精神和技艺,也增强了人们的友谊和互动。
三、寒衣节的文化内涵寒衣节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活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祖先和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具体来说,寒衣节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然:布依族一直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界的法则。
寒衣节期间,人们通过祭祀仪式和庆祝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和保护之心。
2.传承文化:寒衣节是布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行庆祝活动和舞蹈表演等形式,寒衣节为后代传承了布依族的文化遗产。
3.团结互助:寒衣节是社区中人们团结互助的时刻,通过各种比赛和庆祝活动,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友谊,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布依族节日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布依族节日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是因为民族的种类多和历史的流传远久,更多的是每一个种族流传下来的文化有多种,更是在表现的特色上也是丰富多彩的。
那么,你可知属于中国56个民族中的布依族,在传统节日上,流传继承着怎样的节日?随我一起去布依族文化中看看吧!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大家庭中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民族。
它主要源于古代的“百越”民族,秦汉以前称“濮越”,唐宋时期称“仲家”。
1953年正式定名为“布依族”。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布依族不断地分迁、融合、发展,既保留了本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同时也吸取了相邻民族的外来文化的精华。
布依族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布依族特色的文化,布依族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三月三、四月八、端阳节、六月六、七月半、中秋节、“吃新节”、重阳节等,其中以春节、六月六最为隆重。
查白歌节查白歌节是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届时有周围10多个县乃至云南、广西的各族群众数万人参加,规模可谓盛大。
关于节日的来历,传说是古代这里有对青年,男的叫查郎,女的叫白妹,俩人早有爱慕之心。
某日,白妹在山上砍柴,险遭猛虎袭击,查郎射杀老虎,二人确立爱情。
山官垂涎白妹如花似玉的容貌,但威逼利诱皆告失败,于是害死查郎,抢走白妹。
白妹放火烧毁山官宅第,并投火殉情。
群众为纪念他们,把当地寨名改叫查白寨,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定为节日,把查郎射杀老虎的地方当作歌场。
节前各家拆洗衣服被帐,挂满村寨前后,象征白云缭绕,取意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节日里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赶往查白寨周围。
年轻人不仅盛装英姿,而且带着定情信物,跃跃欲试,盼望得到查郎与白妹那种忠贞不渝的爱情。
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赛歌,白天在歌场赛,晚上到住户的院里或屋中唱,主人供给“花米饭”(染成五色的糯米饭)和“茶水”(实际上是米酒,布依人习惯以酒代茶待客)。
布依族的传统民族节日

布依族的传统民族节日在布依族生活中,一年十二个月几乎月月有节日。
除与当地汉族人民过的春节、清明节、五月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中秋、九月重阳等节日一样外,还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布依族的传统民族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布依族的传统民族节日牛王节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无论农活多忙,都要放牛休息,每户都要做黄、蓝、黑、白、红“五色”糯米饭(用“染饭花、叶”上色),糯米饭蒸熟先捏一团给牛吃,以示慰劳牛的辛苦,然后人们才吃。
这一天,房屋四周要挂上枫香枝叶,相传这样庄稼就可以长得像枫香一样茂盛。
小年小年为贵州省部分布依族传统节日。
时在每年正月十五曰。
是日晨,家家打糍粑敬袓。
晚饭前堂屋八仙桌上摆好一只炖猪脚及各种菜肴,开始点香烧纸钱,放爆竹敲铜鼓,恭请祖宗回来过小年,而后合家就餐。
晚饭后青年男女去“偷亲(青)”,就是去蔬菜地里偷几片青菜叶,到路边互相抽打身子,表示要打掉身上的邪恶,以保平安吉祥,还意味着越打越亲,友爱相处,被偷者则认为偷他是因为和他亲热,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中秋节布依族的中秋节同样是在八月十五。
布依族人中秋节晚上有偷老瓜煮糯米饭的习俗。
而且将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好,一路鸣放爆竹送到缺子女的人家,主人要请他们吃酒宵夜。
孩子们还要到地里偷葵花、花生,拿到无子女人家去炒着吃,据说这样会给这家人带来子女。
被偷的人家不责怪偷瓜果的人,反而认为被偷的瓜蔓会结出更大更好的瓜,葵花、花生也因被偷而更加粒大饱满。
查白祭日查白祭日是贵州省兴义县查白寨布依族传统节口。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进行。
打保符打保符即“打豹虎”的谐音。
贵州省独山、荔波等地布依族民间节日,其目的是祈求神灵阻止蝗虫吃庄稼。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据说该节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地戏节地戏节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
花溪跳地戏始于道光年间,由安、卜(今平坝)艺人龙德甫发起,每年正月十五公演,逐渐形成固定节日。
布依族节日:六月六(中国传统节日)

布依族节日:六月六(中国传统节日)“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
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盆古、扫寨赶“鬼”的活动。
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
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夕阳西斜时。
“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
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
节日娱乐活动,以丢花包最为有趣。
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
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
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
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
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
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
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
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
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民族节日_布依族风俗习惯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在布依族的生活当中,似乎每个月都会有节日,那么布依族的民族节日都有什么呢?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布依族民族节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布依族民族节日
牛王节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无论农活多忙,都要放牛休息,每户都要做黄、蓝、黑、白、红“五色”糯米饭(用“染饭花、叶”上色),糯米饭蒸熟先捏一团给牛吃,以示慰劳牛的辛苦,然后人们才吃。
这一天,房屋四周要挂上枫香枝叶,相传这样庄稼就可以长得像枫香一样茂盛。
小年
小年为贵州省部分布依族传统节日。
时在每年正月十五曰。
是日晨,家家打糍粑敬袓。
晚饭前堂屋八仙桌上摆好一只炖猪脚及各种菜肴,开始点香烧纸钱,放爆竹敲铜鼓,恭请祖宗回来过小年,而后合家就餐。
晚饭后青年男女去“偷亲(青)”,就是去蔬菜地里偷几片青菜叶,到路边互相抽打身子,表示要打掉身上的邪恶,以保平安吉祥,还意味着越打越亲,友爱相处,被偷者则认为偷他是因为和他亲热,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董朗桥歌节
董朗桥歌节是贵州省惠水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届吋毗县邻村近万名布依族群众,来到当地的董朗河边,引吭高歌,欢聚一堂。
这一天,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求情侣的大好机会,姑娘和后步们一般见面后要先唱热情洋溢的相识歌,互通姓名、地址,然后是绕有风趣的盘歌(也叫猜歌)盘天问地,相互摸底,接着就开始唱赞美歌和爱慕歌。
如果姑娘们通过对歌找到意中人,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便向其赠送粽粑和袜垫,然后双双躲到避静处去谈情说爱。
赶干洞
赶干洞节是贵州省晴隆县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
据当地传说,位于晴隆县城东南的干洞,原名清泉洞,而且长年泉水清澈。
那时候,当地两个寨子中的一对青年阿韦与阿花相爱了,常在清泉洞边对歌约会,双方父母念他俩心真意切,也同意了他俩的婚事,并定在清明节时成婚。
不料此事让族长知道了,他认为不经过媒人上门聘定的婚缘是伤风败俗的,故而加以干涉。
阿韦阿花得知后非常气愤,便于清明日晚偷偷来到清泉洞边,以山洞为媒,跪拜天地,自行婚礼。
就在第二天,族长带人前来问罪,阿韦阿花只好逃出后投清泉洞殉情。
清泉洞神被二个青年的忠贞所动,便放干了清泉水,并让阿韦阿花变成一对金画眉飞去。
从此清泉洞变干涸了。
阿韦阿花的事迹感动了附近布依寨子中的青年男女,他们于每年清明节第二天,都要赶往干洞唱歌玩耍、谈情说爱。
如今此节日已演变成了规模很大的集贸盛会。
赶糯米坡
赶糯米坡节是贵州省惠水县党古一带布依族、苗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行。
是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当地的糯米坡,姑娘们身着盛装,或歌或舞,老年人则聚一处拉家常。
男青年们牵着各自的马,先绕场一周,然后在糯米坡上来回驰骋,一时间跑道两侧观者云集。
坡会上最主要的活动是对歌,附近许多苗族青年也来参加对歌,歌曲多为相识歌、赞美歌,青年男女们相互中意后便唱情歌,再到僻静处去私定终身。
夜晚,坡边的寨子家家宾客满座,大家继续饮酒对歌。
据说糯米坡坡会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相传从前布依族妇女们到坡上边挖野菜,边唱诉生活的贫困和礼教的残酷,并带糯米饭做晌午饭。
后生听到歌声,就来对歌,遂形成此节。
苗族则传说,他们的先民因不堪忍受土司压榨,迁徙到此,也把“四月八”节俗带到这里,故每年过此节。
赶肖冲桥节
赶肖冲桥节是贵州顺县布依族传统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历时三天。
节日期间方圆数十里的布依族青年,云集在当地的肖冲桥上,自由对歌。
通过歌声诉说衷肠,传递情意。
情投意合者,进
而结成终身伴侣。
更好慕节
更好慕节又称吃新节、尝新节,布依族传统节日。
因各地稻谷成熟期不同,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地过法也不一样。
一般是在稻子刚成熟时,舂些新米煮熟,先敬祖再品尝,以表示秋收季节来临。
贞丰县一些布依族收完庄稼,取几升最后收完的一块田里的糯谷炕干、舂好、打成粑粑,再杀一只刚开叫的公鸡祭祖,表示今年已获丰收,预祝明年取得更大丰收。
安龙一带布依族,在尝新米饭之前,要先舀一碗给狗吃,这是为了感激传说中的小狗帮助芒耶从神洞取回谷种的功德。
云南省罗平县的布依族,节前十天人们就纷纷带信邀请亲朋和家族中已出嫁的姑娘和姑妈回来过节,同时备办各种节日吃食。
节日晚,各家烹调上等好菜,煮新糯米饭敬献祖先,然后大家欢聚品尝。
有的青年人还组织规模较大的庆丰收宴会,一般由姑娘们发起,敬请德高望重的老人赴宴,几张桌子连成一排摆在堂屋内,老大爹坐上席,老大妈坐下席,姑娘、小伙儿各坐一边。
席间青年男女对唱庆丰收山歌。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年节食俗
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宴客食俗
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主食
主食多以大米为主。
民间喜欢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
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
布依人嗜酸辣,酸菜,酸汤和辣椒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
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腌菜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
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
(部分布依族的分支族人不食狗肉,因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较多的食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防止猪血凝固,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汤,待汤冷却至室温,与猪血一起搅拌稀释,存放至凝固,即可食用,称为“生血”或“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
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欢用黄牛做菜。
迎客酒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每年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 便当酒) 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
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游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
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传统小吃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做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
乐器
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
大歌和小歌是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盘歌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随机应变互相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
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
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
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黔西南地区的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
布依族禁忌
在这各种繁多的禁忌中,其主要的禁忌分为“农事禁忌、节日禁忌、婚嫁禁忌、丧葬禁忌、日常生活禁忌”五大类。
对于这些禁忌,虽然有些布依族渐渐的淡化了它的意思,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成了一种生活和劳作的规则,自然而然的映射出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农事禁忌
撤秧时节忌放风笨,伯秧子长白苗枯死;立秋前用茅草打结插于田地中,可免庄稼受秋风;秋收季节,忌坐门砍,以免阻碍纸马驮谷进屋;开春第一次春雷,吃“挡雷粑”,可免雷击。
节日禁忌
正月初一忌扫地,认为会把钱财扫走;初一至初三忌动土;正月十五前不许在房屋周围显眼处晒衣,认为晒衣会招大风;春节忌用桐油点神灯(家神上点的灯),神台上不许放桐油物品。
婚嫁禁忌
订婚和结婚之日忌打雷;迎亲路上忌遇抬死人;忌踩同日出嫁的新娘足印;妇女坐月,男人不许进产房,忌孕妇进屋,若有孕妇误入,须喝电门水才能离去,以免把婴儿奶水带走;忌在娘象生小孩;已婚夫妇忌在娘家或亲友家同房;男女之间不许私通;
未出嫁的姑娘死了,不能从正门出殡,不立供位;儿媳不能住楼上;儿媳不与公公同桌吃饭,公公不许进儿媳卧房;已婚妇女忌蹲灶上;祭祀山神,妇女不能参加;开财门或驱鬼后,大门上挂筛子,三天内忌妇人入门。
丧葬禁忌
不许抬冷尸进寨;五十岁以上的人,忌探望同龄病人或死者,怕同归于尽。